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竖窑供风装置.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11792605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84.9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石灰竖窑供风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石灰竖窑供风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石灰竖窑供风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档描述:

《石灰竖窑供风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灰竖窑供风装置.pdf(8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697234.0 (22)申请日 2019.10.11 (73)专利权人 洛阳千百度窑炉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中国 (河南) 自 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高新开发区滨 河路22号 (72)发明人 周富江袁保钦韩彦彬 (74)专利代理机构 洛阳润诚慧创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3 代理人 魏珊珊 (51)Int.Cl. C04B 2/1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石灰竖窑供风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灰窑。

2、煅烧技术领域, 具体 涉及一种石灰竖窑供风装置, 包括, 进风管道、 炉 风座、 支风梁、 集风腔壳体及风帽组件, 其中, 所 述的进风管道安装于炉风座外部侧面位置且与 炉风座相连通, 所述的支风梁设置于炉风座内且 与炉风座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风帽组件与进 风管道、 炉风座、 支风梁、 集风腔壳体的共同配合 作用, 实现了对石灰竖窑窑内的均匀鼓风, 有效 地解决了现有石灰竖窑在对石灰石进行煅烧时 所存在的煅烧不均匀的问题, 极大的提高了石灰 竖窑的煅烧质量。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10796249 U 2020.06.19 CN 210796249 U 1.一种石灰。

3、竖窑供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进风管道、 炉风座、 支风梁、 集风腔壳体及 风帽组件, 其中, 所述的进风管道安装于炉风座外部侧面位置且与炉风座相连通, 所述的支 风梁设置于炉风座内且与炉风座相连通, 所述的集风腔壳体安装于支风梁上且与支风梁相 连通, 所述的风帽组件安装于集风腔壳体上部位置且与集风腔壳体相连通, 所述的炉风座 内设置有环形中空腔体, 所述的支风梁内设置有方形中空腔体, 所述的集风腔壳体内设置 有集风腔体, 所述的环形中空腔体与方形中空腔体相连通, 所述的方形中空腔体与集风腔 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灰竖窑供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风帽组件包括, 铸。

4、造锥帽、 圆锥帽檐I、 支撑板I、 圆锥帽檐II、 支撑板II、 圆锥帽檐III、 支撑板III、 圆锥帽檐 IV、 支撑板IV、 圆锥帽檐V、 支撑管及连接法兰, 其中, 支撑管安装于连接法兰上且与连接法 兰固定相连接, 所述的圆锥帽檐V设置于支撑管上且与支撑管相连接, 所述的圆锥帽檐V上 设置有支撑板IV, 所述的支撑板IV上安装有圆锥帽檐IV, 所述的圆锥帽檐IV上设置有支撑 板III, 所述的支撑板III上安装有圆锥帽檐III, 所述的圆锥帽檐III上设置有支撑板II, 所 述的支撑板II上安装有圆锥帽檐II, 所述的圆锥帽檐II设置于支撑板I, 所述的支撑板I上 安装有圆锥帽檐I, 。

5、所述的铸造锥帽设置于圆锥帽檐I上且与圆锥帽檐I相连接, 所述的圆锥 帽檐II上设置有N个支撑板I, 所述的支撑板I两两之间形成出风管路, 所述的圆锥帽檐III 上设置有N个支撑板II, 所述的支撑板II两两之间形成出风管路, 所述的圆锥帽檐IV上设置 有N个支撑板III, 所述的支撑板III两两之间形成出风管路, 所述的圆锥帽檐V上设置有N个 支撑板IV, 所述的支撑板IV两两之间形成出风管路, 所述的支撑板IV的长度大于支撑板III 的长度, 所述的支撑板III的长度大于支撑板II的长度, 所述的支撑板II的长度大于支撑板 I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灰竖窑供风装置, 其特征在。

6、于, 所述的支撑管外侧壁上 安装有支撑筋板, 所述的支撑筋板一侧与支撑管外侧壁相连接另一侧与圆锥帽檐V相连接 将支撑管外侧壁于圆锥帽檐V连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灰竖窑供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炉风座内设置有 六个支风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石灰竖窑供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支撑管外侧壁上 安装有N个支撑筋板。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0796249 U 2 一种石灰竖窑供风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灰窑煅烧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石灰竖窑供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石灰竖窑在煅烧过程中, 窑内供风的大小和均匀程度直接影响。

7、到石灰石煅烧的生 熟均匀度, 也是决定石灰窑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如果石灰竖窑内供风不均匀就会在窑内出 现偏烧, 以至于过烧和生烧现象的发生, 大大影响了石灰的品质。 石灰石煅烧速度与温度有 极大的关系, 当煅烧温度为900度时, 石灰石的分解速度为3.3mm/h; 1000度时为6.6mm/h; 1100度时为14mm/h。 煅烧温度不同, 分解速度也不一样。 由于石灰竖窑窑内窑壁现象的存 在, 风从石灰竖窑窑底部鼓入后, 沿竖窑窑壁附近的风阻小流量大, 竖窑窑中心的风阻大流 量小, 从而造成石灰竖窑窑内边火旺温度高, 中心火弱温度低。 靠近石灰竖窑窑壁附近的温 度高, 石灰石分解速度快, 而。

8、靠近石灰竖窑窑中心的温度低, 分解速度慢, 因此造成生过烧 不均匀的现象发生。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解决现有石灰竖窑在煅烧过程中所存在的靠近石灰竖窑窑壁附近的温度高, 石灰石分解速度快, 而靠近石灰竖窑窑中心的温度低, 分解速度慢, 进而造成生过烧不均匀 的现象发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石灰竖窑供风装置,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石灰竖 窑供风装置, 包括, 进风管道、 炉风座、 支风梁、 集风腔壳体及风帽组件, 其中, 所述的进风管 道安装于炉风座外部侧面位置且与炉风座相连通, 所述的支风梁设置于炉风座内且与炉风 座相连通, 所述的集风腔壳体安装于支风梁上且与支风梁相连通, 所述的风。

9、帽组件安装于 集风腔壳体上部位置且与集风腔壳体相连通, 所述的炉风座内设置有环形中空腔体, 所述 的支风梁内设置有方形中空腔体, 所述的集风腔壳体内设置有集风腔体, 所述的环形中空 腔体与方形中空腔体相连通, 所述的方形中空腔体与集风腔体相连通; 0004 所述的风帽组件包括, 铸造锥帽、 圆锥帽檐I、 支撑板I、 圆锥帽檐II、 支撑板II、 圆 锥帽檐III、 支撑板III、 圆锥帽檐IV、 支撑板IV、 圆锥帽檐V、 支撑管及连接法兰, 其中, 支撑 管安装于连接法兰上且与连接法兰固定相连接, 所述的圆锥帽檐V设置于支撑管上且与支 撑管相连接, 所述的圆锥帽檐V上设置有支撑板IV, 所述。

10、的支撑板IV上安装有圆锥帽檐IV, 所述的圆锥帽檐IV上设置有支撑板III, 所述的支撑板III上安装有圆锥帽檐III, 所述的圆 锥帽檐III上设置有支撑板II, 所述的支撑板II上安装有圆锥帽檐II, 所述的圆锥帽檐II设 置于支撑板I, 所述的支撑板I上安装有圆锥帽檐I, 所述的铸造锥帽设置于圆锥帽檐I上且 与圆锥帽檐I相连接, 所述的圆锥帽檐II上设置有N个支撑板I, 所述的支撑板I两两之间形 成出风管路, 所述的圆锥帽檐III上设置有N个支撑板II, 所述的支撑板II两两之间形成出 风管路, 所述的圆锥帽檐IV上设置有N个支撑板III, 所述的支撑板III两两之间形成出风管 路, 所。

11、述的圆锥帽檐V上设置有N个支撑板IV, 所述的支撑板IV两两之间形成出风管路, 所述 的支撑板IV的长度大于支撑板III的长度, 所述的支撑板III的长度大于支撑板II的长度,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0796249 U 3 所述的支撑板II的长度大于支撑板I的长度; 0005 所述的支撑管外侧壁上安装有支撑筋板, 所述的支撑筋板一侧与支撑管外侧壁相 连接另一侧与圆锥帽檐V相连接将支撑管外侧壁于圆锥帽檐V连为一体; 0006 所述的炉风座内设置有六个支风梁; 0007 所述的支撑管外侧壁上安装有N个支撑筋板; 000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 生产加工工艺。

12、简单方便, 本 实用新型通过风帽组件与进风管道、 炉风座、 支风梁、 集风腔壳体的共同配合作用, 实现了 对石灰竖窑窑内的均匀鼓风, 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石灰竖窑在对石灰石进行煅烧时所存在的 煅烧不均匀的问题, 极大的提高了石灰竖窑的煅烧质量。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0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风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风帽组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2 图中标号为: 1-进风管道、 2-炉风座、 3-支风梁、 4-集风腔壳体、 5-风帽组件、 6-铸 造锥帽、 7-圆锥帽檐I、 8-支撑板I、 9-圆锥帽檐II、 10-支撑板II、 。

13、11-圆锥帽檐III、 12-支撑 板III、 13-圆锥帽檐IV、 14-支撑板IV、 15-圆锥帽檐V、 16-支撑管、 17-连接法兰、 18-支撑筋 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具体实施例1: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 说明书附图2级说明书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 的最佳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石灰竖窑供风装置, 包括, 进风管道1、 炉风座2、 支风梁 3、 集风腔壳体4及风帽组件5, 其中, 所述的进风管道1安装于炉风座2外部侧面位置且与炉 风座2相连通, 所述的支风梁3设置于炉风座2内且与炉风座2相连通, 所述的集风腔壳体4安 装于支风梁3上且与支风梁3相连通, 所述的风帽组件5安。

14、装于集风腔壳体4上部位置且与集 风腔壳体4相连通, 所述的炉风座2内设置有环形中空腔体, 所述的支风梁3内设置有方形中 空腔体, 所述的集风腔壳体4内设置有集风腔体, 所述的环形中空腔体与方形中空腔体相连 通, 所述的方形中空腔体与集风腔体相连通; 所述的风帽组件5包括, 铸造锥帽6、 圆锥帽檐 I7、 支撑板I8、 圆锥帽檐II9、 支撑板II10、 圆锥帽檐III11、 支撑板III12、 圆锥帽檐IV13、 支 撑板IV14、 圆锥帽檐V15、 支撑管16及连接法兰17, 其中, 支撑管16安装于连接法兰17上且与 连接法兰17固定相连接, 所述的圆锥帽檐V15设置于支撑管16上且与支撑。

15、管16相连接, 所述 的圆锥帽檐V15上设置有支撑板IV14, 所述的支撑板IV14上安装有圆锥帽檐IV13, 所述的圆 锥帽檐IV13上设置有支撑板III12, 所述的支撑板III12上安装有圆锥帽檐III11, 所述的圆 锥帽檐III11上设置有支撑板II10, 所述的支撑板II10上安装有圆锥帽檐II9, 所述的圆锥 帽檐II9设置于支撑板I8, 所述的支撑板I8上安装有圆锥帽檐I7, 所述的铸造锥帽6设置于 圆锥帽檐I7上且与圆锥帽檐I7相连接, 所述的圆锥帽檐II9上设置有N个支撑板I8, 所述的 支撑板I8两两之间形成出风管路, 所述的圆锥帽檐III11上设置有N个支撑板II10,。

16、 所述的 支撑板II10两两之间形成出风管路, 所述的圆锥帽檐IV13上设置有N个支撑板III12, 所述 的支撑板III12两两之间形成出风管路, 所述的圆锥帽檐V15上设置有N个支撑板IV14, 所述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0796249 U 4 的支撑板IV14两两之间形成出风管路, 所述的支撑板IV14的长度大于支撑板III12的长度, 所述的支撑板III12的长度大于支撑板II10的长度, 所述的支撑板II10的长度大于支撑板 I8的长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炉风座2通过支风梁3与集风腔壳体4相联接, 集风腔壳体4上通 过法兰安装有宝塔形的风帽组件5, 宝塔形风帽组件5由多层。

17、从内向外向下倾斜的圆锥形帽 檐 (即: 圆锥帽檐I7、 圆锥帽檐II9、 圆锥帽檐III11、 圆锥帽檐IV13及圆锥帽檐V15) 及支撑板 组成 (即: 支撑板I8、 支撑板II10、 支撑板II12I及支撑板IV14) , 采用了下大上小的结构, 总 体外观呈松塔状, 每层之间均由N块支承板 (即: 支撑板I8、 支撑板II10、 支撑板III12及支撑 板IV14) 支承固定, 锥形的帽檐能够阻挡物料进入风帽组件5内部, 顶部为铸造而成的铸造 锥帽6, 铸造锥帽6由16Mn的耐磨材质组成。 通过这样一种结构, 能够阻挡石灰竖窑窑内中心 物料下降的速度, 使得靠近石灰竖窑窑壁处的分解速度快。

18、的石灰石下料快, 靠近石灰竖窑 中心处的分解慢的石灰石下料慢, 从而避免生烧和过烧。 本实用新型中的进风过程为: 进风 管道1一端外接鼓风机另一端与炉风座2相连, 鼓风机所产生的风由进风管道1进入炉风座2 内的环形中空腔体, 并由环形中空腔体内进入到支风梁3内的方形中空腔体中, 并通过方形 中空腔体进入到集风腔壳体4内的集风腔体, 而后由集风腔体通过支撑管16进入到风帽组 件5的内腔中, 最终由风帽组件5中的出风管路送到石灰竖窑窑内, 整个风帽组件5的内腔呈 上小下大, 底部直径大距离窑壁近, 但流速较慢, 顶部直径小距离窑壁远, 但流速快, 使得风 从供风装置顶部到达窑壁的时间与底部到达窑壁。

19、的时间相同, 供风更加均匀, 能有效改善 石灰竖窑窑内部的供风状态, 提高石灰品质。 0014 具体实施例2: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具有更好的使用效果, 在具体实施 例1的基础上, 在支撑管16的外侧壁上安装N个支撑筋板18, 支撑筋板18极大的增加支撑管 16与圆锥帽檐V15的连接稳定性, 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使用寿命。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0796249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6 CN 210796249 U 6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7 CN 210796249 U 7 图3 说明书附图 3/3 页 8 CN 210796249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石灰 竖窑供风 装置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石灰竖窑供风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179260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