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煲汤炉.pdf
《电磁煲汤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磁煲汤炉.pdf(6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2023666.X (22)申请日 2019.11.21 (73)专利权人 佛山市汇景厨具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 宝月南边大道格塱村 (72)发明人 赖启阳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102 代理人 罗晓林 (51)Int.Cl. F24C 7/06(2006.01) F24C 7/08(2006.01) F24C 15/0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电磁煲汤炉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
2、公开了一种电磁煲汤炉, 其包括 外筒及内筒, 内筒卡持设置在外筒内, 内筒下端 部周缘间隔设有支脚, 外筒底端部设有第一支撑 块及第二支撑块, 第二支撑块围设在第一支撑块 周侧, 第二支撑块上端面低于第一支撑块上端 面, 第二支撑块上设有环形的保温套, 第一支撑 块、 第二支撑块及保温套之间围设形成多个限位 槽, 支脚置于限位槽内; 保温套底端部设有发热 管, 第一支撑块上设置有重量传感器及电磁炉 体, 电磁炉体设置在第一支撑块上端部。 本实用 新型通过在外筒内设置第一支撑块及第二支撑 块, 在第一支撑块上设置重量感应器及电磁炉 体, 在第二支撑块上固定设置保温套, 配合在保 温套内设置发热管。
3、, 利用电磁炉体及发热管对内 筒内的汤料进行加热。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11260897 U 2020.08.14 CN 211260897 U 1.一种电磁煲汤炉, 其特征在于: 包括外筒及内筒, 所述内筒卡持设置在外筒内, 所述 内筒下端部周缘间隔设置有支脚, 所述外筒底端部设置有第一支撑块及第二支撑块, 所述 第二支撑块围设在第一支撑块周侧, 所述第二支撑块上端面低于第一支撑块上端面, 所述 第二支撑块上设置有环形的保温套, 所述第一支撑块、 第二支撑块及保温套之间围设形成 多个限位槽, 所述支脚置于限位槽内; 所述保温套底端部设置有发热管, 所述第一支撑块上 。
4、设置有重量传感器及电磁炉体, 所述电磁炉体设置在第一支撑块上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煲汤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套上端部一侧枢接有盖 板, 所述盖板中部设置有盖体, 所述盖体匹配内筒上端开口设置, 所述盖板外侧部盖设在保 温套上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煲汤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块下端部一侧设 置有控制面板, 所述发热管、 重量传感器及电磁炉体分别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所述重量传 感器对内筒的总重量进行实时检测并发送信号给控制面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煲汤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套一侧设置有出水管, 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出水阀。 权利要求。
5、书 1/1 页 2 CN 211260897 U 2 电磁煲汤炉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磁煲汤炉。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家庭或餐厅因为菜肴烹饪方式不同, 会备有各式锅具供不同烹饪方式或加热 方式使用, 以满足不同的加热条件, 在众多的锅具种类中, 电锅或电子锅因为具有保温功能 且免于供火, 可算是家家户户必备的锅具之一。 0003 电子锅利用电能加热, 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完成煮饭或烹煮食物, 如何对食物进 行加热及有效提升电能利用率成为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基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食物的保温效果的电磁。
6、煲汤炉。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磁煲汤炉, 其包括 外筒及内筒, 所述内筒卡持设置在外筒内, 所述内筒下端部周缘间隔设置有支脚, 所述外筒 底端部设置有第一支撑块及第二支撑块, 所述第二支撑块围设在第一支撑块周侧, 所述第 二支撑块上端面低于第一支撑块上端面, 所述第二支撑块上设置有环形的保温套, 所述第 一支撑块、 第二支撑块及保温套之间围设形成多个限位槽, 所述支脚置于限位槽内; 所述保 温套底端部设置有发热管, 所述第一支撑块上设置有重量传感器及电磁炉体, 所述电磁炉 体设置在第一支撑块上端部。 000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保温套上。
7、端部一侧枢接有盖板, 所述盖板中部设置有 盖体, 所述盖体匹配内筒上端开口设置, 所述盖板外侧部盖设在保温套上端部。 000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支撑块下端部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 所述发热管、 重量传感器及电磁炉体分别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所述重量传感器对内筒的总重量进行实 时检测并发送信号给控制面板。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保温套一侧设置有出水管, 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出水 阀。 0009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电磁煲汤炉通过在外筒内设置第一支撑块及第二支撑块, 在第一支撑块上设置重量感应器及电磁炉体, 在第二支撑块上固定设置保温套, 配合在保 温套内设置发热管, 利。
8、用电磁炉体及发热管对内筒内的汤料进行加热; 同时, 通过重量感应 器实时检测内筒的总重量, 避免内筒过烧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磁煲汤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 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 功能, 下面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1260897 U 3 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2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电磁煲汤炉包括外筒100及内筒200, 所述内筒200卡持设 置在外筒100内, 所述内筒200下端部周缘间隔设置有支脚210, 所述支脚210用于将内筒200 。
9、进行支撑, 避免内筒200底端面直接与接触桌面接触, 放置内筒200温度太高影响接触桌面 的使用寿命。 0013 所述外筒100底端部设置有第一支撑块110及第二支撑块120, 所述第二支撑块120 围设在第一支撑块110周侧, 所述第二支撑块120上端面低于第一支撑块110上端面, 所述第 二支撑块120上设置有环形的保温套130, 所述第一支撑块110、 第二支撑块120及保温套130 之间围设形成多个限位槽140, 所述支脚210置于限位槽140内, 所述限位槽140对支脚210进 行限位, 同时使得内筒200在外筒100内不会随意摆动, 提高内筒200在外筒100内的固定效 果。 00。
10、14 所述保温套130内设置有保温腔131, 所述保温套130底端部设置有发热管150, 所 述保温腔131内容置有水, 所述发热管150用于对保温腔131内的水进行加热, 所述保温套 130一侧设置有出水管160, 所述出水管160上设置有出水阀170, 所述出水管160用于将保温 套130内的水排出。 0015 所述第一支撑块110上设置有重量传感器180及电磁炉体190, 所述重量传感器180 用于感测内筒200的总重量, 所述电磁炉体190设置在第一支撑块110上端部, 用于对内筒 200内的汤料进行加热; 具体地, 所述第一支撑块110下端部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300, 所述 发热管1。
11、50、 重量传感器180及电磁炉体190分别与控制面板300电性连接, 所述重量传感器 180对内筒200的总重量进行实时检测并发送信号给控制面板300, 控制电磁炉体190开始对 内筒200进行加热处理, 当内筒200的总重量低于控制面板300设定的预设值后, 控制面板 300控制电磁炉体190关闭, 从而保证内筒200过烧的情况发生。 0016 所述保温套130上端部一侧枢接有盖板400, 所述盖板400中部设置有盖体410, 所 述盖体410匹配内筒200上端开口设置, 以对内筒200进行遮覆, 提高内筒200内部汤料的加 热效率; 所述盖板400外侧部盖设在保温套130上端部, 用于对。
12、保温套130进行遮覆, 避免保 温套130内热水的热量流失, 提高保温套130的保温性能。 0017 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时, 将盛放有汤料的内筒200置于外筒100内, 此时, 内筒200 底端部设置的支脚210分别卡持在外筒100的限位槽140内, 重量传感器180感应到内筒200 的初始总重量并发送信号给控制面板300, 在控制面板300上设定内筒200总重量的预设值, 然后开启电磁炉体190及发热管150, 进而通过多种加热方式从多个方向对内筒200内的汤 料进行加热, 当加热到一定程度后, 如内筒200总重量达到控制面板300设定的预设值后或 加热一段时间后, 可关闭电磁炉体190及发。
13、热管150, 利用保温套130内水的余温对内筒200 内的汤料进行保温处理, 无需持续对内筒200进行加热处理, 有效提高了热能利用率。 0018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电磁煲汤炉通过在外筒100内设置第一支撑块110及第二支 撑块120, 在第一支撑块110上设置重量感应器及电磁炉体190, 在第二支撑块120上固定设 置保温套130, 配合在保温套130内设置发热管150, 利用电磁炉体190及发热管150对内筒 200内的汤料进行加热; 同时, 通过重量感应器实时检测内筒200的总重量, 避免内筒200过 烧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 0019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1260897 U 4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因此,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1260897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1 页 6 CN 211260897 U 6 。
- 内容关键字: 电磁 煲汤炉
便于维修的反冲洗过滤器.pdf
农机动力飞轮加工用抛光装置.pdf
用于茶叶外包装的标签打印装置.pdf
双核心密码工程实验箱.pdf
对虾养殖水体温度和盐度的自动调控装置.pdf
塑料模具脱壳机.pdf
ALC轻质墙体板分离工具.pdf
可调泡径的人字板机构.pdf
化妆品包装瓶点喷式喷涂装置.pdf
用于载人观光潜水器的连接结构.pdf
铝粉生产用雾化系统.pdf
固体磷酸催化剂均化器搅拌机构.pdf
日光温室多功能智能一体机.pdf
球形黑体辐射源.pdf
建筑施工用安全防护围挡.pdf
便携式可伸缩绝缘烟感温感检测装置.pdf
给排水系统图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管道缺陷修补装置.pdf
西林瓶高速分装称量抽真空一体机.pdf
飞行物识别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pdf
易维护的包装机械密封防护构型.pdf
红外卫星遥感影像薄云去除方法、装置及介质.pdf
半球谐振陀螺仪的正交漂移误差检测方法.pdf
二级差动环形压控振荡器及射频芯片模组.pdf
角膜移植术后防止植片移位的头部固定枕.pdf
便携式桥梁检测设备.pdf
视频采集设备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pdf
晶圆背面清洗方法和装置.pdf
碳化硼结合金刚石复合超硬防弹陶瓷的制备方法.pdf
水处理用加药方法及其设备.pdf
基于感应辅热与磁流体冷却的杆件在轨成形机构与方法.pdf
龙门加工中心滑块润滑装置.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