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多用炉内外交替式冷却装置.pdf
《热处理多用炉内外交替式冷却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处理多用炉内外交替式冷却装置.pdf(8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152501.6 (22)申请日 2019.07.22 (73)专利权人 苏州市昶智热处理有限公司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 长安路35号厂房2幢 (72)发明人 浦裕樑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2251 代理人 姜微微 (51)Int.Cl. C21D 9/00(2006.01) F27D 9/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热处理多用炉内外交替式冷却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
2、热处理多用炉内外 交替式冷却装置, 包括支撑底座, 所述支撑底座 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机箱, 所述机箱的正面活动安 装有箱门, 所述机箱与箱门之间通过铰链相互连 接, 所述机箱的边侧固定安装有冷却风机, 所述 机箱内部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承载台, 所 述机箱内部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有吸热板, 所述 箱门正面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观察窗, 所述箱 门正面上端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把手, 所述水 箱上端的外侧位置开设有加水口, 所述水箱上端 的内侧位置固定安装有循环泵, 所述水箱的边侧 固定安装有水冷循环管。 该热处理多用炉内外交 替式冷却装置, 采用独立箱体结构, 能够满足不 同使用环境下的不同使用需。
3、求, 有效扩大了整体 的适用范围。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11170784 U 2020.08.04 CN 211170784 U 1.一种热处理多用炉内外交替式冷却装置, 包括支撑底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底座 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机箱, 所述机箱的正面活动安装有箱门, 所述机箱与箱门之间通过铰链 相互连接, 所述机箱的边侧固定安装有冷却风机, 所述机箱上端的中间位置固定有水箱, 所 述机箱内部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承载台, 所述机箱内部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有吸热 板, 所述箱门正面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观察窗, 所述箱门正面上端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 有把手, 所述水箱上。
4、端的外侧位置开设有加水口, 所述水箱上端的内侧位置固定安装有循 环泵, 所述水箱的边侧固定安装有水冷循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处理多用炉内外交替式冷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 箱整体为采用金属不锈钢材质的长方体中空结构, 且机箱的底部面积小于支撑底座的顶部 面积, 同时箱门上的观察窗采用钢化玻璃材质并在机箱上以铰链作为旋转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处理多用炉内外交替式冷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 却风机在机箱外部的两侧位置对称固定有规格相同的四个, 并稳定将出风端口穿过机箱内 部, 且水箱整体为长方体中空结构, 并通过其外部两侧等间距对称固定的水冷循环管与其 。
5、互通连接, 同时水冷循环管在机箱外部与其无缝贴合, 并相互之间通过环形结构的过渡支 管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处理多用炉内外交替式冷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 载台整体与机箱为一体式结构, 并在其外部涂覆有隔热材料, 且承载台上端的两侧对称固 定有两个规格相同的限位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处理多用炉内外交替式冷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 热板整体外部涂覆有辐射隔热涂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处理多用炉内外交替式冷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 水口的外部上端活动安装有外径尺寸与其内径尺寸相吻合的塞子, 且加水口与水箱之间互 通连接。 权利要求书 。
6、1/1 页 2 CN 211170784 U 2 一种热处理多用炉内外交替式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多用炉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热处理多用炉内外交替式冷 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热处理多用炉是对金属工件进行各种金属热处理的工业炉中的一种, 温度一般较 加热炉为低, 热处理炉可以采用各种加热炉的炉型, 但要求较严格地控制炉温和炉内气氛 等, 热处理炉大多使用气体燃料加热, 为了准确控制炉温, 有的热处理炉用电加热。 0003 热处理多用炉中一般配备有用于物料经热处理过后的辅助冷却装置, 然而现有的 用于热处理多用炉的冷却装置大多存在着整体结构过于复杂, 多采用与空。
7、调制冷原理相同 的大功率制冷装置, 工作成本较高,并容易破坏物料整体的热处理加工效果, 且内部无辅助 固定机构, 使物料在冷却过程中不易稳定, 影响整体的工作性能与使用效果, 导致整体适用 范围较窄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处理多用炉内外交替式冷却装置, 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中提出整体结构过于复杂, 多采用与空调制冷原理相同的大功率制冷装置, 工作 成本较高,并容易破坏物料整体的热处理加工效果, 且内部无辅助固定机构, 使物料在冷却 过程中不易稳定, 影响整体的工作性能与使用效果, 导致整体适用范围较窄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
8、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处理多用炉内外交替式 冷却装置, 包括支撑底座, 所述支撑底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机箱, 所述机箱的正面活动安装 有箱门, 所述机箱与箱门之间通过铰链相互连接, 所述机箱的边侧固定安装有冷却风机, 所 述机箱上端的中间位置固定有水箱, 所述机箱内部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承载台, 所 述机箱内部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有吸热板, 所述箱门正面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观察窗, 所述箱门正面上端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把手, 所述水箱上端的外侧位置开设有加水口, 所述水箱上端的内侧位置固定安装有循环泵, 所述水箱的边侧固定安装有水冷循环管。 0006 优选的, 所述机箱整体为采用金属不锈钢材质的。
9、长方体中空结构, 且机箱的底部 面积小于支撑底座的顶部面积, 同时箱门上的观察窗采用钢化玻璃材质并在机箱上以铰链 作为旋转中心。 0007 优选的, 所述冷却风机在机箱外部的两侧位置对称固定有规格相同的四个, 并稳 定将出风端口穿过机箱内部, 且水箱整体为长方体中空结构, 并通过其外部两侧等间距对 称固定的水冷循环管与其互通连接, 同时水冷循环管在机箱外部与其无缝贴合, 并相互之 间通过环形结构的过渡支管相互连通。 0008 优选的, 所述承载台整体与机箱为一体式结构, 并在其外部涂覆有隔热材料, 且承 载台上端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两个规格相同的限位块。 0009 优选的, 所述吸热板整体外部涂覆。
10、有辐射隔热涂料。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1170784 U 3 0010 优选的, 所述加水口的外部上端活动安装有外径尺寸与其内径尺寸相吻合的塞 子, 且加水口与水箱之间互通连接。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热处理多用炉内外交替式冷却装 置, 采用独立箱体结构, 能够满足不同使用环境下的不同使用需求, 提升了整体的工作适应 力, 并通过内部风冷外部水冷的内外交替式冷却结构增强了该装置整体的工作性能, 并大 幅提升了整体的使用效果, 且通过在内部物料装载台上对称设置用于稳定固定物料的限位 装置, 确保了该装置整体在实际应用使用工作中的整体稳定性, 同时通。
11、过增设环形结构的 过渡支管将机箱每侧的水冷循环管相连接, 增强了水流在其内部进行循环的整体流畅性, 丰富了该装置正常使用工作的整体功能性, 有效扩大了整体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 图中: 1、 支撑底座; 2、 机箱; 3、 箱门; 4、 铰链; 5、 冷却风机; 6、 水箱; 7、 承载台; 8、 吸 热板; 9、 观察窗; 10、 把手; 11、 加水口; 12、 循环泵; 13、 水冷循环管; 14、 过渡支管; 15、 限位 块。 具体实施方式 0。
12、01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7 请参阅图1-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热处理多用炉内外交替式冷却 装置, 包括支撑底座1、 机箱2、 箱门3、 铰链4、 冷却风机5、 水箱 6、 承载台7、 吸热板8、 观察窗 9、 把手10、 加水口11、 循环泵12和水冷循环管13, 支撑底座1的上端固定安。
13、装有机箱2, 机箱2 的正面活动安装有箱门3, 机箱2与箱门3之间通过铰链4相互连接, 机箱2的边侧固定安装有 冷却风机5, 机箱2上端的中间位置固定有水箱6, 机箱2内部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承 载台7, 机箱2内部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有吸热板8, 箱门3正面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观察 窗9, 箱门3正面上端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把手10, 水箱6上端的外侧位置开设有加水口 11, 水箱6上端的内侧位置固定安装有循环泵12, 水箱6的边侧固定安装有水冷循环管13; 0018 进一步的, 机箱2整体为采用金属不锈钢材质的长方体中空结构, 且机箱2的底部 面积小于支撑底座1的顶部面积, 同时箱门3上。
14、的观察窗9采用钢化玻璃材质并在机箱2上以 铰链4作为旋转中心, 令观察窗9在能够正常对内部工作情况进行直观观察的基础上具有一 定的使用强度; 0019 进一步的, 冷却风机5在机箱2外部的两侧位置对称固定有规格相同的四个, 并稳 定将出风端口穿过机箱2内部, 且水箱6整体为长方体中空结构, 并通过其外部两侧等间距 对称固定的水冷循环管13与其互通连接, 同时水冷循环管13在机箱2外部与其无缝贴合, 并 相互之间通过环形结构的过渡支管 14相互连通, 确保整体结构的合理稳定性, 提升了整体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1170784 U 4 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性能; 0020 进一步的, 承。
15、载台7整体与机箱2为一体式结构, 并在其外部涂覆有隔热材料, 且承 载台7上端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两个规格相同的限位块15, 限位块15能够有效地对所需加工 的物料进行限位固定保证其在实际使用中的工作稳定性; 0021 进一步的, 吸热板8整体外部涂覆有辐射隔热涂料, 丰富了该装置整体的使用功能 性, 有效提升了整体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性能; 0022 进一步的, 加水口11的外部上端活动安装有外径尺寸与其内径尺寸相吻合的塞 子, 且加水口11与水箱6之间互通连接, 确保了水箱6整体结构的合理稳定性, 使其具备正常 使用的基本条件, 有效扩大了该装置整体的适用范围。 0023 工作原理: 拉拽把手10。
16、, 利用铰链4与机箱2之间的连接活动性, 打开箱门3, 将通过 热处理后待进行冷却的物料稳定的放置于承载台7上端, 通过限位块15对其进行稳定的限 位固定, 确保其在正常使用中的整体稳定性, 关上箱门3, 同时启动机箱2两侧的冷却风机5, 利用风冷对机箱2内部承载台 7上端的物料进行双向对吹的风力冷却, 并可根据实际使用 中的工作需求启动水箱6上端的循环泵12, 将事先从加水口11向水箱6内加入的水体通过循 环泵12的冲击力在机箱2外部的水冷循环管13与过渡支管14中循环流动达到水冷效果, 吸 热板8在机箱2内部稳定吸收承载台7上端的物料经过热处理后散发的热量, 大幅地提升了 整体的工作性能以及使用效果, 有效扩大了整体的适用范围。 0024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 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本实用 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 者等同替换, 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1170784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6 CN 211170784 U 6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7 CN 211170784 U 7 图3 说明书附图 3/3 页 8 CN 211170784 U 8 。
- 内容关键字: 热处理 多用 内外 交替 冷却 装置
新型推拉式化妆容器.pdf
车辆后桥制动油管安装结构.pdf
电动玩具车零件喷漆用工件架.pdf
玩具车.pdf
筒体内外圆机加工支撑装置.pdf
多功能加热破壁料理机.pdf
芳烃吸附分离装置程控球阀.pdf
内衣生产用布料收卷机构.pdf
离心机的转篮机构.pdf
铜及铜合金半连续铸造装置.pdf
积木琴玩具.pdf
健身器材用弹簧减震结构.pdf
包装瓶烫金用定位工装.pdf
积木块.pdf
双孔快速均匀进料滤板组合结构.pdf
快速高效过滤器滤芯.pdf
集成防电墙式恒温阀及应用该恒温阀的热水器.pdf
合金钢异型材成型一体机.pdf
液体药物浓度调节器.pdf
游客分类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pdf
再生铅环集烟气除尘脱硫设备.pdf
隧道施工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pdf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电力系统风险预测方法及系统.pdf
安检图像查验方法和装置.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半导体电阻值预测方法及系统.pdf
由石墨烯材料制成的散热膜及其应用的手机后盖.pdf
电催化氧化医院废水处理装置.pdf
单相复合钙钛矿陶瓷粉体、微波介质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半导体用超纯电子级化学试剂纯化装置.pdf
阵列基板制备方法、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pdf
织机了机时间预测方法.pdf
受限空间内燃气燃爆超、动压测试装置及方法.pdf
一种叶片液压马达控制器阀芯.pdf
图像显示装置.pdf
一种离心泵轴承体.pdf
用于显示导航的系统和方法.pdf
单组分室温交联的水性含氟涂层的制备方法.pdf
新型环保耐磨耐高温摩擦片.pdf
一种测试方法.pdf
一种移动式核生化空气及废液处理系统.pdf
电子装置与电子装置中储存媒体的保护方法.pdf
一种新型低阻力自动冲洗闸阀.pdf
万向节.pdf
轴流式风扇以及空调的室外单元.pdf
一种分馏系统过程数据的智能校正方法.pdf
LINUX操作系统下的数据储存方法及其LINUX计算机系统.pdf
液晶显示模块.pdf
电子设备和用于移动显示对象的方法.pdf
防虹吸倒流先导式电磁阀.pdf
用于施工切割工件的锯.pdf
一种控制反应时间的酸液稠化剂的合成工艺.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