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反应釜卸料装置.pdf
《便于反应釜卸料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便于反应釜卸料装置.pdf(8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937655.6 (22)申请日 2019.11.12 (73)专利权人 江苏荣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南通经济技术 开发区张江公路1689-1号 (72)发明人 施荣标 (51)Int.Cl. B01J 19/18(2006.01) B01J 4/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便于反应釜卸料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反应釜卸料装 置, 包括壳体、 投料口、 搅拌电机、 搅拌轴、 搅拌叶 片、 出料口、。
2、 出料管、 连接轴、 引料板、 复位弹簧、 连接块、 驱动电机、 凸轮与接触块, 所述壳体的顶 部开设有投料口, 所述壳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搅 拌电机, 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搅 拌轴, 所述搅拌轴的左侧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其内 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 投料口、 搅拌电机、 搅 拌轴、 搅拌叶片、 出料口、 出料管、 连接轴、 引料 板、 复位弹簧、 连接块、 驱动电机、 凸轮与接触块 之间的相互配合, 实现了一种便于反应釜卸料装 置, 方便对反应釜内混合后的原料进行下料, 采 用抖动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避免下料过程中出现 的堵塞。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11133。
3、934 U 2020.07.31 CN 211133934 U 1.一种便于反应釜卸料装置, 包括壳体(1)、 投料口(2)、 搅拌电机(3)、 搅拌轴(4)、 搅拌 叶片(5)、 出料口(6)、 出料管(7)、 连接轴(8)、 引料板(9)、 复位弹簧(10)、 连接块(11)、 驱动 电机(12)、 凸轮(13)与接触块(14),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投料口(2), 所 述壳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搅拌电机(3), 所述搅拌电机(3)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搅拌 轴(4), 所述搅拌轴(4)的左侧贯穿壳体(1)且延伸至其内部, 位于壳体(1)内部的搅拌轴(4) 表面固定连接。
4、有等距离排列的搅拌叶片(5), 所述壳体(1)右侧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6), 所 述壳体(1)的右侧且对应出料口(6)的位置设置有出料管(7), 所述出料管(7)上设置有电磁 阀, 所述出料口(6)的内壁上通过连接轴(8)转动连接有引料板(9), 所述引料板(9)设置在 搅拌轴(4)的下方, 所述壳体(1)内壁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0), 所述复位弹簧 (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1), 所述壳体(1)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2), 所 述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贯穿壳体(1)且延伸至其内部固定连接有凸轮(13), 所述引料板 (9)的底部且对应凸轮(13)的位置固定连。
5、接有接触块(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反应釜卸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的顶部 且对应投料口(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挡料板(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反应釜卸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轴(4)表面 的左侧且对应壳体(1)内壁左侧的位置设置有轴承(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反应釜卸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块(11)靠近 引料板(9)的一侧与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反应釜卸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13)的右侧 且对应驱动电机(12)输出轴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轴(17), 所述限位轴(17)的右侧。
6、固定连 接有固定杆(18), 所述固定杆(18)的底部与壳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反应釜卸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13)靠近接 触块(14)的一侧与其相互接触。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133934 U 2 一种便于反应釜卸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便于反应釜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 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 置, 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 蒸发、 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 反应釜材质一般有碳锰钢、 不锈 钢、 锆、 镍基(哈氏、 蒙乃尔。
7、)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 反应釜可采用SUS304、 SUS316L等不锈钢 材料制造, 搅拌器有锚式、 框式、 桨式、 涡轮式, 刮板式, 组合式, 转动机构可采用摆线针轮减 速机、 无级变速减速机或变频调速等, 可满足各种物料的特殊反应要求, 现有技术中, 反应 釜混料结束后, 对原料进行排出反应釜时, 因出料口形状的固定性, 原料在涌入出料口, 容 易造成出料口的堵塞, 降低了出料的速率, 并且原料容易粘附在出料板上, 从而致使排料不 彻底。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反应釜卸料装置。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反。
8、应釜卸料装置, 包括 壳体、 投料口、 搅拌电机、 搅拌轴、 搅拌叶片、 出料口、 出料管、 连接轴、 引料板、 复位弹簧、 连 接块、 驱动电机、 凸轮与接触块, 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投料口, 所述壳体的右侧固定连接 有搅拌电机, 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搅拌轴, 所述搅拌轴的左侧贯穿壳体且 延伸至其内部, 位于壳体内部的搅拌轴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搅拌叶片, 所述壳体 右侧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 所述壳体的右侧且对应出料口的位置设置有出料管, 所述出料 管上设置有电磁阀, 所述出料口的内壁上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有引料板, 所述引料板设置 在搅拌轴的下方, 所述壳体内壁底部的左侧固定。
9、连接有复位弹簧, 所述复位弹簧的顶部固 定连接有连接块, 所述壳体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 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 壳体且延伸至其内部固定连接有凸轮, 所述引料板的底部且对应凸轮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接 触块。 0005 优选的, 所述壳体的顶部且对应投料口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挡料板。 0006 优选的, 所述搅拌轴表面的左侧且对应壳体内壁左侧的位置设置有轴承。 0007 优选的, 所述连接块靠近引料板的一侧与其固定连接。 0008 优选的, 所述凸轮的右侧且对应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轴, 所述 限位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 所述固定杆的底部与壳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9 优。
10、选的, 所述凸轮靠近接触块的一侧与其相互接触。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 1、 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 投料口、 搅拌电机、 搅拌轴、 搅拌叶片、 出料口、 出料管、 连 接轴、 引料板、 复位弹簧、 连接块、 驱动电机、 凸轮与接触块之间的相互配合, 实现了一种便 于反应釜卸料装置, 方便对反应釜内混合后的原料进行下料, 采用抖动的方式能够有效的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1133934 U 3 避免下料过程中出现的堵塞。 0012 2、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挡料板使得原料在通过投料口投放到壳体内时不会出现 洒料, 通过设置轴承使得搅拌轴转动更加稳。
11、定, 通过设置限位轴与固定杆使得凸轮转动更 稳定。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的局部放大图。 0016 图中: 1、 壳体; 2、 投料口; 3、 搅拌电机; 4、 搅拌轴; 5、 搅拌叶片; 6、 出料口; 7、 出料 管; 8、 连接轴; 9、 引料板; 10、 复位弹簧; 11、 连接块; 12、 驱动电机; 13、 凸轮; 14、 接触块; 15、 挡料板、 16、 轴承; 17、 限位轴; 18、 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12、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 请参阅图1-3, 一种便于反应釜卸料装置, 包括壳体1、 投料口2、 搅拌电机3、 搅拌轴 4、 搅拌叶片5、 出料口6、 出料管7、 连接轴8、 引料板9、 复位弹簧10、 连接块11、 驱动电机12、 凸 轮13与接触块14, 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投料口2, 壳体1的顶部且对应投料口2的位置固定连 接有挡料板15, 通。
13、过设置挡料板15使得原料在通过投料口2投放到壳体1内时不会出现洒 料, 壳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搅拌电机3, 搅拌电机3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搅拌轴4, 搅拌轴 4的左侧贯穿壳体1且延伸至其内部, 搅拌轴4表面的左侧且对应壳体1内壁左侧的位置设置 有轴承16, 通过设置轴承16使得搅拌轴4转动更加稳定, 位于壳体1内部的搅拌轴4表面固定 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搅拌叶片5, 壳体1右侧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6, 壳体1的右侧且对应出 料口6的位置设置有出料管7, 出料管7上设置有电磁阀, 出料口6的内壁上通过连接轴8转动 连接有引料板9, 引料板9设置在搅拌轴4的下方, 壳体1内壁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
14、 簧10, 复位弹簧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1, 连接块11靠近引料板9的一侧与其固定连 接, 壳体1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2, 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贯穿壳体1且延伸至其 内部固定连接有凸轮13, 凸轮13的右侧且对应驱动电机12输出轴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轴 17, 限位轴1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8, 固定杆18的底部与壳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限位轴17与固定杆18使得凸轮13转动更稳定引料板9的底部且对应凸轮13的位置 固定连接有接触块14, 凸轮13靠近接触块14的一侧与其相互接触, 通过壳体1、 投料口2、 搅 拌电机3、 搅拌轴4、 搅拌叶片5、 出料口6、。
15、 出料管7、 连接轴8、 引料板9、 复位弹簧10、 连接块 11、 驱动电机12、 凸轮13与接触块14之间的相互配合, 实现了一种便于反应釜卸料装置, 方 便对反应釜内混合后的原料进行下料, 采用抖动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避免下料过程中出现的 堵塞。 0019 使用时, 将原料通过投料口2投放到壳体1内, 然后打开搅拌电机3, 使其通过搅拌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1133934 U 4 轴4带动搅拌叶片5对原料进行搅拌, 搅拌完成后, 只要打开出料管7上的阀门, 然后打开驱 动电机12, 使其带动凸轮13以不同的半径对接触块14进行挤压, 在复位弹簧10自身的弹力 作用下, 使得引料。
16、板9能够往复运动, 从而能够将原料抖落至出料口6的位置, 方便了出料。 0020 综上所述: 该便于反应釜卸料装置, 通过设置壳体1、 投料口2、 搅拌电机3、 搅拌轴 4、 搅拌叶片5、 出料口6、 出料管7、 连接轴8、 引料板9、 复位弹簧10、 连接块11、 驱动电机12、 凸 轮13与接触块14, 解决了背景技术所提到的问题。 0021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1133934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6 CN 211133934 U 6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7 CN 211133934 U 7 图3 说明书附图 3/3 页 8 CN 211133934 U 8 。
- 内容关键字: 便于 反应 卸料 装置
一体式安全吊钳.pdf
漂浮电缆.pdf
线缆托架.pdf
防腐防潮的海洋监测设备固定装置.pdf
超声波布面预湿分解设备.pdf
道路边坡结构.pdf
多工位伺服系统.pdf
智慧采油装备.pdf
油气分离滤芯.pdf
公路裂缝修补装置.pdf
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pdf
混凝土抗裂检测装置.pdf
多相流泵.pdf
高电压高倍率球形锰酸锂球磨混料机.pdf
卷扬机卷筒结构.pdf
防尘防砂式排气嘴结构.pdf
外科临床管路固定装置.pdf
免维护激振器.pdf
流延机自动对刀装置.pdf
全氢强对流罩式炉.pdf
表演机器人模型控制系统.pdf
亚跨超声速流场可控喷管的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pdf
区块链协助搜索的物联网数据共享方法.pdf
油侧膜头装置及隔膜式压缩机.pdf
自动化PCB板测试系统.pdf
海洋藻类污染治理作业装备.pdf
抗鸡PML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pdf
矿用液压油缸的定时养护装置.pdf
射频复电容率测量装置及方法.pdf
便携式一体化海水淡化器.pdf
快速定位及自动退料的冲压模具.pdf
基于灰水足迹的减污降碳协同度分析方法.pdf
用于农用电动喷雾器的支撑架.pdf
一体式软化水处理装置.pdf
财务柜的导轨结构.pdf
二氧化钛纳米管-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pdf
基因组碱基编辑增加人红细胞中胎儿血红蛋白水平的试剂盒及应用.pdf
电弧炉冶炼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pdf
大功率机械变速器换挡操纵测试系统及方法.pdf
汉语言文学授课桌.pdf
数控机床用的抓料器.pdf
数控机床加工用在线检测装置.pdf
垃圾填埋气体收集系统.pdf
防粘连食品烘干设备.pdf
内径检测装置及其测量方法.pdf
多功能美术升降桌.pdf
按摩头可旋转的自动美容仪.pdf
水泥生产用喷淋装置.pdf
安全保管柜.pdf
降低装配式楼板叠合板厚度的方法.pdf
自动化筒仓清污装置.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