发动机水泵盖总成及发动机.pdf
《发动机水泵盖总成及发动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动机水泵盖总成及发动机.pdf(8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2247546.8 (22)申请日 2019.12.13 (73)专利权人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地址 400060 重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白鹤 工业园 专利权人 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李强王良熊常兵陈志敏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129 代理人 胡博文 (51)Int.Cl. F01P 5/10(2006.01) F04D 29/4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发动机水泵盖总成及发动机 (57)摘要。
2、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水泵盖总成及 发动机, 包括水泵盖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水泵盖本 体内部的冷却通道; 所述冷却通道包括间隔设置 的进液通道和回流通道, 并所述回流通道的出口 端连通于进液通道; 通过将大小循环通道内置式 设计于水泵盖中, 不仅减少了整机零件数量, 降 低了装配复杂度, 且利于零件外观简洁美观, 利 于避免人体烫伤及因装配零件繁杂而造成的漏 液等问题出现。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11038806 U 2020.07.17 CN 211038806 U 1.一种发动机水泵盖总成, 其特征在于: 包括水泵盖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水泵盖本体内 部的冷却通道; 所述。
3、冷却通道包括间隔设置的进液通道和回流通道, 并所述回流通道的出 口端连通于进液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水泵盖总成,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液通道和回流通道一 体成型于水泵盖本体内, 并所述回流通道的出口端连通于进液通道的入口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水泵盖总成,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流通道与进液通道于 连接处近似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水泵盖总成,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液通道的横截面积大 于回流通道的横截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水泵盖总成,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液通道于水泵盖本体 内为由入口端到出口端横截面积逐渐增大的渐开线型设置。 6.根。
4、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水泵盖总成,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液通道的入口端设置 有进液嘴, 并所述进液嘴内的进液方向与水泵盖本体对应处的外端面近似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水泵盖总成,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液通道入口端的进液 方向与进液通道内的液流方向近似垂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水泵盖总成,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泵盖本体固定于发动 机的箱盖上, 并进液通道的出口端连通于箱盖内进液通道的入口端, 回流通道的入口端连 通于箱盖内回流通道的出口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水泵盖总成,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泵盖本体的周向设置 有多个安装孔。 10.一种发动机, 其特。
5、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具有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任一权利要求所 述的发动机水泵盖总成。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038806 U 2 发动机水泵盖总成及发动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盖总成及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水泵盖总成及发动 机。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发动机水泵盖多在设计进水口之余, 设计有大小循环冷却系统的出水口, 存在泵盖外观较复杂, 螺栓孔布置困难问题, 且需多接两根水管。 由于水管外壁温度较高, 导致易烫伤人体, 水管在高温下老化还可能造成冷却液渗漏; 同时增加整车布置难度及减 少整机美观性。 部分发动机为了水管流向考虑, 在泵盖大小循环。
6、冷却系统的接口处压装管 接头, 不仅增加零件加工工序, 且压装不稳定易造成管接头接合处泄漏。 0003 基于以上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水泵盖总成及发动机。 该发动机水 泵盖总成通过将大小循环通道内置式设计于水泵盖中, 不仅减少了整机零件数量, 降低了 装配复杂度, 且利于零件外观简洁美观, 利于避免人体烫伤及因装配零件繁杂而造成的漏 液等问题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有鉴于此, 该发动机水泵盖总成及发动机, 通过将大小循环通道内置式设计于水 泵盖中, 不仅减少了整机零件数量, 降低了装配复杂度, 且利于零件外观简洁美观, 利于避 免人体烫伤及因装配零件繁杂而造成的漏液等问题出。
7、现。 0005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水泵盖总成, 包括水泵盖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水泵盖本体内部 的冷却通道; 所述冷却通道包括间隔设置的进液通道和回流通道, 并所述回流通道的出口 端连通于进液通道; 所述进液通道是发动机大循环冷却系统的进液通道(同时也可看做为 小循环冷却系统的进液通道), 所述回流通道是发动机小循环冷却系统的回流通道, 将小循 环冷却系统的回流通道的出口端连通于进液通道的入口端, 利于小循环冷却系统于发动机 内的内置式设置, 利于避免外设小循环冷却系统的出液嘴和进液嘴所带来的增加管接头及 连接管所带来的导致易烫伤、 连接管老化甚至漏液问题发生, 且利于减少整机零件数量, 降 低装配。
8、复杂度, 利于零件外观简洁美观。 0006 进一步, 所述进液通道和回流通道一体成型于水泵盖本体内, 并所述回流通道的 出口端连通于进液通道的入口端; 所述进液通道和回流通道一体成型设计利于水泵盖本体 内的进液通道和回流通道的结构设计及提高使用便利性; 利于小循环冷却系统回流的冷却 液重新进入进液通道入口端并进入下一循环; 0007 进一步, 所述回流通道与进液通道于连接处近似垂直设置; 此处的近似是指所述 回流通道与进液通道于连接处垂直设置, 也可以正负偏差20 以内的夹角设置; 0008 进一步, 所述进液通道的横截面积大于回流通道的横截面积; 利于保证足够的进 液量和适量的小循环冷却系统。
9、的回液量; 0009 进一步, 所述进液通道于水泵盖本体内为由入口端到出口端横截面积逐渐增大的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1038806 U 3 渐开线型设置; 利于结构布局, 利于冷却泵的设置及为冷却液提供循环动力; 0010 进一步, 所述进液通道的入口端设置有进液嘴, 并所述进液嘴内的进液方向与水 泵盖本体对应处的外端面近似垂直; 为对冷却发动机后的温度增加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处 理, 一般在发动机外设有散热器, 并通过连接管连接于进液端和出液端, 所述进液通道的入 口端的进液嘴的设置, 就是为了便于进液端的连接管的安装的; 此处的近似是指所述进液 嘴内的进液方向与水泵盖本体对应处的。
10、外端面可以垂直设置, 也可以正负偏差20 以内的 夹角设置; 0011 进一步, 所述进液通道入口端的进液方向与进液通道内的液流方向近似垂直设 置; 利于增加冷却液的湍流程度; 此处的近似是指所述进液通道入口端的进液方向与进液 通道内的液流方向可以垂直设置, 也可以正负偏差20 以内的夹角设置; 0012 进一步, 所述水泵盖本体固定于发动机的箱盖上, 并进液通道的出口端连通于箱 盖内进液通道的入口端, 回流通道的入口端连通于箱盖内回流通道的出口端; 利于形成发 动机内的大循环冷却系统和小循环冷却系统; 0013 进一步, 所述水泵盖本体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安装孔, 利于水泵盖于发动机的箱盖 上的。
11、固定安装; 所述安装技术属于现有技术, 如通过螺栓结合垫圈连接等, 在此不再赘述。 0014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 所述发动机具有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水泵盖总成。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水泵盖总成及发动机, 通过将大 小循环通道内置式设计于水泵盖中, 并将小循环冷却系统的回流通道的出口端连通于进液 通道的入口端, 利于小循环冷却系统于发动机内的内置式设置, 利于避免外设小循环冷却 系统的出液嘴和进液嘴所带来的增加管接头及连接管所带来的导致易烫伤、 连接管老化甚 至漏液问题发生, 且利于减少整机零件数量, 降低装配复杂度, 利于零件外观简洁美观。 附图说明 0。
12、01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A向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 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 本实施例的发动机水泵盖总成, 包括水泵盖本体1和设 置于所述水泵盖本体1内部的冷却通道; 所述冷却通道包括间隔设置的进液通道12和回流 通道13, 并所述回流通道13的出口端132连通于进液通道12; 所述进液通道12是发动机大循 环冷却系统的进液通道(同时也可看做为。
13、小循环冷却系统的进液通道), 所述回流通道13是 发动机小循环冷却系统的回流通道, 将小循环冷却系统的回流通道的出口端132连通于进 液通道12的入口端121, 利于小循环冷却系统于发动机内的内置式设置, 利于避免外设小循 环冷却系统的出液嘴和进液嘴所带来的增加管接头及连接管所带来的导致易烫伤、 连接管 老化甚至漏液问题发生, 且利于减少整机零件数量, 降低装配复杂度, 利于零件外观简洁美 观。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1038806 U 4 0021 本实施例中, 所述进液通道12和回流通道13一体成型于水泵盖本体1内, 并所述回 流通道13的出口端132连通于进液通道12的入口端。
14、121; 所述进液通道12和回流通道13一体 成型设计, 利于水泵盖本体1内的进液通道12和回流通道13的结构设计及提高使用便利性; 利于小循环冷却系统回流的冷却液重新进入进液通道12入口端121并进入下一循环。 0022 本实施例中, 所述回流通道13与进液通道12于连接处近似垂直设置; 此处的近似 是指所述回流通道13与进液通道12于连接处垂直设置, 也可以正负偏差20 以内的夹角设 置。 0023 本实施例中, 所述进液通道12的横截面积大于回流通道13的横截面积; 利于保证 足够的进液量和适量的小循环冷却系统的回液量。 0024 本实施例中, 所述进液通道12于水泵盖本体1内为由入口端。
15、121到出口端122横截 面积逐渐增大的渐开线型设置; 利于结构布局, 利于冷却泵的设置及为冷却液提供循环动 力。 0025 本实施例中, 所述进液通道12的入口端121设置有进液嘴11, 并所述进液嘴11内的 进液方向与水泵盖本体1对应处的外端面近似垂直; 为对冷却发动机后的温度增加的冷却 液进行降温处理, 一般在发动机外设有散热器, 并通过连接管连接于进液端和出液端, 所述 进液通道12的入口端121的进液嘴11的设置, 就是为了便于进液端的连接管的安装的; 此处 的近似是指所述进液嘴11内的进液方向与水泵盖本体1对应处的外端面可以垂直设置, 也 可以正负偏差20 以内的夹角设置。 002。
16、6 本实施例中, 所述进液通道12入口端121的进液方向与进液通道12内的液流方向 近似垂直设置; 利于增加冷却液的湍流程度; 此处的近似是指所述进液通道12入口端121的 进液方向与进液通道12内的液流方向可以垂直设置, 也可以正负偏差20 以内的夹角设置。 0027 本实施例中, 所述水泵盖本体1固定于发动机的箱盖2上, 并进液通道的12出口端 122连通于箱盖2内进液通道的入口端, 回流通道13的入口端131连通于箱盖2内回流通道的 出口端; 利于形成发动机内的大循环冷却系统和小循环冷却系统。 0028 本实施例中, 所述水泵盖本体1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4, 利于水泵盖于发动机 的箱。
17、盖2上的固定安装; 所述安装技术属于现有技术, 如通过螺栓结合垫圈连接等, 在此不 再赘述。 0029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 所述发动机具有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水泵盖总成。 0030 最后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参 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对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 围, 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1038806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6 CN 211038806 U 6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7 CN 211038806 U 7 图3 说明书附图 3/3 页 8 CN 211038806 U 8 。
- 内容关键字: 发动机 水泵 总成
活性炭吸附印刷废气净化设备.pdf
园林绿化植物可调式保护支架.pdf
烟气脱硫塔的除尘装置.pdf
石材仿形切割装置.pdf
茶叶加工用上料装置.pdf
藻类培养容器的自动清洗装置.pdf
轨道车用液压马达与扇叶的连接装置.pdf
布卷抽布装置.pdf
双电源切换装置.pdf
应用于综合配电箱风冷却的降温装置.pdf
电力电缆安装用张紧装置.pdf
用于兽药残留检测的样品预处理装置.pdf
矿用可移动终端的模块电路.pdf
净水剂检测用取样装置.pdf
汽车双发电机双蓄电池并联电路.pdf
防火型电气控制柜.pdf
便携式食品样品取样装置.pdf
电缆铺设夹持组件.pdf
柜体装配检验装置.pdf
用于按摩椅的柔性按摩机构.pdf
硬炭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pdf
汽车左悬置支架焊接设备.pdf
路面摊铺器.pdf
滤波器腔体生产装置.pdf
带漏电的保护插线板.pdf
电动轮椅安全阈值控制方法.pdf
重点管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筛查方法及系统.pdf
用于小型渠道整型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pdf
miRNA标志物组合在制备预测年龄产品中的应用.pdf
水质检测方法及其系统.pdf
防误插的圆形电连接器.pdf
用于新能源汽车零件的皮碗压装装置.pdf
一种高韧性低氢药芯焊条.pdf
一种阀门密封面薄层高硬度耐磨堆焊焊条.pdf
一种海洋工程大厚板热处理用药芯焊丝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一种超超临界耐热钢药芯焊丝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FCB法三丝埋弧焊专用衬垫焊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低氢型焊条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用于6MM以下厚度钛合金气体保护焊的活性焊剂.pdf
用于焊接100KG级水电压力钢管的超低氢高强钢电焊条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焊接含镁铝合金的钎剂.pdf
焊膏、钎焊用助焊剂及使用其的安装结构体.pdf
一种船用低温钢埋弧焊烧结焊剂.pdf
低腐蚀性水基助焊剂组合物.pdf
一种高铝粉煤灰活性剂及其在BCS共渗层氩弧重熔中的应用.pdf
一种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在助焊剂领域的应用.pdf
一种水基助焊剂.pdf
自保护药芯焊丝.pdf
一种水基助焊剂用活化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耐磨堆焊焊条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空气净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