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表面功能化的表面改性方法.pdf
![碳纤维表面功能化的表面改性方法.pdf_第1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5/2021-8/6/64f5c8d9-65ee-4719-9cd1-83ba1cba7c39/64f5c8d9-65ee-4719-9cd1-83ba1cba7c391.gif)
![碳纤维表面功能化的表面改性方法.pdf_第2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5/2021-8/6/64f5c8d9-65ee-4719-9cd1-83ba1cba7c39/64f5c8d9-65ee-4719-9cd1-83ba1cba7c392.gif)
![碳纤维表面功能化的表面改性方法.pdf_第3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5/2021-8/6/64f5c8d9-65ee-4719-9cd1-83ba1cba7c39/64f5c8d9-65ee-4719-9cd1-83ba1cba7c393.gif)
《碳纤维表面功能化的表面改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纤维表面功能化的表面改性方法.pdf(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74510.8 (22)申请日 2019.05.07 (71)申请人 南昌航空大学 地址 330063 江西省南昌市丰和南大道696 号 (72)发明人 秦文贞贺建伟朱芙蓉孟江燕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 36122 代理人 张文杰 (51)Int.Cl. D06M 13/368(2006.01) C08L 63/00(2006.01) C08K 9/04(2006.01) C08K 7/06(2006.01) D06M 101/40(2。
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碳纤维表面功能化的表面改性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一种碳纤维表面功能化的表面改性 方法采用多巴胺作为表面改性剂, 以提高碳纤维 与树脂基体的相容性, 实现碳纤维表面功能化。 本发明表面改性方法具体用丙酮对碳纤维进行 退浆处理, 再用浓度为14g/L的多巴胺盐酸溶 液浸泡碳纤维, 其后将浸泡后的碳纤维取出, 并 用去离子水清洗后进行烘干, 得到表面改性的碳 纤维。 采用多巴胺表面改性的碳纤维, 其表面粗 糙度增加, 与树脂基体的界面接触角减小, 界面 结合强度增大, 致使碳纤维与树脂基体的复合材 料的力学性能有明显提高, 实现了多巴胺的功能 基团能与树脂基。
3、体有效结合。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110016807 A 2019.07.16 CN 110016807 A 1.一种碳纤维表面功能化的表面改性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表面改性方法采用多 巴胺作为表面改性剂, 以提高碳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相容性, 实现碳纤维表面功能化, 具体包 括以下步骤: 步骤1: 采用丙酮浸泡碳纤维原料4h, 清除表面上浆剂后用去离子水清洗, 再经60真 空干燥1h, 得到去浆碳纤维; 步骤2: 配制多巴胺盐酸溶液, 调节其pH至8.5左右, 得到浓度为14g/L的多巴胺盐酸 溶液; 步骤3: 将碳纤维放入14g/L的多巴胺盐酸溶液中, 持续搅拌8。
4、32h后, 用去离子水清 洗碳纤维表面多余的多巴胺至水无色透明, 洗净后的碳纤维在放入干燥箱中, 经60的温 度下烘干1h, 得到多巴胺表面改性的碳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表面功能化的表面改性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碳纤维的型号为T300B。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0016807 A 2 一种碳纤维表面功能化的表面改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表面功能化的表面改性方法, 具体属于碳纤维复合材料技 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碳纤维 (CF) 作为一种高性能纤维, 具有高比强度、 高比模量、 耐疲劳、 抗蠕变、 热膨 胀系数小及摩擦系。
5、数低等一系列优异性能, 使其成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增强材料之一, 并在 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但未经处理的碳纤维表面缺乏活性官能团, 表面惰性大, 与基体树 脂间的界面结合性差, 不仅影响了其在民用方面的发展, 更限制了对材料性能要求高的航 空、 导弹领域的使用。 为了改善CF与树脂基体的相容性, 提高CF与树脂基体的界面粘接力及 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碳纤维使用前需对其进行表面处理, 如酸氧化处理、 化学接枝改 性、 等离子体处理、 电泳沉积法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EPD) 、 化学气相沉积法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
6、D) 等, 但上述表面改性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点, 如如酸氧 化处理、 化学接枝改性对CF一定程度的损伤, 化学气相沉积法操作过程复杂, 对改性仪器设 备的要求较高, 不利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多巴胺的学名4-(2-氨乙基)苯-1,2-二酚, 它 含有儿茶酚基团和氨基, 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同时可以作为接枝改性的起点, 和各种基材 进行化学连接。 相比于其他改性方法, 多巴胺的粘附性更好, 能与碳纤维表面的化学基团发 生反应形成化学键及氢键等连接, 用多巴胺对碳纤维表面进行改性既简便且高效, 同时改 性效果也较好。 碳纤维经多巴胺改性后, 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 表面氮元素含量增加, 表面 引。
7、入了-OH、 -NH2-、 C-OH等基团, 改性碳纤维与树脂的界面接触角减小, 界面结合强度增大, 其层间弯曲强度、 层间剪切强度和界面结合强度均有明显提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表面功能化的表面改性方法, 旨在实现碳纤维 表面的功能化, 提高碳纤维与树脂之间的相容性。 000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一种碳纤维表面功能化的表面改性方法采用多巴胺作为表面改性剂, 以提高碳 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相容性, 实现碳纤维表面功能化,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采用丙酮浸泡碳纤维原料4h, 清除表面上浆剂后用去离子水清洗, 再经60真 空干燥1h。
8、, 得到去浆碳纤维; 步骤2: 配制多巴胺盐酸溶液, 调节其pH至8.5左右, 得到浓度为14g/L的多巴胺盐酸 溶液; 步骤3: 将碳纤维放入14g/L的多巴胺盐酸溶液中, 持续搅拌832h后, 用去离子水清 洗碳纤维表面多余的多巴胺至水无色透明, 洗净后的碳纤维在放入干燥箱中, 经60的温 度下烘干1h, 得到多巴胺表面改性的碳纤维。 0005 所述的碳纤维的型号为T300B。 说明书 1/4 页 3 CN 110016807 A 3 000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碳纤维放入多巴胺盐酸溶液中浸泡, 使得纤维表面 形成多巴胺涂层, 以增加碳纤维的比表面积和粗糙度, 使得碳纤维与树脂基。
9、体间的接触面 积增大, 通过多巴胺的功能基团与树脂基材有效结合, 可提高纤维与树脂的浸润性和界面 结合力, 致使碳纤维与树脂基体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明显提高, 实现了多巴胺的功能 基团能与树脂基体有效结合。 当多巴胺盐酸溶液浓度为3.0g/L、 改性时间为24h时, 改性后 的CF单丝拉伸强度与去浆CF相比提高了30.1%, 改性后的碳纤维/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冲击 强度提高了227.9%, 达到了碳纤维表面的功能化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07 图1为实施例1未改性碳纤维的FE-SEM图; 图2为实施例5浓度为3g/L的多巴胺改性碳纤维24h的FE-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下面结合。
10、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的阐明, 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 的实施例。 0009 实施例1 取15段T300B碳纤维 (每段20cm) ,用丙酮浸泡4h, 然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再鼓风干燥 之后取出。 取一段长度适中的碳纤维, 抽出所能分出的最细丝束, 用胶固定在标准样品纸片 上 (有效纤维长度为2cm) , 得到未改性的去浆碳纤维单丝拉伸试样。 0010 实施例2 取15段T300B碳纤维 (每段20cm) ,用丙酮浸泡4h, 然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再鼓风干燥 之后取出备用。 将E51环氧树脂和三乙烯四胺按照10: 1的比例称量好之后, 搅拌均匀, 涂覆 在贴有脱模纸的模具上, 将碳纤。
11、维缠在板状模具上, 再涂上一层树脂, 然后在35温度下固 化1.5 h, 制成预浸料。 将预浸料按照成型模板的模腔剪裁, 在上下模板上和模腔中涂上脱 模剂, 然后将剪好的预浸料铺叠5 层在模腔中, 在110 和10 MPa的条件下固化30 min, 得 到未改性的去浆碳纤维复合材料板。 0011 实施例3 取15段T300B碳纤维 (每段20cm) ,用丙酮浸泡4h, 然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再鼓风干燥 之后取出。 配制1.0g/L的多巴胺盐酸溶液, 将去浆的碳纤维放入多巴胺盐酸溶液中浸泡24h 后取出, 用去离子水清洗至水无色透明, 置于60C 烘箱中烘干备用。 取一段长度适中的碳纤 维, 抽。
12、出所能分出的最细丝束, 用胶固定在标准样品纸片上 (有效纤维长度为2cm) , 得到 1.0g/L多巴胺改性碳纤维单丝拉伸试样。 0012 实施例4 取15段T300B碳纤维 (每段20cm) ,用丙酮浸泡4h, 然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再鼓风干燥 之后取出。 配制2.0g/L的多巴胺盐酸溶液, 将去浆的碳纤维放入多巴胺盐酸溶液中浸泡24h 后取出, 用去离子水清洗至水无色透明, 置于60C 烘箱中烘干备用。 取一段长度适中的碳纤 维, 抽出所能分出的最细丝束, 用胶固定在标准样品纸片上 (有效纤维长度为2cm) , 得到 2.0g/L多巴胺改性碳纤维单丝拉伸试样。 0013 实施例5 说明书 。
13、2/4 页 4 CN 110016807 A 4 取15段T300B碳纤维 (每段20cm) ,用丙酮浸泡4h, 然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再鼓风干燥 之后取出。 配制3.0g/L的多巴胺盐酸溶液, 将去浆的碳纤维放入多巴胺盐酸溶液中浸泡24h 后取出, 用去离子水清洗至水无色透明, 置于60C 烘箱中烘干备用。 取一段长度适中的碳纤 维, 抽出所能分出的最细丝束, 用胶固定在标准样品纸片上 (有效纤维长度为2cm) , 得到 3.0g/L多巴胺改性碳纤维单丝拉伸试样。 0014 实施例6 取15段T300B碳纤维 (每段20cm) ,用丙酮浸泡4h, 然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再鼓风干燥 之后取出。。
14、 配制4.0g/L的多巴胺盐酸溶液, 将去浆的碳纤维放入多巴胺盐酸溶液中浸泡24h 后取出, 用去离子水清洗至水无色透明, 置于60C 烘箱中烘干备用。 取一段长度适中的碳纤 维, 抽出所能分出的最细丝束, 用胶固定在标准样品纸片上 (有效纤维长度为2cm) , 得到 4.0g/L多巴胺改性碳纤维单丝拉伸试样。 0015 实施例7 取15段T300B碳纤维 (每段20cm) ,用丙酮浸泡4h, 然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再鼓风干燥 之后取出备用。 配制1.0g/L的多巴胺盐酸溶液, 将去浆的碳纤维放入多巴胺盐酸溶液中浸 泡24h后取出, 用去离子水清洗至水无色透明, 置于60C 烘箱中烘干备用。 。
15、将E51环氧树脂和 三乙烯四胺按照10: 1的比例称量好之后, 搅拌均匀, 涂覆在贴有脱模纸的模具上, 将碳纤维 缠在板状模具上, 再涂上一层树脂, 然后在35温度下固化1.5 h, 制成预浸料。 将预浸料按 照成型模板的模腔剪裁, 在上下模板上和模腔中涂上脱模剂, 然后将剪好的预浸料铺叠5 层在模腔中, 在110和10 MPa的条件下固化30 min, 得到1.0g/L多巴胺改性碳纤维复合材 料板。 0016 实施例8 取15段T300B碳纤维 (每段20cm) ,用丙酮浸泡4h, 然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再鼓风干燥 之后取出备用。 配制2.0g/L的多巴胺盐酸溶液, 将去浆的碳纤维放入多巴胺。
16、盐酸溶液中浸 泡24h后取出, 用去离子水清洗至水无色透明, 置于60C 烘箱中烘干备用。 将E51环氧树脂和 三乙烯四胺按照10: 1的比例称量好之后, 搅拌均匀, 涂覆在贴有脱模纸的模具上, 将碳纤维 缠在板状模具上, 再涂上一层树脂, 然后在35温度下固化1.5 h, 制成预浸料。 将预浸料按 照成型模板的模腔剪裁, 在上下模板上和模腔中涂上脱模剂, 然后将剪好的预浸料铺叠5 层在模腔中, 在110和10 MPa的条件下固化30 min, 得到2.0g/L多巴胺改性碳纤维复合材 料板。 0017 实施例9 取15段T300B碳纤维 (每段20cm) ,用丙酮浸泡4h, 然后用去离子水清洗。
17、干净再鼓风干燥 之后取出备用。 配制3.0g/L的多巴胺盐酸溶液, 将去浆的碳纤维放入多巴胺盐酸溶液中浸 泡24h后取出, 用去离子水清洗至水无色透明, 置于60C 烘箱中烘干备用。 将E51环氧树脂和 三乙烯四胺按照10: 1的比例称量好之后, 搅拌均匀, 涂覆在贴有脱模纸的模具上, 将碳纤维 缠在板状模具上, 再涂上一层树脂, 然后在35温度下固化1.5 h, 制成预浸料。 将预浸料按 照成型模板的模腔剪裁, 在上下模板上和模腔中涂上脱模剂, 然后将剪好的预浸料铺叠5层 在模腔中, 在110 和10 MPa的条件下固化30 min, 得到3.0g/L多巴胺改性碳纤维复合材 料板。 0018。
18、 实施例10 说明书 3/4 页 5 CN 110016807 A 5 取15段T300B碳纤维 (每段20cm) ,用丙酮浸泡4h, 然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再鼓风干燥 之后取出备用。 配制4.0g/L的多巴胺盐酸溶液, 将去浆的碳纤维放入多巴胺盐酸溶液中浸 泡24h后取出, 用去离子水清洗至水无色透明, 置于60C 烘箱中烘干备用。 将E51环氧树脂和 三乙烯四胺按照10: 1的比例称量好之后, 搅拌均匀, 涂覆在贴有脱模纸的模具上, 将碳纤维 缠在板状模具上, 再涂上一层树脂, 然后在35温度下固化1.5 h, 制成预浸料。 将预浸料按 照成型模板的模腔剪裁, 在上下模板上和模腔中涂上脱模。
19、剂, 然后将剪好的预浸料铺叠5 层在模腔中, 在110 和10 MPa的条件下固化30 min, 得到4g/L多巴胺改性碳纤维复合材 料板。 0019 实施例3实施例6的性能测试 多巴胺改性碳纤维前后的碳纤维单丝拉伸性能见表1。 0020 表1 纤维类型单丝拉伸强度 (GPa)提高 (%) 实施例12.820.11 实施例33.370.1319.5 实施例43.580.5227.0 实施例53.670.0730.1 实施例63.600.2127.7 实施例3实施例6的性能测试 多巴胺改性碳纤维前后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见表2。 0021 表2 纤维类型冲击强度ak(kJ/m2)提高 (%) 实施例247.5478.03 实施例779.0317.8266.2 实施例8125.31813.63163.6 实施例9155.91429.44227.9 实施例10134.56124.64183.0 说明书 4/4 页 6 CN 110016807 A 6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7 CN 110016807 A 7 。
- 内容关键字: 碳纤维 表面 功能 改性 方法
废弃物焚烧装置.pdf
板框过滤器.pdf
建筑外立面绿化安装架.pdf
防反抽气动快速接头.pdf
适用于线末自动装框的上下料运输系统.pdf
地下水灌溉农业深度节水装置.pdf
耐磨板堆焊冷却平台装置.pdf
晶圆承载装置.pdf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模具用打磨装置.pdf
煤粉制备系统.pdf
适用不同飞机机型的垂尾维修平台.pdf
散热器侧板的管孔冲压机.pdf
风力输送撒盐系统.pdf
高效率的清废装置及专用吸头组件.pdf
化工污水处理装置.pdf
各向异性微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稳定面可调的盾构管片拼装方位检测装置.pdf
异构双模冗余定时器、芯片以及车辆.pdf
静轴肩穿透焊搅拌头.pdf
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分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自动化点云定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婴童奶制品核心营养成分的膜分离重组方法及其应用.pdf
安全生产的双重预防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用于滤波器的浮点数据处理系统.pdf
易调平的冲压设备工作台及冲压设备.pdf
车辆的相机位姿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pdf
钢厂板坯智能倒垛方法与系统.pdf
纱线捻线机.pdf
用于配电柜的操作机器人的分体式地刀结构.pdf
双核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双核设备.pdf
氮化硼钝化增强的砷化镓基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pdf
网络模型的转换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pdf
一种丹参种子的处理方法.pdf
服装用双舱式消毒柜及其操作方法.pdf
一种模拟地磁爆发的生物实验平台.pdf
一种用于农业的连栋温室结构.pdf
一种猪饲料多料槽喂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
一种分布式远程可调控施肥装置.pdf
一种耳病治疗的头戴式给药装置.pdf
一种立体塔式木耳种植架及木耳栽培方法.pdf
一种往复偏棍揉面机.pdf
一种提高荷兰豆产量的栽培方法.pdf
一种植萃精华护手霜.pdf
一种修垄装置与起垄修垄装置.pdf
一种茉莉精油男士促性淋巴排毒按摩油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祛除黑色素乳液.pdf
一种油茶的栽培方法.pdf
有机蔬菜大棚自动生长装置及其系统.pdf
一种高产富硒桃的种植方法.pdf
一种提高存活率的树木移植方法.pdf
一种农业用菜籽高效率播种设备.pdf
相关文档
更多![拼装门框.pdf](/Images/s.gif)
![压力变送器的安装结构.pdf](/Images/s.gif)
![加气站内悬挂供气装置及其供气方法.pdf](/Images/s.gif)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一体化设备.pdf](/Images/s.gif)
![无线充电电池模块.pdf](/Images/s.gif)
![三触头部件结构装置.pdf](/Images/s.gif)
![生物气溶胶收集鉴定盘.pdf](/Images/s.gif)
![竖挂式污水处理过滤装置.pdf](/Images/s.gif)
![防水复合瓷砖.pdf](/Images/s.gif)
![土壤肥力改良装置.pdf](/Images/s.gif)
![土壤改良用土壤取样装置.pdf](/Images/s.gif)
![污水处理用变更换滤层的净化装置.pdf](/Images/s.gif)
![负离子发生器的释放头.pdf](/Images/s.gif)
![切割刀具及切割设备.pdf](/Images/s.gif)
![多用声发射探头及其使用方法.pdf](/Images/s.gif)
![中式亭框架用安装件.pdf](/Images/s.gif)
![远距离单阳极等离子炬高频高压引弧电源及引弧方法.pdf](/Images/s.gif)
![猪饲料粉碎加热喂食池.pdf](/Images/s.gif)
![具有防盗功能的油气储运管道.pdf](/Images/s.gif)
![二次结构砼反梁模板加固装置.pdf](/Images/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