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集尘袋的吸尘器.pdf

上传人:梁腾 文档编号:11550756 上传时间:2021-10-05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2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设有集尘袋的吸尘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设有集尘袋的吸尘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设有集尘袋的吸尘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文档描述:

《设有集尘袋的吸尘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有集尘袋的吸尘器.pdf(2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998491.8 (22)申请日 2019.11.19 (66)本国优先权数据 201921813362.7 2019.10.25 CN (73)专利权人 天佑电器 (苏州) 有限公司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 亭融街8号 (72)发明人 刘海平王峰胡彬韩益民 (51)Int.Cl. A47L 5/12(2006.01) A47L 9/00(2006.01) A47L 9/1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设有集尘袋的吸尘器 (57)摘。

2、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有集尘袋的吸尘 器, 包含: 壳体, 壳体设有集尘腔; 操作件, 操作件 至少包含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 支架, 支架收容 于集尘腔, 操作件处于第一状态时, 支架与操作 件相连; 支撑板, 集尘袋安装于支撑板; 转动件, 支架与转动件相连, 且支架可绕转动件由第一位 置与第二位置间转动, 操作件处于第一状态时, 支架位于第一位置; 壳体还包含连接件, 支架位 于第一位置时, 安装于支架的支撑板与连接件相 连; 操作件处于第二状态时, 支架与操作件分离, 支架与支撑板共同向第二位置运动, 使得支撑板 与连接件分离, 从而使得支撑板与支架分离。 本 实用新型的吸尘器用户无。

3、需接触集尘袋便可以 将集尘袋快速取下。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1页 CN 211355187 U 2020.08.28 CN 211355187 U 1.一种设有集尘袋的吸尘器, 包含: 壳体, 所述壳体限定出集尘腔; 支架, 所述支架收容于所述集尘腔; 操作件, 所述操作件可与所述支架相连; 支撑板, 所述集尘袋安装于所述支撑板; 转动件, 所述支架可绕所述转动件由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转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包含连接件, 所述操作件包含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 所述操作 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 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安装于所述支架的所述支撑板与所 述连接件相连; 所述操。

4、作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 所述支架带动所述支撑板共同向所述第 二位置运动, 使得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连接件分离, 从而使得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架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集尘袋的吸尘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件包含第一轴体 及第二轴体, 所述支架设于所述第一轴体及所述第二轴体之间, 且所述支架分别与所述第 一轴体及所述第二轴体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集尘袋的吸尘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尘器还包含至少一 个弹性件, 所述至少一个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转动件与所述支架之间, 所述弹性件一端与 所述壳体相连, 另一端与所述支架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集尘袋的吸尘器, 其特。

5、征在于, 所述支架还包含限位部, 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限位部配合以可分离地安装于所述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有集尘袋的吸尘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还包含滑槽, 所述支撑板可沿所述滑槽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有集尘袋的吸尘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包含开口部, 所述支撑板沿所述滑槽运动到第一预设位置, 且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 所述开口 部与所述连接件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有集尘袋的吸尘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固设于所述集 尘腔内, 且所述连接件包含凸起部, 所述操作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 所述支架带动所述支 撑板共同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 使得所。

6、述开口部与所述凸起部脱离, 从而所述支撑板由于 重力沿所述滑槽运动并与所述支架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集尘袋的吸尘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还包含卡持部, 所述操作件还包含配接部, 所述操作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 所述卡持部与所述配接部通 过卡扣相连, 所述操作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 所述卡持部与所述配接部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有集尘袋的吸尘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持部包含勾部, 所 述配接部包含卡槽, 所述操作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 所述勾部卡持于所述卡槽。 10.一种设有集尘袋的吸尘器, 其特征在于, 包含: 基座; 地刷组件, 所述地刷组件设于所述基座的下方,。

7、 且所述地刷组件与所述基座相连; 吸尘装置, 所述吸尘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基座, 所述吸尘装置包含第一工作状态 及第二工作状态, 所述吸尘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 所述吸尘装置安装于所述基座, 所述地刷组件与所述吸尘装置共同工作; 所述吸尘装置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 所述吸 尘装置与所述基座分离;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211355187 U 2 所述吸尘装置包含操作件, 通过所述操作件, 所述集尘袋可与所述吸尘装置分离。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211355187 U 3 设有集尘袋的吸尘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装置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设有。

8、集尘袋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便于用户进行清理, 现有的吸尘器有一部分设有集尘袋, 通过集尘袋收集灰 尘。 当集尘袋满了之后, 用户仅需从吸尘器上将集尘袋去下, 并更换新的集尘袋, 便可以继 续进行清洁作业, 以此, 一方面, 用户可更为快速地进行清洁作业, 另一方面, 用户无需经常 对吸尘器进行清洗, 更节省时间。 0003 现有的吸尘器的集尘袋主要通过以下方法取下: 一、 用户直接用手接触集尘袋, 将 集尘袋从安装装置上取下; 二、 吸尘器设有按钮及与其配合设置的卡扣结构, 卡扣结构同时 还与集尘袋配合, 以此, 用户按压按钮, 便可以实现集尘袋与卡扣结构的脱开, 从而可以快 。

9、速地更换集尘袋。 0004 然而上述取下集尘袋的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一、 在吸尘器工作完一段时间后, 集尘 袋表面吸附大量灰尘, 用户直接用户取下集尘袋时, 身体不可避免的会沾上灰尘, 影响用户 体验; 二、 为了实现集尘袋的稳定安装, 现有的吸尘器大多设有至少两个卡扣结构, 通过至 少两个卡扣结构同时卡持集尘袋, 以防止集尘袋意外脱落, 以此, 一方面, 吸尘器的整体结 构更为复杂, 另一方面, 易于使得集尘袋集满灰尘后, 无法与卡扣结构脱离, 从而用户按压 按钮无法使得集尘袋脱离吸尘器, 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户无需接触集尘袋便可以将。

10、集尘袋 快速取下的吸尘器。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设有集尘袋的吸 尘器, 包含: 壳体, 所述壳体限定出集尘腔; 支架, 所述支架收容于所述集尘腔; 操作件, 所述 操作件可与所述支架相连; 支撑板, 所述集尘袋安装于所述支撑板; 转动件, 所述支架可绕 所述转动件由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转动; 所述壳体还包含连接件, 所述操作件包含第一 状态及第二状态; 所述操作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 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安装于所 述支架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连接件相连; 所述操作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 所述支架带动 所述支撑板共同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 使得。

11、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连接件分离, 从而使得所述 支撑板与所述支架分离。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转动件包含第一轴体及第二轴体, 所述支架设于所述第一轴体及 所述第二轴体之间, 且所述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一轴体及所述第二轴体相连。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吸尘器还包含至少一个弹性件, 所述至少一个所述弹性件设于所 述转动件与所述支架之间, 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壳体相连, 另一端与所述支架相连。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支架还包含限位部, 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限位部配合以可分离地安 装于所述支架。 说明书 1/6 页 4 CN 211355187 U 4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限位部还包含滑槽, 所。

12、述支撑板可沿所述滑槽运动。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支撑板包含开口部, 所述支撑板沿所述滑槽运动到第一预设位置, 且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 所述开口部与所述连接件相连。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连接件固设于所述集尘腔内, 且所述连接件包含凸起部, 所述操作 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 所述支架带动所述支撑板共同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 使得所述开 口部与所述凸起部脱离, 从而所述支撑板由于重力沿所述滑槽运动并与所述支架分离。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支架还包含卡持部, 所述操作件还包含配接部, 所述操作件处于所 述第一状态时, 所述卡持部与所述配接部通过卡扣相连, 所述操作件处于所述第二状。

13、态时, 所述卡持部与所述配接部分离。 0014 进一步地, 所述卡持部包含勾部, 所述配接部包含卡槽, 所述操作件处于所述第一 状态时, 所述勾部卡持于所述卡槽。 001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 一种设有集尘袋 的吸尘器, 包含: 基座; 地刷组件, 所述地刷组件设于所述基座的下方, 且所述地刷组件与所 述基座相连; 吸尘装置, 所述吸尘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基座, 所述吸尘装置包含第一工 作状态及第二工作状态, 所述吸尘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 所述吸尘装置安装于所 述基座, 所述地刷组件与所述吸尘装置共同工作; 所述吸尘装置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

14、 所述吸尘装置与所述基座分离; 所述吸尘装置包含操作件, 通过所述操作件, 所述集尘袋可 与所述吸尘装置分离 0016 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的技术效果 0017 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将支撑板安装上支架后, 推动支架运动至第一位置, 此时, 操 作件处于第一状态, 操作件与支架相连, 支撑板与壳体内的连接件相连; 支架可绕设于壳体 内的转动件由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转动, 用户可通过对操作件施加外力, 以使得操作件 处于第二状态, 此时, 支架与操作件分离, 支架与支撑板共同向第二位置运动, 使得支撑板 与连接件分离, 支撑板由于重力与支架分离。 用户仅需操作所述操作件, 便可以使得安装于 支撑板的集。

15、尘袋与支撑板一起与吸尘器分离, 而无需直接接触集尘袋。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吸尘器的整机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吸尘装置的剖视图; 0020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吸尘装置的尘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操作件处于第一状态时尘盖的剖视图; 0023 图6为图5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4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操作件处于第二状态时尘盖的第一视角的剖视 图; 0025 图8为图7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6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操作件。

16、处于第二状态时尘盖的第二视角的剖视 图; 0027 图10为图9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说明书 2/6 页 5 CN 211355187 U 5 0028 图11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吸尘装置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但这些实施方 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 方法、 或 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30 需要理解的是,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第一” 、“第二” 等术语仅用 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

17、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 量。 由此, 限定有 “第一” 、“第二”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 0031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相连” 、“连接” 等术 语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活动连接, 还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成一 体;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 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 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2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 征之 “上”。

18、 或之 “下” 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 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 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0033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多” 是指两个 或两个以上。 0034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设有集尘袋的吸尘器, 可以是手持吸尘器, 桶式吸尘器、 立式吸 尘器或其他使用集尘袋的清洁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 以立式吸尘器为例。 0035 请参考图1-图11, 所述吸尘器包含吸尘装置1、 基座2、 地刷组件3、 手柄4及软管5。 所述吸尘装置1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基座2, 以此, 一方面, 用户可以通过所述地刷组件3对 家庭地面进行全面清。

19、扫, 清洁效率高, 另一方面, 若用户仅需对一个面积较小或不适于地刷 组件3工作的区域进行清扫, 用户可以拆下所述吸尘装置1并手持所述吸尘装置1进行清洁 作业, 从而用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清洁方式, 更为快速地进行家庭房间的清扫, 提高了用户体验。 所述手柄4通过导管21与所述基座2相连, 以此, 用户可通过所述手柄4携 带所述吸尘器进行清洁作业, 清洁作业更为方便, 进一步地, 带有灰尘的气流由所述地刷组 件3进入所述基座2后, 先通过所述导管21, 再由所述软管5进入所述吸尘装置1。 需要注意的 是,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地刷组件3设于所述基座2的上方, 且所述地刷组件3与所述基座。

20、2相 连。 所述吸尘装置1包含工作组件, 所述工作组件可产生吸尘气流,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工作 组件至少包含叶轮及驱动所述叶轮转动的电机; 所述吸尘装置1至少包含第一工作状态及 第二工作状态, 所述吸尘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 所述吸尘装置1安装于所述基座2, 所述地刷组件与所述吸尘装置共同工作, 所述吸尘气流由所述地刷组件3进入所述基座2, 并由所述基座2进入所述吸尘装置1, 以此用户可通过地刷组件3快速地进行清洁作业; 所述 吸尘装置1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 所述吸尘装置1与所述基座2分离, 所述吸尘气流直接进入 所述吸尘装置1, 以此用户可根据需要, 从所述基座2上取下所述吸尘装置1。

21、, 并携带吸尘装 置1进行清洁作业。 需要注意的是, 在其他实施例中, 所述吸尘装置1还包含第三工作状态, 所述手柄连接有吸嘴(未图示), 当所述吸尘装置1处于所述第三工作状态时, 用户可同时通 说明书 3/6 页 6 CN 211355187 U 6 过所述吸嘴及所述地刷组件3进行清洁作业, 以此, 清洁效率更高。 0036 所述吸尘装置1包含壳体11, 所述壳体11限定出集尘腔111, 所述壳体11还包含尘 盖112, 所述吸尘装置1还包含开关12, 通过所述开关12, 用户可直接取下所述尘盖112以打 开所述集尘腔111。 具体地, 所述开关12设于所述尘盖112上, 且所述开关12包含。

22、第一连接端 121, 对应地, 所述壳体11设有第二连接端113, 当所述开关12处于关闭状态时, 所述第一连 接端121与所述第二连接端113相卡接; 当用户需要取下所述尘盖112时, 可抬起所述开关 12, 此时, 所述第一连接端121与所述第二连接端113脱离卡接, 所述尘盖112与所述吸尘装 置1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连接端121与所述第二连接端113通过卡扣方式相连接。 进一步地, 所述开关12还包含第一回复件122, 所述第一回复件122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弹 簧, 当用户撤去对所述开关12施加的外力时, 所述弹簧推动所述开关12回复原位置。 需要注 意的是, 用户通过抬起。

23、所述开关12以取下所述尘盖112仅是一种实施例, 在其他实施例中, 对所述第一连接端121及所述第二连接端113作适应性的改动, 则可实现用户通过其他方式 操作所述开关12以取下所述尘盖112, 比如: 按压所述开关12或转动所述开关12, 相关内容 这里便不再赘述。 0037 所述吸尘器设有集尘袋14, 所述吸尘器工作所收集的灰尘存储于所述集尘袋14, 待所述集尘袋14集满灰尘后, 用户更换新的集尘袋便可以继续执行清洁作业。 具体地, 所述 集尘袋14设于所述集尘腔111内,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集尘袋14安装于所述尘盖112内, 所述 尘盖112上还设有操作件13, 用户从所述吸尘装置1上。

24、取下所述尘盖112后, 可对所述操作件 13施加外力以使得所述集尘袋14脱落, 从而用户无需直接接触所述集尘袋14, 便可以将所 述集尘袋14从所述尘盖112上取下, 不会沾染所述集尘袋14上的灰尘, 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 一步地, 所述操作件13包含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 所述操作件13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 所述 集尘袋14保持稳定地安装于所述尘盖112; 所述操作件13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 所述集尘袋 14可与所述尘盖112分离。 需要注意的是, 所述操作件13并不局限于仅有所述第一状态及所 述第二状态, 当所述操作件13受到外力作用, 发生运动, 并位于所述第一状态的位置及所述 第二状态的。

25、位置之间时, 所述操作件13处于其他状态。 0038 所述吸尘器还包含支撑板15, 所述集尘袋14安装于所述支撑板15, 且所述支撑板 15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尘盖112。 具体地, 所述集尘袋14贴附于所述支撑板15, 所述集尘袋 14与所述支撑板15共同安装于所述尘盖112。 在所述集尘袋14集满灰尘后, 用户可携带所述 吸尘装置1到垃圾桶旁, 通过操作所述操作件13, 便使得所述支撑板15脱离所述尘盖112, 从 而所述支撑板15与所述集尘袋14一同落入垃圾桶中, 以此, 用户仅需更换新的贴附有所述 集尘袋14的所述支撑板15即可继续执行清洁作业。 需要注意的是, 所述集尘袋14贴附于所 。

26、述支撑板15仅是一种较优的实施例, 在其他实施例中, 所述集尘袋14与所述支撑板15也可 以是可拆卸地相连, 用户可只丢弃所述集尘袋14而回收所述支撑板15。 0039 所述吸尘器还包含支架16, 所述支撑板15可分离地安装于所述支架16, 所述支架 16收容于所述集尘腔111内, 且所述支架16安装于所述尘盖112。 所述操作件13处于所述第 一状态时, 所述支架16与所述操作件13相连。 具体地, 所述支架16包含卡持部161, 所述操作 件13包含配接部131, 所述操作件13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 所述卡持部161与所述配接部131 相连,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卡持部161构造为勾部。

27、, 所述配接部131构造为卡槽, 所述操 作件13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 所述勾部卡持于所述卡槽, 以此, 所述操作件13与所述支架16 说明书 4/6 页 7 CN 211355187 U 7 卡接, 需要注意的是, 在其他实施例中, 所述操作件13与所述支架16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 是其他卡扣方式, 而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连接方式。 0040 所述吸尘器还包含转动件17, 所述支架16与所述转动件17相连, 且所述支架16可 绕所述转动件17由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转动, 所述操作件13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 所述 支架16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具体地, 用户将所述支撑板15安装到所述支架16后, 所。

28、述支撑板 15可与所述支架16一同绕所述转动件17转动; 所述壳体11还包含连接件114, 所述支架16位 于所述第一位置时, 安装于所述支架16的所述支撑板15与所述连接件114相连, 在优选的实 施例中, 用户可沿第一方向m转动所述支架16至所述第一位置, 此时所述支撑板15与所述连 接件114相连, 所述操作件13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且所述卡持部161与所述配接部131相连; 用户对所述操作件13施加外力以使得所述操作件13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所述卡持部161与 所述配接部131分离, 使得所述支撑板15与所述支架16共同绕所述转动件17向所述第二位 置运动, 从而使得所述支撑板15与所。

29、述连接件114分离, 此时, 所述支撑板15由于重力与所 述支架16分离; 用户仅需操作所述操作件13, 便可以使得安装于所述支撑板15的所述集尘 袋14与支撑板15一起与所述尘盖112分离, 而无需直接接触所述集尘袋14。 需要注意的是, 所述第二位置区别于所述第一位置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位置可以是与水平面持 平的, 在其他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位置也可以根据吸尘器的结构设计自行选择。 0041 进一步地, 所述转动件17包含第一轴体171及第二轴体172, 所述支架16设于所述 第一轴体171及所述第二轴体172之间, 且所述支架16分别与所述第一轴体171及所述第二 轴体172。

30、相连, 具体地, 所述支架16包含第一导管162及第二导管163, 所述第一导管162套设 于所述第一轴体171, 所述第二导管163套设于所述第二轴体172, 以此, 所述支架16安装于 所述轴体17, 且所述支架16可同时绕所述第一轴体171及所述第二轴体172转动, 当然, 需要 注意的是, 在其他实施例中, 也可以是所述转动件17为导管, 而所述支架16包含转轴, 所述 转动件17的导管套设于所述支架16的转轴, 以此, 所述支架16也可以绕所述转动件17转动。 所述吸尘器包含至少一个弹性件18, 所述至少一个所述弹性件18设于所述转动件17及所述 支架16之间, 且所述弹性件18一端。

31、与所述壳体11相连, 另一端与所述支架16相连。 在优选的 实施例中, 所述壳体11内设有两个所述弹性件18, 所述弹性件18为扭簧, 且所述两个所述弹 性件18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轴体171及所述第二轴体172, 以此, 用户沿所述第一方向m推动 所述支架16以使得所述支架16绕所述转动件17转动, 所述支架16转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 所述卡持部161与所述配接部131卡接, 此时所述操作件13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所述弹性件 18处于被扭转状态, 所述支架16具有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的趋势; 所述操作件13处于所述 第二状态时, 所述卡持部161与所述配接部131分离, 则所述弹性件18促使所述。

32、支架16与所 述支撑板15共同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 需要注意的是, 所述转动件17包含所述第一轴体171 及所述第二轴体172仅是一种较优的实施例, 在其他实施例中, 所述转动件17也可以是一个 整体, 且所述支架16套设于所述转动件17, 所述弹性件18设于所述支架16与所述转动件17 之间, 所述弹性件18一端与所述支架16相连, 一端与所述转动件17相连, 以此, 所述支架16 绕所述转动件17转动时, 所述弹性件18也可以是处于被扭转状态, 并使得所述支架16具有 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的趋势。 需要注意的是, 所述弹性件18仅需要保持一端与所述支架16 相连即可, 其另一端可以是与所述转。

33、动件17相连, 也可以是与所述壳体11相连, 或与设于所 述壳体11内的其他位置固定的结构相连。 同时, 所述第一位置在本实施例中, 具体为所述支 说明书 5/6 页 8 CN 211355187 U 8 架16与地面基本垂直设置的位置, 当然, 需要注意的是, 在其他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位置可 以是根据用户需求自行设置。 0042 进一步地, 所述支架16还包含限位部, 所述支撑板15可与所述限位部配合以可分 离地安装于所述支架16。 具体地, 所述限位部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滑槽164(164 ), 所述支 撑板15可沿所述滑槽164(164 )运动, 且所述支撑板15包含开口部151, 所述。

34、开口部151可与 所述连接件114相连。 所述支架16设有两个相对应的滑槽164(164 ), 用户可通过所述滑槽 164(164 )将所述支撑板15安装到所述支架16上, 后用户可推动所支架16沿所述第一方向m 转动; 当所述支撑板15沿所述滑槽164(164 )运动到第一预设位置, 且所述支架16位于所述 第一位置时, 所述开口部151与所述连接件114相连, 以此, 当所述操作件13处于所述第一状 态时, 所述连接件114可与所述支撑板15配合以阻止所述支撑板15向下运动, 从而所述支撑 板15及所述集尘袋14稳定地安装于所述尘盖112; 而当所述操作件13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 所述支架。

35、16与所述支撑板15一同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 以此, 所述开口部151与所述连接件 114分离, 从而所述支撑板15由于重力沿着所述滑槽164(164 )向下运动, 直至与所述支架 16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连接件114固设于所述集尘腔111内, 且所述连接件114包含凸 起部, 以此, 所述开口部151可与所述凸起部卡合。 同时, 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与所述连接件 114的具体位置及所述支架16的所述第一位置相关, 以使得所述支架16转动到所述第一位 置时, 所述开口部151与所述连接件114相连。 需要注意的是, 所述限位部具体为滑槽仅是一 种较优的实施例, 在其他实施例中, 所述限位部。

36、也可以仅包含挡板, 所述支撑板15可贴合于 所述挡板即可, 当所述支撑板15与所述连接件114分离后, 所述支撑板15由于重力直接与所 述限位部分离, 而无需沿所述滑槽运动。 0043 所述操作件13部分设于所述集尘腔111内以与所述卡持部161相连, 部分设于所述 集尘腔111外以供用户操作。 具体地, 所述操作件13包含按压部132及第二回复件133, 所述 按压部132部分设于所述集尘腔111外以供用户操作, 而所述配接部131至少部分设于所述 集尘腔111内以与所述卡持部161相连。 用户可通过按压所述按压部132以使得所述操作件 13运动, 从而使得所述配接部131与所述卡持部161。

37、分离; 所述第二回复件133具体构造为弹 簧, 当用户按压所述按压部132时, 所述第二回复件133被压缩, 而用户撤去对所述按压部 132施加的外力时, 所述第二回复件133推动所述操作件13回复原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 用户 通过按压所述按压部132实现所述尘袋14的解锁仅是一种实施例, 在其他实施例中, 对所述 卡持部161及所述配接部131作适应性的改动, 即可实现用户通过旋转所述操作件13或抬起 所述操作件13以实现所述尘袋14的解锁, 相关内容不再赘述。 0044 应当理解, 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 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 个独立的技术方案, 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

38、仅是为清楚起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 明书作为一个整体, 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 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 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 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 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 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6/6 页 9 CN 211355187 U 9 图1 说明书附图 1/11 页 10 CN 211355187 U 10 图2 说明书附图 2/11 页 11 CN 211355187 U 11 图3 说明书附图 3/11 页 1。

39、2 CN 211355187 U 12 图4 说明书附图 4/11 页 13 CN 211355187 U 13 图5 说明书附图 5/11 页 14 CN 211355187 U 14 图6 说明书附图 6/11 页 15 CN 211355187 U 15 图7 说明书附图 7/11 页 16 CN 211355187 U 16 图8 说明书附图 8/11 页 17 CN 211355187 U 17 图9 说明书附图 9/11 页 18 CN 211355187 U 18 图10 说明书附图 10/11 页 19 CN 211355187 U 19 图11 说明书附图 11/11 页 20 CN 211355187 U 20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设有 集尘 吸尘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设有集尘袋的吸尘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155075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