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烟气净化系统吸附层烟气出口钢板网.pdf
《活性炭烟气净化系统吸附层烟气出口钢板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性炭烟气净化系统吸附层烟气出口钢板网.pdf(1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475061.6 (22)申请日 2019.06.03 (71)申请人 威海浩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264200 山东省威海市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火炬路305-1号 (72)发明人 岳咏梅许宸瑞严仁昌肖维 (51)Int.Cl. B01D 53/04(2006.01) B01D 49/00(2006.01) (54)发明名称 活性炭烟气净化系统吸附层烟气出口钢板 网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活性炭烟气净化系统吸附 层烟气出口钢板网, 设有钢板, 钢板上设有排烟。
2、 孔, 排烟孔的形状为菱形孔, 菱形孔为长形菱形 孔, 菱形孔由两个对应的直边和两组对应的菱角 边组成, 两组对应的菱角边的两个菱角顶点连线 方向与活性炭下落方向垂直; 菱形孔为贯穿钢板 的通孔, 菱形孔的贯穿方向由接触活性炭一侧的 钢板内壁斜向上贯穿到钢板的外壁, 形成贯穿通 孔。 其解决了实现活性炭呈独立的空间在向下移 动过程中不向外跌落, 烟气以较小的阻力通过吸 附层, 同时也能有效控制吸附层中的细小颗粒和 粉尘随烟气排放; 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活性炭烟 气净化系统中。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110075663 A 2019.08.02 CN 110075663 A 。
3、1.一种活性炭烟气净化系统吸附层烟气出口钢板网, 设有钢板, 所述钢板上设有排烟 孔, 其特征是: 所述排烟孔的形状为菱形孔, 所述菱形孔为长形菱形孔, 所述菱形孔由两个 对应的直边和两组对应的菱角边组成, 所述两组对应的菱角边的两个菱角顶点连线方向与 活性炭下落方向垂直; 所述菱形孔为贯穿钢板的通孔, 所述菱形孔的贯穿方向由接触活性 炭一侧的钢板内壁斜向上贯穿到钢板的外壁, 形成贯穿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烟气净化系统吸附层烟气出口钢板网, 其特征在于: 所 述钢板上的菱形孔自上而下排列, 每一列菱形孔与相邻一列菱形孔交错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烟气净化系统吸附层。
4、烟气出口钢板网, 其特征在于: 由 接触活性炭一侧的钢板内壁斜向上贯穿到钢板的外壁的菱形孔的贯穿角度为50 -6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烟气净化系统吸附层烟气出口钢板网, 其特征在于: 所 述菱形孔开口尺寸为, 两组对应的菱角边的两个菱角顶点的连线距离为1.3mm1.5mm, 菱 形孔的两个对应的直边之间的宽度为0.8mm-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烟气净化系统吸附层烟气出口钢板网,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立体菱形孔列间距为10mm-11mm, 行间距为4mm-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烟气净化系统吸附层烟气出口钢板网, 其特征在于: 所 述菱形孔错行排。
5、列, 相邻两行菱形孔中其中一行菱形孔的右侧菱角顶点与另一行菱形孔的 左侧菱角顶点呈竖直方向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烟气净化系统吸附层烟气出口钢板网, 其特征在于: 所 述菱形孔错行排列, 相邻两列菱形孔中的其中一列的菱形孔的菱角顶点穿过相连上下两个 菱形孔的菱角顶点的连线, 位于相连上下两个菱形孔的中间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活性炭烟气净化系统吸附层烟气出口钢板网, 其特征 在于: 所述钢板网1的材质为不锈钢材料, 钢板网1的厚度为0.7mm-1.0mm。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活性炭烟气净化系统吸附层烟气出口钢板网, 其特征 在于: 所述菱形孔为拉伸工。
6、艺制作的拉伸孔。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0075663 A 2 活性炭烟气净化系统吸附层烟气出口钢板网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气出口钢板网, 特别是涉及一种活性炭烟气净化系统吸附层烟 气出口钢板网, 属于环境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活性炭烟气净化技术具有可资源化与节水的良好性能, 运行过程不消耗水, 不产 生废水、 废渣, 活性炭烟气净化技术的最大优势是能同时具有处理多种污染物, 还具有工艺 流程短占地面积小、 净化过程无稀酸产生不需考虑设备的防腐、 自身具有除尘功能无需配 置专门的除尘器、 能脱除湿法难以去除的SO3, 烟囱无需防腐、 不需要对净化后的烟。
7、气升温、 烟囱出口呈透明状无烟羽现象等优势。 0003 活性炭烟气净化技术原理为, 有H2O和O2的条件下以物理和化学吸附脱除烟气中 的SO2, 在活性炭的催化作用下烟气中NOx与氨气发生反应生成N2, 利用活性炭丰富的微孔 结构物理吸附脱除HCl、 HF、 二噁英以及重金属, 在一套装置内实现了多种污染物的净化。 吸 附SO2的活性炭通过再生后循环利用, 同时释放的富集二氧化硫气体, 可加工成多种硫化工 产品, 实现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 0004 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中, 初次装填或补充的新鲜活性炭, 在循环运输系统中移送 过程的跌落、 磨损和旋转设备的剪切, 而产生破损。 物料系统中设置有筛。
8、分装置将细小颗粒 及粉末筛除, 以保持吸附塔的透气性和吸附效率。 在现有的错流移动床吸附装置中, 烟气从 中间的进气室进入吸附层, 净化后从两侧的出气室排出。 活性炭从顶部进入吸附层, 吸附饱 和的活性炭从下部排出, 在吸附层内烟气中的污染物完成气固相之间的转换, 吸附层活性 炭向下移动过程中容易向外跌落, 同时烟气从钢网向外排出时活性炭堆积在钢板网孔会产 生较大阻力, 另外大部分随活性炭细小颗粒通过筛分装置筛除, 但筛余的活性炭细小颗粒 和粉尘, 一部分会伴随净化后的烟气排放, 会影响粉尘排放效果。 0005 因此,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附层烟气出口钢板网, 活性炭从顶部进入吸附层, 吸附饱 和。
9、的活性炭从下部排出, 在吸附层内烟气中的污染物完成气固相之间的转换, 能够实现活 性炭呈独立的空间在向下移动过程中不向外跌落, 烟气以较小的阻力通过吸附层, 同时也 能有效控制吸附层中的细小颗粒和粉尘随烟气排放。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针对现有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中, 吸附层活性炭向下移动过程中容易从钢 板网向外跌落, 烟气从钢网向外排出时活性炭堆积在钢板网孔会产生较大阻力, 筛余的活 性炭细小颗粒和粉尘, 一部分会伴随净化后的烟气排放, 影响粉尘排放效果等技术问题, 提 供一种活性炭烟气净化系统吸附层烟气出口钢板网, 能够实现活性炭呈独立的空间在向下 移动过程中不向外跌落, 烟气以较小的阻。
10、力通过吸附层, 同时也能有效控制吸附层中的细 小颗粒和粉尘随烟气排放。 0007 为此, 本发明活性炭烟气净化系统吸附层烟气出口钢板网, 设有钢板, 所述钢板上 说明书 1/4 页 3 CN 110075663 A 3 设有排烟孔, 排烟孔的形状为菱形孔, 菱形孔为长形菱形孔, 菱形孔由两个对应的直边和两 组对应的菱角边组成, 两组对应的菱角边的两个菱角顶点连线方向与活性炭下落方向垂 直; 菱形孔为贯穿钢板的通孔, 菱形孔的贯穿方向由接触活性炭一侧的钢板内壁斜向上贯 穿到钢板的外壁, 形成贯穿通孔。 0008 优选地, 钢板上的菱形孔自上而下排列, 每一列菱形孔与相邻一列菱形孔交错分 布。 0。
11、009 优选地, 由接触活性炭一侧的钢板内壁斜向上贯穿到钢板的外壁的菱形孔的贯穿 角度为50 -60 。 0010 优选地, 菱形孔开口尺寸为, 两组对应的菱角边的两个菱角顶点的连线距离为 1.3mm1.5mm, 菱形孔的两个对应的直边之间的宽度为0.8mm-1mm。 0011 优选地, 立体菱形孔列间距为10mm-11mm, 行间距为4mm-5mm。 0012 优选地, 菱形孔错行排列, 相邻两行菱形孔中其中一行菱形孔的右侧菱角顶点与 另一行菱形孔的左侧菱角顶点呈竖直方向排列。 0013 优选地, 菱形孔错行排列, 相邻两列菱形孔中的其中一列的菱形孔的菱角顶点穿 过相连上下两个菱形孔的菱角顶。
12、点的连线, 位于相连上下两个菱形孔的中间位置。 0014 优选地, 钢板网的材质为不锈钢材料, 钢板网的厚度为0.7mm-1.0mm。 0015 优选地, 菱形孔为拉伸工艺制作的拉伸孔。 0016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由于钢板网上的排烟孔的形状为菱形孔, 钢板网的开孔率大 于25, 使得排烟的压降小于200Pa, 有利于更好的排烟, 钢板网自身的压降小于200Pa, 烟 气通过钢板网阻力就很小, 几乎不增加烟气系统的增压风机功率, 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0017 又由于钢板网立体菱形孔的开口尺寸的选择, 与活性炭粒级中的最小颗粒的粒径 相匹配, 实现活性炭控制在吸附层内部而不向外跌落, 并能有效。
13、控制细小颗粒和粉尘随烟 气从钢板网的排烟孔中排放。 0018 同时, 由于菱形孔为拉伸工艺制作的拉伸孔, 拉伸工艺的菱形孔的形状类似百叶 窗形状, 经过该工艺制作的钢板网与冲孔平面钢板网相比较, 同样大小的开口尺寸, 百叶窗 型式的立体菱形孔的钢板网能够进一步有效控制将活性炭控制在吸附层内部而不向外跌 落, 进一步有效控制细小颗粒和粉尘随烟气从钢板网的开孔中排放, 排放效果良好。 0019 本发明钢板网的材料选择S31603不锈钢材质, 耐腐蚀性更好, 菱形孔为拉伸工艺 制作的拉伸孔, 形成拉伸的翻边, 强度更好。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传统的钢板网的示意图; 0021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
14、活性炭烟气净化系统吸附层烟气出口钢板网安装示意图; 0022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吸附层移动单元示意图; 0023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钢板网菱形孔剖面示意图; 0024 图5是菱形孔平面布置示意图; 0025 图6是又一菱形孔平面布置示意图; 0026 图7是菱形孔示意图。 0027 图中符号说明: 说明书 2/4 页 4 CN 110075663 A 4 0028 1.钢板网; 101.钢板; 102.排烟孔; 103.直边; 104.菱角边; 105菱角顶点; 2.进气 室; 3.出气室; 4.活性炭。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0030 图1为传统的钢板。
15、网的示意图, 图中可以看到钢板网1上的排烟孔102为直行孔, 这 样的直行孔容易泄露活性炭4, 活性炭4也容易堵塞直行孔, 导致排烟困难。 0031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图, 图中可以看到, 本发明活性炭烟气净化系统吸附层烟气 出口钢板网1, 设有钢板101, 钢板101上设有排烟孔102, 排烟孔102的形状为菱形孔102, 菱 形孔102为长形菱形孔, 菱形孔102由两个对应的直边103和两组对应的菱角边104组成, 两 组对应的菱角边104的两个菱角顶点105连线方向与活性炭下落方向垂直; 菱形孔为贯穿钢 板101的通孔, 菱形孔102的贯穿方向由接触活性炭一侧的钢板101内壁斜向上贯。
16、穿到钢板 101的外壁, 形成贯穿通孔, 立体菱形孔102列间距为10mm-11mm, 行间距为4mm-5mm。 由于钢 板网1上的排烟孔102的形状为菱形孔102, 钢板网1的开孔率大于25, 使得排烟的压降小 于200Pa, 有利于更好的排烟, 钢板网1自身的压降小于200Pa, 烟气通过钢板网1阻力就很 小, 几乎不增加烟气系统的增压风机功率, 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0032 钢板101上的菱形孔102自上而下排列, 每一列菱形孔102与相邻一列菱形孔102交 错分布, 由接触活性炭一侧的钢板101内壁斜向上贯穿到钢板101的外壁的菱形孔的贯穿角 度为50 -60 , 这样方向的角度设置,。
17、 能够尽可能的使活性炭4不会出现外漏的问题, 保证排 烟孔102的顺利排放。 0033 菱形孔102开口尺寸为, 两组对应的菱角边104的两个菱角顶点104的连线距离为 1.3mm1.5mm, 菱形孔102的两个对应的直边103之间的宽度为0.8mm-1mm, 一般选择0.9mm, 由于钢板网1立体菱形孔102的开口尺寸的选择, 与活性炭粒级中的最小颗粒的粒径相匹 配, 一般采用两组对应的菱角边104的两个菱角顶点104的连线距离为1.4mm, 效果非常好, 实现活性炭控制在吸附层内部而不向外跌落, 并能有效控制细小颗粒和粉尘随烟气从钢板 网1的排烟孔102中排放。 0034 图5中可以看到,。
18、 菱形孔102错行排列, 相邻两行菱形孔102中其中一行菱形孔102 的右侧菱角顶点104与另一行菱形孔102的左侧菱角顶点104呈竖直方向排列, 可以加大开 孔率, 提高散烟效果; 菱形孔102也可以按照图6中的排列方式, 菱形孔102错行排列, 相邻两 列菱形孔102中的其中一列的菱形孔102的菱角顶点穿过相连上下两个菱形孔102的菱角顶 点105的连线, 位于相连上下两个菱形孔102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扩大开孔率。 0035 平行排列的菱形孔102的布置节距为4mm-6mm, 一般选用5mm, 误差可控制在0.1mm- 0.2mm之间, 既可以保证强度, 又可以保证散烟效果。 0036 。
19、本实施例中钢板网1的材质为不锈钢材料, 钢板网1的厚度为0.7mm-1.0mm, 菱形孔 102为拉伸工艺制作的拉伸孔, 由于菱形孔102为拉伸工艺制作的拉伸孔, 拉伸工艺的菱形 孔102的形状类似百叶窗形状, 经过该工艺制作的钢板网1与冲孔平面钢板网相比较, 同样 大小的开口尺寸, 百叶窗型式的立体菱形孔102的钢板网1能够进一步有效控制将活性炭4 控制在吸附层内部而不向外跌落, 进一步有效控制细小颗粒和粉尘随烟气从钢板网的开孔 中排放, 排放效果良好。 说明书 3/4 页 5 CN 110075663 A 5 0037 本实施例钢板网1的材料选择S31603不锈钢材质, 耐腐蚀性更好, 菱。
20、形孔102为拉 伸工艺制作的拉伸孔, 形成拉伸的翻边, 强度更好, 也可以降低不锈钢板的厚度, 降低成本。 0038 本实施例实现了活性炭4呈独立的空间在向下移动过程中不向外跌落, 烟气以较 小的阻力通过吸附层, 同时也能有效控制吸附层中的细小颗粒和粉尘随烟气排放。 0039 惟以上所述者,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 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 围, 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 或依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 皆应仍属本发 明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说明书 4/4 页 6 CN 110075663 A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7 CN 110075663 A 7 图2 说明书附图 2/4 页 8 CN 110075663 A 8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3/4 页 9 CN 110075663 A 9 图5 图6 图7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0 CN 110075663 A 10 。
- 内容关键字: 活性炭 烟气 净化系统 吸附 出口 钢板网
管材冷轧机.pdf
禽畜养殖圈舍环境治理消杀机构.pdf
自动排屑的木工机床用顶针.pdf
用于油气井液面测试的声波采集装置.pdf
化工管道快速对接接头.pdf
新型咪头粘网机.pdf
麦克风生产用烘干装置.pdf
隐形眼镜助戴器.pdf
混合料制备系统.pdf
非遗用品存放柜用消毒装置.pdf
光伏逆变器用增压散热风扇.pdf
集线器.pdf
护理床抬升角测量仪.pdf
棋类设备的智能方块及棋类设备.pdf
基于数据融合的耕深监测装置.pdf
大口径平推阀.pdf
水利工程防汛浮标.pdf
自动锁螺丝机锁紧力调节装置.pdf
数据交换装置.pdf
高效羊粪有机肥发酵罐.pdf
应用于船首的船舶防撞结构.pdf
渔光互补的监控系统及方法.pdf
适应于高污泥浓度的脱氮除磷系统及方法.pdf
具有清洁效果的真空镀铝丝复绕设备.pdf
影像分类模型建立方法及装置、分类方法、装置及系统.pdf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pdf
用于涵管的实时压力测试方法.pdf
人员安全转移救援舱及其制造方法.pdf
复合电缆生产用全自动绞线装置及方法.pdf
机载双站雷达间载波频率差高精度测量与补偿方法.pdf
量子密钥分发网络中负载均衡的分布式路由方法及系统.pdf
无线路由器间加密通讯方法及系统.pdf
面向网络安全领域的命名实体识别方法.pdf
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pdf
增韧改性PP塑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低成本高性能耐蚀泵阀用铁素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pdf
便携式电力设备声波检测分析仪.pdf
涂布机无张力送布装置及基布速度调节方法.pdf
基于数字光频梳与微腔阵列的高灵敏超声探测方法.pdf
平衡环盐水灌装系统.pdf
氢燃料电池汽车能量控制方法.pdf
芯片复位电路、方法以及设备.pdf
铁路工机具的检测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pdf
基于连续性阶梯算法动态调整激励比例系数的方法及系统.pdf
电缆生产用橡胶颗粒烘干装置.pdf
基于天文导航原理的捷联惯导坐标系动态取齐方法.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电铲斗齿视频关键帧的检测方法.pdf
云平台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pdf
手性二氢黄酮的制备方法.pdf
新型的火锅用油及加工方法.pdf
预制圆柱与桩基的连接结构及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