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件和投影设备.pdf
《散热器件和投影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热器件和投影设备.pdf(11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57229.6 (22)申请日 2019.04.01 (71)申请人 深圳市毅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 道中山园路1001号TCL国际E城D区2栋 4B (72)发明人 曾万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44414 代理人 曹柳 (51)Int.Cl. G03B 21/1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散热器件和投影设备 (57)摘要 一种散热器件, 包括第一散热器、 贴设于第 一散。
2、热器的第一导热垫、 压力模块, 以及用于将 第一散热器和压力模块连接的支架, 第一导热垫 与压力模块之间夹持发热源; 第一散热器和压力 模块之间通过弹性连接件连接, 弹性连接件用于 保持第一散热器和压力模块夹紧发热源; 第一散 热器和压力模块分别设有固定连接部, 支架对应 固定连接部设有可调连接部; 两个固定连接部与 可调连接部连接, 并在弹性连接件发生形变时随 可调连接部的移动而改变间距。 散热器件被完全 紧固安装在外部设备上, 防止在运输或者设备运 转的过程中由于散热器松动造成设备损坏; 同时 散热器件通过可调连接部连接在支架上, 可以小 幅度移动以使得发热源紧贴导热垫, 提高热传导 与散。
3、热的效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CN 110082997 A 2019.08.02 CN 110082997 A 1.一种散热器件, 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散热器、 贴设于所述第一散热器的第一导热 垫、 压力模块, 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散热器和压力模块连接的支架, 所述第一导热垫与压力 模块之间夹持发热源; 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压力模块之间通过弹性连接件连接, 所述弹性连接件用于保持 所述第一散热器和压力模块夹紧所述发热源; 所述第一散热器和压力模块分别设有固定连接部, 所述支架对应所述固定连接部设有 可调连接部; 两个所述固定连接部与所述可调连接部连接, 并在所述弹性连接件发。
4、生形变时随所述 可调连接部的移动而改变间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调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 每个所 述可调连接部包括弹性件、 内环和外环, 所述内环开设有内环孔; 所述固定连接部包括与所 述内环孔对应的固定孔; 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外环的内侧和所述内环的外侧, 所述外环与所述支架的本体部分连接; 所述内环孔与固定孔穿设有连接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包括弧形弹性片, 在外力的 作用下弹性变形, 使得两个所述内环孔相对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环外侧设置有多个所述弹性件, 多个所述弹。
5、性件的弹性系数完全一致或者不完全一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所 述第一支架的两端和所述第二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通孔, 连接器件通过所述通孔将所述第 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对接以环绕所述第一散热器和压力模块的侧面, 所述第一支架和第 二支架分别设有所述可调连接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模块包括第二散热器、 贴设于 所述第二散热器的第二导热垫, 所述第一导热垫与第二导热垫之间夹持发热源; 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散热器之间通过所述弹性连接件连接; 所述第二散热器设有所述固定连接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
6、散热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散热器、 所述第二导热垫、 所述 第一导热垫和所述第一散热器分别设有位置相对应的安装孔, 弹性连接件穿过所述安装孔 并固定于所述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之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散热器设置 有散热翅片或者散热桩。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出光口。 10.一种投影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件, 以及发热 源包括固态光源。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0082997 A 2 一种散热器件和投影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
7、发明属于硬件设备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散热器件和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智能投影设备市场发展迅速, 而当前主流的投影设备采用固态光源作为发 光元件。 固态光源具有使用寿命长, 环保, 发光强度高, 对颜色的还原度高等优势, 但是在固 态光源运转的过程中, 未转化成光能的电能不可避免地变为热能并扩散至周围, 需要加装 散热器件将产生的热量带走以保证固态光源的正常工作。 随着固态光源功率、 亮度的逐渐 提高, 固态光源对于散热的需求也变得日益严苛。 为了保证散热器件与固态光源的充分接 触与高效热传导, 在散热器件和固态光源之间通常会增设导热垫。 散热器件和固态光源之 间的导热垫具有。
8、一定弹性力, 在加热后导热垫会变软、 可滑动、 可形变, 固态光源在弹性连 接件作用下与导热垫充分接触, 从而获得更高的热传导效率。 0003 传统的方案中, 由于散热器件较为笨重, 采用两边散热的方案时, 两边的散热器件 都必须通过螺丝强制固定安装在投影设备内部, 以防投影设备在运输与工作的过程中因散 热器件松动导致损坏, 这就使得在工作过程中, 固态光源发热使得导热垫软化时, 固态光源 无法接受外力向导热垫靠拢贴合, 难以保证固态光源和导热垫贴合的紧密性与热传导效 率, 导致固态光源的温度容易失控, 影响固态光源的寿命。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件, 旨在解决传统。
9、的散热器件无法在完全紧固 安装在外部设备上的同时保持与发热源紧贴配合的技术问题。 0005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散热器件, 包括第一散热器、 贴设于第一散热器的第一 导热垫、 压力模块, 以及用于将第一散热器和压力模块连接的支架, 第一导热垫与压力模块 之间夹持发热源; 第一散热器和压力模块之间通过弹性连接件连接, 弹性连接件用于保持 第一散热器和压力模块夹紧发热源; 第一散热器和压力模块分别设有固定连接部, 支架对 应固定连接部设有可调连接部; 两个固定连接部与可调连接部连接, 并在弹性连接件发生 形变时随可调连接部的移动而改变间距。 0006 进一步的, 可调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 每。
10、个可调连接部包括弹性件、 内环和外环, 内环开设有内环孔; 固定连接部包括与内环孔对应的固定孔; 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外环 的内侧和内环的外侧, 外环与支架的本体部分连接; 内环孔与固定孔穿设有连接件。 0007 进一步的, 弹性件包括弧形弹性片, 在外力的作用下弹性变形, 使得两个内环孔相 对移动。 0008 进一步的, 内环外侧设置有多个弹性件, 多个弹性件的弹性系数完全一致或者不 完全一致。 0009 进一步的, 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第一支架的两端和第二支架的两端分 别设有通孔, 连接器件通过通孔将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对接以环绕第一散热器和压力模块 说明书 1/6 页 3 CN 。
11、110082997 A 3 的侧面, 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设有可调连接部。 0010 进一步的, 压力模块包括第二散热器、 贴设于第二散热器的第二导热垫, 第一导热 垫与第二导热垫之间夹持发热源; 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之间通过弹性连接件连接; 第 二散热器设有固定连接部。 0011 进一步的, 第二散热器、 第二导热垫、 第一导热垫和第一散热器分别设有位置相对 应的安装孔, 弹性连接件穿过安装孔并固定于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之间。 0012 进一步的, 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设置有散热翅片或者散热桩。 0013 进一步的, 支架上设置有出光口。 0014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如。
12、上所述的散热器件的投影设备, 投影设 备, 发热源包括固态光源。 0015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了如上所述的散热器件的投影设备。 0016 本发明提供的散热器件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7 本发明提供的散热器件, 利用弹性连接件在第一散热器和压力模块之间施加一个 压力, 同时, 分设于第一散热器和压力模块的两个固定连接部与支架上的可调连接部连接, 在弹性连接件发生形变时, 两个固定连接部随可调连接部的移动而改变间距。 从而允许散 热器件完全紧固安装在外部设备上的同时, 第一散热器和压力模块之间可以在弹力作用下 小幅度移动, 保持对发热源的压紧状态。 这样, 散热器件被紧固在外部。
13、设备上时, 可以防止 在运输或者设备运转的过程中由于散热器件松动造成设备损坏; 同时, 在发热源工作发热 时, 能够保持发热源紧贴第一导热垫, 提高热传导与散热的效率, 防止发热源工作过程中因 为温度超过安全阈值造成损坏或者影响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散热器件的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散热器件的又一示意图; 0020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散热器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支架的可调连接部的放大图。 0022 上述各附图中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 0023 10-发热源; 20-弹性连接件; 110-第一散热器; 111-散热翅片; 1。
14、20-第一导热垫; 130-固定连接部; 固定孔130a; 140-安装孔; 200-压力模块; 210-第二散热器; 220-第二导热 垫; 300-支架; 301-通孔; 302可调连接部; 3021-外环; 3022-弹性件; 3023-内环; 内环孔 3023a; 310-第一支架; 311-出光口; 320-第二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不 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5 需说明的是, 当部件被称为 “固定于” 或 “设。
15、置于” 另一个部件, 它可以直接或者间 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 当一个部件被称为 “连接于” 另一个部件, 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 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术语 “上” 、“下” 、“左” 、“右” 、“前” 、“后” 、“竖直” 、“水平” 、“顶” 、 说明书 2/6 页 4 CN 110082997 A 4 “底” 、“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 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术语 “第一” 、“第二” 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 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
16、确具体的限定。 0026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器件, 请参阅图1, 散热器件包括第一散热器110、 贴设 于第一散热器110的第一导热垫120、 压力模块200, 以及用于将第一散热器110和压力模块 200连接的支架300, 第一导热垫120与压力模块200之间夹持发热源10; 第一散热器110和压 力模块200之间通过弹性连接件20连接, 弹性连接件20用于保持第一散热器110和压力模块 200夹紧发热源10; 第一散热器110和压力模块200分别设有固定连接部130, 支架300对应固 定连接部130设。
17、有可调连接部302; 两个固定连接部130与可调连接部302连接, 并在弹性连 接件20发生形变时随可调连接部302的移动而改变间距。 0028 具体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件是这样工作的: 0029 第一导热垫120紧贴在第一散热器110上, 发热源10置于第一导热垫120的另一侧, 用压力模块200和第一导热垫120夹持发热源10, 用弹性连接件20连接压力模块200和第一 散热器110; 将压力模块200和第一散热器110上的固定连接部130与支架300的可调连接部 302连接。 该散热器件可以通过该支架300安装在外部设备上。 这样, 可以将第一散热器110 固定连接在外部设备上。
18、的同时, 允许第一散热器110和发热源10之间小幅度移动。 第一导热 垫120无缝贴合在第一散热器110上, 从而达到在第一散热器110和第一导热垫120之间最大 化的热传导效率; 发热源10在弹性连接件20的作用下受到一个朝向第一导热垫120的压力, 在第一导热垫120受热软化后, 发热源10能够与第一导热垫120充分接触, 达到发热源10和 第一导热垫120之间最大化的热传导效率, 进而使得发热源10的热量被尽快传导至第一散 热器110; 第一散热器110在风扇的作用下不断地与低温空气充分接触, 通过气冷的方式高 效降温, 最终将从发热源10处传导来的热量发散至空气中。 0030 本发明实。
19、施例提供的散热器件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0031 本发明提供的散热器件, 利用弹性连接件20在第一散热器110和压力模块200之间 施加一个压力, 同时, 分设于第一散热器110和压力模块200的两个固定连接部130与支架 300上的可调连接部302连接, 在弹性连接件20发生形变时, 两个固定连接部随可调连接部 302的移动而改变间距。 从而允许散热器件完全紧固安装在外部设备上的同时, 第一散热器 110和压力模块200之间可以在弹力作用下小幅度移动, 保持对发热源10的压紧状态。 这样, 散热器件被紧固在外部设备上时, 可以防止在运输或者设备运转的过程中由于散热器件松 动造成设备损坏; 同。
20、时, 在发热源10工作发热时, 能够保持发热源10紧贴第一导热垫120, 提 高热传导与散热的效率, 防止发热源10工作过程中因为温度超过安全阈值造成损坏或者影 响其使用寿命。 0032 可选的, 支架310的主体部分内侧设置有凹槽, 凹槽可以用于初步定位被夹持的第 一散热器110或者压力模块200, 方便利用连接件将第一散热器110或者压力模块200固定在 内环3023上; 也可以用于夹持或者卡扣第一散热器110或者压力模块200。 0033 进一步的, 请参阅图4, 可调连接部302的数量为两个, 每个可调连接部302包括弹 性件3022、 内环3023和外环3021, 内环3023开设有。
21、内环孔3023a; 固定连接部130包括与内环 说明书 3/6 页 5 CN 110082997 A 5 孔3023a3023a对应的固定孔130a; 弹性件3022的两端分别连接外环3021的内侧和内环3023 的外侧, 外环3021与支架300的本体部分连接; 内环孔3023a与固定孔130a穿设有连接件。 0034 具体的, 弹性件3023具有弹性力, 当受力时会在第一散热器110和压力模块200的 相对移动方向上发生变形, 撤去外力后变形恢复, 这样, 内环3023可以在外环3021内小幅度 移动。 0035 进一步的, 请参阅图4, 弹性件3022包括弧形弹性片, 在外力的作用下弹性。
22、变形, 使 得两个内环孔3023a相对移动。 0036 具体的, 弹性件3023可以是弧形金属片, 弧形金属片具有一定的弹性与韧性, 连接 内环3023的外侧边沿和外环3021的内侧边沿。 弧形弹性片的数量优选为2个以上。 进一步 地, 多个弧形弹性片可以在内环孔3023a的两侧均匀设置, 并且位于内环孔3023a同侧的若 干个弧形弹性片的弯曲方向一致, 以利于弹性变形。 位于内环孔3023a两侧的若干个弧形弹 性片的弯曲方向可以一致或者不一致。 0037 具体的, 第一散热器110和压力模块200径向移动的方向上的弹性件3023相较于第 一散热器110和压力模块200切向移动的方向上的弹性件。
23、3023具有更低的弹性系数, 内环 3023更容易在径向方向上小幅度移动, 而在切向方向上相对固定。 具体地, 可以将第一散热 器110和压力模块200切向移动的方向上的弹性件3023的宽度设置的更小以实现上述目的。 这样, 第一散热器110和压力模块200之间可以小幅度地径向移动, 而不容易发生切向位移, 在第一导热垫120、 第二导热垫220受热变软时, 能够在弹性连接件20的作用下紧密贴合发 热源10, 提高热传导效率; 同时, 第一散热器110和压力模块200的质量较大, 支架300仅允许 第一散热器110和压力模块200在一定范围内小幅度位移, 防止机器在运输、 工作过程中散 热器件。
24、整体摆动造成机器损坏。 0038 进一步的, 请参阅图4, 内环3023外侧设置有多个弹性件3022, 多个弹性件3022的 弹性系数完全一致或者不完全一致。 0039 具体的, 内环3023在连接弹性系数大的弹性件3023方向上的位移能力较弱, 内环 3023在连接弹性系数小的弹性件3023方向上的位移能力较强, 这样通过在内环3023外侧设 置多个弹性系数不完全相同的弹性件3023, 可以对内环3023容易发生位移的方向进行选 择。 0040 进一步的, 请参阅图1, 支架300包括第一支架310和第二支架320, 第一支架310的 两端和第二支架320的两端分别设有通孔301, 连接器件。
25、通过通孔301将第一支架310与第二 支架320对接以环绕第一散热器和压力模块200的侧面, 第一支架310和第二支架320分别设 有可调连接部302。 0041 具体的, 为了制造、 安装方便, 支架300由第一支架310和第二支架320首尾相连形 成, 可以在一个或者多个方向上小幅度移动的内环3023设置在第一支架310上; 或者设置在 第二支架320上; 或者设置在第一支架310和第二支架320上, 第一散热器110和压力模块200 的固定连接部130通过弹性连接部固定在支架300上, 和内环3023始终保持固定, 这样, 固定 连接在内环3023上的第一散热器110和压力模块200可以。
26、被切向固定在支架300上的同时小 幅度径向移动; 优选的, 第一支架310和第二支架320通过穿过通孔301的螺钉和螺母连接在 一起。 0042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2和图3, 压力模块200包括第二散热器210、 贴设于第二散热器 说明书 4/6 页 6 CN 110082997 A 6 210的第二导热垫220, 第一导热垫120与第二导热垫220之间夹持发热源10; 第一散热器110 和第二散热器210之间通过弹性连接件20连接; 第二散热器210设有固定连接部130。 0043 具体的, 支架300夹持第一散热器110和第二散热器210, 并固定连接于所属机器的 外壳上, 第一散热器110。
27、和第二散热器210分别通过内环3023固定在支架300上, 相互之间可 以小幅度靠近或者远离; 第二导热垫220无缝贴合在第二散热器210的第二散热器210, 从而 达到在第二散热器210和第二导热垫220之间最大化的热传导效率; 发热源10在一定的压力 下被夹持在第一导热垫120和第二导热垫220之间, 这样, 在第二导热垫220受热软化后, 发 热源10能够与第二导热垫220充分接触, 达到发热源10和第二导热垫220之间最大化的热传 导效率, 进而使得发热源10的热量被尽快传导至第二散热器210; 第二散热器210在风扇的 作用下与低温空气充分地接触, 通过气冷的方式高效降温, 最终将从。
28、发热源10处传导来的 热量发散至空气中。 0044 这样做的有益效果在于: 单侧设置散热器的方案中, 由于散热器只是贴合在发热 源10的一侧, 而固态光源是具有一定的厚度的, 因此, 这样的方案散热效率低下的同时, 还 容易导致散热不均匀, 使得发热源10工作过程中存在一个较高的温度梯度, 会对发热源10 的结构强度和耐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件, 利用第一导热 垫120和第二导热垫220在弹性连接件20的作用下夹持发热源10, 再分别连接第一散热器 110和第二散热器210, 一方面提高了散热器件的整体散热效率, 另一方面也能够实现在发 热源10的两侧同时散热的技术。
29、效果, 散热更为均匀, 降低发热源10工作过程中的温度梯度, 延长了发热源10正常工作的使用寿命。 0045 优选的, 第一导热垫120和第二导热垫220采用柔软、 有弹性、 易软化、 易蠕变、 易发 生应力松弛且热传导率良好的材料, 如硅胶、 矽胶等; 优选的, 第一散热器110和第二散热器 210采用高热导率的固体材料, 如铝、 铜等; 可选的, 第一散热器110和第二散热器210设置导 热垫处开有用于容置导热垫的凹槽。 0046 进一步的, 请参阅图3第二散热器210、 第二导热垫220、 第一导热垫120和第一散热 器110分别设有位置相对应的安装孔140, 弹性连接件20穿过安装孔1。
30、40并固定于第一散热 器110和第二散热器210之间。 0047 具体的, 第一导热垫120、 第二导热垫220、 第一散热器110、 第二散热器210、 发热源 10以及第一散热器110和第二散热器210的散热翅片111或者散热桩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弹性 连接件20的安装孔140, 弹性连接件20穿过安装孔140将第二散热器210固定在第一散热器 110上, 并对第一散热器110和第二散热器210提供一个径向的压力。 0048 进一步的, 请参阅图1至图4, 第一散热器110和第二散热器210设置有散热翅片111 或者散热桩。 0049 具体的, 第一散热器110和第二散热器210的散热翅片11。
31、1或者散热桩上外接有电 扇, 发热源10工作前电扇优先启动, 向第一散热器110和第二散热器210中鼓风, 当且仅当电 扇正常工作时, 发热源10才会通电工作; 电扇将低温的空气吹向散热器, 将从发热源10传导 至散热器的热量扩散至周围的空气中, 从而实现对发热源10的温度控制。 0050 进一步的, 请参阅图1, 支架300上设置有出光口311。 0051 优选的, 第一支架310和第二支架320的侧面分别设置有出光口311, 其中一个出光 口311正对固态光源的出光部分, 固态光源通过该出光口311输出光线用于投影, 另一个出 说明书 5/6 页 7 CN 110082997 A 7 光口。
32、311用于电路连接。 可选的, 出光口311的尺寸大于固态光源横截面的尺寸, 这样, 在有 必要的情况下, 固态光源的出光部分可以从贯穿出光口311从出光口311中伸出。 0052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的散热器件的投影设备, 投影设 备, 发热源10包括固态光源。 005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6/6 页 8 CN 110082997 A 8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9 CN 110082997 A 9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10 CN 110082997 A 10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3/3 页 11 CN 110082997 A 11 。
- 内容关键字: 散热 器件 投影设备
泵下旋转泄油器.pdf
药物生产用的低温干燥装置.pdf
麦克风底座.pdf
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用白土床.pdf
基于美术品制作的美术品保护箱.pdf
片材挤出机的牵引辊装置.pdf
新型除尘滤袋.pdf
全钢化真空玻璃.pdf
阀盖、截止阀及止回阀.pdf
双注塑口注塑机.pdf
大孔容射孔弹.pdf
浮动球阀.pdf
丁基胶大桶灌装机的罐装结构.pdf
微生物检测装置.pdf
耳道清洗器.pdf
水泵气密性试验用检测装置.pdf
国土空间规划用定位标杆.pdf
便于清洗的取样器.pdf
棱镜式激光清洗装置.pdf
自吸式加料混合装置.pdf
建筑场景点云分割不确定性评估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pdf
新型的基站通信线缆.pdf
磁敏元件立体封装结构.pdf
带自清洁和净化水域功能的水尺.pdf
激光雕刻设备及使用方法.pdf
平开门的弧形门体折弯装置.pdf
模块化遮阳板生产模具及遮阳板.pdf
建筑消防安全评估方法、设备和介质.pdf
连接器母端子.pdf
基于物联数据处理的多通路管系热输送平衡控制监管系统.pdf
飞机输油半管类零件的成形方法.pdf
图像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pdf
一种火锅底料配方.pdf
一种带磁铁的插香器.pdf
一种桂圆蜂蜜板栗仁及其制作方法.pdf
一种冰茶机.pdf
滤气式莫菲氏滴管.pdf
一种眼科用手术镊子.pdf
空气清新装置.pdf
一种具有解冻功能的集成水槽.pdf
基于色素突变体选择的条斑紫菜诱变育种方法.pdf
一种凉粉制作设备.pdf
一种猪饲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人工授粉培育石斛苗操作方法.pdf
一种眼科手术用镊子.pdf
注射器针头防护盖.pdf
减震降噪豆浆机.pdf
一种抗寒促力复合营养素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具有延时关闭功能的洁净风淋传递窗.pdf
蜜糖金桔及其栽培方法.pdf
一种茶籽粉吸湿除味抗菌包.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