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pdf
《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pdf(2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684694.X (22)申请日 2019.10.10 (73)专利权人 韦士肯 (厦门) 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区创 业园轩业楼3011室 (72)发明人 陈金贵江海彬陈德良巫骏 王洪泉 (74)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 理有限公司 35218 代理人 高敏 (51)Int.Cl. G01N 21/88(2006.01) G01N 21/93(2006.01) G01N 21/01(2006.01) (ESM)同样的。
2、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 置, 可包括机架、 分别布置在机架两边上的两条 影像检测流水线、 布置在两条影像检测流水线之 间的对标轴承套圈输送装置以及控制系统, 每条 影像检测流水线上均布置有上料机构、 第一上倒 角检测机构、 外圆检测机构、 第一内壁端面检测 机构、 翻转机构、 第二内壁端面检测机构、 第二上 倒角检测机构、 不合格品剔除机构、 出料机构以 及拨料机构, 对标轴承套圈输送装置用于将对标 轴承套圈输送到两条影像检测流水线的第一上 倒角检测机构上, 控制系统用于根据预设程序控 制各。
3、个机构运行以实现对轴承套圈的上倒角、 外 圆及内壁端面的检测并剔除检测不合格的轴承 套圈。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1页 CN 210803316 U 2020.06.19 CN 210803316 U 1.一种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机架、 分别布置在所述机架两边上的 两条影像检测流水线、 布置在两条影像检测流水线之间的对标轴承套圈输送装置以及控制 系统, 每条影像检测流水线上均布置有上料机构、 第一上倒角检测机构、 外圆检测机构、 第 一内壁端面检测机构、 翻转机构、 第二内壁端面检测机构、 第二上倒角检测机构、 不合格品 剔除机构、 出料机构以及拨料机构, 所。
4、述对标轴承套圈输送装置用于将置于其输送带上的 对标轴承套圈输送到两条影像检测流水线的第一上倒角检测机构上并将该对标轴承套圈 从第二上倒角检测机构转移到所述输送带上, 所述拨料机构用于将轴承套圈从一个工位转 移到下一个工位, 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根据预设程序控制各个机构运行以实现对轴承套圈的 上倒角、 外圆及内壁端面的检测并剔除检测不合格的轴承套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拨料机构包括二维移 动平台和安装在所述二维移动平台上的第一拨料板、 第二拨料板、 第一拨料板驱动气缸和 第二拨料板驱动气缸, 第一拨料板和第二拨料板上设有六对夹爪, 每对夹爪对应一个工位,。
5、 第一拨料板驱动气缸和第二拨料板驱动气缸分别与第一拨料板和第二拨料板驱动连接, 使 得第一拨料板和第二拨料板沿相反方向移动, 以实现夹紧或松开轴承套圈, 所述二维移动 平台带动夹爪将轴承套圈从一个工位转移到下一个工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拨料机构还包括拨 杆, 所述拨杆安装在第一拨料板或第二拨料板的末端, 用于将检测合格的轴承套圈推到出 料机构的输送链板上, 其中拨杆的末端面为凹弧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料机构包括进料通 道、 输送链板、 气缸安装座、 无杆上料气缸和推杆, 进料通道与输送链板垂直并且。
6、其出口连 接于输送链板, 输送链板上方设有导向槽, 所述导向槽的宽度稍大于轴承套圈的外径, 无杆 上料气缸安装在气缸安装座上, 推杆与无杆上料气缸驱动连接, 以将离开所述导向槽的轴 承套圈推到第一上倒角检测工位上, 其中, 所述推杆的末端面为凹弧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第一上倒角检测机构和第 二上倒角检测机构结构相同, 均包括底座、 垂直手动位移平台、 CCD相机和环状同轴光源, 所 述垂直手动位移平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CCD相机和环状同轴光源分别安装在所述垂 直手动位移平台的上下两个滑块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 其特征。
7、在于, 所述第一内壁端面检测机 构和第二内壁端面检测机构结构相同, 均包括底座、 垂直手动位移平台、 CCD相机、 圆顶光源 和面光源, 所述垂直手动位移平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CCD相机和圆顶光源安装在所述 垂直手动位移平台的滑块上, 所述面光源安装在所述圆顶光源下方, 待检测的轴承套圈位 于面光源与圆顶光源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圆检测机构包括旋 转台、 可升降定位机构、 黑白工业相机和同轴线光源, 可升降定位机构从上方压紧位于旋转 台上的轴承套圈, 黑白工业相机安装在一水平手动位移平台的滑块上并且其镜头对准轴承 套圈的侧面, 同轴线光。
8、源置于黑白工业相机和轴承套圈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可升降定位机构包括底 座、 升降气缸、 滑块、 安装板、 轴承座、 转轴和定位块, 升降气缸安装在底座上并且其活塞杆 与滑块固定连接, 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底座上, 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滑块上, 轴承座固定安装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210803316 U 2 在安装板上, 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上, 定位块固定在转轴的下端, 呈向下锥化的锥台 形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转轴的上端固定有一光电 感应盘, 该光电感应盘具有沿周向均匀间隔开的若干缺口, 。
9、与安装在安装板上的槽型光电 传感器配合, 用于确定轴承套圈是否旋转。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上下 夹块、 手指气缸和旋转气缸, 所述上下夹块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手指气缸的两个手指上, 用 于夹住轴承套圈, 所述手指气缸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气缸的转轴上。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210803316 U 3 一种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套圈检测技术, 具体地涉及一种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轴承套圈是一种比较精密的配件, 其外观尺寸要求比较严格, 需要符合相关行业 对标, 因此需要对。
10、其外观进行检测。 现有轴承套圈的检测大都采用人工进行, 工作效率低, 容易出现误检。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 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此, 本实用 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 包括机架、 分别布置在所述机架两边上的两条影像检测流水线、 布置在两条影像 检测流水线之间的对标轴承套圈输送装置以及控制系统, 每条影像检测流水线上均布置有 上料机构、 第一上倒角检测机构、 外圆检测机构、 第一内壁端面检测机构、 翻转机构、 第二内 壁端面检测机构、 第二上倒角检测机构、 不合格品剔除机构、 出料机构以及拨料机构, 所述 对标轴承套圈输送装置用于将置于其。
11、输送带上的对标轴承套圈输送到两条影像检测流水 线的第一上倒角检测机构上并将该对标轴承套圈从第二上倒角检测机构转移到所述输送 带上, 所述拨料机构用于将轴承套圈从一个工位转移到下一个工位, 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根 据预设程序控制各个机构运行以实现对轴承套圈的上倒角、 外圆及内壁端面的检测并剔除 检测不合格的轴承套圈。 0005 进一步地, 所述拨料机构包括二维移动平台和安装在所述二维移动平台上的第一 拨料板、 第二拨料板、 第一拨料板驱动气缸和第二拨料板驱动气缸, 第一拨料板和第二拨料 板上设有六对夹爪, 每对夹爪对应一个工位, 第一拨料板驱动气缸和第二拨料板驱动气缸 分别与第一拨料板和第二拨料板驱。
12、动连接, 使得第一拨料板和第二拨料板沿相反方向移 动, 以实现夹紧或松开轴承套圈, 所述二维移动平台带动夹爪将轴承套圈从一个工位转移 到下一个工位。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拨料机构还包括拨杆, 所述拨杆安装在第一拨料板或第二拨料板 的末端, 用于将检测合格的轴承套圈推到出料机构的输送链板上, 其中拨杆的末端面为凹 弧面。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上料机构包括进料通道、 输送链板、 气缸安装座、 无杆上料气缸和 推杆, 进料通道与输送链板垂直并且其出口连接于输送链板, 输送链板上方设有导向槽, 所 述导向槽的宽度稍大于轴承套圈的外径, 无杆上料气缸安装在气缸安装座上, 推杆与无杆 上料气缸。
13、驱动连接, 以将离开所述导向槽的轴承套圈推到第一上倒角检测工位上, 其中, 所 述推杆的末端面为凹弧面。 0008 进一步地, 第一上倒角检测机构和第二上倒角检测机构结构相同, 均包括底座、 垂 直手动位移平台、 CCD相机和环状同轴光源, 所述垂直手动位移平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所 说明书 1/6 页 4 CN 210803316 U 4 述CCD相机和环状同轴光源分别安装在所述垂直手动位移平台的上下两个滑块上。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内壁端面检测机构和第二内壁端面检测机构结构相同, 均包 括底座、 垂直手动位移平台、 CCD相机、 圆顶光源和面光源, 所述垂直手动位移平台安装在所 。
14、述底座上, 所述CCD相机和圆顶光源安装在所述垂直手动位移平台的滑块上, 所述面光源安 装在所述圆顶光源下方, 待检测的轴承套圈位于面光源与圆顶光源之间。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外圆检测机构包括旋转台、 可升降定位机构、 黑白工业相机和同轴 线光源, 可升降定位机构从上方压紧位于旋转台上的轴承套圈, 黑白工业相机安装在一水 平手动位移平台的滑块上并且其镜头对准轴承套圈的侧面, 同轴线光源置于黑白工业相机 和轴承套圈之间。 0011 进一步地, 可升降定位机构包括底座、 升降气缸、 滑块、 安装板、 轴承座、 转轴和定 位块, 升降气缸安装在底座上并且其活塞杆与滑块固定连接, 滑块可滑动地安。
15、装在底座上, 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滑块上, 轴承座固定安装在安装板上, 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上, 定 位块固定在转轴的下端, 呈向下锥化的锥台形状。 0012 进一步地, 转轴的上端固定有一光电感应盘, 该光电感应盘具有沿周向均匀间隔 开的若干缺口, 与安装在安装板上的槽型光电传感器配合, 用于确定轴承套圈是否旋转。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上下夹块、 手指气缸和旋转气缸, 所述上下夹块分别 固定安装在所述手指气缸的两个手指上, 用于夹住轴承套圈, 所述手指气缸固定安装在所 述旋转气缸的转轴上。 0014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条并。
16、 行的影像检测流水线, 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并且采用产品检测与标件检测进行比对来判定 产品是否合格, 算法简单, 对控制系统的开销要求较低, 检测速度快。 附图说明 0015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 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 容的一部分, 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 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 理。 配合参考这些内容,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 型的优点。 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 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16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0017 图2是去掉外壳后的。
17、图1所示的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0018 图3是图2所示的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的拨料机构的立体图; 0019 图4是图2所示的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的上料机构的立体图; 0020 图5是图2所示的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的上倒角检测机构的立体图; 0021 图6是图2所示的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的内壁端面检测机构的立体图; 0022 图7是图2所示的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的外圆检测机构的立体图; 0023 图8是图2所示的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的翻转机构的立体图; 0024 图9是图2所示的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的不合格品剔除机构的立体图; 0025 图10是图2所示的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的出料机。
18、构的立体图; 0026 图11是图2所示的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的对标轴承套圈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说明书 2/6 页 5 CN 210803316 U 5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8 如图1和2所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承套圈影像检测装置可包括外壳罩1、 机架2、 分别布置在所述机架2两边上的两条影像检测流水线、 布置在两条影像检测流水线 之间的对标轴承套圈输送装置3以及控制系统(未示出)。 壳罩1上布置有可手动开关的门以 及操作显示装置。 操作显示装置可包括显示器11和若干操作按钮12等。 显示器11可以是传 统显示或触摸屏。 操作。
19、按钮1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机架2一般可以由铝型材或钢材等制 成。 0029 每条影像检测流水线上均布置有上料机构41、 第一上倒角检测机构42、 外圆检测 机构43、 第一内壁端面检测机构44、 翻转机构45、 第二内壁端面检测机构46、 第二上倒角检 测机构47、 不合格品剔除机构48、 出料机构49以及用于将轴承套圈100在上述各个机构之间 转移的拨料机构5。 为了描述方便, 参照页面方向来描述。 在所示实施例中, 前影像检测流水 线的各个机构按照第一上倒角检测机构42、 第一内壁端面检测机构44、 翻转机构45、 第二内 壁端面检测机构46、 外圆检测机构43和第二上倒角检测机构4。
20、7顺序布置; 后影像检测流水 线的各个检测工位按照第一上倒角检测机构42、 外圆检测机构43、 第一内壁端面检测机构 44、 翻转机构45、 第二内壁端面检测机构46和第二上倒角检测机构47顺序布置。 这种布局方 式使得整个检测装置结构紧凑, 占地面积小。 所述对标轴承套圈输送装置3用于将置于其输 送带上的对标轴承套圈输送到两条影像检测流水线的第一上倒角检测机构42上并将该对 标轴承套圈从第二上倒角检测机构47转移到所述输送带上。 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根据预设程 序控制各个机构运行以实现对轴承套圈的上倒角、 外圆及内壁端面的检测并剔除检测不合 格的轴承套圈。 控制系统为基于PLC的控制系统, 其具。
21、体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这里不再进行描述。 下面分别对各个机构进行详细说明。 0030 如图2和3所示, 拨料机构5可包括二维移动平台51和安装在所述二维移动平台51 上的第一拨料板52、 第二拨料板53、 第一拨料板驱动气缸54、 第二拨料板驱动气缸55和拨杆 56等。 在本实施例中, 二维移动平台51是基于气缸驱动的二维移动平台。 具体地说, 二维移 动平台51包括x轴(左右方向)气缸式直线运动机构511和y轴(前后方向)气缸式直线运动机 构512。 当然, 其也可以是电机驱动的二维移动平台。 第一拨料板52和第二拨料板53上分别 设有六个夹爪521和531, 以组成六对夹爪。 。
22、每对夹爪对应一个工位, 具体地, 分别对应第一 上倒角检测工位、 外圆检测工位、 第一内壁端面检测工位、 翻转工位、 第二内壁端面检测工 位和第二上倒角检测工位。 在所示实施例中, 夹爪521和531的相对侧面为凹弧面, 以能够夹 紧轴承套圈。 第一拨料板驱动气缸54和第二拨料板驱动气缸55分别与第一拨料板52和第二 拨料板53驱动连接, 使得第一拨料板52和第二拨料板53沿相反方向移动, 以实现夹紧或松 开轴承套圈。 在本实施例中, 拨杆56安装在第一拨料板52的末端。 当然其也可以安装在第二 拨料板52的末端或二维移动平台51上, 用于将检测合格的轴承套圈推到出料机构49的输送 链板491。
23、(参见图10)上。 在所示实施例中, 拨杆56的末端面为凹弧面, 以增加其与轴承套圈 的接触面积, 进而轴承套圈在推动过程中不会偏移。 通过二维移动平台51带动夹爪和拨杆, 可以将轴承套圈从一个工位转移到下一个工位。 例如, 对于前影像检测流水线来说, 在一次 拨料过程中, 第一上倒角检测工位上的轴承套圈转移到第一内壁端面检测工位上, 第一内 壁端面检测工位上的轴承套圈转移到翻转工位上, 翻转工位上的轴承套圈转移到第二内壁 说明书 3/6 页 6 CN 210803316 U 6 端面检测工位上, 第二内壁端面检测工位上的轴承套圈转移到外圆检测工位上, 外圆检测 工位上的轴承套圈转移到上倒角检。
24、测工位上、 第二上倒角检测工位上的轴承套圈转移到分 选工位以及分选工位上的轴承套圈转移到出料机构上。 在分选工位上, 轴承套圈根据检测 结果通过相应机构转移到出料机构49或不合格品剔除机构48。 0031 如图4所示, 上料机构41可包括进料通道411、 输送链板412、 气缸安装座413、 无杆 上料气缸414和推杆415。 进料通道411与输送链板412垂直并且其出口连接于输送链板412, 入口与上游工序连接, 以接收来自上游工序的待检测轴承套圈100。 输送链板412上方设有 导向槽416, 所述导向槽416的宽度稍大于轴承套圈的外径, 以避免轴承套圈在输送过程中 翻倒。 进料通道411。
25、与导向槽416形成L形结构, 轴承套圈100从进料通道411进入导向槽416, 并随着输送链板412移动。 无杆上料气缸414安装在气缸安装座413上, 推杆415与无杆上料 气缸414驱动连接, 以将离开所述导向槽416的轴承套圈100推到第一上倒角检测工位上。 其 中, 所述推杆的末端面为凹弧面, 以增加其与轴承套圈的接触面积, 进而确保轴承套圈在推 动过程中不会偏移。 0032 如图2和5所示, 第一上倒角检测机构42和第二上倒角检测机构结构47相同, 下面 以第一上倒角检测机构42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上倒角检测机构42可包括底座421、 垂直手动 位移平台422、 CCD相机423和环。
26、状同轴光源424。 底座421安装在机架2上, 垂直手动位移平台 422安装在底座421上, CCD相机423和环状同轴光源424分别安装在所述垂直手动位移平台 422的上下两个滑块上。 因此, CCD相机423和环状同轴光源424的位置可以根据所检测的轴 承套圈的尺寸进行调节, 以使CCD相机423能够拍摄到清晰的轴承套圈的上倒角的图像, 确 保检测正确。 垂直手动位移平台422、 CCD相机423和环状同轴光源424是市场上可购得的, 其 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进行描述。 0033 如图2和6所示, 第一内壁端面检测机构44和第二内壁端面检测机构46结构相同, 下面以第一内壁端面检测机构44为例。
27、进行说明。 第一内壁端面检测机构44可包括底座441、 垂直手动位移平台442、 CCD相机443、 圆顶光源444和面光源445。 底座441安装在机架2上, 垂 直手动位移平台442安装在底座441上, 所述CCD相机443和圆顶光源444安装在垂直手动位 移平台442的滑块上, 使得CCD相机443和圆顶光源444的位置可以根据所检测的轴承套圈的 尺寸进行调节, 以使CCD相机443能够拍摄到清晰的轴承套圈的内壁端面的图像, 确保检测 正确。 面光源445安装在圆顶光源444正下方, 待检测的轴承套圈1位于面光源445与圆顶光 源444之间。 通过上下两组光源(圆顶光源444和面光源44。
28、5), 检测内壁端面更准确。 在本实 施例中, 面光源445上方设有圆形透光板446, 该透光板446用于支撑待检测的轴承套圈。 垂 直手动位移平台442、 CCD相机443、 圆顶光源444和面光源445是市场上可购得的, 其具体结 构在此不再进行描述。 0034 如图2和7所示, 外圆检测机构43包括旋转台431、 可升降定位机构、 黑白工业相机 432和同轴线光源433。 旋转台431用于支撑待检测的轴承套圈, 旋转台431由电机进行驱动。 在本实施例中, 可升降定位机构可包括底座4341、 升降气缸4342、 滑块4343、 安装板4344、 轴 承座4345、 转轴4346和定位块4。
29、347。 底座4341固定安装在机架2上, 滑块4343可滑动地安装 在底座43141上。 升降气缸4342安装在底座4341上并且其活塞杆与滑块4343固定连接, 以驱 动滑块4343上下滑动。 安装板4344固定安装在滑块4343上, 轴承座4345固定安装在安装板 4344上, 转轴4346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4345上。 定位块4347固定在转轴的下端, 呈向下锥 说明书 4/6 页 7 CN 210803316 U 7 化的锥台形状。 黑白工业相机432安装在一水平手动位移平台435的滑块上并且其镜头对准 轴承套圈的侧面, 同轴线光源433置于黑白工业相机432和轴承套圈之间。 检测。
30、时, 定位块 4347在升降气缸4342驱动下压紧位于旋转台431上的轴承套圈, 旋转台431转动, 带动轴承 套圈转动, 黑白工业相机432对转动的轴承套圈进行拍摄, 并将所拍摄图像传送至控制系 统, 由内置于控制系统的外圆检测软件进行处理。 黑白工业相机432和同轴线光源433是市 场上可购得的, 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进行描述。 0035 在本实施例中, 转轴4346的上端固定有一光电感应盘436, 该光电感应盘436具有 沿周向均匀间隔开的若干缺口, 与安装在安装板4344上的槽型光电传感器437配合, 用于确 定轴承套圈是否旋转。 槽型光电传感器437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控制系统根据接收。
31、到的槽型 光电传感器437的信号, 可以确定待检测的轴承套圈是否旋转一圈以上。 0036 如图2和8所示, 翻转机构45可包括上下夹块451和452、 手指气缸453和旋转气缸 454, 所述上下夹块451和452分别固定安装在手指气缸453的两个手指上, 用于夹住轴承套 圈, 所述手指气缸453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气缸454的转轴上。 旋转气缸454可以使夹持在上 下夹块451和452之间的轴承套圈翻转180度(上下颠倒)。 0037 如图2和9所示, 不合格品剔除机构48可包括推料气缸481、 推块482、 升降气缸483、 圆盘484和不合格品料箱485。 升降气缸483安装在分选工位, 。
32、其活塞杆固定连接圆盘484, 圆 盘484用于支撑轴承套圈。 推料气缸481的活塞杆与推块482固定连接, 推块482和不合格品 料箱485的进料口分别位于圆盘484的径向两侧。 当轴承套圈被检测为不合格时, 升降气缸 483下降, 推料气缸481动作, 将圆盘484上的轴承套圈推到不合格品料箱485中。 不合格品料 箱485包括弧形进料部分4851和长条形储料部分4852, 弧形进料部分内设有一弧形槽, 长条 形储料部分4852设有可开关的盖子。 0038 如图2和10所示, 出料机构49与进料机构41结构基本相同, 可包括气缸491、 推块 492、 输送链板493和出料通道494, 输送。
33、链板493上方设有导向槽495, 导向槽495与出料通道 494形成L形, 出料通道494的出口与下游工序连通。 推块492与气缸49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并 对准出料通道494。 推块492朝向出料通道494的一面为凹弧面, 以增加其与轴承套圈的接触 面积, 进而确保轴承套圈在推动过程中不会偏移。 出料时, 轴承套圈随着输送链板493沿导 向槽移动, 当移动到导向槽末端时, 气缸491作动, 将轴承套圈从输送链板493推到出料通道 494上。 0039 如图2和11所示, 对标轴承套圈输送装置3可包括对标轴承套圈输送带机构31以及 布置在对标轴承套圈输送机构31(左右)两端的左右对标轴承套圈拨料。
34、机构32和相应位置 检测传感器33。 对标轴承套圈输送带机构31的输送带311通过其上方的隔板312分成前后两 部分。 左右对标轴承套圈拨料机构32分别用于将对标轴承套圈从输送带311转移到布置在 前后影像检测流水线的第一上倒角检测工位上的顶升机构6的圆盘61上和将对标轴承套圈 从前后影像检测流水线的第二上倒角检测工位上的顶升机构6的圆盘61上转移到输送带 311上。 左右对标轴承套圈拨料机构32均可包括前拨料气缸321、 前拨料臂322、 后拨料气缸 323和后拨料臂324。 前拨料气缸321和后拨料气缸323分别与前拨料臂322和后拨料臂324驱 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 前拨料气缸321。
35、和后拨料气缸323为无杆气缸。 前拨料臂322和后拨 料臂324上均设有用于与轴承套圈接触的凹弧面, 以确保轴承套圈在推动过程中不会偏移。 位置检测传感器33为接近开关, 用于确定轴承套圈是否移动到所需位置。 当左端的位置传 说明书 5/6 页 8 CN 210803316 U 8 感器33检测到轴承套圈时, 停止输送带311; 当右端的位置传感器33检测到轴承套圈时, 启 动输送带311。 0040 下面简要说明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首先, 进行对标轴承套圈检测作业: 先 将制作有标准缺陷的对标轴承套圈放入到对标输送装置3的输送带上, 然后启动对标检测 程序, 对标轴承套圈通过对标轴承。
36、套圈输送装置3从输送带311转移到前后影像检测流水线 上并依次进行第一上倒角检测、 第一内壁端面检测、 第二内壁端面检测、 外圆检测和第二上 倒角检测, 所采集的对标轴承套圈的标准缺陷图像保持在控制系统中; 然后进入产品轴承 套圈检测作业: 待检测的轴承套圈从上游工序进入上料机构41的进料通道411, 通过上料机 构41的推杆415推到第一上倒角检测工位的顶升机构6的圆盘61上, 由第一上倒角检测机构 42的CCD相机进行第一上倒角影像检测; 之后通过拨料机构5转移到后续各个工位并依次进 行第一内壁端面检测、 第二内壁端面检测、 外圆检测和第二上倒角检测; 第二上倒角影像检 测完成后, 轴承套。
37、圈从第二上倒角检测工位转移到分选工位; 控制系统将上述各个检测机 构所采集的图像与对标轴承套圈检测得到的标准缺陷图像进行对比, 从而得到该轴承套圈 是否合格; 当轴承套圈检测结果为合格时, 分选工位上的不合格品剔除机构48的升降气缸 483不动作, 轴承套圈由拨料机构5的拨杆56拨动到出料机构49的输送链板493上, 再由出料 机构49的推块492推到出料通道494上; 当轴承套圈检测结果为不合格时, 分选工位上的不 合格品剔除机构48的升降气缸483动作, 轴承套圈被推到不合格料箱485中。 应该理解, 拨料 机构5的动作间隔时间以各个工位的最长作业时间为基础进行设置, 以确保检测过程平稳,。
38、 检测结果准确。 0041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条并行的影像检测流水线, 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并且采用 产品检测与标件检测进行比对来判定产品是否合格, 算法简单, 对控制系统的开销要求较 低, 检测速度快。 0042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 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 该明白, 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 在形式上和细节 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 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6/6 页 9 CN 210803316 U 9 图1 说明书附图 1/11 页 10 CN 210803316 U 10 图2 说明书附图 2/11 页。
39、 11 CN 210803316 U 11 图3 说明书附图 3/11 页 12 CN 210803316 U 12 图4 说明书附图 4/11 页 13 CN 210803316 U 13 图5 说明书附图 5/11 页 14 CN 210803316 U 14 图6 说明书附图 6/11 页 15 CN 210803316 U 15 图7 说明书附图 7/11 页 16 CN 210803316 U 16 图8 说明书附图 8/11 页 17 CN 210803316 U 17 图9 说明书附图 9/11 页 18 CN 210803316 U 18 图10 说明书附图 10/11 页 19 CN 210803316 U 19 图11 说明书附图 11/11 页 20 CN 210803316 U 20 。
- 内容关键字: 轴承 影像 检测 装置
新能源汽车用直流充电座.pdf
汽车智能避碰装置.pdf
骨料分选系统.pdf
片材生产用冷却设备.pdf
排水管道定位结构.pdf
一体式地面操作控制台.pdf
调色色浆过滤装置.pdf
干式变压器线圈吊具.pdf
下肢体能训练机器人.pdf
具有振动功能的发声装置.pdf
方便调整的缝纫机卷布装置.pdf
通讯接口.pdf
挤浆机加料装置.pdf
检测光刻胶适用性的方法及装置.pdf
齿轮箱生产用滚齿装置.pdf
基于动态规划和量子退火的RNA结构预测方法及系统.pdf
基于大数据的电力数据监管系统及方法.pdf
基于UWB的音频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pdf
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内置光纤电缆导体的制作方法.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噪声等级监测装置、监测方法及电子设备.pdf
轨道交通车辆电连接器用固定框装置.pdf
碳氮共渗的加热装置.pdf
油田隐患井报废的连续注浆封堵设备及方法.pdf
多角度辐照抗菌装置及其在制备抗菌面料中的应用.pdf
流星雨页面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航路与平台之间安全距离的评估方法、电子设备.pdf
混凝土密实用混凝土振动装置.pdf
基于NS3网络仿真平台的数据链仿真方法.pdf
双重降低残碱的高镍无钴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PTFE膜自动缠卷设备及缠卷方法.pdf
装配式断热桥楼宇景观亮化结构及其应用.pdf
无槽式细格栅除污装置.pdf
一种抗应力发白包装纸箱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多功能的行走交通工具.pdf
液体消耗装置和箱.pdf
一种管道声纳视频两栖检测方法及系统.pdf
一种DNA双光子比率荧光粘度探针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轮胎打磨设备.pdf
一种疏水纤维表面生长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木蜡油地板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醇酸树脂涂料的制备方法.pdf
流体滤清器装置和过滤方法.pdf
石墨开槽用双刀轴机床及其加工工艺.pdf
一种取暖器.pdf
一种防雨衣架.pdf
浮油回收装置及浮油回收设备.pdf
自动铸造机.pdf
电动助力转向组件.pdf
一种健脾养胃的面粉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纯银层/银石墨复合层的功能性镀层及制备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