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尾门拉手盒、车辆尾门和车辆.pdf
![车辆尾门拉手盒、车辆尾门和车辆.pdf_第1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5/2021-8/6/6bc0197b-bcea-4f42-b825-1956c4da2e14/6bc0197b-bcea-4f42-b825-1956c4da2e141.gif)
![车辆尾门拉手盒、车辆尾门和车辆.pdf_第2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5/2021-8/6/6bc0197b-bcea-4f42-b825-1956c4da2e14/6bc0197b-bcea-4f42-b825-1956c4da2e142.gif)
![车辆尾门拉手盒、车辆尾门和车辆.pdf_第3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5/2021-8/6/6bc0197b-bcea-4f42-b825-1956c4da2e14/6bc0197b-bcea-4f42-b825-1956c4da2e143.gif)
《车辆尾门拉手盒、车辆尾门和车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尾门拉手盒、车辆尾门和车辆.pdf(8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420323.0 (22)申请日 2019.08.28 (73)专利权人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1399 北京市顺义区双河大街99号 院1幢五层101内A5-061 (72)发明人 宣春雪徐世伟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代理人 陈庆超 (51)Int.Cl. E05B 85/10(2014.01) B60J 5/1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车辆尾门拉手盒、 车辆尾门和车辆 (57)摘要。
2、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尾门拉手盒、 车辆尾门 和车辆, 该车辆尾门拉手盒包括底板(1)、 设置在 所述底板(1)四周的多个侧板(2), 所述底板(1) 和所述多个侧板(2)共同限定出用于供人手穿过 的空间, 所述侧板(2)的内表面上一体成型或设 置有防滑结构(3)。 该尾门拉手盒通过在侧板的 内表面一体成型或设置用于与人手接触的防滑 结构, 来增加人手与车辆尾门拉手盒的接触摩擦 力, 使人手可以更平稳地接触并握住车辆尾门拉 手盒, 在关闭车辆尾门时不会因人手与车辆尾门 拉手盒的接触摩擦力不足而出现接触打滑的现 象, 从而实现更快、 更省力地关闭车辆尾门, 避免 车辆尾门存在不易关闭和关闭不严的情。
3、况。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11313757 U 2020.08.21 CN 211313757 U 1.一种车辆尾门拉手盒, 其特征在于, 包括底板(1)、 设置在所述底板(1)四周的多个侧 板(2), 所述底板(1)和所述多个侧板(2)共同限定出用于供人手穿过的空间, 所述侧板(2) 的内表面上一体成型或设置有防滑结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门拉手盒,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板(2)的内表面上一体 成型有防滑结构(3), 所述防滑结构(3)为通过皮纹腐蚀工艺或注塑成型工艺形成在所述侧 板(2)的内表面上的防滑摩擦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门拉。
4、手盒,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板(2)包括相对设置的 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 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之间的第三 侧板(23)和第四侧板(24), 所述第一侧板(21)用于与人手接触, 所述防滑结构(3)一体成型 或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21)的内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尾门拉手盒,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侧板(2)远离所述底 板(1)的边缘均向外翻折, 以形成环形翻边(4), 所述环形翻边(4)用于搭接在车辆尾门饰板 (100)上, 所述环形翻边(4)与所述侧板(2)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板(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尾门拉手盒, 其特。
5、征在于, 所述车辆尾门拉手盒还包括设 置在所述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上的卡接部(6), 所述卡接部(6)包括卡接板(61)和 从所述卡接板(61)朝向远离所述环形翻边(4)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加强筋板(62), 所述 多个第二加强筋板(62)沿所述卡接板(6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卡接板(61)与所述环 形翻边(4)之间具有间隙(8), 该间隙(8)用于与车辆尾门钣金(9)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尾门拉手盒,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板(21)和/或所述 第二侧板(22)上形成有围绕所述卡接部(6)的削弱槽(211)。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尾门。
6、拉手盒,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1)上形 成有朝向远离所述侧板(2)的方向凸出的螺纹安装凸台(11), 所述螺纹安装凸台(11)上形 成有供紧固件(7)穿过的安装孔(111)。 8.一种车辆尾门, 其特征在于, 包括车辆尾门钣金(9)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 车辆尾门拉手盒, 所述车辆尾门拉手盒安装在所述车辆尾门钣金(9)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尾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尾门还包括设置在车辆尾门 钣金(9)上的L形支架(91), 所述L形支架(91)包括第一部分(911)和第二部分(912), 所述第 一部分(911)连接于所述车辆尾门钣金(9), 所述第二部分(912)。
7、连接于所述车辆尾门拉手 盒的所述底板(1)。 10.一种车辆, 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尾门。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313757 U 2 车辆尾门拉手盒、 车辆尾门和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 具体地, 涉及一种车辆尾门拉手盒、 车辆尾门和车辆。 背景技术 0002 车辆尾门上通常安装有用于与人手部接触的车辆尾门拉手盒, 人手部可以通过握 住车辆尾门拉手盒来方便地开启和关闭车辆尾门。 在现有技术中, 车辆尾门拉手盒大多采 用塑料材质制成且表面光滑, 在关闭车辆尾门的过程中, 人手部与车辆尾门拉手盒接触会 发生打滑的现象, 关闭的过程费时。
8、、 费力, 导致关闭车辆尾门不易关闭或关闭不严。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尾门拉手盒、 车辆尾门和车辆, 该车辆尾门拉手盒 能够更便于人手关闭车辆尾门, 避免车辆尾门不易关闭或关闭不严的情况发生。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尾门拉手盒, 包括底板、 设置在所述底板 四周的多个侧板, 所述底板和所述多个侧板共同限定出用于供人手穿过的空间, 所述侧板 的内表面上一体成型或设置有防滑结构。 0005 可选地, 所述侧板的内表面上一体成型有防滑结构, 所述防滑结构为通过皮纹腐 蚀工艺或注塑成型工艺形成在所述侧板的内表面上的防滑摩擦面。 0006 可选地,。
9、 所述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侧 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 所述第一侧板用于与人手接触, 所述防滑结构 一体成型或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的内表面上。 0007 可选地, 所述多个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边缘均向外翻折, 以形成环形翻边, 所述环 形翻边用于搭接在车辆尾门饰板上, 所述环形翻边与所述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板。 0008 可选地, 所述车辆尾门拉手盒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的卡接 部, 所述卡接部包括卡接板和从所述卡接板朝向远离所述环形翻边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 加强筋板, 所述多个第二加强筋板沿所述卡接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
10、卡接板与所述 环形翻边之间具有间隙, 该间隙用于与车辆尾门钣金卡接。 0009 可选地, 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上形成有围绕所述卡接部的削弱槽。 0010 可选地, 所述底板上形成有朝向远离所述侧板的方向凸出的螺纹安装凸台, 所述 螺纹安装凸台上形成有供紧固件穿过的安装孔。 0011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 提供一种车辆尾门, 包括车辆尾门钣金和如上所述的车 辆尾门拉手盒, 所述车辆尾门拉手盒安装在所述车辆尾门钣金上。 0012 可选地, 所述车辆尾门还包括设置在车辆尾门钣金上的L形支架, 所述L形支架包 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连接于所述车辆尾门钣金, 所述第二部分连接于。
11、所 述车辆尾门拉手盒的所述底板。 0013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 还提供一种车辆, 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尾门。 0014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在关闭车辆尾门时, 操作人员可以将手放入本公开的车辆尾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1313757 U 3 门拉手盒的内部空间, 并握住车辆尾门拉手盒的侧板, 由于车辆尾门拉手盒的侧板的内表 面上一体成型或设置有防滑结构, 防滑结构增加了侧板内表面的表面粗糙度, 因此, 人手在 接触侧板的内表面时, 防滑结构可以增加人手与侧板内表面的接触摩擦力, 也就是说, 人手 通过接触防滑结构, 不易出现人手与车辆尾门拉手盒接触打滑的现象, 从而更易于关闭车 。
12、辆尾门, 避免车辆尾门不易关闭和关闭不严的情况发生。 0015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6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 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 与下面的具 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 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 在附图中: 0017 图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尾门拉手盒的立体图; 0018 图2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尾门拉手盒的俯视图; 0019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0 图4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尾门拉手盒与车辆尾门钣金、 车辆尾门饰 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1 附图标记说明 00。
13、22 1 底板 11 螺纹安装凸台 0023 111 安装孔 2 侧板 0024 21 第一侧板 211 削弱槽 0025 22 第二侧板 23 第三侧板 0026 24 第四侧板 3 防滑结构 0027 4 环形翻边 5 第一加强筋板 0028 6 卡接部 61 卡接板 0029 62 第二加强筋板 7 紧固件 0030 8 间隙 9 尾门钣金 0031 91 L形支架 911 第一部分 0032 912 第二部分 100 车辆尾门饰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的是, 此处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 并不用于限制本。
14、公开。 0034 在本公开中, 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 使用的方位词如 “上、 下” 通常是以相应附 图的图面方向为基准而定义的,“内、 外” 是指相对于对应部件本身轮廓而言的内、 外, 但本 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 上述方位词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 并不用于限制。 此外, 所使用的术语如 “第一” 、“第二” 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 不具有顺序性和重 要性。 0035 如图1至图4所示, 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尾门拉手盒, 包括底板1、 设置在底板1四周 的多个侧板2, 底板1和多个侧板2共同限定出用于供人手穿过的空间, 侧板2的内表面上一 体成型或设置有防滑结构3。 说明书。
15、 2/4 页 4 CN 211313757 U 4 0036 需要说明的是, 本公开的车辆尾门拉手盒安装在车辆尾门上, 操作人员可以将手 放入车辆尾门拉手盒的底板1与多个侧板2共同限定出的空间中, 从而通过握住车辆尾门拉 手盒来开启或关闭车辆尾门, 由于车辆内部通常设有弹性件对车辆尾门在开启时施加一个 向上的弹性力, 从而使车辆尾门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便可自动开启; 而在关闭车辆尾门 时, 通常需要借助人手施加向下的外力来对抗该弹性件的弹性力, 以使车辆尾门关闭。 0037 此外, 防滑结构3可以一体成型形成在侧板2的内表面上, 也可以为一个独立的安 装在侧板2内表面上的部件, 例如, 防滑结。
16、构3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胶粘的方式安装在侧板2 的内表面上。 0038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在关闭车辆尾门时, 操作人员可以将手放入本公开的车辆尾 门拉手盒的内部空间, 并握住车辆尾门拉手盒的侧板2, 由于车辆尾门拉手盒的侧板2的内 表面上一体成型或设置有防滑结构3, 防滑结构3增加了侧板2内表面的表面粗糙度, 因此, 人手在接触侧板2的内表面时, 防滑结构3可以增加人手与侧板2内表面的接触摩擦力, 也就 是说, 人手通过接触防滑结构3, 不易出现人手与车辆尾门拉手盒接触打滑的现象, 从而更 易于关闭车辆尾门, 避免车辆尾门不易关闭和关闭不严的情况发生。 0039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 如。
17、图1所示, 侧板2的内表面上一体成型有防滑结构 3, 防滑结构3为通过皮纹腐蚀工艺或注塑成型工艺形成在侧板2的内表面上的防滑摩擦面。 也就是说, 防滑结构3所形成的防滑摩擦面与侧板2的内表面为同一表面, 人手在接触侧板2 的内表面的同时, 即可直接接触防滑结构3, 使人手与防滑结构3接触得更加充分, 从而有效 地增加了人手与车辆尾门拉手盒的接触摩擦力。 0040 为了简化防滑结构3的制作工艺流程,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 如图1至图3所 示, 侧板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 以及连接在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 之间的第三侧板23和第四侧板24, 第一侧板21用于与人手接。
18、触, 防滑结构3一体成型或设置 在第一侧板21的内表面上。 由于操作人员是通过手部接触车辆尾门拉手盒的第二侧板22来 关闭车辆尾门的, 因此, 将防滑结构3设置在第二侧板22上即可实现增加人手与车辆尾门拉 手盒接触摩擦力的效果, 从而简化了在侧板2上加工、 制作防滑结构3的工艺流程。 0041 为了便于车辆尾门拉手盒搭接在车辆尾门饰板100上, 并能够加强车辆尾门拉手 盒的整体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 如图2和图3所示, 多个侧板2远离底板1的边缘均向外翻折, 以形成环形翻边4, 环形翻边4用于搭接在车辆尾门饰板100上, 环形翻边4与侧板2之间设置 有第一加强筋板5。 需要说明的是, 车辆尾门。
19、拉手盒和车辆尾门饰板100均安装在车辆尾门 上, 在安装时, 环形翻边4的外端面抵顶在车辆尾门饰板100上, 以提高美观度。 另外, 加强筋 板5的设置可以加强侧板2和环形翻边4的结构强度, 进而增加了车辆尾门拉手盒的整体结 构强度, 使车辆尾门拉手盒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 0042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 如图2和图3所示, 车辆尾门拉手盒还包括设置在第 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上的卡接部6, 卡接部6包括卡接板61和从卡接板61朝向远离环形翻 边4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加强筋板62, 多个第二加强筋板62沿卡接板61的长度方向间隔 设置, 卡接板61与环形翻边4之间具有间隙8, 该。
20、间隙8用于与车辆尾门钣金9卡接。 需要说明 的是, 由于环形翻边4与车辆尾门饰板100搭接, 使得车辆尾门钣金9可以卡接在间隙8中, 也 就是说, 车辆尾门钣金9和车辆尾门饰板100共同被夹持在环形翻边4与卡接部6之间, 从而 实现车辆尾门拉手盒的安装。 其中, 卡接部6的卡接板61抵顶车辆尾门钣金9, 第二加强筋62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1313757 U 5 的设置使卡接板61可以更稳定地连接在侧板2上, 也可以加强卡接部6的整体结构强度, 以 使卡接部6可以配合翻边2更稳定地夹持车辆尾门钣金9。 另外, 由于多个第二加强筋板62是 沿卡接板6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 因此,。
21、 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加强筋板62与卡接板61连 接形成多个空腔, 从而使加强筋板62在保证加强卡接部6结构强度的前提下, 还能为卡接部 6起到减重的效果。 0043 进一步地, 如图2和图3所示, 第一侧板21和/或第二侧板22上形成有围绕卡接部6 的削弱槽211。 这样, 在将车辆尾门钣金9卡接到间隙8中时, 车辆尾门钣金9抵顶卡接板61并 对卡接部6施加一个向外的作用力, 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 第一侧板21可以通过削弱槽211 带动卡接部6产生适应该作用力的形变, 从而使卡接部6的卡接板61与环形翻边4之间的间 隙8能够根据车辆尾门钣金9的厚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提高车辆尾门拉手盒的通用性。。
22、 0044 可选地, 削弱槽211可以为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半通槽, 也可以为两端均开放的开 放槽。 0045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 如图1至图4所示, 底板1上形成有朝向远离侧板2的 方向凸出的螺纹安装凸台11, 螺纹安装凸台11上形成有供紧固件7穿过的安装孔111。 其中, 车辆尾门拉手盒是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车辆尾门钣金9上, 紧固件7的一部分可以穿过 螺纹安装凸台11上的安装孔111与车辆尾门钣金9形成螺纹连接配合, 紧固件7未穿过安装 孔111的部分抵顶螺纹安装凸台11上, 从而紧固件7可以将车辆尾门拉手盒连接固定在车辆 尾门钣金9上。 0046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 提供。
23、一种车辆尾门, 包括车辆尾门钣金9和上述的车辆 尾门拉手盒, 车辆尾门拉手盒安装在车辆尾门钣金9上。 0047 进一步地, 如图4所示, 车辆尾门还包括设置在车辆尾门钣金9上的L形支架91, L形 支架91包括第一部分911和第二部分912, 第一部分911连接于车辆尾门钣金9, 第二部分912 连接于车辆尾门拉手盒的底板1。 其中, 车辆尾门钣金9上留有安装车辆尾门拉手盒所需的 空间, 第一部分911和第二部分912上预留有用于安装紧固件7的螺纹孔, 这样, 紧固件7可以 同时安装在底板1和车辆尾门钣金9上, 从而实现车辆尾门拉手盒能够更稳定地安装在车辆 尾门钣金9上。 0048 根据本公开。
24、的再一个方面, 提供一种车辆, 包括上述的车辆尾门拉手盒和车辆尾 门。 0049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 但是, 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 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 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 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 单变型, 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0050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 在不矛 盾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本公开对各种可 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51 此外, 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 只要其不违背本 公开的思想, 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1313757 U 6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7 CN 211313757 U 7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2 页 8 CN 211313757 U 8 。
- 内容关键字: 车辆 拉手
农用无人机喷施效率现场检测装置.pdf
双线全自动冷轧管机生产线.pdf
汽车双色透光按钮.pdf
便于残渣分离的活性氧化锌制备装置.pdf
五金件CNC加工车床.pdf
拖拉机翻转连接架.pdf
物流箱投送物流架.pdf
对虾无节幼体流水养殖装置.pdf
烧结网管状过滤元件对接拼焊结构.pdf
车辆顶舱盖机构及车辆.pdf
节能型有机废气高效吸附脱附装置.pdf
新型储能电源.pdf
方便运输的可折叠储物罐.pdf
镜头易拆卸安装的玩具显微镜.pdf
预拌砂浆筛砂机.pdf
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的样品破碎装置.pdf
方便维修的地坪研磨机齿轮箱.pdf
协作机器人侧装升降机构.pdf
TBM隧道施工注浆装置.pdf
便携式毫米波接力机.pdf
中频炉金属硅粉快速下料装置.pdf
即时传输及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佩戴牢固的蓝牙耳机.pdf
基于3D激光雷达的移动机器人位姿跟踪方法及装置.pdf
基于模型协作的数据加权学习方法.pdf
蓝牙耳机信号传输测试装置.pdf
异常报价监控方法、系统、计算机及存储介质.pdf
混凝土布料任务动态控制方法及系统.pdf
转载溜槽及包括其的带式输送机系统.pdf
基于大数据的计算手术后目标血红蛋白的方法及系统.pdf
中频炉换炉开关.pdf
患者数据可视化管理系统及方法.pdf
基于ZIGBEE和GPRS技术深水网箱水质监控系统.pdf
一种用于生物质快速热解蒸气高效除尘的装置和方法.pdf
一种等温两步离子交换制备力学敏感玻璃的方法.pdf
一种可与黑板擦自动清洁机配套使用的组合式黑板擦.pdf
硬脆材料的激光钻孔方法.pdf
一种基于摄像头的尺寸测量方法及装置.pdf
光纤传感器光路系统.pdf
推车装置.pdf
一种粉煤灰基二氧化碳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可对手机进行存放充电的汽车仪表板.pdf
一种旋转式管线夹结构.pdf
一种钼硫分离的方法.pdf
三滚轮整体加载滚针光弹流试验机.pdf
一种干熄焦莫来石砖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气门的防锈处理设备.pdf
动物油脂专用矿物基脱色组合物的生产方法.pdf
基于90度圆心角扇形分配盒的灌浆装置.pdf
玻璃纤维拉丝机的主轴往复支撑结构.pdf
一种寻隙传感器.pdf
相关文档
更多![校服生产中的熨烫装置.pdf](/Images/s.gif)
![改进的稀油润滑站.pdf](/Images/s.gif)
![带有熔盐储热的分布式能源多联供系统.pdf](/Images/s.gif)
![提升门滑轨用固定安装结构.pdf](/Images/s.gif)
![用于提升尿素品质传感器检测精度的辅助装置.pdf](/Images/s.gif)
![密闭式干气取样器.pdf](/Images/s.gif)
![便携式水质检测箱.pdf](/Images/s.gif)
![新型气体变送器.pdf](/Images/s.gif)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试验装置.pdf](/Images/s.gif)
![门框用铝箔加热器.pdf](/Images/s.gif)
![高低温真空摩擦磨损试验机.pdf](/Images/s.gif)
![可有效控制烘干温度的建材生产装置.pdf](/Images/s.gif)
![建筑施工用卸料平台.pdf](/Images/s.gif)
![恒温出水装置及电热水器.pdf](/Images/s.gif)
![用于纺织生产的纺织机架.pdf](/Images/s.gif)
![改进的牵伸卷绕成型装置.pdf](/Images/s.gif)
![工程机械车辆用空气滤芯.pdf](/Images/s.gif)
![工程机械车辆用轮胎结构.pdf](/Images/s.gif)
![稳定进料型门窗组角机.pdf](/Images/s.gif)
![能够进行温湿度监控的电力领域用驱鸟设备.pdf](/Images/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