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胚吸塑模成型流道流量调节装置.pdf
《管胚吸塑模成型流道流量调节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胚吸塑模成型流道流量调节装置.pdf(11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2240608.2 (22)申请日 2019.12.14 (73)专利权人 青岛中兴源模具有限公司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泰山三路 57号 (72)发明人 毛贵汉毛可利尹桂新李日昂 刘满章张林 (74)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37241 代理人 郝团代 (51)Int.Cl. B29C 51/10(2006.01) B29C 51/36(2006.01) B29C 51/26(2006.01) B29C 51/40(2006.01。
2、) B29L 22/0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管胚吸塑模成型流道流量调节装置 (57)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管胚吸塑模成型流道流 量调节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管胚吸塑模主体 (1), 管胚吸塑模主体(1)内设置有空心管状的主 芯轴(2), 主芯轴(2)内设置有吸塑管(3), 吸塑管 (3)套接于主芯轴(2)内并与主芯轴(2)共轴设 置; 所述的主芯轴(2)的下端突出于管胚吸塑模 主体(1)的下端面, 管胚吸塑模主体(1)的下端固 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成型口模(4), 主芯轴(2)的 下端套接于成型口模(4)内且主芯轴(2)的。
3、下段 外表面与成型口模(4)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隔 设置并形成下部流道; 所述主芯轴(2)中段套接 有引流环(6)。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 现有技术的弊端, 结构设计合理新颖。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CN 212312740 U 2021.01.08 CN 212312740 U 1.一种管胚吸塑模成型流道流量调节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管胚吸塑模主体(1), 管 胚吸塑模主体(1)内设置有空心管状的主芯轴(2), 主芯轴(2)内设置有吸塑管(3), 吸塑管 (3)套接于主芯轴(2)内并与主芯轴(2)共轴设置; 所述的主芯轴(2)的下端突出于管胚吸塑 模主体(1)的下。
4、端面, 管胚吸塑模主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成型口模(4), 主芯 轴(2)的下端套接于成型口模(4)内, 主芯轴(2)的下段外表面与成型口模(4)的内表面之间 间隔设置并形成下部流道; 所述主芯轴(2)中段套接有引流环(6), 管胚吸塑模主体(1)侧部 设置有进料口(8), 引流环(6)内设置有纵向流道, 引流环(6)内的纵向流道的一端与进料口 (8)连通, 主芯轴(2)的下段外表面、 成型口模(4)的内表面之间的下部流道与纵向流道的另 一端连通; 管胚吸塑模主体(1)的侧部设置有一个流量调节螺杆(9), 流量调节螺杆(9)的端 部插接于引流环(6)上的纵向流道内并与引流环(6)螺。
5、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胚吸塑模成型流道流量调节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芯轴 (2)中段套接有上衬套(5)和分流环(7), 引流环(6)位于上衬套(5)和分流环(7)之间; 所述 上衬套(5)的下端面、 引流环(6)的上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半环形的凹槽一(10), 上衬套(5)的 下端面、 引流环(6)的凹槽一(10)对接为半环流道一, 半环流道一的两端分别与进料口(8)、 纵向流道连通; 所述引流环(6)的下端面、 分流环(7)的上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半环形的凹槽 二(11), 引流环(6)的下端面、 分流环(7)的上端面的凹槽二(11)对接为半环流道二, 下部流 道、 纵向流道与半。
6、环流道二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胚吸塑模成型流道流量调节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胚吸 塑模主体(1)的侧部设置有导向套(12)和压块(13), 导向套(12)插接于管胚吸塑模主体(1) 内, 压块(13)的一端插接于管胚吸塑模主体(1)的侧部并与导向套(12)端部紧压接触; 所述 流量调节螺杆(9)穿过导向套(12)、 压块(13)并与压块(13)螺纹连接; 所述流量调节螺杆 (9)端部的直径大于纵向流道的内径, 流量调节螺杆(9)端部与纵向流道的内部侧表面时流 量调节螺杆(9)阻断纵向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胚吸塑模成型流道流量调节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量调 节。
7、螺杆(9)的端部为球头弧形, 纵向流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流量调节螺杆(9)的端部形状配 合设置的凹槽; 所述流量调节螺杆(9)上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凸起限位段(91), 两个凸起 限位段(91)分别位于压块(13)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胚吸塑模成型流道流量调节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芯轴 (2)中段套接有一个挤压环(14), 挤压环(14)位于分流环(7)的下方并与分流环(7)贴合, 挤 压环(14)的环形内表面与主芯轴(2)外表面之间间隔设置并形成环形的挤压空腔; 所述挤 压环(14)的环形内表面上设置有环形的挤压凸起环(15), 挤压凸起环(15)的环形内表面与 主芯轴(2。
8、)外表面之间间隔设置; 所述挤压环(14)上端内环面与主芯轴(2)中段外表面的间 距大于挤压环(14)下端内环面与主芯轴(2)中段外表面的间距, 挤压环(14)下端内环面与 主芯轴(2)中段外表面的间距大于挤压凸起环(15)与主芯轴(2)中段外表面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胚吸塑模成型流道流量调节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芯轴 (2)位于分流环(7)与成型口模(4)之间的部分与管胚吸塑模主体(1)内壁之间间隔设置; 所 述主芯轴(2)上套接有支撑主芯轴(2)与管胚吸塑模主体(1)内壁之间之间间距的中段支撑 件, 中段支撑件为环形, 中段支撑件的环形内壁贴合于主芯轴(2)外表面, 中。
9、段支撑件的环 形外壁贴合于管胚吸塑模主体(1)的内壁。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212312740 U 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胚吸塑模成型流道流量调节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段支 撑件包括支撑环(151)、 分流环二(16)和密封环(17), 支撑环(151)、 分流环二(16)和密封环 (17)依次套接于主芯轴(2)上; 所述支撑环(151)上设置有若干沿平行于主芯轴(2)长度延 伸方向贯穿支撑环(151)的支撑环导流槽(18), 分流环二(16)内设置有若干沿平行于主芯 轴(2)长度延伸方向贯穿分流环二(16)的导流柱腔(19); 所述支撑环导流槽(18)沿垂直于 主。
10、芯轴(2)长度延伸方向上的截面为弧形, 支撑环导流槽(18)下端开口面积大于导流柱腔 (19)的内径, 支撑环导流槽(18)与导流柱腔(19)连通; 所述密封环(17)的环形内表面与主 芯轴(2)外表面之间间隔设置并形成环形的挤压空腔二, 导流柱腔(19)的下端通过挤压空 腔二与下部流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胚吸塑模成型流道流量调节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环 (17)的环形内表面上设置有环形的挤压凸起环二(20), 挤压凸起环二(20)的环形内表面与 主芯轴(2)外表面之间间隔设置; 密封环(17)上端内环面与主芯轴(2)外表面的间距大于密 封环(17)下端内环面与主芯轴(2。
11、)中段外表面的间距, 密封环(17)下端内环面与主芯轴(2) 外表面的间距大于挤压凸起环二(20)与主芯轴(2)外表面的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胚吸塑模成型流道流量调节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流 道的上端开口的开口面积大于下部流道的下端开口的开口面积, 下部流道的中段设置有环 形的稳流凸起环(21), 稳流凸起环(21)设置于主芯轴(2)套接于成型口模(4)内部的一段的 中段外环面上, 稳流凸起环(21)的外环面与成型口模(4)的内表面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胚吸塑模成型流道流量调节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环 流道二的中段与纵向流道连通, 半环流道二的两端分。
12、别与挤压环(14)内对称的两侧连通。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212312740 U 3 一种管胚吸塑模成型流道流量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胚吸塑模成型流道流量调节装置, 属于吸塑模具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吸塑也称中空吸塑, 是一种发展迅速的塑料加工方法。 吸塑工艺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期间, 开始用于生产低密度聚乙烯小瓶。 50年代后期, 随着高密度聚乙烯的诞生和吸塑成 型机的发展, 吸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空容器的体积可达数千升, 有的生产已采用了计 算机控制。 适用于吸塑的塑料有聚乙烯、 聚氯乙烯、 聚丙烯、 聚酯等, 所得之中空容器广泛用 作工。
13、业包装容器。 根据型坯制作方法, 吸塑可分为挤出吸塑和注射吸塑, 新发展起来的有多 层吸塑和拉伸吸塑。 医用安瓿瓶在使用吸塑模具进行生产时, 由于进入到吸塑模具内熔料 流速不均、 融合不充分, 使得安瓿瓶成品的表面上会形成多个熔接痕, 影响了安瓿瓶的生产 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医用安瓿瓶在使用吸塑模具进 行生产时, 由于进入到吸塑模具内熔料流速不均、 融合不充分, 使得安瓿瓶成品的表面上会 形成多个熔接痕, 影响了安瓿瓶的生产质量” 的不足, 提供一种管胚吸塑模成型流道流量调 节装置。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
14、案是, 一种管胚吸塑模成型流道 流量调节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管胚吸塑模主体, 管胚吸塑模主体内设置有空心管状的主 芯轴, 主芯轴内设置有吸塑管, 吸塑管套接于主芯轴内并与主芯轴共轴设置; 所述的主芯轴 的下端突出于管胚吸塑模主体的下端面, 管胚吸塑模主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成 型口模, 主芯轴的下端套接于成型口模内, 主芯轴的下段外表面与成型口模的内表面之间 间隔设置并形成下部流道; 所述主芯轴中段套接有引流环, 管胚吸塑模主体侧部设置有进 料口, 引流环内设置有纵向流道, 引流环内的纵向流道的一端与进料口连通, 主芯轴的下段 外表面、 成型口模的内表面之间的下部流道与纵向流道的另。
15、一端连通; 管胚吸塑模主体的 侧部设置有一个流量调节螺杆, 流量调节螺杆的端部插接于引流环上的纵向流道内并与引 流环螺纹连接。 0005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 在引流环的纵向流道处设置了流量调节螺杆, 通过旋转流 量调节螺杆可以调整引流环内的纵向流道的开口面积, 进而调整流过引流环内的流量、 流 速的大小, 通过对流量、 流速的调整使得流道内的熔料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混合, 提高混合的 均匀程度, 防止在安瓿瓶表面出现熔接痕。 0006 优化的, 上述管胚吸塑模成型流道流量调节装置, 主芯轴中段套接有上衬套和分 流环, 引流环位于上衬套和分流环之间; 所述上衬套的下端面、 引流环的上端面上分别设置。
16、 有半环形的凹槽一, 上衬套的下端面、 引流环的凹槽一对接为半环流道一, 半环流道一的两 端分别与进料口、 纵向流道连通; 所述引流环的下端面、 分流环的上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半环 说明书 1/6 页 4 CN 212312740 U 4 形的凹槽二, 引流环的下端面、 分流环的上端面的凹槽二对接为半环流道二, 下部流道、 纵 向流道与半环流道二连通。 0007 本申请中, 上衬套的下端面、 引流环的凹槽一对接为半环流道一, 半环流道一为半 环形, 经过进料口进入的熔料通过半环形的半环流道一的缓冲, 降低了熔料对于工件的垂 直冲击, 达到提高工作寿命, 防止工件疲劳的目的。 并且半环流道一能够平缓。
17、熔料的流速, 以便更好的在引流环中部达到控流的目的。 半环流道一迫使熔料由直线运动转变为圆周运 动, 可以更好的混合料流, 为基础圆形管胚做准备。 0008 优化的, 上述管胚吸塑模成型流道流量调节装置, 管胚吸塑模主体的侧部设置有 导向套和压块, 导向套插接于管胚吸塑模主体内, 压块的一端插接于管胚吸塑模主体的侧 部并与导向套端部紧压接触; 所述流量调节螺杆穿过导向套、 压块并与压块螺纹连接; 所述 流量调节螺杆端部的直径大于纵向流道的内径, 流量调节螺杆端部与纵向流道的内部侧表 面时流量调节螺杆阻断纵向流道。 0009 本申请中, 流量调节螺杆与压块采用螺纹连接, 通过压块和导向套固定流量。
18、调节 螺杆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防止流量调节螺杆在旋转调整时偏离位置, 使得流量调节螺杆能 够引流环内的纵向流道更好的配合。 0010 优化的, 上述管胚吸塑模成型流道流量调节装置, 流量调节螺杆的端部为球头弧 形, 纵向流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流量调节螺杆的端部形状配合设置的凹槽; 所述流量调节 螺杆上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凸起限位段, 两个凸起限位段分别位于压块的两侧。 0011 本申请中, 流量调节螺杆上的两个间隔设置的凸起限位段起到了防呆的作用, 当 流量调节螺杆达到极限位置时, 外侧的凸起限位段限制流量调节螺杆的位置防止其撞上内 侧零部件。 当流量调节螺杆向外拧动并且行程达到一定程度时, 内。
19、侧的凸起限位段防止流 量调节螺杆脱离导向套, 防止发生漏胶。 0012 优化的, 上述管胚吸塑模成型流道流量调节装置, 主芯轴中段套接有一个挤压环, 挤压环位于分流环的下方并与分流环贴合, 挤压环的环形内表面与主芯轴外表面之间间隔 设置并形成环形的挤压空腔; 所述挤压环的环形内表面上设置有环形的挤压凸起环, 挤压 凸起环的环形内表面与主芯轴外表面之间间隔设置; 所述挤压环上端内环面与主芯轴中段 外表面的间距大于挤压环下端内环面与主芯轴中段外表面的间距, 挤压环下端内环面与主 芯轴中段外表面的间距大于挤压凸起环与主芯轴中段外表面的间距。 0013 本申请中, 经流量调节螺杆进行流量管控的熔料料流。
20、到达半环流道一、 半环流道 二后进入到挤压环与主芯轴之间的流道空间, 通过挤压凸起环的挤压限制作用来提高熔料 料流的压力, 使得进入挤压环与主芯轴之间的流道空间的熔料料流充分混合, 以此种防止 消除安瓿瓶表面的熔接痕。 0014 优化的, 上述管胚吸塑模成型流道流量调节装置, 主芯轴位于分流环与成型口模 之间的部分与管胚吸塑模主体内壁之间间隔设置; 所述主芯轴上套接有支撑主芯轴与管胚 吸塑模主体内壁之间之间间距的中段支撑件, 中段支撑件为环形, 中段支撑件的环形内壁 贴合于主芯轴外表面, 中段支撑件的环形外壁贴合于管胚吸塑模主体的内壁。 0015 主芯轴与上衬套金星配合定位, 从主芯轴上与上衬。
21、套配合位置到成型口模之间的 部分均处于悬空状态, 这种状态下成型口模容易发生晃动, 工作时成型口模会被熔料料流 带偏, 造成安瓿瓶成品的厚度不均, 并且影响流速稳定, 容易形成熔接痕。 本申请中, 使用中 说明书 2/6 页 5 CN 212312740 U 5 段支撑件支撑主芯轴, 提高了支撑主芯轴、 成型口模的稳定性, 提高了挤出安瓿瓶管胚的厚 度稳定性, 并能够降低熔接痕的出现。 0016 优化的, 上述管胚吸塑模成型流道流量调节装置, 中段支撑件包括支撑环、 分流环 二和密封环, 支撑环、 分流环二和密封环依次套接于主芯轴上; 所述支撑环上设置有若干沿 平行于主芯轴长度延伸方向贯穿支撑。
22、环的支撑环导流槽, 分流环二内设置有若干沿平行于 主芯轴长度延伸方向贯穿分流环二的导流柱腔; 所述支撑环导流槽沿垂直于主芯轴长度延 伸方向上的截面为弧形, 支撑环导流槽下端开口面积大于导流柱腔的内径, 支撑环导流槽 与导流柱腔连通; 所述密封环的环形内表面与主芯轴外表面之间间隔设置并形成环形的挤 压空腔二, 导流柱腔的下端通过挤压空腔二与下部流道连通。 0017 本申请中, 中段支撑件不仅能够对主芯轴、 成型口模进行稳定的支撑, 还能够起到 缓流的作用, 通过中段支撑件对熔料料流的二次缓流进一步提高熔料料流流速均匀程度和 融合均匀度, 进一步防止熔接痕的出现。 0018 优化的, 上述管胚吸塑。
23、模成型流道流量调节装置, 密封环的环形内表面上设置有 环形的挤压凸起环二, 挤压凸起环二的环形内表面与主芯轴外表面之间间隔设置; 密封环 上端内环面与主芯轴外表面的间距大于密封环下端内环面与主芯轴中段外表面的间距, 密 封环下端内环面与主芯轴外表面的间距大于挤压凸起环二与主芯轴外表面的间距。 0019 本申请中, 通过挤压凸起环二的挤压限制作用来提高熔料料流的压力, 使得进入 密封环与主芯轴之间的流道空间的熔料料流充分混合, 以此种防止消除安瓿瓶表面的熔接 痕。 0020 优化的, 上述管胚吸塑模成型流道流量调节装置, 下部流道的上端开口的开口面 积大于下部流道的下端开口的开口面积, 下部流道。
24、的中段设置有环形的稳流凸起环, 稳流 凸起环设置于主芯轴套接于成型口模内部的一段的中段外环面上, 稳流凸起环的外环面与 成型口模的内表面间隔设置。 0021 本申请中, 下部流道的上端开口的开口面积大于下部流道的下端开口的开口面 积, 通过下部流道的熔料料流通过下部流道的挤压进一步提高融合均匀度, 稳流凸起环的 作用与挤压凸起环二相同, 使得熔料料流充分混合, 以此种方式消除安瓿瓶表面的熔接痕。 0022 优化的, 上述管胚吸塑模成型流道流量调节装置, 半环流道二的中段与纵向流道 连通, 半环流道二的两端分别与挤压环内对称的两侧连通。 0023 本申请中, 分流环的半环流道二将熔料料流均匀的分。
25、成两股, 将料流均匀的送入 挤压环与主芯轴之间的空腔内, 使得料流的能够在挤压环与主芯轴之间均匀的混合, 以此 种方式消除安瓿瓶表面的熔接痕。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26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 说明书 3/6 页 6 CN 212312740 U 6 0028 如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管胚吸塑模成型流道流量调节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 括管胚吸塑模主体 1, 管胚吸塑模主体1内设置有空心管状的主芯轴2, 主芯轴2内设置有吸 塑管3,。
26、 吸塑管3套接于主芯轴 2内并与主芯轴2共轴设置; 所述的主芯轴2的下端突出于管 胚吸塑模主体1的下端面, 管胚吸塑模主体 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成型口模4, 主 芯轴2的下端套接于成型口模4内, 主芯轴2的下段外表面与成型口模4的内表面之间间隔设 置并形成下部流道; 所述主芯轴2中段套接有引流环6, 管胚吸塑模主体1侧部设置有进料口 8, 引流环6内设置有纵向流道, 引流环6内的纵向流道的一端与进料口8连通, 主芯轴2的下 段外表面、 成型口模4的内表面之间的下部流道与纵向流道的另一端连通; 管胚吸塑模主体 1的侧部设置有一个流量调节螺杆9, 流量调节螺杆9的端部插接于引流环6上的纵向。
27、流道内 并与引流环6 螺纹连接。 0029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 在引流环6的纵向流道处设置了流量调节螺杆9, 通过旋转 流量调节螺杆9可以调整引流环6内的纵向流道的开口面积, 进而调整流过引流环6内的流 量、 流速的大小, 通过对流量、 流速的调整使得流道内的熔料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混合, 提高 混合的均匀程度, 防止在安瓿瓶表面出现熔接痕。 0030 主芯轴2中段套接有上衬套5和分流环7, 引流环6位于上衬套5和分流环7之间; 所 述上衬套5的下端面、 引流环6的上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半环形的凹槽一10, 上衬套5的下端 面、 引流环6的凹槽一10 对接为半环流道一, 半环流道一的两端分别与进料口。
28、8、 纵向流道 连通; 所述引流环6的下端面、 分流环 7的上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半环形的凹槽二11, 引流环6 的下端面、 分流环7的上端面的凹槽二11对接为半环流道二, 下部流道、 纵向流道与半环流 道二连通。 0031 本申请中, 上衬套5的下端面、 引流环6的凹槽一10对接为半环流道一, 半环流道一 为半环形, 经过进料口8进入的熔料通过半环形的半环流道一的缓冲, 降低了熔料对于工件 的垂直冲击, 达到提高工作寿命, 防止工件疲劳的目的。 并且半环流道一能够平缓熔料的流 速, 以便更好的在引流环中部达到控流的目的。 半环流道一迫使熔料由直线运动转变为圆 周运动, 可以更好的混合料流, 为基。
29、础圆形管胚做准备。 0032 管胚吸塑模主体1的侧部设置有导向套12和压块13, 导向套12插接于管胚吸塑模 主体1内, 压块 13的一端插接于管胚吸塑模主体1的侧部并与导向套12端部紧压接触; 所述 流量调节螺杆9穿过导向套 12、 压块13并与压块13螺纹连接; 所述流量调节螺杆9端部的直 径大于纵向流道的内径, 流量调节螺杆 9端部与纵向流道的内部侧表面时流量调节螺杆9 阻断纵向流道。 0033 本申请中, 流量调节螺杆9与压块13采用螺纹连接, 通过压块13和导向套12固定流 量调节螺杆9 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防止流量调节螺杆9在旋转调整时偏离位置, 使得流量调 节螺杆9能够引流环6内。
30、的纵向流道更好的配合。 0034 流量调节螺杆9的端部为球头弧形, 纵向流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流量调节螺杆9的 端部形状配合设置的凹槽; 所述流量调节螺杆9上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凸起限位段91, 两 个凸起限位段91分别位于压块 13的两侧。 0035 本申请中, 流量调节螺杆9上的两个间隔设置的凸起限位段91起到了防呆的作用, 当流量调节螺杆9 达到极限位置时, 外侧的凸起限位段91限制流量调节螺杆9的位置防止 其撞上内侧零部件。 当流量调节螺杆9向外拧动并且行程达到一定程度时, 内侧的凸起限位 说明书 4/6 页 7 CN 212312740 U 7 段91防止流量调节螺杆9脱离导向套12,。
31、 防止发生漏胶。 0036 主芯轴2中段套接有一个挤压环14, 挤压环14位于分流环7的下方并与分流环7贴 合, 挤压环14的环形内表面与主芯轴2外表面之间间隔设置并形成环形的挤压空腔; 所述挤 压环14的环形内表面上设置有环形的挤压凸起环15, 挤压凸起环15的环形内表面与主芯轴 2外表面之间间隔设置; 所述挤压环14上端内环面与主芯轴2中段外表面的间距大于挤压环 14下端内环面与主芯轴2中段外表面的间距, 挤压环 14下端内环面与主芯轴2中段外表面 的间距大于挤压凸起环15与主芯轴2中段外表面的间距。 0037 本申请中, 经流量调节螺杆9进行流量管控的熔料料流到达半环流道一、 半环流道 。
32、二后进入到挤压环 14与主芯轴2之间的流道空间, 通过挤压凸起环15的挤压限制作用来提 高熔料料流的压力, 使得进入挤压环14与主芯轴2之间的流道空间的熔料料流充分混合, 以 此种防止消除安瓿瓶表面的熔接痕。 0038 主芯轴2位于分流环7与成型口模4之间的部分与管胚吸塑模主体1内壁之间间隔 设置; 所述主芯轴 2上套接有支撑主芯轴2与管胚吸塑模主体1内壁之间之间间距的中段支 撑件, 中段支撑件为环形, 中段支撑件的环形内壁贴合于主芯轴2外表面, 中段支撑件的环 形外壁贴合于管胚吸塑模主体1的内壁。 0039 主芯轴2与上衬套5金星配合定位, 从主芯轴2上与上衬套5配合位置到成型口模4 之间的。
33、部分均处于悬空状态, 这种状态下成型口模4容易发生晃动, 工作时成型口模4会被 熔料料流带偏, 造成安瓿瓶成品的厚度不均, 并且影响流速稳定, 容易形成熔接痕。 本申请 中, 使用中段支撑件支撑主芯轴2, 提高了支撑主芯轴2、 成型口模4的稳定性, 提高了挤出安 瓿瓶管胚的厚度稳定性, 并能够降低熔接痕的出现。 0040 中段支撑件包括支撑环151、 分流环二16和密封环17, 支撑环151、 分流环二16和密 封环17依次套接于主芯轴2上; 所述支撑环151上设置有若干沿平行于主芯轴2长度延伸方 向贯穿支撑环151的支撑环导流槽18, 分流环二16内设置有若干沿平行于主芯轴2长度延伸 方向贯。
34、穿分流环二16的导流柱腔19; 所述支撑环导流槽18沿垂直于主芯轴2长度延伸方向 上的截面为弧形, 支撑环导流槽18下端开口面积大于导流柱腔19的内径, 支撑环导流槽18 与导流柱腔19连通; 所述密封环17的环形内表面与主芯轴2外表面之间间隔设置并形成环 形的挤压空腔二, 导流柱腔19的下端通过挤压空腔二与下部流道连通。 0041 本申请中, 中段支撑件不仅能够对主芯轴2、 成型口模4进行稳定的支撑, 还能够起 到缓流的作用, 通过中段支撑件对熔料料流的二次缓流进一步提高熔料料流流速均匀程度 和融合均匀度, 进一步防止熔接痕的出现。 0042 密封环17的环形内表面上设置有环形的挤压凸起环二。
35、20, 挤压凸起环二20的环形 内表面与主芯轴2 外表面之间间隔设置; 密封环17上端内环面与主芯轴2外表面的间距大 于密封环17下端内环面与主芯轴 2中段外表面的间距, 密封环17下端内环面与主芯轴2外 表面的间距大于挤压凸起环二20与主芯轴2外表面的间距。 0043 本申请中, 通过挤压凸起环二20的挤压限制作用来提高熔料料流的压力, 使得进 入密封环17与主芯轴2之间的流道空间的熔料料流充分混合, 以此种防止消除安瓿瓶表面 的熔接痕。 0044 下部流道的上端开口的开口面积大于下部流道的下端开口的开口面积, 下部流道 的中段设置有环形的稳流凸起环21, 稳流凸起环21设置于主芯轴2套接于。
36、成型口模4内部的 说明书 5/6 页 8 CN 212312740 U 8 一段的中段外环面上, 稳流凸起环21的外环面与成型口模4的内表面间隔设置。 0045 本申请中, 下部流道的上端开口的开口面积大于下部流道的下端开口的开口面 积, 通过下部流道的熔料料流通过下部流道的挤压进一步提高融合均匀度, 稳流凸起环21 的作用与挤压凸起环二20相同, 使得熔料料流充分混合, 以此种方式消除安瓿瓶表面的熔 接痕。 0046 半环流道二的中段与纵向流道连通, 半环流道二的两端分别与挤压环14内对称的 两侧连通。 0047 本申请中, 分流环的半环流道二将熔料料流均匀的分成两股, 将料流均匀的送入 挤压环14与主芯轴2 之间的空腔内, 使得料流的能够在挤压环14与主芯轴2之间均匀的混 合, 以此种方式消除安瓿瓶表面的熔接痕。 0048 当然, 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 本 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 作出的变化、 改型、 添加或替换, 都 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6/6 页 9 CN 212312740 U 9 图1 说明书附图 1/2 页 10 CN 212312740 U 10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2 页 11 CN 212312740 U 11 。
- 内容关键字: 管胚吸塑模 成型 流量 调节 装置
基于捕获模块验证的载波防错锁方法、装置及数据接收机.pdf
浅层气浮设备.pdf
安全防护装置及冲床.pdf
市电路灯灯杆结构及其LED路灯.pdf
激光复合清洗装置.pdf
具有防撞功能的海洋环境监测设备安装装置.pdf
通讯线缆盘卷装置.pdf
防尘式EVA塑料粒破碎机.pdf
晶圆检测的承载治具.pdf
多级滑杆机构的太阳能板角度调节装置.pdf
新型锚索注浆装置.pdf
便于定长控制的不锈钢激光切割机.pdf
用于输配电线路仿线飞行的激光雷达.pdf
单主梁吊钩门式起重机.pdf
具有防尘功能的振动电机.pdf
矿用单轨式吊载人车.pdf
水生态环境治理的污水回用设备.pdf
条装食品装袋机的条装食品组输送机构.pdf
条装食品的堆叠机.pdf
建筑施工振捣装置.pdf
节能型白法沥青烟净化系统.pdf
可调节取样位置的取样器.pdf
管柱筒调节支架机加工定位工装.pdf
高压厚壁球壳外壁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pdf
电极组件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pdf
混凝土喷淋养护装置.pdf
地坪研磨机齿轮箱.pdf
智能充电桩用车牌识别系统及方法.pdf
基于深度相机的矩形托盘孔识别方法及系统.pdf
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pdf
高抗风强度的三角通讯塔结构.pdf
电传改装系统、其安装方法及车辆.pdf
防污涤棉混纺面料.pdf
醋酸纤维腈纶混纺织物的一浴一步染色方法.pdf
手摇充电多功能的收音机.pdf
肉食代餐代餐棒加工方法.pdf
组合式槽式电缆桥架.pdf
多高层物流仓库模块化布局系统及其在总图布置中的应用.pdf
方便调节的陶瓷灯.pdf
空气质量检测装置.pdf
汽车发动机支架铝合金熔炼工艺.pdf
新型超透静电膜.pdf
上清液提取装置.pdf
电热水器的混水阀.pdf
钢结构连接件.pdf
高强度铝框边锁.pdf
搅拌摩擦焊搅拌头冷却装置.pdf
可曲挠页岩气供水接头.pdf
比重可控的室温发泡阻燃液体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轴承钢球直径自动测量分选设备.pdf
防撞型电线杆.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