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室外机及其控制方法.pdf
《空调器的室外机及其控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调器的室外机及其控制方法.pdf(12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534064.2 (22)申请日 2019.06.19 (71)申请人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315191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 明光北路1166号 申请人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刘永超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11021 代理人 李坤 (51)Int.Cl. F24F 1/06(2011.01) F24F 1/48(2011.01) F24F 11/36(2018.01) F24F 11/72(2018。
2、.01) F24F 11/89(2018.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空调器的室外机及其控制方法 (57)摘要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室外机以及控 制方法, 该室外机包括: 隔板, 所述隔板将所述室 外机分为换热区与压缩机工作区, 在所述隔板上 开设单向活门, 所述单向活门供所述压缩机工作 区的冷媒进入所述换热区。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CN 110207271 A 2019.09.06 CN 110207271 A 1.一种空调器的室外机, 包括: 隔板(2), 所述隔板(2)将所述室外机分为换热区(10)与 压缩机工作区(11),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板(2)上开设单。
3、向活门(12), 所述单向活门(12)供所述压缩机工作区(11)的 冷媒进入所述换热区(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向活门(12)包括: 开口(13), 设置于 所述隔板(2)上; 至少一个活动板(14), 设置于所述开口(13)上, 可打开或遮挡所述开口(13); 排气装置(15), 设置于所述压缩机工作区(11), 用于形成气流, 所述气流可将所述活动 板(14)朝所述换热区(10)打开, 使所述压缩机工作区(11)的冷媒随所述气流从所述开口 (13)排入所述换热区(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板(14)的数量为多个, 。
4、多个所述 活动板(14)形成百叶窗。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装置(15)为排风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向活门(12)设置于所述隔板(2)的 底端。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冷媒传感器(16), 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工作区(11)是否发生冷媒泄漏; 控制器(5), 连接所述冷媒传感器(16)和所述排气装置(15), 当所述冷媒传感器(16)检 测出所述压缩机工作区(11)发生冷媒泄漏时, 所述控制器(5)控制所述排气装置(15)启动, 形成所述气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外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
5、冷媒传感器(16)设置于所述压缩机工 作区(11)的底端。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太阳能电池板(17), 连接所述排气 装置(15), 为所述排气装置(15)供电。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外机,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报警器(18), 连接所述控制器(5), 当所述冷媒传感器(16)检测出所述压缩机工作区(11)发生冷媒泄漏时, 所述控制器(5)控 制所述报警器(18)报警。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外机,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冷媒传感器(16)检测出所述压缩 机工作区(11)发生冷媒泄漏时, 所述控制器(5)可发出一报警信号, 所述报警信号可供与所 述。
6、室外机连接的室内机报警。 11.一种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室外机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检测所述室外机的压缩机工作区(11)是否发生冷媒泄漏; 如果是, 控制单向活门(12)打开, 所述单向活门(12)供气体从所述压缩机工作区(11) 进入换热区(10), 使所述压缩机工作区(11)的冷媒通过所述单向活门(12)排入所述换热区 (10)。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将所述压缩机工作区(11)的压缩机(3)停机; 保持所述换热区的风机(4)运行, 将排入所述换热区(10)的所述冷媒经排出所述室外 机。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02。
7、07271 A 2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所述换热区(10)的风机(4)开机运行, 将排入所述换热区(10)的所述冷媒经排出所述 室外机。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0207271 A 3 一种空调器的室外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空调技术领域, 具体而言, 涉及一种空调器的室外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空调器利用冷媒进行制冷或制热。 冷媒具有一定的可燃性, 例如R290、 R600a等, 如 果室外机发生冷媒泄漏, 会存在着火、 爆炸的风险。 为防止冷媒泄漏造成燃爆, 现有技术中, 通常采用在室外机的隔板上开。
8、圆形孔或者在室外机的侧板上开格栅的方式, 将泄漏的冷媒 排出。 但隔板上开圆形孔的方式, 在制热工况下, 湿空气容易通过圆孔进入压缩机工作区, 并遇冷后凝露, 容易造成主控板短路。 在侧板上开格栅的方式, 使压缩机工作区与外界相 通, 遇到雨雪天气, 雨水进入压缩机工作区也容易造成主控板短路。 发明内容 0003 本公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保证排出冷媒的同时, 防止压缩机工作区产生凝露和 进入雨水。 0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公开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外机, 包括: 隔板, 所述隔板将所述 室外机分为换热区与压缩机工作区, 0005 在所述隔板上开设单向活门, 所述单向活门供所述压缩机工作区的冷。
9、媒进入所述 换热区。 0006 通过上述结构, 当压缩机工作区产生冷媒泄漏时, 单向活门打开, 压缩机工作区的 冷媒可通过单向活门排入换热区。 同时, 换热区的气体不能从单向活门通过, 从而不能进入 压缩机工作区, 避免在制热工况下, 湿空气在压缩机工作区产生凝露, 防止凝露进入电控盒 使主控板产生短路, 提高了空调的安全性。 0007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单向活门包括: 0008 开口, 设置于所述隔板上; 0009 至少一个活动板, 设置于所述开口上, 可打开或遮挡所述开口; 0010 排气装置, 设置于所述压缩机工作区, 用于形成气流, 所述气流可将所述活动板朝 所述换热区打开,。
10、 使所述压缩机工作区的冷媒随所述气流从所述开口排入所述换热区。 0011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活动板的数量为多个, 多个所述活动板形成百叶窗。 0012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排气装置为排风扇。 0013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单向活门设置于所述隔板的底端。 0014 冷媒通常会聚集在压缩机工作区的底端, 通过上述结构, 有利于更快地将冷媒从 压缩机工作区排出。 0015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 还包括: 0016 冷媒传感器, 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工作区是否发生冷媒泄漏; 0017 控制器, 连接所述冷媒传感器和所述排气装置, 当所述冷媒传感器检测出所述压 缩机工作区发生冷。
11、媒泄漏时,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排气装置启动, 形成所述气流。 说明书 1/6 页 4 CN 110207271 A 4 0018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冷媒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压缩机工作区的底端。 0019 冷媒通常会聚集在压缩机工作区的底端, 通过上述结构, 有利于提高冷媒检测的 准确性和精度。 0020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 还包括: 太阳能电池板, 连接所述排气装置, 为所述排气 装置供电。 0021 通过上述结构, 可以节省电能, 有利于环保, 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 0022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 还包括: 报警器, 连接所述控制器, 当所述冷媒传感器检 测出所述压缩机工作区发生。
12、冷媒泄漏时,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 0023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 当所述冷媒传感器检测出所述压缩机工作区发生冷媒泄 漏时, 所述控制器可发出一报警信号, 所述报警信号可供与所述室外机连接的室内机报警。 0024 通过上述结构, 可以实现自动报警, 使用户及时了解空调状态, 大大提高了空调使 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0025 本公开还通过了一种室外机的控制方法, 包括: 0026 检测所述室外机的压缩机工作区是否发生冷媒泄漏; 0027 如果是, 控制单向活门打开, 所述单向活门供气体从所述压缩机工作区进入换热 区, 使所述压缩机工作区的冷媒通过所述单向活门排入所述换热区。 0028 。
13、通过上述方法, 当压缩机工作区产生冷媒泄漏时, 单向活门打开, 压缩机工作区的 冷媒可通过单向活门排入换热区。 同时, 换热区的气体不能从单向活门通过, 从而不能进入 压缩机工作区, 避免在制热工况下, 湿空气在压缩机工作区产生凝露, 防止凝露进入电控盒 使主控板产生短路, 提高了空调的安全性。 0029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 还包括: 0030 将所述压缩机工作区的压缩机停机; 0031 保持所述换热区的风机运行, 将排入所述换热区的所述冷媒经排出所述室外机。 0032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 还包括: 0033 所述换热区的风机开机运行, 将排入所述换热区的所述冷媒经排出所述室外机。 附。
14、图说明 0034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空调器的室外机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空调器的室外机的结构图。 0036 图3为图2所示室外机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37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室外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38 附图标记说明: 0039 1-外壳; 2-隔板; 3-压缩机; 4-风机; 5-控制器; 6-顶板; 7-底板; 8-左侧板; 9-右侧 板; 10-换热区; 11-压缩机工作区; 12-单向活门; 13-开口; 14-活动板; 15-排气装置; 16-冷 媒传感器; 17-太阳能电池板; 18-报警器; 19-换热器; 。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为。
15、使本公开的上述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 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 2/6 页 5 CN 110207271 A 5 0041 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室外机, 如图1和图2所示, 包括: 外壳1、 隔板 2、 压缩机3、 换热器19、 风机4、 电控盒。 0042 外壳1包括六个板, 形成室外机的轮廓, 一般为长方体形状。 以图1的视角, 外壳1包 括: 顶板6、 底板7、 左侧板8、 右侧板9、 前板和背板。 0043 隔板2一般为矩形面板, 设置在外壳1中, 垂直于外壳1的背板和前板。 隔板2的两条 长边分别固定在外壳1的背板和前板, 其。
16、两条短边分别固定在外壳1的顶板6和底板7。 0044 隔板2将外壳1内的空间分隔为两个区域: 换热区10和压缩机工作区11。 以图1的视 角, 隔板2与外壳1的左侧板8、 顶板6、 底板7、 背板、 前板围成所述换热区10; 隔板2与外壳1的 右侧边、 顶板6、 底板7、 背板、 前板围成所述压缩机工作区11。 0045 换热区10和压缩机工作区11均为长方体空间。 通常来说, 由于换热区10设置有尺 寸较大的风机4, 所以换热区10尺寸大于压缩机工作区11的尺寸, 即换热区10的宽度大于压 缩机工作区11的宽度。 所述宽度是指在平行于顶板6和底板7、 且垂直于左侧板8和右侧板9 方向的长度。。
17、 0046 换热器19设置于所述换热区10, 具体来说, 换热器19一般设置在换热区10的靠近 外壳1背面的位置, 用于室外空气与冷媒的能量交换。 换热区10设有空气入口, 室外空气通 过空气入口进入换热区10, 与换热器19中的冷媒进行能量交换。 0047 换热器19一般呈板状, 固定在与外壳1的背面基本平齐的位置, 以便尽可能扩大室 外空气与与冷媒的接触面积。 以上是指示例性说明, 本实施例对换热器19的具体形式不做 限定, 其可以采用任何适用的类型和形状。 0048 风机4设置于所述换热区10, 包括: 马达、 扇叶。 换热区10还设置有电机架, 风机4通 过电机架固定在换热区10。 电。
18、机架一般为矩形板状结构, 其底端可固定于外壳1的底板7, 使 电机架垂直于外壳1的底板7。 电机架还包括一折弯部, 折弯部与电机架基本相互垂直且一 体成型, 用于将电机架固定在外壳1上。 电机架开设一个或多个电机安装孔, 风机4的马达固 定在电机安装孔。 在电机架上还开设通风孔, 通风孔可以减小电机架的重量, 节省电机架的 制备材料, 并且有利于提供足够的风量。 0049 压缩机3设置在压缩机工作区11。 压缩机3通过管道连接换热区10的换热器19、 以 及室内机, 以将冷媒输送给换热区10的换热器19以及室内机, 形成制冷循环。 0050 压缩机3可将冷媒压缩成高压饱和气体, 通入室内机的换。
19、热器中。 室内空气通过室 内机换热器与冷媒换热, 室内机的风机将换热后的空气吹向室内。 冷媒在室内机换热器换 热后变为低压蒸气, 再流回压缩机3, 压缩机3再对冷媒进行压缩。 0051 电控盒设置在压缩机工作区11, 例如如图2所示, 设置于压缩机工作区11的顶部。 室外机的主控板设置在电控盒中。 主控板通过线缆与压缩机3连接。 隔板2上设置有穿线孔, 主控板引出的线缆通过穿线孔进入换热区10, 与风机4连接。 主控板控制包括风机4、 压缩机 3在内的整个室外机的运行。 0052 本实施例的室外机, 依靠冷媒进行制热和制冷。 当室外机工作时, 冷媒在压缩机3 以及管道中流动。 由于压缩机3本身。
20、、 管道损坏、 或压缩机3与管道之间的连接问题, 冷媒有 可能从压缩机3或管道中泄漏到压缩机工作区11中。 压缩机工作区11由于存在冷媒泄漏, 而 冷媒具有可燃性, 泄漏后的冷媒存在着火、 爆炸的风险, 因此会影响空调使用的安全性。 0053 本实施例的室外机, 如图1和图2所示, 在隔板2上开设有单向活门12, 单向活门12 说明书 3/6 页 6 CN 110207271 A 6 供气体从压缩机工作区11进入换热区10。 当单向活门12打开时, 压缩机工作区11的冷媒通 过单向活门12排入换热区10。 0054 在本实施例中, 单向活门12是指可打开或关闭的开口, 该开口只允许开口一侧的 。
21、气体通过并进入开口的另一侧, 而不允许开口另一侧的气体通过, 即开口另一侧的气体无 法通过开口进入开口一侧。 具体来说, 本实施例的单向活门12只允许压缩机工作区11的气 体通过并进入换热区10, 而换热区10的气体不能从单向活门12通过, 从而不能进入压缩机 工作区11。 0055 所述单向活门12处于常闭状态, 即室外机正常工作或停机时, 单向活门12是关闭 的, 这样换热区10的空气不能进入压缩机工作区11, 避免在压缩机工作区11产生凝露, 防止 凝露进入电控盒使主控板产生短路。 0056 当压缩机工作区11产生冷媒泄漏时, 单向活门12打开, 压缩机工作区11的冷媒可 通过单向活门1。
22、2排入换热区10。 如果室外机在正常工作, 则换热区10的风机4在运转。 进入 换热区10的冷媒被风机4吹出室外机。 如果室外机处于停机状态, 主控板的控制器5启动风 机4运转, 进入换热区10的冷媒被风机4吹出室外机。 通过上述过程, 即可将压缩机工作区11 泄漏的冷媒排出, 消除冷媒引起着火、 爆炸的风险, 提高空调使用的安全性。 0057 同时, 由于隔板2上设置的是单向活门12, 换热区10的气体不能从单向活门12通 过, 从而不能进入压缩机工作区11, 避免在制热工况下, 湿空气从换热区10进入压缩机工作 区11, 这样, 在压缩机工作区11不会产生湿空气遇冷产生凝露的现象, 可避免。
23、压缩机工作区 11产生凝露, 防止凝露进入电控盒使主控板产生短路, 进一步提高了空调的安全性。 0058 还有, 由于本实施例的室外机, 外壳1上并未开口, 即压缩机工作区11与外界并不 连通, 相对于外界具有密闭性, 即使遇到雨雪天气, 雨水或雪化的水也不会进入外壳1内, 即 不会进入压缩机工作区11, 可避免压缩机工作区11进水, 防止电控盒进水使主控板产生短 路, 进一步提高了空调的安全性。 0059 本实施例的室外机, 如图2所示, 所述单向活门12包括: 开口13、 至少一个活动板 14、 以及排气装置15。 0060 开口13设置于隔板2上并贯穿所述隔板2, 使换热区10与压缩机工。
24、作区11连通。 开 口13的形状可以是图3所示的方形, 但本实施不以此为限, 开口13的形状还可以其他形状, 例如三角形、 梯形、 圆形、 多边形等规则或不规则形状。 本实施例对开口13的尺寸不做限定, 开口13的尺寸可根据隔板2的尺寸、 以及隔板2上其他设置的情况而定。 0061 活动板14设置于开口13上, 其可以打开或遮挡开口13。 如图3所示, 活动板14的数 量为多个, 多个活动板14形成百叶窗。 多个活动板14平行设置, 沿垂直于外壳1底板7的方向 排列。 活动板14为矩形, 其长边平行于外壳1的底板7, 短边垂直于长边外壳1的底板7。 活动 板14可绕其长边转动。 当活动板14不。
25、受外力时, 其位于第一位置, 垂直于外壳1的底板7, 多 个活动板14拼接或叠加在一起, 将开口13遮挡。 当活动板14受到外力作用向换热区10方向 转动至第二位置时, 其不与外壳1的底板7垂直, 其与外壳1的底板7夹角为锐角、 零度、 甚至 钝角。 多个活动板14之间形成缝隙, 以将开口13打开。 0062 排气装置15设置于压缩机工作区11, 用于形成气流, 气流可将活动板14朝换热区 10打开, 使压缩机工作区11的冷媒随气流从所述排入换热区10。 排气装置15的作用是形成 外力, 该外力将活动板14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 此时将开口13打开。 开口13打开后, 说明书 4/6 页 。
26、7 CN 110207271 A 7 排气装置15形成由压缩机工作区11经开口13至换热区10的气流, 冷媒随气流由压缩机工作 区11经开口13排入换热区10。 0063 当排气装置15形成的气流将开口13打开, 压缩机工作区11的冷媒随气流排入换热 区10时, 此时虽然开口13打开, 但是由于排气装置15的作用, 其形成由压缩机工作区11至换 热区10的气流, 由于该气流的存在, 换热区10中的空气无法通过开口13进入压缩机工作区 11, 即开口13、 多个活动板14、 排气装置15共同起到单向活门12的作用, 换热区10的气体不 能进入压缩机工作区11, 避免在制热工况下, 湿空气从换热区。
27、10进入压缩机工作区11, 这 样, 在压缩机工作区11不会产生湿空气遇冷产生凝露的现象, 可避免压缩机工作区11产生 凝露, 防止凝露进入电控盒使主控板产生短路, 进一步提高了空调的安全性。 0064 在本实施例中, 排气装置15采用排风扇。 排风扇包括: 马达和扇叶。 排风扇的扇叶 正对百叶窗, 即扇叶的中心在开口13的投影与百叶窗的中心在开口13的投影重合, 这样风 扇的气流对百叶窗的作用力更大, 更容易将开口13打开。 0065 在本实施例中, 单向活门12设置于压缩机工作区11的底端。 所述底端是指靠近外 壳1的底板7的位置。 开口13、 活动板14、 排气装置15均位于压缩机工作区。
28、11的底端。 因为, 如 果压缩机3发生冷媒泄漏, 冷媒通常会聚集在压缩机工作区11的底端, 因此, 将单向活门12 设置于压缩机工作区11的底端, 有利于更快地将冷媒从压缩机工作区11排出去。 0066 以上只是示例性说明, 本实施例不限于此。 排气装置15可以采用排风扇之外的其 他装置。 多个活动板14可以沿平行于外壳1底板7的方向排列, 活动板14的长边垂直于外壳1 的底板7, 短边平行于长边外壳1的底板7。 单向活门12也可以只采用一个活动板14, 该活动 板14面积不小于开口13的面积。 排气装置15形成的气流可将活动板14朝换热区10打开, 使 压缩机工作区11的冷媒随气流排入换热。
29、区10。 0067 本实施例的室外机, 还包括: 冷媒传感器16。 冷媒传感器16, 用于检测压缩机工作 区11是否发生冷媒泄漏。 0068 冷媒传感器16连接主控板的控制器5, 当所述冷媒传感器16检测出压缩机工作区 11发生冷媒泄漏时, 主控板控制排气装置15运行, 形成气流, 将冷媒从压缩机工作区11排入 换热区10。 0069 如图2所示, 冷媒传感器16设置于压缩机工作区的底端, 即靠近外壳1的底板7的位 置。 如果压缩机3发生冷媒泄漏, 冷媒通常会聚集在压缩机工作区11的底端, 因此, 将冷媒传 感器16设置于压缩机工作区11的底端, 可以提高冷媒检测的准确性和精度。 0070 本。
30、实施例的室外机, 如图2所示, 还包括: 太阳能电池板17, 连接排气装置15, 为排 气装置15提供电能。 0071 太阳能电池板17设置在室外机的外壳1上, 例如外壳1的顶板6的外表面, 以将太阳 能转换为电能。 太阳能电池板17与排气装置15电性连接, 当排气装置15运行时, 为排气装置 15提供电能。 0072 采用太阳能电板驱动排风装置运转, 可以节省电能, 有利于环保, 降低用户的使用 成本。 0073 本实施例的室外机, 还包括: 报警器18, 连接主控板的控制器5, 当冷媒传感器16检 测出压缩机工作区11发生冷媒泄漏时, 控制器5控制报警器18报警。 0074 当冷媒传感器1。
31、6检测出压缩机工作区11发生冷媒泄漏时, 控制器5还可以发出一 说明书 5/6 页 8 CN 110207271 A 8 个报警信号, 报警信号可发送至室内机, 并在室内机的面板上显示。 0075 本实施例是室外机, 可以实现自动报警, 使用户及时了解空调状态, 大大提高了空 调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0076 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外机的控制方法, 该控制方法用于对上述实施例 的室外机进行控制, 以排出压缩机工作区11的冷媒。 该控制方法包括: 0077 步骤S401: 检测室外机的压缩机工作区11是否发生冷媒泄漏。 0078 步骤S402: 如果是, 控制单向活门12打开, 单向活门1。
32、2供气体从压缩机工作区11进 入换热区10, 使压缩机工作区11的冷媒通过单向活门12排入换热区10。 0079 所述单向活门12处于常闭状态, 如果未检测到室外机的压缩机工作区11发生冷媒 泄漏, 则不对单向活门12进行操作, 单向活门12保持关闭。 0080 本实施例中, 步骤S401通过冷媒传感器16检测室外机的压缩机工作区11的冷媒量 Q泄, 控制器5判断Q泄是否大于零。 如果不大于零, 说明未发生冷媒泄漏, 室外机保持原运行 状态。 0081 如果Q泄大于零, 说明发生了冷媒泄漏。 步骤S402还包括: 若此时压缩机3正在运行, 则控制器5发出第一信号, 使压缩机3停机仅保持换热区1。
33、0的风机4运行; 若此时室外机处于 停机状态, 则控制器5发出第一信号, 使换热区10的风机4启动并保持运行。 0082 步骤S402中的控制单向活门12打开包括: 0083 首先发出第二信号, 启动太阳能电板为排气装置15供电。 0084 控制器5检测到排气装置15是否启动, 如果否, 进行切换, 使室外机的电源为排气 装置15供电。 0085 单向活门12打开之后, 步骤S402还包括: 控制器5启动报警器18报警, 或向室内机 发送报警信号, 室内机显示冷媒泄漏, 提醒用户室外机发生冷媒泄漏。 0086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 但本公开并非限定于此。 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 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 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 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 限定的范围为准。 说明书 6/6 页 9 CN 110207271 A 9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10 CN 110207271 A 10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3 页 11 CN 110207271 A 11 图4 说明书附图 3/3 页 12 CN 110207271 A 12 。
- 内容关键字: 空调器 室外 及其 控制 方法
高精度的低重频窄脉冲延迟控制电路.pdf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pdf
微型扬声器音腔焊接装置.pdf
测试无人机避障功能的训练迷宫.pdf
半导体老化检测装置.pdf
车用尿素液的生产配比装置.pdf
管材转运稳定输送装置.pdf
灯光积木块.pdf
空压机滤芯.pdf
化工桶倒料机构.pdf
旋转式远端帽.pdf
细胞分类恒温箱.pdf
煤粉传输带用残余清洁机构.pdf
生物基可降解纤维面料生产用喂纱机构及针织大圆机.pdf
卷扬机调速机构.pdf
烧伤整形植皮辅助设备.pdf
快速充电电池组结构.pdf
高效率的废边吸附平台.pdf
变排量汽车空调压缩机后盖气动立式定心夹具.pdf
建筑保温板切割装置.pdf
高炉烟灰布袋除尘输灰系统.pdf
提高挤浆机的脱水装置.pdf
无人驾驶汽车辅助检修装置.pdf
类蛇毒肽的制备方法.pdf
中控系统探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
涤纶线抗拉强度检测方法.pdf
与印度南瓜侧枝数量相关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应用.pdf
LED显示装置.pdf
云台摄像机及控制系统.pdf
高含有机质渣土低碳固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基于图像视觉处理的基坑位移监测系统.pdf
一种饲料挤压成型机.pdf
一种肉汤及其烹饪制作方法.pdf
一种旋转式茶叶理条装置.pdf
可保持滚轮制动的溜冰鞋.pdf
一种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古法养土养缸发酵酵素的生产工艺.pdf
一种烟草的嫁接培育方法.pdf
一种用于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的保健茶.pdf
一种七带石斑鱼精子超低温保存的方法.pdf
一种防漏雨大棚结构.pdf
一种多导睡眠仪呼吸罩.pdf
用于防治根部病害的可溶性颗粒剂及其施用方法.pdf
一种眼表低温治疗仪.pdf
一种手持超声诊断仪.pdf
内循环式鱼苗饲养装置.pdf
金花茶饮料及其制作方法.pdf
一种伸缩杆.pdf
一种新型电加热水暖袋.pdf
一种苹果汁饮料的加工工艺.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