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头枕结构.pdf
《汽车座椅头枕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座椅头枕结构.pdf(8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2004636.4 (22)申请日 2019.11.19 (73)专利权人 苏州金福美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 灵山路399号 (72)发明人 刘金 (51)Int.Cl. B60N 2/888(2018.01) B60N 2/885(2018.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结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头枕结构, 包括头枕本体, 所述头枕本体的内部包覆有U形 连接支架, 所述U形连接支架的内侧面固。
2、定连接 有横向增强杆, 所述横向增强杆的外表面固定连 接有纵向增强杆, 所述横向增强杆的数量为三 个, 最下方所述横向增强杆的外表面活动套装有 活动座, 所述活动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接杆。 通过设置拉簧以及第一永磁铁和第二永磁铁的 配合使得车辆在受到后方车辆的冲击时能够对 人的头部进行缓冲进而能够保护人们的进步不 会受到冲击, 通过设置压力检测器和减速电机和 第一直齿条以及第二直齿条的配合使得车辆在 受到侧面的冲击时可以快速的将侧面柔性护板 弹出进而可以从侧面将人们的头部进行保护。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11364357 U 2020.08.28 CN 21136435。
3、7 U 1.一种汽车座椅头枕结构, 包括头枕本体 (1) , 所述头枕本体 (1) 的内部包覆有U形连接 支架 (6) , 所述U形连接支架 (6) 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横向增强杆 (9) , 所述横向增强杆 (9) 的 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纵向增强杆 (7) , 所述横向增强杆 (9) 的数量为三个, 最下方所述横向增 强杆 (9) 的外表面活动套装有活动座 (5) , 所述活动座 (5) 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接杆 (3) , 其 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座 (5) 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簧 (8) , 所述拉簧 (8) 的顶部与中间所述横向 增强杆 (9) 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插接杆 (3) 的外侧面固。
4、定连接有第一永磁铁 (11) , 所述U形 连接支架 (6) 底部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永磁铁 (11) 相配合的第二永磁铁 (4) , 所述头 枕本体 (1) 内腔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压力检测器 (15) , 所述头枕本体 (1) 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 有控制器 (12) , 所述头枕本体 (1) 内腔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 (19) , 所述减速电机 (19) 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 (18) , 所述头枕本体 (1) 内腔的正面位于齿轮 (18) 的侧面固定安 装有卡接轨 (16) , 所述卡接轨 (16) 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第一直齿条 (14) , 所述第一直齿条 (14) 的外表面与齿轮。
5、 (18) 的外表面啮合传动连接, 所述头枕本体 (1) 内腔的正面固定安装 有滑道 (13) , 所述滑道 (13) 的正面滑动安装有侧面柔性护板 (17) , 所述头枕本体 (1) 的侧面 开设有与侧面柔性护板 (17) 相配合的连通口 (2) , 所述第一直齿条 (14) 的一端贯穿卡接轨 (16) 并延伸至卡接轨 (16) 的另一端且与侧面柔性护板 (17) 的侧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头枕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接轨 (16) 的数量 为两个, 另一所述卡接轨 (16) 的内部滑动卡接有与齿轮 (18) 相啮合的第二直齿条 (20) , 所 述侧面柔性护。
6、板 (17) 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第二直齿条 (20) 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侧面柔性护 板 (17) 的内侧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头枕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直齿条 (14) 和 第二直齿条 (20) 分别位于正前方和正后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头枕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接杆 (3) 的数量 为两个, 两个所述插接杆 (3) 的内部通过中间焊接杆 (10) 进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头枕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 (12) 与压力 检测器 (15) 以及减速电机 (19) 之间为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
7、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头枕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检测器 (15) 的 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压力检测器 (15) 的测量值不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头枕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枕本体 (1) 的正 面开设有与头部相配合的凹槽。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364357 U 2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装置, 具体是一种汽车座椅头枕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座椅按形状可分为分开式座椅、 长座椅; 按功能可分为固定式、 可卸式、 调节 式; 按乘座人数可分为单人、 双人、 多人椅, 根据座椅的使用性能, 从最早。
8、的固定式座椅, 一 直发展到多功能的动力调节座椅, 有气垫座椅、 电动座椅、 立体音响座椅、 精神恢复座椅, 直 到电子调节座椅, 按材质分为真皮座椅和绒布座椅等, 还有一些特殊使用对象的座椅, 如儿 童座椅和赛车座椅等。 0003 汽车座椅最上防就是头枕, 目前使用的头枕只是起到一种简单的柔性承托作用, 结构比较简单, 但是当车辆受到后方车辆的冲击力时, 人的头部受到向后的力, 然而头枕不 会较大的形变去对人体的头部或者脖子跟随进行位置的变化进而无法更好的保护人体, 当 车辆受到侧面的力时人体的头部容易脱离头枕无法进行更好的防护进而无法对人进行更 好的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
9、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头枕结构,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 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结构, 包括头枕本体, 所述头枕本体的内部包覆有U形连接支 架, 所述U形连接支架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横向增强杆, 所述横向增强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有纵向增强杆, 所述横向增强杆的数量为三个, 最下方所述横向增强杆的外表面活动套装 有活动座, 所述活动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接杆, 所述活动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簧, 所述 拉簧的顶部与中间所述横向增强杆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插接杆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 永磁铁, 所述U形连接支架底部的内侧面固。
10、定连接有与第一永磁铁相配合的第二永磁铁, 所 述头枕本体内腔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压力检测器, 所述头枕本体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 器, 所述头枕本体内腔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 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 轮, 所述头枕本体内腔的正面位于齿轮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卡接轨, 所述卡接轨的内部滑动 安装有第一直齿条, 所述第一直齿条的外表面与齿轮的外表面啮合传动连接, 所述头枕本 体内腔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滑道, 所述滑道的正面滑动安装有侧面柔性护板, 所述头枕本体 的侧面开设有与侧面柔性护板相配合的连通口, 所述第一直齿条的一端贯穿卡接轨并延伸 至卡接轨的另一端且与侧面柔性护板的侧面固定连接。 00。
11、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 所述卡接轨的数量为两个, 另一所述卡接轨的内 部滑动卡接有与齿轮相啮合的第二直齿条, 所述侧面柔性护板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第二直 齿条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侧面柔性护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 所述第一直齿条和第二直齿条分别位于正前方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1364357 U 3 和正后方。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 所述插接杆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插接杆的内 部通过中间焊接杆进行连接。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 所述控制器与压力检测器以及减速电机之间为 电性连接。 0011 作为本。
12、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 所述压力检测器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压力检 测器的测量值不相同。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 所述头枕本体的正面开设有与头部相配合的凹 槽。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通过设置拉簧以及第一永磁铁和第二永磁铁 的配合使得车辆在受到后方车辆的冲击时能够对人的头部进行缓冲进而能够保护人们的 进步不会受到冲击, 通过设置压力检测器和减速电机和第一直齿条以及第二直齿条的配合 使得车辆在受到侧面的冲击时可以快速的将侧面柔性护板弹出进而可以从侧面将人们的 头部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一种汽车座椅头枕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一。
13、种汽车座椅头枕结构中的结构剖视图。 0016 图3为一种汽车座椅头枕结构中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0017 图中: 1、 头枕本体; 2、 连通口; 3、 插接杆; 4、 第二永磁铁; 5、 活动座; 6、 U形连接支 架; 7、 纵向增强杆; 8、 拉簧; 9、 横向增强杆; 10、 中间焊接杆; 11、 第一永磁铁; 12、 控制器; 13、 滑道; 14、 第一直齿条; 15、 压力检测器; 16、 卡接轨; 17、 侧面柔性护板; 18、 齿轮; 19、 减速电 机; 20、 第二直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9 请参阅。
14、图1-3,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结构, 包括头枕本体1, 头枕本体1的正面开设有 与头部相配合的凹槽, 凹槽能够对使得头部更加的舒适, 头枕本体1的内部包覆有U形连接 支架6, U形连接支架6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横向增强杆9, 横向增强杆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 纵向增强杆7, 横向增强杆9的数量为三个, 最下方横向增强杆9的外表面活动套装有活动座 5, 活动座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接杆3, 插接杆3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插接杆3的内部通过中 间焊接杆10进行连接, 中间焊接杆10有利于增强两个插接杆3之间的强度, 活动座5的顶部 固定连接有拉簧8, 拉簧8的顶部与中间横向增强杆9的底部固定连接, 插接杆3。
15、的外侧面固 定连接有第一永磁铁11, U形连接支架6底部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永磁铁11相配合的 第二永磁铁4, 通过设置拉簧8以及第一永磁铁11和第二永磁铁4的配合使得车辆在受到后 方车辆的冲击时能够对人的头部进行缓冲进而能够保护人们的进步不会受到冲击, 头枕本 体1内腔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压力检测器15, 压力检测器15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压力检测器15 的测量值不相同, 不同测量值的压力检测器15可以测量头枕本体1不同位置处的压力值进 而使得该装置的检测能够更加的准确, 头枕本体1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器12, 头枕本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1364357 U 4 体1内腔的。
16、正面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19, 控制器12与压力检测器15以及减速电机19之间为 电性连接, 减速电机1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18, 头枕本体1内腔的正面位于齿轮18的侧 面固定安装有卡接轨16, 卡接轨16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第一直齿条14, 第一直齿条14的外表 面与齿轮18的外表面啮合传动连接, 头枕本体1内腔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滑道13, 滑道13的正 面滑动安装有侧面柔性护板17, 卡接轨16的数量为两个, 另一卡接轨16的内部滑动卡接有 与齿轮18相啮合的第二直齿条20, 第一直齿条14和第二直齿条20分别位于正前方和正后 方, 这样使得第一直齿条14和第二直齿条20进行同步运动时不会出现。
17、相互阻挡的情况, 侧 面柔性护板17的数量为两个, 第二直齿条20的另一端与另一侧面柔性护板17的内侧面固定 连接, 头枕本体1的侧面开设有与侧面柔性护板17相配合的连通口2, 第一直齿条14的一端 贯穿卡接轨16并延伸至卡接轨16的另一端且与侧面柔性护板17的侧面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 压力检测器15和减速电机19和第一直齿条14以及第二直齿条20的配合使得车辆在受到侧 面的冲击时可以快速的将侧面柔性护板17弹出进而可以从侧面将人们的头部进行保护。 002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当车辆受到后方车辆的冲击时, 人的头部会向后进行 倾斜在进行倾斜的过程中由于拉簧8的拉力以及第一永磁铁11和第。
18、二永磁铁4之间的吸引 力作用使得头枕本体1绕着活动座5进行微量旋转进而对头部进行缓冲, 当车辆受到侧面的 冲击时压力检测器15会受到较大的力的作用并向控制器12发出信号, 控制器12控制减速电 机19进行快速工作进而带动齿轮18进行转动, 然后齿轮18分别带动第一直齿条14和第二直 齿条20在卡接轨16处进行移动进而带动两个侧面柔性护板17在滑道13上往头枕本体1的外 侧并穿过连通口2进而运动到外侧对人体的头部外侧进行防护进而保护头部不会受到侧向 力的作用。 002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 装” 、“相连”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 。
19、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 连接;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 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2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 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 式, 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 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 作出各种变化。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1364357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6 CN 211364357 U 6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7 CN 211364357 U 7 图3 说明书附图 3/3 页 8 CN 211364357 U 8 。
- 内容关键字: 汽车座椅 结构
井用踏步.pdf
油田用平板闸阀密封连接结构.pdf
混凝土搅拌装置.pdf
用于针织设备的供纱机构.pdf
魔方.pdf
防拱装置.pdf
2-乙基蒽醌生产用废酸处理装置.pdf
零件加工定位工装.pdf
水基压裂液搅拌装置.pdf
气动式料带接料台.pdf
电缆生产用托架.pdf
气体环境检测装置.pdf
建筑工程桩.pdf
混凝土保温体系.pdf
自动钉裤袢装置.pdf
无电动力驱动装置.pdf
多功能的离心泵生产加工装置.pdf
静脉设备摄像头模组异常检测的方法和系统.pdf
微模块机房环境监控方法及系统.pdf
供排水设备关联数据在线监测方法及系统.pdf
基于平均队列长度变化趋势的网络自适应拥塞控制方法.pdf
结合事件日志和知识图谱的流程操作序列生成方法及系统.pdf
计算机控制设备的运行功率监测系统.pdf
雷达产品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pdf
纬纱绕卷装置.pdf
基于代谢组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肺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及其应用.pdf
基于大模型的信息校验方法及装置.pdf
带有升降旋转摄像头的智能手表拍照控制方法及系统.pdf
公路施工用岩土取样装置.pdf
能够快速调节的建筑施工用垂直检测设备.pdf
中央空调冷热源节能智控系统.pdf
水上天然气管道支护结构.pdf
货船舱盖的滑动支撑.pdf
用于中医诊脉的脉压潜象探测法及其装置.pdf
滑块联杆式压力机.pdf
一种用复合材料制作的家具芯料及生产方法.pdf
一种改善硅钢片激光焊缝机械性能的工艺方法.pdf
用于风力涡轮机的驱动单元.pdf
用于通过渗透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方法和装置.pdf
编织预制件、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pdf
螺旋分级筛.pdf
一种煤矸石砖的制作方法.pdf
用于降低焦炉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的方法.pdf
包括门搁架的冰箱.pdf
含有多种稀土元素的合成尿素用二氧化碳原料气除氢催化剂.pdf
用于净化第一液体内容物且同时加热第二液体内容物的系统和方法.pdf
具有目标光学性质和一定形状的极柔软的复合立方体角逆反射片及其制作方法.pdf
含有至少一种含氢氟烷和氟化氢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含氢氟烷的制备方法和共沸组合物.pdf
光导玻璃纤维显示仪.pdf
多功能声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pdf
一种带有卸荷机构的水泥包装机螺旋灌装装置.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