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pdf

上传人:奶盖 文档编号:11329487 上传时间:2021-09-1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12.9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文档描述:

《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pdf(12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2495472.X (22)申请日 2019.12.31 (73)专利权人 苏州丰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开发 区庞金路 (72)发明人 詹淳崵赵长亮蒋燕周士升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 限公司 32103 代理人 王健 (51)Int.Cl. B23Q 3/06(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笔记。

2、本零件的加 工治具, 包括基板、 载板和盖板, 所述载板固定安 装于基板上表面, 所述载板上表面与待加工的工 件的下表面接触连接, 所述盖板设置于工件上 方, 且盖板的下表面工件压合连接, 所述基板的 四周边缘处安装有若干个压头机构, 此压头机构 与盖板的顶面压合连接, 所述工件包括本体, 此 本体相对的两个边缘处具有一向上的第一折弯 部, 所述本体的下表面与载板上表面接触, 还具 有一隔板, 此隔板的下表面与本体上表面接触连 接, 所述隔板的上表面高于第一折弯部的顶面并 与盖板的下表面接触连接。 本实用新型既避免了 盖板对工件的磨损, 又可以使得压头机构施加于 盖板上的力均衡施加于工件上, 。

3、在保证对工件夹 持力度稳定的同时避免局部力量过大而损伤工 件。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CN 211490553 U 2020.09.15 CN 211490553 U 1.一种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 其特征在于: 包括基板 (1) 、 载板 (2) 和盖板 (5) , 所 述载板 (2) 固定安装于基板 (1) 上表面, 所述载板 (2) 上表面与待加工的工件 (3) 的下表面接 触连接, 所述盖板 (5) 设置于工件 (3) 上方, 且盖板 (5) 的下表面工件 (3) 压合连接, 所述基板 (1) 的四周边缘处安装有若干个压头机构 (6) , 此压头机构 (6) 与盖板。

4、 (5) 的顶面压合连接; 所述压头机构 (6) 进一步包括固定板 (601) 、 固定座 (602) 、 推拉杆 (603) 、 翘压板 (604) 、 压头 (605) 和对称设置于固定座 (602) 两侧的两个连接转动板 (614) , 所述固定板 (601) 一端 安装于基板 (1) 上, 此固定板 (601) 远离基板 (1) 的另一端上开有一供推拉杆 (603) 穿过的通 孔 (606) , 所述推拉杆 (603) 的上端与连接转动板 (614) 转动连接, 此推拉杆 (603) 的下端穿 过固定板 (601) 并与一驱动组件 (607) 连接; 所述固定座 (602) 下端的基座。

5、部 (6021) 固定安装于固定板 (601) 上表面, 所述基座部 (6021) 上连接有向推拉杆 (603) 一侧倾斜的连接部 (6022) , 所述连接部 (6022) 的下端安装 有一贯穿连接部 (6022) 的第一转轴 (608) , 此连接部 (6022) 的上端安装有一贯穿连接部 (6022) 的第二转轴 (609) , 所述第一转轴 (608) 的两端分别自连接部 (6022) 的两侧伸出, 并 分别与连接转动板 (614) 连接, 所述第二转轴 (609) 与翘压板 (604) 的末端转动连接; 所述连接转动板 (614) 包括第一条形部 (6141) 和第二条形部 (614。

6、2) , 此第一条形部 (6141) 和第二条形部 (6142) 各自的一端相连接, 从而在第一条形部 (6141) 与第二条形部 (6142) 之间形成一锐角, 且在第一条形部 (6141) 和第二条形部 (6142) 的连接处形成一转角 部 (6143) , 两个连接转动板 (614) 的转角部 (6143) 分别与第一转轴 (608) 的两端转动连接; 两个所述第一条形部 (6141) 相背于转角部 (6143) 的一端通过一第三转轴 (610) 与推拉 杆 (603) 上端转动连接, 两个所述第二条形部 (6142) 相背于转角部 (6143) 的一端之间连接 有一第四转轴 (611)。

7、 , 此第四转轴 (611) 与所述压头 (605) 的后端转动连接, 所述压头 (605) 的后端具有一向下延伸的转接部 (6051) , 此转接部 (6051) 通过一第五转轴 (612) 与翘压板 (604) 的中后部转动连接, 所述压头 (605) 的前端下表面可与翘压板 (604) 上表面挤压接触; 所述推拉杆 (603) 上端连接有一固定块 (613) , 此固定块 (613) 上开有一条形通孔 (6131) , 所述第三转轴 (610) 嵌入此条形通孔 (6131) 内, 且第三转轴 (610) 的两端分别自条 形通孔 (6131) 中伸出, 两个所述连接转动板 (614) 的第。

8、一条形部 (6141) 分别与第三转轴 (610) 的两端转动连接; 所述工件 (3) 包括本体 (301) , 此本体 (301) 相对的两个边缘处具有一向上的第一折弯 部 (302) , 所述本体 (301) 的下表面与载板 (2) 上表面接触, 还具有一隔板 (4) , 此隔板 (4) 的 下表面与本体 (301) 上表面接触连接, 所述隔板 (4) 的上表面高于第一折弯部 (302) 的顶面 并与盖板 (5) 的下表面接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 (4) 为聚 氨酯隔板、 玻纤隔板或环氧树脂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笔。

9、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 (4) 的两 个侧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一折弯部 (302) 的内侧表面接触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 (4) 的两 个侧表面上分别开有若干个避位槽, 此避位槽与工件 (3) 的加工位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板 (2) 为环 氧树脂板或玻纤板。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211490553 U 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头机构 (6) 的数目为8个, 两个一组分别安装于基板 (1) 。

10、的四个边缘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 (5) 为铁 盖板或塑料盖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 (1) 的正 下方设置有一底板 (8) , 此底板 (8) 与盖板 (5) 之间通过若干支撑柱 (9) 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 (8) 与盖 板 (5) 之间通过4根支撑柱 (9) 连接, 此4根支撑柱 (9) 分别位于底板 (8) 的四个拐角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 (607。

11、) 为气缸。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211490553 U 3 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 属于机械械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 (ComputerizedNumericalControl, 以下简称CNC) 是一种装 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 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处理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 程序, 并进行译码, 从而使机床动作并加工零件, 因此, 相对于传统制造业, CNC的加工精度 和自动化程度较高, 省去大量人工操作环节, 提高了生产率, 在制造业的现代化进程中得到 广泛应用。 0。

12、003 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 也促进了电子产品生产链 的不断革新。 对于电子产品的外壳, 尤其是金属外壳, 由于其厚度较薄, 形状不规则, 在生产 过程中操作人员难以固定工件, 工件在机床外力作用下极易变形损坏, 加工误差大, 造成产 品次品率较高, 生产效率低下, 难以满足市场对电子产品的巨大需求。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 该用于笔记本零件的 加工治具既避免了盖板对工件的磨损, 又可以使得压头机构施加于盖板上的力均衡施加于 工件上, 在保证对工件夹持力度稳定的同时避免局部力量过大而损伤工件。 0005 为达到上述目。

13、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 具, 包括基板、 载板和盖板, 所述载板固定安装于基板上表面, 所述载板上表面与待加工的 工件的下表面接触连接, 所述盖板设置于工件上方, 且盖板的下表面工件压合连接, 所述基 板的四周边缘处安装有若干个压头机构, 此压头机构与盖板的顶面压合连接; 0006 所述压头机构进一步包括固定板、 固定座、 推拉杆、 翘压板、 压头和对称设置于固 定座两侧的两个连接转动板, 所述固定板一端安装于基板上, 此固定板远离基板的另一端 上开有一供推拉杆穿过的通孔, 所述推拉杆的上端与连接转动板转动连接, 此推拉杆的下 端穿过固定板并与一驱动组件。

14、连接; 0007 所述固定座下端的基座部固定安装于固定板上表面, 所述基座部上连接有向推拉 杆一侧倾斜的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的下端安装有一贯穿连接部的第一转轴, 此连接部的上 端安装有一贯穿连接部的第二转轴, 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自连接部的两侧伸出, 并分 别与连接转动板连接, 所述第二转轴与翘压板的末端转动连接; 0008 所述连接转动板包括第一条形部和第二条形部, 此第一条形部和第二条形部各自 的一端相连接, 从而在第一条形部与第二条形部之间形成一锐角, 且在第一条形部和第二 条形部的连接处形成一转角部, 两个连接转动板的转角部分别与第一转轴的两端转动连 接; 0009 两个所述第一条形。

15、部相背于转角部的一端通过一第三转轴与推拉杆上端转动连 接, 两个所述第二条形部相背于转角部的一端之间连接有一第四转轴, 此第四转轴与所述 说明书 1/5 页 4 CN 211490553 U 4 压头的后端转动连接, 所述压头的后端具有一向下延伸的转接部, 此转接部通过一第五转 轴与翘压板的中后部转动连接, 所述压头的前端下表面可与翘压板上表面挤压接触; 0010 所述推拉杆上端连接有一固定块, 此固定块上开有一条形通孔, 所述第三转轴嵌 入此条形通孔内, 且第三转轴的两端分别自条形通孔中伸出, 两个所述连接转动板的第一 条形部分别与第三转轴的两端转动连接; 0011 所述工件包括本体, 此本。

16、体相对的两个边缘处具有一向上的第一折弯部, 所述本 体的下表面与载板上表面接触, 还具有一隔板, 此隔板的下表面与本体上表面接触连接, 所 述隔板的上表面高于第一折弯部的顶面并与盖板的下表面接触连接。 0012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0013 1. 上述方案中, 所述隔板为聚氨酯隔板、 玻纤隔板或环氧树脂隔板。 0014 2. 上述方案中, 所述隔板的两个侧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一折弯部的内侧表面接触 连接。 0015 3. 上述方案中, 所述隔板的两个侧表面上分别开有若干个避位槽, 此避位槽与工 件的加工位对应设置。 0016 4. 上述方案中, 所述载板为环氧树脂板或玻纤板。 0。

17、017 5. 上述方案中, 所述压头机构的数目为8个, 两个一组分别安装于基板的四个边 缘处。 0018 6. 上述方案中, 所述盖板为铁盖板或塑料盖板。 0019 7. 上述方案中, 所述基板的正下方设置有一底板, 此底板与盖板之间通过若干支 撑柱连接。 0020 8. 上述方案中, 所述底板与盖板之间通过4根支撑柱连接, 此4根支撑柱分别位于 底板的四个拐角处。 0021 9. 上述方案中, 所述驱动组件为气缸。 0022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23 1、 本实用新型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 其压头机构结构设计巧妙, 通过多个 部件的联动作。

18、用, 使得翘压板与压头提供双重压力, 不仅增强了翘压板对盖板压持的力度 和稳定性, 避免对工件进行加工时, 因夹持力度不够而发生抖动、 振刀、 产生刀纹等情况, 提 高工件加工的稳定性和品质; 还可以在驱动组件提供的驱动力相同的情况下, 增大翘压板 的压持力度, 进一步的, 当翘压板长度较长时, 通过压头在翘压板的中部提供了第二重压力 使得翘压板可以对远处的盖板实施稳定、 恒定压力的夹持, 从而为工件的加工提供更多的 空间, 可以一次对工件进行多道工序的加工, 提高对工件的加工效果和效率; 此外, 通过推 杆杆与各个结构的配合设置, 使得翘压板可以打开的最大角度大于90 , 便于对工件的装 夹。

19、, 而不会碰伤被夹持的物品, 进一步提高了对工件加工的稳定性和品质。 0024 2、 本实用新型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 其还具有一隔板, 此隔板的下表面与 本体上表面接触连接, 所述隔板的上表面高于第一折弯部的顶面并与盖板的下表面接触连 接, 通过隔板的设置, 避免硬度较高的盖板与工件直接接触, 既避免了盖板对工件的磨损, 又可以使得压头机构施加于盖板上的力均衡施加于工件上, 在保证对工件夹持力度稳定的 同时避免局部力量过大而损伤工件。 说明书 2/5 页 5 CN 211490553 U 5 附图说明 0025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6 附图2为。

20、本实用新型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的压头机构结构正视图; 0027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的压头机构结构示意图一; 0028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的压头机构结构示意图二; 0029 附图5为附图4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30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的连接转动板结构示意图; 0031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的固定座结构示意图; 0032 附图8为待加工的工件结构示意图。 0033 以上附图中: 1、 基板; 2、 载板; 3、 工件; 301、 本体; 302、 第一折弯部; 4、 隔板; 5、 盖 板; 6、 压。

21、头机构; 601、 固定板; 602、 固定座; 6021、 基座部; 6022、 连接部; 603、 推拉杆; 604、 翘 压板; 605、 压头; 6051、 转接部; 606、 通孔; 607、 驱动组件; 608、 第一转轴; 609、 第二转轴; 610、 第三转轴; 611、 第四转轴; 612、 第五转轴; 613、 固定块; 6131、 条形通孔; 614、 连接转动 板; 6141、 第一条形部; 6142、 第二条形部; 6143、 转角部; 8、 底板; 9、 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术语 “中心” 、“上” 、“下” 、“。

22、左” 、“右” 、“竖直” 、 “水平” 、“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 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 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 “第一” 、“第二” 、 “第三” 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 和限定, 术语 “安装” 、“相连”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 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接;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

23、 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具体 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的具体含义。 0035 实施例1: 一种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 包括基板1、 载板2和盖板5, 所述载板2 固定安装于基板1上表面, 所述载板2上表面与待加工的工件3的下表面接触连接, 所述盖板 5设置于工件3上方, 且盖板5的下表面工件3压合连接, 所述基板1的四周边缘处安装有若干 个压头机构6, 此压头机构6与盖板5的顶面压合连接; 0036 所述压头机构6进一步包括固定板601、 固定座602、 推拉杆603、 翘压板604、 压头 605和对称设置于固定座602两侧的两。

24、个连接转动板614, 所述固定板601一端安装于基板1 上, 此固定板601远离基板1的另一端上开有一供推拉杆603穿过的通孔606, 所述推拉杆603 的上端与连接转动板614转动连接, 此推拉杆603的下端穿过固定板601并与一驱动组件607 连接; 0037 所述固定座602下端的基座部6021固定安装于固定板601上表面, 所述基座部6021 上连接有向推拉杆603一侧倾斜的连接部6022, 所述连接部6022的下端安装有一贯穿连接 部6022的第一转轴608, 此连接部6022的上端安装有一贯穿连接部6022的第二转轴609, 所 述第一转轴608的两端分别自连接部6022的两侧伸出。

25、, 并分别与连接转动板614连接, 所述 第二转轴609与翘压板604的末端转动连接; 说明书 3/5 页 6 CN 211490553 U 6 0038 所述连接转动板614包括第一条形部6141和第二条形部6142, 此第一条形部6141 和第二条形部6142各自的一端相连接, 从而在第一条形部6141与第二条形部6142之间形成 一锐角, 且在第一条形部6141和第二条形部6142的连接处形成一转角部6143, 两个连接转 动板614的转角部6143分别与第一转轴608的两端转动连接; 0039 两个所述第一条形部6141相背于转角部6143的一端通过一第三转轴610与推拉杆 603上端。

26、转动连接, 两个所述第二条形部6142相背于转角部6143的一端之间连接有一第四 转轴611, 此第四转轴611与所述压头605的后端转动连接, 所述压头605的后端具有一向下 延伸的转接部6051, 此转接部6051通过一第五转轴612与翘压板604的中后部转动连接, 所 述压头605的前端下表面可与翘压板604上表面挤压接触; 0040 所述推拉杆603上端连接有一固定块613, 此固定块613上开有一条形通孔6131, 所 述第三转轴610嵌入此条形通孔6131内, 且第三转轴610的两端分别自条形通孔6131中伸 出, 两个所述连接转动板614的第一条形部6141分别与第三转轴610的。

27、两端转动连接; 0041 所述工件3包括本体301, 此本体301相对的两个边缘处具有一向上的第一折弯部 302, 所述本体301的下表面与载板2上表面接触, 还具有一隔板4, 此隔板4的下表面与本体 301上表面接触连接, 所述隔板4的上表面高于第一折弯部302的顶面并与盖板5的下表面接 触连接。 0042 上述载板2为环氧树脂板; 上述隔板4为环氧树脂隔板; 上述隔板4的两个侧表面分 别与两个第一折弯部302的内侧表面接触连接; 上述隔板4的两个侧表面上分别开有若干个 避位槽, 此避位槽与工件3的加工位对应设置; 上述盖板5为铁盖板; 0043 上述固定座602的连接部6022上端开有一供。

28、翘压板604后端嵌入的凹槽, 上述翘压 板604后端嵌入连接部6022上的凹槽内, 并通过上述第二转轴609与固定座602转动连接。 0044 实施例2: 一种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 包括基板1、 载板2和盖板5, 所述载板2 固定安装于基板1上表面, 所述载板2上表面与待加工的工件3的下表面接触连接, 所述盖板 5设置于工件3上方, 且盖板5的下表面工件3压合连接, 所述基板1的四周边缘处安装有若干 个压头机构6, 此压头机构6与盖板5的顶面压合连接; 0045 所述压头机构6进一步包括固定板601、 固定座602、 推拉杆603、 翘压板604、 压头 605和对称设置于固定座602两。

29、侧的两个连接转动板614, 所述固定板601一端安装于基板1 上, 此固定板601远离基板1的另一端上开有一供推拉杆603穿过的通孔606, 所述推拉杆603 的上端与连接转动板614转动连接, 此推拉杆603的下端穿过固定板601并与一驱动组件607 连接; 0046 所述固定座602下端的基座部6021固定安装于固定板601上表面, 所述基座部6021 上连接有向推拉杆603一侧倾斜的连接部6022, 所述连接部6022的下端安装有一贯穿连接 部6022的第一转轴608, 此连接部6022的上端安装有一贯穿连接部6022的第二转轴609, 所 述第一转轴608的两端分别自连接部6022的两。

30、侧伸出, 并分别与连接转动板614连接, 所述 第二转轴609与翘压板604的末端转动连接; 0047 所述连接转动板614包括第一条形部6141和第二条形部6142, 此第一条形部6141 和第二条形部6142各自的一端相连接, 从而在第一条形部6141与第二条形部6142之间形成 一锐角, 且在第一条形部6141和第二条形部6142的连接处形成一转角部6143, 两个连接转 动板614的转角部6143分别与第一转轴608的两端转动连接; 说明书 4/5 页 7 CN 211490553 U 7 0048 两个所述第一条形部6141相背于转角部6143的一端通过一第三转轴610与推拉杆 60。

31、3上端转动连接, 两个所述第二条形部6142相背于转角部6143的一端之间连接有一第四 转轴611, 此第四转轴611与所述压头605的后端转动连接, 所述压头605的后端具有一向下 延伸的转接部6051, 此转接部6051通过一第五转轴612与翘压板604的中后部转动连接, 所 述压头605的前端下表面可与翘压板604上表面挤压接触; 0049 所述推拉杆603上端连接有一固定块613, 此固定块613上开有一条形通孔6131, 所 述第三转轴610嵌入此条形通孔6131内, 且第三转轴610的两端分别自条形通孔6131中伸 出, 两个所述连接转动板614的第一条形部6141分别与第三转轴6。

32、10的两端转动连接; 0050 所述工件3包括本体301, 此本体301相对的两个边缘处具有一向上的第一折弯部 302, 所述本体301的下表面与载板2上表面接触, 还具有一隔板4, 此隔板4的下表面与本体 301上表面接触连接, 所述隔板4的上表面高于第一折弯部302的顶面并与盖板5的下表面接 触连接。 0051 上述隔板4为聚氨酯隔板; 上述载板2为玻纤板; 上述压头机构6的数目为8个, 两个 一组分别安装于基板1的四个边缘处; 上述盖板5为塑料盖板; 上述基板1的正下方设置有一 底板8, 此底板8与盖板5之间通过4根支撑柱9连接, 此4根支撑柱9分别位于底板8的四个拐 角处; 上述驱动组。

33、件607为气缸; 0052 上述压头605后端的转接部6051为两个对称设置的转接板, 上述翘压板604嵌入此 两个转接板之间, 并通过上述第五转轴612与两个转接板转动连接。 0053 采用上述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时, 其压头机构结构设计巧妙, 通过多个部 件的联动作用, 使得翘压板与压头提供双重压力, 不仅增强了翘压板对盖板压持的力度和 稳定性, 避免对工件进行加工时, 因夹持力度不够而发生抖动、 振刀、 产生刀纹等情况, 提高 工件加工的稳定性和品质; 还可以在驱动组件提供的驱动力相同的情况下, 增大翘压板的 压持力度, 进一步的, 当翘压板长度较长时, 通过压头在翘压板的中部提供了。

34、第二重压力使 得翘压板可以对远处的盖板实施稳定、 恒定压力的夹持, 从而为工件的加工提供更多的空 间, 可以一次对工件进行多道工序的加工, 提高对工件的加工效果和效率; 此外, 通过推杆 杆与各个结构的配合设置, 使得翘压板可以打开的最大角度大于90 , 便于对工件的装夹, 而不会碰伤被夹持的物品, 进一步提高了对工件加工的稳定性和品质; 0054 另外, 通过隔板的设置, 避免硬度较高的盖板与工件直接接触, 既避免了盖板对工 件的磨损, 又可以使得压头机构施加于盖板上的力均衡施加于工件上, 在保证对工件夹持 力度稳定的同时避免局部力量过大而损伤工件。 0055 使用时, 通过驱动组件推动推拉。

35、杆上移, 经过力的传送, 使得翘压板向下运动压住 盖板, 接着驱动组件继续驱动推拉杆上移, 继而通过力的进一步传送, 使得压头前端向下压 紧翘压板, 为翘压板提供第二重压力, 进一步增强了翘压板对盖板压力的大小和稳定性。 0056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 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 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 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 内。 说明书 5/5 页 8 CN 211490553 U 8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4 页 9 CN 211490553 U 9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4 页 10 CN 211490553 U 10 图5 图6 说明书附图 3/4 页 11 CN 211490553 U 11 图7 图8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2 CN 211490553 U 12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用于 笔记本 零件 加工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用于笔记本零件的加工治具.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132948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