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pdf(12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47817.9 (22)申请日 2019.04.28 (71)申请人 中科广化 (重庆) 新材料研究院有限 公司 地址 400700 重庆市北碚区云禾路74号5楼 申请人 广州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庞浩张静斐廖兵黄健恒 蒙业云李思敏林秀菊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44245 代理人 苏运贞 (51)Int.Cl. C08F 283/06(2006.01) C08F 220/06(2006.0。
2、1) C08F 220/38(2006.01) C04B 24/16(2006.01) C04B 103/3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 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 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将6-二甲氨基-1-己 醇与甲基丙烯酰氯在有机溶剂中反应, 得到甲基 丙烯酸-6-二甲氨基己酯中间体, 然后将其与阻 聚剂加入有机溶剂中, 加入1,3-丙磺酸内酯滴加 液, 反应, 纯化, 得到两性单体; 将不饱和聚醚大 单体、 引发剂、 不饱和羧酸单体和两性单体混合, 反应, 调节pH值至6.57.5, 得到抗泥型两性聚 羧酸减。
3、水剂。 本发明制备的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 水剂, 与传统的阴离子型聚羧酸减水剂相比, 在 分子结构中引入了可抗泥的功能单体, 降低了减 水剂对泥土的敏感度, 并且不含有氯离子, 可以 消除氯离子对钢筋混凝土的锈蚀所带来的潜在 危害, 制备方法较为简单, 成本较低。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8页 CN 111848880 A 2020.10.30 CN 111848880 A 1.一种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甲基丙烯酸-6-二甲氨基己酯中间体的制备: 将6-二甲氨基-1-己醇与有机溶剂混 合, 降温, 滴加甲基丙烯酰氯, 反应, 洗涤, 干燥, 过滤, 旋。
4、蒸, 得到甲基丙烯酸-6-二甲氨基己 酯中间体, 备用; (2)两性单体的制备: 将步骤(1)得到的甲基丙烯酸-6-二甲氨基己酯中间体、 阻聚剂和 有机溶剂混合, 搅拌溶解, 升温, 滴加1,3-丙磺酸内酯滴加液, 反应, 纯化, 得到两性单体; (3)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 将不饱和聚醚大单体、 引发剂中的氧化剂和溶剂 混合, 搅拌溶解, 升温, 得到混合液; 将不饱和羧酸单体和步骤(2)得到的两性单体溶解, 得 到滴加液A; 将引发剂中的还原剂和分子量调节剂溶解, 得到滴加液B; 在恒温油浴和搅拌条 件下, 在混合液中滴加滴加液A和滴加液B, 保温搅拌反应12h, 冷却至室温, 用。
5、碱溶液调节 pH值至6.57.5, 得到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醚; 步骤(2)中所述的阻聚剂为对苯二酚、 对叔丁基邻苯二酚、 硫化二苯胺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2)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丙酮; 步骤(3)中所述的不饱和聚醚大单体为丙烯醇聚氧乙烯醚、 甲基丙烯醇聚氧乙烯醚、 异 戊烯醇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3)中所述的不饱和羧酸单体为丙烯酸、 甲基丙烯酸、 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甲 酯、 丙烯磺酸钠、 甲基丙烯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3)中所述的引发剂的氧化剂/还原剂为过氧化氢/。
6、酒石酸、 过氧化氢/氯化亚铁、 过氧化氢/硫酸亚铁、 过氧化苯甲酰/蔗糖、 过氧化苯甲酰/焦磷酸亚铁、 过硫酸钾/硝酸银、 过硫酸钾/氯化亚铁、 过氧化氢/抗坏血酸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3)中所述的分子量调节剂为巯基乙酸、 巯基丙酸、 巯基乙胺和正十二硫醇中的至 少一种; 步骤(3)中所述的碱溶液为NaOH溶液和KOH溶液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3)中所述的不饱和聚醚大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30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3) 中所述的不饱和聚醚大单体的相。
7、对分子质量为24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的洗涤采用去离子水; 步骤(1)中所述的干燥为过夜干燥, 采用的干燥剂为无水氯化钙; 步骤(3)中所述的溶剂为去离子水; 步骤(3)中所述的滴加液A和滴加液B的溶解是采用去离子水作为溶剂溶解制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溶剂的用量按每1g6-二甲氨基-1-己醇配比36mL有机溶剂计 算; 步骤(1)中所述的甲基丙烯酰氯的用量按其与6-二甲氨基-1-己醇的摩尔比为1:0.7 3计算; 权利要求书 1/3 页 2。
8、 CN 111848880 A 2 步骤(2)中所述的阻聚剂的用量相当于所述的甲基丙烯酸-6-二甲氨基己酯中间体质 量的0.53.0; 步骤(2)中所述的有机溶剂的用量按每1g甲基丙烯酸-6-二甲氨基己酯中间体配比7 13mL有机溶剂计算; 步骤(2)中所述的1,3-丙磺酸内酯滴加液是将1,3-丙磺酸内酯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得 到, 所述的有机溶剂的用量按每1g1,3-丙磺酸内酯配比49mL有机溶剂计算; 所述的1,3-丙磺酸内酯的用量按其与甲基丙烯酸-6-二甲氨基己酯中间体的摩尔比为 1:0.82.3计算; 步骤(3)中所述的不饱和聚醚大单体的用量按其与所述的不饱和羧酸单体、 两性单体 的摩尔比。
9、为1:26:0.010.5计算; 步骤(3)中所述的引发剂中的氧化剂的用量为不饱和聚醚大单体质量的0.43; 步骤(3)中所述的引发剂中的还原剂的用量为不饱和聚醚大单体质量的0 .1 0.5; 步骤(3)中所述的分子量调节剂的用量为不饱和聚醚大单体质量的0.20.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溶剂的用量按每1g6-二甲氨基-1-己醇配比4.56mL有机溶剂计 算; 步骤(1)中所述的甲基丙烯酰氯的用量按其与6-二甲氨基-1-己醇的摩尔比为1:1.78 计算; 步骤(2)中所述的有机溶剂的用量按每1g甲基丙烯酸-6-二甲氨基。
10、己酯中间体配比 10.8mL有机溶剂计算; 步骤(2)中所述的1,3-丙磺酸内酯滴加液是将1,3-丙磺酸内酯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得 到, 所述的有机溶剂的用量按每1g1,3-丙磺酸内酯配比8.2mL有机溶剂计算; 所述的1,3-丙磺酸内酯的用量按其与甲基丙烯酸-6-二甲氨基己酯中间体的摩尔比为 1:1.5 计算; 步骤(3)中所述的引发剂中的氧化剂的用量为不饱和聚醚大单体质量的0.41; 步骤(3)中所述的引发剂中的还原剂的用量为不饱和聚醚大单体质量的0 .1 0.25; 步骤(3)中所述的分子量调节剂的用量为不饱和聚醚大单体质量的0.30.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制。
11、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的降温的温度为05; 步骤(1)中所述的滴加甲基丙烯酰氯的时间为0.52h; 步骤(1)中所述的反应的时间为26h; 步骤(1)中所述的旋蒸的温度为35; 步骤(2)中所述的升温的温度为4070; 步骤(2)中所述的反应的时间为1628h; 步骤(2)中所述的纯化步骤如下: 萃取, 洗涤, 真空干燥; 步骤(3)中所述的升温的温度为5080; 步骤(3)中所述的滴加液A和滴加液B的滴加时间分别为2.53.5h和34h; 权利要求书 2/3 页 3 CN 111848880 A 3 步骤(3)中所述的恒温油浴的温度为5080; 步骤(3)中所述的碱溶液为质。
12、量分数为2040的碱溶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的降温的温度为0; 步骤(1)中所述的滴加甲基丙烯酰氯的时间为40min; 步骤(1)中所述的反应的时间为3h; 步骤(2)中所述的升温的温度为50; 步骤(2)中所述的反应的时间为20h; 步骤(3)中所述的升温的温度为6070; 步骤(3)中所述的恒温油浴的温度为6070。 10.一种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 其特征在于: 通过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 方法制备得到。 权利要求书 3/3 页 4 CN 111848880 A 4 一种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
1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于减水剂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聚羧酸减水剂具有掺量低、 减水率高、 保坍性好、 水泥颗粒分散性好、 分子结构可 调节性强及绿色环保等优点, 被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混凝土工程中。 但聚羧酸减水剂存在与 不同地区的混凝土材料的适应性问题。 近年来, 随着天然砂石的大量使用, 含泥量较大的砂 石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混凝土中。 普通的聚羧酸减水剂对泥土比较敏感, 因此当混凝土中 含泥时, 减水剂很容易被泥土吸附, 即真正起到减水作用的减水剂减少, 流动性和保坍性能 明显降低。 因此, 为了解决混凝土中含泥量较高时的流动度。
14、小和坍落度损失大的问题, 即减 少含泥量对减水剂的影响, 相关的研究人员开始正视并探讨抗泥型减水剂的合成问题。 0003 中国专利CN103897116以乙烯基聚氧乙烯醚、 苯乙烯磺酸钠、 丙烯酸以及丙烯酰胺 类化合物为单体合成了一种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 该减水剂对泥含量的敏感度较低, 并且 对水泥及各种泥的适应性较好, 但是生产成本较高。 中国专利CN103467670公布了一种抗泥 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 该专利首先以环氧溴丙烷与叔胺类化合物制备得到季铵盐低聚物, 然后将该季铵盐低聚物与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 不饱和羧酸及衍生物、 氨基三亚甲基膦酸 进行自由基聚合而得到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 该。
15、减水剂可以在不提高掺量的前提下解决混 凝土减水不够和坍落度损失大等问题, 但是该方法具有生产过程复杂、 有污染等缺点。 专利 CN102617811 利用自制的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 丙烯酸类单体、 乙烯基阳离子单 体和乙烯基磺酸盐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得到两性乙烯基聚合物混凝土抗泥剂, 该抗泥 剂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泥性能, 并能抑制砂石中的泥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但是该抗泥 剂中引入的乙烯基单体含有氯离子, 可能会引起钢筋的锈蚀。 0004 因此, 从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结构的可设计性出发, 在分子中引入抗泥的功能单 体, 得到生产过程简单、 具有较好抗泥性能的聚羧酸减水剂并用于混凝土。
16、工业, 具有很重要 的意义。 而选择功能单体、 优化单体配比以及降低合成成本是制备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的 技术关键。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 提供一种抗泥型两性聚羧酸 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0006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 0007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 法, 包括如下步骤: 0008 (1)甲基丙烯酸-6-二甲氨基己酯中间体的制备: 将6-二甲氨基-1-己醇与有机溶 剂混合, 降温, 滴加甲基丙烯酰氯, 反应, 洗涤, 干燥, 过滤, 旋蒸, 得到甲基丙烯。
17、酸-6-二甲氨 说明书 1/8 页 5 CN 111848880 A 5 基己酯中间体, 备用; 0009 (2)两性单体的制备: 将步骤(1)得到的甲基丙烯酸-6-二甲氨基己酯中间体、 阻聚 剂和有机溶剂混合, 搅拌溶解, 升温, 滴加1,3-丙磺酸内酯滴加液, 反应, 纯化, 得到两性单 体; 0010 (3)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 将不饱和聚醚大单体、 引发剂中的氧化剂和 溶剂混合, 搅拌溶解, 升温, 得到混合液; 将不饱和羧酸单体和步骤(2)得到的两性单体溶 解, 得到滴加液A; 将引发剂中的还原剂和分子量调节剂溶解, 得到滴加液B; 在恒温油浴和 搅拌条件下, 在混合液中滴。
18、加滴加液A和滴加液B, 保温搅拌反应12h, 冷却至室温, 用碱溶 液调节pH值至6.57.5, 得到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 0011 步骤(1)所述的有机溶剂优选为乙醚。 0012 步骤(1)所述的有机溶剂的用量按每1g 6-二甲氨基-1-己醇配比36mL有机溶剂 计算; 优选按每1g 6-二甲氨基-1-己醇配比4.56mL有机溶剂计算。 0013 步骤(1)中所述的降温的温度为05; 优选为0。 0014 步骤(1)中所述的滴加甲基丙烯酰氯的时间为0.52h; 优选为40min。 0015 步骤(1)中所述的反应的时间优选为26h; 优选为3h。 0016 步骤(1)所述的甲基丙烯酰氯的。
19、用量按其与6-二甲氨基-1-己醇的摩尔比为1:0.7 3计算; 优选按其与6-二甲氨基-1-己醇的摩尔比为1:1.78计算。 0017 步骤(1)中所述的洗涤采用去离子水。 0018 步骤(1)中所述的干燥为过夜干燥, 采用的干燥剂为无水氯化钙。 0019 步骤(1)中所述的旋蒸的温度为35。 0020 步骤(2)中所述的阻聚剂为对苯二酚、 对叔丁基邻苯二酚、 硫化二苯胺中的至少一 种。 0021 步骤(2)中所述的阻聚剂的用量相当于所述的甲基丙烯酸-6-二甲氨基己酯中间 体质量的0.53.0。 0022 步骤(2)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优选为丙酮。 0023 步骤(2)中所述的有机溶剂的用量按每1。
20、g甲基丙烯酸-6-二甲氨基己酯中间体配 比7 13mL有机溶剂计算; 优选按每1g甲基丙烯酸-6-二甲氨基己酯中间体配比10.8mL有 机溶剂计算。 0024 步骤(2)中所述的升温的温度为4070; 优选为50。 0025 步骤(2)所述的1,3-丙磺酸内酯滴加液是将1,3-丙磺酸内酯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得 到, 所述的有机溶剂的用量按每1g 1,3-丙磺酸内酯配比49mL有机溶剂计算; 优选按每1g 1,3-丙磺酸内酯配比8.2mL有机溶剂计算。 0026 所述的1,3-丙磺酸内酯的用量按其与甲基丙烯酸-6-二甲氨基己酯中间体的摩尔 比为 1:0.82.3计算; 优选按其与甲基丙烯酸-6-二甲。
21、氨基己酯中间体的摩尔比为1:1.5 计算。 0027 步骤(2)中所述的反应的时间为1628h; 优选为20h。 0028 步骤(2)中所述的纯化步骤优选如下: 萃取, 洗涤, 真空干燥。 0029 步骤(3)中所述的溶剂为去离子水。 0030 步骤(3)中所述的升温的温度为5080; 优选为6070。 说明书 2/8 页 6 CN 111848880 A 6 0031 步骤(3)中所述的不饱和聚醚大单体为丙烯醇聚氧乙烯醚、 甲基丙烯醇聚氧乙烯 醚、 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 0032 步骤(3)中所述的不饱和羧酸单体为丙烯酸、 甲基丙烯酸、 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 酸甲酯、 丙烯磺酸。
22、钠、 甲基丙烯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0033 步骤(3)中所述的不饱和聚醚大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3000; 优选为2400。 0034 步骤(3)中所述的不饱和聚醚大单体的用量按其与不饱和羧酸单体、 两性单体的 摩尔比为1:26:0.010.5计算。 0035 步骤(3)中所述的引发剂为氧化还原类引发剂, 引发剂的氧化剂/还原剂优选为过 氧化氢/酒石酸、 过氧化氢/氯化亚铁、 过氧化氢/硫酸亚铁、 过氧化苯甲酰/蔗糖、 过氧化苯 甲酰/ 焦磷酸亚铁、 过硫酸钾/硝酸银、 过硫酸钾/氯化亚铁、 过氧化氢/抗坏血酸中的至少 一种; 更优选为过氧化氢/抗坏血酸。 0036 步骤(3)中所述的。
23、引发剂中的氧化剂的用量为不饱和聚醚大单体质量的0.4 3; 优选为0.41。 0037 步骤(3)中所述的引发剂中的还原剂的用量为不饱和聚醚大单体质量的0.1 0.5; 优选为0.10.25。 0038 步骤(3)中所述的分子量调节剂为巯基乙酸、 巯基丙酸、 巯基乙胺和正十二硫醇中 的至少一种。 0039 步骤(3)中所述的分子量调节剂的用量为不饱和聚醚大单体质量的0 .2 0.5; 优选为0.30.5。 0040 步骤(3)中所述的滴加液A和滴加液B是采用去离子水作为溶剂溶解制得。 0041 步骤(3)中所述的滴加液A和滴加液B的滴加时间分别为2.53.5h和34h。 0042 步骤(3)中。
24、所述的恒温油浴的温度为5080; 优选为6070。 0043 步骤(3)中所述的碱溶液为NaOH溶液和KOH溶液中的一种。 0044 步骤(3)中所述的碱溶液为质量分数为2040的碱溶液。 0045 上述过程发生的反应如下式所示: 说明书 3/8 页 7 CN 111848880 A 7 0046 0047 一种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 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0048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0049 1.本发明制备的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 与传统的阴离子型聚羧酸减水剂相 比, 在分子结构中引入了可抗泥的功能单体, 降低了减水剂对泥土的敏感度。 0050 2.本发明。
25、制备的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 与含季铵盐阳离子单体的两性型聚羧 酸减水剂相比, 不含有氯离子, 可以消除氯离子对钢筋混凝土的锈蚀所带来的潜在危害。 0051 3.本发明制备的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 制备方法较为简单, 成本较低。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下面将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 会理解, 下列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 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未注明 具体条件者, 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 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 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53 实施例1 0054 (1)甲基丙烯酸-6-二甲。
26、氨基己酯中间体的制备: 在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21.9732g 6-二甲氨基-1-己醇和100mL乙醚, 控制温度至0; 将12.3403g甲基丙烯酰氯滴加到反应的 三颈圆底烧瓶中, 滴加时间为40min, 反应3小时, 停止反应; 用去离子水洗涤油层3次, 然后 加入干燥剂无水氯化钙, 干燥过夜, 过滤, 滤液35旋蒸, 除去有机溶剂乙醚, 即得甲基丙烯 酸-6-二甲氨基己酯中间体, 备用。 0055 (2)两性单体的制备: 在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2.7670g步骤(1)制备得到的甲基丙 烯酸 -6-二甲氨基己酯中间体、 0.0390g对苯二酚和30mL丙酮, 搅拌溶解, 升温至50; 将 1.。
27、2203g 1,3-丙磺酸内酯加入到10mL丙酮中, 得到1,3-丙磺酸内酯滴加液, 然后将1,3-丙 磺酸内酯滴加液滴加到反应的三颈圆底烧瓶中, 滴加时间为1小时, 反应20小时, 将所得粗 说明书 4/8 页 8 CN 111848880 A 8 产物经萃取、 洗涤和真空干燥, 即得两性单体。 0056 (3)向150m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35mL去离子水、 24.12g甲基丙烯醇聚氧乙烯醚 (分子量为2400)和0.1241g过氧化氢, 搅拌溶解, 升温至60, 得到混合液; 将2.1732g丙烯 酸和0.2044g步骤(2)制备得到的两性单体溶解于10mL的去离子水中, 制得滴加液A;。
28、 将 0.0347g抗坏血酸和0.1043g巯基乙酸溶解于15mL的去离子水中, 制得滴加液B; 然后在60 恒温油浴和搅拌的条件下开始在混合液中滴加滴加液A和B, 其中滴加液A、 B的滴加时间分 别为3小时和3.5小时, 滴加完全之后再保温反应1小时, 待冷却至室温后, 用质量分数为 30的NaOH碱溶液调节pH值至6.57.5, 得到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 0057 实施例2 0058 (1)甲基丙烯酸-6-二甲氨基己酯中间体和两性单体的制备同实施例1。 0059 (2)向150m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35mL去离子水、 24.06g甲基丙烯醇聚氧乙烯醚 (分子量为2400)和0.1178。
29、g过氧化氢搅拌溶解, 升温至65, 得到混合液; 将2.1796g丙烯酸 和0.6745g步骤(1)制备得到的两性单体溶解于10mL的去离子水中, 制得滴加液A; 将 0.0332g 抗坏血酸和0.1007g巯基乙酸溶解于15mL的去离子水中, 制得滴加液B; 然后在恒 温油浴 65和搅拌的条件下开始在混合液中滴加A和B, 其中滴加液A、 B的滴加时间分别为 3小时和3.5小时, 滴加完全之后再保温反应1小时, 待冷却至室温后, 用质量分数为30的 NaOH 碱溶液调节pH值至6.57.5, 得到所述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 0060 实施例3 0061 (1)甲基丙烯酸-6-二甲氨基己酯中间。
30、体和两性单体的制备同实施例1。 0062 (2)向150m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40mL去离子水、 24.47g甲基丙烯醇聚氧乙烯醚 (分子量为2400)和0.1207g过氧化氢搅拌溶解, 升温至60, 得到混合液; 将3.2034g丙烯酸 和1 .0479g步骤(1)制备得到的两性单体溶解于10mL的去离子水中, 制得滴加液A; 将 0.0351g 抗坏血酸和0.1172g巯基乙酸溶解于15mL的去离子水中, 制得滴加液B; 然后在恒 温油浴 60和搅拌的条件下开始在混合液中滴加A和B, 其中滴加液A、 B的滴加时间分别为 3小时和3.5小时, 滴加完全之后再保温反应1小时, 待冷却至室温后,。
31、 用质量分数为30的 NaOH 碱溶液调节pH值至6.57.5, 得到所述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 0063 实施例4 0064 (1)甲基丙烯酸-6-二甲氨基己酯中间体和两性单体的制备同实施例1。 0065 (2)向150m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40mL去离子水、 24.10g甲基丙烯醇聚氧乙烯醚 (分子量为2400)和0.1191g过氧化氢搅拌溶解, 升温至60, 得到混合液; 将3.2401g丙烯酸 和0.2041g步骤(1)制备得到的两性单体溶解于10mL的去离子水中, 制得滴加液A; 将 0.0377g 抗坏血酸和0.1047g巯基乙酸溶解于15mL的去离子水中, 制得滴加液B; 然后。
32、在恒 温油浴 60和搅拌的条件下开始在混合液中滴加A和B, 其中滴加液A、 B的滴加时间分别为 3小时和3.5小时, 滴加完全之后再保温反应1小时, 待冷却至室温后, 用质量分数为30的 NaOH 碱溶液调节pH值至6.57.5, 得到所述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 0066 实施例5 0067 (1)甲基丙烯酸-6-二甲氨基己酯中间体和两性单体的制备同实施例1。 0068 (2)向150m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35mL去离子水、 24.32g甲基丙烯醇聚氧乙烯醚 (分子量为2400)和0.1221g过氧化氢搅拌溶解, 升温至70, 得到混合液; 将3.2470g丙烯酸 说明书 5/8 页 9 C。
33、N 111848880 A 9 和1.3347g步骤(1)制备得到的两性单体溶解于10mL的去离子水中制得滴加液A; 将0.0405g 抗坏血酸和0.1127g巯基乙酸溶解于15mL的去离子水中制得滴加液B; 然后在恒温油浴70 和搅拌的条件下开始在混合液中滴加A和B, 其中滴加液A、 B的滴加时间分别为3小时和 3.5 小时, 滴加完全之后再保温反应1小时, 待冷却至室温后, 用质量分数为30的NaOH 碱溶液 调节pH值至6.57.5, 得到所述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 0069 实施例6 0070 (1)甲基丙烯酸-6-二甲氨基己酯中间体和两性单体的制备同实施例1。 0071 (2)向1。
34、50m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35mL去离子水、 24.17g丙烯醇聚氧乙烯醚(分子 量为2400)和0.1175g过氧化氢搅拌溶解, 升温至60, 得到混合液; 将2.8867g丙烯酸和 0.1355g步骤(1)制备得到的两性单体溶解于10mL的去离子水中制得滴加液A; 将0.0504g 抗坏血酸和0.0970g巯基乙酸溶解于15mL的去离子水中制得滴加液B; 然后在恒温油浴60 和搅拌的条件下开始在混合液中滴加A和B, 其中滴加液A、 B的滴加时间分别为3小时和 3.5 小时, 滴加完全之后再保温反应1小时, 待冷却至室温后, 用质量分数为30的NaOH 碱溶液 调节pH值至6.57.5, 得。
35、到所述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 0072 实施例7 0073 (1)甲基丙烯酸-6-二甲氨基己酯中间体和两性单体的制备同实施例1。 0074 (2)向150m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35mL去离子水、 24.27g丙烯醇聚氧乙烯醚(分子 量为2400)和0.2008g过氧化氢搅拌溶解, 升温至70, 得到混合液; 将3.6207g丙烯酸和 0.0678g步骤(1)制备得到的两性单体溶解于10mL的去离子水中制得滴加液A; 将0.0617g 抗坏血酸和0.0840g巯基乙酸溶解于15mL的去离子水中制得滴加液B; 然后在恒温油浴70 和搅拌的条件下开始在混合液中滴加A和B, 其中滴加液A、 B的滴加。
36、时间分别为3小时和 3.5 小时, 滴加完全之后再保温反应1小时, 待冷却至室温后, 用质量分数为30的NaOH 碱溶液 调节pH值至6.57.5, 得到所述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 0075 实施例8 0076 (1)甲基丙烯酸-6-二甲氨基己酯中间体和两性单体的制备同实施例1。 0077 (2)向150m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35mL去离子水、 24.15g丙烯醇聚氧乙烯醚(分子 量为2400)和0.2342g过氧化氢搅拌溶解, 升温至65, 得到混合液; 将3.2456g丙烯酸和 0.6703g步骤(1)制备得到的两性单体溶解于10mL的去离子水中制得滴加液A; 将0.0345g 抗坏血酸。
37、和0.1037g巯基乙酸溶解于15mL的去离子水中制得滴加液B; 然后在恒温油浴65 和搅拌的条件下开始在混合液中滴加A和B, 其中滴加液A、 B的滴加时间分别为3小时和 3.5 小时, 滴加完全之后再保温反应1小时, 待冷却至室温后, 用质量分数为30的NaOH 碱溶液 调节pH值至6.57.5, 得到所述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 0078 实施例9 0079 (1)甲基丙烯酸-6-二甲氨基己酯中间体和两性单体的制备同实施例1。 0080 (2)向150m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35mL去离子水、 24.07g丙烯醇聚氧乙烯醚(分子 量为2400)和0.2178g过氧化氢搅拌溶解, 升温至70,。
38、 得到混合液; 将3.2395g丙烯酸和 1.3407g步骤(1)制备得到的两性单体溶解于10mL的去离子水中制得滴加液A; 将0.0402g 抗坏血酸和0.1105g巯基乙酸溶解于15mL的去离子水中制得滴加液B; 然后在恒温油浴70 和搅拌的条件下开始在混合液中滴加A和B, 其中滴加液A、 B的滴加时间分别为3小时和 3.5 说明书 6/8 页 10 CN 111848880 A 10 小时, 滴加完全之后再保温反应1小时, 待冷却至室温后, 用质量分数为30的NaOH 碱溶液 调节pH值至6.57.5, 得到所述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 0081 对比例1 0082 (1)甲基丙烯酸-6。
39、-二甲氨基己酯中间体和两性单体的制备同实施例1。 0083 (2)向反应烧瓶中加入35mL去离子水, 24.12g(0.0101mol)甲基丙烯醇聚氧乙烯醚 (分子量为2400)和0.1232g过氧化氢搅拌溶解, 升温至60, 得到混合液; 将3.2843g (0.0456mol) 丙烯酸溶解于10mL的去离子水中, 制得滴加液A; 将0.0343g抗坏血酸和 0.1248g巯基乙酸溶解于15mL的去离子水中制得滴加液B; 然后在60恒温油浴和搅拌的条 件下开始在混合液中滴加A和B, 其中滴加液A、 B的滴加时间分别为3小时和3.5小时, 滴加完 全之后再保温反应1小时, 待冷却至室温后, 用。
40、质量分数为30的NaOH碱溶液调节pH值至 6.57.5, 得到阴离子型聚羧酸减水剂。 0084 将上述实施例19中制备得到的抗泥型两性聚羧酸减水剂以及对比例1获得的阴 离子型聚羧酸减水剂掺入混凝土中, 按照GB/T8077-2000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测定水泥(泥量为1、 水灰比(W/C)为0.29、 减水剂的折固掺量为0.2)初始和60min时的 净浆流动度,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085 表1水泥净浆流动度测试结果(含泥量1) 0086 0087 由表1数据可知, 在水灰比0.29、 减水剂折固掺量为0.2、 含泥量为1时, 掺入两 性聚羧酸减水剂的水泥的初始和60min的流动度均优于掺入阴离子聚羧酸减水剂的水泥, 即表现出了良好的抗泥性能。 0088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 限制, 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 修饰、 替代、 组合、 简化, 说明书 7/8 页 11 CN 111848880 A 11 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 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8/8 页 12 CN 111848880 A 12 。
- 内容关键字: 抗泥型 两性 羧酸 水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便于组装的铝单板及其成型加工装置.pdf
水藻打捞装置.pdf
无缝针织内衣机针盘弹性让位式导纱装置.pdf
自动化的农作物运输储存设备.pdf
应用于电缆井的边缘物联代理装置.pdf
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pdf
双层折叠式无线充电设备.pdf
撬装式压裂液混合装置.pdf
适应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支座.pdf
墙面打磨设备.pdf
适用于网条拉伸试验的夹具工装.pdf
污水处理过滤装置.pdf
干式变压器拉板.pdf
工业密集区空气粉尘检测装置.pdf
物料上下转运夹持机械手.pdf
具有收集结构的地质取样器.pdf
机车装配自动化车.pdf
燃气阀流量控制安全结构.pdf
可正反转的风扇灯.pdf
有效保护石墨鳞片特性的球磨系统.pdf
反渗透膜气密性检测装置.pdf
方便更换的除尘滤芯.pdf
棋类设备.pdf
秦皮甲素在提高水曲柳抗旱能力中的应用.pdf
针对Ceph文件的读取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pdf
分布式电表采集系统及采集方法.pdf
用于幼教的智慧教学管理系统及方法.pdf
具有硬质镀层的活塞环及其制备方法.pdf
对准标记及图形对准方法.pdf
输出功率的调整方法及美容仪、存储介质、电子设备.pdf
冷氢化生产系统装置及生产工艺.pdf
基于PLC和图像识别的电子围栏安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pdf
组合双排桩联合竖向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pdf
一种X形T型连接件及其制作工艺.pdf
钢丝绳松绳检测装置.pdf
用于车辆横移的滚轮式输送装置.pdf
并行式车辆搬运机器人及停车设备.pdf
用于汽车的背门铰链及其装配方法.pdf
新型海上风电消减钢管桩噪音的钢围堰装置.pdf
用于海上风机基础打桩噪音消减装置.pdf
一种地暖地板.pdf
高速公路预制小箱梁工装法流水化作业施工.pdf
机柜联动门锁.pdf
主动式和被动式及主动式被动式结合的汽车逃生控制装置.pdf
一种基坑腰梁拆除的施工方法.pdf
箱型钢管柱与剪力墙端柱之间的连接方法及连接结构.pdf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基础环.pdf
一种发光的帐篷.pdf
双向防爆地漏.pdf
基于斯特林发动机的游梁式抽油机动力装置.pdf
液压振动锤.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