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自动添加装置.pdf
《油墨自动添加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墨自动添加装置.pdf(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2432526.8 (22)申请日 2019.12.29 (73)专利权人 青岛艺高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中韩街 道西韩社区 (72)发明人 徐相革 (74)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鼎丞智佳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7 代理人 曲志乾 (51)Int.Cl. B41J 2/175(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油墨自动添加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油墨自动添加装置, 包括 储墨箱体以及打印箱体, 所述打印箱。
2、体安装于所 述储墨箱体下端, 所述储墨箱体以及打印箱体内 设有油墨填充结构; 所述油墨填充结构, 包括: 电 动伸缩杆、 活塞缸、 活塞、 进墨孔、 出墨管、 连接 块、 一对固定块、 连接杆、 墨盒、 打印针以及连接 管,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 本案的 有益效果为: 解决了传统的由人工添加油墨而产 生的添加量难以保证的技术问题以及对工作人 员造成伤害的问题, 本案由工作人员根据打印的 速度, 控制油墨填充结构进行油墨的填充速度, 本案还具有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有效的减少了 漏印以及油墨浪费的有益效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12098005 U 202。
3、0.12.08 CN 212098005 U 1.油墨自动添加装置, 包括储墨箱体(1)以及打印箱体(2),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箱体 (2)安装于所述储墨箱体(1)下端, 所述储墨箱体(1)以及打印箱体(2)内设有油墨填充结 构; 所述油墨填充结构, 包括: 电动伸缩杆(3)、 活塞缸(4)、 活塞(5)、 进墨孔(6)、 出墨管 (7)、 连接块(8)、 一对固定块(9)、 连接杆(10)、 墨盒(11)、 打印针(12)以及连接管(13); 所述电动伸缩杆(3)安装于所述打印箱体(2)上壁面一侧, 所述活塞缸(4)安装于所述 储墨箱体(1)内下壁面处, 所述活塞(5)活动安装于所述活塞缸。
4、(4)内, 所述进墨孔(6)位于 所述活塞缸(4)左端两侧壁面处, 所述活塞缸(4)以及储墨箱体(1)左侧壁面均加工有第一 开口, 所述电动伸缩杆(3)的驱动端贯穿于第一开口与所述活塞(5)连接, 所述储墨箱体(1) 右侧壁面开设有第二开口, 所述出墨管(7)一端贯穿于第二开口与所述活塞缸(4)连接, 所 述打印箱体(2)上壁面处开设有第三开口, 所述连接块(8)安装于所述第三开口下且与所述 出墨管(7)另一端连接, 一对固定块(9)分别安装于所述打印箱体(2)两侧内壁面处, 所述连 接杆(10)两端均与一对所述固定块(9)连接, 所述墨盒(11)活动套装于所述连接杆(10)上, 所述打印针(。
5、12)安装于所述墨盒(11)下壁面处, 所述连接管(13)一端与所述连接块(8)连 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墨盒(11)上壁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自动添加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伸缩杆(3)与所述 打印箱体(2)连接处设有伸缩杆固定架(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自动添加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缸(4)与所述储墨 箱体(1)连接处设有活塞缸固定架(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自动添加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墨管(7)为L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自动添加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墨管(7)与所述储墨 箱体(1)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16)。。
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自动添加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伸缩杆(3)驱动端 与所述储墨箱体(1)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17)。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2098005 U 2 油墨自动添加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为油墨自动添加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印刷机广泛应用于印刷行业, 用于对文字和图像进行印刷, 印刷的发展, 从原来的 简单半自动到现在的全自动印刷, 但是其油墨的添加方式一直较为落后, 都是通过人工完 成油墨的添加, 但是, 人工进行油墨添加时, 油墨的添加量难以保证, 存在油墨添加过多或 者过少的问题, 添加过多会。
7、造成油墨水纹线的现象, 且对油墨造成浪费, 当油墨添加量不够 时, 可能产生漏印等情形, 传统的油墨填充还具有, 在印刷过程中, 通过人工进行油墨的添 加, 对操作人员来说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鉴于此, 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 遂有本案 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油墨自动添加装置, 解决了现有的人工 进行油墨添加时, 油墨的添加量难以保证, 存在油墨添加过多或者过少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以上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油墨自动添加装置, 包 括储墨箱体以及打印箱体,所述打印箱体安装于所述储墨箱体下端, 所述储墨箱体以及打 印。
8、箱体内设有油墨填充结构; 0005 所述油墨填充结构, 包括: 电动伸缩杆、 活塞缸、 活塞、 进墨孔、 出墨管、 连接块、 一 对固定块、 连接杆、 墨盒、 打印针以及连接管; 0006 所述电动伸缩杆安装于所述打印箱体上壁面一侧, 所述活塞缸安装于所述储墨箱 体内下壁面处, 所述活塞活动安装于所述活塞缸内, 所述进墨孔位于所述活塞缸左端两侧 壁面处, 所述活塞缸以及储墨箱体左侧壁面均加工有第一开口, 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驱动端 贯穿于第一开口与所述活塞连接, 所述储墨箱体右侧壁面开设有第二开口, 所述出墨管一 端贯穿于第二开口与所述活塞缸连接, 所述打印箱体上壁面处开设有第三开口, 所述连接 。
9、块安装于所述第三开口下且与所述出墨管另一端连接, 一对固定块分别安装于所述打印箱 体两侧内壁面处, 所述连接杆两端均与一对所述固定块连接, 所述墨盒活动套装于所述连 接杆上, 所述打印针安装于所述墨盒下壁面处, 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所述连接块连接且另一 端与所述墨盒上壁面连接。 0007 优选的, 所述电动伸缩杆与所述打印箱体连接处设有伸缩杆固定架。 0008 优选的, 所述活塞缸与所述储墨箱体连接处设有活塞缸固定架。 0009 优选的, 所述出墨管为L型。 0010 优选的, 所述出墨管与所述储墨箱体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 0011 优选的, 所述电动伸缩杆驱动端与所述储墨箱体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
10、圈。 0012 有益效果 001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油墨自动添加装置, 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案采用的油墨填充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2098005 U 3 结构, 实现了对打印机的油墨的自动填充工作, 解决了传统的由人工添加油墨而产生的添 加量难以保证的技术问题以及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的问题, 本案由工作人员根据打印的速 度控制油墨填充结构进行油墨的填充速度, 本案还具有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有效的减少了 漏印以及油墨浪费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油墨自动添加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油墨自动添加装置的主视结构剖视示意图。 。
11、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油墨自动添加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 图中: 1-储墨箱体; 2-打印箱体; 3-电动伸缩杆; 4-活塞缸; 5- 活塞; 6-进墨孔; 7- 出墨管; 8-连接块; 9-固定块; 10-连接杆; 11- 墨盒; 12-打印针; 13-连接管; 14-伸缩杆固定 架; 15-活塞缸固定架; 16-第一密封圈; 17-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
12、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 请参阅图1-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油墨自动添加装置, 本案的主要组 件为: 包括储墨箱体1以及打印箱体2,打印箱体2 安装于储墨箱体1下端, 储墨箱体1以及打 印箱体2内设有油墨填充结构; 0020 需要说明的是, 当需要对打印机进行油墨的填充时, 由工作人员接通外接电源, 使 本装置通电, 观察墨盒11内油墨的储存量, 由安装在储墨箱体1以及打印箱体2内的油墨填 充结构进行油墨的填充。 0021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油墨填充结构, 包括: 电动伸缩杆3、 活塞缸4、 活塞。
13、5、 进墨孔6、 出墨管7、 连接块8、 一对固定块9、 连接杆10、 墨盒11、 打印针12以及连接管13; 0022 电动伸缩杆3安装于打印箱体2上壁面一侧, 活塞缸4安装于储墨箱体1内下壁面 处, 活塞5活动安装于活塞缸4内, 进墨孔6位于活塞缸4左端两侧壁面处, 活塞缸4以及储墨 箱体1左侧壁面均加工有第一开口, 电动伸缩杆3的驱动端贯穿于第一开口与活塞5连接, 储 墨箱体1右侧壁面开设有第二开口, 出墨管7一端贯穿于第二开口与活塞缸4连接, 打印箱体 2上壁面处开设有第三开口, 连接块8安装于第三开口下且与出墨管7另一端连接, 一对固定 块9分别安装于打印箱体2两侧内壁面处, 连接杆。
14、10两端均与一对固定块9连接, 墨盒11活动 套装于连接杆10上, 打印针12安装于墨盒11下壁面处, 连接管13一端与连接块8连接且另一 端与墨盒11上壁面连接。 0023 需要说明的是, 当需要对打印机进行油墨填充时, 由工作人员接通外接电源, 使安 装在打印箱体2上壁面的电动伸缩杆3通电工作, 带动活塞缸4内的活塞5进行往复运动, 当 活塞5移动至最左侧时, 储墨箱体1内的油墨由进墨孔6进入到活塞缸4内, 再由电动伸缩杆 3推动活塞5在活塞缸4移动, 使油墨由安装在活塞缸4一侧的出墨管7、 连接块8以及连接管 13输送至墨盒11内, 完成填充工作, 由安装在墨盒11下端的打印针12进行打。
15、印工作, 使墨盒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2098005 U 4 11带动打印针12在连接杆10上往复移动, 实现对文件的打印。 0024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进一步的, 电动伸缩杆3与打印箱体2连接处设有固定电动伸 缩杆3的伸缩杆固定架14。 0025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进一步的, 活塞缸4与储墨箱体1连接处设有固定活塞缸4的活 塞缸固定架15。 0026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进一步的, 出墨管7为L型。 0027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进一步的, 出墨管7与储墨箱体1连接处设有防止油墨泄露的 第一密封圈16。 0028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进一步的, 电动伸缩杆3驱动端与储墨箱体。
16、1连接处设有防止 油墨泄露的第二密封圈17。 0029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文中, 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 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 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而且, 术语 “包括” 、“包含” 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 非排他性的包含, 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 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 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 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 所固有的要素。 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 由语句 “包括一个。 。 。 。 。 。 限定的要素, 并不排除 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 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 003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2098005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6 CN 212098005 U 6 图3 说明书附图 2/2 页 7 CN 212098005 U 7 。
- 内容关键字: 油墨 自动 添加 装置
农机动力飞轮喷涂用漆雾废气处理装置.pdf
旁路引流线绝缘防护夹持支架结构.pdf
建筑施工围挡.pdf
推进剂气体浓度监测传感器.pdf
防刺伤采血针.pdf
铸造件快速冷却装置.pdf
工业硅粉制备用研磨装置.pdf
电池盖帽包边用防偏移模具.pdf
拉杆式储能电源箱.pdf
多穴五轴自动光学检测装置.pdf
活塞钻铣床.pdf
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缝检测装置.pdf
羊粪粉碎机的清扫装置.pdf
铁碳微电解填料球.pdf
电感电流过零检测方法及电路.pdf
陶瓷加工的练泥机.pdf
建筑工程用支护装置.pdf
压滤机拉板装置及压滤机.pdf
含油污泥处理水洗装置.pdf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pdf
双环高密度标测消融导管.pdf
洁净手术室用的排风系统.pdf
用于预测转动设备的故障概率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pdf
视觉辅助的三极管封装质量检测方法.pdf
可调式肢体活动康复训练装置.pdf
基于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的异常事件识别方法及相关装置.pdf
服装布料用卷绕装置.pdf
鸽子脂肪前体细胞的分离并体外培养方法及培养物和应用.pdf
配置肘式黏滞阻尼器的自复位摇摆结构.pdf
采硐充填方法.pdf
积分球数字仿体系统及成像测评方法.pdf
氯代碳酸乙烯酯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基于USB控制器的终端设备操作系统引导的方法.pdf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多语言信息的发布及显示的方法.pdf
虚拟贴片法计算焊接结构结构应力的方法.pdf
一种卫星平台可靠性薄弱环节分析方法.pdf
一种基于城市规划的碳排放计量方法.pdf
用于管理数据库的方法和系统.pdf
一种建立服装图像多层次细节骨架模型的方法.pdf
基于系列的设备绑定.pdf
电动机和电动机的制造方法.pdf
一种高功率低功耗的放大器电路.pdf
具有消息缓存及自动重传的基于ORM框架的电商平台.pdf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pdf
一种制备LIYO2电池材料的方法.pdf
一种激光器循环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pdf
一种基于产品编码的交友方法.pdf
显示器结构.pdf
一种确定飞机结构首翻期和检修周期的方法.pdf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pdf
全网舆情监控系统.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