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成型模具.pdf

上传人:jo****n 文档编号:11884490 上传时间:2021-11-0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65.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硫化成型模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硫化成型模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硫化成型模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档描述:

《硫化成型模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硫化成型模具.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908187.X (22)申请日 2019.11.07 (73)专利权人 苏州耒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长江路58号51栋17号 (72)发明人 王娟卢道花 (51)Int.Cl. B29C 35/02(2006.01) B29C 33/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硫化成型模具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硫化成型模具, 包 括: 下模板和与所述下模板对应的上模板, 其中, 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之。

2、间设置有用于成型 产品的型腔结构, 所述型腔结构的边缘一圈设置 有溢胶槽, 所述溢胶槽上间隔设置有局部溢胶结 构, 所述局部溢胶结构包括: 与型腔结构连通的 溢胶流道和溢胶开口, 型腔结构中的橡胶通过所 述溢胶流道和溢胶开口流出, 并沿着下模板的边 缘继续流动。 本实用新型在兼顾自动化取料的功 能实现和提高原料利用率的前提下, 提高了硫化 成型后的拾取安全性, 提高了生产效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11030885 U 2020.07.17 CN 211030885 U 1.一种硫化成型模具, 包括: 下模板和与所述下模板对应的上模板, 其中, 所述上模板 与所述下模。

3、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型腔结构的边缘一 圈设置有溢胶槽, 所述溢胶槽上间隔设置有局部溢胶结构, 所述局部溢胶结构包括: 与型腔 结构连通的溢胶流道和溢胶开口, 型腔结构中的橡胶通过所述溢胶流道和溢胶开口流出, 并沿着下模板的边缘继续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硫化成型模具,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托板结构, 所述托板 结构设置在所述下模板的边缘且位置与所述局部溢胶结构对应, 以承载下模板边缘的橡 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硫化成型模具, 其特征在于, 上托板和/或下托板, 其中, 所述上托板或下托板单独使用时: 所述上托板或下托板设置在所述下模板。

4、的边缘; 当所述 上托板和下托板一起使用时: 所述上托板通过安装板与上模板连接, 所述下托板通过弹簧 或直接与所述上托板构成合页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硫化成型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托板通过安装板与所 述上模板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硫化成型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板和上模板上分别 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托板结构的让位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硫化成型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溢胶流道包括: 垂向设 置的第一流道、 水平设置的第二流道和垂向设置的第三流道, 所述第一流道、 第二流道和第 三流道依次连通, 形成凹字型或倒凹字型结构, 所述型腔结构与第一流道。

5、连通, 所述溢胶开 口与第三流道连通。 7.一种硫化成型模具, 包括: 上模板、 中模板和下模板, 其中, 所述上模板与中模板、 中 模板与下模板之间分别设置有型腔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型腔结构的边缘一圈设置有溢 胶槽, 所述溢胶槽上间隔设置有局部溢胶结构, 所述局部溢胶结构包括: 与型腔结构连通的 溢胶流道和溢胶开口, 型腔结构中的橡胶通过所述溢胶流道和溢胶开口流出, 并沿着下模 板的边缘继续流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硫化成型模具,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托板结构, 所述托板 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中模板/下模板的边缘且位置与所述局部溢胶结构对应, 用于分别承 载所述中模板/下模板边。

6、缘的橡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硫化成型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板结构包括: 上托板 和/或下托板, 其中, 所述上托板或下托板单独使用时: 所述上托板或下托板设置在所述中 模板/下模板的边缘; 当所述上托板和下托板一起使用时: 所述上托板通过安装板与上模 板/中模板连接, 所述下托板通过弹簧或直接与所述上托板构成合页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硫化成型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板、 中模具和下模 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托板结构的让位孔。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030885 U 2 一种硫化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制造领域。

7、, 特别涉及一种硫化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硫化成型模具, 完成硫化成型工作后, 需要靠人工的方式将硫化成型产品 从模具中拽出来。 由于刚出模的硫化成品处于高温状态, 且硫化成品紧贴在模具的型腔中, 人工将产品从模具中取出时, 需要先使硫化成品边缘与模具型腔的边缘分离, 再进行拖拽 操作, 这样不仅费力, 而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硫化成型模具,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硫化成型模具, 包括: 下模板和与所述 下模板对应的上模板, 其中, 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之间设置有用于。

8、成型产品的型腔结 构, 所述型腔结构的边缘一圈设置有溢胶槽, 所述溢胶槽上间隔设置有局部溢胶结构, 所述 局部溢胶结构包括: 与型腔结构连通的溢胶流道和溢胶开口, 型腔结构中的橡胶通过所述 溢胶流道和溢胶开口流出, 并沿着下模板的边缘继续流动。 0005 作为优选, 还包括托板结构, 所述托板结构设置在所述下模板的边缘且位置与所 述局部溢胶结构对应, 以承载下模板边缘的橡胶。 0006 作为优选, 所述托板结构包括: 上托板和下托板, 其中, 所述上托板与上模板连接, 所述下托板与所述上托板构成合页结构并通过弹性件弹性连接。 0007 作为优选, 所述上托板通过安装板与所述上模板固接。 000。

9、8 作为优选, 所述下模板和上模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托板结构的让位孔。 0009 作为优选, 所述溢胶流道包括: 垂向设置的第一流道、 水平设置的第二流道和垂向 设置的第三流道, 所述第一流道、 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依次连通, 形成凹字型或倒凹字型结 构, 所述型腔结构与第一流道连通, 所述溢胶开口与第三流道连通。 0010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硫化成型模具, 包括: 上模板、 中模板和下模板, 其中, 所述 上模板与中模板、 中模板与下模板之间分别设置有型腔结构, 所述型腔结构的边缘一圈设 置有溢胶槽, 所述溢胶槽上间隔设置有局部溢胶结构, 所述局部溢胶结构包括: 与型腔结构 连通的溢胶。

10、流道和溢胶开口, 型腔结构中的橡胶通过所述溢胶流道和溢胶开口流出, 并沿 着下模板的边缘继续流动。 0011 作为优选, 还包括托板结构, 所述托板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中模板/下模板的边缘 且位置与所述局部溢胶结构对应, 用于分别承载所述中模板/下模板边缘的橡胶。 0012 作为优选, 所述托板结构包括: 上托板和下托板, 其中, 所述上托板通过安装板与 上模板/中模板连接, 所述下托板与所述上托板构成合页结构并通过弹簧弹性连接。 0013 作为优选, 所述上模板、 中模具和下模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托板结构的 让位孔。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1030885 U 3 0014 与。

11、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硫化成型模具, 包括: 下模板和与所述下模板对应 的上模板, 其中, 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结构, 所述型腔 结构的边缘一圈设置有溢胶槽, 所述溢胶槽上间隔设置有局部溢胶结构, 所述局部溢胶结 构包括: 与型腔结构连通的溢胶流道和溢胶开口, 型腔结构中的橡胶通过所述溢胶流道和 溢胶开口流出, 并沿着下模板的边缘继续流动。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溢胶槽的基础上增加溢 胶结构, 可以在保证硫化成品边缘强度的前提下, 增加硫化成品的局部溢胶量, 使得橡胶移 除至下模板边缘, 为后续硫化成品的抓取提供了方便, 另一方面溢出部分的橡胶相对于型 腔结构中的。

12、硫化成品会更快速的降温, 节省人力的同时提高了抓取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 本 实用新型还设置有托板结构, 通过该托板结构可以控制溢出胶的形态, 使下模板边缘的橡 胶再继续流动到托板表面, 使得硫化成品的边缘更容易被人工或自动化设备夹取。 因此, 本 实用新型在兼顾了自动化取料功能和提高原料利用率的前提下, 提高了硫化成型后的拾取 安全性, 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硫化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硫化成型模具中下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硫化成型模具的剖面示意图; 0019 图5为本。

13、实用新型的硫化成型模具中托板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 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 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 型保护的范围。 002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相连” 、“连接” 、“固 定” 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成一体; 可以是机械。

14、连 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具体情况理 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2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 “上” 或之 “下” 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 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 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而且,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之上” 、“上方” 和 “上面” 包括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 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 “之下。

15、” 、“下方” 和 “下面” 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 或仅仅 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24 实施例1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1030885 U 4 0025 如图1至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硫化成型模具, 包括下模板2和与所述下模 板2对应的上模板1。 其中, 所述上模板1与所述下模板2之间设置有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结 构(图中未示出)。 即加热融化后的橡胶进入到型腔结构中, 硫化成型出特定形状的产品。 0026 进一步的, 所述型腔结构的边缘一圈设置有溢胶槽3, 所述溢。

16、胶槽3可以保证橡胶 充满型腔结构, 进而保证硫化成品的厚度。 为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本实施例将溢胶槽3的 截面设计为倒凹字形结构, 并控制该倒凹字型结构的尺寸规格, 从而控制型腔结构四周的 溢胶量, 确保硫化成品边缘溢胶少, 足够薄。 0027 重点参照图4, 所述硫化成型模具的两侧还设置有局部溢胶结构4, 用于局部提高 硫化成型模具的溢胶量, 增大溢胶长度和厚度, 进而在硫化成品的两侧形成新的便于拾取 或夹取的橡胶耳块。 因此, 本实施例将所述局部溢胶结构4间隔设置在所述溢胶槽3上。 即通 过对溢胶槽3的部分区域进行结构调整, 从而形成溢胶量较大的局部溢胶结构4, 具体如图 3-4所示, 。

17、该局部溢胶结构4包括: 与型腔结构连通的多个溢胶流道和溢胶开口41。 其中, 所 述溢胶流道包括: 垂向设置的第一流道42、 水平设置的第二流道43和垂向设置的第三流道 44, 所述第一流道42、 第二流道43和第三流道44依次连通, 进而形成形状与所述溢胶槽3形 状相似的倒凹字型结构或者形成凹字型结构, 所述型腔结构与第一流道42连通, 所述溢胶 开口41与第三流道44连通。 硫化成型模具工作时, 位于型腔结构中的橡胶依次通过第一流 道42、 第二流道43和第三流道44溢出并通过溢胶开口41沿着下模板2的边缘继续向下流动。 该流动的橡胶相对于型腔结构内的橡胶, 冷却更快且厚度更大, 便于拾取。

18、且安全性得以提 高。 0028 为了更好的控制溢出的橡胶的形状, 本实施例增设了托板结构5, 所述托板结构5 设置在所述下模板2的边缘且位置与所述局部溢胶结构4对应, 使沿下模板2边缘流动的橡 胶再缓慢流道到该托板结构5上, 进而将橡胶耳块由原来的垂直或向上卷曲的结构改成水 平向结构, 更加便于拾取。 0029 请重点参照图1、 图4和图5, 所述托板结构5包括: 安装板51、 上托板52和下托板53, 其中, 所述上托板52通过安装板51与上模板1固定连接, 所述下托板53与所述上托板52构成 合页结构并通过弹性件弹性连接。 模具合模状态下, 下托板53位于下模板2边缘, 接收溢出 的橡胶。。

19、 开模时, 上模板1向上移动, 所述上托板52跟随所述上模板1上移, 下托板53与上托 板52之间形成的合页结构被打开, 上模板1继续上升, 下托板53跟随上升并与其上的橡胶耳 块发生脱离, 接着, 下托板53受弹性件作用恢复原位, 即合页结构闭合, 等待下一次合模。 本 实施例通过将托板结构5设计为随上模板1一起移动的方式, 不仅可以保证橡胶耳块的顺利 成型和脱离, 还可以避免对后续的硫化成品取料产生干涉。 0030 需要说明的是, 所述上托板52或下托板53可以分别单独使用, 单独使用时上托板 52或下托板53位于下模板2的边缘并与上模板1连接, 用于接收溢出的橡胶, 并在开模时, 跟 随。

20、上模板1上升。 当然, 上托板52和下托板53一同使用时, 可以不使用弹簧, 当上托板52与下 托板53的合页状态打开时, 可以依靠重力合并。 0031 进一步的, 所述下模板2和上模板1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托板结构4的让位 孔6, 同时也为后续抓取橡胶耳块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0032 需要说明的是, 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溢胶槽3、 溢胶流道和溢胶开口42, 均由所述 上模板1与下模板2共同配合构成, 故所述上模板1和下模板2的边缘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1030885 U 5 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0033 实施例2 003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

21、1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的硫化成型模具还包括中模板。 0035 因此, 本实施例的硫化成型模具包括: 上模板、 中模板和下模板, 其中, 所述上模板 与中模板、 中模板与下模板之间分别设置有型腔结构。 即型腔结构设置有两组, 与实施例1 相同, 所述型腔结构的边缘一圈设置有溢胶槽, 所述溢胶槽上间隔设置有局部溢胶结构, 与 局部溢胶结构对应区域处设置有托板结构。 由于局部溢胶结构和托板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 同, 故此处不再赘述。 0036 当然, 由于型腔结构设置有两组, 故所述托板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中模板/下模板 的边缘且位置与所述局部溢胶结构对应, 用于分别承载所述中模板/下模板边缘的橡胶。。

22、 0037 于本文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上” 、“下” 、“右” 、 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 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 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制。 此外, 术语 “第一” 、“第二” , 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 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8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 参考术语 “一实施例” 、“示例” 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 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 结构、 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 中。 在本说明书中, 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

23、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0039 此外,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会 理解,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 显的变化、 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因此, 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 在不脱离 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 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 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 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1030885 U 6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3 页 7 CN 211030885 U 7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3 页 8 CN 211030885 U 8 图5 说明书附图 3/3 页 9 CN 211030885 U 9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硫化 成型 模具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硫化成型模具.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188449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