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吸音木隔墙及其设计方法.pdf
![装配式建筑吸音木隔墙及其设计方法.pdf_第1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5/2021-8/6/0f20fd15-5f38-4fcd-9f46-539461a62745/0f20fd15-5f38-4fcd-9f46-539461a627451.gif)
![装配式建筑吸音木隔墙及其设计方法.pdf_第2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5/2021-8/6/0f20fd15-5f38-4fcd-9f46-539461a62745/0f20fd15-5f38-4fcd-9f46-539461a627452.gif)
![装配式建筑吸音木隔墙及其设计方法.pdf_第3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5/2021-8/6/0f20fd15-5f38-4fcd-9f46-539461a62745/0f20fd15-5f38-4fcd-9f46-539461a627453.gif)
《装配式建筑吸音木隔墙及其设计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配式建筑吸音木隔墙及其设计方法.pdf(13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47144.X (22)申请日 2019.03.29 (71)申请人 深圳中天精装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 泰然八路深业泰然大厦C座8楼 (72)发明人 乔荣健黄洪闪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 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代理人 齐则琳张雷 (51)Int.Cl. E04B 2/74(2006.01) E04B 2/80(2006.01) E04B 1/8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装配式建。
2、筑吸音木隔墙及其设计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吸音木隔墙 及其设计方法, 属于隔音降噪技术领域。 该装配 式吸音木隔墙包括若干用于组装吸音木隔墙的 隔墙单元, 每个隔墙单元包括具有内腔的隔墙本 体; 还包括设于内腔中用于将内腔分隔形成多个 空腔的至少一张PVC薄膜, 所述PVC薄膜上具有若 干穿孔; 所述PVC薄膜的膜厚为0.060.26mm, 穿 孔的孔径为0.011mm, 穿孔率为115; 所述 空腔的间距为135mm; 该设计方法用于设计上 述吸音木隔墙; 本发明具有吸声频带宽, 尤其在 低频段吸声性能好、 成本低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3页 CN 。
3、110106999 A 2019.08.09 CN 110106999 A 1.一种装配式建筑吸音木隔墙, 其特征在于: 包括若干用于组装吸音木隔墙的隔墙单元, 每个所述隔墙单元包括具有内腔的隔墙本 体; 还包括设于所述内腔中用于将所述内腔分隔形成多个空腔的至少一张PVC薄膜, 所述 PVC薄膜上具有若干穿孔; 所述PVC薄膜的膜厚为0.060.26mm, 穿孔的孔径为0.011mm, 穿孔率为115; 所述空腔的间距为135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吸音木隔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腔内设有至少三张所述PVC薄膜; 所述PVC薄膜包括中间层薄膜, 还包括设于所述中间层薄膜两侧的。
4、侧层薄膜; 所述中间 层薄膜的膜厚为0.20.26mm, 穿孔的孔径为0.150.25mm, 穿孔率为46; 所述侧层薄 膜的膜厚为0.050.25mm, 穿孔的孔径为0.050.15mm, 穿孔率为24; 相邻所述薄膜之 间的膜间距为1535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吸音木隔墙,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层薄膜两侧的所述侧层薄膜的膜厚、 孔径、 孔径和穿孔率为非对称设置; 所述 中间层薄膜两侧的膜间距为非对称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吸音木隔墙,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层薄膜的左侧设有第一左侧层薄膜, 右侧设有第一右侧层薄膜; 所述第一左侧层薄膜的膜厚为0.25mm。
5、, 孔径为0.15mm, 穿孔率为4; 所述第一右侧层 薄膜的膜厚为0.15mm, 孔径为0.1mm, 穿孔率为3; 所述中间层薄膜与所述第一左侧层薄膜、 所述第一右侧层薄膜之间的膜间距分别为 35mm和25m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吸音木隔墙,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层薄膜的左侧依次设有第一左侧层薄膜和第二左侧层薄膜, 右侧依次设有第 一右侧层薄膜和第二右侧层薄膜; 所述第一左侧层薄膜的膜厚为0.25mm, 孔径为0.15mm, 穿孔率为4; 所述第二左侧层 薄膜的膜厚为0.15mm, 孔径为0.10mm, 穿孔率为3; 所述第一右侧层薄膜的膜厚为0.15mm, 孔径为0.1m。
6、m, 穿孔率为3; 所述第二右侧层薄膜的膜厚为0.25mm, 孔径为0.15mm, 穿孔率 为4; 所述中间层薄膜与所述第一左侧层薄膜之间的膜间距35mm, 所述第一左侧层薄膜与所 述第二左侧层薄膜之间的膜间距为25mm, 所述中间层薄膜与所述第一右侧层薄膜之间的膜 间距15mm, 所述第一右侧层薄膜与所述第二右侧层薄膜之间的膜间距为25mm。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吸音木隔墙,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层薄膜的左侧依次设有第一左侧层薄膜、 第二左侧层薄膜和第三左侧层薄 膜, 右侧依次设有第一右侧层薄膜、 第二右侧层薄膜和第三右侧层薄膜; 所述第一左侧层薄膜的膜厚为0.25mm, 孔径。
7、为0.15mm, 穿孔率为4; 所述第二左侧层 薄膜的膜厚为0.15mm, 孔径为0.1mm, 穿孔率为3; 所述第三左侧层薄膜的膜厚为0.05mm, 孔径为0.05mm, 穿孔率为2.5mm; 所述第一右侧层薄膜的膜厚为0.05mm, 孔径为0.05mm, 穿孔 率为2.5mm; 所述第二右侧层薄膜的膜厚为0.15mm, 孔径为0.1mm, 穿孔率为3; 所述第三右 侧层薄膜的膜厚为0.25mm, 孔径为0.15mm, 穿孔率为4; 所述中间层薄膜与所述第一左侧层薄膜之间的膜间距35mm, 所述第一左侧层薄膜与所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0106999 A 2 述第二左侧层薄膜。
8、之间的膜间距为25mm, 所述第二左侧层薄膜与所述第三左侧层薄膜之间 的膜间距15mm; 所述中间层薄膜与所述第一右侧层薄膜之间的膜间距为15mm, 所述第一右 侧层薄膜与所述第二右侧层薄膜之间的膜间距为25mm; 所述第二右侧层薄膜与所述第三右 侧层薄膜之间的膜间距为35mm。 7.如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吸音木隔墙, 其特征在于: 由中间往外侧, 所述中间层薄膜一侧的PVC薄膜的膜厚、 孔径、 穿孔率和膜间距依次减 小, 所述中间层薄膜另一侧的PVC薄膜的膜厚、 孔径、 穿孔率和膜间距依次增大。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吸音木隔墙,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墙本。
9、体包括横撑、 竖向龙骨和横向龙骨; 所述横撑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竖向龙骨以形成密封组件, 两条所述横向龙骨间隔设 置, 两组所述密封组件与所述横向龙骨连接以围接形成隔墙本体; 所述PVC薄膜的两侧分别 与所述密封组件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吸音木隔墙,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墙单元还包括罩面板和木方; 若干所述木方间隔固定于所述横撑接近所述内腔侧, 相邻所述木方之间形成固定间 隙, 所述PVC薄板两端分别插入两侧的所述固定间隙内, 所述固定间隙内填充有密封胶; 所 述罩面板覆盖于所述横向龙骨外。 10.一种装配式建筑吸音木隔墙的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S1: 选取膜厚为0。
10、.060.26mm、 穿孔的孔径为0.011mm、 穿孔率为115的PVC薄膜; S2: 选取具有内腔的隔墙本体, 将所述PVC薄膜安装于所述内腔, 以使得所述隔墙单元 的内腔由若干所述薄膜分隔成多个空腔, 以形成隔墙单元; 所述空腔的间距为135mm; S3: 将若干个所述隔墙单元进行组装, 形成所述装配式建筑吸音木隔墙。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0106999 A 3 一种装配式建筑吸音木隔墙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隔音降噪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吸音墙及其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 已被列。
11、为世界四大污染源之 一。 传统的隔声材料以单层匀质材料为主, 通过增加材料的质量和厚度提高其隔声性能。 尽 管如此, 这也只能解决低频噪声的污染问题。 0003 微穿孔板吸声体是一个特殊的设计技术, 自上世纪年代以来被广泛地应用在音质 处理和噪声控制中。 微穿孔板吸声体是一种无纤维的宽带吸声材料, 当微穿孔板后面有一 定的空腔时, 它可以在低频的几个频程内具有很高的吸声系数。 它是在板厚小于1mm的薄板 上钻小于1mm的微孔, 板后留一定厚度的空气层所形成的一种低声质量、 高声阻的共振吸声 结构, 因此微穿孔板在室内设计和保护环境方面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0004 但是, 目前的微穿孔板吸声。
12、体一般是单层的刚性的微穿孔板, 存在以下缺陷: 0005 (1)吸声频带窄且不易弯曲, 灵活性较差, 而且这种材料加工工艺复杂, 成本高; 0006 (2)一般采用减小穿孔孔径的方法拓宽吸声体的吸声频带, 但对于刚性微穿孔板, 随着孔径的减小, 穿孔密度的相对增大, 其共振峰向高频移动, 使其对低频噪声的吸声效果 相对减弱, 但低频噪声在生活中可以来自交通、 电梯、 中央空调等, 低频噪声具有穿透力强、 传输距离远的特点, 将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 故而现有的吸声体不适于用 于建筑隔音使用; 0007 (3)现有的微穿孔板不适于建筑隔墙使用。 发明内容 0008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
13、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吸声频带宽且加工成 本低的装配式建筑吸引木隔墙。 0009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吸音木隔墙的设计方法。 0010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1 一种装配式建筑吸音木隔墙, 包括若干用于组装吸音木隔墙的隔墙单元, 每个所 述隔墙单元包括具有内腔的隔墙本体; 还包括设于所述内腔中用于将所述内腔分隔形成多 个空腔的至少一张PVC薄膜, 所述PVC薄膜上具有若干穿孔; 所述PVC薄膜的膜厚为0.06 0.26mm, 穿孔的孔径为0.011mm, 穿孔率为115; 所述空腔的间距为135mm。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内腔内设有。
14、至少三张所述PVC薄膜; 0013 所述PVC薄膜包括中间层薄膜, 还包括设于所述中间层薄膜两侧的侧层薄膜; 所述 中间层薄膜的膜厚为0.20.26mm, 穿孔的孔径为0.150.25mm, 穿孔率为46; 所述侧 层薄膜的膜厚为0.050.25mm, 穿孔的孔径为0.050.15mm, 穿孔率为24; 相邻所述薄 膜之间的膜间距为1535mm。 0014 进一步地, 所述中间层薄膜两侧的所述侧层薄膜的膜厚、 孔径、 孔径和穿孔率为非 说明书 1/7 页 4 CN 110106999 A 4 对称设置; 所述中间层薄膜两侧的膜间距为非对称设置。 0015 进一步地, 所述中间层薄膜的左侧设有第。
15、一左侧层薄膜, 右侧设有第一右侧层薄 膜; 0016 所述第一左侧层薄膜的膜厚为0.25mm, 孔径为0.15mm, 穿孔率为4; 所述第一右 侧层薄膜的膜厚为0.15mm, 孔径为0.1mm, 穿孔率为3; 0017 所述中间层薄膜与所述第一左侧层薄膜、 所述第一右侧层薄膜之间的膜间距分别 为35mm和25mm。 0018 进一步地, 所述中间层薄膜的左侧依次设有第一左侧层薄膜和第二左侧层薄膜, 右侧依次设有第一右侧层薄膜和第二右侧层薄膜; 0019 所述第一左侧层薄膜的膜厚为0.25mm, 孔径为0.15mm, 穿孔率为4; 所述第二左 侧层薄膜的膜厚为0.15mm, 孔径为0.10mm,。
16、 穿孔率为3; 所述第一右侧层薄膜的膜厚为 0.15mm, 孔径为0.1mm, 穿孔率为3; 所述第二右侧层薄膜的膜厚为0.25mm, 孔径为0.15mm, 穿孔率为4; 0020 所述中间层薄膜与所述第一左侧层薄膜之间的膜间距35mm, 所述第一左侧层薄膜 与所述第二左侧层薄膜之间的膜间距为25mm, 所述中间层薄膜与所述第一右侧层薄膜之间 的膜间距15mm, 所述第一右侧层薄膜与所述第二右侧层薄膜之间的膜间距为25mm。 0021 进一步地, 所述中间层薄膜的左侧依次设有第一左侧层薄膜、 第二左侧层薄膜和 第三左侧层薄膜, 右侧依次设有第一右侧层薄膜、 第二右侧层薄膜和第三右侧层薄膜; 0。
17、022 所述第一左侧层薄膜的膜厚为0.25mm, 孔径为0.15mm, 穿孔率为4; 所述第二左 侧层薄膜的膜厚为0.15mm, 孔径为0.1mm, 穿孔率为3; 所述第三左侧层薄膜的膜厚为 0.05mm, 孔径为0.05mm, 穿孔率为2.5mm; 所述第一右侧层薄膜的膜厚为0.05mm, 孔径为 0.05mm, 穿孔率为2.5mm; 所述第二右侧层薄膜的膜厚为0.15mm, 孔径为0.1mm, 穿孔率为 3; 所述第三右侧层薄膜的膜厚为0.25mm, 孔径为0.15mm, 穿孔率为4; 0023 所述中间层薄膜与所述第一左侧层薄膜之间的膜间距35mm, 所述第一左侧层薄膜 与所述第二左侧层。
18、薄膜之间的膜间距为25mm, 所述第二左侧层薄膜与所述第三左侧层薄膜 之间的膜间距15mm; 所述中间层薄膜与所述第一右侧层薄膜之间的膜间距为15mm, 所述第 一右侧层薄膜与所述第二右侧层薄膜之间的膜间距为25mm; 所述第二右侧层薄膜与所述第 三右侧层薄膜之间的膜间距为35mm。 0024 进一步地, 所述中间层薄膜的膜厚为0.5mm, 穿孔的孔径为0.25mm, 穿孔率为6。 0025 进一步地, 由中间往外侧, 所述中间层薄膜一侧的PVC薄膜的膜厚、 孔径、 穿孔率和 膜间距依次减小, 所述中间层薄膜另一侧的PVC薄膜的膜厚、 孔径、 穿孔率和膜间距依次增 大。 0026 进一步地, 。
19、所述隔墙本体包括横撑、 竖向龙骨和横向龙骨; 0027 所述横撑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竖向龙骨以形成密封组件, 两条所述横向龙骨间隔 设置, 两组所述密封组件与所述横向龙骨连接以围接形成隔墙本体; 所述PVC薄膜的两侧分 别与所述密封组件连接。 0028 进一步地, 所述隔墙单元还包括罩面板和木方; 0029 若干所述木方间隔固定于所述横撑接近所述内腔侧, 相邻所述木方之间形成固定 间隙, 所述PVC薄板两端分别插入两侧的所述固定间隙内, 所述固定间隙内填充有密封胶; 说明书 2/7 页 5 CN 110106999 A 5 所述罩面板覆盖于所述横向龙骨外。 0030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
20、方案实现: 0031 一种装配式建筑吸音木隔墙的设计方法, 包括: 0032 S1: 选取膜厚为0.060.26mm、 穿孔的孔径为0.011mm、 穿孔率为115的PVC 薄膜; 0033 S2: 选取具有内腔的隔墙本体, 将所述PVC薄膜安装于所述内腔, 以使得所述隔墙 单元的内腔由若干所述薄膜分隔成多个空腔, 以形成隔墙单元; 所述空腔的间距为1 35mm; 0034 S3: 将若干个所述隔墙单元进行组装, 形成所述装配式建筑吸音木隔墙。 0035 相比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6 (1)通过在隔墙单元的隔墙本体内设置内腔, 在内腔内设置若干PVC薄膜, 同时通 过设计各。
21、张PVC(聚氯乙烯)薄膜的膜厚、 孔径、 穿孔率等参数, 再通过设计各张PVC薄膜之间 的膜间距, 使得在内腔内形成多个空腔; 使得该吸音隔音墙既拓宽了吸声频带, 使得其具有 较好的高频吸声效果; 由于PVC薄膜的振动效应使得共振吸收峰向低频偏移, 在保证吸声频 带的同时, 改进了低频范围内的吸声效果; 使得其可作为理想的建筑吸音模块; 0037 (2)PVC(聚氯乙烯)薄膜的厚度薄、 柔韧性好、 易通微孔且成本低; 0038 (3)通过在隔墙本体内设置多层具有微穿孔的PVC薄膜以形成隔墙单元, 多块隔墙 单元可自由装配, 适用于多种建筑场景, 该装配式建筑吸引木隔墙吸声效果好, 适用范围 广。
22、; 0039 (4)该设计方法有利于拓宽吸声频带的同时保证低频、 高频的吸声效果。 附图说明 0040 图1为本发明的穿孔直径对吸声带宽的影响关系图; 0041 图2为本发明设有多层PVC薄膜的吸音木隔墙的吸声效果图; 0042 图3为本发明的吸引木隔墙的隔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4为图3中的A部放大图; 0044 图中: 10、 隔墙本体; 11、 横撑; 12、 竖向龙骨; 13、 横向龙骨; 131、 木隔墙支撑龙骨; 132、 木隔墙横龙骨; 14、 罩面板; 15、 木方; 16、 密封胶; 20、 PVC薄膜; 21、 中间层薄膜; 22、 侧层 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0。
23、045 下面, 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不 相冲突的前提下, 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 例。 0046 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中所提到的 “左” 、“右” 等方位限定词, 仅用于说明相对方 位。 0047 实施例1: 0048 如图1-4所示, 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吸音木隔墙, 包括若干用于组装吸音木隔墙的 隔墙单元, 相邻隔墙单元之间可通过连接介质或连接件实现安装, 组装成的木隔墙的高度 说明书 3/7 页 6 CN 110106999 A 6 与隔墙净空相同; 每个隔墙单元包括具有内腔的隔墙本体10, 还包括。
24、设于内腔中用于将内 腔分隔形成至少两个空腔的至少一张PVC薄膜20, PVC薄膜20的膜厚为0.060.26mm, 穿孔 的孔径为0.011mm, 穿孔率为115, 空腔的间距为135mm; 本实施例中, PVC薄膜20的 数量具有至少三张, PVC薄膜20上具有若干穿孔, 若干具有微穿孔的PVC膜, 配合相邻膜之间 形成的膜间距, 即空腔, 则可实现较好的吸音效果; PVC薄膜20包括中间层薄膜21, 还包括设 于中间层薄膜21两侧的侧层薄膜22; 中间层薄膜21的膜厚为0.20.26mm, 穿孔的孔径为 0.150.25mm, 穿孔率为46; 侧层薄膜22的膜厚为0.050.15mm, 穿。
25、孔的孔径为0.1 0.15mm, 穿孔率为24; 相邻薄膜之间的膜间距为1535mm。 0049 其中, 在某些实施例中, 只设置一张PVC薄膜20以将内腔分隔成两个空腔, 则PVC薄 膜20与隔墙本体内壁之间的间距为空腔间距;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 设置至少两张PVC薄膜20 时, 相邻两张PVC薄膜20之间的间距为相邻两张PVC薄膜20之间形成的空腔的间距。 0050 具体地, 如图1所示, 显示了穿孔直径对吸声带宽的影响, 其中相对带宽Bf/ f0, 0.35, 0.7, 1, 1.5, 2, 2.5相当于频程0.5, 1, 1.5, 2, 2.5, 3倍频程, 图中实线r1, 虚线r 1。
26、/2, 由该图可知, 孔径d越小时, 吸声带宽越大, 本实施例中的中间层薄膜21的孔径与侧层 薄膜22的孔径通过设计, 并配合薄膜与膜后的空腔形成共振吸声结构, 具有低声质量及高 声阻的特点, 使得其保证较大的吸声带宽的同时, 利用PVC薄膜20的振动效应, 使该木隔墙 结构在低频处增加了一个共振吸收峰, 使得既拓宽了吸音带宽, 还使得低频噪声的吸收有 效提高。 0051 优选地, 为了提高声阻抗, 提高吸声效果, 中间层薄膜21两侧的侧层薄膜22的膜 厚、 孔径、 孔径和穿孔率为非对称设置; 中间层薄膜21两侧的膜间距为非对称设置。 每层薄 膜穿孔率有所变化, 由于穿孔率不同, 薄膜的共振频。
27、率也会有所不同, 如此可适当拓宽吸声 频带。 0052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 本发明提供了以下三个PVC薄膜20的参数设计: 0053 设计1: 中间层薄膜21的左侧设有第一左侧层薄膜, 右侧设有第一右侧层薄膜; 第 一左侧层薄膜的膜厚为0.25mm, 孔径为0.15mm, 穿孔率为4; 第一右侧层薄膜的膜厚为 0.15mm, 孔径为0.1mm, 穿孔率为3; 中间层薄膜21与第一左侧层薄膜、 第一右侧层薄膜之 间的膜间距分别为35mm和25mm; 具体参数设置如以下表1所示: 0054 表1: 0055 0056 2、 设计2: 中间层薄膜21的左侧依次设有第一左侧层薄膜和第二左侧层薄膜, 。
28、右侧 说明书 4/7 页 7 CN 110106999 A 7 依次设有第一右侧层薄膜和第二右侧层薄膜; 第一左侧层薄膜的膜厚为0.25mm, 孔径为 0.15mm, 穿孔率为4; 第二左侧层薄膜的膜厚为0.15mm, 孔径为0.10mm, 穿孔率为3; 第一 右侧层薄膜的膜厚为0.15mm, 孔径为0.1mm, 穿孔率为3; 第二右侧层薄膜的膜厚为 0.25mm, 孔径为0.15mm, 穿孔率为4; 中间层薄膜21与第一左侧层薄膜之间的膜间距35mm, 第一左侧层薄膜与第二左侧层薄膜之间的膜间距为25mm, 中间层薄膜21与第一右侧层薄膜 之间的膜间距15mm, 第一右侧层薄膜与第二右侧层薄。
29、膜之间的膜间距为25mm; 具体参数设 置以下表2所示: 0057 表2: 0058 0059 3、 设计3: 中间层薄膜21的左侧依次设有第一左侧层薄膜、 第二左侧层薄膜和第三 左侧层薄膜, 右侧依次设有第一右侧层薄膜、 第二右侧层薄膜和第三右侧层薄膜; 第一左侧 层薄膜的膜厚为0.25mm, 孔径为0.15mm, 穿孔率为4; 第二左侧层薄膜的膜厚为0.15mm, 孔 径为0.1mm, 穿孔率为3; 第三左侧层薄膜的膜厚为0.05mm, 孔径为0.05mm, 穿孔率为 2.5mm; 第一右侧层薄膜的膜厚为0.05mm, 孔径为0.05mm, 穿孔率为2.5mm; 第二右侧层薄膜 的膜厚为0。
30、.15mm, 孔径为0.1mm, 穿孔率为3; 第三右侧层薄膜的膜厚为0.25mm, 孔径为 0.15mm, 穿孔率为4; 中间层薄膜21与第一左侧层薄膜之间的膜间距35mm, 第一左侧层薄 膜与第二左侧层薄膜之间的膜间距为25mm, 第二左侧层薄膜与第三左侧层薄膜之间的膜间 距15mm; 中间层薄膜21与第一右侧层薄膜之间的膜间距为15mm, 第一右侧层薄膜与第二右 侧层薄膜之间的膜间距为25mm; 第二右侧层薄膜与第三右侧层薄膜之间的膜间距为35mm; 具体参数设置以下表3所示: 0060 表3: 说明书 5/7 页 8 CN 110106999 A 8 0061 0062 优选地, 在上。
31、述或其他实施方式中, 中间层薄膜21的膜厚为0.5mm, 穿孔的孔径为 0.25mm, 穿孔率为6。 0063 如图2所示, 图中1代表设置了双层PVC薄膜20, 图中2代表设置了三层PVC薄膜20, 3 代表设置了四层PVC薄膜20, 由图可知, 经过优化设计的吸音体, 层数越多, 声阻抗越大, 吸 声系数越大, 四层薄膜的吸声系数高达0.8以上, 且无论是在低频、 中频或者高频均具有很 高的吸声系数, 经过优化设计的吸音木隔墙结构吸声频带有效可拓宽。 0064 优选地, 如上述三个设计, 为了提高降噪效果, 由中间往外侧, 中间层薄膜21一侧 的PVC薄膜20的膜厚、 孔径、 穿孔率和膜间。
32、距依次减小, 中间层薄膜21另一侧的PVC薄膜20的 膜厚、 孔径、 穿孔率和膜间距依次增大。 0065 优选地, 如图3、 4所示, 为了便于提供隔墙单元内的内腔, 以配合PVC薄膜20形成空 腔, 以形成吸音木隔墙, 隔墙本体10包括横撑11、 竖向龙骨12和横向龙骨13; 横撑11两端分 别连接有竖向龙骨12以形成密封组件, 两条横向龙骨13间隔设置, 两组密封组件与横向龙 骨13连接以围接形成隔墙本体10; PVC薄膜20的两侧分别与密封组件连接。 其中, 该横向龙 骨13包括木隔墙支撑龙骨131和木隔墙横龙骨132。 0066 优选地, 为了更好地固定PVC薄膜20, 以保证薄膜振动。
33、的稳定性, 以保证吸音效果, 隔墙单元还包括罩面板14和木方15; 若干木方15间隔固定于横撑11接近内腔侧, 相邻木方 15之间形成固定间隙, PVC薄板两端分别插入两侧的固定间隙内, 固定间隙内填充有密封胶 16; 罩面板14覆盖于横向龙骨13外。 0067 实施例2: 0068 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吸音木隔墙的设计方法, 包括: 0069 S1: 选取膜厚为0.20.26mm、 穿孔的孔径为0.150.25mm、 穿孔率为46的中 间层薄膜21, 选取膜厚为0.050.15mm、 穿孔的孔径为0.10.15mm、 穿孔率为24的侧 说明书 6/7 页 9 CN 110106999 A 9 。
34、层薄膜22; 0070 S2: 选取具有内腔的隔墙本体10, 将中间层薄膜21和侧层薄膜22安装于内腔, 以使 得隔墙单元10的内腔由若干薄膜分隔成多个空腔, 以形成隔墙单元; 中间层薄膜21两侧至 少设有一层侧层薄膜22, 将相邻薄膜之间的膜间距设为1535mm; 0071 S3: 将若干个隔墙单元进行组装, 形成装配式建筑吸音木隔墙 0072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 要求保护的范围。 说明书 7/7 页 10 CN 110106999 A 10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3 页 11 CN 110106999 A 11 图3 说明书附图 2/3 页 12 CN 110106999 A 12 图4 说明书附图 3/3 页 13 CN 110106999 A 13 。
- 内容关键字: 装配式 建筑 吸音 隔墙 及其 设计 方法
养殖禽畜排泄物固液分离处理设备.pdf
铝合金平板加工用夹具.pdf
抗弯抗拉低频闪灯带.pdf
图书馆空气调节装置.pdf
路面高差检测装置.pdf
U肋板转运机器人的行走机构切换装置.pdf
冲压机用的精准送料装置.pdf
茶叶加工用萎凋装置.pdf
糠醛残液回收釜.pdf
蓄电池组中实时时钟芯片供电电路.pdf
水平防跷板调节压轮机构.pdf
高压线圈引出装置.pdf
热管节能型离子溶液碳捕集装置.pdf
工作效率高的多单元碟状容器定量充填装置.pdf
用于散热器铜管的收卷辅助设备.pdf
手提式电动冷烟雾机的驱动式收置结构.pdf
气相三氧化硫磺化反应系统.pdf
基于多频点扫频工作的超声波控藻系统.pdf
改进型太阳能板旋转支架.pdf
基于实时网络的风电场智能图像监控系统.pdf
自动驾驶路线规划方法和系统.pdf
高可靠性的平板探测器数据采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pdf
多区域虚拟电厂协同优化运行方法.pdf
基于深度学习眼球追踪光斑检测方法及装置.pdf
风电电能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pdf
TBC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TBC太阳能电池与光伏系统.pdf
森林冠层高度与地理环境协变量关系确定方法及系统.pdf
基于眼动数据的自动冻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U形肋焊接定位系统.pdf
太阳能组件撕胶引线点胶一体机及生产方法.pdf
基于辐射传输参数应用卷积神经网络的水深地图反演方法.pdf
化工区域的空气污染溯源方法及装置.pdf
一种育苗基质块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环保多步酶法制取葛根膳食纤维的方法.pdf
一种高粱套种大豆的立体栽培方法.pdf
己酸羟孕酮口服制剂和用途.pdf
一种速冻油炸翅中及其制作方法.pdf
一种功率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冷饮机械.pdf
含有抗胆碱能药的HFA-混悬剂.pdf
电饭煲.pdf
一种减少文冠果幼果期落果的方法.pdf
一种木薯种植开地施肥装置.pdf
一种输液连接器及设有该输液连接器的输液管路和输液器.pdf
嵌入式吸尘器的电机后罩结构.pdf
药用石斛柱状立体栽培新方法及栽培装置.pdf
一种用于预防、治疗疥疮的绿色药物沐浴露.pdf
野花妇炎胶囊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智能便携式自动浇花装置.pdf
一种花生收获机.pdf
一种方便万向行走的农业设备.pdf
一种多功能心超检查床.pdf
相关文档
更多![用于毫米波的封装天线.pdf](/Images/s.gif)
![分体式储物瓶.pdf](/Images/s.gif)
![混合冷却排空装置及方法.pdf](/Images/s.gif)
![数控机床用防震底座.pdf](/Images/s.gif)
![金属工件单面抛光检测系统.pdf](/Images/s.gif)
![基于OneNet平台的微电网监控系统及其实现方法.pdf](/Images/s.gif)
![5G双频MIMO天线及移动终端设备.pdf](/Images/s.gif)
![纸板分切机.pdf](/Images/s.gif)
![无纺布印刷机.pdf](/Images/s.gif)
![用于搅拌摩擦焊筒体纵缝焊接定位装置.pdf](/Images/s.gif)
![无人艇的自动布放与回收系统.pdf](/Images/s.gif)
![用于搬运轨道交通设备的AGV车辆.pdf](/Images/s.gif)
![黄瓜幼苗移种装置.pdf](/Images/s.gif)
![混合动力汽车电气控制系统.pdf](/Images/s.gif)
![大口径管道焊接方法.pdf](/Images/s.gif)
![太阳能光伏支架用焊接设备.pdf](/Images/s.gif)
![脱硫池的集成式风机干料投料系统.pdf](/Images/s.gif)
![外置伸缩防护面板的声纹语音锁.pdf](/Images/s.gif)
![反应型橡胶颗粒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pdf](/Images/s.gif)
![直线切割吻合器.pdf](/Images/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