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辅助移动装置.pdf
《急诊科辅助移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科辅助移动装置.pdf(8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919251.4 (22)申请日 2019.11.08 (73)专利权人 新乡市中心医院 (新乡中原医院 管理中心) 地址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56号 (72)发明人 杜慧清 (74)专利代理机构 新乡市平原智汇知识产权代 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9 代理人 杨杰 (51)Int.Cl. A61G 1/02(2006.01) A61G 1/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急诊科辅助移动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急诊科。
2、辅助移动装 置, 包括框体, 框体两侧外壁均开设有沟槽, 两个 沟槽内部均插接有床板, 两个床板一端焊接有螺 杆套, 框体一侧内壁通过轴承插接有双向螺杆, 且双向螺杆通过轴承贯穿框体的另一侧内壁, 框 体底部外壁设置有四个万向轮, 框体两端外壁均 焊接有两个把手, 框体顶部两侧的外壁焊接有若 干对等距分布的固定片一, 两个固定片一之间通 过销轴活动连接有竖杆。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 手轮、 双向螺杆和导轨, 手轮有益于双向螺杆转 速的控制, 降低了双向螺杆转动时的难度, 双向 螺杆的转动使螺杆套带动床板向两侧等速运动, 导轨提高了床板水平移动时的平稳性, 实现了急 诊患者从本装置到其他设备之间。
3、的平稳移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11156762 U 2020.08.04 CN 211156762 U 1.一种急诊科辅助移动装置, 包括框体 (1) , 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 (1) 两侧外壁均开设 有沟槽 (2) , 两个所述沟槽 (2) 内部均插接有床板 (6) , 两个所述床板 (6) 一端焊接有螺杆套 (7) , 所述框体 (1) 一侧内壁通过轴承插接有双向螺杆 (3) , 且双向螺杆 (3) 通过轴承贯穿框 体 (1) 的另一侧内壁, 所述框体 (1) 底部外壁设置有四个万向轮 (11) , 所述框体 (1) 两端外壁 均焊接有两个把手 (10) ,。
4、 所述框体 (1) 顶部两侧的外壁焊接有若干对等距分布的固定片一 (12) , 两个所述固定片一 (12) 之间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竖杆 (13) , 所述竖杆 (13) 顶端通过 销轴活动连接有固定片二 (14) , 所述固定片二 (14) 顶部外壁焊接有扶手 (15)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科辅助移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扶手 (15) 底部外 壁焊接有若干个导向柱 (18) , 若干个所述导向柱外部均套接有卡槽板 (17) , 所述卡槽板 (17) 底部外壁焊接有按钮 (20) , 所述导向柱 (18) 外部设置有限位环 (19) , 所述导向柱 (18) 外部套接有弹簧。
5、 (25) , 且弹簧 (25) 位于卡槽板 (17) 和扶手 (15) 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急诊科辅助移动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其中一个所述竖杆 (13) 顶部外壁焊接有卡齿 (16) , 所述卡槽板 (17) 一端开设有卡槽, 且卡槽与卡齿 (16) 形成 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科辅助移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万向轮 (11) 包括 螺杆 (23) , 且螺杆 (23) 螺纹连接于框体 (1) 底部外壁, 所述螺杆 (23) 外部通过轴承套接有竖 管 (22) , 所述竖管 (22) 底端外壁焊接有轴杆 (24) , 所述轴杆 (24) 两端分别通过轴。
6、承连接有 弹性轮 (21)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科辅助移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向螺杆 (3) 一 端外部套接有手轮 (4) , 所述手轮 (4) 一侧外壁的边缘处设置有手柄 (5)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科辅助移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 (1) 内部一 端设置有螺杆罩 (9) , 且螺杆罩 (9) 位于双向螺杆 (3) 和螺杆套 (7) 上方。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156762 U 2 一种急诊科辅助移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急诊辅助治疗设备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急诊科辅助移动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
7、急诊的治疗中, 将患者快速、 平稳的移动到指定治疗点至关重要, 当移动患者时 不平稳的移动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有些设备因体型较大或者使用环境要求较高, 只 能在指定地点使用, 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移动, 急诊患者的病情随时可能发生恶化, 因此治 疗过程中需要争分夺秒, 急诊患者尤其是外伤患者在需要平躺、 安静的环境。 0003 常见的急诊辅助移动装置有担架和急诊床等设备。 担架因取材方便、 便于携带因 此普及度较高, 但是担架需要两名救助人员有很好的协调性才能实现患者的平稳移动, 对 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急诊车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实现紧急救助, 但是急诊车在到达指定地 点后需要将患者转移到其。
8、他病床, 转移过程十分不方便, 因此, 亟需设计一种急诊科辅助移 动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而提出的一种急诊科辅助 移动装置。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急诊科辅助移动装置, 包括框体, 所述框体两侧外壁均开设有沟槽, 两个所述 沟槽内部均插接有床板, 两个所述床板一端焊接有螺杆套, 所述框体一侧内壁通过轴承插 接有双向螺杆, 且双向螺杆通过轴承贯穿框体的另一侧内壁, 所述框体底部外壁设置有四 个万向轮, 所述框体两端外壁均焊接有两个把手, 所述框体顶部两侧的外壁焊接有若干。
9、对 等距分布的固定片一, 两个所述固定片一之间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竖杆, 所述竖杆顶端通 过销轴活动连接有固定片二, 所述固定片二顶部外壁焊接有扶手。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扶手底部外壁焊接有若干个导向柱, 若干个所述导向柱外部均套 接有卡槽板, 所述卡槽板底部外壁焊接有按钮, 所述导向柱外部设置有限位环, 所述导向柱 外部套接有弹簧, 且弹簧位于卡槽板和扶手之间。 0008 进一步的, 其中一个所述竖杆顶部外壁焊接有卡齿, 所述卡槽板一端开设有卡槽, 且卡槽与卡齿形成卡接。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万向轮包括螺杆, 且螺杆螺纹连接于框体底部外壁, 所述螺杆外部 通过轴承套接有竖管, 所述。
10、竖管底端外壁焊接有轴杆, 所述轴杆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有 弹性轮。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双向螺杆一端外部套接有手轮, 所述手轮一侧外壁的边缘处设置 有手柄。 0011 进一步的, 所述框体内部一端设置有螺杆罩, 且螺杆罩位于双向螺杆和螺杆套上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1156762 U 3 方。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3 1.通过设置的手轮、 双向螺杆和导轨, 手轮有益于双向螺杆转速的控制, 降低了双 向螺杆转动时的难度, 双向螺杆的转动使螺杆套带动床板向两侧等速运动, 导轨提高了床 板水平移动时的平稳性, 实现了急诊患者从本装置到其他设备之间的平稳移动。 。
11、0014 2.通过设置的把手和万向轮, 把手方便了人工移动, 可在楼梯和路面不平时使用, 扩大了设备的使用范围, 万向轮的转动, 降低了移动难度, 同时提高了转向能力, 进而实现 了患者在多种情况下的灵活移动。 0015 3.通过设置的卡齿与卡槽板、 弹簧和按钮, 卡齿与卡槽板实现了竖杆和扶手位置 的固定, 弹簧加强了卡齿与卡槽版的连接强度, 防止滑脱, 按钮方便了对卡槽板位置的移 动, 方便了对扶手位置的调整。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急诊科辅助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急诊科辅助移动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
12、一种急诊科辅助移动装置的结构仰视图; 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急诊科辅助移动装置的卡齿与卡槽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急诊科辅助移动装置的万向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 1、 框体、 2沟槽、 3双向螺杆、 4手轮、 5手柄、 6床板、 7螺杆套、 8导轨、 9螺杆罩、 10把手、 11万向轮、 12固定片一、 13竖杆、 14固定片二、 15扶手、 16、 卡齿、 17卡槽板、 18导向 柱、 19限位环、 20按钮、 21弹性轮、 22竖管、 23螺杆、 24轴杆、 2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
13、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 需要说明的是, 当组件被称为 “固定于” 另一个组件, 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 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 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 “连接” 另一个组件, 它可以是直接连接 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 “设置于” 另一个组件, 它 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本文所使用的。
14、术语 “垂直 的” 、“水平的” 、“左” 、“右” 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4 除非另有定义, 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 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 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 “及 或” 包括 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 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5, 一种急诊科辅助移动装置, 包括框体1, 框体1两侧外壁均开 设有沟槽2, 两个沟槽2内部均插接有床板6, 两个床板6一端焊接有螺杆套7, 框体1一侧内壁 通过轴承插接有双。
15、向螺杆3, 且双向螺杆3通过轴承贯穿框体1的另一侧内壁, 框体1底部外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1156762 U 4 壁设置有四个万向轮11, 框体1两端外壁均焊接有两个把手10, 把手10方便了人工移动, 可 在楼梯和路面不平时使用, 扩大了设备的使用范围, 万向轮11的转动, 降低了移动难度, 同 时提高了转向能力, 进而实现了患者在多种情况下的灵活移动, 框体1顶部两侧的外壁焊接 有若干对等距分布的固定片一12, 两个固定片一12之间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竖杆13, 竖杆 13顶端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固定片二14, 固定片二14顶部外壁焊接有扶手15。 0026 进一步的, 扶手1。
16、5底部外壁焊接有若干个导向柱18, 若干个导向柱外部均套接有 卡槽板17, 卡槽板17底部外壁焊接有按钮20, 导向柱18外部设置有限位环19, 导向柱18外部 套接有弹簧25, 且弹簧25位于卡槽板17和扶手15之间, 弹簧25加强了卡齿16与卡槽版17的 连接强度, 防止滑脱, 按钮20方便了对卡槽板17位置的移动, 方便了对扶手15位置的调整。 0027 进一步的, 其中一个竖杆13顶部外壁焊接有卡齿16, 卡槽板17一端开设有卡槽, 且 卡槽与卡齿16形成卡接, 卡齿16与卡槽板实现了竖杆13和扶手15位置的固定。 0028 进一步的, 万向轮11包括螺杆23, 且螺杆23螺纹连接于框。
17、体1底部外壁, 螺杆23外 部通过轴承套接有竖管22, 竖管22底端外壁焊接有轴杆24, 轴杆24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 有弹性轮21, 轴承实现了万向轮11转动方向的变化。 0029 进一步的, 双向螺杆3与螺杆套7形成螺纹配合连接, 双向螺杆3一端外部套接有手 轮4, 手轮4一侧外壁的边缘处设置有手柄5, 双向螺杆3的转动使螺杆套9带动床板6向两侧 等速运动。 0030 进一步的, 框体1内部一端设置有螺杆罩9, 且螺杆罩9位于双向螺杆3和螺杆套7上 方, 螺杆罩9防止双向螺杆3对患者造成污染, 同时防止患者或患者异物卷入螺杆套7内部, 造成患者受伤和设备运转不灵。 0031 工作原理: 使。
18、用时, 按动按钮20, 卡槽板17压缩弹簧25, 使之沿着导向柱18向上运 动, 此时卡齿16与卡槽分离, 推动扶手15, 通过竖杆13的转动将扶手15下落, 扶手15的高度 降低, 便于患者的移动, 将消毒床单平铺到床板6上方, 将患者抬到床板6上方, 拉起扶手15, 通过竖杆13的转动, 卡齿16再次进入卡槽内部, 对扶手15位置进行固定, 可以有效防止患者 从移动装置上掉落, 当地面环境恶劣时, 由两名救助人员通过抬动把手10实现装置和患者 的平稳移动, 当地面较为平整的时候, 可以推动扶手15, 通过万向轮11在地面的滚动实现移 动, 万向轮11的两个弹性轮21增大了万向轮11与地面的。
19、接触面积、 提高了运动时的弹性, 进 而降低了患者受到的振动强度和噪音强度,避免了对患者的二次伤害, 当需要将病人移动 到病床或者指定医疗设备床的时候, 可将装置整体置于病床或者指定医疗设备床上方, 握 住手柄5轻轻转动手轮4, 手轮4带动双向螺杆3转动, 进而带动两个螺杆套7水平反向运动, 床板6和导轨8在沟槽2内部滑动, 此时应注意患者情况, 避免患者受到摩擦力或触碰到患者 伤口, 当患者身体全部离开床板6的时候, 将装置向上提起并移走, 完成对急诊患者的移动。 0032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之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1156762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3 页 6 CN 211156762 U 6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3 页 7 CN 211156762 U 7 图5 说明书附图 3/3 页 8 CN 211156762 U 8 。
- 内容关键字: 急诊科 辅助 移动 装置
能有效保证吸嘴袋质量的焊嘴机.pdf
市政工程用围栏.pdf
高浓度有机废气高效吸收精馏装置.pdf
摆动结构及出水装置.pdf
绝缘环保气体柜.pdf
用于氧化锌生产用的干燥机.pdf
弹出式卫星相机及分离装置.pdf
汽车充电桩电源线地下自动回收装置.pdf
皮带输送机.pdf
有利于促进SBS效应的布里渊光纤激光器.pdf
PDC钻头装卸辅助器.pdf
手套夹取码沓机构.pdf
吸附滤芯的功能恢复设备.pdf
自动化打磨装置.pdf
防爆型振动电机的加固机构.pdf
茶叶加工的烘干装置.pdf
多功能起重机.pdf
建筑材料单体燃烧性能检测辅助安装的装置.pdf
生态微景观演示用教具.pdf
频域知识继承的遥感基础模型轻量化方法.pdf
精制棉漂白滤水装置.pdf
复合型空壳平衡重消失模模具.pdf
铣口自动检测的全自动双激光打标机.pdf
韧性增强型钴锆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pdf
基于设计校核一体化的紧固连接正向设计方法.pdf
气流疏导件及动力电池.pdf
小模数齿轮精度的视觉检测方法及系统.pdf
2,4,5-三氟苯乙酸的合成方法.pdf
船载油污收集组件及垃圾收集装置.pdf
大豆分级筛选设备.pdf
多轴分布式驱动车辆路面行驶条件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pdf
Java系统消息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pdf
热电偶自动除焦装置.pdf
改良式复合型医疗设备连接线.pdf
热水器的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热水器.pdf
水利工程取水系统.pdf
带溢流口接水缸.pdf
流化床布风设备.pdf
带有相碳微球过程中挥发组分回收装置的盘式干燥机.pdf
便携式太阳能充电装置.pdf
降低焦铜镀液铜离子的装置.pdf
高效物料冷却设备.pdf
化妆品生产用破碎装置.pdf
变频控制柜的散热机.pdf
可调节的环保宣传板.pdf
便于快速进行组装的防卡扶正器.pdf
热释红外感应装置.pdf
加工无纺布面料的起绒机的下料装置.pdf
进油过滤装置.pdf
TFT-LCD玻璃窑炉烟道冷却装置.pdf
用于天线支架的绝缘安装装置.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