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后轮罩.pdf
《车辆及其后轮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及其后轮罩.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2335267.7 (22)申请日 2019.12.23 (73)专利权人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地址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经济技术 开发区通达路1号 (72)发明人 张立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202 代理人 熊永强李光金 (51)Int.Cl. B62D 25/16(2006.01) B62D 25/18(2006.01) B62D 25/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车辆及其后轮罩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
2、提供一种车辆及其后轮罩, 后轮 罩包括: 侧围内板与分别位于所述侧围内板两侧 的轮罩外板与轮罩内板, 所述轮罩外板包括第一 连接部, 所述轮罩内板包括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 一连接部在所述侧围内板上的投影为第一位置, 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侧围内板上的投影为第 二位置, 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错位设 置,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侧围内板在所述第一 位置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侧围内板 在所述第二位置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轮 罩内板与侧围内板之间连接性能较差, 轮罩外板 与侧围内板之间连接性能较差, 对整车和局部安 装点的刚度不利的技术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
3、N 211442502 U 2020.09.08 CN 211442502 U 1.一种车辆的后轮罩,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侧围内板与分别位于所述侧围内板两侧的轮 罩外板与轮罩内板, 所述轮罩外板包括第一连接部, 所述轮罩内板包括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 一连接部在所述侧围内板上的投影为第一位置, 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侧围内板上的投影 为第二位置, 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错位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侧围内板在 所述第一位置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侧围内板在所述第二位置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罩外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 连接的第一主体部,。
4、 所述轮罩内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第二主体部, 所述第一 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 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之间 的夹角为第二夹角, 所述第一夹角的顶点在所述侧围内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夹角的顶点 在所述侧围内板上的投影错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轮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角为钝角, 所述第二夹角为 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轮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角为钝角, 所述第二夹角为 钝角。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轮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角为锐角, 所述第二夹角为 钝角。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轮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5、一夹角为锐角, 所述第二夹角为 锐角。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轮罩, 其特征在于, 后轮罩还包括侧围外板, 所述侧围外板 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侧围内板在所述 第一位置焊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侧围内板在所述 第二位置焊接固定。 10.一种车辆,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后轮罩。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442502 U 2 车辆及其后轮罩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及其。
6、后轮罩。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车辆后轮罩的轮罩外板与侧围内板的连接部位以及轮罩内板与侧围内板的 连接部位均为朝向同一个方向翻边, 且都朝上, 这种结构形式由于尺寸链较长导致尺寸精 度较差, 而且导致轮罩内板与侧围内板之间连接性能较差, 轮罩外板与侧围内板之间连接 性能较差, 对整车和局部安装点的刚度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及其后轮罩, 以解决轮罩内板与侧围内板之 间连接性能较差, 轮罩外板与侧围内板之间连接性能较差, 对整车和局部安装点的刚度不 利的技术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的后轮罩, 包括: 侧围内板与分别位于所述侧围内板两侧的 轮罩。
7、外板与轮罩内板, 所述轮罩外板包括第一连接部, 所述轮罩内板包括第二连接部, 所述 第一连接部在所述侧围内板上的投影为第一位置, 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侧围内板上的投 影为第二位置, 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错位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侧围内板 在所述第一位置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侧围内板在所述第二位置固定连接。 0005 其中, 述轮罩外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一主体部, 所述轮罩内板还 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第二主体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之间的夹角 为第一夹角, 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 所述第一夹角的 顶点在所述侧围内板。
8、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夹角的顶点在所述侧围内板上的投影错位设置。 0006 其中, 所述第一夹角为钝角, 所述第二夹角为锐角。 0007 其中, 所述第一夹角为钝角, 所述第二夹角为钝角。 0008 其中, 所述第一夹角为锐角, 所述第二夹角为钝角。 0009 其中, 所述第一夹角为锐角, 所述第二夹角为锐角。 0010 其中, 后轮罩还包括侧围外板, 所述侧围外板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连 接部的一端连接。 0011 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侧围内板在所述第一位置焊接固定。 0012 其中, 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侧围内板在所述第二位置焊接固定。 001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 包括上。
9、述的后轮罩。 0014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错位设置, 且第一连接部与侧围内 板在第一位置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部与侧围内板在第二位置固定连接, 侧围内板与轮罩外 板在第一位置连接, 侧围内板与轮罩内板在第二位置连接时, 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 距离较远, 第一连接部与侧围内板之间的空间较大, 第二连接部与侧围内板之间的空间较 大, 第一连接部与侧围内板可以较好连接, 第二连接部与侧围内板可以较好连接, 解决了由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1442502 U 3 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均向同一个方向翻边时, 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在侧围内板 上的投影重叠所导致的。
10、第二连接部会干扰第一连接部与侧围内板之间的空间大小, 第一连 接部会干扰第二连接部与侧围内板之间的空间大小, 进而侧围内板与轮罩外板不能较好连 接, 侧围内板与轮罩内板不能较好连接的技术问题。 同时, 当本申请的侧围内板与轮罩外板 较好连接, 侧围内板与轮罩内板较好连接时, 本申请的后轮罩的尺寸精度就是较好的, 解决 了由于尺寸链较长导致尺寸精度较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11、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 图1是传统车辆后轮罩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轮罩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轮罩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轮罩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轮罩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
12、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请参阅图1, 传统车辆后轮罩10的轮罩外板102与侧围内板101的连接部位以及轮 罩内板103与侧围内板101的连接部位均为朝向同一个方向翻边, 且都朝上, 即轮罩外板102 的第一连接部102a与侧围内板101的连接位置20、 以及轮罩内板103的第二连接部103a与侧 围内板101的连接位置30为同一个位置, 这种结构形式由于尺寸链较长导致尺寸精度较差, 而且由于第一连接部102a的存在, 轮罩内板103与侧围内板101之间的空间较小, 轮罩内板 103与侧围内板101的连接性能较。
13、差, 由于第二连接部103a的存在, 轮罩外板102与侧围内板 101之间的空间较小, 轮罩外板102与侧围内板101的连接性能较差, 对整车和局部安装点的 刚度不利。 002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 包括后轮罩10。 如下将详细介绍后轮罩10。 0024 请参阅图2-图5, 后轮罩10包括: 侧围内板101与分别位于侧围内板101两侧的轮罩 外板102与轮罩内板103, 轮罩外板102包括第一连接部102a, 轮罩内板103包括第二连接部 103a, 第一连接部102a在侧围内板101上的投影为第一位置20, 第二连接部103a在侧围内板 101上的投影为第二位置30, 第一位置20与第。
14、二位置30错位设置, 第一连接部102a与侧围内 板101在第一位置20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部103a与侧围内板101在第二位置30固定连接。 0025 从而,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位置20与第二位置30错位设置, 且第一连接部102a与侧 围内板101在第一位置20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部103a与侧围内板101在第二位置30固定连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1442502 U 4 接, 侧围内板101与轮罩外板102在第一位置20连接, 侧围内板101与轮罩内板103在第二位 置30连接时, 第一连接部102a与第二连接部103a的距离较远, 第一连接部102a与侧围内板 101之间的空。
15、间较大, 第二连接部103a与侧围内板101之间的空间较大, 第一连接部102a与 侧围内板101可以较好连接, 第二连接部103a与侧围内板101可以较好连接, 解决了由于第 一连接部102a与第二连接部103a均向同一个方向翻边时, 第一连接部102a与第二连接部 103a在侧围内板101上的投影重叠所导致的第二连接部103a会干扰第一连接部102a与侧围 内板101之间的空间大小, 第一连接部102a会干扰第二连接部103a与侧围内板101之间的空 间大小, 进而侧围内板101与轮罩外板102不能较好连接, 侧围内板101与轮罩内板103不能 较好连接的技术问题。 同时, 当本申请的侧围。
16、内板101与轮罩外板102较好连接, 侧围内板 101与轮罩内板103较好连接时, 本申请的后轮罩10的尺寸精度就是较好的, 解决了由于尺 寸链较长导致尺寸精度较差的技术问题。 0026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第一连接部102a与侧围内板101在第一位置20焊接固定。 第二连接部103a与侧围内板101在第二位置30焊接固定。 0027 根据上述描述, 第一连接部102a与侧围内板101之间的空间较大, 第二连接部103a 与侧围内板101之间的空间较大, 从而当第一连接部102a与侧围内板101焊接时, 第一连接 部102a与侧围内板101之间的较大空间可使得焊钳可达, 焊点40可实施性强。
17、; 第二连接部 103a与侧围内板101焊接时, 第二连接部103a与侧围内板101之间的较大空间可使得焊钳可 达, 焊点40可实施性强。 从而当本申请的焊点40实施性强时, 本申请就无需烧焊或者涂胶, 节约热人力物力, 而且对减震器座安装支架的设计没有限制, 对满足后减震器座安装点刚 度的达成较容易。 0028 轮罩外板102还包括与第一连接部102a连接的第一主体部102b, 轮罩内板103还包 括与第二连接部103a连接的第二主体部103b, 第一连接部102a与第一主体部102b之间的夹 角为第一夹角A, 第二连接部103a与第二主体部103b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B, 第一夹角A的 顶。
18、点在侧围内板101上的投影与第二夹角B的顶点在侧围内板101上的投影错位设置。 本申 请中, 第一位置20与第二位置30均位于侧围内板101的端部, 第一连接部102a位于轮罩外板 102的端部, 第二连接部103a位于轮罩内板103的端部, 第一主体部102b向远离侧围内板101 的方向延伸, 第二主体部103b向远离侧围内板101的方向延伸, 侧围内板101向远离第一主 体部102b, 且远离第二主体部103b的方向延伸。 0029 本申请中, 当第一夹角A的顶点在侧围内板101上的投影与第二夹角B的顶点在侧 围内板101上的投影错位设置时, 本申请的第一位置20与第二位置30就是完全错位。
19、的, 第一 连接部102a与第二连接部103a之间将完全不会互相干扰, 将进一步增大第一连接部102a与 侧围内板101之间的有效空间, 进一步增大第二连接部103a与侧围内板101之间的有效空 间, 第一连接部102a与侧围内板101之间的连接性能更好, 第二连接部103a与侧围内板101 之间的连接性能更好。 0030 如下将介绍第一夹角A和第二夹角B情况。 0031 第一种: 0032 请继续参阅图2, 第一夹角A为钝角, 第二夹角B为锐角。 本申请中, 轮罩内板103与 下车体的合拼连接, 以及轮罩外板102与侧围总成(侧围内板101、 侧围外板104)的合拼连 接, 均在总拼工位进行。
20、。 本实施例的第一夹角A为钝角, 即轮罩外板102的第一连接部102a朝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1442502 U 5 上, 与侧围内板101焊接, 焊点40可实施性强; 第二夹角B为锐角, 即轮罩内板103的第二连接 部103a朝下, 由于第一位置20与第二位置30错位设置, 第二连接部103a跟随下车体在主拼 时与侧围内板101搭接, 焊点40可达, 且对减震器座安装支架的设计没有限制, 后减震器座 的安装点刚度容易达成。 0033 第二种: 0034 请继续参阅图3, 第一夹角A为钝角, 第二夹角B为钝角。 本实施例的第一夹角A为钝 角, 即轮罩外板102的第一连接部102a。
21、朝上, 与侧围内板101焊接, 焊点40可实施性强; 第二 夹角B为钝角, 虽然轮罩内板103的第二连接部103a朝上, 但是由于第一位置20与第二位置 30错位设置, 第二连接部103a跟随下车体在主拼时与侧围内板101搭接, 焊点40仍然可达, 且对减震器座安装支架的设计没有限制, 后减震器座的安装点刚度容易达成。 0035 第三种: 0036 请继续参阅图4, 第一夹角A为锐角, 第二夹角B为钝角。 本实施例的第一夹角A为锐 角, 即轮罩外板102的第一连接部102a朝下, 与侧围内板101焊接, 焊点40可实施性强; 第二 夹角B为钝角, 虽然轮罩内板103的第二连接部103a朝上, 。
22、但是由于第一位置20与第二位置 30错位设置, 第二连接部103a跟随下车体在主拼时与侧围内板101搭接, 焊点40仍然可达, 且对减震器座安装支架的设计没有限制, 后减震器座的安装点刚度容易达成。 0037 第四种: 0038 请继续参阅图5, 第一夹角A为锐角, 第二夹角B为锐角。 本实施例的第一夹角A为锐 角, 即轮罩外板102的第一连接部102a朝下, 与侧围内板101焊接, 焊点40可实施性强; 第二 夹角B为锐角, 轮罩内板103的第二连接部103a朝下, 由于第一位置20与第二位置30错位设 置, 第二连接部103a下车体在主拼时与侧围内板101搭接, 焊点40可达, 对减震器座。
23、安装支 架的设计没有限制, 后减震器座的安装点刚度容易达成。 0039 本申请中, 上述的第一夹角A除了锐角、 钝角之外, 还可以为直角, 本申请在此不做 限定; 上述的第二夹角B除了锐角、 钝角之外, 还可以为直角, 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定。 0040 后轮罩10还包括侧围外板104, 侧围外板104与第一主体部102b远离第一连接部 102a的一端连接。 本申请中, 侧围内板101与侧围外板104形成侧围总成。 0041 从而, 本申请车辆的后轮罩10只要轮罩外板102与侧围内板101焊接的第一位置 20, 与轮罩内板103与侧围内板101焊接的第二位置30错位设置, 在第一位置20处的焊点4。
24、0 可达, 焊点40可实施性强, 在第二位置30处的焊点40可达, 焊点40可实施性强, 减震器座安 装支架的设计没有限制, 后减震器座的安装点刚度容易达成。 0042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 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 之权利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 并依本实 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 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1442502 U 6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3 页 7 CN 211442502 U 7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3 页 8 CN 211442502 U 8 图5 说明书附图 3/3 页 9 CN 211442502 U 9 。
- 内容关键字: 车辆 及其 后轮
便于维修的反冲洗过滤器.pdf
农机动力飞轮加工用抛光装置.pdf
用于茶叶外包装的标签打印装置.pdf
双核心密码工程实验箱.pdf
对虾养殖水体温度和盐度的自动调控装置.pdf
塑料模具脱壳机.pdf
ALC轻质墙体板分离工具.pdf
可调泡径的人字板机构.pdf
化妆品包装瓶点喷式喷涂装置.pdf
用于载人观光潜水器的连接结构.pdf
铝粉生产用雾化系统.pdf
固体磷酸催化剂均化器搅拌机构.pdf
日光温室多功能智能一体机.pdf
球形黑体辐射源.pdf
建筑施工用安全防护围挡.pdf
便携式可伸缩绝缘烟感温感检测装置.pdf
给排水系统图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管道缺陷修补装置.pdf
西林瓶高速分装称量抽真空一体机.pdf
飞行物识别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pdf
易维护的包装机械密封防护构型.pdf
红外卫星遥感影像薄云去除方法、装置及介质.pdf
半球谐振陀螺仪的正交漂移误差检测方法.pdf
二级差动环形压控振荡器及射频芯片模组.pdf
角膜移植术后防止植片移位的头部固定枕.pdf
便携式桥梁检测设备.pdf
视频采集设备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pdf
晶圆背面清洗方法和装置.pdf
碳化硼结合金刚石复合超硬防弹陶瓷的制备方法.pdf
水处理用加药方法及其设备.pdf
基于感应辅热与磁流体冷却的杆件在轨成形机构与方法.pdf
龙门加工中心滑块润滑装置.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