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离合装置.pdf
《门锁离合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门锁离合装置.pdf(21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932597.6 (22)申请日 2019.09.29 (71)申请人 金湖县微晶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地址 211600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民营创 业园神华大道288-9号 (72)发明人 吕思华郑善友 (74)专利代理机构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代理人 廖娜李锋 (51)Int.Cl. E05B 81/06(2014.01) E05B 77/00(2014.01) E05B 81/40(2014.01) E05B 83/40(2014.01) (54)。
2、发明名称 门锁离合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门锁离合装置锁领域, 公开了一 种门锁离合装置, 包括设置在托盘上的上锁机 构、 解锁机构和驱动电机; 所述上锁机构中, 卡紧 组件中的卡紧块的中部与所述托盘转动连接, 上 部与待上锁停止器卡紧或分离, 底部位于上锁连 动组件中的拨动销下部或上部; 所述上锁连动组 件中的拨动杆的一端与所述上锁驱动组件中的 主动块衔接; 所述主动块与所述托盘转动连接, 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绕所述托盘转动; 所述驱动电 机用于驱动所述解锁机构中的解锁连动组件带 动拨动组件将所述卡紧块与所述待上锁停止器 分离。 本门锁离合装置的上锁和解锁以及门板的 开合共用一个驱动电机,。
3、 能够有效避免车门在颠 簸运行中自动打开, 车门密闭性良好。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9页 附图9页 CN 110593674 A 2019.12.20 CN 110593674 A 1.一种门锁离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设置在托盘上的上锁机构、 解锁机构和驱动电 机; 所述上锁机构中, 卡紧组件中的卡紧块的中部与所述托盘转动连接, 上部与待上锁停止 器卡紧或分离, 底部位于上锁连动组件中的拨动销下部或上部; 所述上锁连动组件中的拨 动杆的一端与所述上锁驱动组件中的主动块衔接; 所述主动块与所述托盘转动连接, 能够 在外力作用下绕所述托盘转动; 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解锁机构中的解锁连动组。
4、件带 动拨动组件将所述卡紧块与所述待上锁停止器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离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紧组件包括所述卡紧块和 第一弹性件, 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卡紧块的上部和所述托盘固定连接, 且所 述卡紧块的中部与所述托盘转动连接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弹性件所在直线之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锁离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拉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离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紧块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过 渡块, 所述过渡块的转轴与所述拨动销平行设置, 且所述过渡块位于所述拨动销的上部或 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离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5、, 所述上锁连动组件中包括所述拨 动杆、 所述拨动销、 套杆和连动块, 所述拨动杆的底端与所述主动块衔接, 顶端转动连接在 所述托盘上; 所述拨动杆上开设有对所述套杆的一端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孔, 所述套杆的 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孔内, 另一端与所述连动块固定连接; 所述连动块的一端转动连接 在所述托盘上, 另一端与所述拨动销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离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锁驱动组件中包括所述主 动块和第二弹性件, 所述主动块通过转轴与所述托盘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 所述转轴固定, 另一端与所述主动块固定; 当所述主动块受到外力挤压时能够绕所述转轴 沿所述托盘转动。
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锁离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锁驱动组件中还包括导向 件, 所述导向件与所述主动块转动连接, 当所述主动块受到外力挤压绕所述转轴沿所述托 盘转动时, 所述导向件与施加外力的物体直接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锁离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件为与所述主动块转动 连接的滚轮。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门锁离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动块上开设 有对所述拨动杆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孔, 所述拨动杆的底端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门锁离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弹性件为 扭簧, 所述扭簧的本体套设并固定。
7、在所述转轴上, 另一端与所述主动块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离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锁连动组件中包括螺旋- 直线轴套和导轴, 所述螺旋-直线轴套的一端同轴套设或内嵌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 另一端同轴套设或内嵌于所述导轴上, 所述导轴与所述待上锁停止器同轴固定; 所述导轴、 所述待上锁停止器、 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以及所述螺旋-直线轴套均同轴设置, 所述驱动 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螺旋-直线轴套沿其轴线作往复直线或螺旋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门锁离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直线轴套为中空圆 柱体结构, 其一端内壁具有螺旋齿A 32, 另一端内壁具有圆周分。
8、布且与其中轴线平行的若 干筋条A 33; 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外壁上设有与所述螺旋齿A 32或所述筋条A 33配合的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0593674 A 2 螺旋键A 34或花键A 35, 所述导轴外壁具有与所述筋条A 33或所述螺旋齿A 32配合的花键 B 36或螺旋键B 37; 所述螺旋-直线轴套具有所述螺旋齿A 32的一端套设在所述螺旋键A 34或螺旋键B 37上, 具有所述筋条A 33的一端套设在所述花键A 35或花键B 36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门锁离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直线轴套为实心轴 结构, 其一端外壁具有螺旋键A 34, 另一端外。
9、壁具有圆周分布且与其中轴线平行的若干花 键A 35; 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内壁上设有与所述螺旋键A 34或所述花键A 35配合的螺旋 齿A 32或筋条A 33, 所述导轴的内壁具有与所述花键A 35或所述螺旋键A 34配合的筋条B 38或螺旋齿B 39; 所述螺旋-直线轴套具有所述螺旋键A 34的一端嵌套于所述螺旋齿A 32 或所述螺旋齿B 39内, 具有所述花键A 35的一端嵌套于所述筋条A 33或所述筋条B 38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门锁离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直线轴套的一端为 中空圆柱体结构, 另一端为实心轴结构, 具有中空圆柱体结构的一端内壁具有螺旋齿A 32 。
10、或圆周分布且与其中轴线平行的若干筋条A 33, 具有实心轴结构的一端具有花键A 35或螺 旋键A 34; 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螺旋齿A 32或所述筋条A 33配合的螺旋 键B 37或花键B 36, 所述导轴的内壁上具有与所述花键A 35或螺旋键A 34配合的筋条B 38 或螺旋齿B 39; 所述螺旋-直线轴套具有中空结构的一端套设于所述驱动该电机的输出轴 上, 具有实心轴结构的一端嵌套于所述导轴内; 或者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内壁设有与所述花键A 35或螺旋键A 34配合的筋条C 40或螺旋齿C 42; 所述导轴外壁具有与所述螺旋齿A 32或筋条A 33配合的螺旋键C 41或。
11、花 键C 43; 所述螺旋-直线轴套具有中空结构的一端嵌套于所述驱动该电机的输出轴内, 具有 实心轴结构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导轴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门锁离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螺旋-直 线轴套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之间套设有第一缓冲件, 和/或, 在所述螺旋-直线轴套与 所述导轴之间套设有第二缓冲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门锁离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或第二缓 冲件为弹簧。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门锁离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拨动组件中 包括拨杆和第三弹性件, 所述拨杆的中部与所述托盘转动连接, 前端为自由端, 。
12、末端与所述 螺旋-直线轴套转动连接; 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拨杆的前端和所述托盘固定 连接, 且所述拨杆的中部与所述托盘转动连接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三弹性件所在直线之 外。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门锁离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弹性件为拉簧。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门锁离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上锁停止器 为棘轮, 所述卡紧块的上部具有棘爪; 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啮合时, 所述卡紧块与所述待上 锁停止器卡死, 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分离时, 所述卡紧块与所述待上锁停止器分离。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0593674 A 3 门锁离合装置 0001。
13、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塞拉门锁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门锁离合装置。 背景技术 0003 目前, 公交车门、 地铁门或高铁门通常使用塞拉门, 塞拉门封闭性良好, 占用空间 少, 使得整体车型美观大方, 塞拉门的门锁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塞拉门的安全性和封闭性, 为 了提高塞拉门的安全性, 领域内的研究人员主要将研究的对象放在塞拉门锁的结构上。 0004 目前使用的塞拉门锁结构通常是在车门关闭时, 通过车架上的一个导轨, 将门锁 上的一个导轮导入该导轨内, 通过这个导轨来限制门锁的移动, 而门锁固定在车门上, 这样 就限制车门的移动, 从而达到锁门的目的。 但是这种门锁结构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
14、因为车 辆在行驶过程中, 路面坑坑洼洼的情况时有出现, 门锁上的导轮会在导轨内来回滚动, 这样 会导致车门封闭性较差, 在高速运行时气流会从门缝中进入车内, 影响乘客乘车体验; 震动 较大时甚至会出现导轮从导轨内原路返回滑出的现象, 这样就导致车门会被自动打开, 存 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0005 还有一些塞拉门锁虽然能够避免在震动颠簸时车门自动打开的问题, 但是通常车 门的开合以及门锁的上锁与解锁分别需要一个驱动机构, 即整套车门需要至少两套驱动电 机, 一套用于驱动门锁上锁和解锁, 另一套用于驱动车门的开合, 无疑增加了成本, 且车门 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目的: 针对现有技术。
15、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门锁离合装置, 能够有效 避免锁紧后的车门在颠簸运行中自动打开, 锁紧后的车门密闭性良好; 且门锁的上锁与开 锁以及车门的打开与闭合共用一个驱动电机, 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门锁离合装置, 包括设置在托盘上的上锁机构、 解锁机构 和驱动电机; 所述上锁机构中, 卡紧组件中的卡紧块的中部与所述托盘转动连接, 上部与待 上锁停止器卡紧或分离, 底部位于上锁连动组件中的拨动销下部或上部; 所述上锁连动组 件中的拨动杆的一端与所述上锁驱动组件中的主动块衔接; 所述主动块与所述托盘转动连 接, 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绕所述托盘转动; 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解锁机构中的解锁。
16、连 动组件带动拨动组件将所述卡紧块与所述待上锁停止器分离。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卡紧组件包括所述卡紧块和第一弹性件, 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 分别与所述卡紧块的上部和所述托盘固定连接, 且所述卡紧块的中部与所述托盘转动连接 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弹性件所在直线之外。 这样设计后, 当第一弹性件位于卡紧块的中 部与托盘转动连接的连接点的一侧时, 卡紧块与待上锁停止器卡死上锁; 当第一弹性件位 于卡紧块的中部与托盘转动连接的连接点的另一侧时, 卡紧块与待上锁停止器分离解锁。 说明书 1/9 页 4 CN 110593674 A 4 0008 优选地, 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拉簧。 0009 进一步地,。
17、 所述卡紧块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过渡块, 所述过渡块的转轴与所述拨动 销平行设置, 且所述过渡块位于所述拨动销的上部或下部。 当卡紧块与待上锁停止器卡死 时, 过渡块位于拨动销上方, 第一弹性件位于卡紧块的中部与托盘转动连接的连接点的一 侧; 当卡紧块与待上锁停止器从卡死状态到分离状态的过程中, 拨动销会有一段时间与过 渡块接触, 由于过渡块与卡紧块转动连接, 所以拨动销可以越过过渡块后位于过渡块上方, 此时, 第一弹性件位于卡紧块的中部与托盘转动连接的连接点的另一侧, 迫使卡紧块与待 上锁停止器分离解锁。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上锁连动组件中包括拨动杆、 拨动销、 套杆和连动块, 所述拨动杆。
18、 的底端与所述主动块衔接, 顶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托盘上; 所述拨动杆上开设有对所述套杆 的一端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孔, 所述套杆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孔内, 另一端与所述连 动块固定连接; 所述连动块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托盘上, 另一端与所述拨动销连接。 当需 要锁门时, 驱动电机正转, 带动丝杠正转, 丝杠的正转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丝杠螺母沿丝杠 做直线运动, 从而带动与丝杠螺母固定的携门架以及与携门架固定的门板向一侧移动, 当 携门架或者与携门架同步移动的某一部件移动到挤压上锁驱动组件中的主动块时, 主动块 受挤压沿托盘旋转, 带动拨动杆旋转, 进而带动套杆连同连动块转动, 连动块的转动则带动 。
19、拨动销转动, 拨动销转动到一定位置时会与卡紧块下方的过渡块接触, 过渡块则带动卡紧 块绕托盘正方向旋转, 卡紧块的旋转使得第一弹性件从远离逐渐向靠近待上锁停止器的一 侧转动, 当卡紧块的旋转使得第一弹性件所在直线越过卡紧块与托盘之间的连接点时, 卡 紧块即能够卡在待上锁停止器上, 此时过渡块位于拨动销左侧下方且二者相互分离; 当需 要开门时, 驱动电机反转驱动解锁机构对卡紧块进行解锁时, 解锁机构将卡紧块与待上锁 停止器拨开分离, 在分离的过程中, 解锁机构会迫使卡紧块绕托盘反方向旋转, 卡紧块的旋 转使得第一弹性件所在直线再次越过卡紧块与托盘之间的转动连接点后, 第一弹性件则也 可以迫使卡紧。
20、块反向旋转, 使得卡紧块与待上锁停止器分离解锁; 然后, 驱动电机继续反 转, 带动丝杠转动, 丝杠的转动带动其上的丝杠螺母反向移动, 进而带动与丝杠螺母固定连 接的携门架以及与固定在携门架下方的门板反向移动, 车门打开。 在携门架或者与携门架 同步移动的某一部件反向移动到与主动块分离后, 主动块会在第二弹性件的驱动下沿托盘 反向旋转, 则带动拨动杆反向旋转, 拨动杆拨动套杆反向旋转, 进而带动连动块及拨动销反 向旋转, 使得上锁驱动组件和上锁连动组件恢复到初始状态, 此时过渡块仍位于拨动销下 方且二者相互分离。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上锁驱动组件中包括所述主动块和第二弹性件, 所述主动块。
21、通过 转轴与所述托盘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 另一端与所述主动块 固定; 当所述主动块受到外力挤压时能够绕所述转轴沿所述托盘转动。 当需要锁门时, 驱动 电机正转, 带动丝杠正转, 丝杠的正转带动其上的丝杠螺母沿丝杠做直线运动, 从而带动与 丝杠螺母固定的携门架以及与携门架固定的门板向一侧移动, 当携门架或者与携门架同步 移动的某一部件挤压上锁驱动组件中的主动块时, 主动块受挤压后绕转轴沿托盘正方向旋 转, 第二弹性件被拉紧; 当需要开门时, 驱动电机反转驱动丝杠反转, 丝杠的转动带动其上 的丝杠螺母反向移动, 进而带动与丝杠螺母固定连接的携门架以及与固定在携门架下方的。
22、 门板反向移动, 车门打开。 在携门架或者与携门架同步移动的某一部件反向移动到与主动 说明书 2/9 页 5 CN 110593674 A 5 块分离后, 主动块会在第二弹性件的驱动下沿托盘反向旋转至初始状态。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上锁驱动组件中还包括导向件, 所述导向件与所述主动块转动连 接, 当所述主动块受到外力挤压绕所述转轴沿所述托盘转动时, 所述导向件与施加外力的 物体直接接触。 导向件的作用则是将主动块与施加外力的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 擦。 0013 优选地, 所述导向件为与所述主动块转动连接的滚轮。 主动块通过滚轮与施加外 力的物体间接接触, 将主动块与施加外力的物体。
23、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 有效减小 主动块与施加外力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0014 进一步地, 所述主动块上开设有对所述拨动杆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孔, 所述拨动 杆的底端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孔内。 无论是卡紧块与待上锁停止器之间是卡死或是分离状 态, 拨动杆的底端始终被第二限位孔限制在其内。 0015 优选地, 所述第二弹性件为扭簧, 所述扭簧的本体套设并固定在所述转轴上, 另一 端与所述主动块固定连接。 0016 进一步地, 所述解锁连动组件中包括螺旋-直线轴套和导轴, 所述螺旋-直线轴套 的一端同轴套设或内嵌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 另一端同轴套设或内嵌于所述导轴 上, 所述导轴与所述待上。
24、锁停止器同轴固定; 所述导轴、 所述待上锁停止器、 所述驱动电机 的输出轴以及所述螺旋-直线轴套均同轴设置, 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螺旋-直线轴套 沿其轴线作往复直线或螺旋运动。 卡紧块与待上锁停止器卡死上锁后需要解锁时, 即关闭 的门板需要打开时, 驱动电机通过其输出轴驱动螺旋-直线轴套旋转, 由于螺旋-直线轴套 的两端一端为螺旋结构另一端为直线结构, 所以, 当上锁停止器被卡紧块卡死时, 与其同轴 固定的导轴无法旋转, 所以导致一端与导轴衔接的螺旋-直线轴套也无法旋转, 而只能被迫 沿其直线结构做短程的螺旋直线移动; 当卡紧块与待上锁停止器分离后, 驱动电机再驱动 螺旋-直线轴套旋转时,。
25、 则由于待上锁停止器此时可以自由旋转, 所以导轴也能自由旋转, 即螺旋-直线轴套也可以跟随导轴自由旋转; 同时, 由于螺旋-直线轴套的一端为螺旋另一 端为直线结构, 其在旋转时也可以做一定间距的直线运动, 两者结合即是螺旋运动, 当直线 运动的行程结束后, 就只是单纯的原地旋转运动。 0017 进一步地, 所述螺旋-直线轴套为中空圆柱体结构, 其一端内壁具有螺旋齿A 32, 另一端内壁具有圆周分布且与其中轴线平行的若干筋条A 33; 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外壁 上设有与所述螺旋齿A 32或所述筋条A 33配合的螺旋键A 34或花键A 35, 所述导轴外壁具 有与所述筋条A 33或所述螺旋齿A 3。
26、2配合的花键B 36或螺旋键B 37; 所述螺旋-直线轴套 具有所述螺旋齿A 32的一端套设在所述螺旋键A 34或螺旋键B 37上, 具有所述筋条A 33的 一端套设在所述花键A 35或花键B 36上。 螺旋-直线轴套作为中空套筒使用时, 其两端需要 保证一端为螺旋齿, 一端为与其中轴线平行的筋条, 这样, 在驱动电机通过其输出轴上的螺 旋键或花键驱动螺旋-直线轴套运动时, 在导轴没有随待上锁停止器旋转之前, 只能驱动螺 旋-直线轴套做短程的螺旋直线运动, 从而螺旋-直线轴套带动拨杆前后移动, 实现将卡紧 块与待上锁停止器分离解锁的目的。 0018 进一步地, 所述螺旋-直线轴套为实心轴结构,。
27、 其一端外壁具有螺旋键A 34, 另一 端外壁具有圆周分布且与其中轴线平行的若干花键A 35; 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内壁上设 有与所述螺旋键A 34或所述花键A 35配合的螺旋齿A 32或筋条A 33, 所述导轴的内壁具有 说明书 3/9 页 6 CN 110593674 A 6 与所述花键A 35或所述螺旋键A 34配合的筋条B 38或螺旋齿B 39; 所述螺旋-直线轴套具 有所述螺旋键A 34的一端嵌套于所述螺旋齿A 32或所述螺旋齿B 39内, 具有所述花键A 35 的一端嵌套于所述筋条A 33或所述筋条B 38内。 螺旋-直线轴套作为轴使用时, 其两端需要 保证一端为螺旋键, 一端为与。
28、其中轴线平行的花键, 这样, 在驱动电机通过其输出轴上的螺 旋齿或筋条驱动螺旋-直线轴套运动时, 在导轴没有随待上锁停止器旋转之前, 只能驱动螺 旋-直线轴套做短程的螺旋直线运动, 从而螺旋-直线轴套带动拨动杆前后移动, 实现将卡 紧块与待上锁停止器分离解锁的目的。 0019 进一步地, 所述螺旋-直线轴套的一端为中空圆柱体结构, 另一端为实心轴结构, 具有中空圆柱体结构的一端内壁具有螺旋齿A 32或圆周分布且与其中轴线平行的若干筋 条A 33, 具有实心轴结构的一端具有花键A 35或螺旋键A 34; 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外 壁上设有与所述螺旋齿A 32或所述筋条A 33配合的螺旋键B 37。
29、或花键B 36, 所述导轴的内 壁上具有与所述花键A 35或螺旋键A 34配合的筋条B 38或螺旋齿B 39; 所述螺旋-直线轴 套具有中空结构的一端套设于所述驱动该电机的输出轴上, 具有实心轴结构的一端嵌套于 所述导轴内; 或者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内壁设有与所述花键A 35或螺旋键A 34配合的 筋条C 40或螺旋齿C 42; 所述导轴外壁具有与所述螺旋齿A 32或筋条A 33配合的螺旋键C 41或花键C 43; 所述螺旋-直线轴套具有中空结构的一端嵌套于所述驱动该电机的输出轴 内, 具有实心轴结构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导轴上。 螺旋-直线轴套的一端作为轴使用另一端作 为套筒使用时, 其两端需要。
30、保证一端具有螺旋齿或螺旋键结构, 另一端具有直线花键或筋 条结构, 这样, 在驱动电机通过其输出轴上的螺旋齿或筋条驱动螺旋-直线轴套运动时, 在 导轴没有随待上锁停止器旋转之前, 只能驱动螺旋-直线轴套做短程的螺旋直线运动, 从而 螺旋-直线轴套带动拨动杆前后移动, 实现将卡紧块与待上锁停止器分离解锁的目的。 0020 进一步地, 在所述螺旋-直线轴套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之间套设有第一缓冲 件, 和/或, 在所述螺旋-直线轴套与所述导轴之间套设有第二缓冲件。 第一缓冲件和/或第 二缓冲件的设置使得螺旋-直线轴套的位置能够被限制固定, 防止其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 和导轴之间左右移动, 影响解锁效。
31、果, 另外, 也能对螺旋-直线轴套起到缓冲作用, 防止其两 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和导轴之间发生碰撞而损坏。 0021 优选地, 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或第二缓冲件为弹簧。 0022 进一步地, 所述拨动组件中包括拨杆和第三弹性件, 所述拨杆的中部与所述托盘 转动连接, 前端为自由端, 末端与所述螺旋-直线轴套转动连接; 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两端分 别与所述拨杆的前端和所述托盘固定连接, 且所述拨杆的中部与所述托盘转动连接的连接 点位于所述第三弹性件所在直线之外。 当想要打开关闭的门板时, 驱动电机反转驱动螺旋- 直线轴套向靠近卡紧块的方向移动, 螺旋-直线轴套能够带动拨杆的末端转动, 从而拨杆的 中部。
32、绕托盘转动, 使得本来与卡紧块之间不接触的拨杆前端逐渐向靠近卡紧块的方向旋 转, 同时第三弹性件也向靠近拨杆的中部与托盘的转动连接点靠近; 随着螺旋-直线轴套的 移动, 拨杆的前端与卡紧块接触并将卡紧块与待上锁停止器分离解锁, 当第三弹性件越过 拨杆的中部与托盘的转动连接点后, 拨杆完全将卡紧块与待上锁停止器分离解锁, 且此时 第一弹性件也位于卡紧块中部与托盘的转动连接点远离待上锁停止器的一侧, 即使拨杆此 时与卡紧块分离, 卡紧块也会由于第一弹性件的存在不会重新回转到待上锁停止器卡紧接 触的状态, 这样, 门锁离合装置被打开, 随着驱动电机的继续反转驱动丝杠正转, 带动丝杠 说明书 4/9 。
33、页 7 CN 110593674 A 7 螺母、 携门架反向移动, 实现门板的打开; 当需要将打开的门板关闭时, 驱动电机正转, 丝杠 正转, 带动丝杠螺母、 携门架和门板正向移动, 与此同时, 驱动电机的正转也会带动螺旋-直 线轴套正向螺旋直线移动, 从而拨杆与卡紧块分离, 待螺旋-直线轴套正向移动到初始位置 后就是原地旋转; 当携门架或与携门架同步移动的部件正向移动到挤压到上锁驱动组件中 的主动块后, 上锁驱动组件通过上锁连动组件将卡紧组件中的卡紧块卡死的上锁停止器 上, 实现门板的关闭上锁; 然后驱动电机停止驱动, 螺旋-直线轴套也停止旋转, 等待下一次 解锁动作。 0023 优选地, 。
34、所述第三弹性件为拉簧。 0024 优选地, 所述待上锁停止器为棘轮, 所述卡紧块的上部具有棘爪; 所述棘爪与所述 棘轮啮合时, 所述卡紧块与所述待上锁停止器卡死, 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分离时, 所述卡紧 块与所述待上锁停止器分离。 0025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 当需要将开启的门板关闭时, 驱动电机正转, 带动丝杠正转, 丝杠的正转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丝杠螺母沿丝杠做直线运动, 从而带动与丝杠螺母固定连 接的携门架以及固定在携门架下部的门板向一侧移动, 当携门架或者与携门架同步移动的 某一部件移动到挤压上锁驱动组件中的主动块时, 主动块受挤压沿托盘旋转, 带动拨动杆 旋转, 拨动杆拨动卡紧组件中。
35、的卡紧块绕托盘旋转, 当卡紧块旋转到一定角度后, 其上部与 待上锁停止器卡死上锁; 当需要解锁时, 驱动电机反转驱动解锁连动组件带动拨动组件将 卡紧块与待上锁停止器分离, 之后, 驱动电机继续反转, 带动丝杠转动, 丝杠的转动带动其 上的丝杠螺母反向移动, 进而带动与丝杠螺母固定连接的携门架以及与固定在携门架下方 的门板反向移动, 车门打开。 本发明中, 由于待上锁停止器在被卡紧块卡紧后就只能顺转, 不能逆转, 所以, 当卡紧块卡死在待上锁停止器上时, 不会由于震动等导致待上锁停止器逆 转, 而待上锁停止器由于震动颠簸等顺转时则会使得本门锁离合装置将门锁的更紧, 从而 卡紧块会与待上锁停止器一。
36、直处于卡死状态; 而在实际应用中, 本门锁离合装置一般是固 定在公交车门、 地铁门或高铁门等上的, 与门之间相对静止, 所以本门锁离合装置能够有效 避免已经上锁的车门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震动而自动打开; 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 使得装有 本门锁离合装置的车门能够被更好的封闭。 0026 由上述过程也可见, 本门锁离合装置的上锁和解锁以及门板的打开或闭合共用一 个驱动电机, 能够有效避免锁紧后的车门在颠簸运行中自动打开, 锁紧后的车门密闭性良 好; 结构简单, 机构设计合理, 能够有效降低塞拉门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27 图1为门锁离合装置闭合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门锁离合装置打开时的整体结构。
37、示意图; 图3为螺旋-直线轴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正视图; 图5为图4中沿A-A面的剖视图; 图6为螺旋-直线轴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正视图; 图8为图7中沿A-A面的剖视图; 说明书 5/9 页 8 CN 110593674 A 8 图9为螺旋-直线轴套的正视图; 图10为图9中沿A-A面的剖视图; 图11为螺旋-直线轴套的正视图; 图12为图11中沿A-A面的剖视图; 图13为螺旋-直线轴套的正视图; 图14为图13中沿A-A面的剖视图; 图15为螺旋-直线轴套的正视图; 图16为图15中沿A-A面的剖视图; 图17为螺旋-直线轴套的正视图; 图18为图17中沿A-。
38、A面的剖视图; 图19为螺旋-直线轴套的正视图; 图20为图19中沿A-A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介绍。 0029 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双门锁离合装置, 如图1所示, 主要由固定在托盘11上的上锁机 构、 解锁机构和驱动电机组成, 上锁机构主要由上锁驱动组件、 上锁连动组件和卡紧组件组 成, 其中, 上锁驱动组件由主动块16、 导向件17和第二弹性件18组成, 主动块16通过转轴19 与托盘11转动连接, 第二弹性件18优选使用扭簧, 第二弹性件18的本体套设并固定在转轴 19上, 另一端与主动块16固定连接; 导向件17优选使用滚轮,。
39、 滚轮转动连接在主动块16的下 侧。 0030 上锁连动组件由拨动杆21、 拨动销22、 套杆23和连动块24组成, 拨动杆21的底端位 于主动块16上开设的第二限位孔25内, 顶端转动连接在托盘11上; 拨动杆21上开设有对套 杆23的一端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孔26, 套杆的一端位于第一限位孔26内, 另一端与连动块 24固定连接; 连动块2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托盘11上, 另一端与拨动销22连接; 套杆23与拨动 销22平行设置, 拨动杆21与连动块24平行设置。 0031 卡紧组件由卡紧块27、 过渡块28和第一弹性件29组成, 卡紧块27的中部与托盘11 转动连接, 过渡块28转动连接在卡。
40、紧块27的底部, 过渡块28的转轴与拨动销22平行设置; 在 上锁状态时, 卡紧块27的上部与待上锁停止器12卡紧, 底部过渡块28位于拨动销22的下部 且与拨动销22分离; 在解锁状态时, 卡紧块27的上部与待上锁停止器12分离, 底部过渡块28 仍位于拨动销22的下部且与拨动销22分离。 第一弹性件29优选使用拉簧, 第一弹性件29的 两端分别与卡紧块27的上部和托盘11固定连接, 且卡紧块27的中部与托盘11转动连接的连 接点位于第一弹性件29所在直线之外。 0032 上述待上锁停止器12优选使用只能单向转动的棘轮, 卡紧块27的上部具有棘爪, 卡紧块27与待上锁停止器12卡死上锁时 (。
41、如图1) , 棘爪与棘轮啮合, 卡紧块27与待上锁停止 器12分离解锁时, 棘爪与棘轮分离 (如图2) 。 0033 上述解锁机构中包括解锁连动组件和拨动组件, 其中, 解锁连动组件由中空圆柱 体结构的螺旋-直线轴套30和导轴31组成, 螺旋-直线轴套30的一端内壁具有螺旋齿A 32, 说明书 6/9 页 9 CN 110593674 A 9 另一端内壁具有圆周分布且与其中轴线平行的若干筋条A 33; 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61为实 心轴, 外壁上设有与螺旋齿A 32配合的螺旋键A 34, 导轴31为实心导轴, 外壁具有与筋条A 33配合的花键A 35, 螺旋-直线轴套30具有螺旋齿A 32的一端。
42、套设在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61 的螺旋键A 34上, 具有筋条A 33的一端套设在导轴31的花键A 35上, 如图3至5。 或者, 驱动 电机3的输出轴61为实心轴, 外壁上设有与筋条A 33配合的花键B 36, 导轴31为实心导轴, 外壁具有与螺旋齿A 32配合的螺旋键B 37, 螺旋-直线轴套30具有螺旋齿A 32的一端套设 在导轴31的螺旋键B 37上, 具有筋条A 33的一端套设在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61的花键B 36 上, 如图6至8。 0034 上述螺旋-直线轴套30也可以实心轴结构, 其一端外壁具有螺旋键A 34, 另一端外 壁具有圆周分布且与其中轴线平行的若干花键A 35; 驱动电。
43、机3的输出轴61为空心轴, 内壁 上设有与螺旋键A 34配合的螺旋齿A 32, 导轴31为空心导轴, 内壁具有与花键A 35配合的 筋条B 38; 螺旋-直线轴套30具有螺旋键A 34的一端嵌套于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61内的螺旋 齿A 32内, 具有花键A 35的一端嵌套于导轴31内的筋条B 38内, 如图9和10。 或者, 驱动电机 3的输出轴61为空心轴, 内壁上设有与花键A 35配合的筋条A 33, 导轴31为空心导轴, 内壁 具有与螺旋键A 34配合的螺旋齿B 39; 螺旋-直线轴套30具有螺旋键A 34的一端嵌套于导 轴31的螺旋齿B 39内, 具有花键A 35的一端嵌套于驱动电机3的。
44、输出轴61的筋条A 33内, 如 图11和12。 0035 上述螺旋-直线轴套30也可以是一端为中空圆柱体结构、 另一端为实心轴结构的 轴套, 当具有中空圆柱体结构的一端内壁具有螺旋齿A 32、 具有实心轴结构的一端具有花 键A 35时, 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61为实心轴, 外壁上设有与螺旋齿A 32配合的螺旋键B 37, 导轴31为空心导轴, 内壁上具有与花键A 35配合的圆周分布且与其中轴线平行的若干筋条 B 38; 螺旋-直线轴套30具有中空结构的一端套设于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61的螺旋键B 37 上, 具有实心轴结构的一端嵌套于所述导轴31的筋条B 38内, 如图13和14。 或者, 驱动。
45、电机3 的输出轴61为空心轴, 内壁设有与花键A 35配合的圆周分布且与其中轴线平行的若干筋条 C 40, 导轴31为实心导轴, 外壁上具有与螺旋齿A 32配合的螺旋键C 41; 螺旋-直线轴套30 具有中空结构的一端套设于导轴31的螺旋键C 41上, 具有实心轴结构的一端嵌套于驱动电 机3的输出轴61的筋条C 40内, 如图15和16。 0036 当上述螺旋-直线轴套30具有中空圆柱体结构的一端内壁具有圆周分布且与其中 轴线平行的若干筋条A 33、 具有实心轴结构的一端具有螺旋键A 34时, 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 61为实心轴, 外壁上设有与筋条A 33配合的花键B 36, 导轴31为空心导轴。
46、, 内壁上具有与螺 旋键A 34配合的螺旋齿B 39; 螺旋-直线轴套30具有中空结构的一端套设于驱动电机3的输 出轴61的花键B 36上, 具有实心轴结构的一端嵌套于导轴31的螺旋齿B 39内, 如图17和18。 或者, 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61为空心轴, 内壁设有与螺旋键A 34配合螺旋齿C 42, 导轴31为 实心导轴, 外壁上具有与筋条A 33配合的花键C 43; 螺旋-直线轴套30具有中空结构的一端 套设于导轴31的花键C 43上, 具有实心轴结构的一端嵌套于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61的螺旋 齿C 42内, 如图19和20。 0037 上述解锁机构中的拨动组件由拨杆44和第三弹性件45组成。
47、, 拨杆44的中部与托盘 11转动连接, 前端为自由端, 末端与螺旋-直线轴套30转动连接; 第三弹性件45优选为拉簧, 第三弹性件45的两端分别与拨杆44的前端和托盘11固定连接, 且拨杆44的中部与托盘11转 说明书 7/9 页 10 CN 110593674 A 10 动连接的连接点位于第三弹性件45所在直线之外。 0038 上述导轴31、 待上锁停止器12、 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61以及各种结构的螺旋-直线 轴套30均同轴设置。 0039 上述门锁离合装置的上锁和解锁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门锁离合装置的初始状态为解锁打开状态, 此时卡紧块27的上部棘爪与待上锁停止 器12 (棘轮) 之间是。
48、分离状态, 拨杆44与卡紧块27之间不接触, 如图2; 当需要将门锁离合装 置闭合上锁时, 驱动电机3驱动螺旋-直线轴套30原地正方向旋转, 进而带动导轴31和待上 锁停止器12原地正方向旋转, 进而带动与待上锁停止器12同轴固定的丝杠原地正方向旋 转, 进而与丝杠螺纹连接的丝杠螺母沿丝杠右移, 带动与丝杠螺母固定连接的携门架以及 固定在携门架下部的门板右移关闭。 0040 在门板右移闭合时, 携门架或与携门架同步移动的某一部件会接触并逐渐挤压主 动块16底部的导向件17, 导向件17沿与其接触的某一部件滚动, 从而带动主动块16在第二 弹性件18的作用下绕转轴19在托盘11上正方向旋转, 带。
49、动拨动杆21绕转轴在托盘11上正方 向旋转, 拨动杆21拨动套杆23正方向旋转, 套杆23带动连动块24正方向旋转, 连动块24带动 拨动销22正方向旋转下移, 当拨动销22旋转下移到与卡紧块27的底部过渡块28接触时, 压 迫过渡块28迫使卡紧块27绕转轴在托盘11上正方向旋转, 卡紧块27的旋转使得第一弹性件 29从远离逐渐向靠近待上锁停止器12的一侧旋转 (初始状态时, 第一弹性件29位于卡紧块 27与托盘11的转动连接点距离待上锁停止器12较远的一侧) , 当卡紧块27带动第一弹性件 29旋转到越过卡紧块27与托盘11的转动连接点后, 卡紧块27的棘爪即可以卡死在待上锁停 止器12的棘。
50、轮齿内, 如图1, 门板闭合上锁, 驱动电机3停止驱动。 0041 由于在卡紧块27与待上锁停止器12卡死后, 待上锁停止器12只能正方向旋转, 不 能反方向旋转, 卡紧块27与其卡死上锁后, 如果没有外力将卡紧块27与待上锁停止器12分 离, 则待上锁分离器12则会一直处于上锁状态; 当待上锁停止器12由于颠簸震动等正方向 旋转时, 卡紧块27则会将其锁得更紧。 另外, 在上述第一弹性件29越过卡紧块27与托盘11的 转动连接点的瞬间, 过渡块28与拨动销22分离且位于其下方。 当卡紧块27与待上锁停止器 12卡死后, 即丝杠无法转动, 与丝杠螺纹连接的丝杠螺母无法移动, 与丝杠螺母固定连接。
- 内容关键字: 门锁 离合 装置
腰椎牵引床.pdf
纸质文档扫描装置.pdf
具有节能功能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pdf
新型切料刀具.pdf
高压二极管加工转换组件.pdf
节能防水绝缘分支电缆.pdf
箱包坯体修边机.pdf
绿色节能建筑墙体.pdf
三联体结构金属型模具.pdf
水库坝体除险加固装置.pdf
管柱筒双向镗孔加工工装.pdf
悬挂式振动放矿机.pdf
光伏支架用焊接定位装置.pdf
建筑施工用墙体钻孔装置.pdf
建筑机电安装用电缆架设装置.pdf
建筑构件拆除设备.pdf
自动排气过滤器.pdf
药用空心胶囊生产线输送装置.pdf
用于管道内壁涂层的预处理磨平装置.pdf
图像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pdf
矿井水的膜过滤装置.pdf
用于除尘设备的通风调节机构.pdf
混凝土管片抗裂性能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pdf
受电弓滑板及其制作方法.pdf
井口取样放空截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
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系统.pdf
通过低温钎焊制作氮化物陶瓷覆铜板的方法.pdf
基于EMPC模式的智能建造方法及系统.pdf
钢铁表面缺陷分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自限温电伴热带.pdf
基于WebGL的自动驾驶可视化方法.pdf
生物膜载体及生物膜反应器.pdf
一种船载垃圾收集及破冰装置.pdf
处理来自再加工粗芳族硝基化合物的废水的方法.pdf
一种高强度、高模量沥青基纤维用沥青的制备方法.pdf
基于LINUX系统的输入事件处理方法和系统.pdf
一种垃圾焚烧灰渣冷却机.pdf
一种可变压缩比对置活塞均质压燃发动机.pdf
一种野外独立屋的太阳能降温系统.pdf
沟水处理排水洞结构.pdf
一种太阳能生物质能热电联合系统及其能量利用方法.pdf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pdf
一种防眩光LED场馆灯.pdf
挖沟机.pdf
一种具有摄像能力的自适应式远红外空间温控装置.pdf
螺旋飞轮弹射器及其应用.pdf
水位报警器电路.pdf
硬盘模组.pdf
闸门限位锁定装置.pdf
阻燃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
模块化电源控制装置.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