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全自动张拉机.pdf
《数控全自动张拉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全自动张拉机.pdf(6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2195575.4 (22)申请日 2019.12.10 (73)专利权人 江苏维骏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 225324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许庄街 道永丰路北侧、 许田路东侧 (72)发明人 张瑜郑李展于林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427 代理人 陈娟 (51)Int.Cl. B28B 21/6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数控全自动张拉机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张拉机设备技术领域, 且公 开了一种数控。
2、全自动张拉机, 包括安装底座, 所 述安装底座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夹持 基板。 该数控全自动张拉机, 通过数控设备控制 旋转电机运行, 旋转电机带动待加工杆, 使待加 工杆与两个夹持环在同一直线上, 然后控制液压 泵, 通过液压泵控制液压延伸杆收缩, 带动左侧 的夹持基板移动, 使待加工杆延伸至两个夹持环 内部的夹持槽内部, 然后通过数控设备控制液压 夹持器进行夹持, 对待加工杆进行稳固固定, 再 运行液压泵对待加工杆进行拉伸, 拉伸完成后控 制液压夹持器松开, 并使夹持基板复位, 最后再 次运行上料杆, 将加工好的待加工杆通过下料槽 进行排料, 同时进行下一个待加工杆的加工。 权利要求。
3、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11389411 U 2020.09.01 CN 211389411 U 1.一种数控全自动张拉机, 包括安装底座(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底座(1)的顶部左 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夹持基板(2), 两个所述夹持基板(2)相对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夹持环 (3), 左侧所述夹持基板(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动限位环(5), 所述安装底座(1)的内部开 设有与滑动限位环(5)相适配的限位滑槽(7), 所述安装底座(1)的内部开设有拉伸动力槽 (4), 所述拉伸动力槽(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液压推杆(8), 所述拉伸动力槽(4)的内部且位 于液压推杆(8)的正面固定。
4、安装有与液压推杆(8)相对应的液压泵(9), 所述液压推杆(8)的 左侧活动安装有与液压推杆(8)相适配的液压延伸杆(6), 两个所述夹持环(3)的内部均开 设有夹持槽(16), 两个所述夹持槽(16)的内壁上均活动安装有液压夹持垫(17), 两个所述 夹持基板(2)形成的夹缝处固定安装有支撑座(10), 所述支撑座(10)的顶部活动安装有上 料转盘(15), 所述上料转盘(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五个的上料杆(14), 五个所述 上料杆(14)远离上料转盘(15)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承载半环(11), 五个所述承载半环(11) 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与承载半环(11)相适配的待加工杆(12)。
5、, 所述安装底座(1)的顶部正 面开设有与待加工杆(12)相对应的下料槽(18), 右侧所述夹持基板(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 数控设备(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全自动张拉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限位环(5)的 底部固定安装有与液压延伸杆(6)固定连接的连接传动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全自动张拉机, 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夹持基板(2) 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与液压夹持垫(17)传动连接的液压夹持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全自动张拉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座(10)的内部 固定安装有与上料转盘(15)相对应的旋转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
6、控全自动张拉机, 其特征在于: 五个所述承载半环(11) 均为半圆柱形, 且五个承载半环(11)均为不锈钢。 6.根据权利要求1、 3或4所述的一种数控全自动张拉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控设备 (13)与液压泵(9)、 液压夹持器和旋转电机的连接方式均为电连接。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389411 U 2 一种数控全自动张拉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张拉机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数控全自动张拉机。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有的预制桩或者管桩在生产过程中, 为了得到更高强度的产品, 需要用张拉 机对合模后的离心方桩钢筋骨架进行整体的预应力张拉, 以便在其承受荷载。
7、之前施加预应 力, 从而提高构造本身的刚性、 抗弯能力和刚度, 减少振动和弹性形变, 推迟裂缝出现的时 间, 增加其耐久性。 0003 现有的张拉机在使用时, 不便于对设备进行上卸料, 现有的上卸料操作一般为人 为操作, 手工操作需要人工值守, 还需要保证夹持的力度, 操作起来费时费力, 并不适合自 动化生产的需求, 且人为操作误差也较大, 给使用者带来了许多不便, 故而提出一种数控全 自动张拉机来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控全自动张拉机, 具备夹持稳固 且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解决了现有的张拉机在。
8、使用时, 不便于对设备进行上卸料, 现有的上 卸料操作一般为人为操作, 手工操作需要人工值守, 还需要保证夹持的力度, 操作起来费时 费力, 并不适合自动化生产的需求, 且人为操作误差也较大, 给使用者带来了许多不便的问 题。 0006 (二)技术方案 0007 为实现上述夹持稳固且工作效率高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 控全自动张拉机, 包括安装底座, 所述安装底座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夹持基板, 两 个所述夹持基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夹持环, 左侧所述夹持基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 动限位环, 所述安装底座的内部开设有与滑动限位环相适配的限位滑槽, 所述安装底座的 内部开。
9、设有拉伸动力槽, 所述拉伸动力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液压推杆, 所述拉伸动力槽的 内部且位于液压推杆的正面固定安装有与液压推杆相对应的液压泵, 所述液压推杆的左侧 活动安装有与液压推杆相适配的液压延伸杆, 两个所述夹持环的内部均开设有夹持槽, 两 个所述夹持槽的内壁上均活动安装有液压夹持垫, 两个所述夹持基板形成的夹缝处固定安 装有支撑座, 所述支撑座的顶部活动安装有上料转盘, 所述上料转盘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 数量为五个的上料杆, 五个所述上料杆远离上料转盘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承载半环, 五个 所述承载半环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与承载半环相适配的待加工杆, 所述安装底座的顶部正 面开设有与待加工杆相对应。
10、的下料槽, 右侧所述夹持基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数控设备。 0008 优选的, 所述滑动限位环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液压延伸杆固定连接的连接传动 块。 0009 优选的, 两个所述夹持基板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与液压夹持垫传动连接的液压夹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1389411 U 3 持器。 0010 优选的, 所述支撑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上料转盘相对应的旋转电机。 0011 优选的, 五个所述承载半环均为半圆柱形, 且五个承载半环均为不锈钢。 0012 优选的, 所述数控设备与液压泵、 液压夹持器和旋转电机的连接方式均为电连接。 0013 (三)有益效果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
11、型提供了一种数控全自动张拉机, 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 1、 该数控全自动张拉机, 通过数控设备控制旋转电机运行, 旋转电机带动待加工 杆, 使待加工杆与两个夹持环在同一直线上, 然后控制液压泵, 通过液压泵控制液压延伸杆 收缩, 带动左侧的夹持基板移动, 使待加工杆延伸至两个夹持环内部的夹持槽内部, 然后通 过数控设备控制液压夹持器进行夹持, 对待加工杆进行稳固固定, 再运行液压泵对待加工 杆进行拉伸, 拉伸完成后控制液压夹持器松开, 并使夹持基板复位, 最后再次运行上料杆, 将加工好的待加工杆通过下料槽进行排料, 同时进行下一个待加工杆的加工。 0016 2、 该数控全自动张拉机, 。
12、通过五个承载半环均为半圆柱形, 便于使用者进行旋转 和调节, 且便于使用者将待加工杆放置在承载半环上, 在加工完成后承载半环受重力作用 可以自然掉落, 节省了人力物力, 解决了现有的张拉机在使用时, 不便于对设备进行上卸 料, 现有的上卸料操作一般为人为操作, 手工操作需要人工值守, 还需要保证夹持的力度, 操作起来费时费力, 并不适合自动化生产的需求, 且人为操作误差也较大, 给使用者带来了 许多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 1安装底座、 2夹持基板、 3夹持环、 4拉伸动力槽、 5滑动限位环、 。
13、6液压延伸 杆、 7限位滑槽、 8液压推杆、 9液压泵、 10支撑座、 11承载半环、 12待加工杆、 13数控设备、 14 上料杆、 15上料转盘、 16夹持槽、 17液压夹持垫、 18下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 请参阅图1-2, 一种数控全自动张拉机, 包括安装底座1, 安装。
14、底座1的顶部左右两 侧均固定安装有夹持基板2, 两个夹持基板2相对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夹持环3, 左侧夹持基 板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动限位环5, 安装底座1 的内部开设有与滑动限位环5相适配的限 位滑槽7, 安装底座1的内部开设有拉伸动力槽4, 拉伸动力槽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液压推杆 8, 拉伸动力槽4的内部且位于液压推杆8的正面固定安装有与液压推杆8相对应的液压泵9, 液压推杆8的左侧活动安装有与液压推杆8相适配的液压延伸杆6, 滑动限位环 5的底部固 定安装有与液压延伸杆6固定连接的连接传动块, 两个夹持环3的内部均开设有夹持槽16, 两个夹持槽16的内壁上均活动安装有液压夹持垫 17, 两个。
15、夹持基板2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1389411 U 4 与液压夹持垫17传动连接的液压夹持器, 两个夹持基板2形成的夹缝处固定安装有支撑座 10, 支撑座10的顶部活动安装有上料转盘15, 支撑座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上料转盘15相 对应的旋转电机, 上料转盘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五个的上料杆14, 五个上料杆14 远离上料转盘15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承载半环11, 五个承载半环 11均为半圆柱形, 且五个 承载半环11均为不锈钢, 五个承载半环11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与承载半环11相适配的待加 工杆12, 安装底座1的顶部正面开设有与待加工杆12相对应的下料。
16、槽18, 右侧夹持基板2的 右侧固定安装有数控设备13, 数控设备13与液压泵9、 液压夹持器和旋转电机的连接方式均 为电连接。 0022 综上所述, 该数控全自动张拉机, 通过数控设备13控制旋转电机运行, 旋转电机带 动待加工杆12, 使待加工杆12与两个夹持环3在同一直线上, 然后控制液压泵9, 通过液压泵 9控制液压延伸杆6收缩, 带动左侧的夹持基板 2移动, 使待加工杆12延伸至两个夹持环3内 部的夹持槽16内部, 然后通过数控设备13控制液压夹持器进行夹持, 对待加工杆12进行稳 固固定, 再运行液压泵9对待加工杆12进行拉伸, 拉伸完成后控制液压夹持器松开, 并使夹 持基板2复位。
17、, 最后再次运行上料杆14, 将加工好的待加工杆12通过下料槽18进行排料, 同 时进行下一个待加工杆12的加工。 0023 并且, 该数控全自动张拉机, 通过五个承载半环11均为半圆柱形, 便于使用者进行 旋转和调节, 且便于使用者将待加工杆12放置在承载半环11上, 在加工完成后承载半环11 受重力作用可以自然掉落, 节省了人力物力, 解决了现有的张拉机在使用时, 不便于对设备 进行上卸料, 现有的上卸料操作一般为人为操作, 手工操作需要人工值守, 还需要保证夹持 的力度, 操作起来费时费力, 并不适合自动化生产的需求, 且人为操作误差也较大, 给使用 者带来了许多不便的问题。 0024 。
18、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文中, 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 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 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而且, 术语 “包括” 、“包含” 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 非排他性的包含, 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 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 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 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 所固有的要素。 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 由语句 “包括一个” 限定的要素, 并不排除在 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 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25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1389411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6 CN 211389411 U 6 。
- 内容关键字: 数控 全自动 张拉机
管材冷轧机.pdf
禽畜养殖圈舍环境治理消杀机构.pdf
自动排屑的木工机床用顶针.pdf
用于油气井液面测试的声波采集装置.pdf
化工管道快速对接接头.pdf
新型咪头粘网机.pdf
麦克风生产用烘干装置.pdf
隐形眼镜助戴器.pdf
混合料制备系统.pdf
非遗用品存放柜用消毒装置.pdf
光伏逆变器用增压散热风扇.pdf
集线器.pdf
护理床抬升角测量仪.pdf
棋类设备的智能方块及棋类设备.pdf
基于数据融合的耕深监测装置.pdf
大口径平推阀.pdf
水利工程防汛浮标.pdf
自动锁螺丝机锁紧力调节装置.pdf
数据交换装置.pdf
高效羊粪有机肥发酵罐.pdf
应用于船首的船舶防撞结构.pdf
渔光互补的监控系统及方法.pdf
适应于高污泥浓度的脱氮除磷系统及方法.pdf
具有清洁效果的真空镀铝丝复绕设备.pdf
影像分类模型建立方法及装置、分类方法、装置及系统.pdf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pdf
用于涵管的实时压力测试方法.pdf
人员安全转移救援舱及其制造方法.pdf
复合电缆生产用全自动绞线装置及方法.pdf
机载双站雷达间载波频率差高精度测量与补偿方法.pdf
量子密钥分发网络中负载均衡的分布式路由方法及系统.pdf
无线路由器间加密通讯方法及系统.pdf
用于煤和焦炭进行时温分析的控制系统.pdf
带有填料反冲洗装置的碱液吸收塔.pdf
基于康达效应自动工作的除雾器电磁阀清洁设备.pdf
研磨装置及研磨加工线.pdf
图像校正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pdf
制造图像传感器的方法.pdf
艾叶的质量评估方法.pdf
能源互联网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pdf
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及太阳能电池.pdf
外墙保温层无损修缮方法及外墙保温结构.pdf
远红外理疗用桑拿房蒸汽发生装置.pdf
基于无线通信的探测平台及方法.pdf
3D打印文物修复用环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六轮独立转向可升降式移动平台.pdf
即热即冷式供水系统及饮水设备.pdf
热解油气处理工艺及其装置.pdf
基于双谱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微弱X射线脉冲星信号辨识方法.pdf
换向组件的功率检测方法、装置、空调器以及存储介质.pdf
小型多频带宽带化天线.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