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升降机外笼门.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11740742 上传时间:2021-10-2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71.2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施工升降机外笼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施工升降机外笼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施工升降机外笼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档描述:

《施工升降机外笼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升降机外笼门.pdf(1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748535.1 (22)申请日 2019.10.17 (73)专利权人 广东轩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28225 广东省佛山市狮山镇沙头村 竹园头工业区D厂房广东轩宇机械科 技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李少忠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 限公司 44205 代理人 朱继超 (51)Int.Cl. B66B 13/30(2006.01) B66B 17/1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施工升降机外笼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

2、了一种施工升降机外笼门, 包括笼门组件、 蓄能机构和自锁机构, 笼门组件 包括门框、 钢丝绳、 笼门主体、 滑轮、 配重块; 蓄能 机构包括第一弹性构件, 第一弹性构件设于门框 的底部或顶部, 第一弹性构件的一端与门框连 接, 另一端与笼门主体抵接; 自锁机构包括第一 卡块、 第二卡块和第二弹性构件, 第二卡块与门 框左右滑动连接, 第二弹性构件的两端分别与门 框、 第二卡块连接, 第一卡块与笼门主体固接, 第 一卡块呈楔状。 通过设置蓄能机构, 笼门主体移 动至第一弹性构件处时, 第一弹性构件能起缓冲 以及蓄能的作用; 需要释放笼门主体时, 第一弹 性构件释放其弹性势能, 使笼门主体具有一定。

3、初 速度, 节约人力、 减轻施工人员的负担。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211169455 U 2020.08.04 CN 211169455 U 1.一种施工升降机外笼门,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笼门组件, 包括门框、 钢丝绳、 设于所述门框内侧的笼门主体、 设于所述门框顶部的滑 轮、 设于所述门框外侧的配重块, 所述笼门主体与所述门框上下滑动连接, 所述笼门主体设 于所述滑轮下方, 所述配重块设于所述滑轮下方, 所述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配重块连接, 所 述钢丝绳的另一端跨过所述滑轮与所述笼门主体连接; 蓄能机构, 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弹性构件, 所述第一弹性构件设于所述门框的底。

4、部或顶 部, 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竖向设置, 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一端与所述门框连接, 所述第一弹性 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笼门主体的下侧面或上侧面抵接; 自锁机构, 包括第一卡块、 第二卡块和第二弹性构件, 所述第二卡块与所述门框左右滑 动连接, 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门框、 所述第二卡块连接, 所述第一卡块与所 述笼门主体固接, 所述第一卡块呈竖向设置的楔状, 所述第一卡块包括尖端和平端, 所述尖 端设于所述平端与所述蓄能机构之间, 所述第一卡块设于所述第二卡块与所述蓄能机构之 间, 所述平端与所述第二卡块的上端面或下端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机外笼门, 其特征在于: 所。

5、述配重块的质量大于所述 笼门主体的质量, 所述蓄能机构设于所述笼门主体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机外笼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重块的质量小于所述 笼门主体的质量, 所述蓄能机构设于所述笼门主体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机外笼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重块的质量等于所述 笼门主体的质量, 所述自锁机构和所述蓄能机构合称为第一装置, 所述第一装置有两个, 两 个第一装置分别设于所述笼门主体的上方、 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机外笼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框具有两个滑槽, 两 个所述滑槽左右间隔设置, 所述滑槽竖向设置, 所述笼门主体的左端、 右端分别设。

6、于两个所 述滑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机外笼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锁机构还包括卡块滑 道, 所述卡块滑道呈横向设置的管状, 所述卡块滑道的一端设有封盖, 所述卡块滑道内设有 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和所述第二卡块, 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设于所述第二卡块与所述封盖之 间, 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封盖、 第二弹性构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机外笼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构件是第一弹 簧, 所述第二弹性构件是第二弹簧。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169455 U 2 施工升降机外笼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机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

7、及一种施工升降机外笼门。 背景技术 0002 施工升降机适用于高层建筑施工中人员和物料的垂直运输, 能显著地节约工时, 提高劳动生产率; 考虑到运行时的安全问题, 需在升降机周边围成一周防护围栏, 防护围栏 对应吊笼门的位置设有围栏门, 这围栏门也称为外笼门; 现有的外笼门为了便于安装、 减少 故障、 节约成本, 一般不设置电机、 气缸等电气零件, 完全通过人力打开或关闭, 给施工人员 带来一定的负担, 由此, 亟需一种施工升降机外笼门, 其能节约人力、 减轻施工人员的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提供一种施工升降机外笼门, 其能节约人力、 减 轻施工人员的负。

8、担。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0005 一种施工升降机外笼门, 包括笼门组件、 蓄能机构和自锁机构, 所述笼门组件包括 门框、 钢丝绳、 设于所述门框内侧的笼门主体、 设于所述门框顶部的滑轮、 设于所述门框外 侧的配重块, 所述笼门主体与所述门框上下滑动连接, 所述笼门主体设于所述滑轮下方, 所 述配重块设于所述滑轮下方, 所述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配重块连接, 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 跨过所述滑轮与所述笼门主体连接; 所述蓄能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弹性构件, 所述第一 弹性构件设于所述门框的底部或顶部, 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竖向设置, 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 一端与所述门框连接, 所。

9、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笼门主体的下侧面或上侧面抵 接; 所述自锁机构包括第一卡块、 第二卡块和第二弹性构件, 所述第二卡块与所述门框左右 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门框、 所述第二卡块连接, 所述第一卡块与 所述笼门主体固接, 所述第一卡块呈竖向设置的楔状, 所述第一卡块包括尖端和平端, 所述 尖端设于所述平端与所述蓄能机构之间, 所述第一卡块设于所述第二卡块与所述蓄能机构 之间, 所述平端与所述第二卡块的上端面或下端面抵接。 000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配重块的质量大于所述笼门主体的质量, 所述蓄能机构设于所述笼门主体上方。 0007 作为上述技术方。

10、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配重块的质量小于所述笼门主体的质量, 所述蓄能机构设于所述笼门主体下方。 000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配重块的质量等于所述笼门主体的质量, 所述自锁机构和所述蓄能机构合称为第一装置, 所述第一装置有两个, 两个第一装置分别 设于所述笼门主体的上方、 下方。 0009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门框具有两个滑槽, 两个所述滑槽左右间 隔设置, 所述滑槽竖向设置, 所述笼门主体的左端、 右端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滑槽内。 00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自锁机构还包括卡块滑道, 所述卡块滑道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1169455。

11、 U 3 呈横向设置的管状, 所述卡块滑道的一端设有封盖, 所述卡块滑道内设有所述第二弹性构 件和所述第二卡块, 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设于所述第二卡块与所述封盖之间, 所述第二弹性 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封盖、 第二弹性构件连接。 001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第一弹性构件是第一弹簧, 所述第二弹性 构件是第二弹簧。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种施工升降机外笼门, 通过设置蓄能机构, 笼门主体 向下移动或向上移动至第一弹性构件处时, 笼门主体由于具有惯性, 会继续移动, 使第一弹 性构件压缩, 第一弹性构件能起缓冲以及蓄能的作用, 当第一弹性构件被压缩到一定程度, 自锁机。

12、构固定此时笼门主体的位置; 需要释放笼门主体时, 横向移动第二卡块, 使第二卡块 与第一卡块分离, 第一弹性构件释放其弹性势能, 使笼门主体具有一定初速度, 便于施工人 员移动笼门主体, 节约人力、 减轻施工人员的负担。 附图说明 001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 显然, 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 部实施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 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 0015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

13、构俯视图; 0016 图3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17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 0018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 0019 附图标记: 0020 配重块110、 滑轮120、 钢丝绳130、 门框140、 笼门主体150、 第一弹性构件210、 第一 卡块310、 卡块滑道320、 第二卡块330、 手柄340、 第二弹性构件350。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 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特征和效果。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只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

14、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 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 围。 另外, 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 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 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 况, 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 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 在 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0022 参照图1至图3,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具体地: 0023 一种施工升降机外笼门, 包括笼门组件、 蓄能机构和自锁机构, 笼门组件包括门框 140、 钢丝绳130、 设于门框140内侧的笼门主体150、 设于门框14。

15、0顶部的滑轮120、 设于门框 140外侧的配重块110, 笼门主体150与门框140上下滑动连接, 笼门主体150设于滑轮120下 方, 配重块110设于滑轮120下方, 钢丝绳130的一端与配重块110连接, 钢丝绳130的另一端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1169455 U 4 跨过滑轮120与笼门主体150连接; 蓄能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弹性构件210, 第一弹性构件 210设于门框140的底部或顶部, 第一弹性构件210竖向设置, 第一弹性构件210的一端与门 框140连接, 第一弹性构件210的另一端与笼门主体150的下侧面或上侧面抵接; 自锁机构包 括第一卡块310、 第。

16、二卡块330和第二弹性构件350, 第二卡块330与门框140左右滑动连接, 第二弹性构件350的两端分别与门框140、 第二卡块330连接, 第一卡块310与笼门主体150固 接, 第一卡块310呈竖向设置的楔状, 第一卡块310包括尖端和平端, 尖端设于平端与蓄能机 构之间, 第一卡块310设于第二卡块330与蓄能机构之间, 平端与第二卡块330的上端面或下 端面抵接。 通过设置蓄能机构, 笼门主体150向下移动或向上移动至第一弹性构件210处时, 笼门主体150由于具有惯性, 会继续移动, 使第一弹性构件210压缩, 第一弹性构件210能起 缓冲以及蓄能的作用, 当第一弹性构件210被压。

17、缩到一定程度, 自锁机构固定此时笼门主体 150的位置; 需要释放笼门主体150时, 横向移动第二卡块330, 使第二卡块330与第一卡块 310分离, 第一弹性构件210释放其弹性势能, 使笼门主体150具有一定初速度, 便于施工人 员移动笼门主体150; 虽然移动笼门主体150时仍需要施工人员施力, 但本实用新型能把笼 门主体150的动能转化为第一弹性构件210的弹性势能, 且在下一次移动笼门主体150时能 把这部分弹性势能转化为笼门主体150的动能, 达到节约人力、 减轻施工人员的负担的目 的; 本实施例中钢丝绳130的一端与配重块110固接, 钢丝绳130的另一端跨过滑轮120与笼 门。

18、主体150固接。 0024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 配重块110的质量小于笼门主体150的质量, 蓄能机 构设于笼门主体150下方。 笼门主体150位于下端时为关门状态, 笼门主体150位于上端时为 开门状态; 处于关门状态时第一弹性构件210与笼门主体150的下侧面抵接, 同时第一卡块 310的平端与第二卡块330的下端面抵接; 本实施例中自锁机构设于笼门主体150的右侧; 需 要开门时, 向右移动第二卡块330, 第一弹性构件210向上推动笼门主体150, 使笼门主体150 向上移动, 由于配重块110的质量小于笼门主体150的质量且摩擦力的存在, 笼门主体150的 移动速度渐渐减少至。

19、零, 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可适当地加力, 使笼门主体150刚好能到达门 框140的顶部, 即达到开门的目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根据公知常识和现有技术设置门栓或 其他装置使笼门主体150固定在门框140的顶部; 需要关门时, 拉开门栓, 笼门主体150在重 力的作用下会向下掉落, 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可适当地加力, 使笼门主体150刚好能到达门 框140的底部; 自锁机构的第一卡块310呈楔状, 在向下移动过程中第一卡块310的斜面会向 右挤压第二滑块, 使第二滑块向右移动, 当第一卡块310完全移动到第二卡块330下方时, 第 二弹性构件350推动第二卡块330向左移动, 第二卡块330由上至下抵。

20、住第一卡块310, 达到 自锁的目的; 这样开门动作时会获得一定的初始速度, 而关门动作时不会获得一定的初始 速度, 实际使用中关门的速度较慢、 开门的速度较快。 0025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 门框140具有两个滑槽, 两个滑槽左右间隔设置, 滑 槽竖向设置, 笼门主体150的左端、 右端分别设于两个滑槽内。 这样能限制笼门主体150的移 动轨迹, 笼门主体150移动稳定。 0026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 自锁机构还包括卡块滑道320, 卡块滑道320呈横向 设置的管状, 卡块滑道320的一端设有封盖, 卡块滑道320内设有第二弹性构件350和第二卡 块330, 第二弹性构件35。

21、0设于第二卡块330与封盖之间, 第二弹性构件350的两端分别与封 盖、 第二弹性构件350连接。 通过设置卡块滑道320, 第二卡块330的横向移动稳定, 本实施例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1169455 U 5 中第二卡块330上设有手柄340, 便于施工人员把第二卡块330往右拉动。 0027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 第一弹性构件210是第一弹簧, 第二弹性构件350是 第二弹簧。 弹簧结构简单、 成本低廉、 便于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构件210的一端与门框 140固接, 第一弹性构件210的另一端与笼门主体150抵接, 第二弹性构件350的两端分别与 门框140、 第。

22、二卡块330固接。 0028 参照图4,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 与上述的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 配 重块110的质量大于笼门主体150的质量, 蓄能机构设于笼门主体150上方。 笼门主体150位 于下端时为关门状态, 笼门主体150位于上端时为开门状态; 处于开门状态时第一弹性构件 210与笼门主体150的上侧面抵接, 同时第一卡块310的平端与第二卡块330的上端面抵接; 本实施例中自锁机构设于笼门主体150的右侧; 需要关门时, 向右移动第二卡块330, 第一弹 性构件210向下推动笼门主体150, 使笼门主体150向下移动, 由于配重块110的质量大于笼 门主体150的质量且摩。

23、擦力的存在, 笼门主体150的移动速度渐渐减少至零, 在此过程中施 工人员可适当地加力, 使笼门主体150刚好能到达门框140的底部, 即达到关门的目的; 本领 域技术人员能根据公知常识和现有技术设置门栓或其他装置使笼门主体150固定在门框 140的低部; 需要开门时, 拉开门栓, 笼门主体150在配重块110的重力作用下会向上移动, 在 此过程中施工人员可适当地加力, 使笼门主体150刚好能到达门框140的顶部; 自锁机构的 第一卡块310呈楔状, 在向上移动过程中第一卡块310的斜面会向右挤压第二滑块, 使第二 滑块向右移动, 当第一卡块310完全移动到第二卡块330上方时, 第二弹性构件。

24、350推动第二 卡块330向左移动, 第二卡块330由下至上抵住第一卡块310, 达到自锁的目的; 这样关门动 作时会获得一定的初始速度, 而开门动作时不会获得一定的初始速度, 与上述的实施例相 比关门的速度较快、 开门的速度较慢。 0029 参照图5,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 与上述的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 配 重块110的质量等于笼门主体150的质量, 自锁机构和蓄能机构合称为第一装置, 第一装置 有两个, 两个第一装置分别设于笼门主体150的上方、 下方。 这样处于开门状态或关门状态 时都存在对应的蓄能机构储蓄了能量, 即开门动作与关门动作都会获得一定的初始速度, 与上述的实施例。

25、相比关门和开门的速度都较快。 0030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 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实施 例, 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 替换, 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1169455 U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7 CN 211169455 U 7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4 页 8 CN 211169455 U 8 图4 说明书附图 3/4 页 9 CN 211169455 U 9 图5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0 CN 211169455 U 10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施工 升降机 外笼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施工升降机外笼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174074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