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竿护套生产设备.pdf
《鱼竿护套生产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竿护套生产设备.pdf(1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660852.6 (22)申请日 2019.07.22 (71)申请人 威海健群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地址 264200 山东省威海市火炬高技术产 业开发区通化路-11-1号-301四楼 (72)发明人 赵钧雷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514 代理人 王莹 (51)Int.Cl. B26D 3/16(2006.01) B26D 7/02(2006.01) B26F 1/00(2006.01) B29C 57/10(2006.01) D。
2、06H 7/22(2006.01) B29L 23/00(2006.01) (54)发明名称 鱼竿护套生产设备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竿护套生产设备, 包括 从左往右依次对接的第一传送线、 垫板和第二传 送线, 在垫板上方布置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 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下端分别固定 有压板和切刀, 在第二传送线的右端布置有上下 相对的、 且均沿前后方向滑动安装第三气缸和第 四气缸, 在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的活塞杆端头设 有粘胶层; 在第四气缸的右侧后上方布置有水平 的第五气缸, 在第五气缸的端头安装有可周向输 出蒸汽的杆模, 在杆模外布置有可将杆模抱紧的 两个相对布置的夹头。 。
3、从而提供了一种有利于自 动化生产的鱼竿护套生产设备, 有利于提高产品 品质的稳定性, 并降低劳动力成本, 具有构思巧 妙、 结构简单、 改造容易等特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110370349 A 2019.10.25 CN 110370349 A 1.一种鱼竿护套生产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从左往右依次对接的第一传送线、 垫板和 第二传送线, 在所述垫板上方布置有竖向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 在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 杆下端固定有压板, 在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下端固定有切刀, 所述切刀位于压板右侧, 在 所述第二传送线的右端布置有上下相对的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 并且所述第。
4、三气缸和第四 气缸均沿前后方向滑动安装, 并在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上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 在第一驱 动装置的作用下, 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沿前后方向同步移动, 在所述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 的活塞杆端头设有粘胶层; 在所述第四气缸的右侧后上方布置有水平的第五气缸, 在所述第五气缸的端头安装有 杆模, 在所述杆模内设有连接孔, 在杆模的表面均布有多个都与连接孔连通的出气孔, 在杆 模上连接有与连接孔连通的气管, 在所述杆模外布置有两个相对布置的夹头, 在所述夹头 上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 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作用下, 两个夹头将杆模抱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竿护套生产设备,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
5、四气缸的前侧布置 有水平的布胶膜, 所述布胶膜的一端缠绕在放膜筒上, 所述放膜筒放置在胶槽内, 所述布胶 膜的另一端缠绕在收膜筒上, 所述布胶膜通过两个水平并排布置的胶辊支撑在第三气缸和 第四气缸活塞杆之间空位的前方, 当收膜筒转动时, 布胶膜从放膜筒向收膜筒转移, 布胶膜 的两侧面均从胶槽内沾取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鱼竿护套生产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模的左端呈左小 右大的锥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鱼竿护套生产设备,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 头还固定有热熔块, 所述热熔块在切刀的右侧间隔布置, 在所述热熔块上连接有加热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鱼。
6、竿护套生产设备,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气缸的下端还固 定有环切刀, 所述环切刀的刀口呈环形, 在所述压板右部开有正对环切刀的让位孔, 所述环 切刀在切刀的左侧间隔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鱼竿护套生产设备,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切刀和环切刀上均连 接有加热装置。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0370349 A 2 鱼竿护套生产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渔具技术领域, 具体地讲, 特别涉及一种鱼竿护套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鱼竿护套主要用于收纳鱼竿、 并起到保护鱼竿的作用。 传统的鱼竿护套采用 布料或PU或真皮材质, 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保护鱼竿, 缺。
7、点在于成本高、 不能沥水。 随着技 术的发展, 也有一些企业生产了管状编织网材质的鱼竿护套, 这种鱼竿护套成本低、 可以有 效沥水、 避免捂竿。 这种编织网材质的鱼竿护套主要是采用如下工艺生产: 先将采购的编织 网管卷材定长切断, 然后对其一端进行封口, 再对另一端敞口进行热烫定形, 即可出厂销 售。 目前市面上并没有对此研发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设备, 上述工序均采用手工制作, 劳动 力成本较高, 并且产品尺寸和品质均无法统一。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利于自动化生产的鱼竿护套生产设 备。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鱼竿护套生产设备, 包括从左往右。
8、依次对接的第一 传送线、 垫板和第二传送线, 在所述垫板上方布置有竖向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 在所述第 一气缸的活塞杆下端固定有压板, 在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下端固定有切刀, 所述切刀位 于压板右侧, 在所述第二传送线的右端布置有上下相对的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 并且所述 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均沿前后方向滑动安装, 并在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上连接有第一驱动 装置, 在第一驱动装置的作用下, 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沿前后方向同步移动, 在所述第三气 缸和第四气缸的活塞杆端头设有粘胶层; 在所述第四气缸的右侧后上方布置有水平的第五 气缸, 在所述第五气缸的端头安装有杆模, 在所述杆模内设有连接孔, 在杆模的。
9、表面均布有 多个都与连接孔连通的出气孔, 在杆模上连接有与连接孔连通的气管, 在所述杆模外布置 有两个相对布置的夹头, 在所述夹头上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 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作用 下, 两个夹头将杆模抱紧。 0005 采用上述结构, 提供了用于传送编织网管的第一传送线和第二传送线, 提供了用 于将编织网管切断的垫板和切刀, 提供了用于将编织网管敞口打开的第三气缸和第四气 缸, 并提供了用于对编织网管敞口进行定形的杆模和夹头, 只需要对第一传送线、 第二传送 线、 各个气缸以及各个驱动装置进行电气控制设计, 即可实现鱼竿护套的自动化生产, 从而 提供了一种有利于自动化生产的鱼竿护套生产设备, 有。
10、利于提高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并降 低劳动力成本。 0006 实际使用中, 结合相应的电气控制系统, 可以实现以下工作流程: 扁平的编织网管 由第一传送线向右送到垫板上, 通过第一气缸驱动压板下压对其进行定位和限位, 然后第 二气缸驱动切刀下行将编织网管切断, 接着第一传送线继续将编织网管向右传送到第二传 送线上, 第二传送线再将编织网管向右传送, 直到编织网管的右端到达第四气缸活塞杆上; 说明书 1/4 页 3 CN 110370349 A 3 然后第三气缸活塞杆下行, 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的将编织网管夹紧, 再通过第一驱动装置 驱动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同步向后移动, 从而将编织网管移动到正对杆模。
11、处, 然后第三气 缸和第四气缸的活塞杆端头相对反向移动一定距离, 由于粘胶层与编织网管相互作用, 从 而将编织网管的端头敞口打开, 再控制第五气缸将杆模插入编织网管敞口内, 然后第三气 缸和第四气缸同步向前返回原位, 夹头将套在杆模上的编织网管抱紧, 气管通入高温蒸汽 从而对编织网管的端头进行热烫定形, 再将编织网管取下即可。 0007 在所述第四气缸的前侧布置有水平的布胶膜, 所述布胶膜的一端缠绕在放膜筒 上, 所述放膜筒放置在胶槽内, 所述布胶膜的另一端缠绕在收膜筒上, 所述布胶膜通过两个 水平并排布置的胶辊支撑在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活塞杆之间空位的前方, 当收膜筒转动 时, 布胶膜从放膜筒。
12、向收膜筒转移, 布胶膜的两侧面均从胶槽内沾取胶液。 设置布胶膜, 可 以用于对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活塞杆端头的粘胶进行补充, 具体操作如下, 将第三气缸和 第四气缸移动到位于布胶膜的上下两侧, 然后两个气缸的活塞杆相向夹紧布胶膜, 即可实 现胶液的补充。 当布胶膜上的胶液转移到气缸活塞杆端头后, 通过收膜筒转动, 即可将布胶 膜收卷, 使具有胶液的布胶膜位于与气缸对应的位置, 以进行下一次补充胶液。 0008 所述杆模的左端呈左小右大的锥形。 有利于杆模顺利插入编织网管敞口内。 0009 在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头还固定有热熔块, 所述热熔块在切刀的右侧间隔布 置, 在所述热熔块上连接有加热装置。
13、。 这样设置位于切刀右侧的热熔块, 在切刀切断编织网 管的同时, 热熔块可对切刀右侧编制网管的端头进行热熔封口, 有利于减少工序、 提高生产 效率。 0010 在所述第二气缸的下端还固定有环切刀, 所述环切刀的刀口呈环形, 在所述压板 右部开有正对环切刀的让位孔, 所述环切刀在切刀的左侧间隔布置。 环切刀可用于在编织 网管靠近敞口出开设过孔, 便于穿设挂绳或封口绳。 0011 在所述切刀和环切刀上均连接有加热装置。 便于切刀和环切刀进行热熔切断, 有 利于切口的整齐。 0012 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传送线、 切刀、 相应的气缸、 杆模和夹头, 从 而提供了一种有利于自动化生产的。
14、鱼竿护套生产设备, 有利于提高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并 降低劳动力成本, 具有构思巧妙、 结构简单、 改造容易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1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具体 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在所有附图中, 类似的元件 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 附图中, 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4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0016 图3为图1的B向视图。 0017 图4为图1中杆模与夹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18 附图说明: 第一传送线1、 垫板2、 第二。
15、传送线3、 胶槽4、 放膜筒5、 收膜筒6、 布胶膜7、 第一气缸8、 第二气缸9、 环切刀10、 切刀11、 热熔块12、 压板13、 第三气缸14、 第四气缸15、 杆 模16、 夹头17、 第五气缸18、 气管19、 胶辊20、 编织网管21。 说明书 2/4 页 4 CN 110370349 A 4 0019 需要说明的是, 本专利文献描述中所述的方位均基于说明书附图1的方位, 也即说 明书附图1的上下左右即为描述中的 “上” 、“下” 、“左” 、“右” , 说明书附图1靠近视线一侧为 描述中的 “前” , 远离视线深入页面的一侧为描述中的 “后” ; 基于说明书附图1的方位基准, 。
16、说明书附图2的上下分别为描述中的 “后” 方位和 “前” 方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以下实施例仅用于 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因此只作为示例, 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 0021 需要注意的是, 除非另有说明, 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 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2 如图1、 图2和图3所示, 一种鱼竿护套生产设备, 包括从左往右依次对接的第一传 送线1、 垫板2和第二传送线3, 在所述垫板2上方布置有竖向的第一气缸8和第二气缸9。 在所 述第一气缸8的活塞杆下端固定有压板1。
17、3, 在所述第二气缸9的活塞杆下端固定有环切刀 10、 切刀11和热熔块12, 所述环切刀10、 切刀11和热熔块12从左往右间隔布置。 在所述环切 刀10、 切刀11和热熔块12上均连接有加热装置, 在加热装置的作用下, 所述环切刀10、 切刀 11和热熔块12均具有足够将编织网管21热熔的温度。 所述环切刀10的刀口呈环形, 所述切 刀11的刀口呈沿前后方向的直线形, 所述热熔块12的底部呈沿前后方向布置的长条形。 在 所述压板13右部开有正对环切刀10的让位孔。 当第一气缸8的活塞杆向下伸出时, 所述压板 13压在垫板2上; 当第二气缸9的活塞杆向下伸出时, 所述切刀11、 环切刀10和。
18、热熔块12均向 垫板2施压。 所述第一传送线1和第二传送线3的结构不做限定, 可以采用电机间接驱动辊轮 的方式, 并且介于编织网管21的材料特性, 辊轮上可以设有防滑齿, 以确保第一传送线1和 第二传送线3对编织网管21的有效传送。 0023 如图1、 图2和图3所示, 在所述第二传送线3的右端布置有上下相对的第三气缸14 和第四气缸15, 所述第三气缸14和第四气缸15均沿前后方向滑动安装, 在第三气缸14和第 四气缸15上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 在第一驱动装置的作用下, 第三气缸14和第四气缸15沿 前后方向同步移动。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结构不做限定, 可以是电机驱动的丝杆螺母机构、 也可以。
19、是电机驱动的齿条齿轮机构。 在所述第三气缸14和第四气缸15的活塞杆端头设有粘 胶层。 0024 如图1和图2所示, 在所述第四气缸15的前侧布置有水平的布胶膜7, 所述布胶膜7 的一端缠绕在放膜筒5上, 所述放膜筒5放置在胶槽4内, 所述布胶膜7的另一端缠绕在收膜 筒6上, 所述布胶膜7通过两个水平并排布置的胶辊20支撑在第三气缸14和第四气缸15活塞 杆之间空位的前方。 当收膜筒6转动时, 布胶膜7从放膜筒5向收膜筒6转移, 布胶膜7的两侧 面均从胶槽4内沾取胶液。 收膜筒6上可以安装有电机, 以驱动收膜筒6的转动。 0025 如图1、 图2、 图3和图4所示, 在所述第四气缸15的右侧后。
20、上方布置有水平的第五气 缸18, 在所述第五气缸18的活塞杆端头安装有杆模16, 所述杆模16的左端呈左小右大的锥 形。 在所述杆模16内设有连接孔, 在杆模16的表面均布有多个都与连接孔连通的出气孔, 在 杆模16上连接有与连接孔连通的气管19, 在所述杆模16外布置有两个相对布置的夹头17, 在所述夹头17上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 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作用下, 两个夹头17将杆模 说明书 3/4 页 5 CN 110370349 A 5 16抱紧。 第二驱动装置的结构不做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机械领域常规的抱夹驱动机 构即可。 为了避免夹头17与第四气缸和第五气缸干涉, 夹头17对杆模1。
21、6抱紧时应先具有或 者同时具有左右移动的动作, 这一动作的实现可以通过另设左右移动的驱动装置实现, 也 可以集成在第二驱动装置中实现, 在此不做限定。 0026 工作原理: 0027 如图1、 图2和图3所示, 生产之前先调整第二传送线3的长度, 使热熔块12与第四气 缸15右端之间的水平距离与鱼竿护套的长度相等。 0028 生产时, 第一传送线1和第二传送线3将编织网管21传送到右端与第四气缸15的右 端齐平, 然后第一气缸8活塞杆下行, 压板13将编织网管21压紧; 再启动第二气缸9的活塞杆 下行, 切刀11将编织网管21切断, 同时环切刀10在左边的编织网管21上切出过孔, 同时热熔 块。
22、12将右边编织网管21的左端封口, 从而同时实现编织网管21的定长切断、 开孔和上一编 织网管21的封口。 0029 然后, 第三气缸14与第四气缸15配合, 将右边编织网管21的端头夹紧, 并向后移动 到正对杆模16处, 然后第四气缸15活塞杆上行一定距离, 将编织网管21的敞口打开; 接着第 五气缸18活塞杆伸出, 将杆模16插入编织网管21的敞口内。 然后第三气缸14和第四气缸15 向前回到原位, 如果粘胶效力降低, 可以控制第三气缸14和第四气缸15继续向前移动到布 胶膜7处进行粘胶。 第三气缸14和第四气缸15前行后, 夹头17将杆模16抱紧, 气管19通入热 蒸汽对编织网管21的端。
23、头进行定形即可。 定形完成后取下编织网管21、 杆模16向右回到原 位, 等待下一次定形操作。 0030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 尽 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 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 方案的范围, 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说明书 4/4 页 6 CN 110370349 A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7 CN 110370349 A 7 图2 说明书附图 2/4 页 8 CN 110370349 A 8 图3 说明书附图 3/4 页 9 CN 110370349 A 9 图4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0 CN 110370349 A 10 。
- 内容关键字: 鱼竿 护套 生产 设备
便于组装的铝单板及其成型加工装置.pdf
水藻打捞装置.pdf
无缝针织内衣机针盘弹性让位式导纱装置.pdf
自动化的农作物运输储存设备.pdf
应用于电缆井的边缘物联代理装置.pdf
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pdf
双层折叠式无线充电设备.pdf
撬装式压裂液混合装置.pdf
适应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支座.pdf
墙面打磨设备.pdf
适用于网条拉伸试验的夹具工装.pdf
污水处理过滤装置.pdf
干式变压器拉板.pdf
工业密集区空气粉尘检测装置.pdf
物料上下转运夹持机械手.pdf
具有收集结构的地质取样器.pdf
机车装配自动化车.pdf
燃气阀流量控制安全结构.pdf
可正反转的风扇灯.pdf
有效保护石墨鳞片特性的球磨系统.pdf
反渗透膜气密性检测装置.pdf
方便更换的除尘滤芯.pdf
棋类设备.pdf
秦皮甲素在提高水曲柳抗旱能力中的应用.pdf
针对Ceph文件的读取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pdf
分布式电表采集系统及采集方法.pdf
用于幼教的智慧教学管理系统及方法.pdf
具有硬质镀层的活塞环及其制备方法.pdf
对准标记及图形对准方法.pdf
输出功率的调整方法及美容仪、存储介质、电子设备.pdf
冷氢化生产系统装置及生产工艺.pdf
基于PLC和图像识别的电子围栏安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pdf
二轮车辆主脚架锁及带有该主脚架锁的锁定装置.pdf
现浇混凝土剪力墙、框架柱上接线盒固定器.pdf
顶皮砖.pdf
一种电子智能触摸控制水龙头.pdf
夹芯墙体板.pdf
帐篷的架杆关节.pdf
一种应用于裸露坡面生态治理的防滑植生槽.pdf
一种新型钢板止水带.pdf
安全防护门的自动锁.pdf
一种组合栅栏使用的三通接头.pdf
阴极锁.pdf
一种阳台用组合栏杆.pdf
便携式发光减速路拱.pdf
一种微损耗水封地漏.pdf
无水箱的电动冲水装置.pdf
具聚结纹橡胶环保预制卷材的运动场跑道结构.pdf
一种建筑结构墙面用控制杆件器.pdf
河道保洁船的前舱收集装置.pdf
道路护栏自动清洗机.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