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及其加工工艺.pdf

上传人:zhu****_FC 文档编号:11068208 上传时间:2021-08-3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57.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及其加工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及其加工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及其加工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档描述:

《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及其加工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及其加工工艺.pdf(11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1019111.6 (22)申请日 2019.10.24 (71)申请人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地址 066004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 大街西段360号 (72)发明人 刘素稳孙伟明常学东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 事 务 所( 特 殊 普 通 合 伙 ) 11465 代理人 崔自京 (51)Int.Cl. A23C 9/13(2006.01) A23C 3/08(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及其加工工艺 (57)。

2、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 的加工工艺, 包括小麦预处理; 将预处理的小麦 中加入石膏和葡萄糖/甘露醇/可溶性淀粉后接 种培养, 培养至菌丝满瓶后干燥、 粉碎, 得到羊肚 菌丝小麦粉; 将羊肚菌丝小麦粉与板栗粉、 大豆 粉的混合粉通过纤维素酶水解得到原料液; 将牛 乳与原料液混合, 加入白砂糖, 添加双歧杆菌和 干酪乳杆菌进行发酵, 发酵完成后加入木糖醇, 得到乳酸菌浆液; 然后加入稳定剂和板栗壳多酚 调配, 均质后得到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 本发 明得到的乳酸菌饮料呈褐色, 口味独特、 营养丰 富, 有淡淡的食用菌香, 带有一种小麦和板栗独 特的香气, 酸甜可口、 口感柔、 。

3、无异味, 产品外观 无分层、 无沉淀、 无异物, 有效延长货架期。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CN 110651826 A 2020.01.07 CN 110651826 A 1.一种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小麦预处理: 将麦粒洗净, 用清水浸泡18-21h后水煮至麦粒无白心, 取出自然晾至 表面无水; (2)混料密封: 将经过预处理的小麦中加入石膏和碳源, 搅拌均匀装入菌种瓶中, 密封; (3)接种培养: 对所述菌种瓶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 培养至菌 丝满瓶后干燥、 粉碎, 得到羊肚菌丝小麦粉; (4)水解: 将。

4、所述羊肚菌丝小麦粉与板栗粉、 大豆粉的混合粉溶于水, 添加2-3U/g的纤 维素酶水解, 离心得到上清液, 即为原料液; (5)发酵: 将牛乳与所述原料液混合, 加入白砂糖, 添加双歧杆菌和干酪乳杆菌进行发 酵, 发酵完成后加入木糖醇, 得到乳酸菌浆液; (6)均质调配: 在乳酸菌浆液中加入稳定剂和板栗壳多酚调配, 通过胶体磨研磨, 在压 力为70-120MPa的条件下均质, 灌装即得到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 步骤 (2)中分别加入96-97的小麦、 1-2的石膏和1-2的碳源, 其中所述碳源包括但不限于 葡萄糖、 甘。

5、露醇、 可溶性淀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 步骤 (3)中所述高温灭菌的温度为120-126, 时间为1-2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 步骤 (3)中所述培养条件为20-22的黑暗环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 步骤 (4)中所述小麦菌粉、 所述板栗粉和所述大豆粉的质量比为2-3:1.5-2:0.5-1, 并且所述混 合粉与水的比例为1:6-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 步骤 (4)中。

6、所述水解温度为45-50, 水解时间为1-1.5h, pH值为5-5.5, 所述离心转速为3000- 4000r/min, 离心时间为10-15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 步骤 (5)中所述牛乳与所述原料液的配比为1:3.5-4; 所述双歧杆菌和所述干酪乳杆菌的质量比 为1:1.2; 并且以总质量计, 所述双歧杆菌和所述干酪乳杆菌的总添加量为0.2-0.4, 所述白砂 糖的添加量为4-6, 所述木糖醇的添加量为6-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 步骤 (5)中所述发酵时间为15-18h,。

7、 发酵温度为40-4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 以总质 量计, 步骤(6)中所述稳定剂的添加量为0.3-0.4, 所述板栗壳多酚的添加量为1-1.5。 10.一种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加工工艺制备得到的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0651826 A 2 一种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饮品技术领域,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及其加 工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活性乳酸菌饮料是一种含有活性乳酸菌的饮料, 属于发酵型酸性乳饮料, 通常是 以鲜乳或乳粉为原料。

8、, 经杀菌、 冷却、 接种乳酸菌发酵剂培养发酵, 然后适当的稀释、 调配并 经杀菌制成。 在我国乳饮料市场中, 活性乳酸菌饮料的优势越来越强, 但所占比例仍然较 低, 产品品质参差不齐, 我国活性乳酸菌产业的科技支撑体系仍然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在延长活性乳酸菌饮料保质期、 降低酸度方面, 目前对菌种的改良研究较多, 但对配方改良 较少。 0003 板栗壳多酚色素属于黄酮类的天然植物色素, 有研究报道黄酮类物质具有消除自 由基、 阻断和清除氧化损伤、 保健和延缓衰老的功能和价值。 作为天然色素, 除了着色, 还具 有抑菌性, 对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较好, 可看到明显的抑菌圈。

9、, 而对 副溶血弧菌的抑制效果稍差, 但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试验用牛肉、 土豆、 豆腐都有一定 的防腐作用, 表明板栗壳多酚可以延缓细菌增殖。 0004 因此, 如何利用板栗壳多酚提供一种保质期长、 口味独特、 营养丰富的高纤维褐色 乳酸菌饮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该方法制备 的乳酸菌饮料呈褐色, 口味独特、 营养丰富, 有淡淡的菌香, 带有一种小麦和板栗独特的香 气, 酸甜可口、 口感柔、 无异味, 产品外观无分层、 无沉淀、 无异物, 有效延长货架期。 0006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

10、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 包括以下步骤: 0008 (1)小麦预处理: 将麦粒洗净, 用清水浸泡18-21h后水煮至麦粒无白心, 取出自然 晾至表面无水; 0009 (2)混料密封: 将经过预处理的小麦中加入石膏和碳源, 搅拌均匀装入菌种瓶中, 密封; 0010 (3)接种培养: 对所述菌种瓶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 培养 至菌丝满瓶后干燥、 粉碎, 得到羊肚菌丝小麦粉; 0011 (4)水解: 将所述羊肚菌丝小麦粉与板栗粉、 大豆粉的混合粉溶于水, 添加2-3U/g 的纤维素酶水解, 离心得到上清液, 即为原料液; 0012 (5)。

11、发酵: 将牛乳与所述原料液混合, 加入白砂糖为发酵菌剂提供菌生长的碳源, 添加双歧杆菌和干酪乳杆菌进行发酵, 发酵完成后加入木糖醇调节饮料的甜味, 得到乳酸 菌浆液; 说明书 1/6 页 3 CN 110651826 A 3 0013 (6)均质调配: 在乳酸菌浆液中加入稳定剂和板栗壳多酚调配, 通过胶体磨研磨, 在压力为70-120MPa的条件下均质, 灌装即得到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 0014 优选的, 在上述一种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中, 步骤(2)中分别加入 96-97的小麦、 1-2的石膏和1-2的碳源, 使小麦表面长出羊肚菌丝体; 其中所述碳源 为葡萄糖、 甘露醇、 可溶性。

12、淀粉等。 0015 优选的, 在上述一种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中, 步骤(3)中所述高温灭 菌的温度为120-126, 时间为1-2h。 0016 优选的, 在上述一种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中, 步骤(3)中所述培养条 件为20-22的黑暗环境。 0017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培养条件可以满足菌丝体的生长环境。 0018 优选的, 在上述一种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中, 步骤(4)中所述小麦菌 粉、 所述板栗粉和所述大豆粉的质量比为2-3:1.5-2:0.5-1, 进一步优选为3:2:1, 并且所述 混合粉与水的比例为1:6-8。 0019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

13、效果是: 小麦菌粉、 板栗粉和大豆粉的上述比例可以保证最 终得到的乳酸菌饮料有较好的外观及良好的口感; 另外混合粉与水的上述配比可以保证合 适的浓度, 若浓度过大, 则风味物质和可溶性有机物浪费较多, 若浓度过小则口味淡, 香气 不明显。 0020 优选的, 在上述一种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中, 步骤(4)中所述水解温 度为45-50, 水解时间为1-1.5h, pH值为5-5.5, 所述离心转速为3000-4000r/min, 离心时 间为10-15min。 0021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纤维素酶在上述条件下水解, 其活性最大, 水解率 高。 0022 优选的, 在上述一种高。

14、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中, 步骤(5)中所述牛乳与 所述原料液的配比为1:3.5-4, 进一步优选为1:4, 二者的混合过程为加热煮沸, 保持煮沸状 态3-5min以达到杀菌的效果; 所述双歧杆菌和所述干酪乳杆菌的质量比为1:1.2; 0023 并且以总质量计, 所述双歧杆菌和所述干酪乳杆菌的总添加量为0.2-0.4, 进一 步优选为0.3, 所述白砂糖的添加量为4-6, 所述木糖醇的添加量为6-8。 0024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白砂糖的添加有利于菌种的增殖和发酵, 提供碳源, 木糖醇的添加可以增加甜味, 同时避免发胖。 0025 优选的, 在上述一种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的加工。

15、工艺中, 步骤(5)中所述发酵时 间为16h, 发酵温度为40-42。 0026 优选的, 在上述一种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中, 以总质量计, 步骤(6) 中所述稳定剂的添加量为0.3-0.4, 进一步优选为0.4, 所述板栗壳多酚的添加量为1- 1.5; 并且所述稳定剂包括但不限于黄原胶, 卡拉胶, CMC钠。 0027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用稳定剂可以形成保护型的胶体, 避免蛋白沉淀。 当 加入量小于0.4时感官评分随黄原胶加入量变大而提高, 但是当黄原胶加入量大于0.4 时感官评分随其加入量增加而下降, 会产生沉淀和分层现象影响产品的外观和口感, 因此 稳定剂的最适添加量。

16、是0.4。 0028 羊肚菌丝小麦粉具有食用菌的多糖, 膳食纤维, 氨基酸含量丰富的营养价值, 又能 说明书 2/6 页 4 CN 110651826 A 4 将这一资源很好利用。 0029 另外, 板栗是壳斗科(Fagaceae)植物, 其壳组织中含有大量的可食性棕色多酚类 色素, 是从植物中开发提取出的具有抑菌作用的天然活性物质, 该色素对光线、 还原剂和氧 化剂有良好稳定性, 易于提取, 着色力强, 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其除了作为食用色素, 还 具有抑菌性, 能显著延长货架期, 增长保质期。 003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通过上述加工工艺制备得到的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 0031 经由。

17、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高纤维褐色 乳酸菌饮料及其加工工艺, 本发明制备的乳酸菌饮料呈褐色, 口味独特、 营养丰富, 有淡淡 的菌香, 带有一种小麦和板栗独特的香气, 酸甜可口、 口感柔、 无异味, 产品外观无分层、 无 沉淀、 无异物; 并且添加板栗壳多酚后, 可有效延长饮料的保质期, 显著降低酸度, 还具有较 强的自由基清除率和抗氧化性能。 附图说明 003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18、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 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 图1附图为本发明牛乳与原料液配比对成品感官的影响; 0034 图2附图为本发明发酵剂添加量对成品感官的影响; 0035 图3附图为本发明发酵时间对成品感官的影响; 0036 图4附图为本发明发酵温度对成品感官的影响; 0037 图5附图为本发明板栗壳多酚添加量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 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

19、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 围。 0039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 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得到: 0040 1.羊肚菌丝小麦粉制作 0041 加入小麦96-97, 石膏1-2, 葡萄糖1-2, 装入菌种瓶或罐头瓶中。 将麦 粒洗干净, 用清水浸泡20小时左右, 放入电磁炉煮开, 直到麦粒无白心即可, 再放入吸水纸 (地面)上晾至表面无水。 加入石膏和其它材料, 并搅拌混匀, 其中石膏用于调节酸碱度, 并 提供微量元素。 装入瓶中, 占瓶身1/2-3/4, 封口时用两层聚丙烯塑料纸外加一层牛皮纸包 裹, 外边套上橡皮筋或绳子。 在120-126下灭菌1。

20、-2h.待其冷切后无菌条件下接种, 放在 21黑暗条件下培养。 待等菌丝走满瓶后60热风干燥, 粉碎至100目以下。 0042 对得到的羊肚菌丝小麦粉进行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并与普通小麦粉中的氨基酸含 量进行对比, 结果参见表1: 说明书 3/6 页 5 CN 110651826 A 5 0043 表1 氨基酸含量表 0044 氨基酸种类普通小麦粉/羊肚菌小麦粉/ 赖氨酸0.370.54 缬氨酸0.620.99 蛋氨酸0.190.27 苯丙氨酸0.751.04 异亮氨酸0.520.81 亮氨酸1.021.53 苏氨酸0.510.83 总必需氨基酸3.986.01 0045 2.纤维素酶水解 0。

21、046 小麦菌粉、 板栗粉、 大豆粉的比例为3: 2: 1。 按照1:6-8的比例加水, 温度50, pH为 5.5, 纤维素酶添酶量2U/g混合粉水解1h, 4000r/min离心10min, 得上清液。 0047 3.复合乳酸菌饮料最佳加工工艺 0048 将牛乳与原料液按1:4混合加热, 保持煮沸状态3-5min以达到杀菌的效果, 加入4- 6的白砂糖, 添加比例为1:1.2的双歧杆菌和干酪乳杆菌进行发酵, 其中双歧杆菌和干酪 乳杆菌的总添加量为0.2-0.4, 发酵完成后加入6的木糖醇, 得到乳酸菌浆液。 0049 4.均质调配 0050 将发酵好的纤维乳酸菌浆液, 加入稳定剂黄原胶添加。

22、量0.4, 板栗壳多酚1- 1.5, 调配后再通过胶体磨研磨,研磨后再压力为70-120MPa的均质机中均质,最后进行灭 菌、 灌装。 0051 在不同时间对最终得到的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的品质特性进行检测, 结果参见 表2。 0052 表2 成品在贮藏时间内品质特性的变化 0053 0054 注: 同一列不同字母表示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0055 下面, 将通过具体的变量实验对各个参数的选取进行说明。 0056 (1)小麦菌粉、 板栗粉和大豆粉比例的确定 0057 按照上述加工工艺, 以小麦菌粉、 板栗粉和大豆粉的比例作为变量, 对最终得到的 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进行感官评价,。

23、 结果参见表3: 0058 表3 感官评价结果 说明书 4/6 页 6 CN 110651826 A 6 0059 小麦菌粉、 板栗粉和大豆粉的比例外观口感 1: 1: 1深黄色较差 2: 1: 1浅黄色一般 3: 2: 1褐色较好 2: 2: 1浅褐色较好 2: 3: 1浅黄色一般 0060 基于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的外观及口感评定, 确定小麦菌粉、 板栗粉和大豆粉 的最佳质量比为3:2:1。 0061 (2)牛乳与原料液配比的确定 0062 按照上述加工工艺, 以牛乳和原料液的比例作为变量, 对最终得到的高纤维褐色 乳酸菌饮料进行感官评价, 结果参见附图1。 0063 根据图1可以看出当牛。

24、乳与原料液比例在1:4之前, 感官评分随比例增大而增大, 然而当原料与牛乳比例超过1:4时, 感官评分随比例增大而减小, 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由于随着原料液的增加会对成品的口味与品质产生影响, 导致感官评分降低, 由此可以得 出原料与牛乳的最佳配比为1:4。 0064 (3)发酵剂(双歧杆菌和干酪乳杆菌)添加量的确定 0065 按照上述加工工艺, 以发酵剂的添加量作为变量, 对最终得到的高纤维褐色乳酸 菌饮料进行感官评价, 结果参见附图2。 0066 根据图2分析发现当发酵剂添加量在0.3之前时, 感官评分随发酵剂的用量改变 而变化, 而当发酵剂添加量超过0.3时可以明显看出, 感官评分随。

25、发酵剂添加量增加而减 小。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当加入发酵剂过量时会加快乳酸菌的活性, 使其产酸量剧增从 而破坏原有的口感使感官评分降低。 因此当发酵剂添加量为0.3最为合适。 0067 (4)发酵时间的确定 0068 按照上述加工工艺, 以发酵时间作为变量, 对最终得到的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 进行感官评价, 结果参见附图3。 0069 从图3可以发现, 而当发酵时间达到16h时产品的风味及口感比较理想, 当时间超 过16h后随着产酸量的增加, 产品将会变酸口味不佳, 所以最佳的发酵时间为16h。 0070 (5)发酵温度的确定 0071 按照上述加工工艺, 以发酵温度作为变量, 对最终得到的。

26、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 进行感官评价, 结果参见附图4。 0072 由图4可以发现温度的高低会对乳酸产酸产生很大的影响, 当温度过低时会发生 产酸不充足影响口感, 而当温度过高会产酸过剩也会对产品的风味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 根据图表可以看出当温度在41时产酸量正好, 产品酸甜可口、 颜色纯正、 乳香浓厚。 0073 (6)板栗壳多酚添加量的确定 0074 按照上述加工工艺, 以板栗壳多酚的添加量作为变量, 对乳酸菌的生长情况进行 检测, 结果参见附图5。 可以发现乳酸菌菌落随着板栗壳多酚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减少, 而选 择1-2合适的添加量有助于保持活菌并延长保质期。 0075 板栗壳多酚色素属于。

27、黄酮类的天然植物色素, 具有消除自由基、 阻断和清除氧化 损伤、 保健和延缓衰老的功能和价值, 作为天然色素, 除了着色, 还具有抑菌性。 实验表明, 说明书 5/6 页 7 CN 110651826 A 7 板栗壳多酚对乳酸菌增殖有抑制作用, 但能保持活菌, 使其产酸量降低, 增加货架期。 0076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 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 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 而言, 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 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 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 明即可。 0077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 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中所定义的 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 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 因此, 本发明 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 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 致的最宽的范围。 说明书 6/6 页 8 CN 110651826 A 8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3 页 9 CN 110651826 A 9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3 页 10 CN 110651826 A 10 图5 说明书附图 3/3 页 11 CN 110651826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纤维 褐色 乳酸菌 饮料 及其 加工 工艺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纤维褐色乳酸菌饮料及其加工工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106820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