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pdf
![燃烧器.pdf_第1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5/2021-8/6/e51fcd2c-e994-4bdc-a1e6-7f96a8daf298/e51fcd2c-e994-4bdc-a1e6-7f96a8daf2981.gif)
![燃烧器.pdf_第2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5/2021-8/6/e51fcd2c-e994-4bdc-a1e6-7f96a8daf298/e51fcd2c-e994-4bdc-a1e6-7f96a8daf2982.gif)
![燃烧器.pdf_第3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5/2021-8/6/e51fcd2c-e994-4bdc-a1e6-7f96a8daf298/e51fcd2c-e994-4bdc-a1e6-7f96a8daf2983.gif)
《燃烧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烧器.pdf(15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53691.1 (22)申请日 2019.02.28 (71)申请人 洛阳瑞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 471003 河南省洛阳市自由贸易试验 区洛阳片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延光 路8号 (72)发明人 马晓阳邵松张猛王文奇 乔亮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 理有限公司 11364 代理人 刘潇颜健 (51)Int.Cl. F23D 14/02(2006.01) F23N 1/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燃烧器 (57)摘要 本发明。
2、提供了一种燃烧器, 包括燃烧器筒 体、 一级燃料喷枪、 混合器、 二级燃料喷枪、 耐火 砖, 混合器穿过燃烧器筒体, 在燃烧器筒体底部 连接一级燃料喷枪, 所述一级燃料喷枪通过燃烧 器筒体底部伸入到混合器下部入口处, 在所述混 合器的顶部设置混合集气腔, 一级燃料气采用预 混合燃烧技术, 一级燃料气与助燃空气的混合气 在所述混合集气腔内部混合后喷入到一级燃烧 区内迅速燃烧。 采用燃料分级技术, 一级燃料采 用预混合技术, 二级燃料采用烟气回流技术, 配 有两个独立的燃气调节阀门, 调节阀门与燃烧器 之间设置压力表, 一级燃料和二级燃料比例可以 根据需要进行单独调节控制。 有效解决低温炉膛 烟气。
3、CO超标问题, 提高燃尽率。 消除加热炉安全 隐患。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6页 CN 110056869 A 2019.07.26 CN 110056869 A 1.一种燃烧器, 包括燃烧器筒体(2)、 一级燃料喷枪(1)、 混合器(3)、 二级燃料喷枪(4)、 耐火砖(7), 所述混合器(3)穿过燃烧器筒体(2), 在所述燃烧器筒体(2)与混合器(3)之间形 成筒体流道(25), 其特征在于, 燃料气采用分级燃烧技术, 每级燃料都通过独立的调节阀单 独控制负荷, 在所述燃烧器筒体(2)底部连接一级燃料喷枪(1), 所述一级燃料喷枪(1)通过 燃烧器筒体(2)底部伸入到混合器(3)。
4、下部入口处, 在所述混合器(3)的顶部设置混合集气 腔(5), 一级燃料气采用预混合燃烧技术, 一级燃料气与助燃空气的混合气在所述混合集气 腔(5)内部混合后喷入到一级燃烧区(17)内迅速燃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集气腔(5)设置为圆环状或者 锥形, 在所述混合集气腔(5)上设置混合气喷孔(6), 所述混合气喷孔(6)直接设置在混合集 气腔(5)上或者通过分支管引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烧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集气腔(5)通过导气管(18) 与混合器(3)相连接, 所述导气管(18)分为垂直段(19)和倾斜段(20), 所述倾斜段(20)。
5、与混 合器(3)相连, 且所述倾斜段(20)向接近耐火砖(7)的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段(20)的顶部连接垂直段 (19), 在所述垂直段(19)的顶部安装有混合气集气腔(5)。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燃烧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段(20)的顶部与垂直段 (19)相连的部位安装有混合气集气腔(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火砖(7)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为空 气入口段(22)、 过渡段(23)以及空气出口段(24), 所述空气入口段(22)设置为由下至上横 截面积逐渐变小的空气收缩流道, 所述的空气出口段(24)。
6、设置为高出炉底或炉壁耐火材 料, 伸入炉膛(14)段, 空气出口段(24)的横截面积可以保持不变, 也可以收缩或扩张, 所述 过渡段(23)设置为一个横截面积不变的平直流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气喷孔(6)沿耐火砖(7)内侧圆 周均匀布置在耐火砖(7)围成的区域内部, 且所述混合气喷孔(6)的顶部向接近燃烧器筒壁 的方向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耐火砖(7)与炉底(13)之间设置 有孔道, 所述二级燃料喷枪(4)穿过所述孔道伸入到炉膛(14)内, 经所述二级燃料喷枪(4) 喷出的二级燃料与助燃空气以及一级燃料产生的烟气混。
7、合燃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器, 其特征在于, 在燃烧器筒体(2)的底部设置二级燃料 集气腔(8), 二级燃料调节阀(9)通过连接管路将二级燃料通入到所述二级燃料集气腔(8) 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级燃烧区(17)内设置有蓄热 稳焰罩(27), 所述蓄热稳焰罩(27)的底部设置在混合集气腔(5)的内圆周的上表面, 或者蓄 热稳焰罩(27)分为多个分别布置在分支管头部, 所述蓄热稳焰罩(27)平行于混合气喷头向 接近耐火砖(7)的方向延伸。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0056869 A 2 一种燃烧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
8、属于管式加热炉用燃烧器应用技术领域, 主要涉及一种燃烧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炼油化工、 电力、 冶金等行业的迅速发展, 工业管式炉对燃烧器提出了更高的 环保要求, 超低NOX燃烧器在石油化工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0003 超低NOX燃烧器是通过降低火焰区温度来降低燃烧过程中热力学NOX的生成。 火焰 区温度越低NOX生成量越少。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加热炉炉膛温度低, 炉膛温度600 时, 超低NOX燃烧器极易出现燃烧不完全, 大量生成中间产物CO, 炉膛内不完全燃烧的CO会 在火焰区爆燃, 引起炉膛负压波动。 严重时出现炉膛正压、 助燃空气不足、 燃烧器火焰熄火 等故障, 存在安全隐。
9、患。 0004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710097275.5的专利, 公开了一种底部分级燃烧低NOx气 体燃烧器, 包括风箱、 耐火砖、 引射器和燃料枪, 耐火砖置于炉子底部, 内部空心处为空气流 道, 引射器穿过风箱伸入空气流道; 在耐火砖和炉底之间设有孔道, 燃料枪穿过风箱、 孔道 伸入炉膛; 在燃料枪的末端设有燃料喷头, 燃料枪向两个方向喷射: 经耐火砖上的通孔喷射 到空气流道内和平行于耐火砖的侧壁喷射到耐火砖的出口处; 风箱内设有隔板, 隔板将风 箱分成上部和下部, 在下部设有一次风门, 在上部设有二次风门, 且引射器的进风口位于风 箱下部, 引射器引射比为25-41。 该燃烧器通过。
10、采用贫燃预混技术和分级燃烧技术能够有效 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仅要求NOX实现低排放, 而且在低的炉膛温度 条件下, 燃料燃烧完全充分, CO排放满足加热炉正常操作要求。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 特提出本发明, 以解决上述燃烧器在NOX低排放时燃料燃烧不充分、 CO 排放不满足正常要求的问题。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 一种燃烧器, 包括燃烧器筒体、 一级燃料喷枪、 混合器、 二级燃料喷枪、 耐火砖, 所 述混合器穿过燃烧器筒体, 在所述燃烧器筒体与混合器之间形成筒体流道, 燃料气采用分 级燃烧技术, 每级燃料都通过独立的。
11、调节阀单独控制负荷, 在所述燃烧器筒体底部连接一 级燃料喷枪, 所述一级燃料喷枪通过燃烧器筒体底部伸入到混合器下部入口处, 在所述混 合器的顶部设置混合集气腔, 一级燃料气采用预混合燃烧技术, 一级燃料气与助燃空气的 混合气在所述混合集气腔内部混合后喷入到一级燃烧区内迅速燃烧。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混合集气腔设置为圆环状或者锥形, 在所述混合集气腔上设置混 合气喷孔, 所述混合气喷孔直接设置在混合集气腔上或者通过分支管引出。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混合集气腔通过导气管与混合器相连接, 所述导气管分为垂直段 和倾斜段, 所述倾斜段与混合器相连, 且所述倾斜段向接近耐火砖的方向倾斜。 0。
12、010 进一步的, 所述倾斜段的顶部连接垂直段, 在所述垂直段的顶部安装有混合气集 说明书 1/7 页 3 CN 110056869 A 3 气腔。 0011 进一步的, 所述倾斜段的顶部与垂直段相连的部位安装有混合气集气腔。 0012 进一步的, 所述耐火砖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为空气入口段、 过渡段以及空气出口段, 所述空气入口段设置为由下至上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空气收缩流道, 所述的空气出口段设 置为高出炉底或炉壁耐火材料, 伸入炉膛段, 空气出口段的流道横截面积可以保持不变, 也 可以收缩或扩张, 所述过渡段设置为一个横截面积不变的平直流道。 0013 进一步的, 所述混合气喷孔沿耐火砖内侧圆。
13、周均匀布置在耐火砖围成的区域内 部, 且所述混合气喷孔的顶部向接近燃烧器筒壁的方向倾斜。 0014 进一步的, 在所述耐火砖与炉底之间设置有孔道, 所述二级燃料喷枪穿过所述孔 道伸入到炉膛内, 经所述二级燃料喷枪喷出的二级燃料与助燃空气以及一级燃料产生的烟 气混合燃烧。 0015 进一步的, 在燃烧器筒体的底部设置二级燃料集气腔, 二级燃料调节阀通过连接 管路将二级燃料通入到所述二级燃料集气腔的内部。 0016 进一步的, 在所述一级燃烧区内设置有蓄热稳焰罩, 所述蓄热稳焰罩的底部设置 在混合集气腔的内圆周的上表面, 也可以分为多个分别布置在分支管头部, 所述蓄热稳焰 罩平行于混合气喷头向接近。
14、耐火砖的方向延伸。 0017 相对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所述的燃烧器具有以下优势: 0018 本发明所述的燃烧器采用燃料分级技术, 主燃料气分为两级。 一级燃料采用预混 合技术。 一级燃料与助燃空气通过文丘里来提高一级燃料与空气的混合均匀性, 不仅可以 使一级燃料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燃烧, 而且能够完全燃烧。 避免燃烧的过程产物CO的形成。 0019 通过调节一级燃料调节阀的开度, 能够增大一级燃料的流量, 进而提高一级燃料 燃烧区的燃烧器温度, 降低CO生成。 同时可以引燃二级燃料, 保证二级燃料的稳定燃烧, 避 免脱火现象出现。 也可以通过调节二级燃料调节阀的开度, 增大二级燃料的含量, 进而提。
15、高 烟气循环量, 控制二级燃料燃烧火焰温度, 有效控制燃烧器中NOX的生成。 0020 本发明所述燃烧器配有两个独立的燃气调节阀门, 调节阀门与燃烧器之间设置有 压力表, 一级燃料和二级燃料比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单独调节控制。 减小二级燃料增大一 级燃料可以降低CO。 增大二级燃料减小一级燃料可以降低NOX, 现场可根据实际排放数据进 行灵活调节。 一级燃料和二级燃料操作压力可在0.01-0.2Mpa之间分别进行调节。 0021 有效解决低温炉膛烟气CO超标问题, 提高燃尽率。 消除加热炉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22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 本发明的示意性实 施。
16、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 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0023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燃烧器俯视图; 0025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燃烧器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燃烧器俯视图; 0027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所述燃烧器结构示意图; 0028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述催化床层立体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 2/7 页 4 CN 110056869 A 4 0029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述催化床层俯视图。 0030 附图标记说明: 0031 1、 一级燃料喷枪, 2、 燃烧器筒体, 3、 文丘里混合器。
17、, 4、 二级燃料喷枪, 5、 混合气集 气腔, 6、 混合气喷孔, 7、 耐火砖, 8、 二级燃料集气腔, 9、 二级燃料调节阀, 10、 一级燃料调节 阀, 11、 空气调节挡板, 12、 长明灯, 13、 炉底, 14、 炉膛, 15、 燃气三通, 16、 空气入口, 17、 一级 燃烧区, 18、 导气管, 19、 垂直段, 20、 倾斜段, 21、 固定螺钉, 22、 空气入口段, 23、 过渡段, 24、 空气出口段, 25、 筒体流道, 26、 连接部, 27、 蓄热稳焰罩, 28、 分支管, 29、 催化床层, 30、 侧翼, 31、 底板, 32、 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
18、3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 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以下实例 用于说明本发明, 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3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装” 、“相 连”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接; 可 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 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 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4 实施例1 0035 如图1和图2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烧器, 。
19、包括燃烧器筒体2, 一级燃料喷枪 1, 混合器3, 二级燃料喷枪4, 混合集气腔5, 混合气喷头6, 耐火砖7, 二级燃料集气腔8, 二级 燃料调节阀9, 一级燃料调节阀10, 空气调节挡板11, 长明灯12等主要部件。 0036 耐火砖7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为空气入口段22、 过渡段23以及空气出口段24, 其中, 空气入口段22设置为由下至上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空气收缩流道, 过渡段23是一个横截面 积不变的平直流道, 空气出口段24设置为高出炉底或炉壁耐火材料, 伸入炉膛段, 空气出口 段24的流道横截面积可以保持不变, 也可以收缩或扩张。 其中空气入口段22处由下至上横 截面积逐渐变小的结构。
20、设置使得助燃空气能顺利的从筒体流道25进入到耐火砖7形成的空 气流道中, 然后助燃空气在经过平直的过渡段23后通过空气出口段24到达炉膛14内与二级 燃料混合后燃烧。 0037 其中, 燃烧器筒体2设置为圆柱状结构, 且燃烧器通过固定螺钉21安装到炉底13 上。 在燃烧器筒体2的内部设置混合器3, 用于对燃料和空气进行混合。 在燃烧器筒体2的底 部设置一级燃料喷枪1, 所述一级燃料喷枪1通过燃烧器筒体2底部伸入到燃烧器筒体2内 部。 且一级燃料喷枪1与燃烧器筒体2内部的混合器3同心布置, 一级燃料喷枪1伸至混合器3 下部入口处与混合器3内部连通。 优选的, 将所述混合器3设置为文丘里混合器, 。
21、有助于燃料 与空气的充分混合。 0038 在文丘里混合器3接近上部设置混合集气腔5, 混合集气腔5通过导气管18与文丘 里混合器3相连接。 导气管18分为垂直段19和倾斜段20, 所述倾斜段20与文丘里混合器3相 连, 且倾斜段20向接近耐火砖7的方向倾斜, 倾斜段20的顶部连接垂直段19, 垂直段19平行 于燃烧器的筒壁向上延伸, 在垂直段19的顶部连接有混合气集气腔5。 优选的, 混合气集气 腔5可以设置为圆环状或者锥型结构。 说明书 3/7 页 5 CN 110056869 A 5 0039 进一步的, 在混合气集气腔5上设置多个燃料混合气喷孔6。 且混合气喷孔6可以设 置为在混合集气腔。
22、5上直接开孔。 一级燃料和被一级燃料引射后吸入文丘里混合器3的空气 完全混合后经过混合气集气腔5并由多个混合气喷孔6喷出燃烧。 混合气集气腔5的设置保 证了燃料在燃烧前能够充分混合, 增加混合的均匀性, 混合气集气腔5内混合有一级燃料的 助燃空气经混合气喷孔6时流通面积急剧减小、 使得混合气的风速迅速增加, 喷出后一级燃 烧燃料能够迅速, 在保证火焰温度均匀的同时且能防止局部高温的产生, 很好地抑制的NOX 产生。 0040 进一步的, 混合气喷孔6沿耐火砖7内侧圆周均匀布置在耐火砖7内部, 且混合气喷 孔6也设置为倾斜结构, 其顶部向接近燃烧器筒壁的方向倾斜, 减小一级燃料喷出后的一级 燃烧。
23、区17, 使其能够迅速燃烧。 一级燃料燃烧采用的预混合燃烧技术, 不仅可以使一级燃料 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燃烧, 而且能够完全燃烧。 避免燃烧的过程产物CO的形成。 0041 在燃烧器筒体2靠近底部的位置开设有空气入口16, 外界环境中的空气通过空气 入口16进入到燃烧器筒体内部参与燃烧。 在空气入口内部设置空气调节挡板11, 通过调节 空气调节挡板11的旋转角度, 调节空气的进入量, 进而实现对燃烧器内部燃料与空气比例 的合理调节。 0042 进一步的, 空气调节挡板11与燃烧器筒体2相连, 与燃烧器筒体2上方的耐火砖7一 同构成空气通道。 当助燃空气经空气调节挡板11进入燃烧器筒体2内部后, 。
24、一部分空气在一 级燃料气的引射作用下, 进入文丘里混合器3。 另一部分经过文丘里混合器3外侧和燃烧器 筒体2之间形成的筒体流道25进入耐火砖7形成的空气流道中, 经耐火砖7喷入一级燃烧区 后再进入炉膛14。 0043 进一步的, 耐火砖7与炉底13之间设置有孔道, 二级燃料喷枪4穿过耐火砖7与炉底 13之间的孔道伸入到炉膛14内, 经二级燃料喷枪4喷出的二级燃料与助燃空气以及一级燃 料产生的烟气混合燃烧。 由于文丘里混合器3的作用, 使得一级燃料燃烧区为贫燃预混燃 烧, 供应了过量的氧气, 其产生的烟气的含氧量较高, 可以做为二次燃料的助燃风, 烟气自 身循环, 火焰稳定性好, 同时也起到了降。
25、低燃烧区域氧气浓度和温度的作用, 极大的抑制了 NOx的产生。 0044 进一步的, 在燃烧器筒体2的底部连接有燃料气供给系统, 具体的, 将主燃料气通 过燃气三通15分为两路, 其中一路连接一级燃料喷枪1并通入到文丘里混合器3内部, 另一 路连接二级燃料的进气端。 0045 进一步的, 燃料气采用分级燃烧技术, 每一路燃料气配有独立的燃料调节阀, 单独 控制负荷大小。 在连接一级燃料喷枪1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一级燃料调节阀10, 用于调节一 级燃料的进气量, 进而实现对一级燃料和助燃空气比例的调节。 0046 经燃气三通15后连接二级燃料进口端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二级燃料调节阀9, 通 过调节二。
26、级燃料调节阀9进而调节一级燃料和二级燃料的分配比例。 进一步的, 所述燃料气 供给系统还包括有二级燃料集气腔8, 二级燃料集气腔8设置在燃烧器筒体2的底部, 且通过 两侧的连接部26与燃烧器筒体2相连接, 增加二级燃料集气腔8的安装稳定性。 二级燃料调 节阀9通过连接管路将二级燃料通入到二级燃料集气腔8的内部, 其中, 在二级燃料集气腔8 上设置有二级燃料进口。 其中二级燃料进口设置在二级燃料集气腔8的下部, 且通过连接管 路与二级燃料调节阀9相连接。 说明书 4/7 页 6 CN 110056869 A 6 0047 在二级燃料集气腔8上还设置有多个二级燃料出口, 多支二级燃料喷枪4通过二级。
27、 燃料出口与二级燃料集气腔8相连通, 使得二级燃料喷枪4沿燃烧器筒体2的圆周均匀布置 在耐火砖7外侧。 优选的, 二级燃料喷枪数量为3支以上, 每支穿过燃烧器筒体2的内部, 头部 伸出耐火砖7, 露出炉膛平面。 使得二级燃料喷到燃烧器耐火砖7上方与空气接触后燃烧。 0048 进一步的, 在燃烧器筒体2内部还设置有长明灯12, 长明灯12采用独立的燃气, 不 受炉膛14环境的影响。 0049 进一步的, 在一级燃烧区17设置有蓄热稳焰罩27, 所述蓄热稳焰罩27的底部设置 在混合集气腔5的内圆周的上表面, 也可以分为多个分别布置在分支管头部, 蓄热稳焰罩27 平行于混合气喷头相接近耐火砖7的方向。
28、延伸。 用于保证一级燃料和助燃空气沿着耐火砖7 内壁面向上流通进行燃烧, 对火焰根部起到稳定的作用, 有效控制燃烧器中NOX的生成。 0050 本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将耐火砖形成的空气流道分为三段, 有助于助燃空气的流 通和增速, 使得二级燃料能够充分燃烧, 有效控制NOX生成。 另一方面通过混合集气腔的设 置增加了一级燃料与助燃空气的混合均匀性, 使得一级燃料能够迅速燃烧, 在保证火焰温 度均匀的同时且能防止局部高温的产生, 很好地抑制的NOX产生。 0051 采用燃料分级技术, 主燃料气分为两级。 一级燃料采用预混合技术, 二级燃料采用 烟气回流技术。 一级燃料与助燃空气通过文丘里来提高一级。
29、燃料与空气的混合均匀性, 不 仅可以使一级燃料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燃烧, 而且能够完全燃烧。 避免燃烧的过程产物CO的 形成。 0052 再者, 通过调节一级燃料调节阀的开度, 能够增大一级燃料的流量, 进而提高一级 燃料燃烧区的燃烧器温度, 降低CO生成。 同时可以引燃二级燃料, 保证二级燃料的稳定燃 烧, 避免脱火现象出现。 也可以通过调节二级燃料调节阀的开度, 增大二级燃料的含量, 进 而提高烟气循环量, 控制二级燃料燃烧火焰温度, 有效控制燃烧器中NOX的生成。 0053 本发明所述燃烧器配有两个独立的燃气调节阀门, 调节阀门与燃烧器之间设置有 压力表, 一级燃料和二级燃料比例可以根据需要。
30、进行单独调节控制。 减小二级燃料增大一 级燃料可以降低CO。 增大二级燃料减小一级燃料可以降低NOX, 现场可根据实际排放数据进 行灵活调节。 一级燃料和二级燃料操作压力可在0.01-0.2Mpa之间分别进行调节。 0054 有效解决低温炉膛烟气CO超标问题, 提高燃尽率。 消除加热炉安全隐患。 0055 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燃烧器正常运行48h后, 测量燃烧器的炉温、 内部的氧含量、 NOX排放量以及CO排放量, 并记录。 0056 实施例2 0057 如图3和图4所示, 本发明还可以将燃烧器作如下变形, 一种燃烧器, 包括燃烧器筒 体2, 一级燃料喷枪1, 混合器3, 二级燃料喷枪4, 混合。
31、气喷头6, 耐火砖7, 二级燃料集气腔8, 二级燃料调节阀9, 一级燃料调节阀10, 空气调节挡板11, 长明灯12等主要部件。 优选的, 将 所述混合器设置为文丘里混合器, 有助于燃料与空气的充分混合。 0058 在文丘里混合器3接近顶部的位置连接导气管18, 导气管18分为垂直段19和倾斜 段20, 所述倾斜段20与文丘里混合器3相连, 且倾斜段20向接近耐火砖7的方向倾斜, 倾斜段 20的顶部与垂直段19相连的部位安装有混合气集气腔5。 在混合气集气腔5的上部通过多个 分支管28引出混合气喷孔6, 一级燃料与助燃空气的混合气通过混合气喷孔6向斜上方喷出 并燃烧。 说明书 5/7 页 7 。
32、CN 110056869 A 7 0059 本实施例中燃烧器其他部位的具体结构同实施例1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0060 实施例3 0061 如图57所示,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2的基础上, 对混合集气腔5的结构做了进 一步的改进, 在混合器3和导气管18的连接部位设置催化床层, 这样燃料气分子和助燃空气 中的氧化剂分子就会以一个比较低的活化能在催化剂表面进行反应, 保证燃料气快速充分 燃烧。 0062 具体的, 催化床层29设置为锥台型结构, 包括侧翼30和中间的底板31, 在侧翼30和 底板31上都附着催化剂。 底板31设置为圆盘状或者其他与混合器形状匹配的结构, 底板31 卡接在混合器的。
33、上部。 所述侧翼30伸入到导气管18内部, 侧翼30设置为条形板状结构, 且设 置为多孔板, 孔的形状和尺寸根据燃料气的流速、 燃烧器的操作条件等设置。 在侧翼30的顶 端设置有连接件, 用于将催化床层29挂靠在导气管上, 保证催化床层29与燃烧器的连接。 0063 侧翼30的厚度和宽度根据导气管18的内径大小来设置, 避免堵塞导气管。 侧翼30 设置为多个, 且侧翼30的数量不大于导气管18的数量, 使得通过导气管18进入到混合集气 腔5中的燃气都能通过催化床层, 充分降低其活化能。 0064 进一步的, 为了防止侧翼30和底板31上的催化剂脱落, 进而影响燃料气和助燃空 气随后的反应, 本。
34、实施例在侧翼30和底板31的下部设置网格层, 允许燃料气和助燃空气通 过的同时对催化剂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0065 进一步的, 在侧翼30的下部还连接有支撑件32, 所述支撑件32的下部抵接在导气 管18的外壁上, 且支撑件32设置为铁丝状结构, 保证燃料气和助燃空气顺利通过, 且与连接 件配合使用, 进一步增加催化床层29与燃烧器的连接稳定性。 0066 本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将分级燃烧技术、 烟气再循环技 术以及催化燃烧技术结合起来, 在保证燃料能充分完全燃烧的同时, 对NOX和CO的生成具有 更强的抑制作用。 0067 实施例4 0068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如上所。
35、述的燃烧器的燃烧方法, 其包括以下步骤: 0069 S1: 打开一级燃料调节阀10, 将一级燃料经过一级燃料喷枪1引入到文丘里混合器 3的内部; 同时打开空气调节挡板11, 通过文丘里混合器3的低压吸附作用将部分助燃空气 吸附到文丘里混合器3内部并向上流通, 文丘里混合器3内部的气体经过导气管18进入到混 合气集气腔5中, 使得一级燃料和助燃空气充分混合, 混合均匀后的混合气经混合气喷头6 喷出后在靠近耐火砖7内壁的空气出口段24处进行一次燃烧; 0070 其中该环节中文丘里混合器3内部一级燃料与空气的比例为1: (912)。 0071 S2: 通过空气入口16进入到筒体流道25内且未被文丘里。
36、混合器3吸收的另一部分 助燃空气进入到炉膛14内部; 0072 S3: 打开二级燃料调节阀9, 将二级燃料通入到二级燃料集气腔8中, 二级燃料经过 二级燃料喷枪4顶端的喷头喷出, 沿着耐火砖7的内部进入到炉膛14内部与未经过文丘里混 合器的助燃空气、 一次燃烧的烟气混合进行二次燃烧。 0073 本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燃烧方法采用一次燃烧前先将以及燃料与空气充分混合 的方法, 保证一级燃料与氧气能充分混合均匀, 在短时间内快速、 完全的燃烧, 避免燃烧过 程中CO的生成。 且通过控制二级燃料的流量, 控制二级燃烧火焰温度, 有效控制燃烧过程中 说明书 6/7 页 8 CN 110056869 A 。
37、8 NOX的生成。 0074 对比例 0075 取消实施例1中混合气集气腔5的设置, 将通过文丘里混合器的混合气体通过导气 管和混合气喷头6直接喷出进行燃烧。 燃烧器正常运行48h后, 测量燃烧器的炉温、 内部的氧 含量、 NOX排放量以及CO排放量, 并记录。 0076 对比实施例1和对比例测得的炉温、 内部的氧含量、 NOX排放量以及CO排放量, 结果 如下: 0077 炉温/内部的氧含量NOX排放量/ppmCO排放量/ppm 实施例15506303283217 实施例3540630320274 对比例6006703333548170 0078 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的对比可知, 本发明所述。
38、的燃烧器采用燃料分级燃烧技术 和烟气再循环技术相结合, 能充分降低炉温, 且在低炉膛温度的条件下能保证燃料能充分 完全燃烧, 同时抑制NOX和CO的生成, 满足加热炉的安全操作要求, 保证燃烧器能正常稳定 运行。 0079 通过实施例1和实施例3的对比可知, 将分级燃烧技术、 烟气再循环技术以及催化 燃烧技术结合起来, 保证在燃料能充分完全燃烧的同时, 进一步降低了NOX和CO的含量。 008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7/7 页 9 CN 110056869 A 9 图1 说明书附图 1/6 页 10 CN 110056869 A 10 图2 说明书附图 2/6 页 11 CN 110056869 A 11 图3 说明书附图 3/6 页 12 CN 110056869 A 12 图4 说明书附图 4/6 页 13 CN 110056869 A 13 图5 说明书附图 5/6 页 14 CN 110056869 A 14 图6 图7 说明书附图 6/6 页 15 CN 110056869 A 15 。
- 内容关键字: 燃烧
新型推拉式化妆容器.pdf
车辆后桥制动油管安装结构.pdf
电动玩具车零件喷漆用工件架.pdf
玩具车.pdf
筒体内外圆机加工支撑装置.pdf
多功能加热破壁料理机.pdf
芳烃吸附分离装置程控球阀.pdf
内衣生产用布料收卷机构.pdf
离心机的转篮机构.pdf
铜及铜合金半连续铸造装置.pdf
积木琴玩具.pdf
健身器材用弹簧减震结构.pdf
包装瓶烫金用定位工装.pdf
积木块.pdf
双孔快速均匀进料滤板组合结构.pdf
快速高效过滤器滤芯.pdf
集成防电墙式恒温阀及应用该恒温阀的热水器.pdf
合金钢异型材成型一体机.pdf
液体药物浓度调节器.pdf
游客分类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pdf
再生铅环集烟气除尘脱硫设备.pdf
隧道施工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pdf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电力系统风险预测方法及系统.pdf
安检图像查验方法和装置.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半导体电阻值预测方法及系统.pdf
由石墨烯材料制成的散热膜及其应用的手机后盖.pdf
电催化氧化医院废水处理装置.pdf
单相复合钙钛矿陶瓷粉体、微波介质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半导体用超纯电子级化学试剂纯化装置.pdf
阵列基板制备方法、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pdf
织机了机时间预测方法.pdf
受限空间内燃气燃爆超、动压测试装置及方法.pdf
一种定型机节能装置.pdf
一种以CACOSUB3/SUB为母体的填充改性材料的制备方法.pdf
有机硒物质及其在有机发光装置中的用途.pdf
一种制备2,4D胆碱的方法.pdf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pdf
一种用于检测诺如病毒的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试剂盒.pdf
用于治疗组织炎症的新多肽.pdf
一种固定床加氢精制己内酰胺的方法.pdf
一种营养酸奶及其制作方法.pdf
制备铵盐的方法.pdf
一种倚靠软式休息垫.pdf
过氧化物酶催化合成高分子量木质素磺酸钠聚合物的方法.pdf
笔记本电源盒.pdf
防治薏苡黑穗病的方法.pdf
一种改进的床垫.pdf
一种单螺杆热化学、强力剪切复合脱硫设备及其脱硫方法.pdf
一种铝锌镁铜锆系高强铝合金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四甲基联苯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阻燃热塑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pdf
相关文档
更多![教学仪器用便于多角度调节固定设备架.pdf](/Images/s.gif)
![双面水泥基岩棉复合板.pdf](/Images/s.gif)
![智能龙门式堆垛机的安全防护控制箱.pdf](/Images/s.gif)
![节能型夹层玻璃.pdf](/Images/s.gif)
![基于Mask R-CNN神经网络的虹膜图像中虹膜区域的分割方法.pdf](/Images/s.gif)
![智能卫生间及其媒体精准投放装置.pdf](/Images/s.gif)
![微型互感器.pdf](/Images/s.gif)
![电路板顶针固定装置.pdf](/Images/s.gif)
![制备双层陶瓷层的方法.pdf](/Images/s.gif)
![利用柔性屏弯折特性的全面屏智能手机.pdf](/Images/s.gif)
![隐藏式承托装置及电子设备.pdf](/Images/s.gif)
![车用的快速散热喇叭.pdf](/Images/s.gif)
![割草机用车轮.pdf](/Images/s.gif)
![换热器的集气组件的焊接工装及焊接工装装置.pdf](/Images/s.gif)
![应用程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pdf](/Images/s.gif)
![背接触太阳电池组件、导电背板及其制造方法.pdf](/Images/s.gif)
![组装式投影仪外壳.pdf](/Images/s.gif)
![基于圆柱面共形阵列快速优化设计方法及系统.pdf](/Images/s.gif)
![反射面积可调的光伏光热耦合定日镜镜面结构及定日镜.pdf](/Images/s.gif)
![具有快速合闸功能的断路器触头机构.pdf](/Images/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