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结构及其炉门组件.pdf

上传人:T****z 文档编号:11473521 上传时间:2021-09-2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77.1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风道结构及其炉门组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风道结构及其炉门组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风道结构及其炉门组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档描述:

《风道结构及其炉门组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道结构及其炉门组件.pdf(8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749458.1 (22)申请日 2019.10.17 (73)专利权人 上海纯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纳贤路60弄2 号1层01-04室 (72)发明人 杨华刘锦森刘福波朴起政 杨有如郑秀谦戴建亮 (74)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 限公司 12103 代理人 赵岷 (51)Int.Cl. A47J 37/0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风道结构及其炉门组件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道结构, 其位。

2、于炉门 组件内, 用于对炉门组件内的中空腔室进行通风 散热, 所述炉门组件包括组装于一体的外门框组 件、 内门框组件; 所述外门框组件、 内门框组件之 间还装配有中玻璃, 所述外门框组件、 中玻璃之 间装配有电子板, 所述风道结构包括设置在外门 框组件与中玻璃之间用于对外门框组件、 电子板 降温的第一风道、 设置在中玻璃与内门框组件之 间用于对内门框组件降温的第二风道、 用于向第 一风道与第二风道送风的风机。 还涉及一种炉门 组件, 炉门组件内设有上述的风道结构, 本实用 新型不但可直观的观察烹饪室内情况, 而且可实 现炉门组件内、 外层的双重降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3、 211432428 U 2020.09.08 CN 211432428 U 1.一种风道结构, 其位于炉门组件内, 用于对炉门组件内的中空腔室进行通风散热, 所 述炉门组件包括组装于一体的外门框组件、 内门框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门框组件、 内门框组件之间还装配有中玻璃, 所述外门框组件、 中玻璃之间装配 有电子板, 所述风道结构包括设置在外门框组件与中玻璃之间用于对外门框组件、 电子板 降温的第一风道、 设置在中玻璃与内门框组件之间用于对内门框组件降温的第二风道、 用 于向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送风的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道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门组件的底部一侧开设。

4、有 进风孔, 另一侧开设有出风网孔, 所述风机装配于进风孔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道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门框组件包括外门框、 贴 设于外门框外侧的外玻璃、 装配于外玻璃上的拉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道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门框是由外门框本体、 沿 外门框本体的各个边沿向内延伸形成的外折边构成的框型结构, 所述外门框本体的内侧靠 近外折边处形成有一圈封闭的外筋位框, 所述外筋位框内形成有一圈封闭的内筋位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道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门框组件包括内门框、 装 配于内门框内的内玻璃, 所述内门框是由内门框本体、 沿内门框本体的。

5、各个边沿向外延伸 形成的内折边构成的框型结构, 所述内门框本体的内缘形成有用于装配内玻璃的玻璃装配 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风道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筋位框与外折边之间为用 于与内折边组装于一体的门框装配区, 所述内筋位框内为用于观察烹饪室内的通透观察 区, 所述外筋位框、 内筋位框与中玻璃之间合围形成有第一中空腔室, 所述第一中空腔室内 设有用于装配电子板的电子装配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风道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门框、 内玻璃与中玻璃之 间合围形成有第二中空腔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风道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道的通风路径自进风 孔起, 依。

6、次途经外筋位框与内筋位框之间间隙、 电子装配区、 外筋位框与内筋位框之间间 隙, 到出风网孔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风道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风道的通风路径自进风 孔起, 途经第二中空腔室的内部空间, 到出风网孔止。 10.一种炉门组件, 其装配于烤箱上, 所述炉门组件的内侧面向烤箱的烹饪室, 其特征 在于: 所述炉门组件内设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结构, 所述风道结构用于对炉 门组件内的中空腔室进行通风散热。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432428 U 2 一种风道结构及其炉门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烤箱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风道结。

7、构及其炉门组件。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 厨房电器越来越丰富, 微波炉、 烤箱、 蒸箱等都逐 渐成为家庭生活必需的厨电产品。 一般烤箱的炉门组件, 有多层玻璃形成隔热结构, 防止腔 体内的热量散失, 但由于腔体内长时间的工作的热量聚集, 导致烤箱炉门组件上的外玻璃 的表面问题会比较高, 容易烫手。 0003 因此, 基于这些问题, 提供了一种不但可直观的观察烹饪室内情况, 而且可实现炉 门组件内、 外层的双重降温的风道结构及其炉门组件,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提供了一种不但可直观的观察 烹饪室内情况。

8、, 而且可实现炉门组件内、 外层的双重降温的风道结构及其炉门组件。 0005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风道结构, 其位于炉门组件内, 用于对炉门组件内的中空腔室进行通风散热, 所述炉门组件包括组装于一体的外门框组件、 内门框组件; 0007 所述外门框组件、 内门框组件之间还装配有中玻璃, 所述外门框组件、 中玻璃之间 装配有电子板, 所述风道结构包括设置在外门框组件与中玻璃之间用于对外门框组件、 电 子板降温的第一风道、 设置在中玻璃与内门框组件之间用于对内门框组件降温的第二风 道、 用于向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送风的风机。 0008 优选的, 所述炉门组件的。

9、底部一侧开设有进风孔, 另一侧开设有出风网孔, 所述风 机装配于进风孔处。 0009 优选的, 所述外门框组件包括外门框、 贴设于外门框外侧的外玻璃、 装配于外玻璃 上的拉手。 0010 进一步优选的, 所述外门框是由外门框本体、 沿外门框本体的各个边沿向内延伸 形成的外折边构成的框型结构, 所述外门框本体的内侧靠近外折边处形成有一圈封闭的外 筋位框, 所述外筋位框内形成有一圈封闭的内筋位框。 0011 优选的, 所述内门框组件包括内门框、 装配于内门框内的内玻璃, 所述内门框是由 内门框本体、 沿内门框本体的各个边沿向外延伸形成的内折边构成的框型结构, 所述内门 框本体的内缘形成有用于装配内。

10、玻璃的玻璃装配框。 0012 进一步优选的, 所述外筋位框与外折边之间为用于与内折边组装于一体的门框装 配区, 所述内筋位框内为用于观察烹饪室内的通透观察区, 所述外筋位框、 内筋位框与中玻 璃之间合围形成有第一中空腔室, 所述第一中空腔室内设有用于装配电子板的电子装配 区。 0013 进一步优选的, 所述内门框、 内玻璃与中玻璃之间合围形成有第二中空腔室。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1432428 U 3 0014 进一步优选的, 所述第一风道的通风路径自进风孔起, 依次途经外筋位框与内筋 位框之间间隙、 电子装配区、 外筋位框与内筋位框之间间隙, 到出风网孔止。 0015 进一步优。

11、选的, 所述第二风道的通风路径自进风孔起, 途经第二中空腔室的内部 空间, 到出风网孔止。 0016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 提供了一种炉门组件, 其装配于烤箱上, 所述炉门 组件的内侧面向烤箱的烹饪室, 所述炉门组件内设有所述的风道结构, 所述风道结构用于 对炉门组件内的中空腔室进行通风散热。 0017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8 1.本实用新型中, 通过第一风道对炉门组件内第一中空腔室进行热交换, 使炉门 组件的温升降低, 不但有助于提升电子板的使用寿命, 而且有助于降低外门框组件表面的 温度, 消费者可以直接触摸外门框组件的外玻璃而不会烫手。 0019 2.本实用。

12、新型中, 通过第二风道对炉门组件内第二中空腔室进行热交换, 使炉门 组件的温升降低, 降低内门框组件的温度。 0020 3.本实用新型中, 通过第一风道、 第二风道分别对炉门组件内第一中空腔室、 第二 中空腔室进行热交换, 一个风机即可实现炉门组件内、 外层的双重降温, 大大提升工作效 率。 0021 4.本实用新型中, 消费者可通过外玻璃、 通透观察区、 中玻璃、 内玻璃直观的观察 烹饪室内情况, 丰富消费者的烹饪体验。 附图说明 0022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但是 应当知道, 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 因此不作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

13、 此外, 除非特别指出, 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 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 绘制。 0023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炉门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是炉门组件的半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是外门框组件中第一风道的通风路径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是内门框组件中第二风道的通风路径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中: 1.外门框组件、 101.外门框本体、 102.外玻璃、 103.拉手、 104.外折边、 105. 外筋位框、 106.内筋位框、 107.门框装配区、 108.通透观察区、 109.电子装配区、 2.内门框组 件、 201.内门框本体、 202.内玻。

14、璃、 203.内折边、 204.玻璃装配框、 3.中玻璃、 4.电子板、 5. 风机、 6.进风孔、 7.出风网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首先, 需要说明的是, 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特点 和优点等, 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 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 何限制。 此外, 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 或者被显示 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 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 行任意组合或删减, 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实施例。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143。

15、2428 U 4 另外, 为了简化图面起见, 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 0029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装” 、“设置” 、“连接” 、“固 定” 、“旋接”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成一体;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 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对于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就 结合图1-图4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16、。 0030 实施例1: 0031 一种风道结构, 其位于炉门组件内, 用于对炉门组件内的中空腔室进行通风散热, 所述炉门组件包括组装于一体的外门框组件1、 内门框组件2; 0032 所述外门框组件1、 内门框组件2之间还装配有中玻璃3, 所述外门框组件1、 中玻璃 3之间装配有电子板4, 所述风道结构包括设置在外门框组件1与中玻璃3 之间用于对外门 框组件1、 电子板4降温的第一风道、 设置在中玻璃3与内门框组件2之间用于对内门框组件2 降温的第二风道、 用于向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送风的风机5。 0033 工作原理: 本技术方案中, 如图1-4所示, 炉门组件包括组装于一体的外门框组件 1、 。

17、内门框组件2, 外门框组件1、 内门框组件2之间还装配有中玻璃3, 外门框组件1、 中玻璃3 之间装配有电子板4, 通过风机5可向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送风, 其中: 第一风道设置在外门 框组件1与中玻璃3之间, 当风机5向第一风道送风时, 风机5产生的散热风流途经第一风道 时可对外门框组件1、 电子板4降温散热, 通过第一风道对炉门组件内第一中空腔室进行热 交换, 使炉门组件的温升降低, 不但有助于提升电子板的使用寿命, 而且有助于降低外门框 组件1表面的温度, 消费者可以直接触摸外门框组件1的外玻璃102而不会烫手; 第二风道设 置在中玻璃3与内门框组件2之间, 当风机5向第二风道送风时, 风。

18、机5产生的散热风流途经 第二风道时可对内门框组件2降温散热, 通过第二风道对炉门组件内第二中空腔室进行热 交换, 使炉门组件的温升降低, 降低内门框组件2的温度。 0034 更进一步的, 还可在本实用新型中考虑, 所述炉门组件的底部一侧开设有进风孔 6, 另一侧开设有出风网孔7, 所述风机5装配于进风孔6处。 风机5将进风孔6 外界的风输送 至第一风道、 第二风道并通过出风网孔7排出, 通过第一风道、 第二风道分别对炉门组件内 第一中空腔室、 第二中空腔室进行热交换, 一个风机5即可实现炉门组件内、 外层的双重降 温, 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0035 更进一步的, 还可在本实用新型中考虑, 所述。

19、外门框组件1包括外门框、 贴设于外 门框外侧的外玻璃102、 装配于外玻璃102上的拉手103。 0036 更进一步的, 还可在本实用新型中考虑, 所述外门框是由外门框本体101、 沿外门 框本体101的各个边沿向内延伸形成的外折边104构成的框型结构, 所述外门框本体101的 内侧靠近外折边104处形成有一圈封闭的外筋位框105, 所述外筋位框105内形成有一圈封 闭的内筋位框106。 外筋位框105将外门框分隔为门框装配区、 第一中空腔室, 内筋位框106 将外门框分隔为第一中空腔室、 通透观察区。 0037 更进一步的, 还可在本实用新型中考虑, 所述内门框组件2包括内门框、 装配于内 。

20、门框内的内玻璃202, 所述内门框是由内门框本体201、 沿内门框本体201的各个边沿向外延 伸形成的内折边203构成的框型结构, 所述内门框本体201的内缘形成有用于装配内玻璃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1432428 U 5 202的玻璃装配框204。 内门框通过内折边203与外门框的门框装配区组装于一体。 0038 更进一步的, 还可在本实用新型中考虑, 所述外筋位框105与外折边104之间为用 于与内折边203组装于一体的门框装配区107, 所述内筋位框106内为用于观察烹饪室内的 通透观察区108, 所述外筋位框105、 内筋位框106与中玻璃3之间合围形成有第一中空腔室, 。

21、所述第一中空腔室内设有用于装配电子板4的电子装配区 109。 消费者可通过外玻璃102、 通透观察区108、 中玻璃3、 内玻璃202观察烹饪室内情况, 丰富消费者的烹饪体验。 0039 更进一步的, 还可在本实用新型中考虑, 所述内门框、 内玻璃202与中玻璃3 之间 合围形成有第二中空腔室。 0040 更进一步的, 还可在本实用新型中考虑, 所述第一风道的通风路径自进风孔6 起, 依次途经外筋位框105与内筋位框106之间间隙、 电子装配区109、 外筋位框 105与内筋位框 106之间间隙, 到出风网孔7止。 如图3所示, 当风机5向第一风道送风时, 风机5将进风孔6外 界的风输送至第一。

22、风道, 通风路径(如图3中箭头方向指示)自进风孔6起, 依次途经外筋位 框105与内筋位框106之间间隙、 电子装配区109、 外筋位框105与内筋位框106之间间隙, 并 通过出风网孔7排出, 可对外门框组件1、 电子板4降温散热, 通过第一风道对炉门组件内第 一中空腔室进行热交换, 使炉门组件的温升降低, 不但有助于提升电子板的使用寿命, 而且 有助于降低外门框组件1表面的温度, 消费者可以直接触摸外门框组件1的外玻璃102 而不 会烫手。 0041 更进一步的, 还可在本实用新型中考虑, 所述第二风道的通风路径自进风孔6 起, 途经第二中空腔室的内部空间, 到出风网孔7止。 如图4所示,。

23、 当风机5向第二风道送风时, 风 机5将进风孔6外界的风输送至第二风道, 通风路径(如图4中箭头方向指示)自进风孔6起, 途经第二中空腔室的内部空间, 并通过出风网孔7 排出, 可对内门框组件2降温散热, 通过 第二风道对炉门组件内第二中空腔室进行热交换, 使炉门组件的温升降低, 降低内门框组 件2的温度。 0042 实施例2: 0043 一种炉门组件, 其装配于烤箱上, 所述炉门组件的内侧面向烤箱的烹饪室, 所述炉 门组件内设有如上述所述的风道结构, 所述风道结构用于对炉门组件内的中空腔室进行通 风散热。 通过第一风道对炉门组件内第一中空腔室进行热交换, 使炉门组件的温升降低, 不 但有助于。

24、提升电子板的使用寿命, 而且有助于降低外门框组件 1表面的温度; 通过第二风 道对炉门组件内第二中空腔室进行热交换, 使炉门组件的温升降低, 降低内门框组件2的温 度。 0044 需要说明的是,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电子板的具体结构、 工作原理、 以及电路结构 均为现有技术, 因此不再详细阐述。 0045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但可直观的观察烹饪室内情况, 而且可实现 炉门组件内、 外层的双重降温的风道结构及其炉门组件。 0046 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 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 施例, 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 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 变化与改进等, 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1432428 U 6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7 CN 211432428 U 7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2 页 8 CN 211432428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风道 结构 及其 炉门 组件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风道结构及其炉门组件.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147352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