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减振手术机器人导丝递送装置及方法.pdf
《柔性减振手术机器人导丝递送装置及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柔性减振手术机器人导丝递送装置及方法.pdf(13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520761.2 (22)申请日 2019.06.17 (71)申请人 辽宁科技大学 地址 114051 辽宁省鞍山市高新区千山路 185号 (72)发明人 王宇夏鑫谷月赵宝生 解志文李元友李尚书 (74)专利代理机构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普通合伙) 21224 代理人 张群 (51)Int.Cl. A61B 34/32(2016.01) A61B 90/00(201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柔性减振手术机器人导丝递送装置及 方法 (57)摘要 一种柔性。
2、减振手术机器人导丝递送装置及 方法, 包括轴向进给机构、 周向旋转机构、 弹性调 整机构、 中间板、 外壳, 轴向进给机构安装在中间 板上, 弹性调整机构也安装在中间板上, 弹性调 整机构的滑块与中间板滑动连接, 轴向进给机构 的活动滚轮通过轴承安装在弹性调节机构的滑 块上, 周向旋转机构驱动中间板转动。 本发明对 实现轴向进给运动的零件进行了合理的布局减 少了机构的复杂性同时也减轻了机构的重量; 实 现了过载保护的性能防止了运动过程中对血管 壁造成伤害; 增加了运动的平稳性同时也对零件 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电动弹性调整机构实现 了全自动的机械要求, 减少了人为造成的误差使 设备更加满足医。
3、疗设备的高精度要求。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CN 110169826 A 2019.08.27 CN 110169826 A 1.一种柔性减振手术机器人导丝递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轴向进给机构、 周向旋转 机构、 弹性调整机构、 中间板、 外壳, 所述轴向进给机构安装在中间板上, 所述弹性调整机构 也安装在中间板上, 弹性调整机构的滑块与中间板滑动连接, 所述轴向进给机构的活动滚 轮通过轴承安装在弹性调节机构的滑块上, 所述周向旋转机构驱动中间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减振手术机器人导丝递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 向进给机构包括电机I、 大齿轮、 小。
4、齿轮I、 小齿轮II、 小齿轮III、 小齿轮IV、 活动滚轮I、 固定 滚轮I、 活动滚轮II、 固定滚轮II、 扭矩传感器轴、 传动轴I、 传动轴II、 传动轴III, 所述电机I 固定在中间板上, 电机I的输出轴与大齿轮传动连接, 大齿轮的两侧分别与小齿轮I、 小齿轮 III啮合, 小齿轮I与小齿轮II啮合, 小齿轮III与小齿轮IV啮合; 所述扭矩传感器轴安装在 中间板上, 扭矩传感器轴的一端连接小齿轮I, 另一端连接固定滚轮II; 传动轴II通过滚动 轴承安装在中间板上, 一端连接小齿轮III, 另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滚轮I; 传动轴I和传动轴 III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弹性调整机构的滑块。
5、I和滑块II上, 传动轴I的一端连接小齿轮II 另一端连接活动滚轮II, 传动轴III的一端连接小齿轮IV, 另一端连接活动滚轮I。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性减振手术机器人导丝递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 动滚轮I和活动滚轮II为凸轮, 固定滚轮I和固定滚轮II为凹轮; 或者活动滚轮I和活动滚轮 II为凹轮, 固定滚轮I和固定滚轮II为凸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减振手术机器人导丝递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 向旋转机构包括柔性减振复合材料、 L板支架、 电机II、 磁力传动联轴器I、 动带轮、 柔性皮 带、 定带轮、 支座I、 支座II、 导电滑环、 支撑轴I、 。
6、支撑轴II, 电机II固定在L板支架上, L板支 架通过螺栓固定在中间板1上, 在L板支架与中间板1之间设有柔性减振复合材料1, 电机II 通过磁力传动联轴器I与动带轮传动联接, 定带轮固定在外壳的一个侧面上, 动带轮与定带 轮通过柔性皮带传动连接, 所述支撑轴I固定在定带轮中, 支撑轴I的另一端通过滚动轴承 安装在支座I中, 支撑轴I中设有轴向中心通孔; 导电滑环通过螺钉固定在外壳的另一个侧 面上, 支撑轴II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支座II中, 支撑轴II的另一端穿过导电滑环与外壳固 定连接, 支撑轴II中也设有轴向中心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减振手术机器人导丝递送装置, 其特征。
7、在于, 所述弹 性调整机构包括电机III、 齿条I、 磁力传动联轴器II、 小齿轮V、 滑块I、 传动轴IV、 小齿轮VI、 齿条II、 滑块II、 弹簧, 所述电机III固定在中间板上, 传动轴IV通过磁力传动联轴器II与电 机III传动连接, 传动轴IV通过滚动轴承及轴承架安装在中间板上, 传动轴IV的两端分别小 齿轮VI和小齿轮V固定连接, 齿条I和齿条II分别固定在滑块I块和滑块II上, 小齿轮VI和小 齿轮V分别与齿条II和齿条I啮合, 滑块I块和滑块II分别与中间板滑动连接, 弹簧的一端连 接滑块I块或滑块II, 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中间板。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
8、柔性减振手术机器人导丝递送装置的使用 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将导管从支撑轴I的中心通孔中穿进, 并依次从固定滚轮I和活动 滚轮I、 固定滚轮II和活动滚轮II之间穿过, 然后从支撑轴II的中心通孔中穿出, 通过弹簧 调整机构调整固定滚轮与活动滚轮之间的距离, 使导管夹紧在固定滚轮I和活动滚轮I、 固 定滚轮II和活动滚轮II之间; 电机I驱动大齿轮转动, 大齿轮转动时带动与其相啮合的小齿轮I和小齿轮III同步转 动, 与小齿轮I和小齿轮III相啮合的小齿轮II和小齿轮IV在其带动下转动, 并通扭矩传感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0169826 A 2 器轴、 传动轴I、 传。
9、动轴II和传动轴III将力传递到固定滚轮II、 活动滚轮II、 固定滚轮I和活 动滚轮I, 两对主从滚轮相反转动利用摩擦力带动导管实现轴向的进给运动; 力矩传感器轴用于检测力矩传感器轴输入端小齿轮I和输出端固定滚轮II两侧受力不 同所产生的扭矩信号并进行反馈, 当导管在送进过程中接触到血管内壁受阻时, 夹持导管 的固定滚轮II和活动滚轮II与导管之间的摩擦力会相应的增大, 固定滚轮II端受到的反作 用力变大, 因此固定滚轮II端和小齿轮I端受力不同, 力矩传感器轴产生扭矩信号, 送管机 构系统计算机在接收到信号后发出指令, 停止导管的进给并通过周向旋转机构改变送管方 向, 避免了导管与血管内壁。
10、产生过大的力将血管内壁穿破, 保证了血管介入手术的安全性; 使用不同直径导管时, 调节弹簧调整机构, 电机III通过磁力传动联轴器II带动传动轴 IV转动, 传动轴IV带动小齿轮V转动和小齿轮VI转动, 小齿轮V转动和小齿轮VI同时带动齿 条I和齿条II运动从而实现滑块I块和滑块II的上下移动, 进而带动传动轴III和传动轴I的 微小调整, 实现固定滚轮与活动滚轮之间中心距的调整; 通过固定滚轮和活动滚轮对导管进行夹紧, 电机II驱动动带轮转动, 动带轮通过柔性 传送带绕固定在外壳上的定带轮转动, 由于动带轮间接的与中间板为一体结构, 所以当动 带轮转动时会带动中间板整体旋转从而改变导管前进的。
11、方向。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0169826 A 3 一种柔性减振手术机器人导丝递送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机器人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减振手术机器人导丝递送装 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当今社会介入手术机器人以其各种显著的优势备受现代人们的青睐, 它给人们带 来了更加友好的治疗方式, 已成为了21世纪重要的一项研究。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 我国 血管介入治疗手术的手术量已经达到了几十万例, 而且每年还以不同的速度在增长。 在这 种严峻的形式下, 开发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是十分必要的。 其中微创心血管介入手术 机器人中送管机构是该系统中的一。
12、个重要的机构, 因此对手术机器人递送机构的研究是具 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0003 授权公开号为CN102210610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 “微创血管手术机器人推进机 构” , 该机构轴向进给运动利用导轨丝杠机构来实现, 此机构在实现进给运动过程中缺乏过 载保护的作用, 运动过程中遇到血管壁容易给人体造成危害。 授权公告号为CN101933837A 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 “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送管机构” , 利用齿轮组和滚轮组合实现 轴向进给运动, 同时也利用齿轮传动实现周向旋转运动。 但轴向运动的实现运用了过多的 齿轮结构, 加大了结构的复杂性。 周向旋转运动利用齿轮机构来实现缺乏一定的。
13、防护作用; 调节机构采用人为调节必然存在一些人为造成的调节误差; 而且此机构还缺乏一些柔性缓 振元件。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减振手术机器人导丝递送装置及方法, 对实现轴 向进给运动的零件进行了合理的布局减少了机构的复杂性同时也减轻了机构的重量; 实现 了过载保护的性能防止了运动过程中对血管壁造成伤害; 柔性减振材料和磁力传动联轴器 的加入增加了运动的平稳性同时也对零件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电动弹性调整机构实现 了全自动的机械要求, 减少了人为造成的误差使设备更加满足医疗设备的高精度要求。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 一种柔性。
14、减振手术机器人导丝递送装置, 包括轴向进给机构、 周向旋转机构、 弹性 调整机构、 中间板、 外壳, 所述轴向进给机构安装在中间板上, 所述弹性调整机构也安装在 中间板上, 弹性调整机构的滑块与中间板滑动连接, 所述轴向进给机构的活动滚轮通过轴 承安装在弹性调节机构的滑块上, 所述周向旋转机构驱动中间板转动。 0007 所述轴向进给机构包括电机I、 大齿轮、 小齿轮I、 小齿轮II、 小齿轮III、 小齿轮IV、 活动滚轮I、 固定滚轮I、 活动滚轮II、 固定滚轮II、 扭矩传感器轴、 传动轴I、 传动轴II、 传动 轴III, 所述电机I固定在中间板上, 电机I的输出轴与大齿轮传动连接, 。
15、大齿轮的两侧分别 与小齿轮I、 小齿轮III啮合, 小齿轮I与小齿轮II啮合, 小齿轮III与小齿轮IV啮合; 所述扭 矩传感器轴安装在中间板上, 扭矩传感器轴的一端连接小齿轮I, 另一端连接固定滚轮II; 说明书 1/6 页 4 CN 110169826 A 4 传动轴II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中间板上, 一端连接小齿轮III, 另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滚轮I; 传动轴I和传动轴III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弹性调整机构的滑块I和滑块II上, 传动轴I的一 端连接小齿轮II另一端连接活动滚轮II, 传动轴III的一端连接小齿轮IV, 另一端连接活动 滚轮I。 0008 所述活动滚轮I和活动滚轮II为凸轮, 。
16、固定滚轮I和固定滚轮II为凹轮; 或者活动 滚轮I和活动滚轮II为凹轮, 固定滚轮I和固定滚轮II为凸轮。 0009 所述周向旋转机构包括柔性减振复合材料、 L板支架、 电机II、 磁力传动联轴器I、 动带轮、 柔性皮带、 定带轮、 支座I、 支座II、 导电滑环、 支撑轴I、 支撑轴II, 电机II固定在L板 支架上, L板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中间板上, 在L板支架与中间板之间设有柔性减振复合材 料1, 电机II通过磁力传动联轴器I与动带轮传动联接, 定带轮固定在外壳的一个侧面上, 动 带轮与定带轮通过柔性皮带传动连接, 所述支撑轴I固定在定带轮中, 支撑轴I的另一端通 过滚动轴承安装在支座I。
17、中, 支撑轴I中设有轴向中心通孔; 导电滑环通过螺钉固定在外壳 的另一个侧面上, 支撑轴II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支座II中, 支撑轴II的另一端穿过导电滑 环与外壳固定连接, 支撑轴II中也设有轴向中心通孔。 0010 所述弹性调整机构包括电机III、 齿条I、 磁力传动联轴器II、 小齿轮V、 滑块I、 传动 轴IV、 小齿轮VI、 齿条II、 滑块II、 弹簧, 所述电机III固定在中间板上, 传动轴IV通过磁力传 动联轴器II与电机III传动连接, 传动轴IV通过滚动轴承及轴承架安装在中间板上, 传动轴 IV的两端分别小齿轮VI和小齿轮V固定连接, 齿条I和齿条II分别固定在滑块I块和滑块。
18、II 上, 小齿轮VI和小齿轮V分别与齿条II和齿条I啮合, 滑块I块和滑块II分别与中间板滑动连 接, 弹簧的一端连接滑块I块或滑块II, 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中间板。 0011 一种柔性减振手术机器人导丝递送装置的使用方法, 包括: 将导管从支撑轴I的中 心通孔中穿进, 并依次从固定滚轮I和活动滚轮I、 固定滚轮II和活动滚轮II之间穿过, 然后 从支撑轴II的中心通孔中穿出, 通过弹簧调整机构调整固定滚轮与活动滚轮之间的距离, 使导管夹紧在固定滚轮I和活动滚轮I、 固定滚轮II和活动滚轮II之间; 0012 电机I驱动大齿轮转动, 大齿轮转动时带动与其相啮合的小齿轮I和小齿轮III同 步转动。
19、, 与小齿轮I和小齿轮III相啮合的小齿轮II和小齿轮IV在其带动下转动, 并通扭矩 传感器轴、 传动轴I、 传动轴II和传动轴III将力传递到固定滚轮II、 活动滚轮II、 固定滚轮I 和活动滚轮I, 两对主从滚轮相反转动利用摩擦力带动导管实现轴向的进给运动; 0013 力矩传感器轴用于检测力矩传感器轴输入端小齿轮I和输出端固定滚轮II两侧受 力不同所产生的扭矩信号并进行反馈, 当导管在送进过程中接触到血管内壁受阻时, 夹持 导管的固定滚轮II和活动滚轮II与导管之间的摩擦力会相应的增大, 固定滚轮II端受到的 反作用力变大, 因此固定滚轮II端和小齿轮I端受力不同, 力矩传感器轴产生扭矩信。
20、号, 送 管机构系统计算机在接收到信号后发出指令, 停止导管的进给并通过周向旋转机构改变送 管方向, 避免了导管与血管内壁产生过大的力将血管内壁穿破, 保证了血管介入手术的安 全性; 0014 使用不同直径导管时, 调节弹簧调整机构, 电机III通过磁力传动联轴器II带动传 动轴IV转动, 传动轴IV带动小齿轮V转动和小齿轮VI转动, 小齿轮V转动和小齿轮VI同时带 动齿条I和齿条II运动从而实现滑块I块和滑块II的上下移动, 进而带动传动轴III和传动 轴I的微小调整, 实现固定滚轮与活动滚轮之间中心距的调整; 说明书 2/6 页 5 CN 110169826 A 5 0015 通过固定滚轮。
21、和活动滚轮对导管进行夹紧, 电机II驱动动带轮转动, 动带轮通过 柔性传送带绕固定在外壳上的定带轮转动, 由于动带轮间接的与中间板为一体结构, 所以 当动带轮转动时会带动中间板整体旋转从而改变导管前进的方向。 0016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7 (1)本发明中加入了柔性减振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位移补偿能力和良好的柔性减 振作用, 抗冲击和抗疲劳性能突出, 并且隔振降幅作用更明显, 不仅使此机构的运动更加平 稳而且对零件也起到了保护作用。 0018 (2)本发明在调整机构方面由以往的手动调节改为了电动调节, 由电机输出轴通 过联轴器带动齿轮轴运动, 齿轮再通过于固定在滑块。
22、上的齿条相啮合从而带动滑块的移动 来实现调节的要求, 同时在调整机构中还加入了传动轴以实现两个调整机构的同步性, 此 设计不仅实现了全自动的机械要求而且也减少了人为造成的误差使设备更加满足医疗设 备的高精度要求。 0019 (3)本发明对轴向进给零件结构进行了合理布局, 减少的机构的复杂性同时也减 轻了机构的重量。 0020 (4)本发明利用力矩传感器轴检测过载力矩, 并通过皮带传动机构实现周向旋转 运动, 起到了过载保护的性能有效地防止了运动过程中对血管壁造成伤害保证了手术的安 全性。 0021 (5)本发明中应用了磁力传动联轴器, 此联轴器是由两个磁体构成的非接触式联 轴器, 其自身采用全。
23、新的磁力耦合原理不但具有弹性联轴器的缓冲吸振的功能外, 还能实 现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非接触便能进行力与力矩的传递, 将动密封化为静密封, 有效地防 止了泄露问题给手术环境造成危害。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本发明手术机器人导丝递送机构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是本发明的滚轮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是本发明的齿轮传动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是本发明的弹性调整机构部件图。 0026 图5是本发明的滑块结构示意图。 0027 图6是本发明的轴向进给机构的凹滚轮示意图。 0028 图7是本发明的轴向进给机构的凸滚轮示意图。 0029 图中: 1-柔性减振复合材料、 2-L支架板、 3。
24、-电机II、 4-磁力传动联轴器I、 5-动带 轮、 6-柔性皮带、 7-定带轮、 8-支座I、 9-支撑轴I、 10-导管、 11-支座II、 12-导电滑环、 13-支 撑轴II、 14-中间板、 15-外壳、 16-电机III、 17-固定滚轮I、 18-活动滚轮I、 19-电机I、 20-固 定滚轮II、 21-活动滚轮II、 22-小齿轮I、 23-扭矩传感器轴、 24-小齿轮II、 25-传动轴I、 26- 大齿轮、 27-小齿轮IV、 28-传动轴III、 29-传动轴II、 30-小齿轮III、 31-齿条I、 32-磁力传动 联轴器II、 33-小齿轮V、 34-滑块I、 3。
25、5-传动轴IV、 36-小齿轮VI、 37-齿条II、 38-滑块II、 39- 孔用挡圈、 40-圆柱滚子轴承、 41-弹簧、 42-导轨。 说明书 3/6 页 6 CN 110169826 A 6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但本发明的实施范围不仅仅限于下述的实施方式。 0031 如图1-图7所示, 一种柔性减振手术机器人导丝递送装置, 包括轴向进给机构、 周 向旋转机构、 弹性调整机构、 中间板14、 外壳15, 所述轴向进给机构安装在中间板14上, 所述 弹性调整机构也安装在中间板14上, 弹性调整机构的滑块与中间板14滑动连接, 所述轴向 进给机构的活动滚轮通过。
26、轴承安装在弹性调节机构的滑块上, 所述周向旋转机构驱动中间 板14转动。 0032 见图2、 图3, 所述轴向进给机构包括电机I19、 大齿轮26、 小齿轮I22、 小齿轮II24、 小齿轮III30、 小齿轮IV27、 活动滚轮I18、 固定滚轮I17、 活动滚轮II21、 固定滚轮II20、 扭矩 传感器轴23、 传动轴I25、 传动轴II29、 传动轴III28, 所述电机I19通过支架固定在中间板14 上, 电机I19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轴与大齿轮26传动连接, 大齿轮26的两侧分别与小齿轮 I22、 小齿轮III30啮合, 小齿轮I22与小齿轮II24啮合, 小齿轮III30与小齿轮I。
27、V27啮合; 所 述扭矩传感器轴23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中间板14上, 扭矩传感器轴23的一端连接小齿轮 I22, 另一端连接固定滚轮II20; 传动轴II29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中间板14上, 一端连接小 齿轮III30, 另一端用螺钉固定连接固定滚轮I17; 传动轴I25和传动轴III28通过滚动轴承 安装在弹性调整机构的滑块I34和滑块II38上, 传动轴I25的一端连接小齿轮II24另一端用 螺钉固定连接活动滚轮II21, 传动轴III28的一端连接小齿轮IV27, 另一端用螺钉固定连接 活动滚轮I18。 扭矩传感器轴23上安装有扭矩传感器。 0033 见图6、 图7, 所述活动滚轮I18。
28、和活动滚轮II21为凸轮, 固定滚轮I17和固定滚轮 II20为凹轮; 或者活动滚轮I18和活动滚轮II21为凹轮, 固定滚轮I17和固定滚轮II20为凸 轮。 相对设置的固定滚轮和活动滚轮为一组经研磨处理的凹凸滚轮。 0034 轴向进给运动通过电机I19输出轴带动齿轮组运动, 齿轮组再通过传动轴和力矩 传感器轴23带动滚轮组同步运动, 两组滚轮通过夹紧导管10利用摩擦来实现导管10的轴向 进给运动。 0035 见图1, 所述周向旋转机构包括柔性减振复合材料1、 L板支架2、 电机II3、 磁力传动 联轴器I4、 动带轮5、 柔性皮带6、 定带轮7、 支座I8、 支座II11、 导电滑环12、。
29、 支撑轴I9、 支撑轴 II13, 电机II3固定在L板支架2上, L板支架2通过螺栓固定在中间板14上, 在L板支架2与中 间板14之间设有柔性减振复合材料1, 电机II3通过磁力传动联轴器I4与动带轮5传动联接, 定带轮7固定在外壳15的一个侧面上, 动带轮与定带轮通过柔性皮带6传动连接, 所述支撑 轴I9固定在定带轮中, 支撑轴I9的另一端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支座I8中, 支撑轴I9中设有 轴向中心通孔; 导电滑环12通过螺钉固定在外壳15的另一个侧面上, 支撑轴II13通过滚动 轴承安装在支座II11中, 支撑轴II13的另一端穿过导电滑环12与外壳15固定连接, 支撑轴 II13中也设。
30、有轴向中心通孔。 0036 周向旋转运动通过电机II3输出轴带动动带轮5转动, 动带轮5通过柔性传送带6绕 定带轮7转动从而带动中间板14的整体转动, 其中导电滑环12的设置在周向旋转运动中有 效的防止了导管10的缠绕问题。 柔性传送带6采用Y型V带。 0037 柔性减振复合材料1采用玻璃纤维增强网/橡胶复合材料, 此材料是由玻璃纤维 (GF)、 金属铅(Pb)和橡胶(R)构成的三元体系。 在电机II3的L板支架2与中间板14之间加入 柔性减振复合材料1, 有较大的位移补偿能力和良好的消振能力, 抗冲击和抗疲劳性能突 说明书 4/6 页 7 CN 110169826 A 7 出, 并且隔振降幅。
31、作用更明显, 不仅使此机构的运动更加平稳而且对零件也起到了保护作 用。 0038 见图4、 图5, 所述弹性调整机构包括电机III16、 齿条I31、 磁力传动联轴器II32、 小 齿轮V33、 滑块I34、 传动轴IV35、 小齿轮VI36、 齿条II37、 滑块II38、 弹簧, 所述电机III16通 过支架固定在中间板14上, 传动轴IV35通过磁力传动联轴器II32与电机III16传动连接, 传 动轴IV35通过滚动轴承及轴承架安装在中间板14上, 传动轴IV35的两端分别用螺钉与小齿 轮VI36和小齿轮V33固定连接, 齿条I31和齿条II37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滑块I34块和滑块 I。
32、I38上, 小齿轮VI36和小齿轮V33分别与齿条II37和齿条I31啮合, 滑块I34块和滑块II38分 别与中间板14滑动连接, 弹簧的一端连接滑块I34块或滑块II38, 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中间板 14。 滑块I34块和滑块II38的两侧设有导轨42, 在中间板14上设有滑槽。 0039 弹性调整机构的作用用于微调固定滚轮和活动滚轮之间的中心距以实现对不同 直径的导管10的夹紧。 0040 一种柔性减振手术机器人导丝递送装置的使用方法, 包括: 将导管10从支撑轴I9 的中心通孔中穿进, 并依次从固定滚轮I17和活动滚轮I18、 固定滚轮II20和活动滚轮II21 之间穿过, 然后从支撑轴。
33、II13的中心通孔中穿出, 通过弹簧调整机构调整固定滚轮与活动 滚轮之间的距离, 使导管10夹紧在固定滚轮I17和活动滚轮I18、 固定滚轮II20和活动滚轮 II21之间; 0041 首先电机I19驱动大齿轮26转动, 大齿轮26转动时带动与其相啮合的小齿轮I22和 小齿轮III30同步转动, 与小齿轮I22和小齿轮III30相啮合的小齿轮II24和小齿轮IV27在 其带动下转动, 并通扭矩传感器轴23、 传动轴I25、 传动轴II29和传动轴III28将力传递到固 定滚轮II20、 活动滚轮II21、 固定滚轮I17和活动滚轮I18, 两对主从滚轮相反转动利用摩擦 力带动导管10实现轴向的。
34、进给运动; 0042 力矩传感器轴23用于检测力矩传感器轴输入端小齿轮I22和输出端固定滚轮II20 两侧受力不同所产生的扭矩信号并进行反馈, 当导管10在送进过程中接触到血管内壁受阻 时, 夹持导管10的固定滚轮II20和活动滚轮II21与导管10之间的摩擦力会相应的增大, 固 定滚轮II20端受到的反作用力变大, 因此固定滚轮II20端和小齿轮I22端受力不同, 力矩传 感器轴23产生扭矩信号, 送管机构系统计算机在接收到信号后发出指令, 停止导管10的进 给并通过周向旋转机构改变送管方向, 避免了导管10与血管内壁产生过大的力将血管内壁 穿破, 保证了血管介入手术的安全性; 0043 使。
35、用不同直径导管10时, 需要对导管10进行重新夹紧, 这时需要重新调节弹簧调 整机构, 首先由弹性调整机构的电机III16通过磁力传动联轴器II32带动传动轴IV35转动, 传动轴IV35带动小齿轮V33转动和小齿轮VI36转动, 小齿轮V33转动和小齿轮VI36同时带动 齿条I31和齿条II37运动从而实现滑块I34块和滑块II38的上下移动, 进而带动传动轴 III28和传动轴I25的微小调整, 实现固定滚轮与活动滚轮之间中心距的调整; 0044 通过固定滚轮和活动滚轮对导管10进行夹紧, 电机II3驱动动带轮5转动, 动带轮5 通过柔性传送带6绕固定在外壳15上的定带轮7转动, 由于动带。
36、轮5间接的与中间板14为一 体结构, 所以当动带轮5转动时会带动中间板14整体旋转从而改变导管10前进的方向。 0045 电机I19、 电机II3和电机III16均为低振无刷直流电机。 电机I19和电机II3的输出 轴均采用有磁力传动联轴器, 磁力传动联轴器除了具有缓振的功能外, 其特点还在于将动 说明书 5/6 页 8 CN 110169826 A 8 密封化为静密封, 实现零泄露。 0046 外壳为封闭的箱体。 弹簧组41为4对并联弹簧的组合。 0047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0048 在轴向进给运动开始时, 合理设置和启动电机III16, 带动小齿轮V33和小齿轮 VI36开始转动, 。
37、小齿轮V33和小齿轮VI36通过与滑块I34和滑块II38上的齿条相啮合来带动 滑块上下移动, 进而滑块带动其上的传动轴上下移动实现对滚轮中心距的调整来夹紧导管 10, 夹紧导管10后将外壳15的盖子闭住。 (根据设计要求, 对滚轮中心距的调整只是微调 节。 )合理设置和启动电机I19, 带动大齿轮26转动, 小齿轮I22和小齿轮III30与大齿轮26相 啮合并跟随其同步转动, 小齿轮II24和小齿轮IV27又分别与小齿轮I22和小齿轮III30相啮 合并跟随其同步反向转动, 固定滚轮II20、 活动滚轮II21、 固定滚轮I17、 活动滚轮I18通过 扭矩传感器轴23、 传动轴I25、 传动。
38、轴II29、 传动轴III28分别与小齿轮I22、 小齿轮II24、 小 齿轮III30、 小齿轮IV27相连并在其带动下转动, 固定滚轮II20与活动滚轮II21、 固定滚轮 I17与活动滚轮I18的同步反向转动利用摩擦带动导管10实现了轴向进给运动。 0049 在遇到血管壁要完成周向旋转运动时, 通过两组凹凸滚轮夹紧导管10。 合理设置 和启动电机II3, 动带轮5开始转动, 动带轮5通过柔性皮带6绕定带轮7转动, 定带轮7固定在 外壳15侧壁上, 动带轮5通过磁力传动联轴器I4与通过L板支架2固定在中间板14上的电机 II3联接, 因此动带轮5和中间板14是同步运动。 中间板14的转动随。
39、即带动其上的凹凸滚轮 也一起转动, 导管10在凹凸滚轮的夹紧力下随之转动, 从而完成了导管10的周向旋转运动。 0050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 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6/6 页 9 CN 110169826 A 9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4 页 10 CN 110169826 A 10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4 页 11 CN 110169826 A 11 图5 图6 说明书附图 3/4 页 12 CN 110169826 A 12 图7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3 CN 110169826 A 13 。
- 内容关键字: 柔性 手术 机器人 递送 装置 方法
茶叶加工用的上料装置.pdf
便于装卸的储料桶.pdf
智能化多腔体入料数量检测机构及高速计数筛选装置.pdf
焊接辅助装置.pdf
无纺布切边装置.pdf
阀门用端面打磨装置.pdf
推砖装置.pdf
污染水体水藻清理装置.pdf
调整木板输送姿态的输送装置.pdf
切边刀装配总成.pdf
液压油过滤器.pdf
用于检测育苗水体中弧菌含量的培养装置.pdf
自动配料加料装置.pdf
电加热器超导热管用烘箱.pdf
避免交叉感染的门诊采血车.pdf
压力管道承压检测装置.pdf
多功能彩妆盒.pdf
激光增强的纳米线电子源组件.pdf
旋转型空气净化消毒灯.pdf
无人机智能电力线路巡检系统.pdf
消防器械生产用焊接装置.pdf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电力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pdf
条码扫描机.pdf
基于TDS-Unet网络的地震速度模型重构方法、介质和设备.pdf
纺织弹性带生产自动卷绕装置及其方法.pdf
基于BIM的轨道交通运维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电子封装用导电银胶及其制备方法.pdf
基于虚拟编组计算列车数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菌落计数样本的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高压断路器机械合闸闭锁装置.pdf
竖井采矿用罐笼旋调升降装置.pdf
热升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pdf
用于出牙装置的系统、方法及设备.pdf
用于西林瓶的配药装置.pdf
用于粉剂药物的易用药瓶.pdf
一种封闭式中药药物生产设备.pdf
一种自动控温电热的炒药机.pdf
一种煎药机.pdf
一种治疗面部色素沉积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乳头保护器.pdf
口服黄酮类药物组合物.pdf
一种空肠造口护理用辅助装置.pdf
用于幼儿的磨牙抚慰装置.pdf
养阴清肺口香糖.pdf
一种治疗足跟部褥疮的中药洗剂制备方法.pdf
婴儿喂水器.pdf
改进的药盘隔片安装装置及其药盘隔片.pdf
一种用于静脉注射塑料容器插入口的复合膜外盖及制造方法.pdf
一种治疗脊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自动断电中药煎制壶.pdf
电子吃饭饮水一体机.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