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法.pdf

上传人:齐** 文档编号:11099973 上传时间:2021-09-0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65.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档描述:

《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法.pdf(1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834434.4 (22)申请日 2019.09.05 (71)申请人 湖北久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434000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开发区新 华村曙光路南 (72)发明人 贺厚安陈江海谢先保 (74)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国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32 代理人 张熔舟 (51)Int.Cl. E02B 3/02(2006.01) E02B 3/1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渠。

2、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 复方法, 涉及环境保护领域, 该渠道整治工程的 生态修复方法原位固化, 淤泥不外运, 将渠道中 挖出的底泥加入渠道修复剂, 堆填在底泥堆放 区, 然后待渠道疏浚后, 铺设覆盖层, 再将底泥堆 放区处理后的底泥回填至覆盖层上部完成修复, 同时在疏浚后的渠道水流通道中设置原位覆盖 区, 施工难度小, 通过建立立体式河床底泥空间, 修复层中产生大量微孔, 在透气透水基础上又增 加过滤功能, 也为日后微生物提供附着基材, 有 助于渠道水体自净, 并保持水质稳定, 促进本土 微生物对渠道水质改良作用, 使渠道水体维护达 到低成本和长效可持续的目的, 快速起效, 短时 间恢复渠道通水能。

3、力, 降低工程对农业灌溉、 行 洪排涝影响。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CN 110565577 A 2019.12.13 CN 110565577 A 1.一种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 在河岸侧设置底泥堆放区, 对渠道底部的淤泥以及护坡边的腐土进行清理, 其 中的淤泥加入渠道修复剂并堆放在底泥堆放区, 在疏浚后的渠道水流通道中设置原位覆盖 区, 原位覆盖区的底泥铺设有覆盖层, 覆盖层的填料为粘土和渠道修复剂的混合物, 然后再 将底泥堆放区处理后的底泥回填至覆盖层上部完成修复; 步骤2: 布置堤岸线, 新建堤岸线拟布置于现有堤岸外侧, 局部作适当调。

4、整以使堤线平 顺, 两端与自然高地衔接, 形成防洪封闭圈, 加固堤段的堤线与原堤线基本保持一致; 步骤3: 根据渠道的实际状态分别确定渠道横断面以及对应的渠道纵断面; 步骤4: 计算护岸冲刷深度确定护岸基脚埋深以及计算堤顶高程确定河段防洪堤的堤 顶安全超高; 步骤5: 堤身填筑, 堤身填筑前清除表层覆土, 待堤身填筑后表层覆土返还; 步骤6: 根据工程区水文特性、 地质、 地形条件、 布置特点及施工进度, 工程施工导流方 式采用分期导流; 步骤7: 护坡固化, 包括生态固化护坡以及草皮护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3中, 对于 防洪能力满足要。

5、求的河段, 则随弯就势, 沿河坎或岸坡修建防护措施, 基本保持渠道现状行 洪断面, 岸坡坡比不陡于1:1.5; 对于防洪能力不满足防洪要求的或是现状堤防质量存在较 大安全隐患的河堤, 则需要通过清淤清障、 新建或加固堤防工程来使该河段满足防洪要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4中平顺护 岸冲刷深度的计算包括水流平行于岸坡产生的冲刷深度以及水流斜冲防护岸坡的冲刷深 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水流平行于岸坡 产生的冲刷深度通过计算, 式中: hB为局部冲刷深度, 从水面起算; hp为 冲刷处的水深; Vc。

6、p为平均流速; V允为河床面上允许不冲流速; n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水流斜冲防护岸 坡的冲刷深度通过计算, 式中: hp为从河底算起的局部冲深; 为 水流流向与岸坡的交角; m为防护建筑物迎水面边坡系数; d为坡脚处土壤计算粒径, 取 0.02m; j为水流的局部冲刷流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水流的局部冲刷 流速通过计算, 式中: B1为河滩宽度, 从河槽边缘至坡脚距离; Q1为通过河 滩部分的设计流量; H1为河滩水深; 为水流流速分配不均匀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渠道整治工程。

7、的生态修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6中, 施工 期在需要修建围堰进行施工的河段修筑纵向围堰及上、 下游横向围堰, 若两岸均有加固改 造工程的可采用此道纵向围堰先围住一岸上下游进行一边的施工, 施工完毕后拆除其上下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0565577 A 2 游围堰, 修筑另一岸上下游围堰, 进行另一岸的工程施工; 施工期间, 每个施工段的围堰根 据施工需要进行修筑, 逐段往下游移动, 基坑内的积水和雨水等汇入集中排水沟后, 通过水 泵抽排至渠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态固化护 坡还包括如下步骤: a、 对目标渠道进行分。

8、段围堰或者局部围堰降水; b、 清理渠道边坡, 清除垃圾杂草并根据设计要求放线和初步整形, 多余浮土清入河床 内; c、 按一定水灰比加入水和渠道修复剂搅拌成浆体备用; d、 根据河床底泥厚度、 河床宽度、 挖机可工作半径计算方量, 再根据该方量和设计材料 掺量加入制备好的浆料; e、 充分搅拌混合, 并放置3小时, 3小时后将混合好的底泥贴于河坡上, 单次贴坡厚度以 混合底泥不滑坡流淌为标准, 如果设计标准厚度大于单次贴坡厚度, 则分两日施工; f、 坡面整平并养生, 养生以保持坡面湿润为主; g、 植被覆盖, 铺设草坪或者喷播草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法, 其。

9、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 括: 确定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以判断是否进行抗震设计。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0565577 A 3 一种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混凝土护坡及护底是水利行业比较常用的一种处理方式, 虽然技术比较成熟, 机 械化程度较高, 施工成本能够得到控制, 质量能够保证, 但是由于水泥自身的性质, 不具备 耐久性及生态环保的特点。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 各种生态环保材料应运而生。 0003 中国发明专利文件授权公告号CN201710655266.3, 其。

10、公布了一种渠道污染底泥生 态修复方法, 虽然改变了渠道污染底泥的性质, 阻止了底泥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的释放, 并 提高了渠道的水质净化功能, 但是无法解决淤泥外运这一难题。 因此, 在采用生态环保材料 的前提下, 如何做到阻止污染物的释放, 并解决淤泥外运的问题, 便成为本发明欲改进的目 的之一。 0004 同时, 由于渠道两端净化路径短, 受水源水质影响较大, 所以渠道两端治理难度 大, 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水环境的生态治理相对较为漫长, 应根据时间和区域的不同而制定 不同的目标。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相关产品的不足, 本发明提出一种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 方法, 以解决淤。

11、泥外运、 水质净化、 降低工程对农业灌溉、 行洪排涝影响等问题。 000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007 步骤1: 在河岸侧设置底泥堆放区, 对渠道底部的淤泥以及护坡边的腐土进行清 理, 其中的淤泥加入渠道修复剂并堆放在底泥堆放区, 在疏浚后的渠道水流通道中设置原 位覆盖区, 原位覆盖区的底泥铺设有覆盖层, 覆盖层的填料为粘土和渠道修复剂的混合物, 然后再将底泥堆放区处理后的底泥回填至覆盖层上部完成修复; 0008 步骤2: 布置堤岸线, 新建堤岸线拟布置于现有堤岸外侧, 局部作适当调整以使堤 线平顺, 两端与自然高地衔接, 形成防洪封闭圈, 加固堤段。

12、的堤线与原堤线基本保持一致; 0009 步骤3: 根据渠道的实际状态分别确定渠道横断面以及对应的渠道纵断面; 0010 步骤4: 计算护岸冲刷深度确定护岸基脚埋深以及计算堤顶高程确定河段防洪堤 的堤顶安全超高; 0011 步骤5: 堤身填筑, 堤身填筑前清除表层覆土, 待堤身填筑后表层覆土返还; 0012 步骤6: 根据工程区水文特性、 地质、 地形条件、 布置特点及施工进度, 工程施工导 流方式采用分期导流; 0013 步骤7: 护坡固化, 包括生态固化护坡以及草皮护坡。 0014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 在步骤3中, 对于防洪能力满足要求的河段, 则随弯 就势, 沿河坎或岸坡修建防护措。

13、施, 基本保持渠道现状行洪断面, 岸坡坡比不陡于1:1.5; 对 于防洪能力不满足防洪要求的或是现状堤防质量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河堤, 则需要通过清 说明书 1/7 页 4 CN 110565577 A 4 淤清障、 新建或加固堤防工程来使该河段满足防洪要求。 0015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 步骤4中平顺护岸冲刷深度的计算包括水流平行于 岸坡产生的冲刷深度以及水流斜冲防护岸坡的冲刷深度。 0016 在 本 发 明 的 某 些 实 施 方 式 中 , 水 流 平 行 于 岸 坡 产 生 的 冲 刷 深 度 通 过 计算, 式中: hB为局部冲刷深度, 从水面起算; hp为冲刷处的水深; Vc。

14、p为 平均流速; V允为河床面上允许不冲流速; n1/4。 0017 在 本 发 明 的 某 些 实 施 方 式 中 , 水 流 斜 冲 防 护 岸 坡 的 冲 刷 深 度 通 过 计算, 式中: hp为从河底算起的局部冲深; 为水流流向与岸坡的 交角; m为防护建筑物迎水面边坡系数; d为坡脚处土壤计算粒径, 取0.02m; j为水流的局部 冲刷流速。 0018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 水流的局部冲刷流速通过计算, 式 中: B1为河滩宽度, 从河槽边缘至坡脚距离; Q1为通过河滩部分的设计流量; H1为河滩水深; 为水流流速分配不均匀系数。 0019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 施工期在。

15、需要修建围堰进行施工的河段修筑纵向围 堰及上、 下游横向围堰, 若两岸均有加固改造工程的可采用此道纵向围堰先围住一岸上下 游进行一边的施工, 施工完毕后拆除其上下游围堰, 修筑另一岸上下游围堰, 进行另一岸的 工程施工; 施工期间, 每个施工段的围堰根据施工需要进行修筑, 逐段往下游移动, 基坑内 的积水和雨水等汇入集中排水沟后, 通过水泵抽排至渠道。 0020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生态固化护坡还包括如下步骤: 0021 a、 对目标渠道进行分段围堰或者局部围堰降水; 0022 b、 清理渠道边坡, 清除垃圾杂草并根据设计要求放线和初步整形, 多余浮土清入 河床内; 0023 c、。

16、 按一定水灰比加入水和渠道修复剂搅拌成浆体备用; 0024 d、 根据河床底泥厚度、 河床宽度、 挖机可工作半径计算方量, 再根据该方量和设计 材料掺量加入制备好的浆料; 0025 e、 充分搅拌混合, 并放置3小时, 3小时后将混合好的底泥贴于河坡上, 单次贴坡厚 度以混合底泥不滑坡流淌为标准, 如果设计标准厚度大于单次贴坡厚度, 则分两日施工; 0026 f、 坡面整平并养生, 养生以保持坡面湿润为主; 0027 g、 植被覆盖, 铺设草坪或者喷播草籽。 0028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 确定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以判断是否进行抗震 设计。 002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有以下优点。

17、: 0030 原位固化, 淤泥不外运, 将渠道中挖出的受重金属污染底泥加入渠道修复剂, 堆填 在底泥堆放区, 然后待渠道疏浚后, 铺设覆盖层, 再将底泥堆放区处理后的底泥回填至覆盖 说明书 2/7 页 5 CN 110565577 A 5 层上部完成修复, 同时在疏浚后的渠道水流通道中设置原位覆盖区, 施工难度小, 通过建立 立体式河床底泥空间, 修复层中产生大量微孔, 在透气透水基础上又增加过滤功能, 也为日 后微生物提供附着基材, 有助于渠道水体自净, 并保持水质稳定, 促进本土微生物对渠道水 质改良作用, 使渠道水体维护达到低成本和长效可持续的目的, 快速起效, 短时间恢复渠道 通水能力。

18、, 降低工程对农业灌溉、 行洪排涝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 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 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 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 相反 地, 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基于本发明中 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 本文所描述的实施 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

19、3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法, 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33 步骤1: 在河岸侧设置底泥堆放区, 对渠道底部的淤泥以及护坡边的腐土进行清 理, 其中的淤泥加入渠道修复剂并堆放在底泥堆放区, 在疏浚后的渠道水流通道中设置原 位覆盖区, 原位覆盖区的底泥铺设有覆盖层, 覆盖层的填料为粘土和渠道修复剂的混合物, 然后再将底泥堆放区处理后的底泥回填至覆盖层上部完成修复。 0034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所述渠道修复剂为申请号CN201810888927.1中的生态修复药 剂, 所述渠道修复剂与底泥搅拌混合过程产生的气泡快速固定在底泥层中, 进而形成微空 腔, 使底泥形成多孔结。

20、构并具有过滤功能, 建立立体式河床底泥空间, 也为日后微生物提供 附着基材, 有助于渠道水体自净。 0035 步骤2: 布置堤岸线, 新建堤岸线拟布置于现有堤岸外侧, 局部作适当调整以使堤 线平顺, 两端与自然高地衔接, 形成防洪封闭圈, 加固堤段的堤线与原堤线基本保持一致。 0036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所述堤岸线的布置原则包括: 0037 堤线应考虑与河势流向相适应, 并与大洪水的主流线大致平行, 两岸堤距应满足 行洪需要, 必要时应退岸清障, 保证渠道有足够的过水断面。 0038 堤线应力求平顺, 各堤段平缓连接, 不得采用折线或急弯。 0039 堤防工程应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堤防和有利地形。

21、, 避开软弱地基、 深水地带或或是 透水地基, 修筑在土质较好、 比较稳定的滩岸上, 并留有适当宽度的滩地, 以利于行洪。 0040 堤线布置应尽量避免占压耕地、 拆迁房屋等建筑物, 以节省工程投资和便于管理。 0041 尽可能维持渠道自然岸线, 保证行洪安全的前提下考虑与周边环境及生态环境相 协调。 0042 步骤3: 根据渠道的实际状态分别确定渠道横断面以及对应的渠道纵断面。 004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渠道横断面的设计是形态和几何尺寸的设计, 受渠道平面形 态、 地貌特征功能、 河漫滩状况经及适宜的枯水水面宽度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防洪能力满足 要求的河段, 则随弯就势, 沿河坎或岸坡修。

22、建防护措施, 基本保持渠道现状行洪断面, 渠道 岸坡应与周围地形和环境相协调, 力求自然, 岸坡坡比不陡于1:1.5; 对于防洪能力不满足 说明书 3/7 页 6 CN 110565577 A 6 防洪要求的或是现状堤防质量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河堤, 则需要通过清淤清障、 新建或加 固堤防工程来使该河段满足防洪要求。 0044 而对于渠道纵断面而言, 其中, 渠道比降决定着水流能量、 泥沙输移经及地貌变 化, 如果坡降太小, 有可能产生泥沙淤积问题; 如果坡降太大, 可能会导致河床下切问题。 因 此, 渠道的纵断面以保持自然状态为主, 局部有微小变化, 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 充分 发挥渠道的。

23、多样性。 0045 步骤4: 计算护岸冲刷深度确定护岸基脚埋深以及计算堤顶高程确定河段防洪堤 的堤顶安全超高。 0046 平顺护岸冲刷深度按下式确定。 0047 水流平行于岸坡产生的冲刷深度计算: 0048 0049 式中: hB为局部冲刷深度(m), 从水面起算; hp为冲刷处的水深(m), 以近似设计水位 最大深度代替; Vcp为平均流速(m/s); V允为河床面上允许不冲流速(m/s); n为与护坡在平面 上的形状有关, 取n1/4。 0050 水流斜冲防护岸坡的冲刷深度计算: 0051 0052 式中: hp为从河底算起的局部冲深(m); 为水流流向与岸坡的交角; m为防护建 筑物迎水。

24、面边坡系数; d为坡脚处土壤计算粒径(m), 取0.02m; j为水流的局部冲刷流速(m/ s)。 0053 0054 式中: B1为河滩宽度, 从河槽边缘至坡脚距离(m); Q1为通过河滩部分的设计流量 (m3/s); H1为河滩水深(m); 为水流流速分配不均匀系数。 0055 例如, 经计算, 局部冲刷深度为0.10-0.20m时, 护岸基脚埋深为局部冲深加0.3m的 超深, 此时护岸基脚埋深取0.5m。 0056 步骤5: 堤身填筑, 堤身填筑前清除表层覆土, 待堤身填筑后表层覆土返还。 0057 施工过程中, 应严格控制砂砾石填筑的质量, 不允许淤泥、 杂填土上堤, 为了保护 新老堤。

25、身的紧密结合, 清基厚度取为30cm, 老堤坡应挖成台阶状, 以便分层填筑, 要求填筑 土料Ip1020, 渗透系数不大于110-4cm/s, 压实度不小于0.91, 分层填筑压实, 每层厚 度20cm。 0058 堤身填筑过程中, 堤防(或大体积)的填筑拟采用挖掘机装料, 自卸汽车运料, 推土 机平料, 使用振动碾(或打夯机)压实, 边角部位的碾压可采用小型压实设备如打夯机压实。 小部位的回填可采用人工施工的方法。 0059 填筑干容重合格率不小于90, 且不合格的部位不得集中, 不合格干容重不得低 于设计干容重的97。 回填土筑到最后一层时, 应注意面层土料整平、 碾压, 并确保面层平 说。

26、明书 4/7 页 7 CN 110565577 A 7 整、 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粘土料填筑应满足压实度不小于0.9的要求, 砂卵石料填筑应满足 相对密度不小于0.65的要求。 建筑物周边回填土方, 应在建筑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 70的情况下施工, 回填拟采用反铲挖掘机挖装, 自卸汽车运输, 推土机或人工铺筑、 打夯 机夯实的方法施工。 土方填筑可利用开挖能利用的料, 不足部分采用料场料。 0060 步骤6: 根据工程区水文特性、 地质、 地形条件、 布置特点及施工进度, 工程施工导 流方式采用分期导流。 0061 其中, 施工期在需要修建围堰进行施工的河段修筑纵向围堰及上、 下游横向围堰。。

27、 若两岸均有加固改造工程的可采用此道纵向围堰先围住一岸上下游进行一边的施工, 施工 完毕后拆除其上下游围堰, 修筑另一岸上下游围堰, 进行另一岸的工程施工。 0062 施工期间, 每个施工段的围堰根据施工需要进行修筑, 逐段往下游移动, 基坑内的 积水和雨水等汇入集中排水沟后, 通过水泵抽排至渠道。 0063 围堰布置: 上游围堰布置在距施工段上游约10m处, 下游围堰布置在距施工段下游 约10m处, 纵向围堰布置在距岸坡脚约10m处。 0064 围堰设计: 围堰采用均质土围堰, 其迎、 背水面边坡坡比均为1:1.5, 堰顶宽1.0m。 0065 步骤7: 护坡固化, 包括生态固化护坡以及草皮。

28、护坡。 0066 所述生态固化护坡还包括如下步骤: 0067 a、 对目标渠道进行分段围堰或者局部围堰降水; 0068 b、 清理渠道边坡, 清除垃圾杂草并根据设计要求放线和初步整形, 多余浮土清入 河床内; 0069 c、 按一定水灰比加入水和渠道修复剂搅拌成浆体备用; 0070 d、 根据河床底泥厚度、 河床宽度、 挖机可工作半径计算方量, 再根据该方量和设计 材料掺量加入制备好的浆料; 0071 e、 充分搅拌混合, 并放置3小时, 3小时后将混合好的底泥贴于河坡上, 单次贴坡厚 度以混合底泥不滑坡流淌为标准, 如果设计标准厚度大于单次贴坡厚度, 则分两日施工; 0072 f、 坡面整平。

29、并养生, 养生以保持坡面湿润为主; 0073 g、 植被覆盖, 铺设草坪或者喷播草籽。 0074 所述草皮护坡按照施工准备、 测量放样、 场地整理、 表土预备、 铺设、 草种播种、 完 工清理、 管理与养护以及交工验收的顺序实施。 0075 施工测量放样按照 工程测量规范与条文说明 (GB5007693)标准实施。 测量仪 器采用经纬仪、 水准仪。 在具体的测量放线以前, 先要根据施工平面图, 布设方格网, 方格网 距以20米为宜, 打好控制桩并做好保护。 整个放样测量工作必须遵守 “从整体到局部, 先控 制后碎部” 的原则。 0076 表土铺设为工程开始前, 在草皮施工区域内按照图纸布置和要。

30、求, 并结合现场情 况根据要求进行地表面进行平整、 翻松、 铺设表土等工作, 以保证草皮的成活。 0077 场地平整是清理坝坡内的多余砂土以及不利于草皮生长或影响景观的杂物等。 按 施工图平面等高线尺寸形状和剖面图的要求进行地面的整平。 本着 “高铲低填” 的原则进行 整理。 施工机械采用0.4斗容量小型挖掘机、 小型推耙机细造机造型。 在缓坡部位不能使用 机械施工的, 进行整理的采用人工整理。 为使表层土疏松, 有利于植物生长, 深翻耕作层, 用 机械把2030cm深的耕作层翻松, 并将大块土打碎, 并将砾石、 树根、 树桩、 和其它垃圾应清 说明书 5/7 页 8 CN 110565577。

31、 A 8 除并运至监理同意的地点废弃, 使工作区原状土形成种植土。 对部分土壤理化性能差的区 域进行土壤的改良和处理。 有的放矢地进行处理。 0078 工作场地经平整和处理后, 应进行表土的铺设, 当表土过分潮湿或不利于铺设时, 不应进行铺设。 铺设后将表土滚压, 保持坝坡符合设计坡比, 利用排水沟排水。 0079 播种草种的施工顺序为施工准备土层准备草种选购运输播种浇水及 施肥管理与养护。 0080 施工材料: 草种: 选种应具有耐旱、 耐涝、 容易、 蔓面大、 根部发达、 茎低矮强壮和多 年生长的特性。 肥料: 肥料的含量应有不低于10的氨、 15的磷酸盐和10的碳酸钾; 或 根据土壤肥力。

32、状况选定成份含量。 混合肥料则由10的有机肥、 20的化肥、 70的表土均 匀拌和而成。 含有不低于上述有效营养成分的液体化肥出可使用。 水: 种植用水或养护用水 应无油、 酸、 盐或其他对植物生长有害的物质, 并应符合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 1992)要求。 0081 施工要求: 地表面: 按照表土铺设的施工要求进行地表面的整理和准备。 草种的选 购与运输: 选购的所有草种应符合现行关于植物病害及昆虫传染的法规定, 在草种选定后 将有关的检疫证明送达监理人。 种植: 按水土保持工程布置的要求, 标出种植地段、 位置及 品种轮廓, 并进行放样, 在种植中近表土铺设的要求进行种植地。

33、面的整理和准备并得到监 理人员的认可。 除平铺外, 在边坡较高较陡之处也可铺设, 即在坡脚处向上钉铺, 用小尖木 桩或竹签将草皮钉固在边坡上, 种植后应进行浇灌。 0082 需要说明的是, 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以判断是否进行抗 震设计。 0083 本发明所述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法相较于现有技术, 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84 1、 原位固化, 淤泥不外运, 将渠道中挖出的受重金属污染底泥加入渠道修复剂, 堆 填在底泥堆放区, 然后待渠道疏浚后, 铺设覆盖层, 再将底泥堆放区处理后的底泥回填至覆 盖层上部完成修复, 同时在疏浚后的渠道水流通道中设置原位覆盖区, 施工难度小。

34、, 建立立 体式河床底泥空间, 修复层中产生大量微孔, 在透气透水基础上又增加过滤功能, 也为日后 微生物提供附着基材, 有助于渠道水体自净, 并保持水质稳定; 0085 2、 封闭底泥层, 通过对表层20-30cm淤泥的生态修复并加盖生态覆膜层, 阻止内源 主要污染物对水体的影响, 以及调节底泥酸碱度, 改变有害物质向水体释放能力, 提高底栖 微生物活力, 促进本土微生物对渠道水质改良作用, 使渠道水体维护达到低成本和长效可 持续的目的; 0086 3、 通过在现场配置修复浆液, 利用曝气装置原位喷洒并搅拌, 或直接喷洒覆盖于 河床上; 0087 4、 在充分了解水下地形、 驳岸形式、 水源。

35、水质、 土著植物种类等状况的情况下, 利 用现有的基底多样性, 优化功能区分布, 提升渠道水质净化效率, 并分别进行堤防固化、 护 坡和护岸的重建, 快速起效, 短时间恢复渠道通水能力, 降低工程对农业灌溉、 行洪排涝影 响。 0088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以上 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但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 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 说明书 6/7 页 9 CN 110565577 A 9 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 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 容所做的等效替换, 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 均同理在本发明专利保护范 围之内。 说明书 7/7 页 10 CN 110565577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渠道 整治 工程 生态 修复 方法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109997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