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塞.pdf
《耳塞.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塞.pdf(6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645818.1 (22)申请日 2019.07.17 (71)申请人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66104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北宅街 道投资服务中心308室 (72)发明人 张杰赵忠旭 (74)专利代理机构 潍坊正信致远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37255 代理人 李红亮 (51)Int.Cl. H04R 1/1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耳塞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耳机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耳 塞, 包括壳体、 安装在壳体所围成腔体内的喇叭 单体。
2、, 在喇叭单体后侧与对应的壳体部分之间形 成后声腔, 在喇叭单体前侧与对应的壳体部分之 间形成前声腔, 在壳体上设有与前声腔连通的出 声孔; 前声腔包括罩设在喇叭单体前侧上的第一 前声腔、 与第一前声腔间隔设置的第二前声腔, 第二前声腔分别与第一前声腔、 出声孔处连通, 在壳体上设有与第二前声腔连通的泄声孔。 可以 通过第一前声腔、 第二前声腔以及泄声孔共同作 用调节喇叭单体的振动状态, 实现调节入耳式耳 机的高频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耳塞解决了现有 入耳式耳机的高频性能差的问题, 能够提高入耳 式耳机的声学性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110381405 A 2019.。
3、10.25 CN 110381405 A 1.一种耳塞, 包括壳体、 安装在所述壳体所围成腔体内的喇叭单体, 在所述喇叭单体后 侧与对应的壳体部分之间形成后声腔, 在所述喇叭单体前侧与对应的壳体部分之间形成前 声腔, 在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前声腔连通的出声孔;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声腔包括罩设在 所述喇叭单体前侧上的第一前声腔、 与所述第一前声腔间隔设置的第二前声腔, 所述第二 前声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前声腔、 所述出声孔处连通, 在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前声腔 连通的泄声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塞,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前声腔、 所述第二前声腔沿所述 喇叭单体的发声方向依次并排设置。。
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塞,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喇叭单体前侧与对应的壳体部分之 间固定安装有喇叭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塞,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喇叭支架靠近所述喇叭单体前侧的 一侧上设有凹腔, 在所述喇叭支架对应所述出声孔处设有与所述凹腔连通的支架声孔, 所 述凹腔与所述喇叭单体前侧围成所述第一前声腔; 在所述喇叭支架远离所述喇叭单体前侧 的另一侧上设有凹槽, 所述凹槽与对应的壳体部分之间围成所述第二前声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塞,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槽的槽底远离所述支架声孔的位 置处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前声腔与所述第二前声腔的连通孔, 在所述支架声孔的周侧设有与 所。
5、述凹槽连通的环形凹陷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塞, 其特征在于, 所述泄声孔与所述连通孔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耳塞,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扣合在一起的后 壳、 前壳, 所述喇叭单体与所述后壳之间形成所述后声腔, 所述喇叭支架安装在所述喇叭单 体前侧与所述前壳之间, 所述出声孔、 所述泄声孔分别设置在所述前壳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塞,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泄声孔上安装有网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塞,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罩是网布或者金属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塞, 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塞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壳体外侧的 柔性外套, 在所述。
6、外套上对应所述泄声孔处设有外套通孔、 对应所述出声孔处设有外套声 孔。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0381405 A 2 一种耳塞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耳机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耳塞。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 在使用电子产品是往往会用到入 耳式耳机。 0003 根据人耳等响曲线可以发现, 人耳由于耳道效应等谐振作用, 对个别高频频点特 别敏感,如2kHz、 4kHz、 7kHz的频点。 当发出的声音在这些频点的频响偏高时, 人听到声音就 会有齿音、 S音等不悦耳的感觉。 0004 由于受到喇叭单体特性或入耳式耳机结构的限制, 造。
7、成入耳式耳机在这些频点的 灵敏度难以通过被动降低, 而通过DSP信号处理又容易引入功耗、 失真、 声音不自然等问题, 导致现有的入耳式耳机的高频性能比较差, 从而导致声学性能差。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塞, 旨在解决现有入耳式耳机的高频性能差的问 题, 能够提高入耳式耳机的声学性能。 0006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耳塞, 所述耳塞包括壳体、 安装在所述壳体所围成腔体内的喇 叭单体, 在所述喇叭单体后侧与对应的壳体部分之间形成后声腔, 在所述喇叭单体前侧与 对应的壳体部分之间形成前声腔, 在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前声腔连通的出声孔; 所述前 声腔包括罩设在所述喇叭单体前侧上的第。
8、一前声腔、 与所述第一前声腔间隔设置的第二前 声腔, 所述第二前声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前声腔、 所述出声孔处连通, 在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 述第二前声腔连通的泄声孔。 0007 作为一种改进, 所述第一前声腔、 所述第二前声腔沿所述喇叭单体的发声方向依 次并排设置。 0008 作为一种改进, 在所述喇叭单体前侧与对应的壳体部分之间固定安装有喇叭支 架。 0009 作为一种改进, 在所述喇叭支架靠近所述喇叭单体前侧的一侧上设有凹腔, 在所 述喇叭支架对应所述出声孔处设有与所述凹腔连通的支架声孔, 所述凹腔与所述喇叭单体 前侧围成所述第一前声腔; 在所述喇叭支架远离所述喇叭单体前侧的另一侧上设有凹槽, 。
9、所述凹槽与对应的壳体部分之间围成所述第二前声腔。 0010 作为一种改进, 在所述凹槽的槽底远离所述支架声孔的位置处设有连通所述第一 前声腔与所述第二前声腔的连通孔, 在所述支架声孔的周侧设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环形凹 陷区。 0011 作为一种改进, 所述泄声孔与所述连通孔对应设置。 0012 作为一种改进, 所述壳体包括扣合在一起的后壳、 前壳, 所述喇叭单体与所述后壳 之间形成所述后声腔, 所述喇叭支架安装在所述喇叭单体前侧与所述前壳之间, 所述出声 说明书 1/3 页 3 CN 110381405 A 3 孔、 所述泄声孔分别设置在所述前壳上。 0013 作为一种改进, 在所述泄声孔上安装。
10、有网罩。 0014 作为一种改进, 所述网罩是网布或者金属网。 0015 作为一种改进, 所述耳塞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壳体外侧的柔性外套, 在所述外套上 对应所述泄声孔处设有外套通孔、 对应所述出声孔处设有外套声孔。 0016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耳塞包括壳体、 安装在壳体所围成腔体内的 喇叭单体, 在喇叭单体后侧与对应的壳体部分之间形成后声腔, 在喇叭单体前侧与对应的 壳体部分之间形成前声腔, 在壳体上设有与前声腔连通的出声孔; 前声腔包括罩设在喇叭 单体前侧上的第一前声腔、 与第一前声腔间隔设置的第二前声腔, 第二前声腔分别与第一 前声腔、 出声孔处连通, 在壳体上设有与第二前声。
11、腔连通的泄声孔。 前声腔包括罩设在喇叭 单体前侧上的第一前声腔、 与第一前声腔间隔设置的第二前声腔, 该第二前声腔分别与第 一前声腔、 出声孔处连通, 第一前声腔与第二前声腔形成串接的结构, 增大了前声腔的体 积, 而且第二前声腔与第一前声腔连通能够调节振动时的空气流动性及空气通过量, 从而 调节空气流动产生的谐振, 可以通过第一前声腔、 第二前声腔以及泄声孔共同作用调节喇 叭单体的振动状态, 实现调节入耳式耳机的高频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耳塞解决了现有入 耳式耳机的高频性能差的问题, 能够提高入耳式耳机的声学性能。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耳塞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
12、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耳塞的喇叭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其中, 10a、 后壳, 10b、 前壳, 11、 后声腔, 12a、 第一前声腔, 12b、 第二前声腔, 13、 出 声孔, 14、 泄声孔, 20、 喇叭单体, 30、 喇叭支架, 31、 支架声孔, 32、 连通孔, 33、 环槽, 34、 凹陷 区, 40、 网罩, 50、 外套, 51、 外套通孔, 52、 外套声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 不用于限定本。
13、发明。 0021 图1和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耳塞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 耳塞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耳塞的喇叭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为 了便于表述, 图中只给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 0022 由图1和图2可知, 定义喇叭单体20发出声音的一侧为前、 相对的另一侧为后, 该耳 塞包括壳体、 安装在壳体所围成腔体内的喇叭单体20, 在喇叭单体20后侧与对应的壳体部 分之间形成后声腔11, 在喇叭单体20前侧与对应的壳体部分之间形成前声腔, 在壳体上设 有与前声腔连通的出声孔13; 该前声腔包括罩设在喇叭单体20前侧上的第一前声腔12a、 与 第一前。
14、声腔12a间隔设置的第二前声腔12b, 该第二前声腔12b分别与第一前声腔12a、 出声 孔13处连通, 在壳体上设有与第二前声腔12b连通的泄声孔14。 0023 前声腔包括罩设在喇叭单体20前侧上的第一前声腔12a、 与第一前声腔12a间隔设 置的第二前声腔12b, 该第二前声腔12b分别与第一前声腔12a、 出声孔13处连通, 第一前声 说明书 2/3 页 4 CN 110381405 A 4 腔12a与第二前声腔12b形成串接的结构, 增大了前声腔的体积, 而且第二前声腔12b与第一 前声腔12a连通能够调节振动时的空气流动性及空气通过量, 从而调节空气流动产生的谐 振, 可以通过第一。
15、前声腔12a、 第二前声腔12b以及泄声孔14共同作用调节喇叭单体20的振 动状态, 实现调节入耳式耳机的高频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耳塞解决了现有入耳式耳机的 高频性能差的问题, 能够提高入耳式耳机的声学性能。 0024 在本实施例中, 为了便于第一前声腔12a、 第二前声腔12b进行设置, 以及节省占用 空间, 第一前声腔12a、 第二前声腔12b沿喇叭单体20的发声方向依次并排设置。 0025 具体的说, 在喇叭单体20前侧与对应的壳体部分之间固定安装有喇叭支架30, 在 喇叭支架30靠近喇叭单体20前侧的一侧上设有凹腔, 在喇叭支架30对应出声孔13处设有与 凹腔连通的支架声孔31, 该。
16、凹腔与喇叭单体20前侧围成第一前声腔12a; 在喇叭支架30远离 喇叭单体20前侧的另一侧上设有凹槽33, 该凹槽33与对应的壳体部分之间围成第二前声腔 12b。 0026 通常, 在凹槽33的槽底远离支架声孔31的位置处设有连通第一前声腔12a与第二 前声腔12b的连通孔32, 在支架声孔31的周侧设有与凹槽33连通的环形凹陷区34。 0027 为了便于喇叭单体20振动时空气进行流通以及调节空气量, 通常, 将泄声孔14与 连通孔32对应设置。 0028 在本实施例中, 在泄声孔14上安装有网罩40, 能够进一步的调节振动时的空气流 动性及空气通过量, 从而实现进一步调节喇叭单体20的振动状。
17、态, 通常, 网罩40是由网布或 者金属网制成的。 0029 在本实施例中, 壳体包括扣合在一起的后壳10a、 前壳10b, 喇叭单体20与后壳10a 之间形成后声腔11, 喇叭支架30安装在喇叭单体20前侧与前壳10b之间, 出声孔13、 泄声孔 14分别设置在前壳10b上。 0030 在本实施例中, 耳塞还包括套设在壳体外侧的柔性外套50, 在外套50上对应泄声 孔14处设有外套通孔51、 对应出声孔13处设有外套声孔52。 设置外套50可以增加用户的体 感性能。 003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110381405 A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6 CN 110381405 A 6 。
- 内容关键字: 耳塞
用于挤压片状弹簧的压簧装置.pdf
用于回收硫酸装置低温废热的热量回收塔.pdf
汽车零部件冲压定位机构.pdf
弹簧快速弹出的送料装置.pdf
输液杆的主供电箱排水结构.pdf
农业经济果树种植嫁接用防护装置.pdf
车用尿素溶液水解反应装置.pdf
可自由组合堆叠式户用储能电源.pdf
财务凭证卷绕器.pdf
建筑施工卸料平台.pdf
具有应急照明功能的户内多功能储能电源.pdf
多托板自动分离机构.pdf
发动机精密配件加工用稳定支架.pdf
便于清理的橡胶促进剂过滤装置.pdf
防偏移内衣点胶机.pdf
耐插拔动力信号混合式储能防水连接器.pdf
棋类设备的智能裁判器、对弈棋子及棋类设备.pdf
大杯可脱带两用式文胸.pdf
振动传感器及车载扬声器系统.pdf
无酒精的香水配方及其制备方法.pdf
石油勘探用三角异型管电池壳性能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pdf
耐高温陶瓷纤维毡.pdf
转向器摇臂轴花键相对齿形位置间隙测具.pdf
盐碱土壤改良用松土装置.pdf
铝粉生产线.pdf
用于臭氧催化剂生产的混料器.pdf
新能源锂电池材料高效研磨设备及其研磨方法.pdf
地质勘测样品粉碎机.pdf
管道支撑架.pdf
行星减速机的防松脱结构.pdf
带音响装置的操作模块.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反射膜生产质控的方法及系统.pdf
自校准温度控制器.pdf
2,4-二氨基-1,3,5-三嗪类,其制备方法以及其用作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用途.pdf
电镀线中的钢带翘曲矫正方法.pdf
具有可分小匣Z形折褶式媒体存放装置.pdf
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参考中点电流发生器.pdf
微波炉.pdf
在混合表面活性剂颗粒中的仲2,3烷基硫酸盐表面活性剂.pdf
气体燃烧器.pdf
作为多巴胺激动剂的四环化合物.pdf
脱漆组合物和方法.pdf
用于阳极氧化的设备及方法.pdf
含有杂环基团的脒衍生物及其制备和应用.pdf
一种嵌入式存储器的测试装置.pdf
改进的碱裂解法提取基本纯质粒的方法及多层层析装置.pdf
液-固两相发酵生产饲料用高活性纤维素酶的方法.pdf
室温长期稳定的水分散纳米二氧化硅及其杂化材料的制备.pdf
一种金属前接触孔清洗工艺.pdf
环境友好型硅钢专用气相缓蚀剂.pdf
含硒多肽及其在药物、食品等方面的应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