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边模具.pdf
《翻边模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边模具.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1381316.9 (22)申请日 2019.12.27 (71)申请人 东风 (武汉) 实业有限公司 地址 430040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北 一路9号 (72)发明人 马梨哲雷涛贺东方刘鹏 罗洪松刘祥罗帆 (74)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代理人 易贤卫 (51)Int.Cl. B21D 37/10(2006.01) B21D 19/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翻边模具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翻边。
2、加工装置技术领域, 公开了 一种翻边模具, 包括凹模、 凸模, 凹模的外壁向内 凹陷形成有一缺口, 缺口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托料 面、 第一成型面以及连接第一托料面和第一成型 面的第一连接面, 第一托料面与第一成型面之间 的夹角为90 ; 凸模相对缺口设置, 凸模上设置有 第二成型面、 第三成型面以及连接第二成型面和 第三成型面的第二连接面, 第二成型面相对第一 托料面设置, 第三成型面相对第一成型面设置, 第三成型面与第二成型面之间的夹角为80 , 第 二连接面相对第一连接面设置。 本发明加后的翻 边的转角处的角度能满足检测和使用要求。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1112994。
3、21 A 2020.06.19 CN 111299421 A 1.一种翻边模具,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凹模, 所述凹模的外壁向内凹陷形成有一缺口, 所述缺口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托料面、 第 一成型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托料面和所述第一成型面的第一连接面, 所述第一托料面与所 述第一成型面之间的夹角为90 ; 凸模, 所述凸模相对所述缺口设置, 所述凸模上设置有第二成型面、 第三成型面以及连 接所述第二成型面和所述第三成型面的第二连接面, 所述第二成型面相对所述第一托料面 设置, 所述第三成型面相对所述第一成型面设置, 所述第三成型面与所述第二成型面之间 的夹角为80 , 所述第二连接面相对所述第一连。
4、接面设置, 所述第二成型面、 第三成型面、 第 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一托料面、 第一成型面、 第一连接面配合对待加工零件进行翻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边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托料面之 间通过第一圆弧面进行过度, 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成型面之间通过第二圆弧面进行 过度, 所述第一圆弧面的半径为2.5-1.5毫米, 所述第二圆弧面的半径为2.5-1.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边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圆弧面的半径为2毫米, 所述 第二圆弧面的半径为2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边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二成型面之 间通过第三。
5、圆弧面进行过度,所述第三圆弧面相对所述第一圆弧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边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三成型面之 间通过第四圆弧面进行过度,所述第四圆弧面相对所述第二圆弧面设置。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1299421 A 2 一种翻边模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翻边加工装置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翻边模具。 背景技术 0002 踏板横梁零件属于汽车白车身底部重要零件, 前端连接中央通道总成, 后部连接 后地板总成, 两侧分别连接左/右前纵梁总成, 因此对其强度、 刚度及焊接尺寸都有极其严 格的工艺要求, 该零件四周翻边, 翻边面尺寸公差要求在0。
6、.5mm之内, 个别翻边面角度要 求为90 , 通过模具对该零件进行翻边时, 通过凸模和凹模的配合形成90 的翻边, 但是, 由 于零件自身的弹性回复力, 翻边的回弹会导致方便角度并非90 , 在进行装车时, 尺寸精度 无法达到要求。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 提供一种翻边模具, 解决现有技术中零件 由于弹性回复力的存在使得翻边的角度达不到90 的技术问题。 0004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翻边模具, 其特征在于, 包括: 0005 凹模, 所述凹模的外壁向内凹陷形成有一缺口, 所述缺口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托料 面、 第一成型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
7、托料面和所述第一成型面的第一连接面, 所述第一托料 面与所述第一成型面之间的夹角为90 ; 0006 凸模, 所述凸模相对所述缺口设置, 所述凸模上设置有第二成型面、 第三成型面以 及连接所述第二成型面和所述第三成型面的第二连接面, 所述第二成型面相对所述第一托 料面设置, 所述第三成型面相对所述第一成型面设置, 所述第三成型面与所述第二成型面 之间的夹角为80 , 所述第二连接面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面设置, 所述第二成型面、 第三成型 面、 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一托料面、 第一成型面、 第一连接面配合对待加工零件进行翻边。 0007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将待加工的零件设置于所。
8、述凹模与所 述凸模之间, 通过所述凸模与凹模的相互靠近, 使得所述凸模与凹模分别夹紧待加工的零 件的两侧, 随着凸模与凹模的继续靠近, 待加工的零件发生形变, 当待加工的零件的一侧紧 贴所述第一托料面、 第一成型面、 第一连接面, 待加工的零件的另一侧紧贴第二成型面、 第 三成型面、 第二连接面, 待加工的零件初步成型, 将凸模向远离凹模的方向移动, 待加工的 零件的转角处在自身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弹, 使得该翻边的转角处的转角的角度由80 回弹 至90 左右, 成型后的待加工的零件的翻边处的角度符合后续检测和装配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踏板横梁零件三维示意图; 0009 图2是图1中。
9、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0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4是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说明书 1/3 页 3 CN 111299421 A 3 0012 图5是图3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 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4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1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上” 、“下” 、“顶” 、“底” 、“内” 、“。
10、外” 等指示 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 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6 图1中所示的零件即为踏板横梁零件, 图1中B即为需要加工出的翻边的转角, 当翻 边的转角达不到预设的直, 翻边会与零件本体分离, 使得零件通过检查, 不能用于生产。 001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翻边模具, 如图2至5所示, 包括凹模1、 凸模2, 凹模1的外壁向内 凹陷形成有一缺口, 缺口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托料面11、 第一成型面12以及连接第一托料面 11和第一成型面12的第。
11、一连接面13, 第一托料面11与第一成型面12之间的夹角为90 。 0018 具体的, 第一连接面13与第一托料面11之间通过第一圆弧面14进行过度, 第一连 接面13与与第一成型面12之间通过第二圆弧面15进行过度, 第一圆弧面14的半径为2.5- 1.5毫米, 第二圆弧面15的半径为2.5-1.5毫米。 0019 优选的, 第一圆弧面14的半径为2毫米, 第二圆弧面15的半径为2毫米。 0020 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面13、 第一圆弧面14、 第二圆弧面15, 将第一托料面11和第一成 型面12之间的90 的夹角通过第一连接面13、 第一圆弧面14、 第二圆弧面15进行过度, 大大 减小了转角。
12、处的圆角的半径, 有效减小了弹性回复力, 便于精准控制待加工的零件成型后 的角度。 0021 且如果直接将第一托料面11和第一成型面12之间通过半径为2毫米的圆角进行过 度, 会导致转角处弯折过大, 会导致待加工的零件的转角处发生损伤, 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面 13, 能有效的对转角处进行过度, 避免出现压伤工件的情况。 0022 凸模2相对所述缺口设置, 凸模2设置有第二成型面21、 第三成型面22以及连接第 二成型面21和第三成型面22的第二连接面23, 第二成型面21相对第一托料面11设置, 第三 成型面22相对第一成型面12设置, 第三成型面22与第二成型面21之间的夹角为80 , 第二连。
13、 接面23相对第一连接面13设置, 第二成型面21、 第三成型面22、 第二连接面23与第一托料面 11、 第一成型面12、 第一连接面13配合对待加工零件进行翻边。 0023 具体的, 第二连接面23与第二成型面21之间通过第三圆弧面24进行过度,第三圆 弧面24相对第一圆弧面14设置, 第二连接面23与第三成型面22之间通过第四圆弧面25进行 过度,第四圆弧面25相对第二圆弧面15设置。 0024 当凹模1和凸模2紧压待加工零件时, 第一托料面11与第二成型面21相互平行, 第 二连接面23与第一连接面13相互平行。 0025 当凹模1和凸模2完全压合时, 第一成型面12与第三成型面22之。
14、间夹角为10 。 0026 当第一圆弧面14、 第二圆弧面15的半径越大, 零件在第一圆弧面14、 第三圆弧形的 说明书 2/3 页 4 CN 111299421 A 4 相互配合下形成的转角的半径也越大, 零件在第二圆弧面15、 第四圆弧形的相互配合下形 成的转角的半径也越大, 半径越大回复力越强, 半径太小, 转角处不耐磨损, 通过实验测得, 当第一圆弧面14的半径为2.5-1.5毫米、 第一连接面13的半径为2毫米时, 均可实现对零件 的转角的成型, 当第一圆弧面14的半径为2毫米、 第一连接面13的半径为2毫米时, 零件转角 处的回复力较小且耐磨损。 0027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流程: 。
15、将待加工的零件设置于凹模1与凸模2之间, 通过凸模2与 凹模1的相互靠近, 使得凸模2与凹模1分别夹紧待加工的零件的两侧, 随着凸模2与凹模1的 继续靠近, 待加工的零件发生形变, 当待加工的零件的一侧紧贴第一托料面11、 第一成型面 12、 第一连接面13、 第一圆弧面14、 第二圆弧面15, 待加工的零件的另一侧紧贴第二成型面 21、 第三成型面22、 第二连接面23、 第三成型面22、 第四圆弧面25, 待加工的零件初步成型, 将凸模2向远离凹模1的方向移动, 待加工的零件的转角处在自身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弹, 使 得该翻边的转角处的转角的角度由80 回弹为90 左右, 成型后的待加工的零件。
16、的翻边处的 角度符合后续检测和装配的要求。 0028 通过将第一圆弧面14、 第二圆弧面15的半径设置为2毫米, 能有效控制待加工的零 件的回复力, 使得回弹后的待加工的零件的转角处的角度精准的达到90 。 0029 待加工的零件为金属板材。 0030 以上所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任何根据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111299421 A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4 页 6 CN 111299421 A 6 图3 说明书附图 2/4 页 7 CN 111299421 A 7 图4 说明书附图 3/4 页 8 CN 111299421 A 8 图5 说明书附图 4/4 页 9 CN 111299421 A 9 。
- 内容关键字: 模具
泵下旋转泄油器.pdf
药物生产用的低温干燥装置.pdf
麦克风底座.pdf
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用白土床.pdf
基于美术品制作的美术品保护箱.pdf
片材挤出机的牵引辊装置.pdf
新型除尘滤袋.pdf
全钢化真空玻璃.pdf
阀盖、截止阀及止回阀.pdf
双注塑口注塑机.pdf
大孔容射孔弹.pdf
浮动球阀.pdf
丁基胶大桶灌装机的罐装结构.pdf
微生物检测装置.pdf
耳道清洗器.pdf
水泵气密性试验用检测装置.pdf
国土空间规划用定位标杆.pdf
便于清洗的取样器.pdf
棱镜式激光清洗装置.pdf
自吸式加料混合装置.pdf
建筑场景点云分割不确定性评估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pdf
新型的基站通信线缆.pdf
磁敏元件立体封装结构.pdf
带自清洁和净化水域功能的水尺.pdf
激光雕刻设备及使用方法.pdf
平开门的弧形门体折弯装置.pdf
模块化遮阳板生产模具及遮阳板.pdf
建筑消防安全评估方法、设备和介质.pdf
连接器母端子.pdf
基于物联数据处理的多通路管系热输送平衡控制监管系统.pdf
飞机输油半管类零件的成形方法.pdf
图像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pdf
功能器件的伸缩装置及控制方法.pdf
用于制冷设备的门封条和具有该门封条的制冷设备.pdf
一种低噪音阀座.pdf
基于地理位置的检索方法、装置及系统.pdf
分段变形椭圆齿轮.pdf
板式换热器和制造板式换热器的方法.pdf
一种热泵热水机的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热泵热水机.pdf
用于汽车的柴油引擎、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pdf
一种污水余热回收装置.pdf
执行聚合反应过程的方法.pdf
一种循环水的复合杀菌灭藻剂.pdf
一种无废水净水机.pdf
具有网络供电集线效果的计算机系统.pdf
一种油烟机的出风罩.pdf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pdf
具有高饱和磁通密度的铁钴基软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太阳能自发电自发光装置.pdf
一种高温高压工业丝空调机组.pdf
计算机排热扇风速调节装置.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