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与汽车排气口连接的汽车尾气检测装置.pdf
《便于与汽车排气口连接的汽车尾气检测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便于与汽车排气口连接的汽车尾气检测装置.pdf(8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252428.X (22)申请日 2019.08.05 (73)专利权人 于胜涛 地址 138000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王府战 镇街道50号 (72)发明人 于胜涛 (51)Int.Cl. G01N 33/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便于与汽车排气口连接的汽车尾气检 测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与汽车排气口 连接的汽车尾气检测装置, 包括底座、 伺服电机 和第一支撑杆, 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有套筒, 且 套筒的内部安装有套杆的下端。
2、, 并且套杆的上端 固定于台面的底部, 所述底座的上端面设置有第 一挡板,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转轴 的外壁, 且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 第二支撑杆的一端相互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杆的 另一端通过第三转轴与固定块相互连接, 且固定 块设置于台面的底部。 该便于与汽车排气口连接 的汽车尾气检测装置, 能够对汽车尾气检测仪和 进气管能够进行升降, 从而使得该汽车尾气检测 装置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汽车, 且能够避免人的 手部被烫伤的现象。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11478201 U 2020.09.11 CN 211478201 U 1.一种便于与汽车排气口连。
3、接的汽车尾气检测装置, 包括底座(1)、 伺服电机(10)和第 一支撑杆(1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有套筒(2), 且套筒(2)的内部安装有 套杆(3)的下端, 并且套杆(3)的上端固定于台面(4)的底部, 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设置有 第一挡板(5), 且第一挡板(5)之间通过第一转轴(9)分别与主动齿轮(6)、 传递齿轮(7)和从 动齿轮(8)相互连接, 并且第一转轴(9)的端部连接有伺服电机(10), 所述第一支撑杆(11) 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转轴(9)的外壁, 且第一支撑杆(1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12)与第二 支撑杆(13)的一端相互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杆(1。
4、3)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转轴(14)与固定块 (15)相互连接, 且固定块(15)设置于台面(4)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与汽车排气口连接的汽车尾气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套筒(2)和套杆(3)均设置有4个, 且套杆(3)与套筒(2)构成伸缩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与汽车排气口连接的汽车尾气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台面(4)的顶部固定有第二挡板(16), 且第二挡板(16)之间设置有汽车尾气检测仪 (17), 并且汽车尾气检测仪(17)位于台面(4)的顶部, 所述汽车尾气检测仪(17)的一端连接 有进气管(18), 且汽车尾气检测仪(17)的另一端。
5、安装有连接块(19), 所述连接块(19)的内 部设置有控制杆(20)的一端, 且控制杆(20)的另一端贯穿于第三挡板(21)的内部, 并且第 三挡板(21)固定于台面(4)的上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与汽车排气口连接的汽车尾气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 于: 所述传递齿轮(7)设置有2个, 且传递齿轮(7)之间为啮合连接, 并且传递齿轮(7)与主动 齿轮(6)和从动齿轮(8)均为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与汽车排气口连接的汽车尾气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第一支撑杆(11)通过第二转轴(12)与第二支撑杆(13)构成转动结构, 且第二支撑 杆(13)通过第三。
6、转轴(14)与固定块(15)构成转动结构, 并且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 (13)均关于底座(1)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与汽车排气口连接的汽车尾气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控制杆(20)设计为 “工” 字型结构, 且控制杆(20)的端部与连接块(19)构成旋转结 构, 并且控制杆(20)与第三挡板(21)为螺纹连接。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478201 U 2 一种便于与汽车排气口连接的汽车尾气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尾气检测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便于与汽车排气口连接的汽 车尾气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7、 汽车尾气是汽车使用时产生的废气, 且尾气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 还会对 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在对汽车进行尾气质量检测时, 需要使用到汽车尾气检测 仪, 在公开号为CN206804469U的一种便捷式连接的汽车尾气检测仪中, 能够对汽车尾气进 行检测, 但是存在以下问题: 0003 1、 由于汽车的高度不同, 导致汽车尾气排气口的高度不同, 而上述汽车尾气检测 仪不能够根据汽车尾气排气口的高度调节汽车尾气检测仪的高度, 从而不便于汽车尾气检 测仪的使用; 0004 2、 不便于汽车尾气检测仪的移动, 从而不便于汽车尾气检测仪上的进气口与汽车 尾气排气口的连接。 0005 针对上述。
8、问题, 急需在原有汽车尾气检测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与汽车排气口连接的汽车尾气检测装置, 以 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现有的汽车尾气检测装置, 不能够根据汽车尾气排气口的高度调节 汽车尾气检测仪的高度, 从而不便于汽车尾气检测仪的使用的问题。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与汽车排气口连接的 汽车尾气检测装置, 包括底座、 伺服电机和第一支撑杆, 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有套筒, 且套 筒的内部安装有套杆的下端, 并且套杆的上端固定于台面的底部, 所述底座的上端面设置 有第一挡板, 且第一挡板之间通过第一转。
9、轴分别与主动齿轮、 传递齿轮和从动齿轮相互连 接, 并且第一转轴的端部连接有伺服电机,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转轴的外壁, 且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二支撑杆的一端相互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 一端通过第三转轴与固定块相互连接, 且固定块设置于台面的底部。 0008 优选的, 所述套筒和套杆均设置有4个, 且套杆与套筒构成伸缩结构。 0009 优选的, 所述台面的顶部固定有第二挡板, 且第二挡板之间设置有汽车尾气检测 仪, 并且汽车尾气检测仪位于台面的顶部, 所述汽车尾气检测仪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管, 且汽 车尾气检测仪的另一端安装有连接块, 所述连接块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杆的一端。
10、, 且控制杆 的另一端贯穿于第三挡板的内部, 并且第三挡板固定于台面的上端面。 0010 优选的, 所述传递齿轮设置有2个, 且传递齿轮之间为啮合连接, 并且传递齿轮与 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为啮合连接。 0011 优选的, 所述第一支撑杆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二支撑杆构成转动结构, 且第二支撑 杆通过第三转轴与固定块构成转动结构, 并且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关于底座的中心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1478201 U 3 轴线对称设置。 0012 优选的, 所述控制杆设计为 “工” 字型结构, 且控制杆的端部与连接块构成旋转结 构, 并且控制杆与第三挡板为螺纹连接。 0013 与现有技术相。
11、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便于与汽车排气口连接的汽车尾 气检测装置, 能够对汽车尾气检测仪和进气管能够进行升降, 从而使得该汽车尾气检测装 置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汽车, 且能够避免人的手部被烫伤的现象; 0014 1、 在主动齿轮、 传递齿轮、 从动齿轮、 第一转轴、 伺服电机、 第一支撑杆、 第二转轴、 第二支撑杆、 第三转轴和固定块的相互配合的作用下, 使得台面能够升降, 从而使得台面上 的汽车尾气检测仪和进气管能够进行升降, 进而使得进气管能够与不同高度的汽车尾气排 气口连接, 从而方便该汽车尾气检测装置的使用; 0015 2、 正转或者反转控制杆时, 控制杆能够使得汽车尾气检测仪。
12、和进气管进行左右移 动, 使得进气管能够与汽车尾气排气口连接, 由于汽车尾气排气口的温度较高, 此装置不需 要手动拿着进气管与汽车尾气排气口连接, 从而避免了人的手部被烫伤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套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 1、 底座; 2、 套筒; 3、 套杆; 4、 台面; 5、 第一挡板; 6、 主动齿轮; 7、 传递齿轮; 8、 从动齿轮; 9、 第一转轴; 10、 伺服电机; 11、 第一支撑杆; 12、 第二转轴。
13、; 13、 第二支撑杆; 14、 第 三转轴; 15、 固定块; 16、 第二挡板; 17、 汽车尾气检测仪; 18、 进气管; 19、 连接块; 20、 控制杆; 21、 第三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请参阅图1-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与汽车排气口连接的汽。
14、车 尾气检测装置, 包括底座1、 套筒2、 套杆3、 台面4、 第一挡板5、 主动齿轮6、 传递齿轮7、 从动齿 轮8、 第一转轴9、 伺服电机10、 第一支撑杆11、 第二转轴12、 第二支撑杆13、 第三转轴14、 固定 块15、 第二挡板16、 汽车尾气检测仪17、 进气管18、 连接块19、 控制杆20和第三挡板21, 底座1 的顶部固定有套筒2, 且套筒2的内部安装有套杆3的下端, 并且套杆3的上端固定于台面4的 底部, 底座1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挡板5, 且第一挡板5之间通过第一转轴9分别与主动齿轮 6、 传递齿轮7和从动齿轮8相互连接, 并且第一转轴9的端部连接有伺服电机10, 第。
15、一支撑杆 11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转轴9的外壁, 且第一支撑杆1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12与第二支撑 杆13的一端相互连接, 第二支撑杆13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转轴14与固定块15相互连接, 且固 定块15设置于台面4的底部;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1478201 U 4 0023 套筒2和套杆3均设置有4个, 且套杆3与套筒2构成伸缩结构, 由于套筒2的内部开 设有槽, 因此套杆3能够在槽的内部进行伸缩, 同时套杆3与套筒2能够对台面4进行支撑, 从 而保证了台面4能平稳的进行升降; 0024 台面4的顶部固定有第二挡板16, 且第二挡板16之间设置有汽车尾气检测仪17, 并 且汽车尾气。
16、检测仪17位于台面4的顶部, 汽车尾气检测仪17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管18, 且汽车 尾气检测仪17的另一端安装有连接块19, 连接块19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杆20的一端, 且控制 杆20的另一端贯穿于第三挡板21的内部, 并且第三挡板21固定于台面4的上端面, 控制杆20 设计为 “工” 字型结构, 且控制杆20的端部与连接块19构成旋转结构, 并且控制杆20与第三 挡板21为螺纹连接, 保证了旋转控制杆20时, 控制杆20能够在第三挡板21进行移动, 同时控 制杆20的端部能够在连接块19的内部进行旋转, 从而控制杆20上进行移动时, 能够通过连 接块19带动汽车尾气检测仪17移动, 从而使得汽车。
17、尾气检测仪17上的进气管18能够与汽车 尾气排气口相互连接, 使得汽车产生的尾气能够进入到汽车尾气检测仪17的内部, 使得汽 车的尾气质量能够检测出来; 0025 传递齿轮7设置有2个, 且传递齿轮7之间为啮合连接, 并且传递齿轮7与主动齿轮6 和从动齿轮8均为啮合连接, 保证了主动齿轮6进行正转时, 主动齿轮6能够通过2个传递齿 轮7带动从动齿轮8能够进行反转; 0026 第一支撑杆11通过第二转轴12与第二支撑杆13构成转动结构, 且第二支撑杆13通 过第三转轴14与固定块15构成转动结构, 并且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3均关于底座1 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保证了台面4能够进行升降, 。
18、从而使得台面4上的汽车尾气检测仪17 能够升降, 进而使得汽车尾气检测仪17上的进气管18的高度能够与不同规格汽车尾气排气 口的高度相同, 进而便于进气管18与汽车尾气排气口的连接。 0027 工作原理: 在使用该便于与汽车排气口连接的汽车尾气检测装置时, 根据图1-2和 图4, 首先通过该汽车尾气检测装置上的把手和万向轮将该装置推送到需要尾气检测的汽 车的后方, 接着启动伺服电机10进行正转, 然后伺服电机10通过第一转轴9带动主动齿轮6 进行正转, 然后主动齿轮6通过2个传递齿轮7带动从动齿轮8进行反转, 从而主动齿轮6上的 第一转轴9进行正转, 从动齿轮8上的第一转轴9进行反转, 从而主。
19、动齿轮6上的第一转轴9带 动左侧的第一支撑杆11进行正转, 同理从动齿轮8上的第一转轴9带动右侧的第一支撑杆11 进行反转, 接着第一支撑杆11通过第二转轴12、 第二支撑杆13、 第三转轴14和固定块15推动 台面4向上运动, 从而台面4带动汽车尾气检测仪17和进气管18向上运动, 当进气管18的高 度与汽车尾气排气口的高度相同, 此时即可停止伺服电机10的旋转, 同理伺服电机10进行 反转时, 台面4的高度能够下降; 0028 根据图1和图3, 接着正转控制杆20, 由于控制杆20与第三挡板21为螺纹连接, 因此 控制杆20向左侧运动, 同时控制杆20的端部在连接块19的内部旋转, 接着控。
20、制杆20通过连 接块19推动汽车尾气检测仪17和进气管18在第二挡板16之间向左侧运动, 从而进气管18与 汽车尾气排气口相互连接, 此时汽车排出的尾气即可进入到汽车尾气检测仪17的内部, 同 理反转控制杆20时, 汽车尾气检测仪17能够向右侧运动。 0029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 说,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1478201 U 5 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1478201 U 6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7 CN 211478201 U 7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2 页 8 CN 211478201 U 8 。
- 内容关键字: 便于 汽车 气口 连接 汽车尾气 检测 装置
焙烧台车储罐定位装置.pdf
具有松紧器的裤子.pdf
风电叶片铣削设备.pdf
用于高性能混凝土节水降耗装置.pdf
物流运输用包装箱.pdf
化工安全管理用防爆检查装置.pdf
支架产品的高效焊接工装.pdf
超导磁体组装定位结构.pdf
车用尿素溶液生产的液体浓缩装置.pdf
中频加热炉自动化出料装置.pdf
异形件钻孔固定装置.pdf
用于金属丝管的加工工装.pdf
肉苁蓉播种匀种施肥一体机装置.pdf
伸缩隐形折叠晾晒架.pdf
岩土破碎采样装置.pdf
高效混凝土搅拌装置.pdf
电池箱体组合结构.pdf
水利工程用河水取样设备.pdf
防堵塞的煤矿瓦斯抽采用气水渣分离装置.pdf
移动式储能电源的可靠性诊断系统.pdf
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的Web API推荐方法和系统.pdf
用于机械零部件生产的开孔装置.pdf
保温墙板多腔体模型成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
洗碗机水量检测方法、装置、洗碗机和存储介质.pdf
磷修饰氮化碳阻燃改性BOPET薄膜的制备方法.pdf
磁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pdf
具备预警保护功能的直线模组.pdf
面向遥感解译应用的训练推理一体机.pdf
促伤口愈合、减缓瘢痕形成的水凝胶及制备方法与应用.pdf
制备咪唑乙醇的方法.pdf
桥梁施工用桥墩围堰装置及使用方法.pdf
平板电脑的使用时间警示系统及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