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车及其前避震机构.pdf
《滑板车及其前避震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板车及其前避震机构.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2192062.8 (22)申请日 2019.12.07 (73)专利权人 东莞市达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上桥 工业区1号厂房 (72)发明人 钟文清吴世堂陈云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202 代理人 张艳美毛伟碧 (51)Int.Cl. B62K 21/08(2006.01) B62K 25/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滑板车及其前避震机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滑板车。
2、及其前避震机 构。 而前避震机构包含固定座、 第一铰轴、 第二铰 轴、 第三铰轴、 避震器及枢摆座。 固定座装配于车 身的前端处, 第一铰轴和第二铰轴在固定座上呈 一前一后布置, 第一铰轴和第二铰轴还沿车身的 左右方向穿置于固定座上, 枢摆座具有位于前侧 的前铰装配头、 位于后侧下方的下铰装配头及位 于后侧上方的上铰装配头, 下铰装配头装配于第 一铰轴上, 车头通过上下铰轴装配于前铰装配头 上, 避震器包含避震器本体及相对避震器本体伸 缩运动的活动体, 避震器本体及活动体中的一者 装配于第二铰轴, 避震器本体及活动体中的另一 者装配于第三铰轴上, 以使得车头避震效果更 好, 减少车头尺寸。 权。
3、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11001685 U 2020.07.14 CN 211001685 U 1.一种前避震机构, 设于滑板车中的车头与车身之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避震机构包 含固定座、 第一铰轴、 第二铰轴、 第三铰轴、 避震器及枢摆座, 所述固定座装配于所述车身的 前端处, 所述第一铰轴和第二铰轴在所述固定座上呈一前一后布置, 所述第一铰轴和第二 铰轴还沿所述车身的左右方向穿置于所述固定座上, 所述枢摆座具有位于前侧的前铰装配 头、 位于后侧下方的下铰装配头及位于后侧上方的上铰装配头, 所述下铰装配头装配于所 述第一铰轴上, 所述车头通过上下铰轴装配于所述前铰装。
4、配头上, 所述避震器包含避震器 本体及相对所述避震器本体伸缩运动的活动体, 所述避震器本体及活动体中的一者装配于 所述第二铰轴, 所述避震器本体及活动体中的另一者装配于所述第三铰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避震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枢摆座的后侧部位处具有位于 所述下铰装配头和上铰装配头之间的弧状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避震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铰轴、 第二铰轴及第三铰 轴彼此平行, 所述第一铰轴和第二铰轴呈等高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避震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铰轴位于所述第一铰轴的 后上方, 所述第三铰轴还位于所述第二铰轴的前上方。 5.一种滑板车。
5、, 包括车头、 车身、 前轮及后轮, 所述前轮装配于所述车头的下端, 所述后 轮装配于所述车身的后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板车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 的前避震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板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头包含固定轴、 插拔件、 上方的车 头主体部分及下方的前叉部分, 所述车头主体部分的下端借助所述固定轴与所述前叉部分 的上端铰接, 以使所述车头主体部分绕所述固定轴之轴心相对所述前叉部分枢摆而具有一 展开使用位置及一收折位置, 所述插拔件可拔出地插接于所述车头主体部分和前叉部分上 以锁定所述展开使用位置, 所述前轮装配于所述前叉部分上, 所述前叉部分借助所述上下 。
6、铰轴与所述前铰装配头铰接, 所述固定轴位于所述上下铰轴的前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板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叉部分的上端开设有对应所述展 开使用位置的第一插拔孔, 所述车头主体部分的下端开设有配合孔, 所述配合孔在所述车 头主体部分绕所述固定轴之轴心枢摆至所述展开使用位置时与所述第一插拔孔相对齐, 所 述插拔件插接于对齐的所述配合孔和第一插拔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板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枢摆座开设有对应所述收折位置的 第二插拔孔, 所述配合孔在所述车头主体部分绕所述固定轴之轴心枢摆至所述收折位置时 与所述第二插拔孔相对齐, 所述插拔件插接于对齐的所述配合孔和第二插拔孔内。
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滑板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枢摆座在所述车头主体部分位于所 述收折位置时嵌接于所述车头主体部分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板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头主体部分具有向前凸起的弧 状拱起结构。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001685 U 2 滑板车及其前避震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器材, 尤其涉及一种滑板车。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 滑板车是一种具有锻炼身体及代步休闲等功能的运动用品, 故使得滑 板车越来越受到人们所青睐。 其中, 对于滑板车来说, 按照动力的来源可以分为电动类及非 电动类。 而电动类有电动滑板车及电。
8、动脚踏车。 无论是电动类或非电动类的滑板车来说, 其 都具有可折叠的功能, 以满足使用者在不需使用时其具有可折叠的要求, 从而便于人们收 藏或携带滑板车, 因此, 滑板车越来越普及。 0003 对于滑板车来说, 其包括车头、 车身、 前轮、 后轮、 前折叠装置及后避震机构。 车头 与前轮之间装配有弹簧叉, 后轮通过后避震机构与车身的后端装配连接, 车头通过前折叠 装置与车身的前端装配连接。 0004 但是, 正由于车头与前轮之间装配有弹簧叉, 即是在车头的前叉处安装避震结构, 一方面会增加了车头中的前叉尺寸, 用于供避震结构安装, 另一方面还存在车头的避震效 果差的缺陷。 0005 因此, 急。
9、需要一种避震效果好且能减少车头尺寸的滑板车及其前避震机构来克服 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震效果好且能减少车头尺寸的前避震机构。 0007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震效果好且能减少车头尺寸的滑板车。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前避震机构设于滑板车中的车头与车身之间, 包 含固定座、 第一铰轴、 第二铰轴、 第三铰轴、 避震器及枢摆座。 所述固定座装配于所述车身的 前端处, 所述第一铰轴和第二铰轴在所述固定座上呈一前一后布置, 所述第一铰轴和第二 铰轴还沿所述车身的左右方向穿置于所述固定座上, 所述枢摆座具有位于前侧的前铰装配 。
10、头、 位于后侧下方的下铰装配头及位于后侧上方的上铰装配头, 所述下铰装配头装配于所 述第一铰轴上, 所述车头通过上下铰轴装配于所述前铰装配头上, 所述避震器包含避震器 本体及相对所述避震器本体伸缩运动的活动体, 所述避震器本体及活动体中的一者装配于 所述第二铰轴, 所述避震器本体及活动体中的另一者装配于所述第三铰轴上。 0009 较佳地, 所述枢摆座的后侧部位处具有位于所述下铰装配头和上铰装配头之间的 弧状缺口。 0010 较佳地, 所述第一铰轴、 第二铰轴及第三铰轴彼此平行, 所述第一铰轴和第二铰轴 呈等高布置。 0011 较佳地, 所述第三铰轴位于所述第一铰轴的后上方, 所述第三铰轴还位于。
11、所述第 二铰轴的前上方。 0012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滑板车包括车头、 车身、 前轮、 后轮及前述的前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1001685 U 3 避震机构。 所述前轮装配于所述车头的下端, 所述后轮装配于所述车身的后端。 0013 较佳地, 所述车头包含固定轴、 插拔件、 上方的车头主体部分及下方的前叉部分, 所述车头主体部分的下端借助所述固定轴与所述前叉部分的上端铰接, 以使所述车头主体 部分绕所述固定轴之轴心相对所述前叉部分枢摆而具有一展开使用位置及一收折位置, 所 述插拔件可拔出地插接于所述车头主体部分和前叉部分上以锁定所述展开使用位置, 所述 前轮装配于所。
12、述前叉部分上, 所述前叉部分借助所述上下铰轴与所述前铰装配头铰接, 所 述固定轴位于所述上下铰轴的前方。 0014 较佳地, 所述前叉部分的上端开设有对应所述展开使用位置的第一插拔孔, 所述 车头主体部分的下端开设有配合孔, 所述配合孔在所述车头主体部分绕所述固定轴之轴心 枢摆至所述展开使用位置时与所述第一插拔孔相对齐, 所述插拔件插接于对齐的所述配合 孔和第一插拔孔内。 0015 较佳地, 所述枢摆座开设有对应所述收折位置的第二插拔孔, 所述配合孔在所述 车头主体部分绕所述固定轴之轴心枢摆至所述收折位置时与所述第二插拔孔相对齐, 所述 插拔件插接于对齐的所述配合孔和第二插拔孔内。 0016 。
13、较佳地, 所述枢摆座在所述车头主体部分位于所述收折位置时嵌接于所述车头主 体部分内。 0017 较佳地, 所述车头主体部分具有向前凸起的弧状拱起结构。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前避震机构是设于车头与车身之间, 且前避震机 构的枢摆座具有位于前侧的前铰装配头、 位于后侧下方的下铰装配头及位于后侧上方的上 铰装配头, 下铰装配头装配于第一铰轴上, 车头通过上下铰轴装配于前铰装配头上, 避震器 包含避震器本体及相对避震器本体伸缩运动的活动体, 避震器本体及活动体中的一者装配 于第二铰轴, 避震器本体及活动体中的另一者装配于第三铰轴上, 使得固定座、 枢摆座及避 震器三者构成三角形的避。
14、震结构, 从而对车头提供更好的避震效果; 正由于车头是通过上 下铰轴装配于枢摆座的前铰装配头上, 故车头因不需要安装避震而尺寸可以缩小。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滑板车在车头处于展开使用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是图1所示状态的滑板车在沿车身上箭头所指方向投影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是图1所示的滑板车在沿车身上箭头所指方向投影且车头处于收折位置时的 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 构造特征, 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 作进一步说明。 0023 请参阅图1至图3, 本实用新型的滑板车100包括前避震机构10、。
15、 车头20、 车身30、 前 轮40及后轮50。 前轮40装配于车头20的下端, 后轮50装配于车身30的后端, 较优的是, 后轮 50通过后避震机构60装配于车身30的后端处, 以对后轮50提供避震, 但不以此为限; 而前避 震机构10设于车头20与车身30之间, 用于对车头20提供避震。 0024 其中, 如图1至图3所示, 前避震机构10包含固定座11、 第一铰轴12、 第二铰轴13、 第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1001685 U 4 三铰轴14、 避震器15及枢摆座16。 固定座11装配于车身20的前端处, 较优的是, 固定座11是 装配于车身20的前端部处, 这样使得固定。
16、座11于车身20上的安装更合理紧凑, 并由车身20 对固定座11提供支撑固定作用。 第一铰轴12和第二铰轴13在固定座11上呈一前一后布置, 较优的是, 第一铰轴12和第二铰轴13在固定座11呈等高布置, 使得第一铰轴12和第二铰轴 13位于车身20的前上方, 从而便于它们与外部部件的装配; 第一铰轴12和第二铰轴13还沿 车身30的左右方向(即图1中车身30内箭头所指方向)穿置于固定座11上。 枢摆座16具有位 于前侧的前铰装配头16a、 位于后侧下方的下铰装配头16b及位于后侧上方的上铰装配头 16c, 下铰装配头16b装配于第一铰轴12上, 以使得枢摆座16能绕第一铰轴12之轴心相对固 。
17、定座11枢摆。 车头20通过上下铰轴17装配于前铰装配头16a上, 以使得车头20绕上下铰轴17 之轴心相对枢摆座16进行转向。 避震器15包含避震器本体151及相对避震器本体151伸缩运 动的活动体152, 活动体152装配于第二铰轴13, 避震器本体151装配于第三铰轴14上; 当然, 根据实际需要, 避震器本体151可装配于第二铰轴13, 而活动体152装配于第三铰轴14上, 一 样能借助避震器15对枢摆座16提供避震的目的。 更具体地, 如下: 0025 如图2及图3所示, 枢摆座16的后侧部位处具有位于下铰装配头16b和上铰装配头 16c之间的弧状缺口162, 这样设计能提供避免空间。
18、, 减少材料使用量, 并确保装配便利性, 但不以此为限。 0026 如图1至图3所示, 第一铰轴12、 第二铰轴13及第三铰轴14彼此平行, 较优的是, 第 三铰轴14位于第一铰轴12的后上方, 第三铰轴14还位于第二铰轴13的前上方, 以确保枢摆 座16、 固定座11及避震器15三者之间的可靠性, 但不限于此。 0027 如图1至图3所示, 车头20包含固定轴21、 插拔件22、 上方的车头主体部分23及下方 的前叉部分24。 车头主体部分23的下端借助固定轴21与前叉部分24的上端铰接, 以使车头 主体部分23绕固定轴21之轴心相对前叉部分24枢摆而具有如图1或图2所示的展开使用位 置及如。
19、图3所示的收折位置。 插拔件22可拔出地插接于车头主体部分23和前叉部分24上, 以 锁定展开使用位置, 即在展开使用位置时, 此时的插拔件22是锁定车头主体部分23和前叉 部分24, 从而阻挡车头主体部分23绕固定轴21之轴心相对前叉部分24枢摆。 前轮40装配于 前叉部分24上, 前叉部分24借助上下铰轴17与前铰装配头16a铰接; 固定轴21位于上下铰轴 17的前方。 具体地, 前叉部分24的上端开设有对应展开使用位置的第一插拔孔241(见图3), 车头主体部分23的下端开设有配合孔231, 配合孔231在车头主体部分23绕固定轴21之轴心 枢摆至如图1或图2所示的展开使用位置时与第一插。
20、拔孔241相对齐, 插拔件22插接于对齐 的配合孔231和第一插拔孔241内, 由插拔件22阻挡处于展开使用位置的车头主体部分23相 对前叉部分24枢摆。 同时, 枢摆座16开设有对应收折位置的第二插拔孔161(见图2), 配合孔 231在车头主体部分23绕固定轴21之轴心枢摆至如图3所示的收折位置时与第二插拔孔161 相对齐, 插拔件22插接于对齐的配合孔231和第二插拔孔161内, 以防止折叠后的车头主体 部分23意外相对前叉部分24展开。 较优的是, 在图3中, 枢摆座16在车头主体部分23位于收 折位置时嵌接于车头主体部分23内, 且车头主体部分23具有向前凸起的弧状拱起结构232, 。
21、以使得车头主体部分23折叠后的所占的空间更小, 但不限于此。 0028 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的滑板车的折叠原理进行说明: 当需要图2所示状态的车 头主体部分23收折成图3所示的状态时, 此时操作人员先将插拔件22拔出, 接着, 使车头主 体部分23绕固定轴21之轴心相对前叉部分24枢摆, 直到车头主体部分23的配合孔231与枢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1001685 U 5 摆座16上的第二插拔孔161相对齐为止; 此时, 再将插拔件22插置于对齐的配合孔131与第 二插拔孔161内即可。 002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前避震机构10是设于车头20与车身30之间, 且前。
22、 避震机构10的枢摆座16具有位于前侧的前铰装配头16a、 位于后侧下方的下铰装配头16b及 位于后侧上方的上铰装配头16c, 下铰装配头16b装配于第一铰轴12上, 车头20通过上下铰 轴17装配于前铰装配头16a上, 避震器15包含避震器本体151及相对避震器本体151伸缩运 动的活动体152, 避震器本体151及活动体152中的一者装配于第二铰轴13, 避震器本体151 及活动体152中的另一者装配于第三铰轴14上, 使得固定座11、 枢摆座16及避震器15三者构 成三角形的避震结构, 从而对车头20提供更好的避震效果; 正由于车头20是通过上下铰轴 17装配于枢摆座16的前铰装配头16。
23、a上, 故车头20因不需要安装避震而尺寸可以缩小。 0030 需要说明的是, 避震器15可以油压避震器、 空气避震器或弹簧避震器, 但它们都是 本领域所熟知的, 故在此不再赘述。 0031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 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 之权利范围, 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 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 围。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1001685 U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7 CN 211001685 U 7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8 CN 211001685 U 8 图3 说明书附图 3/3 页 9 CN 211001685 U 9 。
- 内容关键字: 滑板 及其 前避震 机构
硫磺或硫铁矿制酸低温废热回收装置.pdf
沙蚕养殖装置.pdf
木材生产加工的翻转输送装置.pdf
马铃薯贮藏装置.pdf
自动输送扎花机.pdf
便于下料的不锈钢板压弯装置.pdf
海洋潮汐的水位监测仪安装装置.pdf
采血冰浴盒及样本固定装置.pdf
基于活性炭吸附脱附的有机废气连续处理系统.pdf
水利勘测水位计.pdf
微型高压放气阀.pdf
燃气管内壁清洁设备.pdf
光伏支架表面热镀锌装置.pdf
软管收卷调节机构及收卷机.pdf
转子线圈绕线压线装置.pdf
陶瓷坯泥生产设备.pdf
FRID通道式扫描机.pdf
智能电网安全运维监测装置.pdf
密封性好的细胞培养皿.pdf
计算机散热装置降噪组件.pdf
间续进料机构.pdf
电解液配置系统.pdf
实验小鼠喂药装置.pdf
智能防脱机械手.pdf
槽钢的压延结构.pdf
局部集中载荷作用下的组合梁精细化应力位移分析方法.pdf
精准按摩机芯机构.pdf
位置自动调节的热压装置.pdf
用于糠醛生产的糠醛渣输送装置.pdf
硫酸钾镁盐添加剂饲料生产用搅拌式混合装置.pdf
AIP三维堆叠TR气密封装组件.pdf
应急储能电源系统及应急储能电源.pdf
带有可变蜗壳流量体积的简化的可变几何形状涡轮增压器.pdf
用于碰撞位置和幅度传感器的系统和方法.pdf
包埋有固体润滑剂的复合滑动轴承的制造方法.pdf
混光镜片及系统.pdf
用于退火处理金属板卷的高温炉.pdf
用于滚动元件轴承套筒的抗转动方法.pdf
空气调节系统诊断装置.pdf
用于制造由芳香族聚酰胺制成的长丝纱的方法.pdf
用于现金提款机的呈现、缩回和清理机构.pdf
用于调试的地址转换跟踪消息生成.pdf
电动可调节的支承装置.pdf
吸收性物品.pdf
电动机驱动式车辆用的驱动单元隔振保持装置.pdf
风力涡轮机雷电保护和监测系统.pdf
内燃机控制装置.pdf
光源装置.pdf
用于基于兼容性和/或用户偏好自动启用和停用计算装置的应用和窗口小部件的系统和方法.pdf
变速器控制装置.pdf
用于使用移动装置进行图像辨识的系统和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