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波导热双功能粉体制备方法.pdf
《吸波导热双功能粉体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波导热双功能粉体制备方法.pdf(6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950273.5 (22)申请日 2019.10.08 (71)申请人 苏州铂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 陈门泾路103号工业园区13号厂房 (72)发明人 刘忠庆赵栋 (51)Int.Cl. C09K 5/14(2006.01) C09K 3/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吸波导热双功能粉体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吸波和散热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 一种吸波导热双功能粉体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 骤: S1。
2、、 称取FeSiAl磁粉50g, 将FeSiAl磁粉在乙 醇和丙酮中清洗不少于5次, 随后进行烘干处理; S2、 取步骤S1预处理后的FeSiAl磁粉与0.5L缓冲 液进行混合, 调节pH至3-6, 混合时采用超声分散 处理, 混合均匀后得悬浊液; 通过控制或调节吸 收剂的电磁参数, 使其尽量满足阻抗匹配和高损 耗的要求, 从而可以有效展宽频带, 改善高频段 阻抗匹配性能的主要措施是通过包覆改性, 降低 介电常数的异质壳层包覆在金属磁性吸收剂表 面, 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新型吸收剂, 从而改善 其阻抗匹配性能, 包覆的壳核材料可极大的增加 吸收剂的填充比例, 从而提高材料的吸波性能和 导热性能。。
3、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110591661 A 2019.12.20 CN 110591661 A 1.一种吸波导热双功能粉体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S1、 称取FeSiAl磁粉50g, 将FeSiAl磁粉在乙醇和丙酮中清洗不少于5次, 随后进行烘干 处理; S2、 取步骤S1预处理后的FeSiAl磁粉与0.5L缓冲液进行混合, 调节pH值至3-6, 混合时 采用超声分散处理, 混合均匀后得悬浊液; S3、 将步骤S2中所制得的悬浊液加热至75, 随后在悬浊液中逐滴加入Al(NO3)3溶液, 并充分搅拌1h, 搅拌完成后在75下静置3h得到混合反应液; 。
4、S4、 对步骤S3中所得混合反应液进行过滤得到包覆粉体, 随后将包覆粉体放入烘箱内 烘干, 在保护气氛下加热至700锻烧后得到双功能粉体。 S5、 称取S4步骤中所制得的双功能粉体5g, 倒入250mL三口烧瓶, 向其中注入50mL蒸馏 水, 搅拌30-60min后, 再倒入50mL的NaAlO2溶液, 然后缓慢注入柠檬酸溶液将pH调节至确定 值, 之后继续搅拌, 反应一段时间后, 经过抽虑、 洗涤、 真空干燥后得到吸波导热双功能粉体 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波导热双功能粉体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液 为乙酸乙酸钠, 且乙酸乙酸钠的比例为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5、的一种吸波导热双功能粉体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声分 散时间为3-5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波导热双功能粉体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乙醇和 丙酮的比例为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波导热双功能粉体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Al (NO3)3溶液的分量为150mL, 且Al(NO3)3溶液的浓度为30w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波导热双功能粉体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NaAlO2 溶液的浓度为1.0mol/L, 所述柠檬酸溶液的浓度为1.0mol/L。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0591661 A 2 一种吸波导热双功能粉体。
6、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吸波和散热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吸波导热双功能粉体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各种电子、 电气设备向结构的小型化、 模块的集成化、 功能的多元化的方向发 展的过程中, 其工作过程中的电磁兼容和散热越来越成为科研工作者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方面电磁辐射与干扰问题又制约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导致人类生存空间的电磁环境日 益恶化; 另一方面散热问题也是电子产品必须解决的问题。 散热问题有可能在电子器件和 电子元件, 组件, 部分数字控制/功率放大器芯片位置发生, 利用导热垫片, 使热量快速传导 至表面而散发出去, 降低电子器件的局部温度, 这样避免点。
7、热源发生。 但是这样, 会发现EMI 干扰问题仍然存在, 且散热贴片已占据了设备的物理空间, 构造上已没有额外的厚度空间 允许使用吸收性材料。 而导热吸波材料可直接应用于散热部位和金属外壳之间, 能有效的 将热能导出。 同时该材料具有电磁及电磁波吸收性能, 为电子通信设备, 网络设备及光通信 设备在导热和电磁兼容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基于此类需求, 可以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导热 型吸波复合材料应运而生。 0003 现有技术中, 公开号为CN108633243A, 名称为一种导热吸波材料, 该吸波材料的组 成按质量份包括A组分和B组分, 其中, A组分包括硅油6-15份、 导热填料6-15份、 吸波剂。
8、70- 85份、 偶联剂1-5份。 B组分包括固化剂10-25份、 催化剂10-25份、 促进剂1-3份。 该技术采用 吸收剂和导热填料的简单复合配置, 明显的缺点是吸收剂通常是金属合金, 吸收剂添加量 过大产品整体的电阻率降低, 会有短路风险。 吸收剂的添加量过多, 导热填料的添加量也会 减少, 导热系数必然降低, 无法同时兼顾导热率和磁导率, 两个参数无法做到同时增大。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电阻率降低、 存在短路缝隙、 无法同时 兼顾导热率和磁导率的缺点, 而提出的一种吸波导热双功能粉体制备方法。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9、 0006 一种吸波导热双功能粉体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007 S1、 称取FeSiAl磁粉50g, 将FeSiAl磁粉在乙醇和丙酮中清洗不少于5次, 随后进行 烘干处理; 0008 S2、 取步骤S1预处理后的FeSiAl磁粉与0.5L缓冲液进行混合, 调节pH值至3-6, 混 合时采用超声分散处理, 混合均匀后得悬浊液; 0009 S3、 将步骤S2中所制得的悬浊液加热至75, 随后在悬浊液中逐滴加入Al(NO3)3 溶液, 并充分搅拌1h, 搅拌完成后在75下静置3h得到混合反应液; 0010 S4、 对步骤S3中所得混合反应液进行过滤得到包覆粉体, 随后将包覆粉体放入烘 箱内烘。
10、干, 在保护气氛下加热至700锻烧后得到双功能粉体。 0011 S5、 称取S4步骤中所制得的双功能粉体5g, 倒入250mL三口烧瓶, 向其中注入50mL 说明书 1/3 页 3 CN 110591661 A 3 蒸馏水, 搅拌30-60min后, 再倒入50mL的NaAlO2溶液, 然后缓慢注入柠檬酸溶液将pH调节至 确定值, 之后继续搅拌, 反应一段时间后, 经过抽虑、 洗涤、 真空干燥后得到吸波导热双功能 粉体产品。 0012 优选的, 所述缓冲液为乙酸乙酸钠, 且乙酸乙酸钠的比例为1:3。 0013 优选的, 所述超声分散时间为3-5分钟。 0014 优选的, 所述乙醇和丙酮的比例为。
11、1:1。 0015 优选的, 所述Al(NO3)3溶液的分量为150mL, 且Al(NO3)3溶液的浓度为30wt。 0016 优选的, 所述NaAlO2溶液的浓度为1.0mol/L, 所述柠檬酸溶液的浓度为1.0mol/L。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 本发明通过控制或调节吸收剂的电磁参数, 使其尽量满足阻 抗匹配和高损耗的要求, 从而可以有效展宽频带, 改善高频段阻抗匹配性能的主要措施是 通过包覆改性, 降低介电常数的异质壳层包覆在金属磁性吸收剂表面, 形成具有核壳结构 的新型吸收剂, 从而改善其阻抗匹配性能, 包覆的壳核材料可极大的增加吸收剂的填充比 例。
12、, 从而提高材料的吸波性能和导热性能。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吸波导热双功能粉体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 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 实施例1, 一种吸波导热双功能粉体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022 S1、 称取FeSiAl磁粉50g, 将FeSiAl磁粉在乙醇和丙酮中清洗5次(乙醇和丙酮的比 例为1:1), 随后进行烘干处理; 0023 S2、 取步骤S1预处理后的FeSiAl磁粉与0.5L缓冲液进行混合(。
13、缓冲液为乙酸乙 酸钠, 且乙酸乙酸钠的比例为1:3), 调节pH值至3, 混合时采用超声分散处理, 超声分散时 间为3分钟, 混合均匀后得悬浊液; 0024 S3、 将步骤S2中所制得的悬浊液加热至75, 随后在悬浊液中逐滴加入Al(NO3)3 溶液(Al(NO3)3溶液的分量为150mL, 且Al(NO3)3溶液的浓度为30wt), 并充分搅拌1h, 搅 拌完成后在75下静置3h得到混合反应液; 0025 S4、 对步骤S3中所得混合反应液进行过滤得到包覆粉体, 随后将包覆粉体放入烘 箱内烘干, 在保护气氛下加热至700, 将生成的Al(OH)3转化为Al2O3, 锻烧后得到双功能 粉体; 。
14、0026 S5、 称取S4步骤中所制得的双功能粉体5g, 倒入250mL三口烧瓶, 向其中注入50mL 蒸馏水, 搅拌35min后, 再倒入50mL的NaAlO2溶液(NaAlO2溶液的浓度为1.0mol/L), 然后缓 慢注入柠檬酸溶液(柠檬酸溶液的浓度为1.0mol/L)将pH调节至确定值, 之后继续搅拌, 反 应一段时间后, 经过抽虑、 洗涤、 真空干燥后得到成品一。 0027 实施例2, 一种吸波导热双功能粉体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028 S1、 称取FeSiAl磁粉50g, 将FeSiAl磁粉在乙醇和丙酮中清洗6次(乙醇和丙酮的比 说明书 2/3 页 4 CN 1105916。
15、61 A 4 例为1:1), 随后进行烘干处理; 0029 S2、 取步骤S1预处理后的FeSiAl磁粉与0.5L缓冲液进行混合(缓冲液为乙酸乙 酸钠, 且乙酸乙酸钠的比例为1:3), 调节pH值至4, 混合时采用超声分散处理, 超声分散时 间为4分钟, 混合均匀后得悬浊液; 0030 S3、 将步骤S2中所制得的悬浊液加热至75, 随后在悬浊液中逐滴加入Al(NO3)3 溶液(Al(NO3)3溶液的分量为150mL, 且Al(NO3)3溶液的浓度为30wt), 并充分搅拌1h, 搅 拌完成后在75下静置3h得到混合反应液; 0031 S4、 对步骤S3中所得混合反应液进行过滤得到包覆粉体, 。
16、随后将包覆粉体放入烘 箱内烘干, 在保护气氛下加热至700, 将生成的Al(OH)3转化为Al2O3, 锻烧后得到双功能 粉体; 0032 S5、 称取S4步骤中所制得的双功能粉体5g, 倒入250mL三口烧瓶, 向其中注入50mL 蒸馏水, 搅拌45min后, 再倒入50mL的NaAlO2溶液(NaAlO2溶液的浓度为1.0mol/L), 然后缓 慢注入柠檬酸溶液(柠檬酸溶液的浓度为1.0mol/L)将pH调节至确定值, 之后继续搅拌, 反 应一段时间后, 经过抽虑、 洗涤、 真空干燥后得到成品二。 0033 实施例3, 一种吸波导热双功能粉体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034 S1、 称。
17、取FeSiAl磁粉50g, 将FeSiAl磁粉在乙醇和丙酮中清洗7次(乙醇和丙酮的比 例为1:1), 随后进行烘干处理; 0035 S2、 取步骤S1预处理后的FeSiAl磁粉与0.5L缓冲液进行混合(缓冲液为乙酸乙 酸钠, 且乙酸乙酸钠的比例为1:3), 调节pH值至6, 混合时采用超声分散处理, 超声分散时 间为5分钟, 混合均匀后得悬浊液; 0036 S3、 将步骤S2中所制得的悬浊液加热至75, 随后在悬浊液中逐滴加入Al(NO3)3 溶液(Al(NO3)3溶液的分量为150mL, 且Al(NO3)3溶液的浓度为30wt), 并充分搅拌1h, 搅 拌完成后在75下静置3h得到混合反应液。
18、; 0037 S4、 对步骤S3中所得混合反应液进行过滤得到包覆粉体, 随后将包覆粉体放入烘 箱内烘干, 在保护气氛下加热至700, 将生成的Al(OH)3转化为Al2O3, 锻烧后得到双功能 粉体; 0038 S5、 称取S4步骤中所制得的双功能粉体5g, 倒入250mL三口烧瓶, 向其中注入50mL 蒸馏水, 搅拌60min后, 再倒入50mL的NaAlO2溶液(NaAlO2溶液的浓度为1.0mol/L), 然后缓 慢注入柠檬酸溶液(柠檬酸溶液的浓度为1.0mol/L)将pH调节至确定值, 之后继续搅拌, 反 应一段时间后, 经过抽虑、 洗涤、 真空干燥后得到成品三。 0039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 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110591661 A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1 页 6 CN 110591661 A 6 。
- 内容关键字: 波导 功能 体制 方法
印章弯曲文本行矫正方法、装置及系统.pdf
电缆切断装置.pdf
可调节板仓.pdf
骨料烘干装置.pdf
防停机落尘的分切机双通道吸尘机构.pdf
高精度垂直升降顶升设备.pdf
电池水冷散热器结构.pdf
手机视频采集器.pdf
不锈钢无缝管接头.pdf
棒料折弯装置.pdf
蔬菜温室大棚温湿度检测装置.pdf
铜合金电缆加工用电缆夹持装置.pdf
电路板检测用定位机构.pdf
具有高可靠性的调浆机输送装置.pdf
储能移动电源分体装置.pdf
药学西药碎药器.pdf
水循环喷淋式旋风分离除尘装置.pdf
龙虾扣检测机.pdf
管道连接的机械密封结构.pdf
多工位钻孔定位机构.pdf
圆筒混料机掘进式清料装置.pdf
低净空安装隔热保冷管托.pdf
PICC导管防压伤连接座.pdf
用于钾肥生产的筛分装置.pdf
基于JDE多任务网络模型的多目标跟踪方法.pdf
基于碳减排的多能源协调优化控制系统及方法.pdf
基于图像分析的工地大气污染物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pdf
挤出机挤出稳定性测试装置.pdf
沉水植物群落生态系统构建方法.pdf
路网生成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设备.pdf
路由表维护方法、路径选择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pdf
照明模组、照明系统及车辆.pdf
跨云平台托管装置和方法.pdf
降血脂的蚕蛹蛋白肽HPP及其应用.pdf
稳定杆端头内孔挤压成型方法及模具.pdf
箱门开关装置.pdf
加气混凝土砌块及其制备工艺.pdf
耐油的共混橡塑电缆护套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新型的石膏粉碎回收装置.pdf
电源盒固定装置及显示屏.pdf
基于陀螺仪及磁传感器融合的背景磁场标定方法.pdf
密封装置.pdf
新型建筑机械用砂石破碎装置.pdf
双面板双极化的天线.pdf
多路CMOS的成像同步控制系统.pdf
共享钢琴.pdf
废旧动力电池电解液加热冷凝回收系统.pdf
蜂窝型双通预制楼板及其成型方法、施工方法.pdf
固体绝缘开关设备计量柜及其安装方法.pdf
双屏吊箱结构.pdf
导航方法、装置、机器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pdf