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11884429 上传时间:2021-11-0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13.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档描述:

《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pdf(1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738570.5 (22)申请日 2019.10.17 (73)专利权人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 地址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 五号 (72)发明人 王奕然唐晓磊曲歌祝岚 陈克松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340 代理人 李振文 (51)Int.Cl. F24F 13/15(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 (57)摘要 一种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 包 括多。

2、个组合风阀单体模块、 执行器和传动机构, 多个组合风阀单体模块呈阵列状拼装, 形成许多 个独立的空腔结构, 所述组合风阀单体模块包含 位于四周的四块阀体框架, 所述四块阀体框架第 一层阀体和第二层阀体组合形成一个封闭的空 腔, 空腔内为空气夹层, 所述第一层阀体和第二 层阀体由多片单体阀片组成; 由此, 本实用新型 的双层设计提高了风阀密闭性, 活塞风作用下, 与单层阀体相比, 双层设计增大了漏风通路的阻 力, 自然通风作用下, 与单层阀体相比, 双层设计 减小了阀体两侧的压力差, 减少了热压引起的漏 风, 多腔设计避免了不同腔体之间的漏风蔓延, 提高了风阀的密闭容错性, 提高了风阀保温性 能。

3、。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CN 211041354 U 2020.07.17 CN 211041354 U 1.一种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 包括多个组合风阀单体模块、 执行器和传 动机构, 其特征在于: 多个组合风阀单体模块呈阵列状拼装形成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的本体, 每个组合风阀单体模块均为独立的空腔, 所述执行器分别位于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 合风阀两侧且通过传动机构连接至各组合风阀单体模块的两侧以实现各组合风阀单体模 块的两侧双层阀片的开闭; 所述组合风阀单体模块包含位于四周的四块阀体框架, 所述四块阀体框架形成一个方 形的筒状结构, 与第一层阀体和。

4、第二层阀体组合形成一个封闭的空腔, 空腔内为空气夹层, 所述第一层阀体和第二层阀体由多片通过旋转以封闭和打开第一层阀体和第二层阀体的 单体阀片组成, 单体阀片可拆卸地固定于四块阀体框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体阀片 的两端中部可旋转的支撑于所述第一层阀体和第二层阀体的两侧边框上, 且第一层阀体和 第二层阀体的距离大于单体阀片的整体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执行器为 两个且分别对称设置于组合风阀两侧的中部, 所述执行器分别通过传动机构联动至各组合 风阀单体模块的单体阀片做0 90 的。

5、往复运动以实现第一层阀体和第二层阀体的开启和 关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 其特征在于: 各组合风阀单 体模块的第一层阀体和第二层阀体的多片单体阀片均为联动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结构 包含连接多片单体阀片一侧外缘的联动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执行器为 液压缸或直线电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 包含主动杆、 从动杆和传动杆, 所述主动杆的一端连接至执行器, 另一端连接至从动杆的中 部。

6、, 所述从动杆位于各组合风阀单体模块的中部, 其两侧连接至多根传动杆的一端, 所述多 根传动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其中一组合风阀单体模块的第一层阀体或第二层阀体的单 体阀片。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041354 U 2 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设备用组合风阀的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多腔一体化 保温密闭组合风阀。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 中国地铁的发展呈现千帆竞发、 遍地开花的景象, 目前已有30多座城市开 通地铁, 新建线路也在逐年增多。 地铁车站多处于地下, 通风、 排烟时主要通过风井与站外 进行空气交换。 地铁车站对。

7、外的通风井通常采用正常工况与事故工况兼用的共用风井, 车 站两端通常设置活塞风井、 排风井、 新风井, 以满足车站正常通风及事故工况下的通风排烟 需求, 活塞风井为正常通风和火灾工况下的共用风井, 排风井、 新风井为多系统共用风井, 也是正常工况与事故工况的合用风井。 风井作为站内与站外连接的通道, 是站内与站外热 质交换的主要途径。 0003 冬季, 严寒地区的地铁站外热环境与站内相差较大, 乘客及车站工作人员需求的 热舒适温度与站外温差有时可达到几十摄氏度。 目前严寒地区地铁相继投入运行, 但冬季 防寒存在一些问题: 冬季车站内风道冻害严重, 闭式运行时风道内采用的抑制塞风的措施 效果不佳。

8、, 导致站内热环境舒适性较差。 严寒地区地铁线路均采用了不同程度的防寒技术 措施, 但具体形式和效果差异较大: 一些线路的地面风井冬季采用钢盖板封堵来防止冷空 气通过风井侵入车站, 但火灾排烟时, 需人员及时开启风井的钢盖板, 转换为事故工况模 式, 保证气流进出车站; 一些线路在土建风道外侧设置防火保温卷帘对风道进行保温, 但由 于部分管线需要通过风井进出车站, 因此保温卷帘上部与管线交汇处会出现漏风现象, 保 温卷帘下部与土建地面也无法形成良好的密闭状态, 且保温卷帘一般靠运营人员手动开启 与关闭, 其操作时间较长; 严寒地区地铁线路冬季普遍采用闭式运行模式来削弱站外冷空 气侵入车站, 部。

9、分线路在风井下设置一道或者两道组合风阀作为风道的开关, 通过关闭组 合风阀将土建风道与站外隔离, 减小站外冷空气对车站热环境的影响。 0004 目前严寒地区采用的保温组合风阀有两种形式, 一种为单道保温组合风阀, 另一 种为双道独立的保温组合风阀。 0005 单道保温组合风阀设置在风井与风道交界附近, 其密封材料易老化, 单体阀片与 单体阀片之间的空隙较多, 密封容错性低, 易出现漏风现象, 且单道阀阀片只有一层, 阀体 导热系数大, 阀门两侧的压力差大, 组合风阀整体传热系数较大, 保温性能不佳; 阀体的任 意两个单体阀片之间的空隙会产生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加剧气流穿过保温阀体, 削弱 。

10、组合风阀的保温效果。 0006 双道独立保温组合风阀设置在风井与风道交界附近, 其两道立式组合风阀相互独 立, 为保证阀体检修、 安装空间, 两道独立阀体之间需要设置至少1米的空间, 其占地面积较 大; 传统的双道保温组合风阀, 两道阀之间的检修空间为土建风道, 且需要设置门来进出检 修空间, 因此两道阀之间的土建风道内气流扰动较大, 易漏风, 传热系数相对较大; 传统的 双道保温组合风阀, 两道阀分别由若干个独立的单体阀片组成, 一旦出现第一道阀的任意 说明书 1/5 页 3 CN 211041354 U 3 的单体阀片和第二道阀的任意的单体阀片故障、 密封不良, 则气流会通过第一道阀的单体。

11、 阀片穿过第二道阀的单体阀片, 形成气流通路, 因此其密闭容错性低。 另外, 同一道阀体的 任意两个单体阀片出现漏风, 则会出现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加剧气流穿过此道保温阀 体, 削弱此道组合风阀的保温效果。 出现漏风的两个单体阀片的高差上限较大, 而热压通风 效应与高差成正比, 因此密闭性能不佳。 0007 为此,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者鉴于上述缺陷, 通过潜心研究和设计, 综合长期多年从 事相关行业的经验和成果, 研究设计出一种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 以克服上 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8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 其结构简 单, 有效降低了。

12、组合风阀的传热系数, 避免了不同腔体之间的漏风蔓延, 提高了风阀的密闭 容错性, 提高了风阀保温性能, 节约安装空间, 便于后期维护和更换。 0009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 包 括多个组合风阀单体模块、 执行器和传动机构, 其特征在于: 0010 多个组合风阀单体模块呈阵列状拼装形成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的 本体, 每个组合风阀单体模块均为独立的空腔, 所述执行器分别位于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 密闭组合风阀两侧且通过传动机构连接至各组合风阀单体模块的两侧以实现各组合风阀 单体模块的两侧双层阀片的开闭; 0011 所述组合风阀单体模块包含位于。

13、四周的四块阀体框架, 所述四块阀体框架形成一 个方形的筒状结构, 与第一层阀体和第二层阀体组合形成一个封闭的空腔, 空腔内为空气 夹层, 所述第一层阀体和第二层阀体由多片通过旋转以封闭和打开第一层阀体和第二层阀 体的单体阀片组成, 单体阀片可拆卸地固定于四块阀体框架上。 0012 其中: 所述单体阀片的两端中部可旋转的支撑于所述第一层阀体和第二层阀体的 两侧边框上, 且第一层阀体和第二层阀体的距离大于单体阀片的整体宽度。 0013 其中: 所述执行器为两个且分别对称设置于组合风阀两侧的中部, 所述执行器分 别通过传动机构联动至各组合风阀单体模块的单体阀片做0 90 的往复运动以实现第一 层阀体。

14、和第二层阀体的开启和关闭。 0014 其中: 各组合风阀单体模块的第一层阀体和第二层阀体的多片单体阀片均为联动 结构。 0015 其中: 所述联动结构包含连接多片单体阀片一侧外缘的联动件。 0016 其中: 所述执行器为液压缸或直线电机。 0017 其中: 所述传动机构包含主动杆、 从动杆和传动杆, 所述主动杆的一端连接至执行 器, 另一端连接至从动杆的中部, 所述从动杆位于各组合风阀单体模块的中部, 其两侧连接 至多根传动杆的一端, 所述多根传动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其中一组合风阀单体模块的第 一层阀体或第二层阀体的单体阀片。 0018 通过上述结构可知, 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

15、合风阀具有如下效 果: 0019 1、 采用双层组合风阀设计, 提高了风阀密闭性, 活塞风作用下, 与单层阀体相比, 说明书 2/5 页 4 CN 211041354 U 4 双层设计增大了漏风通路的阻力, 自然通风作用下, 与单层阀体相比, 双层设计减小了阀体 两侧的压力差, 减少了热压引起的漏风; 双层风阀之间设置空气夹层, 有效降低了组合风阀 的传热系数, 提高了风阀保温性能。 0020 2、 采用多腔设计, 由若干个独立的组合风阀单体模块组成, 每个模块由双层单体 阀片形成一个立方体的独立空腔, 避免了不同腔体之间的漏风蔓延, 削弱了热压通风效应 引起的漏风, 提高了风阀的密闭容错性,。

16、 保温性能良好。 0021 3、 模块式一体化的结构设计, 双层阀片之间无需传统双道阀之间的检修空间, 只 需预留阀片的动作空间即可, 因此占地面积小, 节约了安装空间, 便于后期维护和更换。 0022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可通过后述的说明及所附图而得到。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的侧立面结构示意 图。 0024 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立面正视图。 0025 图3A和图3B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中组合风阀单体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和组合示意图。 0026 图4A和图4B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和组合示意图。 0027 附图标记: 1-站外风井侧、 2-站。

17、内风道侧、 3-执行器、 4-单体阀片、 5-传动机构、 6- 第一层阀体、 7-第二层阀体、 8-阀体框架、 9-单体模块封闭空腔、 10-组合风阀单体模块、 11- 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参见图1、 图2、 图3A、 图3B、 图4A和图4B, 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 密闭组合风阀。 0029 所述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11包括多个组合风阀单体模块10、 执行器 3和传动机构5, 多个组合风阀单体模块10呈阵列状拼装形成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 风阀11的本体, 以根据需要对站外风井侧1和站内风道侧2之间进行密闭保温, 在实际需求。

18、 中, 所述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11可设置在地下结构的其他需要密闭保温的区 域, 所述执行器3分别位于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11的两侧且分别通过传动机 构5连接至各组合风阀单体模块10的两侧, 以实现各组合风阀单体模块10的两侧开闭, 从而 实现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11的开启与关闭。 0030 同时参见图3A和图3B, 所述组合风阀单体模块10包含位于四周的四块阀体框架8, 所述四块阀体框架8形成一个方形的筒状结构, 与第一层阀体6和第二层阀体7组合形成单 体模块封闭空腔9, 空腔内为空气夹层。 所述第一层阀体6和第二层阀体7由多片通过旋转以 封闭和打开第一层阀体6。

19、和第二层阀体7的单体阀片4组成, 单体阀片4可拆卸地固定于四块 阀体框架8上。 所述单体阀片4的两端中部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第一层阀体6和第二层阀体7 的两侧阀体框架8上, 且第一层阀体6和第二层阀体7的距离大于单体阀片4的整体宽度, 从 而在单体阀片4打开和闭合时不会受到影响, 由此, 在组合风阀单体模块10内形成位于第一 层阀体6和第二层阀体7之间的单体模块封闭空腔9, 在各单体阀片闭合时, 两侧的站外风井 侧1和站内风道侧2通过第一层阀体6和第二层阀体7进行隔绝, 而在各单体阀片4打开时, 站 说明书 3/5 页 5 CN 211041354 U 5 外风井侧1和站内风道侧2则形成连通风路。

20、。 0031 由此, 在组合风阀单体模块10关闭状态下, 单体模块封闭空腔9内的空气夹层内部 气流扰动小, 整体的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11的传热系数小, 空气夹层提升了 风阀的保温性能, 且由双层阀体组成, 双层阀体共用一个阀框, 双层阀片之间留有一定的空 隙, 保证阀片开启和关闭状态下两层阀片互不影响, 双层结构提高了风阀的密闭性, 同时双 层阀片之间的空气夹层降低了风阀的传热系数, 提高了风阀的保温性能。 0032 所述执行器3和传动机构5为控制各单体阀片开启与关闭的装置, 两个执行器3分 别对称设置于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11的两侧中部, 所述执行器3分别通过传 动机构。

21、5联动至各组合风阀单体模块10的单体阀片4做0 90 的往复运动, 从而分别通过 两侧的执行器3实现两侧的第一层阀体6和第二层阀体7的开启和关闭。 0033 其中, 各组合风阀单体模块10的第一层阀体6和第二层阀体7的多片单体阀片4均 为联动结构, 即第一层阀体6中的多片单体阀片4为联动结构, 第二层阀体7的单片阀体4也 为联动结构, 由此, 所述传动机构5可分别连接至各组合风阀单体模块10的第一层阀体6和 第二层阀体7的单体阀片4即可实现对第一层阀体6或第二层阀体7的整体联动。 0034 其中, 所述联动结构可包含连接多片单体阀片4一侧外缘的联动件。 0035 其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

22、执行器3可为液压缸、 直线电机等执行机构, 所述传动 机构可包含主动杆、 从动杆和传动杆, 所述主动杆的一端连接至执行器3, 另一端连接至从 动杆的中部, 所述从动杆位于各组合风阀单体模块10的中部, 其两侧连接至多根传动杆的 一端, 所述多根传动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其中一组合风阀单体模块10的第一层阀体6或 第二层阀体7的单体阀片4, 以实现一个执行器3进行各组合风阀单体模块10的第一层阀体6 或第二层阀体7的整体联动。 0036 具体而言,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0037 在冬季, 气温较低时, 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两侧执行器3, 分别关闭组合风阀单体 模块10两侧第一层阀体6和第二层。

23、阀体7的所有单体阀片4, 将站内与站外的通道关闭。 如果 出现其中一组合风阀单体模块10第一层阀的漏风通路和另一组合风阀单体模块10第二层 阀的漏风通路同时漏风, 但两组合风阀单体模块10的独立腔体未形成气流通路; 只有在同 一个组合风阀单体模块10的第一层阀的漏风通路和第二层阀的漏风通路同时漏风的情况, 冷空气才会从站外风井侧1穿过组合风阀11进入站内风道侧2, 因此其密闭容错性高; 同时, 各组合风阀单体模块10的单个腔体尺寸较小, 同一腔体内单体阀片4的高差上限较小, 因此 漏风时热压通风效应较小, 且不破坏其它腔体的保温性能。 0038 由此可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39 1。

24、、 采用双层组合风阀设计, 提高了风阀密闭性, 与单层阀体相比, 活塞风作用下, 双层设计增大了漏风通路的阻力, 自然通风作用下, 双层设计减小了阀体两侧的压力差; 双 层风阀之间设置空气夹层, 有效降低了组合风阀的传热系数, 提高了风阀保温性能。 0040 2、 采用多腔设计, 由若干个独立的组合风阀单体模块组成, 每个模块由双层单体 阀片形成一个立方体的独立空腔, 避免了不同腔体之间的漏风蔓延, 削弱了热压通风效应 引起的漏风, 提高了风阀的密闭容错性, 保温性能良好。 0041 3、 模块式一体化的结构设计, 双层阀片之间无需传统双道阀之间的检修空间, 只 需预留阀片的动作空间即可, 因。

25、此占地面积小, 节约了安装空间, 便于后期维护和更换。 说明书 4/5 页 6 CN 211041354 U 6 0042 显而易见的是, 以上的描述和记载仅仅是举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公开 内容、 应用或使用。 虽然已经在实施例中描述过并且在附图中描述了实施例, 但本实用新型 不限制由附图示例和在实施例中描述的作为目前认为的最佳模式以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教 导的特定例子,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将包括落入前面的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任何实施 例。 说明书 5/5 页 7 CN 211041354 U 7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3 页 8 CN 211041354 U 8 图3A 图3B 说明书附图 2/3 页 9 CN 211041354 U 9 图4A 图4B 说明书附图 3/3 页 10 CN 211041354 U 10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双层 一体化 保温 密闭 组合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双层多腔一体化保温密闭组合风阀.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188442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