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液型浓病蚕的小蚕共育方法.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10998383 上传时间:2021-08-2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80.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抗血液型浓病蚕的小蚕共育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抗血液型浓病蚕的小蚕共育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抗血液型浓病蚕的小蚕共育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档描述:

《抗血液型浓病蚕的小蚕共育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血液型浓病蚕的小蚕共育方法.pdf(8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1007091.0 (22)申请日 2019.10.22 (71)申请人 贵州省蚕业研究所 (贵州省辣椒研 究所) 地址 550034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金竹镇 (72)发明人 罗朝斌孙运朋任晓晓杨万军 王太兴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代理人 吕纪涛 (51)Int.Cl. A01K 67/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抗血液型浓病蚕的小蚕共育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血液型浓病蚕的小蚕 共育方法, 属于蚕养殖技。

2、术领域。 包括: 1)当蚁蚕 达到1龄后, 在温度2628和环境湿度70 80下饲养, 所述1龄蚁蚕的防干措施为全防干; 2)当蚁蚕达到2龄后, 在温度2527和环境湿 度6575下饲养, 所述2龄蚁蚕的防干措施为 半防干; 3)当蚁蚕达到3龄后, 在温度2426和 环境湿度6570下饲养至3龄蚁蚕第二次喂叶 后或4龄蚁蚕饷食后, 所述3龄蚁蚕的防干措施为 不防干。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小蚕共育方法, 得到 的抗血液型浓病蚕发育整齐, 健康无弱小蚕。 在 本发明提供的温度和湿度下共育蚁蚕, 可加快蚁 蚕发育, 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共育工作, 减少蚁 蚕感染其它蚕病的风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3、 CN 110604103 A 2019.12.24 CN 110604103 A 1.一种抗血液型浓病蚕的小蚕共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当蚁蚕达到1龄后, 在温度2628和环境湿度7080下饲养, 所述1龄蚁蚕的防 干措施为全防干; 2)当蚁蚕达到2龄后, 在温度2527和环境湿度6575下饲养, 所述2龄蚁蚕的防 干措施为半防干; 3)当蚁蚕达到3龄后, 在温度2426和环境湿度6570下饲养至3龄蚁蚕第二次喂 叶后或4龄蚁蚕饷食后, 所述3龄蚁蚕的防干措施为不防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蚕共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 2)和3)的饲养独立 的在自然光。

4、照下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蚕共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蚁蚕达到1龄前还包括: 蚕种补 催青和收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蚕共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蚕种补催青的条件包括: 所 述蚕种补催青的温度为2525.5, 所述蚕种补催青的环境湿度为8590, 所述蚕种补 催青的环境干湿差为11.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蚕共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蚁采用桑引法, 对收的蚁 蚕用含有效氯1的消毒粉进行消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蚕共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饲养过程中包括眠中 保护和饷食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蚕共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眠。

5、中保护包括: 在止桑到起 蚕期间的环境干湿差为23, 在起蚕到饷食期间的环境干湿差为1.52; 所述饷食处理包括: 在春天饲养蚁蚕时, 在蚁蚕全部蜕皮后有9095的蚁蚕起蚕, 起 蚕的蚁蚕的头部为淡褐色, 头胸昂起作求食状时开始饷食; 在夏天饲养蚁蚕时, 在蚁蚕全部蜕皮后有80的蚁蚕起蚕, 起蚕的蚁蚕的头部为淡褐 色, 头胸昂起作求食状时开始饷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蚕共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饲养过程中包括眠前 处理、 眠中保护、 饷食处理和除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小蚕共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眠前处理包括: 当有0.5的 2龄蚁蚕达到将眠时加眠网, 就眠达到。

6、80以上时止桑, 眠定后提青, 淘汰弱小蚕, 撒防僵 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蚕共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饲养过程中包括眠 前处理、 眠中保护、 饷食处理和除沙; 所述眠前处理包括: 当有0.1的3龄蚁蚕达到将眠时加眠网, 就眠达到80以上时止 桑, 眠定后提青, 淘汰弱小蚕, 撒防僵粉。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0604103 A 2 一种抗血液型浓病蚕的小蚕共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蚕养殖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抗血液型浓病蚕的小蚕共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引发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俗称血液型脓病)是目前。

7、 蚕业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蚕病, 在全国各大蚕区均有发生, 尤其是在夏、 秋季养蚕期间约占 蚕病损失的70左右, 已严重影响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贵蚕13号” 具有多丝量、 发育快、 抗家蚕病毒病(NPV)的特性。 但该品种在具有较强抗NPV性状的同时对其它病菌抵抗力并不 突出, 尤其是在饲养环境、 饲养叶质、 温湿度条件等不理想的情况下。 这就需要在养蚕关键 环节-小蚕共育过程中得到该品种的共育操作技术, 发挥出该品种的最佳抗NPV性能且不受 其它蚕病影响、 不出现其它不良表现, 最后获得高质量共育小蚕, 供蚕农饲养实现最大经济 效益。 0003 目前家蚕品种的小蚕共育技术已有多方面的研究, 。

8、但抗NPV家蚕品种尚未开展具 体小蚕共育技术研究。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血液型浓病蚕的小蚕共育方法, 采用本 发明提供的小蚕共育方法, 得到的抗血液型浓病蚕发育整齐, 健康无弱小蚕。 0005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血液型浓病蚕的小蚕共育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07 1)当蚁蚕达到1龄后, 在温度2628和环境湿度7080下饲养, 所述1龄蚁蚕 的防干措施为全防干; 0008 2)当蚁蚕达到2龄后, 在温度2527和环境湿度6575下饲养, 所述2龄蚁蚕 的防干措施为半防干; 0009 3)当蚁。

9、蚕达到3龄后, 在温度2426和环境湿度6570下饲养至3龄蚁蚕第二 次喂叶后或4龄蚁蚕饷食后, 所述3龄蚁蚕的防干措施为不防干。 0010 优选的, 所述步骤1)、 2)和3)的饲养独立的在自然光照下进行。 0011 优选的, 在蚁蚕达到1龄前还包括: 蚕种补催青和收蚁。 0012 优选的, 所述蚕种补催青的条件包括: 所述蚕种补催青的温度为2525.5, 所述 蚕种补催青的环境湿度为8590, 所述蚕种补催青的环境干湿差为11.5。 0013 优选的, 所述收蚁采用桑引法, 对收的蚁蚕用含有效氯1的消毒粉进行消毒。 0014 优选的, 所述步骤1)饲养过程中包括眠中保护和饷食处理。 001。

10、5 优选的, 所述眠中保护包括: 在止桑到起蚕期间的环境干湿差为23, 在起蚕到 饷食期间的环境干湿差为1.52; 0016 所述饷食处理包括: 在春天饲养蚁蚕时, 在蚁蚕全部蜕皮后有9095的蚁蚕起 蚕, 起蚕的蚁蚕的头部为淡褐色, 头胸昂起作求食状时开始饷食; 说明书 1/6 页 3 CN 110604103 A 3 0017 在夏天饲养蚁蚕时, 在蚁蚕全部蜕皮后有80的蚁蚕起蚕, 起蚕的蚁蚕的头部为 淡褐色, 头胸昂起作求食状时开始饷食. 0018 优选的, 所述步骤2)饲养过程中包括眠前处理、 眠中保护、 饷食处理和除沙。 0019 优选的, 所述眠前处理包括: 当有0.5的2龄蚁蚕达。

11、到将眠时加眠网, 就眠达到 80以上时止桑, 眠定后提青, 淘汰弱小蚕, 撒防僵粉。 0020 优选的, 所述步骤3)饲养过程中包括眠前处理、 眠中保护、 饷食处理和除沙; 0021 所述眠前处理包括: 当有0.1的3龄蚁蚕达到将眠时加眠网, 就眠达到80以上 时止桑, 眠定后提青, 淘汰弱小蚕, 撒防僵粉。 002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血液型浓病蚕的小蚕共育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当蚁蚕达 到1龄后, 在温度2628和环境湿度7080下饲养, 所述1龄蚁蚕的防干措施为全防干; 2)当蚁蚕达到2龄后, 在温度2527和环境湿度6575下饲养, 所述2龄蚁蚕的防干措 施为半防干; 3)当蚁蚕。

12、达到3龄后, 在温度2426和环境湿度6570下饲养至3龄蚁蚕 第二次喂叶后或4龄蚁蚕饷食后, 所述3龄蚁蚕的防干措施为不防干。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小 蚕共育方法, 得到的抗血液型浓病蚕发育整齐, 健康无弱小蚕。 在本发明提供的温度和湿度 下共育蚁蚕, 可加快蚁蚕发育, 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共育工作, 减少蚁蚕感染其它蚕病的风 险。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血液型浓病蚕的小蚕共育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当蚁蚕达 到1龄后, 在温度2628和环境湿度7080下饲养, 所述1龄蚁蚕的防干措施为全防干; 2)当蚁蚕达到2龄后, 在温度2527和环境湿度6575下饲养, 所述2龄蚁蚕。

13、的防干措 施为半防干; 3)当蚁蚕达到3龄后, 在温度2426和环境湿度6570下饲养至3龄蚁蚕 第二次喂叶后或4龄蚁蚕饷食后, 所述3龄蚁蚕的防干措施为不防干。 0024 小蚕共育: 将蚁蚕统一饲养至3龄第二次喂叶后或4龄饷食后, 再分发给养蚕户饲 养的一种分段养蚕方式。 0025 在本发明中, 当蚁蚕达到1龄后, 在温度2628和环境湿度7080下饲养, 所 述1龄蚁蚕的防干措施为全防干。 0026 在本发明中, 所述蚁蚕为抗血液型浓病品种的蚕, 本发明对所述抗血液型浓病品 种没有特殊限定, 采用常规即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具体为 “贵蚕13号” , 本发明对所述 “贵 蚕13号” 的来源。

14、没有特殊限定, 采用常规市售的商品即可。 0027 本发明优选使用蚕座来饲养蚁蚕, 本发明对所述蚕座没有特殊限定, 采用常规饲 养蚁蚕使用的即可。 防干育为在蚕座中上盖和/或下垫打孔塑料薄膜以达到保温保湿效果 的饲育形式。 在本发明中, 所述全防干优选为在蚕座中上盖和下垫打孔塑料薄膜。 本发明对 所述打孔塑料薄膜没有特殊限定, 采用本领域常规使用的即可。 本发明对所述上盖和下垫 打孔塑料薄膜的层数和方式没有特殊限定, 采用常规即可。 0028 在本发明中, 在蚁蚕达到1龄前还优选包括: 蚕种补催青和收蚁。 0029 补催青: 经过催青的蚕种进入蚕室后, 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下遮光保护, 直至蚕。

15、 种孵化的过程。 0030 在本发明中, 所述蚕种补催青优选在收蚁室中进行, 在蚕种送达收蚁室的前一天, 说明书 2/6 页 4 CN 110604103 A 4 将收蚁室的环境温度升至22, 收蚁室的环境湿度优选为8085, 收蚁室的环境干湿差 优选为1.52。 在本发明中, 当所述蚕种收入收蚁室后, 所述收蚁室的环境温度升至为25 25.5, 收蚁室的环境湿度优选为8590, 收蚁室的干湿差优选为11.5。 0031 在本发明中, 当所述蚕种在早上见有少量46苗蚁时, 优选在次日早上感光收 蚁, 所述少量苗蚁优选为所述蚕种孵化了46得到的苗蚁; 当在晚上见少量苗蚁时, 优选 在第三天早上感。

16、光收蚁。 在本发明中, 所述收蚁优选采用桑引法, 本发明对收的蚁蚕优选用 含有效氯1的消毒粉进行消毒。 在本发明中, 所述消毒粉优选为新鲜石灰粉与漂白粉按照 质量比为13:1混合而成。 在本发明中, 所述消毒的方式优选包括: 将所述消毒粉均匀抖撒于 蚁蚕体上, 呈薄霜状。 0032 在本发明中, 所述1龄蚁蚕在饲养过程中优选包括眠中保护和饷食处理。 在本发明 中, 所述眠中保护优选包括: 在止桑到起蚕期间的环境干湿差优选为23, 在起蚕到饷食 期间的环境干湿差优选为1.52。 在本发明中, 当所述蚁蚕处于眠中时, 眠中的温度要低 于食桑时0.51。 在本发明中, 所述蚁蚕在眠中时要保持安静, 。

17、避免振动、 光线宜暗, 不能 偏光和风吹。 0033 饷食: 蚁蚕蜕皮后的第一次给桑。 0034 在本发明中, 所述饷食处理优选包括: 在春天饲养蚁蚕时, 在蚁蚕全部蜕皮后有90 95的蚁蚕起蚕, 起蚕的蚁蚕的头部为淡褐色, 头胸昂起作求食状时开始饷食; 在夏天饲 养蚁蚕时, 在蚁蚕全部蜕皮后有80的蚁蚕起蚕, 起蚕的蚁蚕的头部为淡褐色, 头胸昂起作 求食状时开始饷食。 0035 本发明对所述1龄蚁蚕饲喂的桑叶和饲喂量没有特殊限定, 采用常规即可。 0036 在本发明中, 当蚁蚕达到2龄后, 在温度2527和环境湿度6575下饲养, 所 述2龄蚁蚕的防干措施为半防干。 0037 在本发明中, 。

18、所述半防干优选为在饲养蚁蚕的蚕座中上盖打孔塑料薄膜。 本发明 对所述打孔塑料薄膜没有特殊限定, 采用本领域常规使用的即可。 本发明对所述上盖和下 垫打孔塑料薄膜的层数和方式没有特殊限定, 采用常规即可。 0038 在本发明中, 当所述2龄蚁蚕在饲养过程中优选包括眠前处理、 眠中保护、 饷食处 理和除沙。 在本发明中, 所述眠前处理优选包括: 当有0.5的2龄蚁蚕达到将眠时加眠网, 就眠达到80以上时止桑, 眠定后提青, 淘汰弱小蚕, 撒防僵粉。 本发明对所述眠网没有特 殊限定, 采用常规使用的即可。 在本发明中, 所述防僵粉优选为上述所述的消毒粉, 所述防 僵粉的使用同消毒粉。 在本发明中, 。

19、所述2龄蚁蚕的眠中保护和饷食处理同1龄蚁蚕, 在此不 再赘述。 在本发明中, 所述除沙优选在起除和眠除各1次。 在本发明中, 所述眠除优选在将眠 蚕出现前进行。 在本发明中, 所述除沙优选用网除, 本发明对所述网没有特殊限定, 采用常 规即可。 在本发明中, 所述起除是每龄期起蚕饷食后的一次除沙操作; 所述眠除是每龄期眠 蚕止桑前为了减少蚕座厚度和减少病源传染机会进行的的一次除沙操作。 0039 在本发明中, 所述饲喂2龄蚁蚕的桑叶优选为深绿色的三眼叶或深绿色的6-7叶位 叶。 在本发明中, 所述饲喂2龄蚁蚕的桑叶要比常规蚁蚕品种的桑叶偏老, 桑叶偏老的碳水 化合物含量较高, 让蚕食取营养更丰。

20、富的桑叶, 发育更好。 本发明对所述2龄蚁蚕饲喂的桑 叶和饲喂量没有特殊限定, 采用常规即可。 0040 在本发明中, 当蚁蚕达到3龄后, 在温度2426和环境湿度6570下饲养至3 说明书 3/6 页 5 CN 110604103 A 5 龄蚁蚕第二次喂叶后或4龄蚁蚕饷食后, 所述3龄蚁蚕的防干措施为不防干。 0041 在本发明中, 所述不防干优选是在饲养蚁蚕的蚕座中既不上盖打孔塑料薄膜又不 下垫打孔塑料薄膜。 0042 在本发明中, 所述3龄蚁蚕的饲养过程中优选包括眠前处理、 眠中保护、 饷食处理 和除沙。 在本发明中, 所述眠前处理优选包括: 当有0.1的3龄蚁蚕达到将眠时加眠网, 就 。

21、眠达到80以上时止桑, 眠定后提青, 淘汰弱小蚕, 撒防僵粉。 本发明对所述眠网没有特殊 限定, 采用常规使用的即可。 在本发明中, 所述防僵粉优选为上述所述的消毒粉, 所述防僵 粉的使用同消毒粉。 在本发明中, 所述3龄蚁蚕的眠中保护和饷食处理同1龄蚁蚕, 在此不再 赘述。 在本发明中, 所述除沙优选在起除、 中除和眠除各1次。 在本发明中, 所述眠除优选在 将眠蚕出现前进行。 在本发明中, 所述除沙优选用网除, 本发明对所述网没有特殊限定, 采 用常规即可。 0043 本发明对所述3龄蚁蚕饲喂的桑叶和饲喂量没有特殊限定, 采用常规即可。 0044 本发明优选在小蚕共育期间对蚁蚕防治细菌病和。

22、真菌病, 本发明对所述防治细菌 病和真菌病的方法没有特殊限定, 采用常规方法即可。 0045 在本发明中, 所述饲养优选在自然光照下进行。 0046 本发明优选每天和除沙后对蚕室地面、 操作室地面、 切桑板(或切桑机)、 给桑工 具、 防干纸等进行消毒, 可最大限度地防止其它蚕病发生。 本发明优选使用1有效氯漂白 澄清液进行消毒。 在本发明中, 所述1有效氯漂白澄清液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 1kg含有效 氯25的漂白粉与24kg水混合后, 静置30min后取上层澄清液。 0047 在本发明中, 在小蚕共育期间优选在早上8点按时完成收蚁给桑, 每次眠起后饷食 均在上午进行, 可实现10d内眠3次,。

23、 每次就眠都在白昼, 便于开展眠起处理工作, 同时提高 共育效果。 0048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 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0049 实施例1 0050 春蚕期: 2018年5月14日补催青, 5月15日收蚁, 5月22日结束共育。 0051 1、 补催青:“贵蚕13号” 蚕种送达收蚁室的头一天将共育室温度升至22,保持湿 度8085(干湿差1.52)。 蚕种进入收蚁室后温度逐渐升至2525.5, 保持 湿度8590(干湿差11.5)。 0052 2、 收蚁: 早上见有少量苗蚁时, 次日早上可感光收蚁; 若晚上见少量苗蚁时, 则在 第三天。

24、早上感光收蚁。 桑引法收蚁, 并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防僵粉或石灰精粉, 均匀抖 撒于蚁蚕体上, 呈薄霜状, 对蚁体进行消毒。 0053 3、 小蚕饲育 0054 环境要求: 1龄蚁蚕温度为28, 湿度为80; 2龄蚁蚕温度为27, 湿度为75; 3龄蚁蚕温度为26, 湿度为70; 干湿差均为1.01.5, 自然光照, 光线均匀。 0055 饲育方式1龄全防干育(打孔塑料薄膜上盖下垫), 2龄半防干育(打孔塑料薄膜 只盖不垫), 3龄不防干, 每天给桑3次。 0056 选叶标准参考常规品种用叶标准进行, 其中2龄蚁蚕用叶比常规品种用叶偏老, 即深绿色的三眼叶或深绿色的67叶位叶(农桑系列桑树品种。

25、的标准)。 说明书 4/6 页 6 CN 110604103 A 6 0057 切桑标准将桑叶切成0.51.0cm的方块。 收蚁叶和1龄叶全部手工切叶, 2龄后 方采用切桑机切叶, 避免切桑机切叶对叶片揉搓造成的切叶伤面太大而影响蚕的取食。 0058 4、 眠起处理 0059 眠前处理: 1龄蚕不作眠除; 2龄蚕0.5达到将眠、 3龄有0.1的眠蚕时加眠网, 就眠达到80以上时止桑, 眠定后提青, 淘汰弱小蚕, 撒防僵粉。 0060 眠中保护: 眠中温度要比食桑时低0.51。 干湿差: 前期(从止桑到发现起蚕) 23, 后期(从发现起蚕到饷食前)1.52。 眠中要保持安静, 避免振动, 光线宜。

26、暗, 切忌 偏光和风吹。 0061 饷食处理: 适时饷食根据蜕皮后的头部色泽和食欲来决定。 春蚕在全部蜕皮后 见有9095的起蚕头部成淡褐色, 头胸昂起作求食状时开始饷食。 饷食过早, 可能损伤口 器和消化管, 饷食过迟, 对蚕的发育与抗病性都有影响。 0062 除沙: 1龄不除沙, 2龄起除、 眠除各1次, 3龄起除、 中除和眠除各1次。 眠除要在将 眠蚕出现前进行。 除沙宜用网除, 忌手除, 免伤蚕体。 0063 5、 消毒防病 0064 收蚁前23天完成 “一清” 和 “两消一洗” , 即先对小蚕饲养所需的主要配套设施和 设备及周围环境进行清理、 打扫, 然后消毒、 清洗、 再消毒。 0。

27、065 共育期间严格做好做好蚕体、 蚕座消毒, 防止蚕座感染, 用新鲜石灰粉与漂白粉按 13: 1比例混合成的防僵粉在每天下午最后一次给桑前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注重隔离、 淘汰 病、 迟眠蚕、 弱小蚕, 防止病原扩散; 做好桑叶的采、 运、 贮管理, 防止食下传染; 严格执行防 病卫生制度, 防止人为操作传染。 每天中午给桑结束后用有效氯1漂白粉澄清液对共育室 地面等进行消毒一次, 每次除沙后也要进行地面及相关蚕具消毒一次。 0066 共育结束后蚕室全面清理, 清理出来的蚕沙及垃圾在搬运的过程中要防止沿途散 失、 病原扩散。 蚕沙要倒入专用的蚕沙坑堆沤, 严禁直接入桑园。 0067 共育结束后。

28、, 得到的蚕发育整齐, 健康无弱小蚕。 0068 实施例2 0069 春蚕期: 2018年5月14日补催青, 5月15日收蚁, 5月22日结束共育。 0070 小蚕饲育 0071 环境要求: 1龄蚁蚕温度为26, 湿度为70; 2龄蚁蚕温度为25, 湿度为65; 3 龄蚁蚕温度为24, 湿度为65; 干湿差均为1.01.5, 自然光照, 光线均匀。 0072 防干措施: 2龄蚁蚕不防干育; 其余条件同实施例1。 0073 共育结束后, 得到的蚕发育较整齐, 健康无弱小蚕。 0074 对比例1 0075 春蚕期: 2018年5月14日补催青, 5月15日收蚁, 5月22日结束共育。 0076 小。

29、蚕饲育 0077 环境要求: 1龄蚁蚕温度为24, 湿度为65; 2龄蚁蚕温度为23, 湿度为65; 3龄蚁蚕温度为22, 湿度为65; 干湿差均为1.01.5, 自然光照, 光线均匀。 0078 蚕的品种为 “两广二号” , 防干措施: 2龄蚁蚕不防干; 其余条件同实施例1。 0079 共育结束后, 得到的蚕发育不齐, 有弱小蚕。 0080 实施例3 说明书 5/6 页 7 CN 110604103 A 7 0081 秋蚕期: 2018年9月1日补催青, 9月2日收蚁, 9月9日结束共育。 0082 小蚕饲育 0083 环境要求: 1龄蚁蚕温度为28, 湿度为80; 2龄蚁蚕温度为27, 湿。

30、度为75; 3龄蚁蚕温度为26, 湿度为70; 干湿差均为1.01.5, 自然光照, 光线均匀。 0084 其余条件同实施例1。 0085 共育结束后, 得到的蚕发育整齐, 健康无弱小蚕。 0086 对比例2 0087 秋蚕期: 2018年9月1日补催青, 9月2日收蚁, 9月9日结束共育。 0088 小蚕饲育 0089 环境要求: 1龄蚁蚕温度为26, 湿度为70; 2龄蚁蚕温度为25, 湿度为65; 3龄蚁蚕温度为24, 湿度为65; 干湿差均为1.01.5, 自然光照, 光线均匀。 0090 防干措施: 2龄蚁蚕不防干; 其余条件同实施例1。 0091 共育结束后, 由于秋季桑叶老化、 。

31、桑叶营养含量变化等原因, 得到的蚕发育不整 齐, 有弱小蚕达23。 0092 对比例3 0093 秋蚕期: 2018年9月1日补催青, 9月2日收蚁, 9月9日结束共育。 0094 小蚕饲育 0095 环境要求: 1龄蚁蚕温度为24, 湿度为65; 2龄蚁蚕温度为23, 湿度为65; 3龄蚁蚕温度为22, 湿度为65; 干湿差均为1.01.5, 自然光照, 光线均匀。 0096 蚕的品种为 “两广二号” , 防干措施: 2龄蚁蚕不防干; 其余条件同实施例1。 0097 共育结束后, 得到的蚕发育不整齐, 有弱小蚕30。 0098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得出,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 得到的蚕发育整齐, 无弱小蚕, 在本发明提供的温度和湿度下共育蚁蚕, 可加快蚁蚕发育, 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共育工作, 减少蚁蚕感染其它蚕病的风险。 在对 “贵蚕13号” 与其它品种按共同共育条件进行小蚕共育 时, 获得的共育结果有明显差异, 故 “贵蚕13号” 需要采用与其它品种不同的共育技术才能 达到共育标准。 0099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 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6/6 页 8 CN 110604103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血液 型浓病蚕 小蚕共育 方法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抗血液型浓病蚕的小蚕共育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099838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