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纱窗.pdf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397693 上传时间:2021-09-2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7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防尘纱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防尘纱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防尘纱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文档描述:

《防尘纱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尘纱窗.pdf(15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705790.1 (22)申请日 2019.05.16 (73)专利权人 北京朱兰信息科技研究院 地址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畅茜园雪芳里4 号楼101-2 (72)发明人 韩文强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代理人 张丹 (51)Int.Cl. E06B 9/54(2006.01) E06B 9/68(2006.01) B01D 46/12(2006.01) B01D 46/4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

2、称 一种防尘纱窗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尘纱窗, 涉及空气 过滤用品技术领域,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普通窗纱 防尘效果差以及透气性不好的技术问题。 防尘纱 窗包括窗框、 重叠设置的第一纱层本体和第二纱 层本体和用于使第一纱层本体和/或第二纱层本 体移动的移动组件, 第一纱层本体和第二纱层本 体, 其中一者能够相对于另一者相对移动, 移动 组件设置于窗框侧部, 本实用新型用于提高纱窗 的使用效果。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7页 CN 211201694 U 2020.08.07 CN 211201694 U 1.一种防尘纱窗,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窗框(1); 重叠设置的第一。

3、纱层本体(2)和第二纱层本体(3), 所述第一纱层本体(2)和所述第二 纱层本体(3), 其中一者能够相对于另一者相对移动; 用于使所述第一纱层本体(2)和/或所述第二纱层本体(3)移动的移动组件(4), 设置于 所述窗框(1)侧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纱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纱层本体(2)和所述第二纱 层本体(3)均为设置有多个通孔的纱层本体, 各个所述通孔的孔径均为100 m-300 m, 密度 均为2万-3万个/平方分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尘纱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层本体的材料为高分子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尘纱窗,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通过激光打。

4、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纱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纱层本体(2)和所述第二纱 层本体(3)之间设置有用于过滤外界异物的过滤层(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尘纱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纱层本体(2)靠近外界大气, 所述第二纱层本体(3)靠近室内气体, 所述第一纱层本体(2)与所述过滤层(5)以及所述窗 框(1)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纱层本体(3)相对于所述第一纱层本体(2)沿竖直方向相对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尘纱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组件(4)包括并列设置的第 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7), 所述第一横杆(6)与所述窗框(1)侧壁上部可转动连接, 其转动 。

5、轴线为所述第一横杆(6)的轴线方向, 所述第一横杆(6)端部位置处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第一 横杆(6)转动的第一转动件(8); 所述第二横杆(7)与所述窗框(1)侧壁下部可转动连接, 其 转动轴线为所述第二横杆(7)的轴线方向, 所述第二横杆(7)端部位置处设置有用于使所述 第二横杆(7)转动的第二转动件(9); 所述第二纱层本体(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6)固定连接并且能够绕所述第一横杆 (6)卷起, 所述第二纱层本体(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7)固定连接并且能够绕所述第二 横杆(7)卷起, 所述第二纱层本体(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横杆(6)与所述第二横杆(7)之间 的距离, 所述第二纱层本。

6、体(3)保持绷紧状态; 当转动所述第一横杆(6)或所述第二横杆(7) 时, 所述第二纱层本体(3)相对于所述第一纱层本体(2)相对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尘纱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窗框(1)为中空结构, 所述第一横 杆(6)端部位于所述窗框(1)的中空结构内, 并且所述第一横杆(6)端部设置有第一齿轮 (10), 所述窗框(1)的中空结构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10)并列设置并且能够与所述第 一齿轮(10)咬合的第一齿轮轴(11), 所述第一齿轮轴(11)的分度圆小于所述第一齿轮(10) 的分度圆, 所述第一齿轮轴(11)的一端贯穿所述窗框(1)并且与所述第一转动件(8)连接; 所。

7、述第二横杆(7)端部位于所述窗框(1)的中空结构内, 并且所述第二横杆(7)端部设 置有第二齿轮(12), 所述窗框(1)的中空结构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12)并列设置并且 能够与所述第二齿轮(12)咬合的第二齿轮轴(13), 所述第二齿轮轴(13)的分度圆小于所述 第二齿轮(12)的分度圆, 所述第二齿轮轴(13)的一端贯穿所述窗框(1)并且与所述第二转 动件(9)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尘纱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横杆(6)与所述窗框(1)连接 处和所述第二横杆(7)与所述窗框(1)连接处均设置有用于加大两者相对转动摩擦力的夹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211201。

8、694 U 2 紧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尘纱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轮轴(11)与所述第一转 动件(8)之间的连接、 所述第二齿轮轴(13)与所述第二转动件(9)之间的连接均为可拆卸连 接。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211201694 U 3 一种防尘纱窗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过滤用品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尘纱窗。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各种落地门窗进入千家万户, 纱窗作为家居生活 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 环境污染严重, 雾霾天气时常发生, 空气 中漂浮着大量的沙尘、 粉尘, 污染室内环。

9、境, 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 在正常的天气, 纱 窗需要保持足够的通风透气性。 沙尘从普通的纱窗进入室内, 为了保持清洁, 人们不得不随 时清扫, 并且购买吸尘器等设备, 增加了开支, 费事费力, 仍然不能解决问题。 现有的普通纱 窗仅可以阻挡较大体积的颗粒进入, 防尘效果差, 而且, 若纱窗的孔径和密度不合适, 也会 使通风透气性大打折扣。 0003 因此, 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普通窗纱防尘效果差以及透气性不好的技术问题, 已 成为本领域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尘纱窗,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普通窗纱防尘效果 差以及透气性不好的技术问题。

1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 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尘纱窗, 包括: 窗框; 重叠设置的第一纱层本体和第二纱层本 体, 所述第一纱层本体和所述第二纱层本体, 其中一者能够相对于另一者相对移动; 用于使 所述第一纱层本体和/或所述第二纱层本体移动的移动组件, 设置于所述窗框侧部。 0007 优选地, 所述第一纱层本体和所述第二纱层本体均为设置有多个通孔的纱层本 体, 各个所述通孔的孔径均为100 m300 m, 密度均为2万3万个/平方分米。 0008 优选地, 所述纱层本。

11、体的材料为高分子膜。 0009 优选地, 所述通孔通过激光打孔。 0010 优选地, 所述第一纱层本体和所述第二纱层本体之间设置有用于过滤外界异物的 过滤层。 0011 优选地, 所述第一纱层本体靠近外界大气, 所述第二纱层本体靠近室内气体, 所述 第一纱层本体与所述过滤层以及所述窗框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纱层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一纱 层本体沿竖直方向相对移动。 0012 优选地, 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 所述第一横杆与所 述窗框侧壁上部可转动连接, 其转动轴线为所述第一横杆的轴线方向, 所述第一横杆端部 位置处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第一横杆转动的第一转动件; 所述第二横杆与所述窗。

12、框侧壁下部 可转动连接, 其转动轴线为所述第二横杆的轴线方向, 所述第二横杆端部位置处设置有用 于使所述第二横杆转动的第二转动件; 所述第二纱层本体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固定连接 说明书 1/5 页 4 CN 211201694 U 4 并且能够绕所述第一横杆卷起, 所述第二纱层本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固定连接并且能 够绕所述第二横杆卷起, 所述第二纱层本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之间 的距离, 所述第二纱层本体保持绷紧状态; 当转动所述第一横杆或所述第二横杆时, 所述第 二纱层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一纱层本体相对移动。 0013 优选地, 所述窗框为中空结构, 所述第一横杆端部位于所述窗。

13、框的中空结构内, 并 且所述第一横杆端部设置有第一齿轮, 所述窗框的中空结构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并列 设置并且能够与所述第一齿轮咬合的第一齿轮轴, 所述第一齿轮轴的分度圆小于所述第一 齿轮的分度圆, 所述第一齿轮轴的一端贯穿所述窗框并且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连接; 所述第 二横杆端部位于所述窗框的中空结构内, 并且所述第二横杆端部设置有第二齿轮, 所述窗 框的中空结构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并列设置并且能够与所述第二齿轮咬合的第二齿 轮轴, 所述第二齿轮轴的分度圆小于所述第二齿轮的分度圆, 所述第二齿轮轴的一端贯穿 所述窗框并且与所述第二转动件连接。 0014 优选地, 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窗框连接处。

14、和所述第二横杆与所述窗框连接处均设 置有用于加大两者相对转动摩擦力的夹紧件。 0015 优选地, 所述第一齿轮轴与所述第一转动件之间的连接、 所述第二齿轮轴与所述 第二转动件之间的连接均为可拆卸连接。 001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尘纱窗, 包括窗框、 第一纱层本体、 第二纱层本体和移动组 件, 第一纱层本体和第二纱层本体重叠设置, 并且其中一者能够相对于另一者相对移动, 移 动组件设置于窗框侧部, 用于使第一纱层本体和/或第二纱层本体移动, 从而能够根据不同 的天气情况, 微小调整第一纱层本体和第二纱层本体的通孔的有效通风面积, 进而使防尘 纱窗获得略微不同的防尘效果和通风透气性, 如此设置,。

15、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普通窗纱防尘 效果差以及透气性不好的技术问题。 0017 同时, 第一纱层本体和第二纱层本体均为设置有多个通孔的纱层本体, 各个通孔 的孔径均为100 m300 m, 密度均为2万3万个/平方分米, 通孔的孔径和密度组合适中, 使纱层本体能够在隔离漂浮于空气中的颗粒的同时, 也能够保证足够的通风透气性。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 还可以根。

16、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尘纱窗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尘纱窗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横杆的位置及相配合组件位置示意图; 0022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纱层本体和第二纱层本体位置示意图; 0023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横杆的位置及相配合组件位置示意图; 0024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层位置示意图; 0025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齿轮轴结构示意图; 0026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转动件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 2/5 页 5 CN。

17、 211201694 U 5 0027 图中1-窗框; 2-第一纱层本体; 3-第二纱层本体; 4-移动组件; 5-过滤层; 6-第一 横杆; 7-第二横杆; 8-第一转动件; 9-第二转动件; 10-第一齿轮; 11- 第一齿轮轴; 12-第二 齿轮; 13-第二齿轮轴; 14-第一凸起部; 15-第一凹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 提下所得到的。

18、所有其它实施方式,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0029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尘纱窗,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普通窗纱防尘效果 差以及透气性不好的技术问题。 0030 以下, 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 此外, 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 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 另外, 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 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0031 参照图1-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防尘纱窗, 具体的, 防尘纱窗包括窗框1、 第 一纱层本体2、 第二纱层本体3和移动组件4, 第一纱层本体2和第二纱层本体3重叠设置, 并 且第一纱层本体2和第二纱层。

19、本体3的其中一者能够相对于另一者相对移动, 移动组件4设 置于窗框1侧部, 用于使第一纱层本体2和/或第二纱层本体3移动, 从而使操作者能够根据 不同的天气情况, 微小调整第一纱层本体2和第二纱层本体3的通孔的有效通风面积, 进而 使防尘纱窗获得略微不同的防尘效果和通风透气性, 如此设置,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普通窗 纱防尘效果差以及透气性不好的技术问题。 0032 其中, 第一纱层本体2和第二纱层本体3贴紧设置, 窗框1的上部和下部均可设置有 与第一纱层本体2和第二纱层本体3等长的细开口, 其中一者可与窗框的细开口固定连接, 另一者可穿过细开口相对移动。 0033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

20、方式, 第一纱层本体2和第二纱层本体 3均为 设置有多个通孔的纱层本体, 各个通孔的孔径均为100 m300 m, 密度均为2万3万个/平 方分米, 通孔的孔径和密度组合适中, 使纱层本体能够在隔离漂浮于空气中的颗粒的同时, 也能够保证足够的通风透气性。 0034 进一步地, 纱层本体的材料为高分子膜, 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较高的耐温性及优异 化学稳定性。 优选地, 纱层本体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聚四氟乙烯具有极其优秀的化学稳定 性及极好的耐侯性, 并且具有天然的强疏水性, 除了金属钠, 氟元素及其化合物对它有一定 的侵蚀作用外, 能耐其它任何强酸、 强碱、 油脂及有机溶剂, 能够较好地适应变。

21、换的不同的 外界环境, 而且, 聚四氟乙烯具有强疏水性, 对水具有排斥能力的性能, 下雨天, 使水不易进 入室内。 0035 进一步地, 通孔通过激光打孔, 激光打孔过程是激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热物理过 程, 它是由激光光束特性和物质的诸多热物理特性决定的。 激光打孔与传统打孔工艺相比, 具有以下优点: 激光打孔速度快, 效率高, 经济效益好; 激光打孔可获得大的深径比; 激光打 孔可在硬、 脆、 软等各类材料上进行; 激光打孔无工具损耗; 激光打孔适合于数量多、 高密度 的群孔加工; 用激光可在难加工材料倾斜面上加工小孔。 说明书 3/5 页 6 CN 211201694 U 6 0036 参。

22、照图6,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 第一纱层本体2和第二纱层本 体3之间设置有过滤层5, 过滤层5具有良好的透光性, 并且设置有无规则的孔隙, 与第一纱 层本体2和第二纱层本体3的通孔共同作用, 用于过滤外界异物, 以增加防尘效果。 0037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 第一纱层本体2靠近外界大气, 第二纱层 本体3靠近室内气体, 第一纱层本体2与过滤层5以及窗框1固定连接, 第二纱层本体3相对于 第一纱层本体2沿竖直方向相对移动, 即靠近外界大气的第一纱层本体2和过滤层5固定于 窗框1上, 不进行移动, 第二纱层本体3相对于第一纱层本体沿竖直方向移动, 便于便于将移 动。

23、组件4设置于窗框 1侧部, 并且便于操作者在室内对移动组件4进行调节。 0038 其中, 第一纱层本体2的边缘和过滤层5的边缘可粘接或热熔连接在一起, 第一纱 层本体2的边缘与窗框1之间可为粘接或用紧固件紧固, 紧固件可为图钉。 0039 参照图1-5,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 移动组件4包括并列设置的 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7, 第一横杆6与窗框1侧壁上部可转动连接, 其转动轴线为第一横杆6 的轴线方向, 即窗框1侧壁可设置有供第一横杆6端部伸入的孔, 第一横杆6两端部由孔支 撑, 在孔内沿自身轴线旋转, 第一横杆 6端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转动件8, 第一转动件8用于 使第一横杆6。

24、转动; 第二横杆7与窗框1侧壁下部可转动连接, 其转动轴线为第二横杆7的轴 线方向, 即窗框1侧壁可设置有供第二横杆7端部伸入的孔, 第二横杆两端部由孔支撑, 在孔 内沿自身轴线旋转, 第二横杆7端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转动件9, 第二转动件9用于使第二横 杆7转动。 0040 第二纱层本体3的上端与第一横杆6固定连接并且能够绕第一横杆6卷起, 第二纱 层本体3的下端与第二横杆7固定连接并且能够绕第二横杆7卷起, 第二纱层本体3的长度大 于第一横杆6与第二横杆7之间的距离, 第二纱层本体 3保持绷紧状态, 如此设置, 操作者转 动第一转动件8和/或第二转动件9, 以使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7转动, 。

25、第二纱层本体3上端 绕第一横杆6卷起, 即第二纱层本体3相对于第一纱层本体2竖直向上移动, 或者, 第二纱层 本体3 下端绕第二横杆7卷起, 即第二纱层本体3相对于第一纱层本体2竖直向下移动。 其 中, 窗框1内可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7的空腔, 窗框1的空腔靠近第二 纱层本体3处均设置有细开口, 第二纱层本体3的上部贯穿位于窗框1上部的细开口后与第 一横杆6连接, 第二纱层本体3的下部贯穿位于窗框1下部的细开口后与第二横杆7连接。 0041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 窗框1为中空结构, 第一横杆6 端部位于 窗框1的中空结构内, 并且第一横杆6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齿。

26、轮10, 窗框1的中空结构内设置 有第一齿轮轴11, 即窗框1的中空结构的内壁上部可设置有孔或槽, 以支撑第一齿轮轴11。 第一齿轮轴11与第一齿轮9并列设置并且能够与第一齿轮10接触并咬合, 即第一齿轮轴11 的轴线与第一齿轮9的轴线平行, 第一齿轮轴11的分度圆小于第一齿轮10的分度圆, 即第一 齿轮轴 11需要转动较大的角度才可带动第一齿轮10转动微小的角度, 以便于对第一横杆6 进行微小调整, 避免第一横杆6转动距离过大, 不好调整。 第一齿轮轴 11的一端贯穿窗框1 并且与第一转动件8连接, 即第一转动件8设置于窗框1 外部, 以供操作者用手转动调整。 0042 第二横杆7端部位于窗。

27、框1的中空结构内, 并且第二横杆7端部设置有第二齿轮12, 窗框1的中空结构内设置有第二齿轮轴13, 即窗框1的中空结构的内壁下部可设置有孔或 槽, 以支撑第二齿轮轴13。 第二齿轮轴13与第二齿轮 12并列设置并且能够与第二齿轮12接 触并咬合, 即第二齿轮轴13的轴线与第二齿轮12的轴线平行, 第二齿轮轴13的分度圆小于 说明书 4/5 页 7 CN 211201694 U 7 第二齿轮12的分度圆, 即第二齿轮轴13需要转动较大的角度才可带孔第二齿轮12转动微小 的角度, 以便于对第二横杆7进行微小调整, 避免第二横杆7的转动距离过大, 不好调整。 第 二齿轮轴13的一端贯穿窗框1并且与。

28、第二转动件9连接, 即第二转动件9 设置于窗框1外部, 便于操作者用手转动调整。 0043 其中, 第一转动件8的侧面和第二转动件9的侧面均设置有防滑纹, 以增大两者与 操作者手部接触时的摩擦力, 便于操作。 0044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 第一横杆6与窗框1连接处和第二横杆7 与窗框1连接处均设置有夹紧件。 夹紧件与第一横杆6之间的接触面具有较大摩擦力并且夹 紧件与窗框1之间的接触面具有较大摩擦力, 即夹紧件夹设于第一横杆6与窗框1之间, 以加 大两者相对转动摩擦力; 和, 夹紧件与第二横杆7之间的接触面具有较大摩擦力并且夹紧件 与窗框1之间的接触面具有较大摩擦力, 即夹紧件。

29、夹设于第二横杆7与窗框1之间, 以增大两 者之间的相对转动时的摩擦力。 可选地, 夹紧件为中空管状结构的橡胶圈, 套设于第一横杆 6与窗框1的用于支撑第一横杆6端部的内孔壁之间, 和, 夹紧件套设于第二横杆7与窗框1的 用于支撑第二横杆7端部的内孔壁之间。 0045 参照图7-8,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 第一齿轮轴11与第一转动件 8之间的连接、 第二齿轮轴13与第二转动件9之间的连接均为可拆卸连接, 如此设置, 第一转 动件8调节完第一齿轮轴11后, 和, 第二转动件9 调节完第二齿轮轴13后, 操作者便可将第 一转动件8和第二转动件9拆下, 以避免关窗或开窗时, 第一转动件。

30、8和第二转动件9阻碍窗 框1边缘与总窗框闭合。 可选地, 第一齿轮轴11的端部与第一转动件8的端部, 其中一者设置 有第一凸起部, 另一者设置有能够供第一凸起部伸入的第一凹入部, 第一凸起部的横截面 形状和第一凹入部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同一多边形, 以用于防止第一凸起部和第一凹入部相 对旋转。 优选地, 第一凸起部的横截面形状和第一凹入部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六边形。 可选 地, 第二齿轮轴13的端部与第二转动件9的端部, 其中一者设置有第二凸起部, 另一者设置 有能够供第二凸起部伸入的第二凹入部, 第二凸起部的横截面形状和第二凹入部的横截面 形状均为同一多边形, 以用于防止第二凸起部和第二凹入部相对旋。

31、转。 优选地, 第二凸起部 的横截面形状和第二凹入部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六边形。 其中, 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结 构相同, 第一凹入部和第二凹入部结构相同。 0046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变化 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说明书 5/5 页 8 CN 211201694 U 8 图1 说明书附图 1/7 页 9 CN 211201694 U 9 图2 说明书附图 2/7 页 10 CN 211201694 U 10 图3 说明书附图 3/7 页 11 CN 211201694 U 11 图4 说明书附图 4/7 页 12 CN 211201694 U 12 图5 说明书附图 5/7 页 13 CN 211201694 U 13 图6 图7 说明书附图 6/7 页 14 CN 211201694 U 14 图8 说明书附图 7/7 页 15 CN 211201694 U 15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防尘 纱窗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防尘纱窗.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139769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