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pdf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pdf(1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38658.9 (22)申请日 2019.03.27 (71)申请人 维沃移动通信 (杭州) 有限公司 地址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 道龙泉路20号2幢305室 (72)发明人 李明蔡程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43 代理人 许静黄灿 (51)Int.Cl. H04M 1/02(2006.01) H04M 1/22(2006.01) H04M 1/725(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2、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其 中,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壳体、 电源、 形变部件、 弹 性部件及光学组件, 壳体上设有开口, 电源及形 变部件收容于壳体内, 且形变部件连接电源; 弹 性部件贴合于形变部件的一侧; 光学组件与弹性 部件的背对形变部件的一侧抵触; 其中, 形变部 件在通电状态下, 产生形变, 以使所述弹性部件 产生机械振动, 以驱动所述光学组件至少部分伸 出所述开口或缩入所述壳体内。 本发明提供的技 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光学组件需要在移动终端 显示屏上开设透光孔, 而降低了移动终端整机的 屏占比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4页 CN 1100。
3、12134 A 2019.07.12 CN 110012134 A 1.一种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壳体, 所述壳体上设有开口; 电源, 收容于所述壳体内; 形变部件, 收容于所述壳体内, 且连接所述电源; 弹性部件, 贴合于所述形变部件的一侧; 光学组件, 与所述弹性部件的背对所述形变部件的一侧抵触; 其中, 所述形变部件在通电状态下, 产生形变, 以使所述弹性部件产生机械振动, 以驱 动所述光学组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开口或缩入所述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变部件在第一通电状态下, 产 生第一形变, 以使所述弹性部件产生第一机械振动, 以驱动所。
4、述光学组件至少部分伸出所 述开口; 所述形变部件在第二通电状态下, 产生第二形变, 以使所述弹性部件产生第二机械 振动, 以驱动所述光学组件缩入所述壳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变部件包括N个形变单元, 每一 个形变单元均连接所述电源; 在所述第一通电状态下, 或在所述第二通电状态下: 同一时间单位内任意相邻的两个 形变单元的电压极性相反, 且在任意相邻的两个时间单位内同一个形变单元的电压极性相 反; 其中, 在所述第一通电状态下的起始时间单位内每个形变单元的电压极性与在所述第 二通电状态下的起始时间单位内每个形变单元的电压极性相反; 任意形变单元在第一极性。
5、电压时呈伸长状态, 在第二极性电压时呈缩短状态, 所述第 一极性电压与所述第二极性电压的极性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变部件为压电陶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组件包括摄像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组件包括基座及设于所述基 座一侧的连接件, 所述摄像头设于所述基座上, 所述连接件背对所述基座的一侧与所述弹 性部件背对所述形变部件的一侧抵触, 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弹性部件之间的摩擦系数大于所 述基座与所述连接件之间的摩擦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为。
6、碳纳米材质。 8.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 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在接收输入操作的情况下, 控制形变部件通电以产生形变, 以使弹性部件产生机械振 动, 以驱动光学组件运动至伸出壳体外, 或驱动所述光学组件运动至收容于所述壳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接收输入操作的情况下, 控制形变 部件通电以产生形变, 以使弹性部件产生机械振动, 以驱动光学组件运动至伸出壳体外, 或 驱动所述光学组件运动至收容于所述壳体内, 包括: 在接收第一输入操作的情况下, 控制所述形变部件处于第一通电状态, 以控制所述形 变部件产。
7、生第一形变, 以使所述弹性部件产生第一机械振动, 以驱动所述光学组件运动至 摄像头显露于所述壳体外; 或者, 在接收第二输入操作的情况下, 控制所述形变部件处于第二通电状态, 以控制所述形 变部件产生第二形变, 以使所述弹性部件产生第二机械振动, 以驱动所述光学组件运动至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0012134 A 2 所述摄像头收容于所述壳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头为前置摄像头, 所述第二输入 操作为切换摄像头的输入操作或结束拍摄的输入操作。 11.一种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包括处理器、 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 述处理器上。
8、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8-10 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0012134 A 3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移动网络的发展, 带动了人们的生活分享需求, 在自媒体等社交软件上分享照片、 视频等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因而拍照、 摄影功能在移动终端的所有功能中占据着 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目前, 移动终端通常会在显示屏的一侧设置前置摄像头、 闪光灯等光学 器件以实现自拍、 摄影等功能。 但是, 这。
9、些光学器件的设置需要在显示屏上开设透光孔, 会 占用移动终端显示屏的一部分空间, 降低了移动终端整机的屏占比。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以解决现有的光学组件需要在移 动终端显示屏上开设透光孔, 而降低了移动终端整机的屏占比的问题。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0005 第一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 包括: 0006 壳体, 所述壳体上设有开口; 0007 电源, 收容于所述壳体内; 0008 形变部件, 收容于所述壳体内, 且连接所述电源; 0009 弹性部件, 贴合于所述形变部件的一侧; 0010 光学组件,。
10、 与所述弹性部件的背对所述形变部件的一侧抵触; 0011 其中, 所述形变部件在通电状态下, 产生形变, 以使所述弹性部件产生机械振动, 以驱动所述光学组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开口或缩入所述壳体内。 0012 第二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应用于第一方面中 所述的移动终端, 包括: 0013 在接收输入操作的情况下, 控制形变部件通电以产生形变, 以使弹性部件产生机 械振动, 以驱动光学组件运动至伸出壳体外, 或驱动所述光学组件运动至收容于所述壳体 内。 0014 第三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 包括处理器、 存储器及存储在所 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
1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 实现如第二方面中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0015 第四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其上存储有计算机 程序, 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中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步 骤。 0016 本发明实施例中, 形变部件能够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形变, 以使弹性部件产生机 械振动, 进而弹性部件的振动能够驱动光学组件运动至伸出于壳体的开口外或从开口外缩 入壳体内。 这样, 也就使得光学组件能够在需要使用时运动至壳体外实现如采光、 拍摄等功 说明书 1/10 页 4 CN 110012134 A 4 能,。
12、 也就无需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上开设透光孔, 光学组件不需要占用移动终端上显示屏 的显示面积, 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更有利于移动终端向全面屏发展。 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 得其他的附图。 0018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中光学组件缩入壳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图1中光学组件伸出壳体外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是图1提供的移动。
13、终端中形变部件形变的原理示意图; 0021 图4是图1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弹性部件振动的场景示意图; 0022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23 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24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图; 0025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 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 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
14、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7 请参见图1和图2,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 移动终端包括壳体10、 电源 20、 形变部件30、 弹性部件40、 光学组件50。 壳体10上设有开口, 电源20、 形变部件30、 弹性部 件40及光学组件50均收容于壳体10内, 弹性部件40贴合于形变部件30的一侧, 光学组件50 与弹性部件40的背对形变部件30的一侧抵触; 其中, 形变部件30连接电源20, 形变部件30在 通电状态下, 产生形变, 以使弹性部件40产生机械振动, 以驱动光学组件50至少部分伸出开 口或缩入壳体10内。 0028 可以理解地。
15、, 形变部件30在通电的情况下会发生形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 形变部件30可以为压电陶瓷, 压电陶瓷的上下两表面会有电极, 压电陶瓷也就有极化方向; 当在压电陶瓷上施加一个与极化方向相同电场, 极化强度增大, 压电陶瓷发生伸长形变; 当 在压电陶瓷上施加一个与极化方向相反电场, 极化强度减小, 压电陶瓷发生缩短形变。 0029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源并不仅仅是用以给形变部件供电的电池, 所述电源还 可以包括电源管理器, 或者是主板等与电池连接的统称, 主板上可以是承载有移动终端的 各种电路模组、 走线和电池等电子元件, 其具体的电路连接关系及信号传输原理可以是参 考现有方案, 在此不。
16、做赘述。 例如, 主板上承载有摄像头电路模组, 进而也就能够根据摄像 头电路模组的信号来控制对形变部件的电压信号的输出, 以使得形变部件发生形变。 0030 其中, 形变部件30在第一通电状态下, 产生第一形变, 以使弹性部件40产生第一机 械振动, 以驱动光学组件50至少部分伸出开口; 形变部件30在第二通电状态下, 产生第二形 说明书 2/10 页 5 CN 110012134 A 5 变, 以使弹性部件40产生第二机械振动, 以驱动光学组件50缩入壳体10内。 0031 需要说明地, 光学组件50可以是包括摄像头、 闪光灯、 光敏传感器、 红外传感器等 需要采集光线的器件。 0032 作。
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光学组件50至少包括摄像头60。 例如, 当 光学组件50收容于壳体10内时, 若移动终端接收到用户触发的弹出摄像头的输入操作, 如 启动自拍的输入操作, 则移动终端控制电源向形变部件30通电, 以使形变部件30处于第一 通电状态, 形变部件30在第一通电状态下产生第一形变, 以使得弹性部件40产生第一机械 振动, 进而驱动光学组件50运动至以使摄像头60从开口伸出而显露于壳体10外, 以方便用 户实现自拍。 需要说明的是, 在光学组件50运动至摄像头显露于壳体10外后, 电源可以是停 止向形变部件30通电, 形变部件30停止发生形变, 也就使得弹性部件40。
18、停止产生振动, 光学 组件50也就不会被继续驱动向前, 以保障拍摄的顺畅。 0033 当光学组件50上的摄像头显露于壳体10外时, 若移动终端接收到用户触发的结束 拍摄的输入操作, 则移动终端控制电源向形变部件30通电, 以使形变部件30处于第二通电 状态, 形变部件30在第二通电状态下产生第二形变, 以使得弹性部件40产生第二机械振动, 进而驱动光学组件50运动至以使摄像头60从开口缩入壳体10内。 0034 这样, 通过控制形变部件30处于不同的通电状态, 也就能够针对性地控制光学组 件50的运动方向, 进而也就使得光学组件50能够在需要使用时运动至壳体10外实现如采 光、 拍摄等功能, 。
19、也就无需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上开设透光孔, 光学组件50不会占用移动终 端上显示屏的显示面积, 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更有利于移动终端向全面屏发展。 0035 其中, 第一通电状态及第二通电状态可以是指对压电陶瓷施加交变电压, 进而压 电陶瓷能够因其通电而发生交替的伸缩形变。 其中, 形变部件30包括N个形变单元, 每一个 形变单元均连接电源20; 在第一通电状态下, 以及在第二通电状态下: 同一时间单位内任意 相邻的两个形变单元的电压极性相反, 且在任意相邻的两个时间单位内同一个形变单元的 电压极性相反; 其中, 在第一通电状态下的起始时间单位内每个形变单元的电压极性与在 第二通电状态下的。
20、起始时间单位内每个形变单元的电压极性相反; 任意形变单元在第一极 性电压时呈伸长状态, 在第二极性电压时呈缩短状态, 第一极性电压与第二极性电压的极 性相反。 0036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 请参照图3, 假设形变部件30(压电陶瓷)包括4个形变 单元: 第一形变单元31、 第二形变单元32、 第三形变单元33和第四形变单元34。 在第一通电 状态下, 第一形变单元31在起始单位时间内为正向电压信号, 第二形变单元32在起始单位 时间内为反向电压信号, 第三形变单元33在起始单位时间内为正向电压信号, 第四形变单 元34在起始单位时间内为反向电压信号, 这四个形变单元在起始单位时间内的形变。
21、状态分 别为伸长、 缩短、 伸长、 缩短; 第一通电状态为交流电压, 那么, 第一形变单元31在第二个单 位时间内为反向电压信号, 第二形变单元32在第二个单位时间内为正向电压信号, 第三形 变单元33在第二个单位时间内为反向电压信号, 第四形变单元34在第二个单位时间内为正 向电压信号, 这四个形变单元在第二单位时间内的形变状态分别为缩短、 伸长、 缩短、 伸长; 各形变单元在预设个单位时间内依此规律发生形变。 以上, 为压电陶瓷在第一通电状态下 产生的第一形变。 可见, 压电陶瓷的形变单元在单位时间内发生交替的伸长、 缩短形变, 任 意一个形变单元在预设个单位时间的周期内交替发生伸长、 缩。
22、短形变。 说明书 3/10 页 6 CN 110012134 A 6 0037 依此规律, 压电陶瓷的形变单元在第一通电状态下, 根据电压信号的变化能够交 替地发生周期性地伸长、 缩短形变。 本发明实施例中, 弹性部件40与形变部件30可以为粘 接, 请参照图4, 压电陶瓷的形变会使得粘接在其一侧的弹性部件40产生波形的第一机械振 动, 弹性部件40并不会相对于压电陶瓷发生移动; 弹性部件40的振动, 也就能够使得贴合于 弹性部件40一侧的光学组件50的任意一点按照图4中椭圆轨迹的超声波振动, 这种振动通 过弹性部件40与光学组件50之间的摩擦作用, 使得光学组件50能够沿着第一振动形成的振 。
23、动波的第一传播方向移动, 该第一传播方向也就是光学组件50向开口外移动的运动方向。 0038 基于上述压电陶瓷在第一通电状态下的形变规律, 弹性部件40的第一振动形成的 振动波的第一传播方向与压电陶瓷的形变单元在起始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形变状态有关, 而 形变单元在起始单位时间内的形变状态由施加的电压方向决定, 进而可知, 通过对电压信 号进行控制, 也就能够控制光学组件50的运动方向, 以通过对压电陶瓷的形变状态进行控 制, 以使弹性部件40产生第一振动, 进而驱动光学组件50带动摄像头60运动至显露于开口 外。 0039 请继续参照图2, 在第二通电状态下, 第一形变单元31在起始单位时间内为。
24、反向电 压信号, 第二形变单元32在起始单位时间内为正向电压信号, 第三形变单元33在起始单位 时间内为反向电压信号, 第四形变单元34在起始单位时间内为正向电压信号, 这四个形变 单元在起始单位时间内的形变状态分别为缩短、 伸长、 缩短、 伸长; 第一通电状态为交流电 压, 那么, 第一形变单元31在第二个单位时间内为正向电压信号, 第二形变单元32在第二个 单位时间内为反向电压信号, 第三形变单元33在第二个单位时间内为正向电压信号, 第四 形变单元34在第二个单位时间内为反向电压信号, 这四个形变单元在第二单位时间内的形 变状态分别为伸长、 缩短、 伸长、 缩短。 以上, 为压电陶瓷在第。
25、二通电状态下产生的第二形 变。 可见, 压电陶瓷的形变单元在单位时间内发生交替的伸长、 缩短形变, 任意一个形变单 元在多个单位时间的周期内交替发生伸长、 缩短形变。 0040 依此规律, 压电陶瓷的形变单元在第二通电状态下, 根据电压信号的变化能够交 替地发生周期性地伸长、 缩短形变; 压电陶瓷的形变会使得粘接在其一侧的弹性部件40产 生波形的第二振动, 也就能够使得贴合于弹性部件40一侧的光学组件50的任意一点按照椭 圆轨迹的超声波振动, 这种振动通过弹性部件40与光学组件50之间的摩擦作用, 使得光学 组件50能够沿着第二振动形成的振动波的第二传播方向移动, 该第二传播方向也就是光学 组。
26、件50带动摄像头60向壳体10内移动的运动方向。 0041 基于上述压电陶瓷在第二通电状态下的形变规律, 弹性部件40的第二振动形成的 振动波的第二传播方向与压电陶瓷的形变单元在起始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形变状态有关, 而 形变单元在第二通电状态的起始单位时间内的形变状态与在第一通电状态的起始单位时 间内的形变状态相反, 这样也就使得在第二通电状态下, 弹性部件40的第二振动形成的振 动波的第二传播方向也就与第一传播方向相反, 进而弹性部件40也就能够驱动光学组件50 的运动方向与第二传播方向一致, 以带动摄像头60运动至收容于壳体10内。 0042 本发明实施例中, 光学组件50包括基座52及设于。
27、基座52一侧的连接件51, 摄像头 60设于基座52上, 连接件51背对基座52的一侧与弹性部件40背对形变部件30的一侧抵触, 连接件51与弹性部件40之间的摩擦系数大于基座52与连接件51之间的摩擦系数。 其中, 连 接件51可以是粘接于基座52上, 弹性部件40在产生第一振动或第二振动的情况下, 基于弹 说明书 4/10 页 7 CN 110012134 A 7 性部件40与连接件51之间较大的摩擦系数, 能够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弹性部件40能够驱动 连接件51移动, 进而带动粘接在连接件51一侧的基座52与连接件51同时移动, 以达到驱动 摄像头60运动至显露于壳体10外或收容于壳体1。
28、0内的目的。 0043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 连接件51为纳米碳材质。 可以理解地, 纳米碳材质的连 接件51其表面与界面特性更优良, 使得连接件51与弹性部件40贴合的一侧具有更高的摩擦 系数, 进而在弹性部件40振动时能够具有更大的摩擦力, 也就使得弹性部件40能够对连接 件51及与连接件51粘接的基座52具有更大的驱动力。 0044 可选的, 摄像头60为前置摄像头60, 也就是说, 该摄像头60在运动至显露于壳体10 外时, 用于采集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侧的图像, 在不需要采集显示屏侧的图像时, 摄像头60收 容于壳体10内。 这样, 也就使得摄像头60不需要占用移动终端上显示屏的显示。
29、面积, 提高了 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更有利于移动终端向全面屏发展。 0045 需要说明的是, 摄像头60还可以是连接有驱动机构, 驱动机构连接电源20, 驱动机 构能够驱动摄像头60实现旋转, 以采集不同角度的图像。 驱动机构可以是电机, 通过电机的 正转和反转来带动摄像头60正转或反转。 004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形变部件30能够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形变, 以使 弹性部件40产生振动, 进而弹性部件40的振动能够驱动光学组件50运动显露于壳体10外或 运动至收容于壳体10内。 这样, 也就使得光学组件50能够在需要使用时运动至壳体10外实 现如采光、 拍摄等功能, 也就无需在移动。
30、终端的显示屏上开设透光孔, 光学组件50不会占用 移动终端上显示屏的显示面积, 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更有利于移动终端向全面屏发 展。 0047 请参见图5a,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所 述移动终端具有如图1至图4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实施例的全部技术特征, 在此不做赘述。 如 图5a所示, 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8 步骤501、 在接收输入操作的情况下, 控制形变部件通电以产生形变, 以使弹性部 件产生机械振动, 以驱动光学组件运动至伸出壳体外, 或驱动所述光学组件运动至收容于 所述壳体内。 0049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 形变部。
31、件可以为压电陶瓷, 压电陶瓷的上下两表面会 有电极, 压电陶瓷也就有极化方向; 当在压电陶瓷上施加一个与极化方向相同电场, 极化强 度增大, 压电陶瓷发声伸长形变; 当在压电陶瓷上施加一个与极化方向相反电场, 极化强度 减小, 压电陶瓷发声缩短形变。 0050 本发明实施例中, 形变部件在通电的状态下会发生形变, 也就使得贴合于形变部 件一侧的弹性部件产生机械振动, 弹性部件的振动也就会驱动位于弹性部件一侧的光学组 件发生运动, 进而以使得光学组件能够运动至伸出壳体外或是收容于壳体内。 这样, 也就使 得光学组件能够在需要使用时运动至壳体外实现如采光、 拍摄等功能, 进而无需在移动终 端的显示。
32、屏上开设透光孔, 光学组件也就不会占用移动终端上显示屏的显示面积, 提高了 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更有利于移动终端向全面屏发展。 0051 请参见图5b, 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所述移动终端具有如图1至图4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实施例的全部技术特征, 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5b所示, 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说明书 5/10 页 8 CN 110012134 A 8 0052 步骤511、 在接收第一输入操作的情况下, 控制形变部件处于第一通电状态, 以控 制所述形变部件发生第一形变, 以使所述弹性部件产生第一机械振动, 以驱动所述光学组 件运动至摄。
33、像头显露于壳体外。 0053 本发明实施例中, 所述摄像头为前置摄像头, 第一输入操作可以为启动摄像头的 输入操作, 或者是自拍输入操作, 或者当移动终端当前处于后置拍摄的情况下, 该第一输入 操作还可以是切换摄像头的输入操作, 等。 例如, 在接收到自拍输入操作的情况下, 若摄像 头当前是收容于壳体内的状态, 则移动终端控制电源的电压输送情况, 以使形变部件处于 第一通电状态, 进而使得形变部件发生第一形变, 以使位于形变部件一侧的弹性部件产生 第一振动, 弹性部件产生的第一振动的振动波具有第一传播方向, 进而弹性部件的振动能 够驱动位于其一侧的光学组件沿着第一传播方向运动, 以带动设于光学。
34、组件上的摄像头运 动至显露移动终端的壳体外, 进而以控制摄像头实现自拍。 0054 其中, 形变部件处于第一通电状态下发生第一形变的原理, 以及弹性部件产生第 一振动而驱动光学组件沿着第一传播方向运动的原理可以参考上述图1至图4所提供的移 动终端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 在此不做赘述。 0055 步骤512、 在接收第二输入操作的情况下, 控制所述形变部件处于第二通电状态, 以控制所述形变部件产生第二形变, 以使所述弹性部件产生第二机械振动, 以驱动所述光 学组件运动至所述摄像头收容于所述壳体内。 0056 本发明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输入操作为切换摄像头的输入操作或结束拍摄的输入 操作。 例如, 。
35、所述摄像头为前置摄像头, 移动终端还包括设于壳体背对显示屏一侧的后置摄 像头; 摄像头当前处于显露于壳体外的状态, 当接收到切换摄像头的指令, 此时需要采用后 置摄像头进行拍摄, 则该前置摄像头需要收容进壳体内, 则移动终端控制电源的电压输送 情况, 以使形变部件处于第二通电状态, 进而使得形变部件发生第二形变, 以使位于形变部 件一侧的弹性部件产生第二振动, 弹性部件产生的第二振动具有第二传播方向, 进而弹性 部件的振动能够驱动位于其一侧的光学组件沿第二传播方向运动, 以带动设于光学组件上 的摄像头运动至收容于移动终端的壳体内。 0057 其中, 形变部件处于第二通电状态下发生第二形变的原理。
36、, 以及弹性部件产生第 二振动而驱动光学组件沿着第二传播方向运动的原理可以参考上述图1至图4所提供的移 动终端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 在此不做赘述。 005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形变部件能够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形变, 以使弹 性部件产生第一振动或第二振动, 进而弹性部件的振动能够驱动光学组件运动至使摄像头 显露于壳体外或运动至使摄像头收容于壳体内。 摄像头至少能够采集移动终端的显示侧的 图像, 也就使得摄像头能够在需要使用的情况下才移动至壳体外, 不需要使用时收容于壳 体内, 摄像头不需要占用移动终端上显示屏的显示面积, 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更有利 于移动终端向全面屏发展。 00。
37、59 请参见图6,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图, 如图6所示, 所述 移动终端600包括控制模块601, 所述控制模块601用于: 0060 在接收输入操作的情况下, 控制形变部件通电以产生形变, 以使弹性部件产生机 械振动, 以驱动光学组件运动至伸出壳体外, 或驱动所述光学组件运动至收容于所述壳体 内。 说明书 6/10 页 9 CN 110012134 A 9 0061 可选地, 所述控制模块601还用于: 0062 在接收第一输入操作的情况下, 控制所述形变部件处于第一通电状态, 以控制所 述形变部件产生第一形变, 以使所述弹性部件产生第一机械振动, 以驱动所述光学组件。
38、运 动至摄像头显露于所述壳体外; 或者, 0063 在接收第二输入操作的情况下, 控制所述形变部件处于第二通电状态, 以控制所 述形变部件产生第二形变, 以使所述弹性部件产生第二机械振动, 以驱动所述光学组件运 动至所述摄像头收容于所述壳体内。 0064 可选的, 所述摄像头为前置摄像头, 所述第二输入操作为切换摄像头的输入操作 或结束拍摄的输入操作。 0065 需要说明的是, 移动终端600能够实现图5a或图5b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实 施例的各个过程, 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为避免重复, 这里不再赘述。 006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形变部件在通电的状态下会发生形变, 也就。
39、使得 贴合于形变部件一侧的弹性部件产生机械振动, 弹性部件的振动也就会驱动位于弹性部件 一侧的光学组件发生运动, 进而以使得光学组件能够运动至伸出壳体外或是收容于壳体 内。 这样, 也就使得光学组件能够在需要使用时运动至壳体外实现如采光、 拍摄等功能, 进 而无需在移动终端600的显示屏上开设透光孔, 光学组件也就不会占用移动终端600上显示 屏的显示面积, 提高了移动终端600的屏占比, 更有利于移动终端600向全面屏发展。 0067 请参照图7, 图7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图, 移动终端700能 够实现图5a或图5b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 并能达到相同。
40、的技术效 果。 如图7所示, 移动终端700包括但不限于: 射频单元701、 网络模块702、 音频输出单元703、 输入单元704、 传感器705、 显示单元706、 用户输入单元707、 接口单元708、 存储器709、 处理 器710、 以及电源20711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图7中示出的移动终端结构并不 构成对移动终端的限定, 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 或者组合某些部件, 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 平板电脑、 笔记本 电脑、 掌上电脑、 车载终端、 可穿戴设备、 以及计步器等。 0068 其中, 处理器710, 。
41、用于: 0069 在接收输入操作的情况下, 控制形变部件通电以产生形变, 以使弹性部件产生机 械振动, 以驱动光学组件运动至伸出壳体外, 或驱动所述光学组件运动至收容于所述壳体 内。 0070 可选地, 处理器710还用于: 0071 在接收第一输入操作的情况下, 控制所述形变部件处于第一通电状态, 以控制所 述形变部件产生第一形变, 以使所述弹性部件产生第一机械振动, 以驱动所述光学组件运 动至摄像头显露于所述壳体外; 或者, 0072 在接收第二输入操作的情况下, 控制所述形变部件处于第二通电状态, 以控制所 述形变部件产生第二形变, 以使所述弹性部件产生第二机械振动, 以驱动所述光学组件。
42、运 动至所述摄像头收容于所述壳体内。 0073 其中, 所述摄像头为前置摄像头, 所述第二输入操作为切换摄像头的输入操作或 结束拍摄的输入操作。 007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形变部件在通电的状态下会发生形变, 也就使得 说明书 7/10 页 10 CN 110012134 A 10 贴合于形变部件一侧的弹性部件产生机械振动, 弹性部件的振动也就会驱动位于弹性部件 一侧的光学组件发生运动, 进而以使得光学组件能够运动至伸出壳体外或是收容于壳体 内。 这样, 也就使得光学组件能够在需要使用时运动至壳体外实现如采光、 拍摄等功能, 进 而无需在移动终端700的显示屏上开设透光孔, 光学组。
43、件也就不会占用移动终端700上显示 屏的显示面积, 提高了移动终端700的屏占比, 更有利于移动终端700向全面屏发展。 0075 应理解的是, 本发明实施例中, 射频单元7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 信号 的接收和发送, 具体的, 将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 给处理器710处理; 另外, 将上行的 数据发送给基站。 通常, 射频单元7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 至少一个放大器、 收发信机、 耦合 器、 低噪声放大器、 双工器等。 此外, 射频单元7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设 备通信。 0076 移动终端700通过网络模块70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 如帮助用户 。
44、收发电子邮件、 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0077 音频输出单元703可以将射频单元701或网络模块7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709中 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 而且, 音频输出单元703还可以提供与移 动终端7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 呼叫信号接收声音、 消息接收声音等 等)。 音频输出单元703包括扬声器、 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0078 输入单元70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 输入单元7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GPU)7041和麦克风7042, 图形处理器7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 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
45、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70)获得的静态图像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 处理。 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706上。 经图形处理器70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 存储在存储器709(或其它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701或网络模块702进 行发送。 麦克风7042可以接收声音, 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 处理后的音频 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70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 输出。 0079 移动终端7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705, 比如光传感器、 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 感器。 具体地, 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 其中, 环境光传感器可。
46、根据环境 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7071的亮度, 接近传感器可在移动终端700移动到耳边时, 关闭 显示面板7071和/或背光。 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 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 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 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 可用于识别移动终端姿态(比 如横竖屏切换、 相关游戏、 磁力计姿态校准)、 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 敲击)等; 传 感器705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虹膜传感器、 分子传感器、 陀螺仪、 气压计、 湿 度计、 温度计、 红外线传感器等, 在此不再赘述。 0080 显示单元7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 显示。
47、单元706可包 括显示面板7071, 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有机发光二极管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7071。 0081 用户输入单元7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 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700的 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具体地, 用户输入单元707包括触控面板7071以 及其他输入设备7072。 触控面板7071, 也称为触摸屏, 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 (比如用户使用手指、 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7071上或在触控面板707。
48、1 说明书 8/10 页 11 CN 110012134 A 11 附近的操作)。 触控面板7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 其中, 触摸检测 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 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 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 触摸控 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 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 再送给处理器710, 接收处 理器7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 此外, 可以采用电阻式、 电容式、 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 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7071。 除了触控面板7071, 用户输入单元70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 7072。 具体地, 其他输入设备7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 功。
49、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 开关按键等)、 轨迹球、 鼠标、 操作杆, 在此不再赘述。 0082 进一步的, 触控面板70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7071上, 当触控面板7071检测到在其 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 传送给处理器7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 随后处理器710根据触 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707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 虽然在图7中, 触控面板7071与显示 面板707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移动终端7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但是在某些实施 例中, 可以将触控面板7071与显示面板7071集成而实现移动终端7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具 体此处不做限定。 0083 接口单元708为外部。
50、装置与移动终端700连接的接口。 例如, 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 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 外部电源20(或电池充电器)端口、 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 存储卡 端口、 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 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 视频I/O端口、 耳机 端口等等。 接口单元7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 数据信息、 电力等等)并 且将接收的输入传输到移动终端7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移动终端700和 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0084 存储器7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 存储器7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 和存储数据区, 其中, 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 至少。
- 内容关键字: 移动 终端 及其 控制 方法
台灯.pdf
用于针织纱筒的寻纱吸纱机构.pdf
流延机色母添加装置.pdf
隔砖装置.pdf
拼装式棚盖和棚顶.pdf
在线留孔推砖装置.pdf
染色机印染染料连续定量化料配送系统.pdf
往复式珠片排片机.pdf
应用于波码分注井的轮注配水器.pdf
建筑工程用筛沙装置.pdf
低压维持电磁阀.pdf
应用于化工生产的液态物料计量检测装置.pdf
车辆尾部自行车携带挂架.pdf
连续化液氨中和水处理系统.pdf
网络通信设备散热装置.pdf
混凝土原料输送装置.pdf
透过玻璃对涂层的热辐射进行测量的装置.pdf
电缆切割装置.pdf
两步法绿色糠醛生产装置.pdf
地坪研磨机齿轮箱体.pdf
桥梁巡检无人船浮筒组件.pdf
具有充电温度监测功能的车辆充电桩.pdf
建筑结构减震装置.pdf
道路桥梁养护检测设备运输用防护机构.pdf
义齿加工用检测装置.pdf
具有防倾倒结构的面积测量仪.pdf
薄壁形钛合金铸件补焊防变形装置.pdf
直流脉冲氩弧焊机.pdf
车身部件质量模型的生成式数据增强方法、系统及设备.pdf
消融针快速拆装夹持结构及其穿刺装置.pdf
减小通态损耗的零开关损耗非隔离逆变电路及调制方法.pdf
深海钢管桩脱离回收装置及施工方法.pdf
一种农业高效秸秆深加工还田设备.pdf
板蓝根的杂交方法.pdf
一种补血口服液.pdf
一种蜂王质量检测器及其检测方法.pdf
一种强力杀菌剂.pdf
一种注射器.pdf
一种中药组合物.pdf
一种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中草药配方.pdf
一种螺旋藻提取物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甘草酸二胺铵组合物药物.pdf
一种养阴润肺茶的制作方法.pdf
一种树木塑形装置.pdf
一种利用信息素与捕食性天敌联合防治蓟马类害虫的方法.pdf
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新方法.pdf
一种杂交羊角形辣椒的选育方法.pdf
一种畜禽用自动饮水装置.pdf
一种防旱保湿型水稻苗培育板.pdf
一种治偏头痛的中医新方法.pdf
一种病人用多功能康复健身床.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