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系统与方法.pdf

上传人:齐** 文档编号:11027784 上传时间:2021-08-3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62.8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系统与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系统与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系统与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档描述:

《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系统与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系统与方法.pdf(1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1032278.6 (22)申请日 2019.10.28 (71)申请人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274500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黄河路 27号 (72)发明人 李湘平丁书兵夏伯恩胡楠 仪军韩东辉 (74)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1111 代理人 陈勇 (51)Int.Cl. C07C 5/333(2006.01) C07C 7/00(2006.01) C07C 7/04(2006.01) C07C 11/06(2006.01) C07C。

2、 11/09(2006.01) C07C 41/06(2006.01) C07C 43/04(2006.01) C07C 7/12(2006.01) C07C 9/08(2006.01) C07C 9/1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 系统与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 的制备及处理系统与方法。 该系统包括C3/C4烷 烃混合脱氢的反应系统, 与C3/C4烷烃混合脱氢 的反应系统相连通的产品冷却分离系统, 与产品 冷却分离系统相连通的脱硫系统, 与脱硫系统相 连通的醚化系统; 丙烷及丁烷原料经过干燥、 加 热。

3、后进入到混合脱氢反应装置中反应, 反应所得 产物经过冷却分离后得到丁烷与异丁烯混合物; 然后进入脱硫塔中进行脱硫, 脱硫后的物质进入 到醚化系统中进行醚化反应得到醚化物。 该方法 对通过混合脱氢所得异丁烯进行高效脱硫, 然后 能够较好的用于醚化制备醚化物, 提高了醚化制 备产品的质量, 也使得异丁烯得到较好的回收利 用, 避免了其中硫化物对醚化装置的影响, 延长 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 CN 110845292 A 2020.02.28 CN 110845292 A 1.一种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系统包括C3/C4烷 烃。

4、混合脱氢的反应系统, 与C3/C4烷烃混合脱氢的反应系统相连通的产品冷却分离系统, 与 产品冷却分离系统相连通的脱硫系统, 与脱硫系统相连通的醚化系统; C3/C4烷烃混合脱氢的反应系统, 用于以C3/C4烷烃为原料反应制备丙烯及异丁烯; 产品冷却分离系统, 用于将产品反应系统制备的产品进行分离, 收集丙烯; 脱硫系统, 用于将异丁烯中的硫脱除; 醚化系统, 用于收集脱硫后的异丁烯制备醚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 述C3/C4烷烃混合脱氢的反应系统包括有与丙烷及丁烷进料管道相连通的进料干燥器, 与 进料干燥器相连通的冷箱, 与。

5、冷箱相连通的热联合换热器, 与热联合换热器相连通的进料 加热炉, 与进料加热炉相连通的第一反应器, 与第一反应器相连通的第一加热炉, 与第一加 热炉相连通的第二反应器, 与第二反应器相连通的第二加热炉, 与第二加热炉相连通的第 三反应器, 第三反应器通过管道与热联合换热器相连通, 热联合换热器通过管道与油洗冷 却塔相连通, 油洗冷却塔与产品气压缩机相连通, 产品气压缩机与脱氯罐相连通, 脱氯罐与 反应产物干燥器相连通, 干燥完成、 得到产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的产品冷却分离系统包括有与C3/C4烷烃混合脱氢的反应系统相连。

6、通的冷箱, 与冷箱相 连通的分馏精制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的脱硫系统包括活化氮气系统, 活化氮气返回系统, 第一脱硫塔, 第二脱硫塔及第三脱硫 塔; 所述活化氮气系统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脱硫塔、 第二脱硫塔及第三脱硫塔顶端进口相 连通, 第一脱硫塔、 第二脱硫塔及第三脱硫塔底端氮气出口均通过阀门及管道与活化氮气 返回系统相连通; 所述分馏精制装置的出料口通过管道及阀门分别与第一脱硫塔、 第二脱硫塔及第三脱 硫塔的底端进口相连通, 第一脱硫塔、 第二脱硫塔及第三脱硫塔分别通过阀门及管道与醚 化装置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

7、4所述的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第一脱硫塔顶端物料出口还通过第一阀门、 第二阀门及管道与第二脱硫塔底端物料进口 相连通, 第二脱硫塔顶端物料出口还通过第三阀门、 第四阀门及管道与第三脱硫塔底端物 料进口相连通。 6.一种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采用权利要求 15任一项所述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系统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丙烷及丁烷原料经过干燥、 加热后进入到混合脱氢反应装置中反应, 反应所得产物经 过冷却。

8、分离后得到丁烷与异丁烯混合物; 丁烷异丁烯混合物进入脱硫塔中进行脱硫, 脱硫后的物质进入到醚化系统中进行醚化 反应得到醚化物。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0845292 A 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丙烷与丁烷混合物经过进料干燥器进行干燥, 至其中水含量1ppm; 通过与热联合换热 器进行换热至温度为5215, 然后经过进料加热炉加热至6105; 在反应装置中反应时的温度为600650、 反应压力为0.050.35MPaG。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 脱。

9、硫塔中进行脱硫时的温度为3545, 压力为1.9MPaG; 每个脱硫塔内脱硫剂的填量为 50t、 物料的流量为5700057500kg/h。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0845292 A 3 一种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系统与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混合脱氢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 处理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丙烯是仅次于乙烯的重要石化基础原料, 其下游衍生物主要包括聚丙烯和环氧丙 烷、 丙烯腈、 丙烯酸、 异丙苯/苯酚/丙酮、 羰基合成醇、 异丙醇等有机原料。 0003 传统生产丙烯大多采用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及。

10、蒸汽裂解装置副产丙烯以供市场 需要。 近年来由于市场对丙烯需求的增速迅速增长, 已经高于对乙烯需求的增速, 因此, 催 化裂解装置和蒸汽裂解装置副产丙烯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对丙烯的需求。 直接生产丙烯逐渐 替代催化裂解装置等的副产, 直接生产丙烯技术包括有丙烷脱氢、 易位转化、 高碳烯烃裂解 制丙烯和甲醇制烯烃等, 而根据原料来源及技术经济的合理性, 低碳烷烃混合催化脱氢是 更合理也应用更广泛的生产技术。 如联合催化和鲁姆斯公司的Catofin工艺、 UOP公司的 Oleflex的工艺等均为常用的工业化烷烃脱氢工艺。 0004 混合低碳烷烃脱氢制备丙烯时, 所得产品中除丙烯外还含有大量异丁烯, 通。

11、常异 丁烯作为醚化原料进行醚化反应, 以提高原料利用率、 降低资源损耗, 但在醚化过程中由于 异丁烯中含有较高含量的硫而对产品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 甚至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而报 废, 不能得到较好的利用, 造成资源浪费、 也给后续处理设备造成严重损害, 降低了原料利 用率也缩短了设备使用寿命, 不利于行业内经济的发展。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针对的技术问题是: 目前C3/C4烷烃混合脱氢后所得产品异丁烷中含有较 多的硫, 在回收后通过醚化装置制备新产品时硫全部富集在异丁烯的醚化产品中, 明显降 低了产品质量, 对产品质量影响严重时致使产品不合格而则无法使用。 使得回收的中间体 异丁烯不能得到。

12、较好的利用, 且对于醚化装置具有较大的影响, 缩短了设备使用寿命。 0006 针对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系统与 方法。 该方法对通过混合脱氢所得异丁烯进行高效脱硫, 然后能够较好的用于醚化制备醚 化物, 提高了制备产品的质量, 也使得异丁烯得到较好的回收利用, 避免了其中硫化物对醚 化装置的影响, 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0007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 一种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系统, 该系统包括C3/C4烷烃混合脱氢 的反应系统, 与C3/C4烷烃混合脱氢的反应系统相连通的产品冷却分离系统, 与产品冷却分 离系统。

13、相连通的脱硫系统, 与脱硫系统相连通的醚化系统; 0009 C3/C4烷烃混合脱氢的反应系统, 用于以C3/C4烷烃为原料反应制备丙烯及异丁 烯; 产品冷却分离系统, 用于将产品反应系统制备的产品进行分离, 收集丙烯; 脱硫系统, 用 于将异丁烯中的硫脱除; 醚化系统, 用于收集脱硫后的异丁烯制备醚化物。 说明书 1/6 页 4 CN 110845292 A 4 0010 所述的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系统, 所述C3/C4烷烃混合脱氢的反 应系统包括有与丙烷及丁烷进料管道相连通的进料干燥器, 与进料干燥器相连通的冷箱, 与冷箱相连通的热联合换热器, 与热联合换热器相连通的进料加。

14、热炉, 与进料加热炉相连 通的第一反应器, 与第一反应器相连通的第一加热炉, 与第一加热炉相连通的第二反应器, 与第二反应器相连通的第二加热炉, 与第二加热炉相连通的第三反应器, 第三反应器通过 管道与热联合换热器相连通, 热联合换热器通过管道与油洗冷却塔相连通, 油洗冷却塔与 产品气压缩机相连通, 产品气压缩机与脱氯罐相连通, 脱氯罐与反应产物干燥器相连通, 干 燥完成、 得到产品。 0011 所述的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系统, 所述的产品冷却分离系统包 括有与C3/C4烷烃混合脱氢的反应系统相连通的冷箱, 与冷箱相连通的分馏精制装置。 0012 所述的C3/C4烷烃混合脱氢。

15、产品的制备及处理系统, 所述的脱硫系统包括活化氮 气系统, 活化氮气返回系统, 第一脱硫塔, 第二脱硫塔及第三脱硫塔; 0013 所述活化氮气系统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脱硫塔、 第二脱硫塔及第三脱硫塔顶端进 口相连通, 第一脱硫塔、 第二脱硫塔及第三脱硫塔底端氮气出口均通过阀门及管道与活化 氮气返回系统相连通; 0014 所述分馏精制装置的出料口通过管道及阀门分别与第一脱硫塔、 第二脱硫塔及第 三脱硫塔的底端进口相连通, 第一脱硫塔、 第二脱硫塔及第三脱硫塔分别通过阀门及管道 与醚化装置相连通。 0015 所述的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系统, 所述第一脱硫塔顶端物料出 口还通过第一阀。

16、门、 第二阀门及管道与第二脱硫塔底端物料进口相连通, 第二脱硫塔顶端 物料出口还通过第三阀门、 第四阀门及管道与第三脱硫塔底端物料进口相连通。 0016 一种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方法, 该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5任一 项所述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系统完成。 0017 所述的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方法,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 丙烷及丁烷原料经过干燥、 加热后进入到混合脱氢反应装置中反应, 反应所得产 物经过冷却分离后得到丁烷与异丁烯混合物; 0019 丁烷异丁烯混合物进入脱硫塔中进行脱硫, 脱硫后的物质进入到醚化系统中进行 醚化反应得到醚化。

17、物。 0020 所述的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方法, 所述丙烷与丁烷混合物经过 进料干燥器进行干燥, 至其中水含量1ppm; 通过与热联合换热器进行换热至温度为521 5, 然后经过进料加热炉加热至6105; 0021 在反应装置中反应时的温度为600650、 反应压力为0.050.35MPaG。 0022 所述的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方法, 在脱硫塔中进行脱硫时的温 度为3545, 压力为1.9MPaG; 每个脱硫塔内脱硫剂的填量为50t、 物料的流量为57000 57500kg/h。 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以下积极有益效果 0024 丙烷及丁烷。

18、混合物通过混合脱氢之后所得产品, 经过精馏处理分离出C1、 C2以及 丙烷后, 剩余异丁烯及丁烷物料混合物, 通常该混合物直接用于醚化反应制备醚化物, 醚化 物再次作为工业物料使用, 使得整个过程中原料得到充分利用。 但该过程中, 经过混合脱氢 说明书 2/6 页 5 CN 110845292 A 5 后所得异丁烯与丁烷混合物中含有较多量的硫(多达5ppm), 后续醚化反应中, 硫全部富集 再异丁烯中, 对醚化物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所得产品质量不合格时, 则会报废、 无法使用, 不仅造成原料浪费及人力物力投入的损失, 废料的排放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 硫的存在对于中间体异丁烯的再。

19、次利用造成较大的影响。 0025 本发明在通过脱硫系统将异丁烯与丁烷混合物中硫脱除, 采用多个脱硫塔同时以 并联及串联方式连接; 混合物中硫含量较少时通过多个脱硫塔并联同时对异丁烯混合物进 行脱硫处理, 具有较高的脱硫效率, 混合物中硫含量较多时则通过多个脱硫塔串联对混合 物进行多次脱硫处理, 以将其中硫含量降至最低。 该系统通过简单易控的操作有效脱除了 异丁烯混合物中的硫, 避免了其对醚化产物质量的影响, 提高了醚化产品质量, 实现了原料 的高效再利用。 0026 该系统能够根据混合物中硫含量灵活转变对混合物的脱硫方式, 降低了对脱硫塔 及脱硫剂的消耗。 附图说明 0027 图1表示C3/C。

20、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系统示意图, 0028 图2表示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系统中的脱硫系统示意图; 0029 图中符号表示的意义为: 1表示进料干燥器, 2表示冷箱, 3表示热联合换热器, 4表 示进料加热炉, 5表示第一反应器, 6表示第一加热炉, 7表示第二反应器, 8表示第二加热炉, 9表示底盘反应器, 10表示油洗冷却塔, 11表示产品气压缩机, 12表示脱氯罐, 13表示反应产 物干燥器, 14表示分馏精制装置, 15表示第一脱硫塔, 16表示第二脱硫塔, 17表示第三脱硫 塔, 18表示醚化系统, 19表示第三阀门, 20表示第一阀门, 21表示第二阀门,。

21、 22表示第四阀 门; 1501表示第一脱硫塔阀门一, 1502表示第一脱硫塔阀门二, 1601表示第二脱硫塔阀门 一, 1602表示第二脱硫塔阀门二, 1701表示第三脱硫塔阀门一, 1702表示第三脱硫塔阀门 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以便于对本发明技术方案 的理解, 但是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1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系统, 如 图1、 图2所示, 0032 该系统包括C3/C4烷烃混合脱氢的反应系统, 与C3/C4烷烃混合脱氢的反应系统相 连通的产品冷却分离系统, 与产品冷。

22、却分离系统相连通的脱硫系统, 与脱硫系统相连通的 醚化系统; 0033 所述C3/C4烷烃混合脱氢的反应系统包括有与丙烷及丁烷进料管道相连通的进料 干燥器, 与进料干燥器相连通的冷箱, 与冷箱相连通的热联合换热器, 与热联合换热器相连 通的进料加热炉, 与进料加热炉相连通的第一反应器, 与第一反应器相连通的第一加热炉, 与第一加热炉相连通的第二反应器, 与第二反应器相连通的第二加热炉, 与第二加热炉相 连通的第三反应器, 第三反应器通过管道与热联合换热器相连通, 热联合换热器通过管道 与油洗冷却塔相连通, 油洗冷却塔与产品气压缩机相连通, 产品气压缩机与脱氯罐相连通, 说明书 3/6 页 6 。

23、CN 110845292 A 6 脱氯罐与反应产物干燥器相连通; 所述的产品冷却分离系统包括有与C3/C4烷烃混合脱氢 的反应系统中反应产物干燥器相连通的冷箱, 与冷箱相连通的分馏精制装置; 0034 所述的脱硫系统包括活化氮气系统, 活化氮气返回系统, 第一脱硫塔, 第二脱硫塔 及第三脱硫塔; 所述活化氮气系统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脱硫塔、 第二脱硫塔及第三脱硫塔 顶端进口相连通, 第一脱硫塔、 第二脱硫塔及第三脱硫塔底端氮气出口均通过阀门及管道 与活化氮气返回系统相连通; 所述产品冷却分离系统中的分馏精制装置的出料口通过管道 及阀门分别与第一脱硫塔、 第二脱硫塔及第三脱硫塔的底端进口相连通, 。

24、第一脱硫塔、 第二 脱硫塔及第三脱硫塔分别通过阀门及管道与醚化装置相连通。 0035 该系统首先将丙烷与丁烷至于烷烃混合脱氢的反应系统中, 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 反应制备得到含有丙烯、 异丁烯及丁烷等物料的混合物, 还反应效率高、 且具有较高的经济 效益。 反应产物经过冷却分离后所得异丁烯与丁烷混合物送入脱硫系统中进行高效脱硫 (混合低碳烷烃在脱氢过程中, 副反应会产生含硫物质, 如噻吩), 然后再将异丁烯送入醚化 装置中进行醚化反应, 有效避免了异丁烯中硫的存在对醚化产品的影响, 使得整个系统的 原料得到较好的利用, 明显提高了原料利用率, 也避免了硫的存在对醚化装置设备的影响, 延长了设备使。

25、用寿命。 0036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系统, 如图2所示, 所述第一脱硫塔顶端物料出口还通过第一阀门、 第二阀门及管道与第二脱硫塔 底端物料进口相连通, 第二脱硫塔顶端物料出口还通过第三阀门、 第四阀门及管道与第三 脱硫塔底端物料进口相连通。 0037 即第一脱硫塔、 第二脱硫塔及第三脱硫塔通过管道及阀门进行串联连接。 该过程 中根据异丁烯及丁烷混合物中硫的含量, 将脱硫塔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 硫含量较高 时可以通过脱硫塔串联、 将混合物进行连续处理, 以有效脱除其中的硫; 硫含量较少时, 也 通过阀门控制、 使脱硫塔同时对异丁烯混合物进行。

26、脱硫处理。 既提高了脱硫效率也延长了 脱硫塔及其中脱硫剂的使用寿命。 0038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是采用上述的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系统 对产品的制备及处理方法, 具体如下: 0039 (1)丙烷与丁烷混合原料(丙烷与丁烷的质量比为1: 1.1)共同进入到进料干燥器 中进行干燥处理(干燥至含水量1ppm), 干燥后进入冷箱气化, 并通过与冷箱中进入的反 应产物物料进行热交换, 丙烷与丁烷物料的温度达到495, 由冷箱气化后进入到热联合 交换器中, 与热联合换热器中逆向进入的反应产物物料进行热交换至丙烷与丁烷气化混合 物升温至5215, 然后进入到进料加热炉中进一步加热至610。

27、5; 0040 (2)加热后的混合物料进入第一反应器中进行脱氢反应,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反应 后物料在第一反应器出料口时的温度为5395, 然后进入第一加热炉中加热至6245 , 然后进入第二反应器进行脱氢反应, 反应物料在第二反应器出料口的温度为5655, 然后进入到第二加热炉加热至6295, 加热后进入第三反应器进行脱氢反应, 反应后物 料由第三反应器出料口排出时的温度为5715, 排出的物料进入到热联合换热器中与逆 向进入的待反应物料进行热交换(实现对进入的待反应物料进行加热), 然后进入油洗冷却 塔中进行冷却降温至425; 降温后的物料进入产品气压缩机进行压缩至温度为525 、 压力。

28、为1.17MPaG, 压缩气体由产品压缩机进入到脱氯罐中脱除产品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说明书 4/6 页 7 CN 110845292 A 7 气体(氯化物处理器中装有能吸收产品气中HCL的不可再生型氧化铝进行脱除), 脱除氯化 氢后的气体进入到反应产物干燥器中进行干燥、 除去其中的水和硫化氢(干燥至水含量 1.0ppm), 得到粗产品。 该反应过程中, 所用催化剂为DEH-16, 第一反应器中催化剂填量为 14.515.5t, 第二反应器中催化剂填量为14.515.5t, 第三反应器中催化剂填量为16t; 且第一反应器的反应料进料量为112113t/h, 经过第一反应器依次向后进行; 0041 。

29、(3)干燥后的产品经过冷箱进行初步分离(分离处其中的C1、 C2等轻组分, 剩余物 质主要为丙烷与丙烯以及异丁烷与异丁烯), 然后进入分馏精制装置(经过分馏精制将C3与 C4分离来, 并将丙烷与丙烯分离开, 得到丙烯)中分离得到丙烯, 丙烯具有很高的纯度, 能够 用于聚合异丙烯的制备。 该过程将液化气中丙烷和丁烷(已经过异构处理)及丙烷和丁烷原 料进行高效脱氢处理, 制备得到丙烯产品, 丙烯产量为12t13t/h, 收率较高, 在该行业内 明显收率较高; 0042 (4)经过分离后剩余混合物中主要为异丁烷与丁烷, 对还混合物进行脱硫处理, 具 体如下: 0043 a: 打开活化氮气管道上的阀门。

30、及活化氮气返回管道上的阀门, 关闭其他阀门, 通 入氮气对脱硫塔内的吸附剂(该脱硫吸附剂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脱硫吸附剂)进 行活化处理; 活化时氮气的压力为0.40.6MPa, 通入的体积空速为190220h-1, 活化温度 为400、 活化时间为1224小时; 0044 b: 活化完成后, 分馏精制装置排出的异丁烯与丁烷混合物进入脱硫塔中进行脱硫 处理; 0045 该实施例中, 每个脱硫塔的催化剂装量为50t(50m3), 每个脱硫塔的处理量为 5710057200kg/h, 处理时压力为1.9MPaG、 温度为40。 该实施例中处理时关闭第一阀门、 第二阀门、 第三阀门及第四阀门, 。

31、打开第一脱硫塔阀门一、 第一脱硫塔阀门二、 第二脱硫塔 阀门一、 第二脱硫塔阀门二、 第三脱硫塔阀门一及第三脱硫塔阀门二(即进行并联处理), 处 理完成后的物料由塔顶出料口排出进入到醚化系统中进行醚化处理; 硫化处理前后物料中 各成分含量具体如下表1所示: 0046 0047 由结果可得, 本发明经过脱硫处理将异丁烯与丁烷混合物中的硫进行了高效脱 除, 有效避免了硫的存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及对设备的影响, 有效提高了原料利用价值、 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0048 另外, 在脱硫处理过程中, 若检测混合物中硫含量较高时, 采用脱硫塔串联进行脱 硫处理, 具体为: 采用氮气活化吸附剂后; 打开第一脱硫塔阀门一, 打开第一阀门, 打开第二 阀门, 打开第三阀门, 打开第四阀门; 关闭第一脱硫塔阀门二, 第二脱硫塔阀门一, 第二脱硫 说明书 5/6 页 8 CN 110845292 A 8 塔阀门二, 第三脱硫塔阀门一。 送入物料进行脱硫处理, 以有效除去异丁烯及丁烷中的硫。 说明书 6/6 页 9 CN 110845292 A 9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10 CN 110845292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C3 C4 烷烃 混合 脱氢 产品 制备 处理 系统 方法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C3/C4烷烃混合脱氢产品的制备及处理系统与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102778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