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良型AAO污水脱氮除磷装置及工艺.pdf
《基于改良型AAO污水脱氮除磷装置及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改良型AAO污水脱氮除磷装置及工艺.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50631.9 (22)申请日 2019.04.28 (71)申请人 皇宝 (福建) 环保工程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 362700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蚶江镇 水头村石狮市中心区城市污水处理厂 (72)发明人 吴英挺 (74)专利代理机构 泉州协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5231 代理人 王伟强 (51)Int.Cl. C02F 9/14(2006.01) C02F 101/10(2006.01) C02F 101/16(2006.01) C02F 101/3。
2、0(2006.01) (54)发明名称 基于改良型AAO污水脱氮除磷装置及工艺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基于改良型AAO污水脱氮除磷装 置及工艺, 装置包括沿污水流向依序设置的缺氧 选择池、 电解池、 厌氧池、 缺氧池、 好氧池和二沉 池; 本发明实现在缺氧选择池、 电解池、 缺氧池多 点进水的运行模式, 在回流污泥回流至厌氧池之 前增加缺氧选择池, 从而降低或消除硝酸盐对厌 氧释磷过程的影响; 在厌氧池的进水管路上增加 一个电解池, 停留时间一般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一方面可以消耗污水中的溶解氧且仍保留充足 的碳源, 保证污水满足厌氧条件进入厌氧池内, 另一方面避免厌氧池内的污水受到低pH冲击。
3、而 影响聚磷菌的有效释磷以及硝化菌的硝化作用 和反硝化菌的反硝化脱氮。 本发明各项出水水质 指标均达到并优于国家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 CN 110217939 A 2019.09.10 CN 110217939 A 1.基于改良型AAO污水脱氮除磷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污水脱氮除磷装置包括沿污水流 向依序设置的缺氧选择池、 电解池、 厌氧池、 缺氧池、 好氧池和二沉池, 所述缺氧选择池、 电 解池、 缺氧池分别与除砂后的污水通过管道相连通, 所述好氧池出口与缺氧池之间通过混 合液回流通道相连通, 所述二沉池出口与缺氧选择池通过污泥回流通道相连通。 2.根。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良型AAO污水脱氮除磷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解池 内设有带有纳米金刚石电极的电解水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良型AAO污水脱氮除磷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好氧池 内设有微孔曝气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良型AAO污水脱氮除磷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沉池 采用周边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 5.基于改良型AAO污水脱氮除磷工艺, 其特征在于, 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脱氮 除磷装置, 具体流程为: S1、 除砂后污水经分流后分别通过管道送入缺氧选择池、 电解池和缺氧池; S2、 部分活性污泥经污泥回流通道回流至缺氧选择池内, 与直接分流。
5、送入缺氧选择池 内的除砂后的污水混合, 进行反硝化处理, 以消除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对厌氧释磷的影响; S3、 缺氧选择池出水进入电解池, 与直接分流送入电解池内的除砂后污水混合, 通过电 解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活性的羟基自由基, 羟基自由基与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发生快速的链 式反应而把污水中一部分有害物质氧化成CO2、 H2O或矿物盐以及小分子有机物; S4、 电解池出水进入厌氧池, 聚磷菌在厌氧条件吸收进水中有机物而与体内磷酸盐作 用, 由聚磷菌体内磷酸盐分解后提供能量, 合成PBH存储在体内, 同时放出磷; S5、 厌氧池出水进入缺氧池并与直接分流送入缺氧池内的除砂后的污水混合, 反硝化 菌在缺。
6、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脱氮处理, 使得硝酸盐氮变成氮气逸出; S6、 缺氧池出水进入好氧池, 在异养菌降解有机物的同时, 硝化菌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 为硝态氮, 聚磷菌则过量吸收污水中的磷而以聚合形态贮藏在体内, 形成高磷污泥; S7、 经过硝化吸磷处理后的混合液一部分经混合液回流通道回流至缺氧池内, 另一部 分出水进入二沉池中以排放剩余污泥的形式实现磷的去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改良型AAO污水脱氮除磷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氧选 择池停留时间为1.0h1.3h, 所述电解池停留时间为0.3h0.5h, 所述厌氧池停留时间为 1.6h1.8h, 所述缺氧池停留时间为3.8h4.0h,。
7、 所述好氧池停留时间为10.5h10.8h。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改良型AAO污水脱氮除磷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氧选 择池的进水量为510, 所述电解池的进水量为7080, 所述缺氧池的进水量为 1025。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改良型AAO污水脱氮除磷工艺, 其特征在于, 步骤S2中的 污泥回流比为80100, 步骤S7中的混合液回流比为100200。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0217939 A 2 基于改良型AAO污水脱氮除磷装置及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改良型AAO污水脱氮除磷装 置及工艺。 背景技术 0。
8、002 A/A/O工艺称为厌氧-缺氧-好氧三者结合系统。 早在70年代美国在生物除氮方法 的基础上发展的同步除磷脱氮污水处理工艺。 0003 生物除磷, 是利用聚磷菌的微生物, 这种微生物能过量地、 在数量上超出其生理需 要的从外部环境摄取磷, 磷以聚合的形态贮藏在菌体内, 形成高磷污泥而排出系统外, 达到 从污水中除磷的效果。 在厌氧条件下(DO0, NO3-0), 聚磷菌体内的ATP进行水解, 将 H2PO4放出, 并形成AOP同时也放出能量。 因此, 聚磷菌具有厌氧条件下释放H3PO4, 在好氧条 件下过剩摄取H3PO4的功能, 生物除磷就是利用聚磷菌的这种功能开发了从污水中除磷的 技术。
9、和工艺。 0004 常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呈厌氧(A1)/缺氧(A2)/好氧(O)的布置形式, 其典型工艺 流程见图1。 该布置在理论上基于这样一种认识, 即: 聚磷微生物有效释磷水平的充分与否, 对于提高系统的除磷能力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厌氧区在前可以使聚磷微生物优先获得碳 源并得以充分释磷。 常规A/A/O工艺存在以下缺点: 1.由于厌氧区居前, 回流污泥中的硝酸 盐对厌氧区产生不利影响, 影响系统的除磷效果; 2.由于缺氧区位于系统中部, 反硝化在碳 源分配上居于不利地位, 因而影响了系统的脱氮效果; 3.由于存在内循环, 常规工艺系统所 排放的剩余污泥中实际只有一少部分经历了完整的放磷。
10、、 吸磷过程, 其余则基本上未经厌 氧状态而直接由缺氧区进入好氧区, 这对于系统除磷是不利的。 0005 为了解决A/A/O法回流污泥中硝酸盐对厌氧放磷等的影响, 在进水方式、 厌氧、 缺 氧、 好氧段进行优化排序、 分点进水等方面进行改进, 产生了改良A/A/O工艺、 倒置A/A/O工 艺、 UCT工艺、 MUCT工艺等。 0006 但是, 大量的试验资料已经完全证实, 在生物除磷工艺中, 经过厌氧释放磷酸盐的 活性污泥, 在好氧状态下有很强的吸磷能力, 也就是说, 磷的厌氧释放是好氧吸磷和除磷的 前提, 但并非所有磷的厌氧释放都能增强污泥的好氧吸磷能力。 同时, 在运行管理中要尽量 避免低。
11、pH的冲击, 否则除磷能力将大幅度下降, 甚至完全丧失, 这主要是由于pH降低时, 会 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损坏, 细胞内聚磷在酸性条件下被水解, 从而导致磷的快速释放。 而不 论是常规的A/A/O, 或者是改良A/A/O工艺、 倒置A/A/O工艺、 UCT工艺、 MUCT工艺等大部分污 水都是直接送入厌氧池进行厌氧释磷, 由于污水中本身含有一定的溶氧值, 或者pH值不稳 定, 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厌氧条件, 会影响到聚磷菌的厌氧有效释磷, 继而导致除磷不佳且 不稳定。 发明内容 0007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改良AAO污水脱氮除磷装 说明书 1/6 页 3 CN 1。
12、10217939 A 3 置及工艺。 0008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9 基于改良型AAO污水脱氮除磷装置, 包括沿污水流向依序设置的缺氧选择池、 电解 池、 厌氧池、 缺氧池、 好氧池和二沉池, 所述缺氧选择池、 电解池、 缺氧池分别与除砂后的污 水通过管道相连通, 所述好氧池出口与缺氧池之间通过混合液回流通道相连通, 所述二沉 池出口与缺氧选择池通过污泥回流通道相连通。 0010 优选地, 所述电解池内设有带有纳米金刚石电极的电解水设备。 0011 优选地, 所述好氧池内设有微孔曝气器。 0012 优选地, 所述二沉池采用周边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 0013 本发明还提供。
13、一种基于改良型AAO污水脱氮除磷工艺, 采用上述污水脱氮除磷装 置, 具体流程为: 0014 S1、 除砂后污水经分流后分别通过管道送入缺氧选择池、 电解池和缺氧池; 0015 S2、 部分活性污泥经污泥回流通道回流至缺氧选择池内, 与直接分流送入缺氧选 择池内的除砂后的污水混合, 进行反硝化处理, 以消除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对厌氧释磷的 影响; 0016 S3、 缺氧选择池出水进入电解池, 与直接分流送入电解池内的除砂后污水混合, 通 过电解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活性的羟基自由基, 羟基自由基与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发生快速 的链式反应而把污水中一部分有害物质氧化成CO2、 H2O或矿物盐以及小分子有机。
14、物; 0017 S4、 电解池出水进入厌氧池, 聚磷菌在厌氧条件吸收进水中有机物而与体内磷酸 盐作用, 由聚磷菌体内磷酸盐分解后提供能量, 合成PBH存储在体内, 同时放出磷; 0018 S5、 厌氧池出水进入缺氧池并与直接分流送入缺氧池内的除砂后的污水混合, 反 硝化菌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脱氮处理, 使得硝酸盐氮变成氮气逸出; 0019 S6、 缺氧池出水进入好氧池, 在异养菌降解有机物的同时, 硝化菌将污水中的氨氮 转化为硝态氮, 聚磷菌则过量吸收污水中的磷而以聚合形态贮藏在体内, 形成高磷污泥; 0020 S7、 经过硝化吸磷处理后的混合液一部分经混合液回流通道回流至缺氧池内, 另 一。
15、部分出水进入二沉池中以排放剩余污泥的形式实现磷的去除。 0021 优选地, 所述缺氧选择池停留时间为1.0h1.3h, 所述电解池停留时间为0.3h 0.5h, 所述厌氧池停留时间为1.6h1.8h, 所述缺氧池停留时间为3.8h4.0h, 所述好氧池 停留时间为10.5h10.8h。 0022 优选地, 所述缺氧选择池的进水量为510, 所述电解池的进水量为70 80, 所述缺氧池的进水量为1025。 0023 优选地, 步骤S2中的污泥回流比为80100, 步骤S7中的混合液回流比为 100200。 002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5 本发明在常规AAO工艺基础上, 在回流污泥回流至厌。
16、氧池之前增加一个缺氧选择 池, 以除去回流污泥中富含的硝酸盐, 从而降低或消除硝酸盐对厌氧释磷过程的影响, 进而 保证了高效脱氮除磷的效果。 0026 本发明还在常规AAO工艺基础上, 在厌氧池的进水管路上增加一个电解池, 停留时 间一般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一方面可以消耗污水中的溶解氧且仍保留充足的碳源, 保证污 说明书 2/6 页 4 CN 110217939 A 4 水满足厌氧条件进入厌氧池内, 另一方面避免厌氧池内的污水受到低pH冲击而影响聚磷菌 的有效释磷以及硝化菌的硝化作用和反硝化菌的反硝化脱氮。 0027 另外, 本发明污水生物反应池的进水首先通过进水渠道内设置的三个进水闸门, 可。
17、根据进水中TN等因数分别调整到缺氧选择池、 电解池、 缺氧池的进水量, 以实现多点进水 的运行模式, 充分利用和消耗进水中的碳源。 0028 本发明脱氮除磷的处理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佳, 出水指标可稳定保持在BOD5 10mg/L, CODcr50mg/L, SS10mg/L, 氨氮5mg/L, 总磷TP0.5mg/L, 总氮TN15mg/L, 各项出水水质指标均达到并优于国家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附图说明 0029 图1为常规AAO工艺流程图。 0030 图2为本发明污水脱氮除磷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32 实施例1 0033 如图2所。
18、示,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改良型AAO污水脱氮除磷装置, 包括沿污水流 向依序设置的缺氧选择池、 电解池、 厌氧池、 缺氧池、 好氧池和二沉池, 所述缺氧选择池、 电 解池、 缺氧池分别与除砂后的污水通过管道相连通, 所述好氧池出口与缺氧池之间通过混 合液回流通道相连通, 所述二沉池出口与缺氧选择池通过污泥回流通道相连通。 0034 所述电解池内设有带有纳米金刚石电极的电解水设备, 在净化处理污水时, 先通 过低压电解反应在阳极可以直接或间接产生具有强氧化活性的羟基自由基, 因其有极高的 氧化电位, 其氧化能力极强, 与大多数有机污染物都可以发生快速的链式反应, 把有害物质 氧化成CO2、 H。
19、2O或矿物盐以及小分子有机物, 无二次污染, 同时也助于提升污水pH, 约0.5, 可 以改善原水及处理过程中污水出现低pH值的情况, 保证吸磷效果。 0035 曝气是污水好氧生物处理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工艺过程, 目前广泛使用鼓风曝气系 统, 由鼓风机提供经净化的空气, 通过管道系统送入好氧池底部的专用微孔曝气器。 专用微 孔曝气器的作用是将空气分散成气泡, 扩散到混合液中, 使气泡中的氧溶解到混合液中, 提 供微生物生化反应所需要的溶解氧, 同时保证污水的充分混合, 使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 通过泥、 水、 气三相的充分接触, 保证活性污泥充分利用水中的溶解氧来分解有机污染物和 含N/P的营养。
20、物, 因此, 曝气效果的好。 本实施例的所述好氧池内设有微孔曝气器, 具体为管 式微孔曝气器, 管式微孔曝气器是输气和布气合二为一, 采用管式微孔曝气器的曝气系统 不需要铺设专门的水平输气管道。 0036 所述二沉池采用周边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 周边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 池流入区设在池的周边, 流出槽设在沉淀池的周边, 根据其功能可分为5个区: 流入槽、 导流 絮凝区、 沉淀区、 流出槽、 污泥区。 流入槽沿周边布置, 槽底均匀地开设布水也及短管, 供布 水用。 导流絮凝区主要有3个作用: 使进水导向沉淀区并使布水均匀; 因进水自布水也及短 管进入导流絮凝区后, 在区内形成回流, 可促。
21、使活性泥絮凝, 加速沉淀区的沉淀; 因该区的 过水面积较大, 故向下流的流速小, 对池底沉泥无冲现象。 沉淀区的功能主要是起沉淀作 说明书 3/6 页 5 CN 110217939 A 5 用, 此外, 由于沉淀区下流的水流方向是向心流, 故可将沉淀污泥推向中心的污泥斗便于排 泥。 流出槽的较佳位置一般设在等于池的半径处, 也可设在R/2、 R/3、 R/4处, 不同流出槽的 位置, 其容积利用系数略有差别, 根据实测资料, 当其流出槽的位置设在等于池的半径处 时, 其容积利用系数为93.6, 远远高于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 和中心进水周边 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相比, 其设计表面负荷可提。
22、高1倍左右。 0037 实施例2 0038 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改良型AAO污水脱氮除磷工艺, 采用如实施例1 所述的污水脱氮除磷装置, 水温控制在1520, 活性污泥龄15d, 具体流程为: 0039 S1、 除砂后污水经分流后分别通过管道送入缺氧选择池、 电解池和缺氧池, 其中所 述缺氧选择池的进水量为5, 所述电解池的进水量为75, 所述缺氧池的进水量为20; 0040 S2、 部分活性污泥经污泥回流通道回流至缺氧选择池内, 污泥回流比为100, 与 直接分流送入缺氧选择池内的除砂后的污水混合, 进行反硝化处理, 以消除回流污泥中的 硝酸盐对厌氧释磷的影响, 停留时间为1.。
23、3h; 0041 S3、 缺氧选择池出水进入电解池, 与直接分流送入电解池内的除砂后污水混合, 通 过电解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活性的羟基自由基, 羟基自由基与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发生快速 的链式反应而把污水中一部分有害物质氧化成CO2、 H2O或矿物盐以及小分子有机物, 停留时 间为0.3h, 在电解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一方面可以消耗污 水中的溶解氧且仍保留充足的碳源, 保证污水满足厌氧条件进入厌氧池内, 另一方面避免 厌氧池内的污水受到低pH冲击而影响聚磷菌的有效释磷; 0042 S4、 电解池出水进入厌氧池, 聚磷菌在厌氧条件吸收进水中有机物而与体内磷酸 盐作用,。
24、 由聚磷菌体内磷酸盐分解后提供能量, 合成PBH存储在体内, 同时放出磷, 停留时间 为1.7h, 一方面保证磷的有效释放, 另一方面污泥中的兼性酸化菌充分地将污水中的大分 子有机物分解成低级脂肪酸, 以供聚磷菌摄取; 0043 S5、 厌氧池出水进入缺氧池并与直接分流送入缺氧池内的除砂后的污水混合, 反 硝化菌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脱氮处理, 使得硝酸盐氮变成氮气逸出, 停留时间为4.0h; 0044 S6、 缺氧池出水进入好氧池, 在异养菌降解有机物的同时, 硝化菌将污水中的氨氮 转化为硝态氮, 聚磷菌则过量吸收污水中的磷而以聚合形态贮藏在体内, 形成高磷污泥, 停 留时间为10.7h; 。
25、0045 S7、 经过硝化吸磷处理后的混合液一部分经混合液回流通道回流至缺氧池内, 混 合液回流比为150, 另一部分出水进入二沉池中以排放剩余污泥的形式实现磷的去除。 0046 实施例3 0047 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改良型AAO污水脱氮除磷工艺, 采用如实施例1 所述的污水脱氮除磷装置, 水温控制在1520, 活性污泥龄15d, 具体流程为: 0048 S1、 除砂后污水经分流后分别通过管道送入缺氧选择池、 电解池和缺氧池, 其中所 述缺氧选择池的进水量为10, 所述电解池的进水量为80, 所述缺氧池的进水量为10; 0049 S2、 部分活性污泥经污泥回流通道回流至缺氧选择。
26、池内, 污泥回流比为90, 与直 接分流送入缺氧选择池内的除砂后的污水混合, 进行反硝化处理, 以消除回流污泥中的硝 酸盐对厌氧释磷的影响, 停留时间为1.0h; 0050 S3、 缺氧选择池出水进入电解池, 与直接分流送入电解池内的除砂后污水混合, 通 说明书 4/6 页 6 CN 110217939 A 6 过电解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活性的羟基自由基, 羟基自由基与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发生快速 的链式反应而把污水中一部分有害物质氧化成CO2、 H2O或矿物盐以及小分子有机物, 停留时 间为0.3h; 0051 在电解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一方面可以消耗污 水中的溶解。
27、氧且仍保留充足的碳源, 保证污水满足厌氧条件进入厌氧池内, 另一方面避免 厌氧池内的污水受到低pH冲击而影响聚磷菌的有效释磷; 0052 S4、 电解池出水进入厌氧池, 聚磷菌在厌氧条件吸收进水中有机物而与体内磷酸 盐作用, 由聚磷菌体内磷酸盐分解后提供能量, 合成PBH存储在体内, 同时放出磷, 停留时间 为1.6h; 0053 S5、 厌氧池出水进入缺氧池并与直接分流送入缺氧池内的除砂后的污水混合, 反 硝化菌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脱氮处理, 使得硝酸盐氮变成氮气逸出, 停留时间为3.8h; 0054 S6、 缺氧池出水进入好氧池, 在异养菌降解有机物的同时, 硝化菌将污水中的氨氮 转化为。
28、硝态氮, 聚磷菌则过量吸收污水中的磷而以聚合形态贮藏在体内, 形成高磷污泥, 停 留时间为10.5h; 0055 S7、 经过硝化吸磷处理后的混合液一部分经混合液回流通道回流至缺氧池内, 混 合液回流比为200, 另一部分出水进入二沉池中以排放剩余污泥的形式实现磷的去除。 0056 实施例4 0057 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改良型AAO污水脱氮除磷工艺, 采用如实施例1 所述的污水脱氮除磷装置, 水温控制在1520, 活性污泥龄15d, 具体流程为: 0058 S1、 除砂后污水经分流后分别通过管道送入缺氧选择池、 电解池和缺氧池, 其中所 述缺氧选择池的进水量为5, 所述电解池的。
29、进水量为70, 所述缺氧池的进水量为25; 0059 S2、 部分活性污泥经污泥回流通道回流至缺氧选择池内, 污泥回流比为80, 与直 接分流送入缺氧选择池内的除砂后的污水混合, 进行反硝化处理, 以消除回流污泥中的硝 酸盐对厌氧释磷的影响, 停留时间为1.2h; 0060 S3、 缺氧选择池出水进入电解池, 与直接分流送入电解池内的除砂后污水混合, 通 过电解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活性的羟基自由基, 羟基自由基与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发生快速 的链式反应而把污水中一部分有害物质氧化成CO2、 H2O或矿物盐以及小分子有机物, 停留时 间为0.3h; 0061 在电解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控制。
30、在半小时以内, 一方面可以消耗污 水中的溶解氧且仍保留充足的碳源, 保证污水满足厌氧条件进入厌氧池内, 另一方面避免 厌氧池内的污水受到低pH冲击而影响聚磷菌的有效释磷; 0062 S4、 电解池出水进入厌氧池, 聚磷菌在厌氧条件吸收进水中有机物而与体内磷酸 盐作用, 由聚磷菌体内磷酸盐分解后提供能量, 合成PBH存储在体内, 同时放出磷, 停留时间 为1.8h; 0063 S5、 厌氧池出水进入缺氧池并与直接分流送入缺氧池内的除砂后的污水混合, 反 硝化菌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脱氮处理, 使得硝酸盐氮变成氮气逸出, 停留时间为4.0h; 0064 S6、 缺氧池出水进入好氧池, 在异养菌降解。
31、有机物的同时, 硝化菌将污水中的氨氮 转化为硝态氮, 聚磷菌则过量吸收污水中的磷而以聚合形态贮藏在体内, 形成高磷污泥, 停 留时间为10.8h; 说明书 5/6 页 7 CN 110217939 A 7 0065 S7、 经过硝化吸磷处理后的混合液一部分经混合液回流通道回流至缺氧池内, 混 合液回流比为120, 另一部分出水进入二沉池中以排放剩余污泥的形式实现磷的去除。 0066 本发明实施例2-4采用的工艺设计, 均可实现出水指标达到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 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具体到各实施例分别参见表1-3。 0067 表1: 本发明实施例2进出水水质平均值 0。
32、068 指标CODcrBOD5SSTNTPNH3-N 进水mg/L1807698323.128 出水mg/L244.38.85.60.321.7 去除率86.794.391.082.589.793.9 0069 表2: 本发明实施例3进出水水质平均值 0070 指标CODcrBOD5SSTNTPNH3-N 进水mg/L1807698323.128 出水mg/L26.23.88.55.10.362.1 去除率85.495.091.384.083.492.5 0071 表3: 本发明实施例4进出水水质平均值 0072 指标CODcrBOD5SSTNTPNH3-N 进水mg/L1807698323.。
33、128 出水mg/L22.25.38.14.80.282.3 去除率87.793.091.785.090.191.8 0073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 本行业的 技术人员应该了解, 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 明本发明的原理, 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 进, 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 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说明书 6/6 页 8 CN 110217939 A 8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9 CN 110217939 A 9 。
- 内容关键字: 基于 改良 AAO 污水 装置 工艺
基于捕获模块验证的载波防错锁方法、装置及数据接收机.pdf
浅层气浮设备.pdf
安全防护装置及冲床.pdf
市电路灯灯杆结构及其LED路灯.pdf
激光复合清洗装置.pdf
具有防撞功能的海洋环境监测设备安装装置.pdf
通讯线缆盘卷装置.pdf
防尘式EVA塑料粒破碎机.pdf
晶圆检测的承载治具.pdf
多级滑杆机构的太阳能板角度调节装置.pdf
新型锚索注浆装置.pdf
便于定长控制的不锈钢激光切割机.pdf
用于输配电线路仿线飞行的激光雷达.pdf
单主梁吊钩门式起重机.pdf
具有防尘功能的振动电机.pdf
矿用单轨式吊载人车.pdf
水生态环境治理的污水回用设备.pdf
条装食品装袋机的条装食品组输送机构.pdf
条装食品的堆叠机.pdf
建筑施工振捣装置.pdf
节能型白法沥青烟净化系统.pdf
可调节取样位置的取样器.pdf
管柱筒调节支架机加工定位工装.pdf
高压厚壁球壳外壁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pdf
电极组件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pdf
混凝土喷淋养护装置.pdf
地坪研磨机齿轮箱.pdf
智能充电桩用车牌识别系统及方法.pdf
基于深度相机的矩形托盘孔识别方法及系统.pdf
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pdf
高抗风强度的三角通讯塔结构.pdf
电传改装系统、其安装方法及车辆.pdf
一种AHCI接口的传输方法及系统.pdf
显示处理方法、显示处理装置和电子设备.pdf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及其终端.pdf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pdf
分享显示画面的方法及装置.pdf
页面显示的控制方法和装置.pdf
实验室供水设备外部控制系统.pdf
页面显示的控制方法和装置.pdf
一种中文专利文献术语自动识别方法.pdf
一种通过手指操作进行缩放或剪切的系统和方法.pdf
一种快速实现ANDROID系统HCE服务的方法.pdf
用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数据处理设备.pdf
大机目标代码快速生成方法及系统.pdf
存储器管理方法、存储器存储装置及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pdf
基于海拔高度的视觉资料播放方法及装置.pdf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屏幕显示方向的方法.pdf
快速生成实体类的方法和系统.pdf
一种FLASH存储器和存储系统.pdf
程序开发的实现方法和装置.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