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化纤布料.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11389909 上传时间:2021-09-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773.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复合型化纤布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复合型化纤布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复合型化纤布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档描述:

《复合型化纤布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型化纤布料.pdf(8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949055.1 (22)申请日 2019.11.13 (73)专利权人 福建大新化纤纺织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 362200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金井镇 草湖埔工业区 (72)发明人 洪文续 (74)专利代理机构 绍兴共创众合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3364 代理人 刘奇 (51)Int.Cl. B32B 15/02(2006.01) B32B 15/14(2006.01) B32B 9/02(2006.01) B32B 9/04(2006.01) B32B 27。

2、/02(2006.01) B32B 27/36(2006.01) B32B 9/00(2006.01) B32B 27/30(2006.01) B32B 27/34(2006.01) B32B 5/08(2006.01) B32B 5/26(2006.01) B32B 5/02(2006.01) D04B 1/14(2006.01) D04B 1/1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复合型化纤布料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化纤布料, 涉 及纺织品技术领域, 旨在解决目前的化纤布料功 能单一, 仅仅能够满足人们较低水平的需求, 而 在人们所追求的抗拉强度以及抗菌除臭。

3、方面缺 乏较好效果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要点是: 底层和 表层之间固定连接有抗菌除臭层, 抗菌除臭层包 括若干抗菌部和若干除臭部, 且抗菌除臭层通过 若干抗菌纱线和若干除臭纱线纬编而成, 抗菌部 由抗菌纱线纬编而成, 除臭部由除臭纱线纬编而 成, 抗菌除臭层与底层之间、 抗菌除臭层与表层 之间均通过连接线交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 型化纤布料通过抗菌除臭层来对布料本身进行 杀菌和异味效果并且对布料本身抗拉强度进行 加强。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11195183 U 2020.08.07 CN 211195183 U 1.一种复合型化纤布料, 包括底层(1)和表层(4),。

4、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层(1)和表层(4) 之间固定连接有抗菌除臭层, 所述抗菌除臭层包括若干抗菌部(2)和若干除臭部(3), 且所 述抗菌除臭层通过若干抗菌纱线(5)和若干除臭纱线(6)纬编而成, 所述抗菌部(2)由抗菌 纱线(5)纬编而成, 所述除臭部(3)由除臭纱线(6)纬编而成, 所述抗菌除臭层与底层(1)之 间、 抗菌除臭层与表层(4)之间均通过连接线(7)交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化纤布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线(7)采用芳纶 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化纤布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臭纱线(6)包括采 用涤纶材质的中空纱线(8)以及通向螺旋缠绕。

5、于中空纱线(8)外侧的碳纤维(9)、 石墨烯纤 维(10)和腈纶纤维(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化纤布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臭纱线(6)还包括 复合纱线一(12)和复合纱线二(15), 所述复合纱线一(12)和复合纱线二(15)相互螺旋缠绕 于碳纤维(9)、 石墨烯纤维(10)和腈纶纤维(11)的外侧, 所述复合纱线一(12)由活性炭纤维 (13)和竹炭纤维(14)加捻而成, 所述复合纱线二(15)由竹纤维(16)和芳香纤维(17)加捻而 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化纤布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菌纱线(5)包括芯 层(18)、 银纤维(21)、 汉麻纤维(。

6、22)以及螺旋缠绕于芯层(18)外侧的甲壳素纤维(20), 所述 银纤维(21) 和汉麻纤维(22)螺旋缠绕于甲壳素纤维(20)的外侧, 且所述芯层(18)由若干 涤纶纤维(19)加捻而成, 所述涤纶纤维(19)为三叶形的异形截面纤维。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195183 U 2 一种复合型化纤布料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 它涉及一种复合型化纤布料。 背景技术 0002 化学纤维织物是近代发展起来的新型衣料, 种类较多。 这里主要是指由化学纤维 加工成的纯纺、 混纺或交织物, 也就是说由纯化纤织成的织物, 不包括与天然纤维间的混 纺、。

7、 交织物, 化纤织物的特性由织成它的化学纤维本身的特性决定, 而目前的化纤布料功能 单一, 仅仅能够满足人们较低水平的需求, 而在人们所追求的抗拉强度以及抗菌除臭方面 缺乏较好的效果。 0003 因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抗菌除臭层来对 布料本身进行杀菌和异味效果并且对布料本身抗拉强度进行加强的复合型化纤布料。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复合型化纤布 料, 包括底层和表层, 所述底层和表层之间固定连接有抗菌除臭层, 所述抗菌除臭层包括若 干。

8、抗菌部和若干除臭部, 且所述抗菌除臭层通过若干抗菌纱线和若干除臭纱线纬编而成, 所述抗菌部由抗菌纱线纬编而成, 所述除臭部由除臭纱线纬编而成, 所述抗菌除臭层与底 层之间、 抗菌除臭层与表层之间均通过连接线交织。 000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通过设置抗菌除臭层, 从而使得本布料具备较好的抗菌 除臭效果, 并且由于抗菌除臭层包括间隔交替设置的抗菌部和除臭部, 从而使得本布料的 抗菌效果和除臭效果分布均匀, 能够对布料的各个部位起到较好的抗菌除臭效果, 并且由 于抗菌除臭层与底层之间、 抗菌除臭层与表层之间均通过连接线交织, 从而使得本布料具 有较好的连接强度, 使得当本布料受力被拉扯的时候。

9、, 能够通过表层、 底层和抗菌除臭层进 行共同抗拉, 使得本布料具备较好的抗拉强度。 000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连接线采用芳纶纤维。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由于连接线采用芳纶纤维, 由于芳纶纤维本身具有较好 的结构强度, 从而使得当表层、 底层和抗菌除臭层进行连接的时候, 能够通过连接线加强各 层之间的连接强度。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除臭纱线包括采用涤纶材质的中空纱线以及通向 螺旋缠绕于中空纱线外侧的碳纤维、 石墨烯纤维和腈纶纤维。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通过设置碳纤维、 石墨烯纤维和腈纶纤维, 从而使得三者 能够对作为基线的中空纱线起。

10、到较好的保护, 避免中空纱线被磨损。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除臭纱线还包括复合纱线一和复合纱线二, 所述 复合纱线一和复合纱线二相互螺旋缠绕于碳纤维、 石墨烯纤维和腈纶纤维的外侧, 所述复 合纱线一由活性炭纤维和竹炭纤维加捻而成, 所述复合纱线二由竹纤维和芳香纤维加捻而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1195183 U 3 成。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通过设置活性炭纤维、 竹炭纤维和竹纤维, 从而使得除臭 纱线能够对布料本身出现的异味进行吸附和消除, 而通过设置芳香纤维, 从而使得本布料 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一些香味, 提高人们的使用体验度。 0013 本实用。

11、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抗菌纱线包括芯层、 银纤维、 汉麻纤维以及螺旋缠 绕于芯层外侧的甲壳素纤维, 所述银纤维和汉麻纤维螺旋缠绕于甲壳素纤维的外侧, 且所 述芯层由若干涤纶纤维加捻而成, 所述涤纶纤维为三叶形的异形截面纤维。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通过设置银纤维、 汉麻纤维以及甲壳素纤维, 从而使得抗 菌纱线能够具备较好的抗菌除臭效果, 使得本布料不易发生发霉或者细菌滋生的情况。 0015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 通过设置抗菌除臭层, 从而使得本布料具备较好的抗菌除臭效果, 并且由于抗菌 除臭层包括间隔交替设置的抗菌部和除臭部, 从而使得本布料的抗菌效。

12、果和除臭效果分布 均匀, 能够对布料的各个部位起到较好的抗菌除臭效果, 并且由于抗菌除臭层与底层之间、 抗菌除臭层与表层之间均通过连接线交织, 从而使得本布料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 使得当 本布料受力被拉扯的时候, 能够通过表层、 底层和抗菌除臭层进行共同抗拉, 使得本布料具 备较好的抗拉强度。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抗菌除臭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除臭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抗菌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 1、 底层; 2、 抗菌部; 3、 除臭部; 4、 表层; 5、 抗菌纱线;。

13、 6、 除臭纱线; 7、 连接线; 8、 中空纱线; 9、 碳纤维; 10、 石墨烯纤维; 11、 腈纶纤维; 12、 复合纱线一; 13、 活性炭纤维; 14、 竹炭纤维; 15、 复合纱线二; 16、 竹纤维; 17、 芳香纤维; 18、 芯层; 19、 涤纶纤维; 20、 甲壳素纤 维; 21、 银纤维; 22、 汉麻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23 实施例: 一种复合型化纤布料如图1至4所示, 0024 一种复合型化纤布料, 包括底层1和表层4, 底层1和表层4之间粘接有抗菌除臭层, 抗菌除臭层包括若干抗菌部2和若干除臭部3,。

14、 若干抗菌部2 和若干除臭部3按照1: 1的顺序 交替分布, 且抗菌除臭层通过若干抗菌纱线 5和若干除臭纱线6纬编而成, 抗菌部2由抗菌 纱线5纬编而成, 通过编织机进行编织, 抗菌纱线5包括芯层18、 银纤维21、 汉麻纤维22以及 螺旋缠绕于芯层18外侧的甲壳素纤维20, 甲壳素纤维20通过加捻机加捻到芯层18 的外侧, 银纤维21和汉麻纤维22螺旋缠绕于甲壳素纤维20的外侧并且通过加捻机进行加捻, 且芯层 18由若干涤纶纤维19通过加捻机加捻而成, 涤纶纤维19为三叶形的异形截面纤维, 该纤维 通过喷丝板进行加工而成, 除臭部 3由除臭纱线6纬编而成, 通过编织机进行编织, 除臭纱 线6。

15、包括采用涤纶材质的中空纱线8, 中空纱线8通过喷丝板进行制备, 以及通向螺旋缠绕于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1195183 U 4 中空纱线8外侧的碳纤维9、 石墨烯纤维10和腈纶纤维11, 碳纤维9、 石墨烯纤维10和腈纶纤 维11通过加捻机加捻到中空纱线8的外侧, 除臭纱线6 还包括复合纱线一12和复合纱线二 15, 复合纱线一12和复合纱线二15相互螺旋缠绕于碳纤维9、 石墨烯纤维10和腈纶纤维11的 外侧, 且通过加捻机进行加捻, 复合纱线一12由活性炭纤维13和竹炭纤维14加捻而成, 通过 加捻机进行加捻, 复合纱线二15由竹纤维16和芳香纤维17加捻而成, 通过加捻机进行。

16、加捻, 抗菌纱线5和除臭纱线6按照5:5的顺序交替设置, 抗菌除臭层与底层1之间、 抗菌除臭层与 表层4之间均通过为芳纶纤维的连接线 7交织。 0025 通过设置底层1和表层4, 底层1和表层4均通过冰丝纤维通过经纬编织机编织而 成, 从而使得底层1和表层4具备较好的抗拉性能, 能够经受各个方向上的拉力来使得冰丝 纤维发生弹性形变, 而通过设置抗菌除臭层, 由于抗菌部2和除臭部3间隔设置, 从而使得本 布料的抗菌除臭层能够较为均匀地对本布料的内部起到有效的抗菌除臭效果, 而由于抗菌 除臭层通过抗菌纱线5以及除臭纱线6纬编而成, 从而使得抗菌除臭层的制备较为容易, 除 臭纱线6由于通过中空纱线8。

17、作为基线, 从而使得除臭纱线6本身具备较好的弹性, 而由于碳 纤维9、 石墨烯纤维10和腈纶纤维11同向缠绕于中空纱线8的外侧, 并且碳纤维9、 石墨烯纤 维10和腈纶纤维11均具备较强的强度以及较好的耐磨性能, 从而使得除臭纱线6本身的强 度较好, 不易被外力拉扯断, 同时能够对中空纱线8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 使得中空纱线8不 易破损, 接着由于复合纱线一12由活性炭纤维13和竹炭纤维14加捻而成, 活性炭纤维13和 竹炭纤维14能够对布料本身的气味进行吸附和消除, 使得布料不易散发出异味, 而复合纱 线二15由竹纤维16和芳香纤维17加捻而成, 使得布料能够吸收异味的同时散发香味, 使得 。

18、人们使用本布料的时候能够具有较好的舒适度, 此外, 抗菌纱线5的芯层18由若干呈三叶形 的涤纶纤维 19进行加捻, 从而使得芯层18的纤维间抱合力较强, 而通过设置汉麻纤维 22、 甲壳素纤维20和银纤维21, 从而使得布料能够对本身滋生的细菌进行灭杀, 起到较好的抗 菌效果, 防止布料发霉发臭, 从而使得本布料在人们使用过程中能够进行抗菌除臭, 使得人 们具有较好的使用体验, 并且由于抗菌纱线5和除臭纱线6本身能够承载较大的作用力, 从 而使得本布料具有较好的抗拉强度, 使得本布料不易被拉扯坏。 0026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 上述实施例, 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当指 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 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1195183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3 页 6 CN 211195183 U 6 图3 说明书附图 2/3 页 7 CN 211195183 U 7 图4 说明书附图 3/3 页 8 CN 211195183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复合型 化纤 布料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复合型化纤布料.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138990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