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贴及其使用方法.pdf
《输液贴及其使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液贴及其使用方法.pdf(8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511588.X (22)申请日 2019.06.13 (71)申请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地址 250012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 路107号 (72)发明人 杨晶万海燕黄红波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7221 代理人 张晓鹏 (51)Int.Cl. A61M 5/14(2006.01) A61F 13/02(2006.01) A61M 25/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输液贴及其使用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
2、了一种输液贴及其使用方法, 输 液贴, 为长条形结构, 输液贴上设置有第一缺口 和第二缺口, 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位于输液贴的 长轴线的两侧; 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之间为包覆 区, 所述包覆区沿输液贴长轴线方向的长度小于 或等于输液管的周长, 且沿长轴线方向, 第一缺 口、 第二缺口和包覆区的长度之和等于或大于输 液管的周长; 输液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粘附 区和第二粘附区, 所述包覆区内设置有第三粘附 区, 第一粘附区、 第二粘附区和第三粘附区位于 输液贴的同一侧; 输液贴的长轴线为输液贴的长 边对应的轴线。 该输液贴可以将输液管牢固固 定, 有效减少护理工作量。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
3、图2页 CN 110141716 A 2019.08.20 CN 110141716 A 1.一种输液贴, 其特征在于: 为长条形结构, 输液贴上设置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 第 一缺口和第二缺口位于输液贴的长轴线的两侧; 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之间为包覆区, 所述包覆区沿输液贴长轴线方向的长度小于或等 于输液管的周长, 且沿长轴线方向, 第一缺口、 第二缺口和包覆区的长度之和等于或大于输 液管的周长; 输液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粘附区和第二粘附区, 所述包覆区内设置有第三粘附 区, 第一粘附区、 第二粘附区和第三粘附区位于输液贴的同一侧; 输液贴的长轴线为输液贴的长边对应的轴线。 2.根据权利要求。
4、1所述的输液贴, 其特征在于: 沿长轴线方向, 所述第三粘附区的长度 小于包覆区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贴, 其特征在于: 沿长轴线方向, 第三粘附区的长度与包 覆区长度的比为1: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粘附区为长条形, 其宽度与输 液贴的宽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粘附区完全覆盖第一缺口至输 液贴边缘之间的整个区域, 第二粘附区完全覆盖第二缺口与输液贴另一边缘之间的整个区 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贴, 其特征在于: 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均为长条形, 沿输 液贴的宽度方向, 第一缺口和第二缺。
5、口的宽度之和等于输液贴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覆区的背面设置有第四粘附区, 第四粘附区和第三粘附区分别位于包覆区的相对的两个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贴,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液贴的宽度为1.5-3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贴, 其特征在于: 沿长轴线方向, 所述第一缺口和第二缺 口的长度为0.2-0.5cm。 10.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输液贴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将输液管放置于输液贴的包覆区, 使第三粘附区与输液管的轴线平行; 相向对折输液贴的两侧, 使包覆区与输液管紧密接触; 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交叉组装, 。
6、输液贴将输液管完全包覆后, 输液贴的两侧位置对调, 通过第一粘附区和第二粘附区将输液贴粘贴固定在预设位置处, 进而将输液管固定。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0141716 A 2 一种输液贴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输液贴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 而不必然 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 术。 0003 静脉输液是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成功穿刺后, 固定好输液针和输液管是顺 利完成输液的重要环节之一。 现有的输。
7、液贴是直接将输液管粘贴在皮肤上, 难以将输液管 牢固地固定, 容易使输液管自动松脱或晃动, 若输液管自动松脱或晃动, 则容易因输液管的 拉扯使输液管与输液针脱离连接或使输液针移位、 拖出, 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反复穿刺, 以 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为了将输液管固定好, 需要在输液管的多个位置贴上输液贴进行固 定, 增加了护理工作量, 而且现有的输液贴容易压迫皮肤, 留下压痕。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液贴及其使用 方法。 该输液贴可以将输液管牢固固定, 有效减少护理工作量。 0005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0006。
8、 一种输液贴, 为长条形结构, 输液贴上设置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 第一缺口和第 二缺口位于输液贴的长轴线的两侧; 0007 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之间为包覆区, 所述包覆区沿输液贴长轴线方向的长度小于 或等于输液管的周长, 且沿长轴线方向, 第一缺口、 第二缺口和包覆区的长度之和等于或大 于输液管的周长; 0008 输液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粘附区和第二粘附区, 所述包覆区内设置有第三粘 附区, 第一粘附区、 第二粘附区和第三粘附区位于输液贴的同一侧; 0009 输液贴的长轴线为输液贴的长边对应的轴线。 0010 在使用时, 将输液管放置于输液贴的包覆区, 相向对折输液贴的两侧, 使包覆区与 输。
9、液管紧密接触, 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交叉组装, 输液贴将输液管完全包覆后, 输液贴的两 侧位置对调, 通过第一粘附区和第二粘附区将输液贴粘贴固定, 进而将输液管固定。 0011 包覆区内的第三粘附区粘附在输液管上, 实现输液管的初级固定; 包覆区完全缠 绕输液管一圈, 实现输液管的二级固定, 第一粘附区和第二粘附区对输液贴的固定实现输 液管的三级固定。 以上的三级固定, 提高了输液管固定的可靠性。 0012 在一些实施例中, 沿长轴线方向, 所述第三粘附区的长度小于包覆区的长度。 0013 将包覆区的第三粘附区粘贴到输液管上后, 实现了输液贴的定位。 将第三粘附区 的长度设计为小于包覆区的长度是。
10、为了便于调节输液贴的两个缺口的相对位置, 使包覆区 紧密包覆输液管, 以减轻输液管的晃动。 说明书 1/4 页 3 CN 110141716 A 3 0014 进一步的, 沿长轴线方向, 第三粘附区的长度与包覆区长度的比为1:2-4。 第三粘 附区的长度过长时, 两个缺口的相对位置较难调节, 较难操作。 第三粘附区的长度过短时, 对输液管的固定作用偏弱。 0015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三粘附区为长条形, 其宽度与输液贴的宽度相等。 0016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粘附区完全覆盖第一缺口至输液贴边缘之间的整个区域, 第 二粘附区完全覆盖第二缺口与输液贴另一边缘之间的整个区域。 0017 第一缺口和第。
11、二缺口交叉组装后, 输液贴继续缠绕输液管, 使第一粘附区和第二 粘附区均部分粘贴输液贴的外侧, 对缠绕在输液管上的包覆区进行固定, 以保证包覆区紧 密包裹住输液管, 然后将剩余的第一粘附区和第二粘附区粘贴在患者的皮肤上进行固定。 0018 在一些实施例中, 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均为长条形, 沿输液贴的宽度方向, 第一缺 口和第二缺口的宽度之和等于输液贴的宽度。 0019 以上宽度方向是指与长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 0020 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的宽度之和等于或大于输液贴的宽度, 使得第一缺口和第二 缺口交叉组装后, 输液贴的位置互换的两侧仍然在一条直线上, 可以更稳定地固定输液管。 0021 在一些。
12、实施例中, 所述包覆区的背面设置有第四粘附区, 第四粘附区和第三粘附 区分别位于包覆区的相对的两个面上。 0022 将输液管固定在皮肤上时, 第四粘附区与皮肤直接接触, 将包覆区粘附在皮肤上, 进一步提高了输液管固定的牢固性。 0023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输液贴的宽度为1.5-3cm。 输液贴具有较大的宽度, 进一步 保证输液管的稳固固定。 0024 在一些实施例中, 沿长轴线方向, 所述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的长度为0.2-0.5cm。 0025 所述输液贴的使用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026 将输液管放置于输液贴的包覆区, 使第三粘附区与输液管的轴线平行; 0027 相向对折输液贴的两侧。
13、, 使包覆区与输液管紧密接触; 0028 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交叉组装, 输液贴将输液管完全包覆后, 输液贴的两侧位置 对调, 通过第一粘附区和第二粘附区将输液贴粘贴固定在预设位置处, 进而将输液管固定。 0029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30 包覆区内的第三粘附区粘附在输液管上, 实现输液管的初级固定; 包覆区完全缠 绕输液管一圈, 实现输液管的二级固定, 第一粘附区和第二粘附区对输液贴的固定实现输 液管的三级固定, 第四粘附区对包覆区的粘附实现了输液管的四级固定。 以上的三级固定, 提高了输液管固定的可靠性, 可以有效防止输液管脱落。 此外, 还可用于输液接头、 PICC、 CVC、 。
14、尿管等的其他管路的加固, 减少脱管的发生, 一贴多用。 附图说明 0031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 本申请的示 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 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0032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输液贴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输液贴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输液贴上粘胶的分布示意图; 说明书 2/4 页 4 CN 110141716 A 4 0035 图4为输液贴固定输液管的示意图。 0036 其中, 1、 包覆区, 2、 第一缺口, 3、 第二缺口, 4、 第三粘附区, 5、 第一粘附区, 6、 第二。
15、 粘附区, 7、 输液管, 8、 输液贴。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应该指出, 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 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除非另 有指明, 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 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8 需要注意的是,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 而非意图限制根 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如在这里所使用的, 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 否则单数形式 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 此外, 还应当理解的是, 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 “包含” 和/或 “包 括” 时, 其指明存在特征、 步骤、 操作、 器件、 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
16、39 如图1和图2所示, 一种输液贴, 为长条形结构, 输液贴上设置有第一缺口2和第二 缺口3, 第一缺口2和第二缺口3位于输液贴的长轴线的两侧; 0040 第一缺口2和第二缺口3之间为包覆区1, 所述包覆区1沿输液贴长轴线方向的长度 小于或等于输液管的周长, 且沿长轴线方向, 第一缺口2、 第二缺口3和包覆区1的长度之和 等于或大于输液管的周长; 第一缺口2和第二缺口3均为长条形, 沿输液贴的宽度方向, 第一 缺口2和第二缺口3的宽度之和等于输液贴的宽度。 宽度方向是指与长轴线方向垂直的方 向。 0041 如图3所示, 输液贴8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粘附区5和第二粘附区6, 所述包覆区1 内设。
17、置有第三粘附区4, 第一粘附区5、 第二粘附区6和第三粘附区4位于输液贴的同一侧; 沿 长轴线方向, 所述第三粘附区4的长度小于包覆区1的长度, 如第三粘附区4的长度与包覆区 1长度的比为1:2、 1:3、 1:4等。 0042 将包覆区1的第三粘附区4粘贴到输液管上后, 实现了输液贴的定位。 将第三粘附 区4的长度设计为小于包覆区的长度是为了便于调节输液贴的两个缺口的相对位置, 使包 覆区紧密包覆输液管, 以减轻输液管的晃动。 0043 输液贴的长轴线为输液贴的长边对应的轴线。 0044 第三粘附区4为长条形, 其宽度与输液贴的宽度相等。 第一粘附区5完全覆盖第一 缺口2至输液贴边缘之间的整。
18、个区域, 第二粘附区6完全覆盖第二缺口3与输液贴另一边缘 之间的整个区域。 0045 如图4所示, 在使用时, 将输液管7放置于输液贴8的包覆区, 相向对折输液贴8的两 侧, 使包覆区1与输液管7紧密接触, 第一缺口2和第二缺口3交叉组装后, 输液贴8继续缠绕 输液管7, 使第一粘附区5和第二粘附区6均部分粘贴输液贴8的外侧, 对缠绕在输液管7上的 包覆区1进行固定, 以保证包覆区1紧密包裹住输液管7, 然后将剩余的第一粘附区5和第二 粘附区6粘贴在患者的皮肤上进行固定。 0046 包覆区内的第三粘附区粘附在输液管上, 实现输液管的初级固定; 包覆区完全缠 绕输液管一圈, 实现输液管的二级固定。
19、, 第一粘附区和第二粘附区对输液贴的固定实现输 液管的三级固定。 以上的三级固定, 提高了输液管固定的可靠性。 0047 包覆区1的背面还设置有第四粘附区, 第四粘附区和第三粘附区4分别位于包覆区 说明书 3/4 页 5 CN 110141716 A 5 1的相对的两个面上。 将输液管7固定在皮肤上时, 第四粘附区与皮肤直接接触, 将包覆区粘 附在皮肤上, 进一步提高了输液管固定的牢固性。 0048 所述输液贴的宽度为1.5-3cm, 如可以为1.5cm、 1.6cm、 1.7cm、 1.8cm、 1.9cm、 2cm、 2.5cm、 2.7cm、 3cm。 0049 输液贴具有较大的宽度, 。
20、进一步保证输液管的稳固固定。 0050 沿长轴线方向, 所述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的长度为0.2-0.5cm, 如可以为0.2cm、 0.3cm、 0.4cm、 0.5cm。 0051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来说, 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 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4/4 页 6 CN 110141716 A 6 图1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1/2 页 7 CN 110141716 A 7 图4 说明书附图 2/2 页 8 CN 110141716 A 8 。
- 内容关键字: 输液 及其 使用方法
阻燃B1级高耐热节能环保型聚丙烯绝缘电力电缆.pdf
电池加解锁RGV.pdf
可自动调节加工设备位置的制袋机.pdf
高压变压器、高压发生器和医学影像设备.pdf
铝管密封接头一体成型装置.pdf
汽车分动器控制电路.pdf
护理垫包装生产线的推料装置.pdf
桥梁建设用预制混凝土运输装置.pdf
水泵电机零件试压装置.pdf
折叠式便携首饰盒.pdf
河道防汛水位预警装置.pdf
高压、大流量先导式电磁阀防冲开结构.pdf
半圆形光纤传感器.pdf
环氧树脂分离提纯装置.pdf
计时器.pdf
钢制骨架剪切机.pdf
基于斜滑块的转盘式封口机真空室升降定位高度调节机构.pdf
电加热系统用加热器结构.pdf
拼接式石墨型模具.pdf
波码通信井下智能配水器.pdf
钢波纹管涵内临时支撑装置.pdf
传动式钢材加工成型机.pdf
微纳米复合高稳定性超双疏金属防腐缓蚀材料的制备方法.pdf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pdf
基于语义元数据的二次模糊搜索方法.pdf
基于污泥焚烧灰渣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矿浆品位仪的压榨装置及滤饼压榨方法.pdf
余热回收蒸汽发生系统.pdf
云计算虚拟网络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pdf
基于潜在扩散模型的双目图像生成方法及系统.pdf
新型船用金属复合板的爆炸焊接制备方法.pdf
脱硫废液蒸发系统以及方法.pdf
带IM2对消的下变频混频器.pdf
一种空调冷凝器折弯方法和折弯机.pdf
用于保护加热元件的方法和加热设备.pdf
一种纸币清分机.pdf
环保型预涂金属材料用水性表面处理剂、以及表面处理金属材料和环保型预涂金属材料.pdf
用于汽油发动机摩托艇的电控工作系统.pdf
一种带副叶轮和密封油室的多级离心泵.pdf
氮气闭环控制方法及系统.pdf
发动机闲置系统.pdf
表达10G45/4颜料的组合物及用此组合物制备颜色表征物的技术方法.pdf
盘式制动装置.pdf
乘客输送装置扶手滑动层的处理.pdf
冲压模具保护方法及其专用保护装置.pdf
一种退火炉保护气氛回收利用方法.pdf
热供水管道保温装置.pdf
一种干、湿强纸解离剂及其降解工艺.pdf
水下浸泡式换热器.pdf
用于处理硬化的混凝土结构的抗腐蚀组合物.pdf
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