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滑动装置.pdf
《座椅滑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座椅滑动装置.pdf(23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80019441.7 (22)申请日 2019.04.24 (30)优先权数据 2018-087270 2018.04.27 JP 2019-077064 2019.04.15 JP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20.09.15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9/017526 2019.04.24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9/208667 JA 2019.10.31 (71)申请人 三之星机带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国兵。
2、库县 申请人 丰田车体精工株式会社 (72)发明人 本崎昭彦大崎侑中村素久 白木晋小笠原贵行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 11219 代理人 王兆阳苏卉 (51)Int.Cl. B60N 2/07(2006.01) (54)发明名称 座椅滑动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座椅滑动装置, 具有: 下导轨, 固 定在地板上, 并向一个方向延伸; 上导轨, 与座椅 连结, 并能够沿着上述下导轨移动; 驱动带轮, 与 驱动源连接, 并安装于上述座椅或上述上导轨; 有端带, 以一个面与上述驱动带轮接触的方式卷 挂于上述驱动带轮, 且两端固定于上述地板或上 述下导轨; 及第一。
3、按压构件和第二按压构件, 安 装于上述座椅或上述上导轨的比上述驱动带轮 靠地板侧的位置, 并分别与上述有端带的另一个 面接触, 上述第一按压构件、 上述驱动带轮及上 述第二按压构件沿着上述一个方向依次配置。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2页 附图8页 CN 111867881 A 2020.10.30 CN 111867881 A 1.一种座椅滑动装置, 具有: 下导轨, 固定在地板上, 并向一个方向延伸; 上导轨, 与座椅连结, 并能够沿着所述下导轨移动; 驱动带轮, 与驱动源连接, 并安装于所述座椅或所述上导轨; 有端带, 以一个面与所述驱动带轮接触的方式卷挂于所述驱动带轮, 且两端固定于所 。
4、述地板或所述下导轨; 及 第一按压构件和第二按压构件, 安装于所述座椅或所述上导轨的比所述驱动带轮靠地 板侧的位置, 并分别与所述有端带的另一个面接触, 所述第一按压构件、 所述驱动带轮及所述第二按压构件沿着所述一个方向依次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 其中, 所述驱动源的整体收纳于所述座椅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 其中, 所述驱动源是马达, 通过所述马达的旋转方向的切换, 切换所述座椅的所述一个方向 的滑动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 其中, 所述驱动带轮收纳于所述座椅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
5、 其中, 所述第一按压构件及第二按压构件收纳于所述上导轨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 其中, 所述第一按压构件及第二按压构件是追随于所述有端带的运动而进行从动旋转的惰 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 其中, 所述有端带的整体收纳于由所述座椅、 所述上导轨及所述下导轨围起的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 其中, 所述有端带的带主体由橡胶组成物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 其中, 在所述驱动带轮的周面形成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齿槽, 所述有端带是在与所述驱动带轮接触的面形成有与所述齿槽对应的多个齿部。
6、的带齿 传送带。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 其中, 所述有端带的宽度为所述驱动带轮的宽度的80以上且99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 其中, 所述有端带向所述驱动带轮的卷挂角度为90度以上且240度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 其中, 所述座椅滑动装置具备对所述座椅的滑动移动进行限制的锁定机构。 13.一种座椅滑动装置, 具有: 下导轨, 固定在地板上, 并向一个方向延伸; 上导轨, 与座椅连结, 并能够沿着所述下导轨移动; 驱动带轮, 与驱动源连接, 并安装于所述地板或所述下导轨; 权利要求书 1/2 。
7、页 2 CN 111867881 A 2 有端带, 以一个面与所述驱动带轮接触的方式卷挂于所述驱动带轮, 且两端固定于所 述座椅或所述上导轨; 及 第一按压构件和第二按压构件, 安装于所述地板或所述下导轨的比所述驱动带轮靠座 椅侧的位置, 并分别与所述有端带的另一个面接触, 所述第一按压构件、 所述驱动带轮及所述第二按压构件沿着所述一个方向依次配置。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1867881 A 3 座椅滑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座椅滑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座椅滑动装置是用于使汽车的座椅相对于地板在车的前后方向上滑动移动的装 置。 通常, 具备固定于地板的下导。
8、轨和与座椅连结的上导轨, 并利用具备马达等的驱动机构 使上导轨相对于下导轨滑动移动, 由此使座椅相对于地板滑动。 此外, 在汽车的小型货车等 3列座椅车中, 通常中央的第2列座椅的滑动移动比驾驶座位、 副驾驶座位、 第3列座椅的座 椅的移动距离长。 0003 作为以往的座椅滑动装置, 通常使用螺纹机构、 齿条和小齿轮等机械要素作为用 于使上导轨运动的驱动机构。 例如, 在专利文献1的一个例子中, 在固定侧的下导轨安装有 具有内螺纹部的固定构件, 在可动侧的上导轨安装有具有外螺纹部的杆。 若利用马达使杆 旋转, 则通过外螺纹部和内螺纹部的作用, 使上导轨相对于下导轨移动。 在其他例子中, 在 可。
9、动侧的上导轨安装有齿条齿轮, 在固定侧的下导轨安装有小齿轮。 通过利用马达使小齿 轮旋转, 从而设置有齿条齿轮的上导轨相对于下导轨移动。 0004 专利文献2公开有使用了带的座椅滑动装置的驱动机构。 在座椅的下方设置有一 对带轮, 在上述带轮卷挂有带。 座椅与该带连结。 若利用马达驱动带轮, 则伴随着该带的行 进, 座椅相对于地板在车的前后方向上滑动移动。 0005 专利文献3公开有使用了线材的驱动机构。 在可动侧的座椅及上导轨安装有卷绕 了线材的绞盘。 在绞盘的表面形成有用于缠绕线材的螺旋状的槽。 另一方面, 在地板与下导 轨一起固定有线材用导轨。 线材沿着绞盘的表面的螺旋槽遍及绞盘的长边方。
10、向卷绕有多 圈。 另外, 线材的两端固定于线材用导轨的长边方向的两端。 若利用马达使绞盘旋转, 则一 端侧的线材部分卷挂于绞盘, 另一方面, 另一端侧的线材部分从绞盘拉出。 由此, 与绞盘一 体化的上导轨相对于下导轨滑动移动。 0006 现有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8 专利文献1: 日本实开昭55-11391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2: 日本实开平4-79731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17-1142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2 在利用了螺纹件、 齿轮等机械要素的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 在使座椅滑动时, 金属 构件彼此啮合, 由此发。
11、出声音。 另外, 大量使用金属部件, 因此装置整体的重量大, 车身重量 也大。 另外, 螺纹机构的杆、 齿条和小齿轮的齿条齿轮需要与座椅移动的距离对应的长度, 因此若座椅的移动距离变长, 则存在座椅滑动装置大型化这样的问题。 说明书 1/12 页 4 CN 111867881 A 4 0013 在专利文献2中, 需要将用于驱动带的带轮、 马达等设置于座椅的下方。 因此, 存在 乘坐者的脚下空间狭窄这样的问题。 0014 专利文献3为了座椅的滑动移动而利用线材, 与座椅滑动移动的距离对应的长度 的线材遍及绞盘的轴向缠绕有多圈。 因此, 座椅的移动距离越长, 则需要绞盘的缠绕面积越 大, 从而绞盘。
12、大型化。 另外, 通过在绞盘缠绕多圈线材, 从而线材伴随着绞盘的旋转而弯曲 疲劳。 换句话说, 耐久性方面也存在问题。 0015 另外, 绞盘的表面的螺旋槽不与绞盘的旋转轴正交, 并相对于周向斜向倾斜, 因此 恐怕线材不会准确地嵌入绞盘的槽。 另外, 即便在准确地嵌入的情况下, 也存在线材卷绕于 绞盘时的发出的声音大、 线材及绞盘容易损伤这样的问题。 001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利用了带的简单的结构并且可紧凑地收纳于座椅内、 导轨内的座椅滑动装置。 0017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8 本发明的座椅滑动装置具有: 下导轨, 固定在地板上, 并向一个方向延伸; 上导轨, 与座椅连结,。
13、 并能够沿着上述下导轨移动; 驱动带轮, 与驱动源连接, 并安装于上述座椅或 上述上导轨; 有端带, 以一个面与上述驱动带轮接触的方式卷挂于上述驱动带轮, 且两端固 定于上述地板或上述下导轨; 及第一按压构件和第二按压构件, 安装于上述座椅或上述上 导轨的比上述驱动带轮靠地板侧的位置, 并分别与上述有端带的另一个面接触, 上述第一 按压构件、 上述驱动带轮及上述第二按压构件沿着上述一个方向依次配置。 0019 卷挂于驱动带轮的有端带的两端固定于地板或下导轨, 因此若通过驱动源使驱动 带轮旋转, 则安装有驱动带轮的座椅及上导轨相对于下导轨一体地移动。 另外, 有端带的驱 动带轮两侧部分分别接触第。
14、一按压构件及第二按压构件, 因此将带相对于驱动带轮的卷挂 角度确保为恒定以上。 0020 本发明的座椅滑动装置主要使用带和带轮, 与大量使用机械部件的现有结构相 比, 能够轻型化。 也难以产生由于金属构件的接触而发出的声音等。 另外, 在座椅的移动距 离长的情况下也仅加长带即可, 能够实现小型化。 与使用线材的情况不同, 带没有多圈卷挂 于驱动带轮, 因此即便带变长也不会使驱动带轮大型化。 另外, 也不会产生弯曲疲劳大的问 题。 0021 座椅滑动装置的驱动机构中的在尺寸方面占较大部分的驱动带轮和按压构件安 装于座椅或上导轨。 因此, 能够将驱动带轮和按压构件收纳于座椅内或上导轨内。 因此, 。
15、包 括脚下空间在内的乘坐者的落座空间没有被压缩。 0022 本发明的座椅滑动装置优选上述驱动源的整体收纳于上述座椅内。 0023 根据上述结构, 不会由于驱动源而使包括乘坐者的脚下空间在内的乘坐者的落座 空间变狭窄。 另外, 驱动源工作时产生的声音被座椅隔断而静音性提高。 另外, 座椅内比座 椅外异物少, 因此难以引起在驱动源中侵入异物的情况。 0024 本发明的座椅滑动装置也可以是, 上述驱动源是马达, 通过上述马达的旋转方向 的切换, 切换上述座椅的一个方向的滑动移动。 0025 本发明的座椅滑动装置优选上述驱动带轮收纳于上述座椅内。 0026 根据上述结构, 不会由于驱动带轮而使包括乘坐。
16、者的脚下空间在内的乘坐者的落 座空间变狭窄。 另外, 驱动带轮旋转时产生的声音被座椅隔断而使静音性提高。 另外, 座椅 说明书 2/12 页 5 CN 111867881 A 5 内比座椅外异物少, 因此难以引起在驱动带轮与有端带之间卷入异物的情况。 0027 本发明的座椅滑动装置优选上述第一按压构件及第二按压构件收纳于上述上导 轨内。 0028 根据上述结构, 不会由于按压构件而使包括乘坐者的脚下空间在内的乘坐者的落 座空间变狭窄。 另外, 按压构件与带的接触声被上导轨隔断而静音性提高。 另外, 上导轨内 比上导轨外异物少, 因此难以引起在按压构件与有端带之间卷入异物的情况。 0029 本发。
17、明的座椅滑动装置优选上述第一按压构件及第二按压构件是追随于带的运 动而进行从动旋转的惰轮。 0030 根据上述结构, 有端带与按压构件的阻力变小, 座椅的滑动移动变顺畅。 另外, 可 抑制带的磨损。 0031 本发明的座椅滑动装置优选上述有端带的整体收纳于由上述座椅、 上述上导轨及 上述下导轨围起的空间。 0032 根据上述结构, 不会由于有端带而使包括乘坐者的脚下空间在内的乘坐者的落座 空间变狭窄。 另外, 若有端带的一部分没有收纳于由座椅、 上导轨及下导轨围起的空间, 换 句话说若有端带存在不在座椅内、 不在上导轨内且不在下导轨内的部分, 则恐怕在有端带 附着异物而导致异物侵入由座椅、 上。
18、导轨及下导轨围起的空间。 但是, 由于有端带整体收纳 于由座椅及上导轨及下导轨围起的空间, 所以难以产生异物侵入由座椅、 上导轨及下导轨 围起的空间的情况。 0033 本发明的座椅滑动装置优选上述有端带的带主体由橡胶组成物构成。 0034 根据上述结构, 能够抑制有端带与驱动带轮、 按压构件等其他构成构件接触时发 出的声音, 静音性提高。 0035 本发明的座椅滑动装置优选在上述驱动带轮的周面形成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齿 槽, 上述有端带是在与上述驱动带轮接触的面形成有与上述齿槽对应的多个齿部的带齿传 送带。 0036 根据上述结构, 由于有端带的齿部与驱动带轮的齿槽啮合, 所以能够不产生打滑 地。
19、将动力以较高的动力传递效率从驱动带轮向有端带传递, 能够顺利地进行座椅的滑动移 动。 0037 本发明的座椅滑动装置优选上述有端带的宽度为上述驱动带轮的宽度的80以 上且99以下。 0038 根据上述结构, 通过使有端带的宽度在不超过驱动带轮的宽度的范围内尽可能 大, 从而从驱动带轮向有端带的传递动力变大, 可顺利地进行座椅的滑动移动。 0039 本发明的座椅滑动装置优选上述有端带向上述驱动带轮的卷挂角度为90度以上 且240度以下。 0040 谋求提高从驱动带轮向有端带的传递动力及由于有端带行进时驱动带轮与有端 带的啮合而发出的声音变小、 提高驱动带轮及有端带的耐久性。 更详细而言, 从增大。
20、有端带 与驱动带轮接触的接触面积、 增大从驱动带轮向有端带的传递动力这样的观点出发, 卷挂 角度越大越好, 优选为90度以上。 另外, 从抑制有端带与驱动带轮接触或分离时发出的声 音、 提高静音性及耐久性这样的观点出发, 卷挂角度越小越好, 优选为240度以下。 0041 本发明的座椅滑动装置优选具备对上述座椅的滑动移动进行限制的锁定机构。 说明书 3/12 页 6 CN 111867881 A 6 0042 本发明的座椅滑动装置具有: 下导轨, 固定在地板上, 并向一个方向延伸; 上导轨, 与座椅连结, 并能够沿着上述下导轨移动; 驱动带轮, 与驱动源连接, 并安装于上述地板或 上述下导轨;。
21、 有端带, 以一个面与上述驱动带轮接触的方式卷挂于上述驱动带轮, 且两端固 定于上述座椅或上述上导轨; 及第一按压构件和第二按压构件, 安装于上述地板或上述下 导轨的比上述驱动带轮靠座椅侧的位置, 并分别与上述有端带的另一个面接触, 上述第一 按压构件、 上述驱动带轮及上述第二按压构件沿着上述一个方向依次配置。 0043 驱动带轮安装于地板或下导轨, 因此若通过驱动源使驱动带轮旋转, 则固定有有 端带的两端的座椅及上导轨相对于下导轨一体地移动。 另外, 有端带的驱动带轮两侧部分 分别接触第一按压构件及第二按压构件, 因此将带相对于驱动带轮的卷挂角度确保为恒定 以上。 0044 起到与以下情况相。
22、同的效果: 第一按压构件及第二按压构件在比驱动带轮靠地板 侧的位置, 均安装于座椅或上导轨, 第一按压构件、 驱动带轮及第二按压构件沿着上述一个 方向依次配置。 0045 发明效果 0046 如以上那样, 在本申请的发明中, 能够获得一种利用了带的简单的结构并且能够 紧凑地收纳于座椅内、 导轨内的座椅滑动装置。 附图说明 0047 图1是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车辆的俯视图。 0048 图2是表示座椅及座椅滑动装置的图, 图2的(a)是图2的(b)的A-A剖视图, 图2的 (b)是右视图, 图2的(c)是表示图2的(b)的座椅滑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 0049 图3是表示与有端带啮合的驱。
23、动带轮的图。 0050 图4是座椅滑动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4的(a)示出座椅的中央位置, 图4的(b)示出 座椅的后方位置, 图4的(c)示出座椅的前方位置。 0051 图5是与驱动带轮的卷挂角度相关的其他例示。 0052 图6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与图4对应的动作说明图。 0053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图, 图7的(a)是图2的(b)的B-B剖视图的 局部放大图, 图7的(b)是图7的(a)的C-C剖视图。 0054 图8是表示变形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图, 图8的(a)是图2的(b)的B-B剖视图的局部 放大图, 图8的(b)是图8的(a)的D-D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
24、式 0055 以下,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2进行说明。 0056 (座椅滑动装置2) 0057 如图1所示,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2在使汽车的小型货车的3列座椅车1的第 2列座椅5相对于地板3在车1的前后方向上电动地滑动移动的座椅滑动装置中应用。 0058 以下, 以使座椅5在车的前后方向上滑动移动的情况作为具体例进行说明。 但是, 座椅滑动装置的座椅的移动方向不局限于车的前后方向。 使座椅滑动装置的座椅滑动移动 的方向也可以是任意的一个方向。 另外, 座椅滑动装置不局限于设置于车。 也可以设置于除 说明书 4/12 页 7 CN 111867881 A 7 车以外的地板。 0。
25、059 如图2的(a)(c)所示, 座椅滑动装置2具有: 左右一对下导轨4, 固定在地板3上; 左右一对上导轨6, 与座椅5连结, 并能够沿着下导轨4滑动; 驱动带轮9, 可自由旋转地安装 于座椅5; 惰轮13, 可自由旋转地安装于上导轨6; 及有端带12, 卷挂于驱动带轮9及惰轮13, 且其两端121固定于下导轨4。 此外, 座椅5具有靠背51和座部52。 在座椅5的座部52的内部存 在空洞523。 人(以下称为乘坐者)就座为使车1的前方成为前面。 0060 (下导轨4) 0061 如图2的(a)(c)所示, 各下导轨4具有下导轨底部41、 在车1的前后方向上相向的 两个下导轨端部42、 在。
26、车1的左右方向上相向的两个下导轨侧部43。 如图2的(a)所示, 车1的 左右方向上相向的两个下导轨侧部43的上端部431朝向导轨内侧弯曲, 该上端部431的前端 432朝向下方。 下导轨端部42的最上方的位置的高度与下导轨侧部43的上端部431的最上方 的位置的高度一致。 如图1所示, 以使下导轨4的长边方向与车1的前后方向一致的方式利用 螺栓将下导轨4固定在地板3上。 由此, 下导轨4和地板3成为一体。 左右一对下导轨4分别各 一个固定于车1的地板3的左右的两端部31, 这两个下导轨4平行地排列。 下导轨4例如由金 属形成。 0062 (上导轨6) 0063 如图2的(a)(c)所示, 各。
27、上导轨6具有: 在车1的前后方向上相向的两个上导轨端 部61; 在车1的左右方向上相向的两个上导轨侧部62; 分别从在车1的前后方向上相向的两 个上导轨端部61及在车1的左右方向上相向的两个上导轨侧部62向上导轨6的外侧延伸的 四个上部63。 如图2的(a)所示, 车1的左右方向上相向的两个上导轨侧部62的下端部621分 别朝向上导轨6的外侧弯曲, 该下端部621的前端622分别朝向上方。 该弯曲的上导轨6的下 端部621与相同地弯曲的下导轨4的上端部431嵌合。 以使上导轨6的长边方向与车1的前后 方向一致的方式将上导轨6固定于座椅5的座部52。 一对上导轨6分别各一个固定于座部52 的座椅。
28、底部521的左右的两端部522, 这两个上导轨6平行地排列。 此外, 如图2的(a)所示, 通 过利用螺栓将上导轨6的四个上部63和座椅底部521固定, 从而将一对上导轨6固定于座椅5 的座部52。 根据以上内容, 上导轨6和座椅5成为一体。 0064 如图2的(a)所示, 上导轨6能够沿着下导轨4经由滚珠7而滑动。 此外, 也可以在下 导轨4和上导轨6之间配置轴承。 也可以不在下导轨4与上导轨6之间配置轴承、 滚珠, 但通过 配置滚珠、 轴承, 使下导轨4与上导轨6之间的滑动变容易。 上导轨6例如由金属形成。 另外, 也可以具备防止异物从下导轨4与上导轨6的缝隙侵入的导轨罩。 0065 (锁。
29、定机构) 0066 如图2的(a)所示, 座椅滑动装置2具备锁定机构, 上述锁定机构能够限制上导轨6 相对于下导轨4在车1的前后方向上滑动移动, 换句话说能够使座椅5的位置相对于地板3相 对固定。 锁定机构具有爪构件8, 上述爪构件8可自由旋转地安装于处于车1的左侧的上导轨 6的在车1的左右方向上相向的两个上导轨侧部62中的右侧的下端部621的在车1的左右方 向上的中央的导轨外侧表面。 爪构件8的端部81插通于在处于车1的左侧的下导轨4的在车1 的左右方向上相向的两个下导轨侧部43中的右侧的下导轨侧部43形成的锁定孔, 由此上导 轨6无法相对于下导轨4在车1的前后方向上滑动移动, 座椅滑动装置。
30、2成为锁定状态。 锁定 孔遍及车1的前后方向以等间隔形成于多个下导轨4。 由此, 通过对使爪构件8的端部81插通 说明书 5/12 页 8 CN 111867881 A 8 的锁定孔进行变更, 能够变更座椅5相对于地板3的相对的固定位置。 0067 (驱动带轮9及马达10) 0068 如图2的(a)所示, 在驱动带轮9的旋转轴91直接连结有作为驱动源的马达10。 马达 10能够向顺时针方向及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若马达10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则驱动带轮9也向 顺时针方向旋转, 若马达1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则驱动带轮9也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此外, 在 以下的说明中, 如图2的(b)、 (c)所示, 将从。
31、车1的右方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作为 “顺时针方 向” , 将从车1的右方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作为 “逆时针方向” 。 0069 如图2的(a)(c)所示, 驱动带轮9经由马达10可自由旋转地安装于座椅5, 并收纳 于座椅5的座部52的空洞523内。 驱动带轮9在车1的前后方向上配置在座椅5的中央并且处 于车1的右侧的上导轨6的上方。 马达10经由托架11而固定于座椅5的座部52的座椅底部521 的右侧的端部522。 马达10收纳在座椅5的座部52的空洞523内比驱动带轮9靠座椅5的内侧 的位置。 此外, 驱动带轮9也可以经由降低马达10的旋转速度并进行提高扭矩的减速装置而 与马达10连接, 在这种。
32、情况下优选减速装置收纳于座椅5内。 0070 如图3所示, 驱动带轮9是带齿的带轮, 且在驱动带轮9的周面形成有沿周向排列的 多个齿槽92。 此外, 驱动带轮也可以是周面为平坦的面的平带轮, 也可以是刻印有沿着带轮 的周向延伸的多个V字状肋槽的多楔带轮。 驱动带轮9的周面也可以由金属形成, 也可以由 树脂或橡胶组成物形成。 0071 (有端带12) 0072 如图2的(b)、 (c)所示, 有端带12的两端121固定于下导轨4。 针对有端带12向下导 轨4的固定, 追加详细地进行说明。 有端带12的两端121的前端125分别与下导轨4的在车1的 前后方向上相向的两个下导轨端部42的中央接触。 。
33、如图2的(a)(c)所示, 有端带12卷挂于 驱动带轮9及两个惰轮13。 此外, 驱动带轮9的旋转轴91和两个惰轮13的旋转轴131全部平 行。 而且, 有端带12卷挂为与上述带轮的旋转轴91、 131正交。 如图2的(a)(c)所示, 在上导 轨6的前后方向上相向的上导轨端部61的下端621处于比有端带12的固定位置靠上侧的位 置, 在座部52的座椅底部521的右侧的端部522存在两个用于使有端带12穿过的开口(未图 示), 因此, 不会妨碍有端带12卷挂于驱动带轮9及两个惰轮13。 如图2的(a)(c)所示, 有端 带12整体收纳于由座椅5、 上导轨6及下导轨4围起的空间14。 0073 。
34、如图3所示, 有端带12是在下表面123形成有与形成于驱动带轮9的周面的齿槽92 对应的多个齿部124且上表面122是平坦的面的带齿传送带。 此外, 有端带不局限于带齿传 送带。 例如, 在驱动带轮是平带轮的情况下, 有端带也可以是平带, 在驱动带轮是多楔带轮 的情况下, 有端带也可以是多楔带。 另外, 有端带12的带宽为驱动带轮9的宽度的80 99。 0074 如图3所示, 有端带12的下表面123的齿部124与驱动带轮9的周面的齿槽92啮合。 如图2的(b)、 (c)及图3所示, 有端带12向驱动带轮9的卷挂角度为180度, 确保为恒定以上。 如图2的(b)、 (c)所示, 有端带12通过。
35、上表面122与两个惰轮13接触。 有端带12向两个惰轮13 的卷挂角度分别为90度。 0075 对于有端带12而言, 带主体由橡胶组成物构成, 并具有芯体。 也可以利用由布料构 成的罩布被覆上述的形成有齿部124的下表面123及作为平坦的面的上表面122的表面。 作 为芯体, 能够使用帆布、 芯线(绞线)。 作为芯线, 虽能够例示出聚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 说明书 6/12 页 9 CN 111867881 A 9 酯纤维、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等)、 聚酰胺纤维、 芳纶纤维、 玻璃纤维、 碳纤维、 金属纤维 等绞线, 但由于拉伸强度高、 伸长率小, 所以特别优选芳纶纤维、 玻璃纤维、 碳。
36、纤维、 金属纤 维的绞线。 0076 作为构成带主体的橡胶组成物的橡胶成分, 使用能够硫化或交联的橡胶。 具体而 言, 例如可举出二烯橡胶(天然橡胶、 异戊二烯橡胶、 丁二烯橡胶、 氯丁二烯橡胶、 苯乙烯丁 二烯橡胶、 丙烯腈丁二烯橡胶橡胶(丁腈橡胶)、 氢化丁腈橡胶等)、 乙烯- -烯烃弹性体、 氯 磺化聚乙烯橡胶、 烷基化氯磺化聚乙烯橡胶、 环氧氯丙烷橡胶、 丙烯酸类橡胶、 硅酮橡胶、 聚 氨酯橡胶、 氟橡胶等。 上述的橡胶成分能够单独使用或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能够适当地使用 这些中的天然橡胶和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的混合物、 氯丁二烯橡胶、 乙烯- -烯烃弹性体、 氢 化丁腈橡胶、 聚氨酯橡胶。
37、等。 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橡胶组成物配合硫化剂或交联剂、 共交联 剂、 硫化助剂、 硫化促进剂、 硫化延迟剂、 金属氧化物(氧化锌、 氧化镁、 氧化钙、 氧化钡、 氧化 铁、 氧化铜、 氧化钛、 氧化铝等)、 增强剂(炭黑、 含水二氧化硅等氧化硅等)、 短纤维、 填充剂 (粘土、 碳酸钙、 滑石、 云母等)、 软化剂(石蜡油、 环烷类油等油类等)、 加工剂或加工助剂(硬 脂酸、 硬脂酸金属盐、 蜡、 石蜡等)、 抗老化剂(防氧化剂、 抗热老化剂、 弯曲龟裂防止剂、 臭氧 劣化防止剂等)、 着色剂、 增粘剂、 增塑剂、 偶联剂(硅烷偶联剂等)、 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 热稳定剂等)、 阻燃剂、 抗静。
38、电剂等。 此外, 金属氧化物也可以作为交联剂而配合。 0077 作为有端带12, 优选使用带齿传送带。 该带齿传送带根据齿形、 齿距、 带宽而能够 传递的动力存在限制。 以下, 对优选的组合例进行说明。 0078 齿形能够使用JISB1856(2018)及ISO5294(1989)所规定的梯形齿形(MXL、 XXL、 XL、 L、 H、 XH、 XXH)、 JISB1857-1(2015)及ISO13050(2014)所规定的圆弧齿形(H、 P、 S、 R、 G)中的任 一个。 0079 在为梯形齿形的情况下, 齿形和齿距(在带长度方向上相邻的齿与齿的中心间的 距离)不可分地对应。 另一方面,。
39、 在为圆弧齿形的情况下, 能够选择相同的齿形且不同的齿 距, 因此, 组合齿形和齿距而确定出种类。 在齿形相同的情况下, 齿距越长则齿的大小(齿 高、 齿根宽度等)越大, 传动能力变大。 0080 齿距能够在例如210mm的范围内选择。 作为与此相当的梯形齿形, 可举出MXL(齿 距2.032mm)、 XXL(齿距3.175mm)、 XL(齿距5.08mm)、 L(齿距9.525mm)。 在为圆弧齿形的情况 下, 种类可举出H3M、 P3M、 S3M、 R3M(各自齿距3mm)、 H5M、 P5M、 S5M、 R5M(各自齿距5mm)、 H8M、 P8M、 S8M、 R8M、 G8M(各自齿距。
40、8mm)。 另外, 也可以为不是上述规格所规定的制造商自己的种 类(例如S2M: 齿距2mm, S4.5M: 齿距4.5mm等)。 0081 从提高传动能力及耐久性方面考虑, 齿的大小越大越优选。 另一方面, 从省空间的 方面考虑, 齿的大小越小越优选。 因此, 在为梯形齿形的情况下, 齿形优选为XXL、 XL、 L, 在为 圆弧齿形的情况下, 优选齿距为38mm(特别优选35mm)。 其中, 由于能够减少带与带轮间 的干涉, 提高耐久性、 静音性, 所以优选为S3M、 S5M、 S8M(特别是S5M)。 0082 带的宽度根据所需要的传动能力、 齿形及齿距适当地设定即可, 但例如为4 30m。
41、m, 优选为526mm(特别是624mm), 进一步优选为822mm(特别是1020mm)左右。 0083 (惰轮13) 0084 惰轮13追随于所卷挂的带的运动而进行从动旋转。 如图2的(a)(c)所示, 两个惰 轮13均在处于车1的右侧的上导轨6的在左右方向上相向的上导轨侧部62分别固定有旋转 说明书 7/12 页 10 CN 111867881 A 10 轴131的两端, 在上导轨6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平行地安装有驱动带轮9的旋转轴91和旋转 轴131。 两个惰轮13均配置于比驱动带轮9靠下方的位置。 另外, 两个惰轮13中的一个配置于 比驱动带轮9靠车1的前方, 另一个惰轮13配置于比驱。
42、动带轮9靠车1的后方。 两个惰轮13均 在处于车1的右侧的上导轨6的在前后方向上相向的上导轨端部61和在左右方向上相向的 上导轨侧部62所形成的空间亦即上导轨6内收纳。 0085 该两个惰轮13是按压构件的优选的形式的例子。 两个惰轮13中的一个配置于比驱 动带轮9靠车1的前方, 且相当于第一按压构件。 另一个惰轮13配置于比驱动带轮9靠车1的 后方, 且相当于第二按压构件。 另外, 也可以使配置于车1的后方的部分与第一按压构件相 当, 使配置于车1的前方的部分与第二按压构件相当。 0086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 座椅5及上导轨6、 驱动带轮9、 两个惰轮13成为一体。 此处, 地 板3和下导轨。
43、4成为一体, 上导轨6能够沿着下导轨4移动, 因此, 座椅5、 上导轨6、 驱动带轮9、 两个惰轮13成为一体, 能够相对于地板3及下导轨4在车1的前后方向上滑动移动。 0087 惰轮13是周面平坦的平带轮。 惰轮13的周面也可以由金属形成, 也可以由树脂或 橡胶组成物形成。 0088 此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马达10、 驱动带轮9、 两个惰轮13、 有端带12仅配置于车的 右侧, 但也可以在车的左侧也以相同的结构配置。 0089 (座椅滑动装置2的动作) 0090 接下来, 对基于座椅滑动装置2的座椅滑动动作进行说明。 若通过马达10使驱动带 轮9旋转, 则有端带12相对于驱动带轮9相对行。
44、进。 但是, 有端带12的两端121固定于下导轨 4, 带不运动, 因此在与驱动带轮9一体化的座椅5和上导轨6作用前后方向的推进力。 由此, 上导轨6沿着下导轨4移动, 座椅5在车1的前后方向上滑动移动。 0091 图4的(a)示出第2列座椅5正好处于中央位置的状态。 若从该状态, 利用马达10, 如 图4的(b)那样使驱动带轮9向顺时针方向的方向旋转, 则座椅5和上导轨6向后方移动。 另一 方面, 若使马达10向与图4的(b)相反方向旋转, 如图4的(c)那样使驱动带轮9向逆时针方向 的方向旋转, 则座椅5和上导轨6向前方(图中右方)移动。 通过切换马达10的旋转方向, 能够 切换座椅5的前。
45、后方向的滑动移动。 0092 (作用效果) 0093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2是主要使用了带和带轮的简单 的结构的座椅滑动装置。 与大量使用机械部件的现有结构相比,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 置2能够实现轻型化。 另外, 也难以产生由于金属构件的接触而发出的声音等。 另外, 在座椅 5的移动距离长的情况下, 也仅加长有端带12即可, 能够实现小型化。 与使用线材的情况不 同, 有端带12不会多圈卷挂于驱动带轮9, 因此, 即便有端带12变长也不会使驱动带轮9大型 化。 另外, 也不会产生弯曲疲劳大的问题。 0094 如图2的(a)(c)所示, 座椅滑动装置2的驱动机构中的在。
46、尺寸方面占较大的部分 的驱动带轮9、 马达10、 两个惰轮13、 有端带12收纳于座椅5内或上导轨6内。 因此, 包括脚下 空间在内的乘坐者的落座空间没有变狭窄。 0095 如图2的(a)(c)所示, 马达10的整体收纳于座椅5内, 因此马达10工作时产生的 声音被座椅5隔断而静音性提高。 另外, 座椅5内比座椅5外异物少, 因此难以引起异物侵入 马达10中的情况。 说明书 8/12 页 11 CN 111867881 A 11 0096 如图2的(a)(c)所示, 驱动带轮9收纳于座椅5内, 因此, 驱动带轮9旋转时产生的 声音被座椅5隔断而静音性提高。 另外, 座椅5内比座椅5外异物少, 。
47、因此难以引起在驱动带 轮9与有端带12之间卷入异物的情况。 0097 如图2的(a)(c)所示, 两个惰轮13收纳于上导轨6内, 因此惰轮13旋转时产生的 惰轮13与有端带12接触的接触声等被上导轨6隔断而静音性提高。 另外, 上导轨6内比上导 轨6外异物少, 因此难以引起在惰轮13与有端带12之间卷入有异物的情况。 0098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2而言, 惰轮13追随于有端带12的运动而追随旋 转, 因此有端带12与惰轮13的阻力变小, 座椅5的滑动移动顺畅。 另外, 也可抑制带的磨损。 0099 假设在驱动带轮和有端带是驱动带轮为平带轮、 有端带为平带这样的组合、 驱动 带轮是沿着。
48、带轮的周向刻印有多个V字状肋槽的多楔带轮、 有端带是多楔带这样的组合的 情况下, 利用摩擦从驱动带轮向有端带传递动力。 但是, 若利用摩擦从驱动带轮向有端带传 递动力, 则存在可产生打滑这样的问题。 0100 相对于以上内容, 如图3所示,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2而言, 驱动带轮9 是在其周面形成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齿槽92的带齿的带轮, 有端带12是在与驱动带轮9接 触的面形成有与齿槽92对应的多个齿部124的带齿传送带。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 置2而言, 有端带12的齿部124和驱动带轮9的齿槽92啮合, 能够不产生打滑而以较高的动力 传递效率从驱动带轮9向有端带12传递动力,。
49、 能够顺利地进行座椅5的滑动移动。 0101 如图2的(b)、 (c)及图3所示, 有端带12向驱动带轮9的卷挂角度为180度, 因此可抑 制有端带12和驱动带轮9接触或分离时发出的声音, 静音性及耐久性高。 0102 有端带12的带宽为驱动带轮9的宽度的8099, 这样, 通过使有端带12的宽度 在不超过驱动带轮9的宽度的范围内尽可能大, 从而从驱动带轮9向有端带12的传递动力变 大, 可顺利地进行座椅5的滑动移动。 0103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2由于有端带12的带主体由橡胶组成物构成, 因此, 可 抑制有端带12与驱动带轮9及两个惰轮13接触时发出的声音, 静音性高。 0104 如图。
50、2的(a)(c)所示,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2而言, 有端带12整体收 纳于由座椅5、 上导轨6及下导轨4围起的空间14。 若有端带12的一部分没有收纳于由座椅5、 上导轨6及下导轨4围起的空间14, 换句话说若有端带12存在不在座椅5内、 不在上导轨6内 且不在下导轨4内的部分, 则恐怕在有端带12附着异物而导致异物侵入由座椅5、 上导轨6及 下导轨4围起的空间14。 但是, 由于有端带12整体收纳于由座椅5及上导轨6及下导轨4围起 的空间14, 所以难以引起异物侵入由座椅5、 上导轨6及下导轨4围起的空间14的情况。 0105 对有端带12向下导轨4的固定进行说明。 例如, 如以下。
- 内容关键字: 座椅 滑动 装置
高精度的低重频窄脉冲延迟控制电路.pdf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pdf
微型扬声器音腔焊接装置.pdf
测试无人机避障功能的训练迷宫.pdf
半导体老化检测装置.pdf
车用尿素液的生产配比装置.pdf
管材转运稳定输送装置.pdf
灯光积木块.pdf
空压机滤芯.pdf
化工桶倒料机构.pdf
旋转式远端帽.pdf
细胞分类恒温箱.pdf
煤粉传输带用残余清洁机构.pdf
生物基可降解纤维面料生产用喂纱机构及针织大圆机.pdf
卷扬机调速机构.pdf
烧伤整形植皮辅助设备.pdf
快速充电电池组结构.pdf
高效率的废边吸附平台.pdf
变排量汽车空调压缩机后盖气动立式定心夹具.pdf
建筑保温板切割装置.pdf
高炉烟灰布袋除尘输灰系统.pdf
提高挤浆机的脱水装置.pdf
无人驾驶汽车辅助检修装置.pdf
类蛇毒肽的制备方法.pdf
中控系统探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
涤纶线抗拉强度检测方法.pdf
与印度南瓜侧枝数量相关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应用.pdf
LED显示装置.pdf
云台摄像机及控制系统.pdf
高含有机质渣土低碳固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基于图像视觉处理的基坑位移监测系统.pdf
一种用于无公害蔬菜种植的稳固型塑料大棚.pdf
一种肠衣成型机.pdf
自带吸管式环保杯子.pdf
一种自助按摩棒.pdf
一种鲍鱼清洗装置.pdf
一种腺胃食管分离器.pdf
多自由度颅骨外科手术磨削实验平台.pdf
自动切背骨机.pdf
一种蓝莓采摘装置.pdf
Β谷甾醇亚油酸酯的用途及杀螨剂.pdf
增强人体五脏机能的五行果蔬营养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中药过滤喂药器.pdf
一种麦麸酸面包焙烤工艺.pdf
一种预防和治疗妇女产后风的瑶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混揉桨和混揉机.pdf
一种多功能的园林剪.pdf
一种家居生活按摩床垫.pdf
一种雌雄果蝇分离器.pdf
一种肉制品加工工作台.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