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内部的通气装置.pdf
![用于车辆内部的通气装置.pdf_第1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5/2021-8/8/407c2470-3ffd-40a3-83ad-e7bc50aa6f1b/407c2470-3ffd-40a3-83ad-e7bc50aa6f1b1.gif)
![用于车辆内部的通气装置.pdf_第2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5/2021-8/8/407c2470-3ffd-40a3-83ad-e7bc50aa6f1b/407c2470-3ffd-40a3-83ad-e7bc50aa6f1b2.gif)
![用于车辆内部的通气装置.pdf_第3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5/2021-8/8/407c2470-3ffd-40a3-83ad-e7bc50aa6f1b/407c2470-3ffd-40a3-83ad-e7bc50aa6f1b3.gif)
《用于车辆内部的通气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车辆内部的通气装置.pdf(18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380591.4 (22)申请日 2019.08.23 (30)优先权数据 201821031710 2018.08.24 IN (73)专利权人 佛吉亚印度私营责任有限公司 地址 印度普纳 (72)发明人 赫里代纳思帕蒂尔 桑代什帕蒂尔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315 代理人 南霆李有财 (51)Int.Cl. B60H 1/3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用于车辆内部的通气装置 (57)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车。
2、辆内部的通气装置, 其包括第一空气引导元件, 用于调节第一平面中 的空气流出方向, 还包括用于减少空气流出强度 的闭合元件和手柄。 手柄可在第一位置、 第二位 置和第三位置之间沿第一方向线性移位。 第二位 置设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 手柄与第一 空气引导元件机械联接, 使得当手柄在第二位置 和第三位置之间移位时, 第一平面中的空气流出 方向是可调节的。 手柄选择性地与闭合元件机械 联接, 使得当手柄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时, 闭合元件减少空气流出强度, 使得当手柄从 第一位置移位到第二位置时, 闭合元件增加空气 流出强度, 以及使得当手柄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 置之间移位时, 闭合元件保。
3、持在允许增加的空气 流出强度的位置。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9页 附图6页 CN 211032110 U 2020.07.17 CN 211032110 U 1.一种用于车辆内部的通气装置(1), 其包括: 第一空气引导元件(2), 用于调节第一平面中的空气流出方向, 闭合元件, 用于减少空气流出强度, 以及手柄(4), 其中, 所述手柄(4)能够在第一位置、 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沿第一方向线性移位, 所述第二位置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之间, 其中, 所述手柄(4)与所述第一空气引导元件(2)机械联接, 使得当手所述手柄(4)在所 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之间移位时, 所述第一平面。
4、中的空气流出方向是可调节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4)选择性地与所述闭合元件机械联接, 使得当所述手柄(4)从 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 所述闭合元件减少所述空气流出强度, 使得当所述 手柄(4)从所述第一位置移位到所述第二位置时, 所述闭合元件增加所述空气流出强度, 以 及使得当所述手柄(4)在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之间移位时, 所述闭合元件保持在 允许增加的空气流出强度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装置(1),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手柄(4)在所述第二位置和 所述第三位置之间移位时, 所述手柄(4)与所述闭合元件机械地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气装置(。
5、1),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旋转齿轮(21)和旋转连 杆(22), 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手柄(4)与所述闭合元件和具有引导轮廓(39)的引导元件 (24)联接, 其中, 所述旋转齿轮(21)与所述手柄(4)机械联接, 并且被构造成当所述手柄(4)在所 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之间移位时旋转, 其中, 所述旋转连杆(22)与所述闭合元件机械联接, 使得所述旋转连杆(22)的旋转导 致所述闭合元件的打开或闭合, 这取决于所述旋转连杆(22)的旋转方向, 其中, 所述旋转齿轮(21)通过推动器(29)与所述旋转连杆(22)选择性地机械联接, 其中, 所述推动器(29)与所述旋转齿轮(21)联接, 其。
6、中所述推动器(29)由所述引导轮 廓(39)引导, 使得当所述手柄(4)从所述第二位置移位到所述第一位置时, 所述推动器(29) 与所述旋转连杆(22)的第一表面(37)接合, 使得所述推动器(29)被构造成当所述手柄(4) 从所述第一位置移位到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旋转连杆(22)的第二表面(38)接合, 以及当所述手柄(4)在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之间移位时, 使得所述推动器 (29)被构造成与所述旋转连杆(22)的第一表面(37)和第二表面(38)脱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气装置(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轮廓(39)被构造成当所 述手柄(4)在所述第二和第一位置之间移位时。
7、, 使所述推动器(29)沿具有径向分量的方向 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气装置(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动器(29)与所述旋转齿轮 (21)弹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气装置(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动器(29)与所述旋转齿轮 (21)一起形成为单件式部件, 其中连接所述推动器(29)和所述旋转齿轮(21)的单件式部件 的狭窄部分(32)是可弹性变形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通气装置(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动器(29)通过弹簧(33) 与所述旋转齿轮(21)弹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通气装置(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元件(24)包括用。
8、于当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211032110 U 2 所述手柄(4)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容纳所述推动器(29)的凹口, 从而形成可释放地将所述 手柄(4)固定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棘爪。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气装置(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连杆(22)的第一表面 (37)和第二表面(38)由所述旋转连杆(22)的L形凹口的内壁的区段形成, 其中所述推动器 (29)被容纳在所述凹口内。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气装置(1), 其特征在于, 包括齿条(20), 所述齿条(20)用 于将所述手柄(4)与所述旋转齿轮(21)机械联接, 其中所述齿条(20)与所述旋转齿轮(21) 。
9、接合, 并且其中所述齿条(20)与所述手柄(4)连接, 使得所述手柄(4)的移位使所述齿条 (20)移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装置(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空气引导元件(2)包括 第一组可旋转薄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装置(1), 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二空气引导元件(3), 用于 调节第二平面中的空气流出方向, 其中所述手柄(4)是可旋转的, 并且其中, 所述手柄(4)与 所述第二空气引导元件(3)机械联接, 使得当所述手柄(4)旋转时调节所述第二平面中的空 气流出方向。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211032110 U 3 用于车辆内部的通气装置 技术领。
10、域 0001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内部的通气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用于车辆的通气装置和空气出口。 这种通气装置可包括空气入 口侧和空气出口侧。 通气口装置可以形成车辆的仪表板的一部分, 使得在空气入口侧进入 通气口装置的空气可以通过空气出口侧离开通气装置并流入车辆的内部。 通常使用的通气 装置包括用于调节空气流动强度的装置, 以及用于调节流动方向的装置。 用于调节流动方 向的装置可包括至少一组可倾斜薄片, 而用于调节空气流动强度的装置可以包括可通过车 轮内部可触及的指轮被控制的快门挡板。 在其他空气出口中, 可以提供单个操作元件, 其允 许调节空气流动强度以及调节空气流。
11、动方向。 例如, 文献US 9,370,986 B2涉及一种空气出 口, 其包括第一空气引导元件、 第二空气引导元件和封闭元件。 空气出口还包括设置在空气 出口的可见侧上的操作元件。 操作元件包括手柄和旋转元件。 借助于操作元件, 可以调节流 出的气流的强度以及气流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鉴于前述方面,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内部的通气装置, 其具有 改善的光学和触觉外观。 此外,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通气装置, 其制造相对较便 宜, 特别耐用并且可以容易、 快速和安全地操作。 0004 这些目的通过一种用于车辆内部的通气装置来实现。 通气装置包括: 0005 第一空。
12、气引导元件, 用于调节第一平面中的空气流出方向, 0006 闭合元件, 用于减少空气流出强度, 以及手柄, 0007 其中, 所述手柄能够在第一位置、 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沿第一方向线性移位, 所述第二位置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之间, 0008 其中, 所述手柄与所述第一空气引导元件机械联接, 使得当手所述手柄在所述第 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之间移位时, 所述第一平面中的空气流出方向是可调节的, 0009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选择性地与所述闭合元件机械联接, 使得当所述手柄从所 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 所述闭合元件减少所述空气流出强度, 使得当所述手 柄从所述第一位置移位。
13、到所述第二位置时, 所述闭合元件增加所述空气流出强度, 以及使 得当所述手柄在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之间移位时, 所述闭合元件保持在允许增加 的空气流出强度的位置。 0010 可选地, 通过以下一项或多项特征, 并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 进一步的特征和进一 步的改进变得显而易见: 0011 进一步, 当所述手柄在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之间移位时, 所述手柄与所 述闭合元件机械地分离。 0012 进一步, 通气装置包括: 旋转齿轮和旋转连杆, 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手柄与所述闭 说明书 1/9 页 4 CN 211032110 U 4 合元件和具有引导轮廓的引导元件联接, 0013 其中, 所。
14、述旋转齿轮与所述手柄机械联接, 并且被构造成当所述手柄在所述第一 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之间移位时旋转, 0014 其中, 所述旋转连杆与所述闭合元件机械联接, 使得所述旋转连杆的旋转导致所 述闭合元件的打开或闭合, 这取决于所述旋转连杆的旋转方向, 0015 其中, 所述旋转齿轮通过推动器与所述旋转连杆选择性地机械联接, 0016 其中, 所述推动器与所述旋转齿轮联接, 其中所述推动器由所述引导轮廓引导, 使 得当所述手柄从所述第二位置移位到所述第一位置时, 所述推动器与所述旋转连杆的第一 表面接合, 使得所述推动器被构造成当所述手柄从所述第一位置移位到所述第二位置时与 所述旋转连杆的第二表面接。
15、合, 0017 以及当所述手柄在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之间移位时, 使得所述推动器被 构造成与所述旋转连杆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脱离。 0018 进一步, 引导轮廓被构造成当所述手柄在所述第二和第一位置之间移位时, 使所 述推动器沿具有径向分量的方向移动。 0019 进一步, 所述推动器与所述旋转齿轮弹性连接。 0020 进一步, 所述推动器与所述旋转齿轮一起形成为单件式部件, 其中连接所述推动 器和所述旋转齿轮的单件式部件的狭窄部分是可弹性变形的。 0021 进一步, 所述推动器通过弹簧(33)与所述旋转齿轮(21)弹性连接。 0022 进一步, 所述引导元件(24)包括用于当所述手柄(4。
16、)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容纳所 述推动器(29)的凹口, 从而形成可释放地将所述手柄(4)固定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棘爪。 0023 进一步, 所述旋转连杆(22)的第一表面(37)和第二表面(38)由所述旋转连杆(22) 的L形凹口的内壁的区段形成, 其中所述推动器(29)被容纳在所述凹口内。 0024 进一步, 通气装置包括齿条(20), 所述齿条(20)用于将所述手柄(4) 与所述旋转 齿轮(21)机械联接, 其中所述齿条(20)与所述旋转齿轮(21) 接合, 并且其中所述齿条(20) 与所述手柄(4)连接, 使得所述手柄(4)的移位使所述齿条(20)移位。 0025 进一步, 所述第一空气引导元。
17、件(2)包括第一组可旋转薄片。 0026 进一步, 通气装置包括第二空气引导元件(3), 用于调节第二平面中的空气流出方 向, 其中所述手柄(4)是可旋转的, 并且其中, 所述手柄(4)与所述第二空气引导元件(3)机 械联接, 使得当所述手柄(4)旋转时调节所述第二平面中的空气流出方向。 0027 所提出的用于车辆内部的通气装置包括第一空气引导元件, 用于调节第一平面中 的空气流出方向。 通常, 当通气装置设置在车辆中时, 第一空气引导元件可以调节从右到左 的空气流出, 反之亦然。 通气装置还包括用于减小空气流出强度的闭合元件和手柄。 特别 地, 闭合元件可用于打开和闭合空气入口。 通常, 手。
18、柄形成由车辆的驾驶员或乘客可触及的 操作元件。 手柄可在第一位置、 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沿第一方向线性移动。 第二位置设 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 通常, 当通气装置设置在车辆中时, 手柄的移位从右到左, 反之亦然。 手柄与第一空气引导元件机械联接, 使得当手所述柄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 间移位时, 第一平面中的空气流出方向是可调节的。 通常, 向右移动手柄会将空气流向右 侧, 向左侧移动手柄会将空气流向左侧。 此外, 手柄选择性地与闭合元件机械联接, 使得当 手柄从第二位置移位到第一位置时, 闭合元件减小空气流出强度, 使得当手柄从第一位置 说明书 2/9 页 5 CN 2110321。
19、10 U 5 移位到第二位置时, 闭合元件增加空气流出强度, 并且使得当手柄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 之间移位时, 闭合元件保持在允许增加的空气流出强度的位置。 0028 因为第一空气引导元件和闭合元件是分开的部件, 所以第一空气引导元件和闭合 元件都可以专门设计用于其预期的功能。 这可以实现闭合元件的设计, 其当手柄处于第一 位置时确保紧密闭合和可靠的空气阻塞, 因此减少或避免通过闭合元件的多余的空气泄 漏。 通常, 使用闭合元件可以实现与闭合元件的打开位置中的空气流出相比的空气流出的 关闭, 或者至少显着减小空气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 当手柄处于第一位置时, 闭合元件和 第一空气引导元件两者。
20、的状态一起导致空气流出的减小或空气流出的关闭。 闭合元件可包 括至少一个用于闭合空气流入的薄片。 闭合元件还可包括两个平行的薄片, 这两个薄片机 械联接以闭合空气流入。 0029 因为当手柄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时, 闭合元件减小了空气流出强度, 所以 所提出的通气装置能够可靠地减小空气流出强度, 而不需要用于调节空气流出强度的单独 元件, 例如, 设置在通气装置的空气出口旁边的附加指轮。 因此, 所提出的通气口布置导致 车辆内部饰板的光学和触觉美感的改善。 0030 所提出的通气装置的手柄用于至少两个目的: 第一, 调节第一平面中的空气流出 方向, 第二, 调节空气流出的强度, 特别是能够。
21、关闭空气流出。 此外, 因为手柄可以用于通过 手柄的线性位移来控制第一空气引导元件和闭合元件, 所以通气装置的操作容易, 快速且 直观, 从而当驾驶员使用所提出的通气装置调节空气流出时, 驾驶员对交通分神的情况保 持在最小。 因此, 所提出的通气装置改善了驾驶员或乘客的安全性。 0031 此外, 与更复杂的设计相比, 例如在US 9,370,986 B2中所讨论的, 所提出的通气 装置相对容易且制造成本低并且不易发生故障。 例如, 手柄可以具有相对简单和坚固的形 状。 例如, 手柄可以是单件式部件。 手柄可以不需要可相对于彼此移动的部件。 在一些实施 例中, 手柄是细长部件。 手柄的细长轴可以。
22、沿第一方向延伸。 0032 在大多数实施例中, 当手柄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移位时, 手柄与闭合元件 机械地分离。 根据该实施例, 手柄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的移位可能不会导致闭合元 件的运动, 并且更特别地, 在手柄的该移位期间, 闭合元件可以处于打开位置。 因此, 可以通 过在第二和第三位置之间移位手柄来调节第一平面中的空气流出方向, 而不会通过闭合元 件的运动影响空气流出强度。 0033 在大多数实施例中, 第一空气引导元件包括第一组可旋转薄片。 例如, 第一空气引 导元件可包括至少两个, 优选至少三个薄片。 通常, 第一空气引导元件包括至多十个, 优选 至多七个薄片。 例如, 第一。
23、空气引导元件可包括五个薄片。 第一空气引导元件的每个薄片的 旋转轴可以基本上平行地定向。 此外, 每个薄片的旋转轴可以等距地间隔开。 薄片围绕轴的 旋转导致在第一平面中沿不同方向的气流引导。 通常, 通气装置包括壳体。 薄片的旋转轴可 以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上。 手柄和/或手柄的一部分可以设置在第一空气引导元件的两个 薄片之间。 手柄可以延伸超出第一空气引导元件的薄片进入车辆内部。 0034 在一个实施例中, 第一空气引导元件的薄片可以平行设置, 薄片部分重叠, 使得在 手柄的第二位置和手柄的第三位置, 薄片部分重叠, 使得它们关闭通气孔或至少显著减小 空气出口。 0035 为了调节第一平面中的。
24、空气流出方向, 手柄可以相对于通气装置的壳体可滑动地 说明书 3/9 页 6 CN 211032110 U 6 安装。 为了旋转第一组薄片, 手柄可以与第一联接器连接, 第一联接器与第一组薄片接合。 0036 在大多数实施例中, 通气装置包括第二空气引导元件, 用于调节第二平面中的空 气流出方向。 通常, 该第二平面垂直于第一平面, 并且当通气装置设置在车辆中时允许空气 流出沿向上或向下方向被引导。 此外, 手柄可以是可旋转的。 手柄可以与第二空气引导元件 机械地联接。 手柄可以与第二空气引导元件机械地联接, 使得在手柄旋转时调节第二平面 中的空气流出方向。 根据该实施例, 通气装置的手柄用于。
25、至少三个目的: 第一, 调节第一平 面中的空气流出方向, 第二, 调节第二平面中的空气流出方向, 第三, 调节空气流出强度, 特 别是能够关闭空气流出。 第二空气引导元件通常是单个薄片, 其被配置成用于闭合通气装 置的第一空气通道和第二空气通道。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第二空气引导元件包括两个薄片。 通常, 当通气装置设置在车辆中时, 两个空气通道设置在彼此上方。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 上 部空气通道可以提供向下引导的部分空气出口, 下部空气通道可以提供向上引导的部分空 气出口。 第二空气引导元件通常设置在闭合元件和手柄之间。 通常, 第一组薄片和第二空气 引导元件的一个或多个薄片基本上彼此垂直定。
26、向。 此外, 第一平面通常基本上垂直于第二 平面定向。 0037 为了调节第二平面中的空气流出方向, 手柄可相对于通气装置的壳体可旋转地安 装。 手柄的旋转轴可以平行于手柄的移位方向, 例如水平方向。 手柄可以与第二联接器连 接, 特别是可旋转地与第二联接器连接。 第二联接器可以与第二空气引导元件的至少一个 薄片接合, 以使所述至少一个薄片旋转。 0038 在优选实施例中, 通气装置包括旋转齿轮和旋转连杆, 用于选择性地将手柄与闭 合元件联接。 通气装置进一步可包括引导轮廓的引导元件。 旋转齿轮可以与手柄机械联接。 旋转齿轮进一步可以被配置成当手柄在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移位时旋转。 旋转连杆。
27、可 以与闭合元件机械地联接, 使得旋转连杆的旋转导致闭合元件的打开或闭合, 这取决于旋 转连杆的旋转方向。 进一步, 旋转齿轮可以通过推动器选择性地与旋转连杆机械联接。 推动 器可以与旋转齿轮联接。 此外, 推动器可以通过引导轮廓来引导, 以便当手柄从第二位置移 位到第一位置时, 推进器与旋转连杆的第一表面接合。 进一步, 推动器可以通过引导轮廓来 引导, 以便当手柄从第一位置移位到第二位置时, 推动器被配置为与旋转连杆的第二表面 接合。 此外, 推动器可以通过引导轮廓来引导, 以便当手柄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移位 时, 推动器被配置为与旋转连杆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脱离接合。 0039 推动。
28、器可以是凸轮, 例如以销或者多个销的形状。 旋转连杆可以是单件式可旋转 构件。 典型地, 推动器和旋转连杆的第一表面以及旋转连杆的第二表面的接合导致旋转连 杆在相反的方向旋转, 例如, 分别在顺指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在大多数示例中, 推动器被 设置并配置为推动旋转连杆, 以便通过与旋转连杆的第二表面的接合来打开闭合元件。 进 一步, 推动器可以被设置并配置为推动旋转连杆, 以便通过与旋转连杆的第一表面接合来 关闭闭合元件。 0040 典型地, 当手柄从第一位置移位到第二位置时, 推动器与旋转连杆的第二表面接 触, 从而旋转旋转连杆并因此打开闭合元件。 当手柄从第一位置移位超过第二位置时, 推。
29、动 器可能失去与旋转连杆的第二表面的接触。 当手柄被进一步推向第三位置时, 推动器典型 地不与旋转连杆的第二表面接触。 引导元件可以与通气装置的壳体刚性连接。 引导轮廓可 以是用于引导推动器的凹部。 例如, 引导轮廓可以是凹槽或狭缝。 在一些实施例中, 引导轮 说明书 4/9 页 7 CN 211032110 U 7 廓通过引导轮廓的外表面形成。 0041 为了有效地引导推动器, 引导轮廓可以具有相对于旋转齿轮和/或旋转连杆的旋 转轴不是同心圆形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 引导轮廓被配置为当手柄在第二位置和第一 位置之间移位时, 致使推动器在具有径向分量的方向上运动。 特别地, 引导轮廓可以引。
30、导推 动器, 以便由于手柄从第二位置移位到第一位置, 推动器从旋转齿轮和/或旋转连杆的旋转 轴的间隔增大。 例如, 推动器可以被配置为当手柄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移位时, 推动 器在环形方向上移动。 引导轮廓可以包括圆形区段, 引导轮廓可以是关于旋转齿轮和/或旋 转连杆的旋转轴的同心环。 进一步, 引导轮廓可以包括具有径向分量的区段。 典型地, 当手 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位时, 推进器由具有径向分量的区段引导。 此外, 当手柄在 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移位时, 推动器可以被圆形区段引导。 当手柄在第二位置时, 推动 器典型地被配置在具有径向分量的区段和圆形区段之间的过渡区域。 004。
31、2 在一些实施例中, 推动器与旋转齿轮弹性连接。 在这样的一个实施例中, 引导元件 可以具有比较简单的结构, 同时允许推动器的可靠引导。 例如, 为了实现预期的功能, 引导 元件的引导轮廓由异形外表面形成, 外表面不需要与相对表面具有狭缝或凹槽。 进一步, 推 动器与旋转齿轮的弹性连接能够导致实现空气流出的减少所需的增加的力, 即, 与手柄在 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的移位相比, 一旦手柄从第二位置移位到第一位置。 有次, 改进的 通气装置的触觉性能能够实现。 0043 推动器可以与旋转齿轮一起形成为单件式部件。 此外, 连接推动器和旋转齿轮的 单件式部件的狭窄部分可以是可弹性变形的。 以这种方。
32、式, 旋转齿轮和与旋转齿轮弹性联 接的推动器能够以相对容易的方式制造。 附加地或替代地, 推动器可以通过弹簧与旋转齿 轮弹性连接。 0044 在一些实施例中, 引导元件包括用于当手柄处于第一位置时容纳推动器的凹口。 因此, 推动器和凹口可以形成可释放地将手柄固定在第一位置的棘爪。 凹口可以与引导轮 廓连接或形成引导轮廓的一部分。 凹口可以是引导元件的外表面中的凹陷。 当手柄移位到 第一位置时, 与旋转齿轮弹性联接的推动器可以容纳在凹口内。 因此, 可能需要增加的力来 将手柄向后推向第二位置。 因此, 制动机制确保手柄可靠地保持在第一位置并且可靠地切 断或减少空气流出。 因此可以防止不希望的空气。
33、流出的增加。 0045 在通气装置的特别坚固的实施例中, 旋转连杆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由旋转连杆 的凹口的内壁的区段形成。 推动器可以容纳在凹口内。 当手柄移动超过第二位置朝向第三 位置时, 旋转连杆的凹口的形状可以确保推动器从第二表面脱离。 凹口可以是旋转连杆中 的凹槽或狭缝。 例如, 旋转连杆的凹口可以是L 形的。 旋转连杆的凹口可包括第一区段和第 二区段, 第二区段与第一区段相邻并与第一区段连接。 第一区段可以相对于第二区段成一 角度。 此外, 第一区段可以比第二区段短。 第二区段可以是弯曲的, 特别是圆形的。 例如, 第 二区段可以具有与旋转连杆和/或旋转齿轮的旋转轴线同心的环段的形状。
34、。 第一区段可以 是线性的。 此外, 第一区段可包括径向分量。 当手柄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位时, 推动器 可以被容纳在旋转连杆的凹口的第一区段内。 当手柄在第二和第三位置之间移位时, 推动 器可以容纳在旋转连杆的凹口的第二区段内。 当手柄处于第二位置时, 推动器可以位于凹 口的第一区段和凹口的第二区段之间的过渡区域中。 例如, 旋转连杆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 面可以由旋转连杆的凹口的第一区段的内壁形成。 说明书 5/9 页 8 CN 211032110 U 8 0046 为了易于制造以及推动器的有效接合和分离, 旋转连杆和旋转齿轮可以绕相同的 旋转轴旋转。 用于旋转连杆和旋转齿轮旋转的轴承可以由。
35、引导元件的向上延伸的突起形 成。 0047 此外, 通气装置可包括用于将手柄与旋转齿轮机械联接的齿条。 齿条可以与旋转 齿轮接合。 另外, 齿条可以与手柄连接, 使得手柄的移位使齿条移位。 通常, 齿条的移位导致 旋转齿轮的旋转, 其中旋转轴垂直于齿条的平移移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 齿条与手柄刚性连 接。 齿条和手柄可以形成单件式部件。 齿条使手柄和旋转齿轮之间能够实现牢固的联接。 特 别是在设置第二空气引导元件的情况下并且在手柄可旋转的情况下并且在手柄可旋转的 情况下, 齿条可以独立于手柄的旋转状态实现与旋转齿轮的可靠联接。 0048 闭合元件可包括至少一个旋转挡板, 用于减小和/或阻挡空气。
36、流出强度。 通常, 闭 合元件在从车辆内部进入通气装置的方向上设置在第一空气引导元件后面。 此外, 闭合元 件通常设置在第二空气引导元件后面。 在大多数实施例中, 从车辆内部看不到闭合元件。 0049 在大多数实施例中, 第一方向是水平方向。 第一方向可以设置在第一平面内。 第一 平面可以是水平平面。 第二平面可以定向成使其包括垂直方向。 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可以 彼此垂直。 第一组薄片可以在垂直方向和/或垂直于第一方向和/或第一平面和/或平行于 第二平面的方向上延伸。 第一组薄片可以围绕垂直轴和/或平行于第二平面和/或垂直于第 一平面的轴旋转。 第二空气引导元件的至少一个薄片可以在水平方向和/。
37、或在平行于第一 方向和/或平行于第一平面和/或垂直于第二平面的方向上延伸。 第二组薄片可以绕水平轴 和/或垂直于第二平面和/或平行于第一平面的轴旋转。 闭合元件的旋转挡板或旋转挡板可 绕水平轴旋转。 旋转连杆和/或旋转齿轮可以绕垂直轴旋转。 0050 手柄和/或齿条和/或旋转齿轮和/或旋转连杆和/或引导元件和/或推动器和/ 或 薄片, 和/或旋转挡板可各自由单件式部件和/或塑料材料形成, 例如热塑性材料。 特别地, 这些部件中的任何一个或全部可以由注塑部件形成。 附图说明 0051 将结合以下附图描述示例性实施例。 0052 图1(a)显示了通气装置的前视示意图, 0053 图1(b)显示了通。
38、气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0054 图1(c)显示了通气装置的另一个侧视示意图, 0055 图2示出了通气装置的透视图, 0056 图3(a)至(c)示出了通气装置的选择性联接的细节图, 0057 图4(a)至(d)示出了选择性联接的视图, 0058 图5示出了选择性联接的引导元件的透视图, 以及 0059 图6(a) 至(d)示出了对应于通气装置的手柄的不同位置的选择性联接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0 图1(a)示出了从车辆内部观察的通气装置1的前视示意图。 通气装置1 可以形成 车辆内部面板的一部分, 例如仪表板。 通气装置1包括具有垂直薄片组的第一空气引导元件 2。 第一空气引导元件2。
39、被配置成在水平面中调节进入车辆内部的空气流出方向。 此外, 通气 说明书 6/9 页 9 CN 211032110 U 9 装置1包括第二空气引导元件3, 其具有水平组薄片, 用于调节垂直方向5上的空气流出方 向。 为了引导空气流动, 第一空气引导元件2的每个薄片可绕垂直轴旋转, 并且第二空气引 导元件3的每个薄片可绕水平轴旋转。 0061 通气装置1还包括手柄4, 手柄4形成操作元件, 用于调节空气流出的垂直和水平方 向并用于调节空气流出强度。 手柄4沿水平方向6伸长并可线性移位。 手柄4从车辆内部可触 及。 此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手柄4被从通气装置 1流出的空气围绕。 附图标记4表示处。
40、于第 二位置的手柄。 带有附图标记4的虚线示出了处于第二位置左侧的第一位置的手柄。 带有 附图标记4” 的虚线示出了第二位置右侧的手柄的第三位置。 把手4机械地联接到垂直的薄 片组, 使得手柄移位到第一位置4使薄片旋转, 使得来自通气装置1的空气流出朝向左侧。 当手柄4向右移动到第三位置4” 时, 空气流出通过垂直的一组薄片被引导到右侧。 当手柄4 从第二位置4朝向第一位置4移动时, 当手柄处于第一位置4 时, 空气流出强度减小并最 终关闭, 如下所述。 0062 另外, 手柄4是可旋转的。 图1(b)和1(c)示出了根据手柄4的不同旋转状态的手柄4 和第二空气引导元件3的示意性侧视图。 在不。
41、同附图中示出的相应和重现的特征使用相同 的附图标记表示。 手柄可以绕箭头所示的水平轴旋转, 如附图标记7所示。 另外, 手柄可以向 下旋转, 如附图标记4” 所示, 或向上旋转, 如附图标记4” ” 所示。 手柄4与第二空气引导元件 的至少一个薄片机械联接, 使得手柄向上旋转导致薄片向上旋转, 从而闭合上部空气通道 40, 以引导空气向上流出, 如使用附图标记3” 和4” ” 所示(对应于图1(c)中描绘的情况)。 此 外, 在手柄向下旋转时, 水平薄片向下旋转, 从而闭合下部空气通道41, 以便引导空气向下 流出, 如附图标记3和4” 所示。 0063 图2中示出了通气装置1的透视图。 通气。
42、装置1包括壳体8, 壳体8引导空气流从通气 装置1的空气入口侧9流到通气装置1的空气出口侧10。 空气出口侧10面向车辆内部。 通常, 壳体8闭合到通气装置1的侧面、 顶部和底部。 然而, 在图3中, 为清楚起见, 未示出壳体8的顶 部。 手柄4经由第一联接器11连接到第一空气引导元件2。 手柄4经由水平旋转轴14连接到第 一联接器11。 由于手柄4在水平方向6上的运动, 第一联接器11也随着手柄4在水平方向6上 移动。 第一空气引导元件2的垂直薄片可以通过联接导轨彼此连接, 这确保了垂直薄片同步 旋转。 例如, 第一联接器11可以与垂直薄片中的一个或与联接导轨可旋转地连接, 使得手柄 4在第。
43、二和第三位置之间的线性移位导致垂直薄片的枢转。 0064 另外, 手柄4通过第二联接器12连接到第二空气引导元件3。 手柄4可绕垂直轴线旋 转, 并带有附图标记15。 此外, 手柄4与第二联接器12的第一部件16旋转地联接。 手柄4可相 对于第二联接器12的第一部件16在水平方向6上滑动。 第二联接器12的第一部件16可绕水 平轴17旋转, 水平轴线17 与手柄4的旋转轴15重合。 第二联接器12的第一部件16与第二联 接器12的第二部件18连接, 使得手柄4的向上或向下旋转导致第二联接器的第二部件 18的 旋转。 第二联接器12的第二部件18与第二空气引导元件3的水平薄片连接, 使得在手柄4。
44、旋 转时可以调节垂直方向上的空气流出方向。 0065 此外, 手柄4选择性地与闭合元件的一个或多个挡板19机械联接, 用于通过第三联 接器13减小空气流出强度。 第三联接器13包括与手柄4一起形成为单件式部件的齿条20、 旋 转齿轮21、 旋转连杆22、 引导元件24和杠杆23。 一个或多个挡板19可绕水平轴25旋转, 以闭 合或打开闭合元件。 当旋转连杆 21如下所述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 与旋转连杆22可旋转地 说明书 7/9 页 10 CN 211032110 U 10 联接的杠杆23在远离手柄的方向上向后移动, 从而将闭合元件的旋转挡板19闭合。 然而, 当 旋转连杆21如下所述沿逆时针。
45、方向旋转时, 杠杆23朝向车辆内部移动, 从而打开闭合元件 的旋转挡板19, 对应于图2中所示的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 旋转连杆被顺时针旋转, 这可使 杠杆23在远离手柄的方向上向后移动, 从而打开旋转挡板。 0066 图3(a)示出了包括旋转连杆22、 旋转齿轮21和齿条20的第三联轴器 13的更详细 的透视图。 旋转连杆22设置在旋转齿轮21上方, 旋转连杆22和旋转齿轮每个都可以绕共同 的垂直轴26旋转(如下图4(a)所示)。 齿条上的齿保持与旋转齿轮21的接触, 从而在操作手 柄时提供良好的感知品质。 引导元件24的垂直突起27形成限定旋转连杆22和旋转齿轮21的 重叠旋转轴线的铰链。
46、。 旋转连杆22还包括容纳推动器29的凹口28。 凹口28是L形的狭缝。 如 图3(a)所示, 手柄4设置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 图3(b)示出了第三联接器13的相应俯 视图。 0067 图3(c)中示出了齿条20和旋转齿轮21的详细透视图。 如图所示, 齿条包括一组与 旋转齿轮21的齿31接合的圆形齿30。 圆形齿30使齿条20能够可靠地接合旋转齿轮21, 不管 手柄4围绕水平轴线15的旋转状态如何, 手柄 4与齿条20一起刚性地旋转。 更具体地, 圆形 齿30允许齿条围绕平行于齿条 20的平移移位的轴线旋转, 同时保持旋转齿轮21的齿和齿 条20的齿接合。 0068 图4(a)和(b)。
47、示出了手柄4和闭合元件之间的选择性机械联接器13 的详细透视 图。 图4(c)和4(d)示出了相应的顶视图。 图4(a)至4(d) 对应于手柄4设置在第二和第三位 置之间的情况。 在图4(b)至(d)中, 为清楚起见未示出旋转连杆22。 然而, 示意性地示出了旋 转连杆22的L形凹口 28的位置和形状。 0069 推动器29被容纳在旋转连杆22的凹口28内。 推动器29和旋转齿轮21 形成为单个 单件式部件并且通过单件式部件的狭窄部分32连接。 此外, 推动器29通过弹簧33连接到旋 转齿轮21。 因此, 推动器与旋转齿轮21弹性连接。 图4(d)示出了一个实施例, 其中, 弹簧33 (不可见。
48、)被封闭在外壳34中。 在图4(d)的实施例中, 没有设置连接旋转齿轮21和推动器29 的单件式部件的狭窄部分32。 0070 凹口22, 即旋转连杆22的L形狭缝, 包括第一区段35和第二区段36。 第一区段35和 第二区段36彼此直接连接, 并且每个沿不同方向延伸。 第二区段36具有与旋转齿轮21和旋 转连杆22的旋转轴线同心的圆形形状。 第一区段35具有径向分量, 使得第一区段35的端部 与旋转连杆22的旋转轴线的距离比第一区段35邻近第二区段36的部分与旋转连杆22的旋 转轴线的距离更远。 当手柄4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移位时, 推动器29被容纳在凹口28 的第二区段36内。 当手柄。
49、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位时, 推动器29被容纳在凹口28的 第一区段35内。 第一区段35包括相对的表面: 第一表面37 和第二表面38, 当手柄4从第二位 置向左移动到第一位置以关闭闭合元件的挡板19时第一表面37与推动器29接合, 当手柄4 从第一位置向右移动到第二位置时, 第二表面38与推动器29接合。 0071 推动器29由引导元件24引导, 如图5的透视图所示。 引导元件24与壳体8刚性连接 并且包括由外表面39形成的引导轮廓。 弹簧33和/或狭窄部分 32推动推动器29抵靠引导元 件24的外表面39。 外表面39成形为使得当旋转齿轮21旋转时外表面39引导推动器29。 当手 。
50、柄4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移位时, 推动器29接触外表面39的区段40, 该区段40是圆形 的并且与旋转齿轮21和旋转连杆22的旋转轴线同心。 因此, 当手柄在第二和第三位置之间 说明书 8/9 页 11 CN 211032110 U 11 移位时, 推动器29沿圆形路径移动。 当手柄4朝向第一位置移位超过第二位置时, 推动器29 接触包括径向分量的外表面39的区段41, 使得当手柄4 朝向第一位置移位时推动器29径向 向外移动。 当手柄4处于第一位置时, 推动器29被容纳在由引导元件的外表面39的区段形成 的凹口42内。 弹簧33和 /或狭窄部分32将推动器29推入凹口中, 从而形成可释放。
- 内容关键字: 用于 车辆 内部 通气 装置
立体均温板.pdf
旋塞阀卡套压装机.pdf
干式变压器的风机底座.pdf
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pdf
电力巡检机器人.pdf
熔体和包含该熔体的熔断器.pdf
迷宫高压差流量调节角阀.pdf
麦克风.pdf
避雷器试验设备.pdf
具有喷射功能的薄膜冷却水槽.pdf
肠镜活检器.pdf
旋转式玩具泡泡机.pdf
用于市输水管道的采集终端装置.pdf
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装置.pdf
混砂前降阻剂筛分装置.pdf
具有防护功能的分支电缆.pdf
仓储机器人视觉识别的设备智能调度方法.pdf
可移动发电机组配电柜.pdf
带有辅助张嘴结构的儿童雾化器.pdf
污泥处理装置.pdf
垃圾桶抓举收集装置、控制方法及车辆.pdf
微流控芯片及核酸扩增分析仪.pdf
雷达产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pdf
压缩空气管路的智能监测方法及系统.pdf
基于SSPP结构的SIW带通滤波器.pdf
遥感模糊图像复原方法及系统.pdf
果树施肥量计算方法及系统.pdf
胃黏膜上皮细胞提取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
面向多样性的代码审查者推荐方法及存储介质、设备.pdf
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节能管理方法及系统.pdf
矿井用智能应急电源系统.pdf
基于脑电信号的个性化人机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pdf
一种一孔两用的隧洞排水孔结构.pdf
钢管桩围堰结构.pdf
一种生态砌块.pdf
一种铁路桥梁用泄水管.pdf
一种卷帘门的抗风装置.pdf
一种掺有非预应力钢筋的管桩钢筋笼.pdf
大型沉管隧道管段基础.pdf
汽车手套箱开启装置.pdf
城市道路上空花园式电动跃层停车商务楼.pdf
蒸压加气砌块砌窗结构.pdf
一种升降式旋转室外消火栓.pdf
框架结构T型连接柱.pdf
防静电地板吸板器.pdf
一种建筑用箱体或井口预留孔洞活动模具.pdf
速成拉建房屋.pdf
预制桥面板精轧螺纹钢筋弧形连接构造.pdf
一种内固定式伸缩门滑行导轨及伸缩门.pdf
多用途封井器.pdf
一种新型圆弧建筑模板紧固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