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酯/硅氧烷聚合物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万林****人 文档编号:11006426 上传时间:2021-08-3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90.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丙烯酸酯/硅氧烷聚合物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丙烯酸酯/硅氧烷聚合物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丙烯酸酯/硅氧烷聚合物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档描述:

《丙烯酸酯/硅氧烷聚合物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丙烯酸酯/硅氧烷聚合物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的制备方法.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1226786.8 (22)申请日 2019.12.04 (71)申请人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地址 26658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 路66号 (72)发明人 王彦玲刘斌梁雷巩锦程 汤龙皓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7219 代理人 王素平 (51)Int.Cl. C08G 77/20(2006.01) C08G 77/14(2006.01) C08G 77/06(2006.01) C09K 8/62(2006.01) (54)发。

2、明名称 一种丙烯酸酯/硅氧烷聚合物超临界二氧化 碳增稠剂的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酸酯/硅氧烷聚合物超 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括: (1)在催化剂与阻聚剂存在下, 使甘油与甲基丙 烯酸甲酯进行酯交换反应, 制得三甲基丙烯酸甘 油酯; (2)在催化剂氯铂酸存在下, 使步骤(1)制 备的三甲基丙烯酸甘油酯与十二甲基二氢六硅 氧烷进行硅氢加成反应, 制得丙烯酸酯/硅氧烷 聚合物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 本发明所用的单 体合成效率高, 制备的聚合物增粘性能优良, 使 用量少且具备较好的耐温和耐压性能。 本发明产 品无毒, 减少对地层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 增 稠效果优。

3、良。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110862541 A 2020.03.06 CN 110862541 A 1.一种丙烯酸酯/硅氧烷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的制备方法, 包括步骤: (1)在催化剂与阻聚剂存在下, 使甘油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酯交换反应, 制得三甲基 丙烯酸甘油酯; 所述催化剂为铝镁水滑石(Mg-Al-HT), 所述阻聚剂为对苯二酚; 所述甘油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摩尔比为1:16, 催化剂加量占总体系0.53质量百 分比, 阻聚剂加量占总体系15质量百分比, 酯交换反应温度为90120; (2)在催化剂氯铂酸存在下, 使步骤(1)制备的三甲基丙烯酸甘油酯与十二甲基二氢六。

4、 硅氧烷进行硅氢加成反应, 制得丙烯酸酯/硅氧烷聚合物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 其中, 催化剂氯铂酸在反应前进行活化处理; 所述三甲基丙烯酸甘油酯和十二甲基二氢六硅氧烷摩尔比为1:15, 所述催化剂氯铂 酸用量为10ppm60pp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硅氧烷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步骤(1)的反应完成后, 将反应液过滤, 分离出催化剂和阻聚剂; 所得滤液进行减压蒸馏, 得三甲基丙烯酸甘油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硅氧烷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步骤(2)中, 催化剂氯铂酸的活化温度为60120; 所述硅氢加成反应温度为60 1。

5、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硅氧烷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步骤(1)中的反应包括以下条件之一种或多种: A1: 所述甘油经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摩尔比为1:24.5; 最佳摩尔比为1:3; A2:: 所述催化剂加量为12质量百分比; A3: 所述阻聚剂加量占总体系的1.52.5质量百分比; A4: 所述酯交换反应温度为100110; A5: 所述酯交换反应时间为2h10h; 优选4h8h。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硅氧烷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步骤(2)中的反应包括以下条件之一种或多种: B1: 所述三甲基丙烯酸甘油酯和十二甲基。

6、二氢六硅氧烷摩尔比为1:12; B2: 所述催化剂氯铂酸用量为20ppm50ppm; B3: 所述催化剂氯铂酸活化温度范围为80100; 所述硅氢加成反应温度与该活化 温度相同; B4: 所述催化剂氯铂酸活化时间为1.5-2.5小时; B4: 所述硅氢加成反应时间为2h24h, 进一步优化至4h8h。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丙烯酸酯/硅氧烷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的丙烯酸酯/硅氧烷聚合物重均分子量为700011000。 7.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的丙烯酸酯/硅氧烷聚合物作为超临界二氧化 碳增稠剂的用途。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0862。

7、541 A 2 一种丙烯酸酯/硅氧烷聚合物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的制备 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酸酯/硅氧烷聚合物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的制备方法, 属 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二氧化碳干法压裂技术是新兴的油田增产增注的一类措施, 环境污染较小, 经济 效益可观, 摩阻能力较差, 减小土壤膨胀导致底层的损伤, 可减少地层伤害; 对水敏地层有 较好的缓解作用。 但二氧化碳在超临界状态下由于自身的黏度较小(超临界状态下0.02 0.05mPas), 在地层压裂过程中, 流动性较好, 停留时间较短, 裂缝较小, 纯二氧化碳的黏 度小, 压裂液黏度低影响了压裂液携砂和。

8、滤失性, 使得新型压裂液体系的优势不能完全发 挥。 0003 液态CO2增稠剂研究难点主要是液态CO2自身特异的物理化学性质: CO2(OCO, 包含有4个极性共价键其中2个 键和2个 键)是一种SP型杂化的具备高度对称性(轴对称和 中心对称)的线性非极性分子, 偶极矩永久为零, 介电常数和极化率都非常低; 液态CO2是一 种弱溶剂, 分子量较小的有机溶剂如醛(CHO)、 酮(CO)和酯(COO)类等在液态CO2具有 较好的溶解度, 但是芳香类醇和极性物质在液态CO2中的需要使用大量的共溶剂才可有一 定的溶解度。 理想的增粘剂不仅仅需要充分溶解于超临界CO2, 另外还需在超临界CO2有较好 的。

9、增黏性能。 从增粘剂的分子水平观察, 增粘剂应该含有合适比例的亲CO2基团和疏CO2基 团, 使两者在增粘剂分子中有适当的比例而较易溶于超临界CO2中增粘。 0004 目前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最常使用含氟类化合物或聚合物, 例如CN107253922A 公开了一种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的制备方法, 最终产物为(1, 6-二全氟辛酸乙酯脲基)已 烷。 此类含氟物质对于地层伤害较大, 污染地下水资源, 导致环境污染, 后续问题较多, 且含 氟类物质价格昂贵, 投资较大, 用于增稠的含氟类物质的种类较少, 尽管溶解度较好, 但受 到价格和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可用的种类少等原因,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含氟类物质广。

10、泛用于 油田的压裂增产。 而碳氢类聚合物的增稠效果不理想。 因此, 有必要找到一类新型超临界二 氧化碳增稠剂以解决上述缺点。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一种丙烯酸酯/硅氧烷聚合物超临界二氧化碳 增稠剂的制备方法, 所得聚合物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较好增稠效果, 且无毒安全, 对地层 伤害小。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一种丙烯酸酯/硅氧烷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HBS)的制备方法, 包括步骤: 0008 (1)在催化剂与阻聚剂存在下, 使甘油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酯交换反应, 制得三 甲基丙烯酸甘油酯; 说明书 1/5 页 3 CN 110862541 A。

11、 3 0009 所述催化剂为铝镁水滑石(Mg-Al-HT), 所述阻聚剂为对苯二酚; 0010 所述甘油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摩尔比为1:16, 催化剂加量占总体系0.53质 量百分比, 阻聚剂加量占总体系15质量百分比, 酯交换反应温度为90120; 0011 (2)在催化剂氯铂酸存在下, 使步骤(1)制备的三甲基丙烯酸甘油酯与十二甲基二 氢六硅氧烷进行硅氢加成反应, 制得丙烯酸酯/硅氧烷聚合物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 0012 其中, 催化剂氯铂酸在反应前进行活化处理; 0013 所述三甲基丙烯酸甘油酯和十二甲基二氢六硅氧烷摩尔比为1:15, 所述催化剂 氯铂酸用量为10ppm60ppm。 001。

12、4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 以上步骤(1)的反应完成后, 将反应液过滤, 分离出催化剂和 阻聚剂; 所得滤液进行减压蒸馏, 得三甲基丙烯酸甘油酯。 0015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 以上步骤(2)中, 催化剂氯铂酸的活化温度为60120; 所 述硅氢加成反应温度为60120。 0016 根据本发明, 步骤(1)中的反应包括以下条件之一种或多种: 0017 A1: 所述甘油经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摩尔比为1:24.5; 最佳摩尔比为1:3; 0018 A2:: 所述催化剂加量为12质量百分比; 0019 A3: 所述阻聚剂加量占总体系的1.52.5质量百分比; 0020 A4: 所述酯交换反应温度为10011。

13、0; 0021 A5: 所述酯交换反应时间为2h10h; 进一步优选4h8h。 0022 根据本发明, 步骤(2)中的反应包括以下条件之一种或多种: 0023 B1: 所述三甲基丙烯酸甘油酯和十二甲基二氢六硅氧烷摩尔比为1:12; 0024 B2: 所述催化剂氯铂酸用量为20ppm50ppm; 0025 B3: 所述催化剂氯铂酸活化温度范围为80100; 所述硅氢加成反应温度与该 活化温度相同; 0026 B4: 所述催化剂氯铂酸活化时间为1.5-2.5小时; 0027 B4: 所述硅氢加成反应时间为2h24h, 进一步优化至4h8h。 0028 本发明制备的丙烯酸酯/硅氧烷聚合物重均分子量为。

14、700011000; 进一步优选的 重均分子量为75009000。 0029 本发明制备的丙烯酸酯/硅氧烷聚合物结构式如下: 说明书 2/5 页 4 CN 110862541 A 4 0030 0031 根据本发明, 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如下: 0032 所述丙烯酸酯/硅氧烷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的制备方法, 步骤如下: 0033 (1)在装有回流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甘油、 催化剂Mg-Al-HT, 阻聚剂对苯二酚; 然 后搅拌升温至所需温度, 开始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酯交换反应, 然后将反应后的液体 过滤, 分离出催化剂和阻聚剂, 所得滤液进行减压蒸馏, 得三甲基丙烯酸甘油酯。 0034 (。

15、2)在装有回流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三甲基丙烯酸甘油酯, 开启搅拌升温至活化 温度, 加入氯铂酸活化; 用恒压滴液漏斗滴入十二甲基二氢六硅氧烷, 反应得到丙烯酸酯/ 硅氧烷聚合物(简称为HBS)。 0035 本发明方法中未有特别限定的均可按本领域常规技术。 其中, 所用甘油、 甲基丙烯 酸甲酯、 对苯二酚、 十二甲基二氢六硅氧烷均经回流除杂。 0036 本发明制备的丙烯酸酯/硅氧烷聚合物作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的用途。 0037 本发明的技术特点与优良效果: 0038 本发明所制备的聚合物(HBS)由亲CO2的基团(COO)和疏CO2基团硅氧烷构成, 本 身在超临界CO2具备一定的溶解度, 有利于。

16、减少助溶剂的用量, 提高经济性具备优异的增稠 效果。 0039 本发明方法制备的丙烯酸酯/硅氧烷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HBS)具有较好增稠 超临界二氧化碳效果。 以丙烯酸酯和环硅氧烷类化合物为反应单体, 经硅氢反应生成网状 聚合物, 不仅有较好的溶解度, 还能改善硅氧烷增稠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能力。 增粘剂分子内 或分子间的链与链间的相互作用越弱, 增粘剂越容易溶于CO2形成均相体系。 聚合物链之间 的相互作用强弱由内聚能密度决定, 一定范围内其值越低越有利于在CO2中溶解而增粘。 此 外, 依附于主链的较短侧链数目比长侧链对溶解度的影响更大。 增粘剂分子上的侧链的存 在可有效减弱链与链间的堆叠,。

17、 增加了自由体积与有利混合熵, 导致增粘剂在超临界CO2中 溶解度增大而提高增黏效果。 0040 本发明原料易得且价格相对便宜, 制备方法操作简便。 本发明所用的单体合成效 率高, 制备的聚合物产品, 增粘性能优良, 使用量少。 丙烯酸酯/硅氧烷聚合物HBS具备较好 的耐温和耐压性能, 各种助溶剂的配伍性良好。 本发明产品无毒, 使用安全, 对地层伤害小。 说明书 3/5 页 5 CN 110862541 A 5 增稠效果优良, 减少对地层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 0041 本发明的产品适合工业化批量生产, 且在油田开采中具有较好的应用。 附图说明 0042 图1是实施例1产物的傅里叶变换中红外。

18、吸收光谱图。 0043 图2是单体十二甲基二氢六硅氧烷的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吸收光谱图。 0044 图3是实施例1产物的chembio3D照片。 其中, 白色球为H原子, 浅灰色球为C原子, 灰 色球为Si原子, 黑色球为O原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但本发明保护范围不仅限于此。 0046 实施例中十二甲基二氢六硅氧烷上海冠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售; 其余反应原料 均购于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前均经回流除杂。 0047 实施例中的 “” 均为质量百分比, 特别说明的除外。 0048 实施例1、 一种丙烯酸酯/硅氧烷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的制备方。

19、法, 包括步骤如 下: 0049 (1)在500mL的装有回流装置的三口瓶中加入9.21g甘油, 占总体系1.5的催化剂 Mg-Al-HT, 占总体系2的对苯二酚。 然后开始搅拌升温, 当升温到105时开始逐步滴加甲 基丙烯酸甲酯30.036g进行酯交换反应, 反应6h, 然后将烧瓶中的液体过滤, 分离出催化剂 和阻聚剂所得滤液进行减压蒸馏, 得无色透明的产物三甲基丙烯酸甘油酯。 0050 (2)在50mL装有回流装置的三口烧瓶中加入0.1525g三甲基丙烯酸甘油酯, 搅拌升 温, 至90温度, 加入30ppm氯铂酸活化2小时; 保持温度90, 用恒压滴液漏斗滴入十二甲 基二氢六硅氧烷0.25。

20、42g, 反应6h, 得到无色透明产物丙烯酸酯/硅氧烷聚合物, 重均分子量 为7898。 0051 所得产物的红外光谱如图1所示, 在1740cm-1处出现十二甲基二氢六硅氧烷(图2) 中没有的CO伸缩振动峰, 2160cm-1出Si-H伸缩振动峰明显减弱代表成功完成硅氢反应成 功制备出HBS。 0052 实施例2、 如实施例1所述, 操作步骤一致, 所不同的是步骤(1)中所用的对苯二酚 使用量是2.5。 0053 实施例3、 如实施例1所述, 所不同的是步骤(1)中甘油为4.605g, 反应温度为110 。 0054 实施例4、 如实施例1所述, 所不同的是步骤(2)中催化剂氯铂酸用量为50。

21、ppm, 活化 温度为80; 反应温度与活化温度相同。 0055 实施例5、 如实施例1所述, 所不同的是步骤(2)中十二甲基二氢六硅氧烷为 0.646g, 活化温度为100。 反应温度与活化温度相同。 0056 实施例6、 如实施例1所述, 所不同的是步骤(2)中三甲基丙烯酸甘油酯为0.066g, 反应时间为8小时。 0057 实施例7、 如实施例1所述, 所不同的是步骤(1)中催化剂Mg-Al-HT加量占总体系的 2, 反应时间为8h。 说明书 4/5 页 6 CN 110862541 A 6 0058 实施例8、 如实施例1所述, 所不同的是步骤(2)中十二甲基二氢六硅氧烷为 0.106。

22、8g, 反应时间为4小时。 0059 实施例9、 如实施例1所述, 所不同的是步骤(1)中催化剂Mg-Al-HT加量占总体系的 1, 反应温度为100。 0060 对比例1: 0061 如实施例1所述, 所不同的是步骤(2)0.2659g三甲基丙烯酸甘油酯于0.4952g十二 甲基二氢六硅氧烷, 110反应时间为12小时。 0062 对比例2: 0063 如实施例1所述, 所不同的是步骤(2)加入催化剂氯铂酸后不进行活化直接反应6 小时。 0064 实施例的聚合物产品及对比例产品性能对比: 0065 配制丙烯酸酯/硅氧烷聚合物浓度为1的超临界CO2压裂液(聚合物溶液), 32, 10MPa下使。

23、用毛细管压差计测试样品的粘度, 粘度比(相较于纯二氧化碳)数据如表1所示。 0066 表1、 抗剪切性能评价结果 0067 样品编号粘度比(倍) 实施例1187 实施例2138 实施例3105 实施例4134 实施例5116 实施例6124 实施例7143 实施例8163 实施例9130 对比例170 对比例240 0068 由以上表1可知, 本发明HBS不需要使用助溶剂便可溶于超临界CO2中, 1聚合物 溶液便可达187倍粘度(相较于纯CO2), 未使用F元素, 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型超临界CO2增稠 剂。 说明书 5/5 页 7 CN 110862541 A 7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8 CN 110862541 A 8 图3 说明书附图 2/2 页 9 CN 110862541 A 9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丙烯酸酯 硅氧烷 聚合物 临界 二氧化碳 增稠剂 制备 方法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丙烯酸酯/硅氧烷聚合物超临界二氧化碳增稠剂的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100642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