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器.pdf
《按摩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按摩器.pdf(5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955326.4 (22)申请日 2019.11.13 (73)专利权人 沈卫明 地址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城南新 村54幢503室 (72)发明人 沈卫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商专润文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317 代理人 朱栋梁 (51)Int.Cl. A61H 15/00(2006.01) A61H 39/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按摩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按摩器, 包括按摩主 体和把手, 所述。
2、按摩主体包括底座、 主按摩珠、 主 按摩珠座、 辅按摩珠和辅按摩珠座, 所述主按摩 座固接于所述底座中心处, 所述主按摩座中设有 主按摩珠, 所述底座四角设有4个辅按摩座, 所述 辅按摩座中设有辅按摩珠, 所述底座四周侧壁设 有弧形凹槽。 主体结构较为简单, 体积较小成本 较为低廉, 并且设有5个按摩珠, 中间的突出按摩 珠能按压颈椎腰椎小腿等重要部位, 增加按摩效 果; 按摩珠可以滚动还可以减少与人体肌肤的摩 擦力, 按摩效果较好而且不会损伤肌肤。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11356644 U 2020.08.28 CN 211356644 U 1.一种按摩器, 其特征。
3、在于: 包括按摩主体(1), 所述按摩主体(1)包括底座(15)、 主按 摩珠(12)、 主按摩座(11)、 辅按摩珠(13)和辅按摩座(14), 所述主按摩座(11)固接于所述底 座(15)中心处, 所述主按摩座(11)中设有主按摩珠(12), 所述底座四角设有4个辅按摩座 (14), 所述辅按摩座(14)中设有辅按摩珠(13), 所述底座(15)四周侧壁设有弧形凹槽(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摩器, 其特征在于, 4个所述辅按摩座(14)大小相同, 4 个所述辅按摩珠(13)大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摩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按摩座(11)的直径大于所述 辅。
4、按摩座(14)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摩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按摩珠(12)可以在所述主按 摩座(11)中滚动, 所述辅按摩珠(13)可以在所述辅按摩座(14)中滚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摩器,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把手(2), 2个所述把手(2)固 接于所述底座2侧的弧形凹槽(16)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按摩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2)包括顶部(21)、 握持部 (22)和连接部(23), 所述握持部(22)一端和所述顶部(21)固接, 所述握持部(22)另一端和 所述连接部(23)一端固接, 所述连接部(23)另一端和所述底座(15)固接。。
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按摩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握持部(22)表面为粗糙磨砂 面。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356644 U 2 一种按摩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庭按摩器械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按摩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身体常常处于亚健康状态, 于是 需要使用一些按摩器械来调理身体。 一般的按摩器结构较为复杂, 不利于携带放置, 而且功 能较为单一, 只能对固定位置进行按摩。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按摩器, 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000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
6、按摩器, 包括按摩主体和把手, 所述按摩主体包括底座、 主 按摩珠、 主按摩珠座、 辅按摩珠和辅按摩珠座, 所述主按摩座固接于所述底座中心处, 所述 主按摩座中设有主按摩珠, 所述底座四角设有4个辅按摩座, 所述辅按摩座中设有辅按摩 珠, 所述底座四周侧壁设有弧形凹槽。 000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4个所述辅按摩座大小相同, 4个所述辅按摩珠大小相同。 000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主按摩座的直径大于所述辅按摩座的直径。 000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主按摩珠可以在所述主按摩座中滚动, 所述副按摩珠3可 以在所述辅按摩座中滚动。 000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个所述把手固接于所述底座。
7、侧的弧形凹槽上。 000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把手包括顶部、 握持部和连接部, 所述握持部一端和所述 顶部固接, 所述握持部另一端和所述连接部一端固接, 所述连接部3另一端和所述底座固 接。 00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握持部表面为粗糙磨砂面。 00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按摩器的优点是主体结构较为简单, 体积较小成本较为低 廉, 并且设有5个按摩珠, 中间的突出按摩珠能按压颈椎腰椎小腿等重要部位, 增加按摩效 果; 按摩珠可以滚动还可以减少与人体肌肤的摩擦力, 按摩效果较好而且不会损伤肌肤。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按摩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
8、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按摩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按摩器的把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 如图1-图3中所示: 001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按摩器, 包括按摩主体1和把手2, 按摩主体1包括底座15、 说明书 1/2 页 3 CN 211356644 U 3 主按摩珠12、 主按摩珠座11、 辅按摩珠13和辅按摩珠座14, 主按摩座11固接于底座15中心 处, 主按摩座11中设有主按摩珠12, 底座四角设有4个辅按摩座14, 辅按摩座14中设有辅按 摩。
9、珠13, 底座15四周侧壁设有弧形凹槽16; 该设计可以使按摩珠按摩身体不同的穴位。 0018 4个辅按摩座14大小相同, 4个辅按摩珠13大小相同, 使得辅按摩珠13所受到力度 相同。 0019 主按摩座11的直径大于辅按摩座14的直径, 使得主按摩珠12可以按压到颈椎腰椎 小腿等凹凸不平的部位。 0020 述主按摩珠12可以在主按摩座11中滚动, 副按摩珠13可以在辅按摩座14中滚动; 该设计防止肌肤被损伤。 0021 2个把手2固接于底座2侧的弧形凹槽16上, 使得按摩器可以两端施力, 增加按摩效 果。 0022 把手2包括顶部21、 握持部22和连接部23, 握持部22一端和顶部21固。
10、接, 握持部22 另一端和连接部23一端固接, 连接部23另一端和底座15固接, 使得把手连接更为牢固。 0023 握持部22表面为粗糙磨砂面, 增加握持时的摩擦力, 防止手滑。 0024 在具体按摩中, 可以根据需要按摩的部位灵活调整使用方法; 在按摩腰椎部位时, 可以躺在按摩器上, 使按摩器正对按摩部位, 主按摩珠12施加较大力度按摩穴位, 辅按摩珠 12按压辅助穴位, 缓解身体不适; 同理还可适用于颈椎手脚关节等部位按摩。 0025 当身体有局部需要按摩时, 可以握住把手2, 使按摩主体1在身体上滑动但不会损 伤皮肤, 舒经活络, 放松肌体, 有较好的按摩效果。 0026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相似的变形和改进, 这些也视为 实用新型保护之内。 说明书 2/2 页 4 CN 211356644 U 4 图1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1/1 页 5 CN 211356644 U 5 。
- 内容关键字: 按摩
硫磺或硫铁矿制酸低温废热回收装置.pdf
沙蚕养殖装置.pdf
木材生产加工的翻转输送装置.pdf
马铃薯贮藏装置.pdf
自动输送扎花机.pdf
便于下料的不锈钢板压弯装置.pdf
海洋潮汐的水位监测仪安装装置.pdf
采血冰浴盒及样本固定装置.pdf
基于活性炭吸附脱附的有机废气连续处理系统.pdf
水利勘测水位计.pdf
微型高压放气阀.pdf
燃气管内壁清洁设备.pdf
光伏支架表面热镀锌装置.pdf
软管收卷调节机构及收卷机.pdf
转子线圈绕线压线装置.pdf
陶瓷坯泥生产设备.pdf
FRID通道式扫描机.pdf
智能电网安全运维监测装置.pdf
密封性好的细胞培养皿.pdf
计算机散热装置降噪组件.pdf
间续进料机构.pdf
电解液配置系统.pdf
实验小鼠喂药装置.pdf
智能防脱机械手.pdf
槽钢的压延结构.pdf
局部集中载荷作用下的组合梁精细化应力位移分析方法.pdf
精准按摩机芯机构.pdf
位置自动调节的热压装置.pdf
用于糠醛生产的糠醛渣输送装置.pdf
硫酸钾镁盐添加剂饲料生产用搅拌式混合装置.pdf
AIP三维堆叠TR气密封装组件.pdf
应急储能电源系统及应急储能电源.pdf
便于添加消毒液的畜牧疫病防疫用消毒喷雾装置.pdf
针头穿线辅助装置.pdf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抗拔空心桩连接结构.pdf
用于调整舵机零位的简易测试支架.pdf
电力工程用电缆放线盘.pdf
工业废气检测用废气取样装置.pdf
塑胶模具的冷却装置.pdf
锚栓组合件安装辅助装置.pdf
便于连接的转臂.pdf
皮肤科用取样装置.pdf
造纸机固定式跳浆刮水板机构.pdf
油烟净化异味去除一体机.pdf
用于挤出机的高效过滤装置.pdf
快速粘印泥盖章装置.pdf
密闭空间检修误启动安全保护装置.pdf
可靠性试验台的液压系统.pdf
井下节流气井井筒模拟实验装置.pdf
用于玻璃幕墙的衬板安装结构.pdf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