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补水装置.pdf
《自动补水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补水装置.pdf(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2161793.6 (22)申请日 2019.12.06 (73)专利权人 埃帝斯工业温控设备 (上海) 有限 公司 地址 201614 上海市松江区彭丰路725号2 幢厂房A区 (72)发明人 赵德生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锡域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1371 代理人 马伟 (51)Int.Cl. E03B 11/00(2006.01) E03B 7/07(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自动补水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补水。
2、装置, 包括 水池, 所述水池的底部固定连通接有供水管, 所 述供水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蓄水箱, 所述水池 底部供水管的一侧设置有定滑轮, 所述蓄水箱底 部供水管的一侧设置有供水塞, 所述供水塞的一 侧固定连接有钢索, 所述钢索的另一端连接有浮 力球, 所述供水塞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 所 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支座, 所述蓄水 箱的一侧内壁设置有低水位传感器和高水位传 感器, 所述蓄水箱的一侧内壁顶部开设有进水 管, 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阀, 所述蓄水箱的 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利用浮 力和弹力的转换对水池自动补水, 且连能根据所 需调节水位线的高低。 权利要求书1。
3、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11368878 U 2020.08.28 CN 211368878 U 1.一种自动补水装置, 包括水池 (1) ,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池 (1) 的底部固定连通接有供 水管 (2) , 所述供水管 (2) 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蓄水箱 (3) , 所述水池 (1) 底部供水管 (2) 的一 侧设置有定滑轮 (4) , 所述蓄水箱 (3) 底部供水管 (2) 的一侧设置有供水塞 (5) , 所述供水塞 (5) 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钢索 (6) , 所述钢索 (6) 的另一端连接有浮力球 (7) , 所述供水塞 (5) 的 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 (8) , 所述弹簧。
4、 (8) 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支座 (9) , 所述蓄水箱 (3) 的一侧内壁底部设置有低水位传感器 (10) , 所述蓄水箱 (3) 的一侧内壁上端设置有高水 位传感器 (11) , 所述蓄水箱 (3) 的一侧内壁顶部开设有进水管 (12) , 所述进水管 (12) 上设置 有进水阀 (13) , 所述蓄水箱 (3) 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 (14)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水塞 (5) 为圆台锥形, 所述蓄水箱 (3) 与供水管 (2) 的连接处设置有与供水塞 (5) 相配合的槽孔 (15)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水装置, 。
5、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索 (6) 与浮力球 (7) 的 连接处设置有钢索卷轴 (16) , 可对钢索 (6) 进行收放, 所述钢索卷轴 (16) 带有锁死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索 (6) 穿过供水管 (2) 并绕过定滑轮 (4) 与浮力球 (7) 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力球 (7) 在水中所受 到的浮力大于弹簧 (8) 的弹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 (14) 与低水位传 感器 (10) 、 高水位传感器 (11) 和进水阀 (13) 电性连接构成完。
6、整控制回路, 并与外部电源电 性连接。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368878 U 2 一种自动补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箱补水技术领域, 具体来说, 涉及一种自动补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养殖、 栽培及等行业都会用到水箱。 水箱主要用于储存水以备牲畜或植物根系吸 水, 因为牲畜或植物根系的需水量较大, 所以水箱内的水需要经常补给。 但是现在的养殖及 栽培行业多为工业化, 人工对水箱进行补水的话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且效率不高, 因 此需要用到自动补水装置。 0003 现有自动补水装置一般采用水位感应器控制系统或杠杆连通器供水系统, 采用水 位感应器。
7、控制系统的自动补水装置只有在水位低于一定值时才会自动供水, 不能保证水箱 内的水处于恒定值; 采用杠杆连通器供水系统的自动补水装置能将水箱内的水控制在一定 量, 但不能对水位线的高低进行调节, 因此不能适用于不同水量的需要。 0004 因此提出一种能使水箱内的水处于恒定量, 且能根据所需调节水位线的高低, 以 适用于不同水量需要的自动补水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补水装置,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 有自动补水装置一般采用水位感应器控制系统或杠杆连通器供水系统, 采用水位感应器控 制系统的自动补水装置只有在水位低于一定值时才会自动供水, 不。
8、能保证水箱内的水处于 恒定值; 采用杠杆连通器供水系统的自动补水装置能将水箱内的水控制在一定量, 但不能 对水位线的高低进行调节, 因此不能适用于不同水量的需要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补水装置, 包括水池, 所述水池的底部固定连通接有供水管, 所述供水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蓄水箱, 所述水池 底部供水管的一侧设置有定滑轮, 所述蓄水箱底部供水管的一侧设置有供水塞, 所述供水 塞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钢索, 所述钢索的另一端连接有浮力球, 所述供水塞的另一侧固定连 接有弹簧, 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支座, 所述蓄水箱的一侧内壁底部设置有低 水位。
9、传感器, 所述蓄水箱的一侧内壁上端设置有高水位传感器, 所述蓄水箱的一侧内壁顶 部开设有进水管, 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阀, 所述蓄水箱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供水塞为圆台锥形, 所述蓄水箱与供水管的连接处设置有与供水 塞相配合的槽孔。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钢索与浮力球的连接处设置有钢索卷轴, 可对钢索进行收放, 所述 钢索卷轴带有锁死功能。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钢索穿过供水管并绕过定滑轮与浮力球连接。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浮力球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于弹簧的弹力。 0011 进一步的, 所述控制器与低水位传感器、 高水位传感器和进水阀电性连接构。
10、成完 整控制回路, 并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1368878 U 3 0012 本实用新型采用浮力球、 供水塞和弹簧的配合, 利用浮力和弹力的转换实现对水 池内的水进行自动补给, 且连接浮力球和供水塞的钢索长度可调, 能根据所需调节水位线 的高低, 以适用于不同水量需要; 为水池供水的蓄水箱采用水位感应器控制系统自动进水, 保证对水池的不断供水, 实际应用中简便高效、 用途广泛。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供水动作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索与浮力球连接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6 图中: 1。
11、、 水池; 2、 供水管; 3、 蓄水箱; 4、 定滑轮; 5、 供水塞; 6、 钢索; 7、 浮力球; 8、 弹 簧; 9、 弹簧支座; 10、 低水位传感器; 11、 高水位传感器; 12、 进水管; 13、 进水阀; 14、 控制器; 15、 槽孔; 16、 钢索卷轴; 17、 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
12、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 请参阅图1-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补水装置, 包括水池1, 所述水池1的底 部固定连通接有供水管2, 所述供水管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蓄水箱3, 所述水池1底部供水 管2的一侧设置有定滑轮4, 所述蓄水箱3底部供水管2的一侧设置有供水塞5, 所述供水塞5 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钢索6, 所述钢索6的另一端连接有浮力球7, 所述供水塞5的另一侧固定 连接有弹簧8, 所述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支座9, 所述蓄水箱3的一侧内壁底部设 置有低水位传感器10, 所述蓄水箱3的一侧内壁上端设置有高水位传感器11, 所述蓄水箱3 的一侧内壁顶部开设有进水管12, 所述进。
13、水管12上设置有进水阀13, 所述蓄水箱3的顶部一 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14。 0019 具体的, 所述供水塞5为圆台锥形, 所述蓄水箱3与供水管2的连接处设置有与供水 塞5相配合的槽孔15。 0020 具体的, 所述钢索6与浮力球7的连接处设置有钢索卷轴16, 可对钢索6进行收放, 所述钢索卷轴16带有锁死功能。 0021 具体的, 所述钢索6穿过供水管2并绕过定滑轮4与浮力球7连接。 0022 具体的, 所述浮力球7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于弹簧8的弹力。 0023 具体的, 所述控制器14与低水位传感器10、 高水位传感器11和进水阀13电性连接 构成完整控制回路, 并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0。
14、024 具体使用时, 根据实际场景中所需的水位线高低, 通过钢索卷轴16调节连接浮力 球7和供水塞5的钢索6的长度并锁死钢索卷轴16; 蓄水箱3内的水位达到低水位传感器10位 置时, 控制器14打开进水阀13, 水从进水管12流进蓄水箱3内, 当蓄水箱3内的水位达到高水 位传感器11时, 控制器14关闭进水阀13; 水池1内的水过低时, 浮力球7的高度相应降低, 通 过钢索6与之连接的供水塞5在弹簧8的收缩回程力的牵引下往右移动打开槽孔15, 蓄水箱3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1368878 U 4 内的水进入水池1, 当水池1内的水达到一定高度时, 浮力球7浮起, 拉动供水塞5堵住。
15、槽孔 15, 实现对水池1的自动供水。 0025 本实用新型采用浮力球、 供水塞和弹簧的配合, 利用浮力和弹力的转换实现对水 池内的水进行自动补给, 且连接浮力球和供水塞的钢索长度可调, 能根据所需水位线的高 低调节, 以适用于不同水量需要; 为水池供水的蓄水箱采用水位感应器控制系统自动进水, 保证对水池的不断供水, 实际应用中简便高效、 用途广泛。 002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两侧” 、“上端” 、“下端” 、“内侧” 、 “上” 、“一侧”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 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
16、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7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装” 、“设置” 、“连接” 、“固 定” 、“密封连接”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成 一体;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对于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8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案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 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 化、 修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1368878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6 CN 211368878 U 6 图3 说明书附图 2/2 页 7 CN 211368878 U 7 。
- 内容关键字: 自动 装置
防水接线结构.pdf
在线测量散状物料真密度的装置.pdf
适用于室内装修的工作架.pdf
套管施工辅助装置.pdf
防水开关.pdf
水循环增氧轮虫培养池.pdf
新型的包装袋.pdf
建筑涂料搅拌设备.pdf
薄膜生产用加热定型装置.pdf
电机转子线圈绕线机.pdf
激光器保护电路、激光器驱动电源和电子设备.pdf
养殖场通风管道生产用法兰冲孔机.pdf
分子筛吸附分离能力检测系统.pdf
寄存器、寄存器配置方法及芯片.pdf
信号质量检测方法及信号质量检测电路.pdf
基于自适应卷积核和级联检测头的土地覆盖变化检测方法.pdf
运梁炮车自动化调姿系统和方法.pdf
RPA流程操作异常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设备.pdf
适用于PEEK材料的高温3D打印机高温舱结构.pdf
户用电池储能系统.pdf
空气质量预报评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pdf
基于环境嵌入的分布式光纤入侵预警方法及系统.pdf
显示模组拆解装置和显示模组拆解方法.pdf
安全检测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pdf
自清洁式铝合金门窗及清洁方法.pdf
基于pipeline流程的业务管理方法及装置.pdf
警力资源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pdf
离子氮化炉罩自动升降行走机构.pdf
蓝牙耳机及其存储收纳充电装置.pdf
X射线管.pdf
用于飞机蒙皮精密激光焊接工艺的快速冷却装置.pdf
生物资产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苯并二氢吡喃的生产方法.pdf
3烷氧基1苯基吡唑衍生物及有害生物防除剂.pdf
转向柱装置.pdf
取代磺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应用.pdf
可视真空指示.pdf
精梳机集棉装置.pdf
同时消除碳烟颗粒和氮氧化物的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pdf
有序纳米纤维宏量制备装置.pdf
一种用于油茶果采摘机的可避让式采摘机构.pdf
遥控多功能清洁机.pdf
风光互补型太阳能供电系统.pdf
双丝差动型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pdf
一种制备钛酸锌二氧化钛多晶纳米电缆的方法.pdf
氢氧化镧多孔空心纳米纤维和链状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pdf
井下压裂弹爆燃产生毒气的吸收装置.pdf
一种头孢美唑钠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酒桶.pdf
一种络合吸收循环半干法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及装置.pdf
一种烟气中NO的高级氧化方法及装置.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