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机用多路阀.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11170550 上传时间:2021-09-09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5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钻机用多路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钻机用多路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钻机用多路阀.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文档描述:

《钻机用多路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机用多路阀.pdf(1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626759.3 (22)申请日 2019.07.11 (71)申请人 宁波市博尔法液压有限公司 地址 315500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工 业园区综研路27号 (72)发明人 竺旭曙邬丹 (51)Int.Cl. F15B 13/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钻机用多路阀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机多路阀, 属于多路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解决了现有的多路阀主要 存在由单油泵供油, 采用常规的单向节流阀, 在 油路系统中存在流量小, 压力损。

2、失大的缺陷。 本 发明包括依次连接的进回油阀片、 马达控制阀 片、 进油阀片、 泵功能转换阀片、 行走及支撑控制 阀片、 起下钻功能转换阀片以及夹持器功能转换 阀片。 采用在多路阀上增设一进油阀片和泵功能 转换阀片, 形成了双油泵双回油开式循环液压系 统的多路阀, 当马达控制阀片处于中位时, 进回 油阀片的进口与主油泵连接, 进油阀片与副油泵 连接, 即可实现主油泵和副油泵油液合流, 实现 给进油缸的快速提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1页 CN 110345119 A 2019.10.18 CN 110345119 A 1.一种钻机用多路阀, 其特征是, 包括依次连接的进回油阀片、。

3、 马达控制阀片、 进油阀 片、 泵功能转换阀片、 行走及支撑控制阀片、 起下钻功能转换阀片以及夹持器功能转换阀 片; 进回油阀片包括进回油阀体, 进回油阀体内开设有第一进油通道 (1003) 、 第一回油通道 (1006) , 进回油阀体上设置有与第一进油通道 (1003) 连通的第一进油口 (1001) 以及与第一 回油通道 (1006) 连通的第一回油口 (1002) ; 进油阀片包括进油阀体 (1004) 以及设置于进油 阀体 (1004) 内的第六主油路通道, 第六主油路通道与泵功能转换阀片连通, 所述的泵功能 转换阀片包括泵功能转换阀体以及设置于泵功能转换阀体内的第二换向阀 (202。

4、) , 泵功能 转换阀体内设置有第七通道 (205) 、 第八通道 (206) 和第九通道 (208) , 泵功能转换阀体内还 设置有第二主油路通道 (204) , 第二换向阀 (202) 包括第二换向阀 (202) 杆, 第二换向阀 (202) 杆上依次设置有第五环槽 (2031) 、 第六环槽 (2032) 和第七环槽 (3094) , 第二主油路通 道 (204) 与所述第六环槽 (2032) 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机用多路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进油阀体 (1004) 的一 侧面设置有第十一油口 (702) 、 第十二油口 (703) 和第二进油口 (704) , 进。

5、油阀体 (1004) 的两 端分别安装有一第一节流阀 (711) , 第十一油口 (702) 和第十二油口 (703) 上分别安装有第 一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钻机用多路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进油阀体 (1004) 上的 第十一油口 (702) 和第十二油口 (703) 分别与流道之间形成异型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机多路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功能转换阀片与行走及 支撑控制阀片之间紧密设置有第一过渡阀 (700)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机用多路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控制阀片包括马达 控制阀体以及设置于马达控制阀体内的第一换向阀 (112) 。

6、, 马达控制阀体内设置有第一油 口 (109) 和第二油口 (110)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机用多路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走及支撑控制阀片包 括行走及支撑控制阀体以及设置于行走及支撑控制阀体内的第三换向阀 (308) , 行走及支 撑控制阀体上设置有第三油口 (302) 、 第四油口 (303)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机用多路阀, 其特征在于: 起下钻功能转换阀片包括起 下钻功能转换阀体以及设置于起下钻功能转换阀体内的第五换向阀 (512) , 起下钻功能转 换阀体上设置有第七油口 (509) 、 第八油口 (510) 。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机用多路阀。

7、,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夹持器功能转换阀片 包括夹持器功能转换阀体以及设置于夹持器功能转换阀体内的第六换向阀 (602) , 夹持器 功能转换阀体上设置有第九油口 (604) 、 第十油口 (609) 。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0345119 A 2 一种钻机用多路阀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多路阀, 特别涉及一种钻机用多路阀。 背景技术 0002 多路阀是钻机的液压系统中常用的液压元件, 各个工作联之间通过若干管路以及 液压元件进行连接, 钻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实现的动作多种多样, 如需要实现马达运转, 钻机 的行走, 给进油缸的运动和升降。 0003 现有的多路阀主要由单。

8、油泵供油, 采用常规的单向节流阀, 在油路系统中存在流 量小, 压力损失小的缺陷, 从而影响钻机的工作效率, 成本也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油泵双回油开式循环液压系统的钻机多路阀, 增 大了多路阀的流量, 减小了压力损失, 提高了钻机的工作效率。 0005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钻机用多路阀, 其特征 是, 包括依次连接的进回油阀片、 马达控制阀片、 进油阀片、 泵功能转换阀片、 行走及支撑控 制阀片、 起下钻功能转换阀片以及夹持器功能转换阀片; 进回油阀片包括进回油阀体, 进回油阀体内开设有第一进油通道、 第一回油通道, 进回。

9、 油阀体上设置有与第一进油通道连通的第一进油口以及与第一回油通道连通的第一回油 口; 进油阀片包括进油阀体以及设置于进油阀体内的第六主油路通道, 第六主油路通道与 泵功能转换阀片连通, 所述的泵功能转换阀片包括泵功能转换阀体以及设置于泵功能转换 阀体内的第二换向阀, 泵功能转换阀体内设置有第七通道、 第八通道和第九通道, 泵功能转 换阀体内还设置有第二主油路通道, 第二换向阀包括第二换向阀杆, 第二换向阀杆上依次 设置有第五环槽、 第六环槽和第七环槽, 第二主油路通道与所述第六环槽相对。 0006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采用在多路阀上增设一进油阀片和泵功能转换阀片, 形成了 双油泵双回油开式循环。

10、液压系统的多路阀, 当马达控制阀片处于中位时, 进回油阀片的进 口与主油泵连接, 进油阀片与副油泵连接, 即可实现主油泵和副油泵油液合流, 实现给进油 缸的快速提升。 0007 进一步, 所述的进油阀体的一侧面设置有第十一油口、 第十二油口和第二进油口, 进油阀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第一节流阀, 第十一油口和第十二油口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单 向阀。 0008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采用在进油阀体上配合设置第一节流阀和第一单向阀, 形成 合体式单向节流阀组件, 增大了流量, 减小了压力损失。 0009 进一步, 所述的进油阀体上的第十一油口和第十二油口分别与流道连接处形成异 型孔。 0010 通过上述技。

11、术方案, 采用将进油阀体上的油口截面设计成异型孔, 尽可能的增加 说明书 1/6 页 3 CN 110345119 A 3 了流道的横截面, 进一步的增大了流量, 提升马达功率的输入。 0011 进一步, 所述泵功能转换阀片与行走及支撑控制阀片之间紧密设置有第一过渡 阀。 001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采用第一过渡阀的设置, 可以将泵功能转换阀片与行走及支 撑控制阀片之间的连接管路集成到第一过渡阀内, 使多路阀的结构更加紧凑, 缩小多路阀 的占用空间。 0013 进一步, 马达控制阀片包括马达控制阀体以及设置于马达控制阀体内的第一换向 阀, 马达控制阀体内设置有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 0014 。

12、进一步, 所述行走及支撑控制阀片包括行走及支撑控制阀体以及设置于行走及支 撑控制阀体内的第三换向阀, 行走及支撑控制阀体上设置有第三油口、 第四油口。 0015 进一步, 起下钻功能转换阀片包括起下钻功能转换阀体以及设置于起下钻功能转 换阀体内的第五换向阀, 起下钻功能转换阀体上设置有第七油口、 第八油口。 0016 进一步, 所述的夹持器功能转换阀片包括夹持器功能转换阀体以及设置于夹持器 功能转换阀体内的第六换向阀, 夹持器功能转换阀体上设置有第九油口、 第十油口。 0017 综上所述,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在多路阀上增设一进油阀片和泵功能 转换阀片, 形成了双油泵双回油开式循环液。

13、压系统的多路阀, 当马达控制阀片处于中位时, 进回油阀片的进口与主油泵连接, 进油阀片与副油泵连接, 即可实现主油泵和副油泵油液 合流, 实现给进油缸的快速提升; 通过在进油阀体上配合设置第一节流阀和第二单向阀, 形成合体式单向节流阀组件, 增大了流量, 减小了压力损失; 通过将进油阀体上的油口与流道之间设计成异型孔, 尽可能的增加了流道的横截面, 进一步的增大了流量, 提升马达功率的输入。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进回油阀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马达控制阀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泵功能转换阀片的第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14、; 图5是本发明所述的泵功能转换阀片的第二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的行走及支撑控制阀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的进给油缸阀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所述的起下钻功能转换阀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所述的夹持器功能转换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A-A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所述的进油阀片的主视图; 图12是本发明所述的进油阀片的侧视图; 图13是图11中B-B剖面示意图; 图14是图11中C-C剖面示意图; 图15是是图12中D-D剖面示意图; 说明书 2/6 页 4 CN 110345119 A 4 图16是本发明所述进油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

15、17是本发明所述的第一过渡阀的侧视图; 图18是本发明所述的第一过渡阀主视图; 图19是本发明所述的第二过渡阀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 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钻机用多路阀, 包括依次连接的进回油阀片 1000、 马达控制阀片100、 进油阀片700、 泵功能转换阀片200、 第二过渡阀800、 行走及支撑控 制阀片300、 第三过渡阀900、 进给油缸阀片400、 起下钻功能转换阀片500和夹持器功能转换 阀片600。 0021 如图2所示, 进回油阀片1000包括进回油阀体1004, 进回。

16、油阀体1004内开设有相连 通的第一进油通道1003和第六主油路通道1005以及第一回油通道1006, 进回油阀体1004上 设置有第一进油口1001、 第一回油口1002、 第一测压口1007, 第一进油口1001与第一进油通 道1003的一端连通, 第一回油口1002与第一回油通道1006的一端连通, 第一测压口1007与 第一进油通道1003连通并用于检测第一进油口1001的液压油压力大小, 第一进油通道1003 的另一端以及第六主油路通道1005均与马达控制阀片100连通, 第六主油路通道1005上设 置有第二单向阀。 0022 如图3所示, 马达控制阀片100包括马达控制阀体111以。

17、及设置于马达控制阀体111 内的第二换向阀112, 马达控制阀体111内设置有第一油口109、 第二油口110、 第一通道101、 第二通道102、 第三通道103、 第四通道104、 第五通道105和第六通道106, 第二油口110作为 辅助工作油口与马达连接, 马达控制阀体111内还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三通道103和第四通道 104连通的第一主油路通道108, 第二换向阀112为三位六通阀, 包括第一阀杆107, 第一阀杆 107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环槽1074、 第二环槽1073、 第三环槽1072和第四环槽1071, 第一通道 101和第三通道103分别位于第一环槽1074的两侧, 第二通道1。

18、02相对第一环槽1074, 第四通 道104和第六通道106分别位于第四环槽1071的两侧, 第五通道105相对第四环槽1071。 0023 如图11-16所示, 进油阀片700设置于马达控制阀片100和泵功能转换阀片200之 间, 进油阀片700包括进油阀体701、 设置于进油阀体701内的第一流道708、 第二流道710和 第三流道707, 第三流道707均与第一流道708和第二流道710垂直联通, 进油阀体701并排固 定连接于马达控制阀体111和泵功能转换阀体201之间, 进油阀体701的一侧面设置有第十 一油口702、 第十二油口703和第二进油口704, 第十一油口702与第十二油。

19、口703作为工作油 口分别与回转油缸的两腔连通, 第十一油口702与第十二油口703均为异形孔, 第十一油口 702与第十二油口703靠近外端孔口截面均为圆柱形孔, 进油阀体701内还设置有分别与第 三流道707两端对应连通的第四流道706和第五流道709, 第四流道706和第五流道709的截 面为异型, 本实施例中为T形状, 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 可以使得第十一油口702和第十二油 口703在与第四流道706和第五流道709的连接处形成异型孔结构, 在工作过程中尽可能的 增加了流道的横截面, 进一步的增大了流量, 提升马达功率的输入; 第四流道706与第十一 油口702连通, 第五流道709。

20、与第十二油口703连通, 第一流道708与第二流道710分别与马达 说明书 3/6 页 5 CN 110345119 A 5 控制阀片100连通, 进油阀片700上还设置有第六主油路通道, 第六主油路通道两端分别与 马达控制阀体111上的第一主油路通道108和泵功能转换阀体201上的第二主油路通道204 连通, 进油阀体701上设置有第一节流阀711、 第二节流阀905和梭阀712, 第一节流阀711和 第二节流阀905分别设置于第一流道708和第二流道710上, 梭阀712设置于第三流道707上, 梭阀7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节流阀711和第二节流阀905连通连接, 通过将第一节流阀、 第二 。

21、节流阀和梭阀集成设置于进油阀体内, 降低了压力损失。 0024 如图4和图5, 所述的泵功能转换阀片200包括泵功能转换阀体201以及设置于泵功 能转换阀体201内的第二换向阀202, 泵功能转换阀体201设置有第二测压口207、 第七通道 205、 第八通道206和第九通道208, 第七通道205均与第八通道206和第九通道208连通, 泵功 能转换阀体201内还设置有一第二主油路通道204, 第二换向阀202为二位二通阀, 包括第二 阀杆203, 第二阀杆203上依次设置有第五环槽2031和第六环槽2032。 0025 如图6所示, 所述行走及支撑控制阀片300包括行走及支撑控制阀体301。

22、以及设置 于行走及支撑控制阀体301内的第三换向阀308, 行走及支撑控制阀体301上设置有第三油 口302、 第四油口303、 第十通道304、 第十一通道306和第十二通道305, 第三油口302和第四 油口303均作为工作油口且分别与行走及支撑油缸连接, 第三油口302设置于第十通道304 的一端, 第四油口303设置于第十二通道305的一端, 行走及支撑控制阀体301内还设置有第 三主油路通道, 第三换向阀308为二位六通阀, 包括第三阀杆309, 第三阀杆309上依次设置 有第七环槽3094、 第八环槽3093、 第九环槽3096、 第十环槽3092和第十一环槽3091, 第十通 道。

23、304的另一端与第七环槽3094相对, 第十二通道305的另一端与第十一环槽3091相对。 0026 如图7所示, 进给油缸阀片400包括进给阀体411以及设置于进给阀体411内的第四 换向阀412, 进给阀体411上设置有第五油口409、 第六油口410、 第十三通道401、 第十四通道 402、 第十五通道403、 第十六通道404、 第十七通道405和第十八通道406, 第五油口409和第 六油口410分别与进给油缸连接, 进给阀体411内还设置有一与所述第十五通道403和第十 六通道404连通的第四主油路通道408, 第四换向阀412为三位六通阀, 包括第四阀杆407, 第 四阀杆40。

24、7上依次设置有第十二环槽4074、 第十三环槽4073、 第十四环槽4072和第十五环槽 4071, 第十三通道401和第十五通道403分别位于第十二环槽4074的两侧, 第十四通道402相 对第十二环槽4074, 第十六通道404和第十八通道406分别位于所述第十五环槽4071的两 侧, 第十七通道405相对第十五环槽4071。 0027 如图8所示, 起下钻功能转换阀片500包括起下钻功能转换阀体511以及设置于起 下钻功能转换阀体511内的第五换向阀512, 起下钻功能转换阀体511上设置有第七油口 509、 第八油口510、 第十九通道501、 第二十通道502、 第二十一通道503、。

25、 第二十二通道504、 第二十三通道505和第二十四通道506, 第七油口509和第八油口510均作为工作油口且分别 与一起下钻功能转换油缸连接, 第七油口509设置于第二十通道502的一端, 第八油口510设 置于第二十三通道505的一端, 起下钻功能转换阀体511内还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二十一通道 503和第二十二通道504连通的第五主油路通道508, 第五换向阀512为三位六通阀, 包括第 五阀杆507, 第五阀杆507上依次设置有第十六环槽5074、 第十七环槽5073、 第十八环槽5072 和第十九环槽5071, 第十九通道501和第二十一通道503分别位于第十六环槽5074的两侧, 第。

26、二十通道502相对第十六环槽5074, 第二十二通道504和第二十四通道506分别位于所述 第十九环槽5071的两侧, 第二十三通道505相对第十九环槽5071。 说明书 4/6 页 6 CN 110345119 A 6 0028 如图9和图10所示, 所述的夹持器功能转换阀片600包括夹持器功能转换阀体601 以及设置于夹持器功能转换阀体601内的第六换向阀602, 夹持器功能转换阀体601上设置 有第九油口604、 第十油口609、 第二回油口610以及第二十七通道605、 第二十五通道606、 第 二十六通道608和第二回油通道, 第九油口604和第十油口609作为工作油口分别与液压卡 。

27、盘连接, 第六换向阀602为二位三通阀, 包括第六阀杆603, 第六阀杆603上依次设置有第二 十五环槽6031和第二十六环槽6032, 第二十六通道608与第二十一环槽相对, 第二十七通道 605和第二十五通道606分别位于第二十五环槽6031两侧。 0029 如图17和图18所示, 泵功能转换阀片200与行走及支撑控制阀片300之间紧密连接 有第二过渡阀800, 第二过渡阀800包括第二过渡阀体801以及设置于第二过渡阀体801上且 相互串联的第二单向阀、 减压阀806以及与所述减压阀806并联的第一单向阀807, 第二单向 阀和第一单向阀807的流通方向相反, 第二过渡阀体801上设置有。

28、第七主油路通道802、 第七 流道803和第八流道804, 第七主油路通道802的两端分别与泵功能转换阀体201上的第二主 油路通道204和行走及支撑控制阀体301上的第三主油路通道连通。 0030 如图19所示, 行走及支撑控制阀片300与进给油缸阀片400之间紧密连接有第三过 渡阀900, 第三过渡阀900包括第三过渡阀体901以及设置于第三过渡阀体901上且相互串联 的第一节流阀711、 第二节流阀905和液控单向阀906, 第三过渡阀体901上设置有第八主油 路通道902、 第九流道903和第十流道904, 第八主油路通道902的两端分别与行走及支撑控 制阀体301上的第三主油路通道和。

29、进给阀体411上的第四主油路通道408连通。 0031 如图20所示, 工作原理: 本发明应用于煤矿用履带式全液压坑道钻机的液压系统 中, 与第十一油口702与第十二油口703分别连接的执行元件为液压马达, 与第三油口302和 第四油口303分别连接执行元件为稳固油缸和行走马达, 与第五油口409和第六油口410连 接的执行元件为给进起拨油缸, 与第九油口604和第十油口609分别连接的执行元件为夹持 器和液压卡盘, 第二换向阀112、 第三换向阀308、 第四换向阀412、 第五换向阀512和第六换 向阀602串联连接, 第二换向阀202与第三换向阀308并联连接。 0032 当液压马达工作。

30、时, 第二换向阀112的第一阀杆107移动, 使第二换向阀112上位使 能, 第一进油口1001供油, 液压油依次经过第二换向阀112、 其中第一节流阀711、 第十一油 口702、 液压马达、 第十二油口703、 第二节流阀905、 第二换向阀112最后进入第一回油口 1002, 形成液压马达供油回路; 当为稳固油缸和行走马达工作时, 第二换向阀112的第一阀 杆107移动, 使第二换向阀112中位使能, 第三换向阀308的第三阀杆309移动, 使第三换向阀 308下位使能, 第一进油口1001供油, 液压油依次经过第二换向阀112、 第三换向阀308、 行走 马达、 稳固油缸、 第三换向阀。

31、308最后进入第一回油口1002, 形成稳固油缸和行走马达供油 回路; 当给进起拨油缸工作时, 第二换向阀112中位使能, 第三换向阀308上位使能, 第四换 向阀412的第四阀杆407移动, 使第四换向阀412上位使能, 第一进油口1001供油, 液压油依 次经过第二换向阀112、 第三换向阀308、 第四换向阀412、 第五油口409、 给进起拨油缸、 第六 油口410、 第四换向阀412最后进入第一回油口1002, 形成给进起拨油缸供油回路; 当夹持器 和液压卡盘进行工作时, 第三换向阀308上位使能, 第四换向阀412中位使能, 第五换向阀 512的第五阀杆507移动, 使第五换向阀5。

32、12上位使能, 第二换向阀202的第二阀杆203移动, 使第二换向阀202下位使能, 第六换向阀602的第六阀杆603移动, 使第六换向阀602上位使 能, 第二进油口704供油, 液压油经过第二换向阀202后分成两路, 一路进入第六换向阀602, 说明书 5/6 页 7 CN 110345119 A 7 经过第九油口604对夹持器进行供油, 另一路直接进入液压卡盘进行供油。 0033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 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 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 但只要在本 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说明书 6。

33、/6 页 8 CN 110345119 A 8 图1 说明书附图 1/11 页 9 CN 110345119 A 9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11 页 10 CN 110345119 A 10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3/11 页 11 CN 110345119 A 11 图6 图7 说明书附图 4/11 页 12 CN 110345119 A 12 图8 图9 说明书附图 5/11 页 13 CN 110345119 A 13 图10 图11 说明书附图 6/11 页 14 CN 110345119 A 14 图12 图13 说明书附图 7/11 页 15 CN 110345119 A 15 图14 图15 说明书附图 8/11 页 16 CN 110345119 A 16 图16 图17 说明书附图 9/11 页 17 CN 110345119 A 17 图18 图19 说明书附图 10/11 页 18 CN 110345119 A 18 图20 说明书附图 11/11 页 19 CN 110345119 A 19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钻机 用多路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钻机用多路阀.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117055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