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用切模装置.pdf
《食品加工用切模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加工用切模装置.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972939.9 (22)申请日 2019.11.14 (73)专利权人 齐焕焕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红松路268号郑州多福多食品 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齐焕焕 (51)Int.Cl. B26D 1/06(2006.01) B26D 5/12(2006.01) B26D 7/02(2006.01) B26D 7/2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食品加工用切模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且公。
2、开 了一种食品加工用切模装置, 包括底座、 顶板和 把手, 所述底座的顶部并位于靠近右侧的位置开 设有定位孔。 该食品加工用切模装置, 设置顶板、 第一支撑板、 第二支撑板、 环形开口、 连接桩、 刀 座和刀具, 顶板向下移动, 通过压板将食材进行 固定, 顶板推动第一支撑板向下移动, 第一支撑 板带动第二支撑板向下移动, 第二支撑板向下推 动连接桩, 连接桩压缩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中的 空气, 使刀座向上移动, 刀座带动刀具向上移动, 对第二支撑板上方的食材进行切割, 由下向上切 割的方式, 食材自身的重力对切割起辅助作用, 从而降低了食材受到的压力, 防止食材破碎。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
3、页 附图3页 CN 211517583 U 2020.09.18 CN 211517583 U 1.一种食品加工用切模装置, 包括底座(1)、 顶板(3)和把手(5),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 (1)的顶部并位于靠近右侧的位置开设有定位孔(2), 所述底座(1)的顶部并位于中间的位 置设置有切模装置(9), 所述顶板(3)的底部并位于定位孔(2)上方的位置开设有定位杆 (4), 所述顶板(3)的顶部的中间并位于偏右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把手(5), 所述顶板(3)的底 部的中间开设有第一开口(6), 所述第一开口(6)的内部并位于靠右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 弹簧(7), 所述连接弹簧(7)远离第一开口。
4、(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用切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模装置(9)包 括第二开口(901)、 第一支撑板(902)、 第二支撑板(903)、 U形连接杆(904)、 连接开口(905)、 环形开口(906)、 第一空腔(907)、 连接桩(908)、 第二空腔(909)、 刀座(910)、 刀具(911)和刀 槽(912), 所述第二开口(901)开设在底座(1)的顶部的中间位置, 所述连接开口(905)开设 在第二开口(901)的底部, 所述第一支撑板(902)与第二支撑板(903)通过连接开口(905)和 U形连接杆(904)固定连接, 。
5、所述环形开口(906)开设在第一支撑板(902)与第二支撑板 (903)之间, 所述第二支撑板(903)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装置(10), 所述第一空腔(907)开设在 第二开口(901)的底部, 所述连接桩(908)的顶部与第二支撑板(903)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 连接桩(908)的底部与第一空腔(907)活动卡接, 所述第二空腔(909)开设在第二开口(901) 的底部并位于第一空腔(907)左侧的位置, 所述第二空腔(909)的底部与第一空腔(907)的 底部连通, 所述刀座(910)的底部与第二空腔(909)活动卡接, 所述刀具(911)的底部与刀座 (910)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
6、所述刀槽(912)开设在顶板(3)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用切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装置(10)包 括第一支撑杆(1001)、 铰接板(1002)、 第二支撑杆(1003)、 拉紧弹簧(1004)、 卡头(1005)和 滑槽(1006), 所述铰接板(1002)的底部与第二开口(901)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 (1001)的底端通过铰接板(1002)与第二开口(901)的底部活动铰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 (1001)与第二支撑杆(1003)之间通过拉紧弹簧(1004)连接, 所述卡头(1005)与第一支撑杆 (1001)的顶端固定连接, 所述滑槽(100。
7、6)开设在第二支撑板(903)的顶部的中间并位于偏 左的位置, 所述第一支撑杆(1001)通过卡头(1005)与滑槽(1006)滑动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用切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开口(906) 与刀具(911)相互适配, 所述刀槽(912)与刀具(911)相互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用切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开口(905) 为U形开口, 所述连接开口(905)与U形连接杆(904)相互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用切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空腔(907) 与第二空腔(909)的内部填充有气体。 权利要求书 。
8、1/1 页 2 CN 211517583 U 2 一种食品加工用切模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食品加工用切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的食品加工所用的切模装置为上切式, 上切式的切法对刀具的稳定性差, 切 割时刀具晃动就会导致食品形状被破坏, 上切式对一些较软较脆的食品切割时容易使食品 发生破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品加工用切模装置, 解决了切割 刀具稳定性差和对一些较软较脆的食品进行切模时容易使食品发生破碎的问题。 0005 (二)技术方案 0006 为实现上述。
9、防止切模时食品发生破碎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 种食品加工用切模装置, 包括底座、 顶板和把手, 所述底座的顶部并位于靠近右侧的位置开 设有定位孔, 所述底座的顶部并位于中间的位置设置有切模装置, 所述顶板的底部并位于 定位孔上方的位置开设有定位杆, 所述顶板的顶部的中间并位于偏右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把 手, 所述顶板的底部的中间开设有第一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的内部并位于靠右的位置固定 连接有连接弹簧, 所述连接弹簧远离第一开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 0007 优选的, 所述切模装置包括第二开口、 第一支撑板、 第二支撑板、 U形连接杆、 连接 开口、 环形开口、 第一空腔、 连。
10、接桩、 第二空腔、 刀座、 刀具和刀槽, 所述第二开口开设在底座 的顶部的中间位置, 所述连接开口开设在第二开口的底部, 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 通过连接开口和U形连接杆固定连接, 所述环形开口开设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 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装置, 所述第一空腔开设在第二开口的底部, 所述连接 桩的顶部与第二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桩的底部与第一空腔活动卡接, 所述第 二空腔开设在第二开口的底部并位于第一空腔左侧的位置, 所述第二空腔的底部与第一空 腔的底部连通, 所述刀座的底部与第二空腔活动卡接, 所述刀具的底部与刀座的顶部通过 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刀槽开设在顶。
11、板的底部, 通过第一支撑板、 第二支撑板、 U形连接杆、 连 接桩和刀座之间的配合, 第二支撑板向下移动时会带动刀座向上移动, 从而使刀座带动刀 具进行切割。 0008 优选的,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 铰接板、 第二支撑杆、 拉紧弹簧、 卡头和滑 槽, 所述铰接板的底部与第二开口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端通过铰接板与 第二开口的底部活动铰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通过拉紧弹簧连接, 所述卡 头与第一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所述滑槽开设在第二支撑板的顶部的中间并位于偏左的 位置, 所述第一支撑杆通过卡头与滑槽滑动卡接, 通过第一支撑杆、 第二支撑杆和拉紧弹簧 之间的。
12、配合将第二支撑板进行支撑并使第二支撑板在切割后进行复位。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1517583 U 3 0009 优选的, 所述环形开口与刀具相互适配, 所述刀槽与刀具相互适配, 刀具可通过环 形开口伸至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上方对食材进行切割。 0010 优选的, 所述连接开口为U形开口, 所述连接开口与U形连接杆相互适配, 通过U形 开口将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进行连接。 0011 优选的, 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内部填充有气体, 通过压缩第一空腔与第二 空腔内部的气体推动刀座向上移动。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品加工用切模装置, 具备以下有益效 。
13、果: 0013 1、 该食品加工用切模装置, 设置顶板、 第一支撑板、 第二支撑板、 环形开口、 连接 桩、 刀座和刀具, 顶板向下移动, 通过压板将食材进行固定, 顶板推动第一支撑板向下移动, 第一支撑板带动第二支撑板向下移动, 第二支撑板向下推动连接桩, 连接桩压缩第一空腔 和第二空腔中的空气, 使刀座向上移动, 刀座带动刀具向上移动, 对第二支撑板上方的食材 进行切割, 由下向上切割的方式, 食材自身的重力对切割起辅助作用, 从而降低了食材受到 的压力, 防止食材破碎。 0014 2、 该食品加工用切模装置, 设置第一支撑杆、 第二支撑杆、 拉紧弹簧和滑槽, 拉紧 弹簧将第一支撑杆与第二。
14、支撑杆进行拉合, 使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对第二支撑板提供 向上的支持力, 第二支撑板在向下进行切割后能够进行回弹, 方便对切割后的食材进行取 出。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结构放大图。 0019 其中: 1、 底座; 2、 定位孔; 3、 顶板; 4、 定位杆; 5、 把手; 6、 第一开口; 7、 连接弹簧; 8、 压板; 9、 切模装置; 901、 第二开口; 902、 第一支撑板; 903、 第二支撑板; 904、 U形连接杆; 905。
15、、 连接开口; 906、 环形开口; 907、 第一空腔; 908、 连接桩; 909、 第二空腔; 910、 刀座; 911、 刀具; 912、 刀槽; 10、 支撑装置; 1001、 第一支撑杆; 1002、 铰接板; 1003、 第二支撑杆; 1004、 拉紧弹 簧; 1005、 卡头; 1006、 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
16、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 请参阅图1-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品加工用切模装置, 包括底座1、 顶板3和把 手5, 底座1的顶部并位于靠近右侧的位置开设有定位孔2, 底座1的顶部并位于中间的位置 设置有切模装置9, 顶板3的底部并位于定位孔2上方的位置开设有定位杆4, 定位孔2与定位 杆4相互适配, 顶板3的顶部的中间并位于偏右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把手5, 顶板3的底部的中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1517583 U 4 间开设有第一开口6, 第一开口6的内部并位于靠右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7, 连接弹簧 7远离第一开口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8, 设置压板。
17、8, 向下压动顶板3时, 通过压板8将食材 进行固定, 防止食材出现滑动。 0022 切模装置9包括第二开口901、 第一支撑板902、 第二支撑板903、 U形连接杆904、 连 接开口905、 环形开口906、 第一空腔907、 连接桩908、 第二空腔909、 刀座910、 刀具911和刀槽 912, 第二开口901开设在底座1的顶部的中间位置, 连接开口905开设在第二开口901的底 部, 连接开口905为U形开口, 连接开口905与U形连接杆904相互适配, U形连接杆904可在连 接开口905的内部进行上下移动, 第一支撑板902与第二支撑板903通过连接开口905和U形 连接杆9。
18、04固定连接, 环形开口906开设在第一支撑板902与第二支撑板903之间, 环形开口 906与刀具911相互适配, 刀槽912与刀具911相互适配, 刀具911可通过环形开口906伸至第 一支撑板902和第二支撑板903的上方, 刀具911可伸入刀槽912的内部, 第二支撑板903的底 部设置有支撑装置10, 第一空腔907开设在第二开口901的底部, 连接桩908的顶部与第二支 撑板903的底部固定连接, 连接桩908的底部与第一空腔907活动卡接, 连接桩908可在第一 空腔907的内部上下移动, 第二空腔909开设在第二开口901的底部并位于第一空腔907左侧 的位置, 第二空腔909。
19、的底部与第一空腔907的底部连通, 第一空腔907与第二空腔909的内 部填充有气体, 当连接桩908在第一空腔907的内部向下移动时, 会将第一空腔907内部的空 气压缩至第二空腔909的内部, 从而推动刀座910向上移动, 刀座910的底部与第二空腔909 活动卡接, 刀具911的底部与刀座910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刀槽912开设在顶板3的底 部, 设置顶板3、 第一支撑板902、 第二支撑板903、 环形开口906、 连接桩908、 刀座910和刀具 911, 顶板3向下移动, 通过压板8将食材进行固定, 顶板3推动第一支撑板902向下移动, 第一 支撑板902带动第二支撑板903。
20、向下移动, 第二支撑板903向下推动连接桩908, 连接桩908压 缩第一空腔907和第二空腔909中的空气, 使刀座910向上移动, 刀座910带动刀具911向上移 动, 对第二支撑板903上方的食材进行切割, 由下向上切割的方式, 食材自身的重力对切割 起辅助作用, 从而降低了食材受到的压力, 防止食材破碎, 该装置可通过更换不同的刀具 911和部件进行不同形状食材的切割。 0023 支撑装置10包括第一支撑杆1001、 铰接板1002、 第二支撑杆1003、 拉紧弹簧1004、 卡头1005和滑槽1006, 铰接板1002的底部与第二开口901的底部固定连接, 第一支撑杆1001 的底端。
21、通过铰接板1002与第二开口901的底部活动铰接, 第一支撑杆1001与第二支撑杆 1003之间通过拉紧弹簧1004连接, 卡头1005与第一支撑杆1001的顶端固定连接, 滑槽1006 开设在第二支撑板903的顶部的中间并位于偏左的位置, 第一支撑杆1001通过卡头1005与 滑槽1006滑动卡接, 卡头1005可在滑槽1006的内部进行滑动, 设置第一支撑杆1001、 第二支 撑杆1003、 拉紧弹簧1004和滑槽1006, 拉紧弹簧1004将第一支撑杆1001与第二支撑杆1003 进行拉合, 使第一支撑杆1001与第二支撑杆1003对第二支撑板903提供向上的支持力, 第二 支撑板903。
22、在向下进行切割后能够进行回弹, 方便对切割后的食材进行取出。 0024 在使用时, 将需要进行切割的食材放置在第一支撑板902与第二支撑板903的上 方, 向下压动顶板3, 将定位杆4插入定位孔2的内部, 同时通过连接弹簧7和压板8之间的配 合对食材进行固定, 顶板3向下压动第一支撑板902, 第一支撑板902通过U形连接杆904带动 第二支撑板903向下移动, 第二支撑板903带动连接桩908向下移动, 连接桩908通过压缩第 一空腔907内部的空气使第二空腔909内部的刀座910向上移动, 刀座910带动刀具911向上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1517583 U 5 移动, 刀具。
23、911穿过环形开口906对第一支撑板902和第二支撑板903上方的食材进行切割, 切割完成后, 通过拉紧弹簧1004、 第一支撑杆1001和第二支撑杆1003的配合, 拉紧弹簧1004 将第一支撑杆1001与第二支撑杆1003向中间拉动, 第一支撑杆1001与第二支撑杆1003将第 二支撑板903向上推动, 使第二支撑板903移动至顶部, 刀具911与食材分离并移动至第一支 撑板902与第二支撑板903的下方。 0025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1517583 U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7 CN 211517583 U 7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8 CN 211517583 U 8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3/3 页 9 CN 211517583 U 9 。
- 内容关键字: 食品 工用 装置
纳米气泡布面除油预缩设备.pdf
半导体老化冷热测试装置.pdf
RFID芯片剪切力测试仪.pdf
可按摩式颈托睡眠头枕及汽车座椅.pdf
汽车点火装饰圈.pdf
起落架部件机加工同心度辅助工装.pdf
园林绿化垃圾处理装置.pdf
施工物料分筛装置.pdf
鸡粪螺旋挤出设备.pdf
用于分砖的压砖装置.pdf
故障电池包防护箱.pdf
耐磨型泥沙挖掘齿.pdf
阀门锁盖设备.pdf
用于多肽固相合成的后处理系统及多肽固相合成设备.pdf
高压线圈导线拉紧装置.pdf
可调式带锯机切割辅助工装.pdf
温度压力一体化检测的波码通信控制装置.pdf
屋面防水卷材辅助施工设备.pdf
桥梁支座变形角度测量装置.pdf
便于冷却烘干的塑料玩具注塑机.pdf
防护插板.pdf
基于特征融合Transformer的多对比度核磁共振图像超分辨率方法.pdf
复叠制冷压缩机组.pdf
盾构管片拼装定位分体测量装置.pdf
自组装多肽RAKA 16的合成方法.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盾构掘进机姿态分项预测方法.pdf
宫颈TCT切片的多类型细胞核标注及多任务处理方法.pdf
基于自然资源工程勘测面积的测量装置.pdf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生物质电厂燃烧控制决策优化方法及系统.pdf
低功率的医院污水处理装置.pdf
基于FV-MViT的指静脉识别方法、装置及相关介质.pdf
一种防治贡柑树溃疡病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蛋鸡的笼养方法.pdf
一种智能蜂箱.pdf
一种家用引体向上锻炼器.pdf
一种浴室柜.pdf
一种有机果园的种植方法.pdf
一种诱虫杀虫灯.pdf
用于蛋鸡大规模有机养殖的鸡舍.pdf
一种畜牧养殖用自动加料设备.pdf
能与智能设备交互的沙发扶手.pdf
一种高效率钢化玻璃锅盖生产线.pdf
护理洗发机器人挡面罩.pdf
适用于桌椅的防滑结构.pdf
分水盖、分水结构、洗碗机底座及洗碗机.pdf
利用PP333提升圆齿野鸦椿幼树观赏价值的方法.pdf
除湿蓄热降温大棚.pdf
一种可以统计用户的数据的健身器械系统.pdf
吊挂结构以及洗碗机.pdf
一种抽屉式洗碗机分配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